【文化瀍河】第五节 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王朝的都城遗址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洛阳汉魏古城遗址多深啊 【文化瀍河】第五节 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王朝的都城遗址

【文化瀍河】第五节 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王朝的都城遗址

2024-07-09 10:59: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五节 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王朝的都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

(四)金墉城遗址

在汉魏洛阳城内的西北角, 今瀍河区翟泉村东北一带,有著名的金墉城遗址。

《太平御览》:“洛阳城内西北角有金墉城。”《水经注》云 :“魏明帝于洛阳城西北角筑之,谓之金墉城。”《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府洛阳县条 :“金墉城,故洛阳城西北隅也,魏明帝筑。”据上述记载可知,金墉城始建于曹魏,是魏明帝曹叡仿效其祖父曹操在邺城西北角筑铜雀三台的做法,而在洛都的西北部修筑 的。这里背靠邙山,南依皇城,地势高亢而险要, 城垣宽厚而坚实, 偏处城角一隅, 俯瞰全城,在防卫上是全城的制高点, 易守难攻, 军事作用极为明显。魏明帝修筑此城, 目的就是为了屏障宫城, 避险防乱, 安身立命, 然而金墉城却很少 发挥这种作用。在建成后的岁月里,它更多的是作为废主弃后幽禁之地或帝王暂居游幸的离宫别院,在朝代更迭替换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曹魏嘉平末年, 司马师废魏主曹芳, 迁于金墉城。咸熙末年, 魏主曹奂被迫“禅位”于司马炎,连同“魏故宫人”亦迁置在金墉城。其后晋惠帝后贾南风专权, 废囚杨太后于金墉城。永康二年(301),赵王伦篡位,迁惠帝自华林西门出居金墉城,改曰永昌宫。其后每有废置,辄于金墉城内。太和十七年(493)北魏迁都洛阳之初,宫阙未就,孝文帝暂驻跸金墉城。直至太和十九年(495)洛阳城粗具规模, 才“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而金墉城在经过修缮后,已成为帝后巡幸避暑的别宫,在文献中也直呼其为金墉宫,其建筑级别大有提高, 更加突出实际生活作用。北魏之后,侯景等于大统四年(538)围独孤信于金墉城,“悉烧洛阳内外宫寺民居, 存者什二三”。再后来, 高欢攻金墉城,“毁金墉而还”。隋末,李密的农民起义军在巩县大败王世充后, 乘胜进据金墉城,“钲鼓之声, 闻于东都”。并以此为据点, 修扩城池与隋军抗衡。至今当地群众仍称汉魏洛阳 故城为李密城, 即据此一史实而来。唐初, 洛阳县治仍设在此处, 直到贞观六年(632)移至东都城内毓德坊,金墉城才最终废弃。

据记载,金墉城东有含春门,北有退门(或作暹门),南有乾光门,且“夹 建两观,观下列朱桁于堑,以为御路”。城内魏晋时建崇天堂,北魏孝文帝时建 光明殿, 城上四面列观, 五十步一睥睨, 百步一楼橹。屋台置一钟以和漏鼓。“连 庑涵荫,墉比广榭”, “重楼飞阁,遍城上下,从地望之,如有云也”,足见当年金墉城是极为豪华峻丽的。

在金墉城城墙外壁上,每隔六七十米就设有一个马面,每个长约 15 米,宽 约 8 米。这种设于城墙外壁的马面,除了边塞的城障之外,在两汉以后隋唐的 城墙上是没有类似的,直到北宋建汴梁城(今河南开封)时才开始普遍采用。 其作用在于加强防守,使攻城者在接近或攀登城墙时三面攻之。它们在魏晋洛 阳城墙上出现, 充分说明了当时战乱频仍,出于军事上的需要, 才有这种特殊的建筑设施。

金墉城遗址为 3 座小城连在一起,平面略呈“目”字形,南北长 1048 米, 东西宽 225 米,总面积约 26 万平方米。甲城位处最北,依靠邙山,地势较高, 面积也较大,保存较完整。四面墙垣依然屹立于地面之上, 西北角墙垣残高 6 米左右,系版筑夯墙,结实坚固,宽 12 ~ 13 米。乙城介于甲、丙城之间,只 立东、西墙, 连接甲、丙城, 地势狭长而平坦, 墙基多已埋入地下, 宽约 12 米,夯筑坚实。丙城位于内城西北隅,呈南北长方形,土质纯净而坚固。三座小城外皆有隆凸的“马面”建筑,大部分已遭破坏。原甲城东西墙的“马面”各有 5 座,现存东西各 3 座。北墙应有 4 座,已踪迹全无。乙城的东西墙各应有 4 座,现仅东墙 4 座尚存。丙城西墙原有 3 座,现存 1 座。

在甲城的四周和乙、丙城外,均见河水环流遗迹。甲城西墙、南墙各有门 阙 2 座,乙城西墙有门阙 4 座,丙城四面墙垣各有门阙 2 座,均系一门洞形制, 门宽 5 ~ 6 米,形制简单而狭小。甲城南门和丙城北门, 将这 3 座小城结为一体。甲城北墙也有一条南北行的土路抵此,但未见门址。

城外地势崎岖不平, 北高南低, 遍地可见砖瓦残片, 经勘察, 遗迹大都残毁,现存主要有夯筑台基、砖砌基迹、淤土、路土、窑址、墓葬等遗迹。

夯筑台基发现较多。甲城多在东侧, 以城中偏东的一座面积较大,南北长 约 76 米,宽约 16 米。北边一座,南北长 60 米,宽约 30 米。其南有一东西长 方形夯基,不甚规整,长约 58 米,宽约 20 米。东南侧有一方形铺砖地面,面 积不大。东北侧有一方形夯基,面积约 13×13 平方米,其他的夯筑台基面积 都较小。乙城发现的建筑遗迹较少, 仅在中部和东南角各发现一处砖地台基面, 南北呈长条状,面积也不大。丙城发现夯筑台基 7 座,集中在城北部,面积大 小不一。最大的一座台基, 紧靠北墙, 东西长方形, 形状比较规整, 长约 118 米, 宽约 25 米,夯筑台基残高约 1.6 米。再南有一座南北长方形台基,不甚规整, 长约 50 米,宽约 30 米,坚固结实。城中偏北处有一座较大的东西长方形夯土,长约 85 米,宽 20 米。

金墉城遗址西侧

各城内都发现有路土。甲城内有顺城路,通往西门和南门各有一条横道和 纵道,宽约 6 米。东北角有一南北纵道直抵北墙,宽约 10 米,残存一段。乙城 南部路土发现最多,横道纵道交错而行, 有一定的间距,深浅不一, 宽约 5 米。 丙城路段较多,皆在城南部。主要有两条南北纵道, 一在东墙内,宽约 10 米, 残长 100 多米,另一在中央,纵行南北门,宽约 5 米,保存较完整。出丙城的南门外正连内城的“横四道”。

同时在城内发现淤土池两处。一在甲城中部,水由北墙入城,流至中央潴 成一大池 , 面积 160 平方米 ×80 平方米 , 然后流出南墙,经乙城的西北角流入 西垣外的护城河 ;另一水池在乙城东南侧,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面积 80 平方米×48 平方米,深达 2 米多仍不见底,池水的流向不明。

这些勘探成果使人们产生了许多疑惑。第一,众多文献皆记载金墉城在洛阳城西北角或西北隅,由魏明帝创建,有的文献中也明确提到金墉城在洛阳城内西北角或西北隅。但甲、乙两个小城皆在洛阳大城西北角外, 明显与记载不 太相符。第二, 据记载, 魏文帝在洛阳城内西北隅建有百尺楼, 且位于金墉城东北角。但考古勘探资料显示,在甲城东北角及附近没有与之相符的较大建筑基址发现,而在汉晋洛阳城内的丙城东北角(即丙城东墙与大城北墙相接处) 有一大型夯土基址,当地群众俗称“阿斗坟”(据说夯土台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地面上还保存很高,70 年代初被平掉)。它是否与曹魏初期所造的百尺楼有关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而文献记载也属实的话, 那么三个小城皆为魏晋时期 金墉城便值得怀疑了。第三, 甲城北墙和东墙皆见城垣夯土, 而不见门阙, 也没有发现通达北垣和东垣的道路,由此看来,甲城的东、北二垣上皆没有城门。这与文献中金墉城有东、北门(即含春门和退门) 的记载无法吻合, 而丙城则四垣皆有城门。第四,甲、乙两个小城内夯土建筑基址极少, 规模不大且不规整, 与此相反,丙城内却布满了较大型的夯土建筑台基,夯土质量极好,保存较厚,也比较规整。显然,作为离宫性质的小城址,甲、乙两城皆不如丙城具备条件。

文物工作者通过再次对三个小城进行勘察发掘,发现汉魏洛阳城内城西北角甲、乙、丙三个小城, 并不像以往人们认识的那样是同一时期建造的一组建筑,而是不同时期建造增扩形成的产物。

在甲城的发掘表明,城墙夯土的建筑时代明显不早于北魏,乙城同甲城一样, 应不是魏晋时期的金墉城。在丙城东北角城墙和东墙的发掘中, 所见最早的夯土在内城北墙中心,时代可追至东周,夯土两侧在东周至东汉尚有多次修 补或增筑夯土。最晚的夯土是内城北墙(即丙城东北角夯土基址)内外两侧最 外面夯土和丙城东墙, 筑造年代皆不晚于东汉晚期至曹魏初期。这就是说,丙 城东墙是依附在内城北墙夯土基址南壁外侧修建起来的,其建筑年代不晚于东 汉晚期至曹魏初期。这显然与文献记载金墉城在洛阳城的位置和创建年代相吻 合。另外在内城北墙中心发现的东周时期夯土,则再次印证了汉魏洛阳城是在 东周城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能就是为居敬王而毁掉狄泉扩大了城圈的东周 成周城的遗迹。除丙城北墙(即内城北墙) 外, 在甲城东、西墙及乙城和丙城 的东墙中, 城墙夯土的主要部分皆为一次修筑而成,只有极少的修补夯土,而 且夯筑时代与主要部分相差无几。由此可以看出,史载历代对金墉城的修筑不仅仅是对原来所建城墙的修补或增筑,更应该是对原有城址的重新增扩或改建。

总之,现存金墉城遗址不全是魏晋时期建设的。具体说,丙城的建筑时代 不晚于东汉晚期至曹魏初期,即为魏明帝所创建的魏晋时期的金墉城。而甲、 乙两个小城的建筑时代皆不早于北魏,显然是北魏至唐初文献中也称为金墉城 的晚期金墉城。据记载, 金墉城自曹魏出现至唐初一直使用, 历代不断有所增 筑或修缮。北魏以后见于记载的主要有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至金墉 城,始经营洛都。十九年(495)八月, 金墉城宫成, 九月, 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说明北魏迁洛之初就重新修造了金墉城 ;北周大象元年(579),周宣帝行幸洛阳, 为修复旧都, 曾驻跸金墉城, 并大起洛阳宫室, 在大规模的营筑洛阳宫室的活 动中, 对金墉城的增修也是可能的。隋朝末年, 李密大败王世充, 以三十万之 众乘胜陷偃师, 修金墉城居之, 李密驻兵在此, 与东都洛阳城相对峙, 对金墉 城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增筑和修缮活动。甲、乙两个小城的形成时代应与以上文 献的三次增扩或改建有关, 与魏晋时期的金墉城毫无关系。唐初, 贞观元年(627) 和二年(628)曾分别将洛阳县和河南县治所移至金墉城内, 此时金墉城应包括甲、 乙、丙三个小城。至贞观六年(632),二县全部移治都城之毓德坊。金墉城作 为洛阳和河南县之临时治所,仅存在了五六年时间,其间未有大规模的增筑或修城活动。自此以后,金墉城渐少见于诸文献中,该城址逐渐遭废弃。

(五)金村大墓

驰名中外的金村大墓,位于今瀍河区金村东、汉魏洛阳故城内城东北部。

瀍河区金村一带,是东周的王陵和贵族墓葬区,这在古代的一些文献上都有简略而明确的记载。《春秋 · 僖公二十九年》:“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国语 · 周语》韦昭解云 :“翟泉,成周之 城,周墓所在也。”皇甫谧《帝王世纪》云 :“悼王葬景王于翟泉。”《左传 · 僖公二十九年》杜预注云 :“翟泉,今河南洛阳城内太仓西南池水也。”《水经注 ·洛水》 云 :“今案周威烈王葬洛阳城内东北隅, 景王冢在洛阳太仓中, 翟泉在二冢之间。” 《后汉书 · 郡国志》有注 :“太仓中大冢,周景王也。”(今瀍河区翟泉村,位于汉 魏洛阳故城内城西墙外, 和金村东西相对,两村相距约一公里。此村就是取古之翟泉为名,而非古翟泉旧地)

虽有史载,但当年巍峨高大的陵冢,在 2000 多年的漫长岁月中,早已夷为 农田, 东周天子的“地下宫殿”也渐失痕迹, 难觅其踪。到了近代, 却因一场大雨而偶然被人们发现。1928 年夏秋之际,金村一带天降大雨,村东大约 1.5 公里处,地层塌陷,露出洞穴,当地村民甚感奇怪,入洞探索,知为古代墓室, 即行盗掘。随后开封基督教传教士、加拿大人怀履光等亦闻风而至,搭棚立灶, 胁迫利诱当地村民公开大肆掘盗。从 1928 年至 1932 年长达 4 年之久,先后掘 盗大墓 8 座,出土数千件极为珍贵的古代文物。这些文物都被装进了大大小小 的箩筐,再用马车运到洛阳,然后转手倒出海外。在窃去了大批稀世文物之后, 怀履光曾写了一篇题为《在“支那”发现的一群稀有遗物》的报道, 刊登于《北 平图书馆馆刊》上,后又纠合了一些人撰写了《洛阳古城古墓考》一书, 从此 金村大墓驰名世界。1962 年考古工作者也曾在这里探出一座长 19 米, 宽 14 米, 深 12 米的大墓。墓道长达 60 米, 大墓的周围另有 20 余座大小墓葬, 还有陪葬的车马坑。

当年发现的金村大墓共计 8 座,怀履光编为墓Ⅰ~墓Ⅷ。墓分两排,均为 单墓道“甲”字形墓,其中 2 座墓(墓Ⅳ、Ⅶ)墓道两侧有“马坑”。8 座大墓 之外,另有小墓 3 座,怀氏编为墓 A ~ C,形制有异,且与其他墓不成序列。 据说墓 A 是“马坑”。在墓Ⅶ南面,另有一座用“云母片”代替积炭的墓,当时 未被挖开。当时完全被挖开的是墓Ⅴ, 为一积炭木椁墓, 据怀履光记述, 墓口 方 40 英尺,墓底方 35 英尺,深 40 英尺,墓道长 250 英尺,宽 10 英尺(一英 尺≈ 0.3048 米)。墓底铺石板,内壁漆深棕色,壁顶有宽 1 英尺的带饰,其上 镶嵌琉璃圆形铜饰。以大木构成椁室,呈“八角形”,有门直通墓道。有高1英尺、径 1.5 英尺的铁门础一对,门际陈放青铜鼎。中间大鼎直径 3 英尺,已毁,残耳高 14 英寸, 宽 10 英寸。两侧鼎直径也近 3 英尺, 盖上有兽钮。器内分别 有牛骨、马骨,开掘时也遭破坏。椁室中有两重棺,棺左有架,布陈殉葬器物。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件铜盘内盛石圭, 另一件盘口沿有“国君”二字铭文。另7座墓未完全挖开,其结构类似,2座墓口方40英尺,5座墓口方30英尺。

金村大墓出土的数千件文物,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无价之宝。那些曾 伴随着帝王贵冑同生共葬的器物,不仅显示了古代先民高超的艺术水平和制作 工艺,更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艺术,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科学、 艺术价值。然而被盗掘者劫掠贩卖后, 大部分已流失海外, 散落世界各地。国 内仅存有“大铜鼎”“铜尺”“命瓜壶”三件,分别藏于洛阳博物馆、南京大学、 清华大学。日本的梅原末治曾从美国、英国、法国、瑞典等国的一些博物馆以 及日本的私人收藏者手中, 搜集到部分照片和资料, 编成《洛阳金村古墓聚英》 一书,使我们对金村大墓出土的器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书中共收录金村大墓 出土文物 238 件,其中大型铜器 33 件、金银错及嵌玉铜器 85 件、银器 18 件、 玉器 56 件等。这些器物工艺考究,精美富丽,其中一面背面有骑士手执利剑 与猛虎搏杀图案的狩猎纹铜镜(现为日本东京细川侯爵家收藏)工艺绝巧,蟠 螭纹编钟一套十二件(为日本大阪住友男爵家收藏)更是大型铜器的典型之作。金银错铜鼎,盖上镶嵌六条变曲的虺龙,亦为上乘之作。银器中两件侏儒俑, 也极为珍贵, 现藏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至于杯、盆、匣之类更是不可胜数,玉器有杯、盒、栉、璧、璜等,尤其是一对透雕虎形玉佩(美国弗尼亚艺术馆藏)、玉人虺龙金项链以及戏鸟的玉女俳 优,堪称古代工艺之杰作。此外,还有为数不 少的铜镜、木胎、夹纻、鎏金铜胎、陶胎的漆品和一套完整的陶工具等。

自金村大墓名噪于世后,对于它的时代、 国别及墓主人身份等问题,学术界长时间聚讼 纷纭。梅原末治曾认为金村古墓为秦代墓,其 根据主要是墓中出土的一件银器铭文中有“卅 七年”字样,而梅氏认为“卅七年”即为秦始 皇三十七年。也有不少学者认同韩墓说,认为金村大墓是韩国国君的墓葬,这是因为有学者

金村大墓出土东周玉舞人

释出了编钟铭文的韩字的缘故。唐兰先生在《智君子鉴考》中曾提出金村大墓 是晋墓一说,但 1946 年,经过认真考证,在上海《大公报》又发表《洛阳金村 古墓为东周墓非韩墓考》一文,文中认为金村大墓应为东周墓,这一观点获得 多数学者的广泛支持。根据各家研究成果,并参照洛阳王城一带所发掘的高规 格大墓及其综合研究, 可以肯定, 金村大墓为东周王陵及贵族墓葬无疑, 具体时代当在东周后期,即战国时期。

美丽新瀍河

原标题:《【文化瀍河】第五节 中华文明史上重要王朝的都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四)金墉城遗址》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