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仅千人预约参观 “沉默”的汉魏洛阳古城遗址如何对接“黄河国家战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洛阳汉魏古城遗址多深 一年仅千人预约参观 “沉默”的汉魏洛阳古城遗址如何对接“黄河国家战略”?

一年仅千人预约参观 “沉默”的汉魏洛阳古城遗址如何对接“黄河国家战略”?

2024-07-06 04:03: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象新闻记者 李亚林/文 张欢欢/图

【核心提示】

河南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已成为这段时间全省热议的一个焦点。这一重要“大招”放出的背后,则是落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大局。

随之而来的,无疑是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众多利好的释放。

记者注意到一条消息,省财政对洛阳的支持意见中提出,为服务洛阳构建文化繁荣兴盛核心区,“在省财政分5年每年补助3亿元共计15亿元,支持设立洛阳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基金政策到期后,经科学评估研究确定延续支持政策。”

目的很明确:推动洛阳实施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继续支持洛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近年来,随着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建设推进,国内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这处似乎被遗忘的珍贵历史遗存,再度受到公众的关注。

这座近百平方公里的偌大遗址区,如何在新时代都市圈规划、城市建设发展中焕发新生?深度融入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黄河国家战略?如何在新一轮的现代文旅融合过程中,实现更优质的保护和开发?怎样将这些“沉默的遗产”转化成价值,从而为洛阳的综合转型带来综合价值……

当前,这是洛阳需要思考和解决的根本性问题。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试图通过遗址区群众、考古专家、文化学者、政府官员等人士的解读和建言,为汉魏洛阳故城大遗址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寻求新时代机遇中的出路……

中华文明史,三分之一看洛阳

四月春暖,百花盛放,每年一到这个季节,来洛阳的游客便络绎不绝,除了赏牡丹,必不可少的还有逛龙门石窟,访白马寺、关林庙……这些与汉魏时期相关的珍贵历史遗迹,已阅尽千年风云变,看惯世代兴衰替。

“大约在60万年以前,我们的先祖就生活在河洛地区。在这片沃野之上,他们逐水草而居。”洛阳学者魏进京介绍,从五帝时期到中国上古时期的夏、商、周,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13个王朝皆在洛阳建都,居住近百位帝王。

司马迁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西晋左思《三都赋》说:“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有王者之里”。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长河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期,洛阳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是中国社会兴衰治乱、政治风云变幻、人间喜怒悲欢的主要策源地。

华夏民族自此登上了人类文明的舞台,演绎了一场场影响着人类历史走向的大剧。在不到25公里的伊洛河流域,先后存续夏代的二里头(斟鄩)遗址,商代的西亳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隋唐洛阳遗址。

“这在人类文明史和世界的文化史上都是唯一的,也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魏进京说。

公元前11世纪,周公东营“洛邑”,在洛水北岸修建了成周城。东周周敬王时期,为避王子朝之乱,自王城迁都成周。

秦统一中国后,于此置三川郡,郡治成周。西汉拟定鼎邙洛,后依张良谏言迁往长安,改三川郡为河南郡。汉魏洛阳故城就是在周代成周城、秦代的三川郡郡治和西汉洛阳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公元25年,刘秀定都雒阳,至建安二十五(公元220年),东汉都雒196年之久。

曹丕逼汉献帝“禅让”,复改雒为洛,曹魏都洛46年。

公元265年,司马炎重演“曹丕代汉”故事,建立西晋,都洛52年。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自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共42年。

以上四代都城,后称汉魏洛阳故城,赫赫扬扬,长达330多年的历史。

对于汉魏洛阳故城的重大价值,著名考古学家、中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俞伟超先生曾表示,在我国所有都城遗址中,历代在此定都的总时间最长,“意味着在此可找到春秋晚期以后的周文化、东汉文化、曹魏和西晋文化、迁洛后的北魏文化那些最典型的遗存。”

汉魏洛阳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宫城轴线铜驼大街、阊阖门、二号门、三号门、太极殿遗址)

在这座城里曾发生过两次统一全国的壮举,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

洛阳市区向东15公里,过千年古刹白马寺,一片开阔的田野映入视线,青绿麦田间,有残垣横亘、土台矗立,静谧之中尽显荒凉凄清,似在无声中,诉说着汉魏洛阳故城的历史变迁和繁华过往。

时光倒回,949年前,北宋年间。

官场失意后,自感已知天命,52岁的司马光满怀惆怅,从东京开封繁华之地回到西京洛阳,在郊外买了20亩地,修建独乐园,此后余生,矢志著书。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在洛阳的15年,司马光纵览历史烟云,记录1362年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建立前的王朝兴衰交替,倾注半生心血编著而成一部《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的史书。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在《过故洛阳城》诗中留下的名句,正是对汉魏洛阳故城朝代更迭、治乱兴衰的千年厚重历史的感喟与警醒。这里的洛阳城,即汉魏洛阳故城。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载,当时的洛阳“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汉魏洛阳故城与欧洲的古罗马城遥遥相对,分别为东、西方文明的核心。”洛阳市作协主席赵克红介绍,在汉魏洛阳故城的平面图上,大市、小市、四通市等商业区所占的面积,足以让后人看出当时的洛阳是何等发达。

在这座城里,还完成了两次统一全国的壮举,并且酝酿了另一次统一。刘秀坐镇城中,运筹帷幄,克定天下;司马氏坐镇城中,一统三国,建立西晋。而北魏孝文帝在城中主导的民族大融合之旅,为后来的隋唐一统奠定了根基。

赵克红认为,就都城史而言,汉魏洛阳故城数百年居于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浓缩了中国历史的精华。

河洛自古富才强,汉魏文章半洛阳

公元64年,汉明帝派遣使者沿丝绸之路赴西域拜佛求法,于公元68年在洛阳创建了“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世界著名伽蓝,从西域而来的两位高僧在此翻译出中国第一部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

公元100年,汉和帝在洛阳宫廷曾对古罗马蒙奇、兜勒“赐其王金印紫绶”,这是欧洲与中国有据可考的首次直接交往。

曾经,客家人的先祖从西晋洛阳城走出去,走向中华大地,走向世界各地,把中原文化带到全世界,他们时刻不忘自己是“河洛郎”,不忘中原。客家人根在河洛,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曾经,儒学、佛学、玄学在此兴起,也在此达到鼎盛。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在城中竞相发展,并确立了儒学在中国的主流地位;“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玄学勃然而兴,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独特的风景;佛教在这里获得高起点,在中国迅速步入坦途。

曾经,这里文人学士比肩,名师大儒云集,讲授游学,著书立说,驰骋情思,挥毫泼墨,留下了不胜枚举的传世佳作,向有“汉魏文章半洛阳”的美誉。

杰出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这里撰写出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历史学家班固,在这里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巨著《汉书》;思想家王充,在这里著的《论衡》是一部闪耀着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光辉的杰作;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在这里创制“妙尽璇机之正”的“浑天仪”和精巧绝伦的“地动仪”;蔡伦在这里创制“蔡侯纸”;神医华佗在此治病救人;“投笔从戎”的班超从这里奉旨出使西域;古代帝王的诏令,从这里传向四面八方,实现着他们文治武功的梦想;还有“建安七子”“三曹”“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

“繁华落尽,却洗不掉曾经属于这里的辉煌。”赵克红感喟,这片古老的土地在起起落落间,还造就了太学、灵台、白马寺、永宁寺、龙门、少林寺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成就了一段永恒的辉煌。

魏进京则认为,在这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各个学说学派,对形成和决定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品格”,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文化生活都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它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性格和中国历史的走向。

100平方公里,这是国内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常年在野外考古,59岁的钱国祥已习惯了这种环境,1983年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他就开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同年来到洛阳,在汉魏洛阳故城做考古发掘研究已36年。

从1986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即在汉魏洛阳故城设置工作站,作为汉魏洛阳故城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基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来看来,他一生的工作都交给了这一座城。

汉魏洛阳故城地处伊洛平原中心地区,北依邙山,南逾洛水,是位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核心地区的重要古都遗址,同时也是继西汉长安之后汉魏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我国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

在近百平方公里的保护区内,埋藏着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最为典型、最为丰富的文化遗存,对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就城市建设而言,汉魏洛阳故城在我国城市发展史,尤其是都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来都城的建筑形制、设计规划影响达千年之久。

据洛阳市文物局官方信息,汉魏洛阳城的城市规模在北魏时达到最大,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面积近100平方公里,是西汉长安城的2.6倍、隋唐长安城的1.5倍,比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大9倍、比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大8.2倍。

城址内地上、地下遗迹遗物十分丰富,分布着城垣、城门、宫殿、衙署、苑囿、佛寺、灵台、太学、辟雍、明堂、墓园等,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承载着中华文明传承与发展的历史文化信息,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史、建筑史、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基遗址保护展示工程

承两汉启隋唐,都城形制影响深远

汉魏洛阳故城经历朝代之多,年代之久,城市形制变化频繁复杂,是中国古代早中期都城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

“中国古代都城的形制,是一个继承传统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表示,“居中而治,四塞险固,山河拱戴”成为后世中国封建王朝建都选址的既定理念。

自秦汉时期的多宫形制,是如何发展到隋唐宋元明清单一宫城居北居中形制的?东汉末年,洛阳城毁于战火。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后,正式建都洛阳,在东汉洛阳城废墟上重建都城,南北宫格局形制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据考证,太极殿主体建筑始建于曹魏时期,北魏时期重修沿用,证实了文献记载曹魏新建的洛阳宫是一座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由此也确认了中国古代由汉代多宫制到以后各代居北居中单一宫城形制的转变时间,由以前认为的南北朝时期提早到三国曹魏时期,这在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钱国祥称,曹魏洛阳城的宫殿布局,直接影响到了后代,使魏晋以至北魏洛阳城的宫城形制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崭新变化,“它改变了秦汉以来南北两宫对峙为主的宫城布局格式,确立了宫城位于整个城市北部中间,这是古代都城宫殿布局形制的一个重要变化。”

这种“建中立极”单一宫城的都城形制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军事态势有关,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节俭风气和制度变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对后世都城影响极为深远,成为诸多都城竞相模仿的典范。

由郭城、内城与宫城组成的三道城圈——这是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创新

北魏洛阳城形制发生较大变化,北魏宣武帝景明年间,将汉晋洛阳大城变成了内城,在内城外新建了外郭城,城市范围达到了“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的空前规模,整个郭城呈东西长方形,有三条东西大道贯穿全城。

有城无市不叫城市,这一时期内城中除了宫殿区、皇家禁苑、官署、社庙、武库、太仓及重要的佛寺、官邸外,一般官宅、寺院、民居、手工业作坊和市场大都放到了内城以外的郭城内。

外郭城的出现,是汉魏洛阳城形制演变中一次最重要变化,该城出现了由郭城、内城与宫城组成的三道城圈,这也是都城发展史上的创新。

钱国祥表示,由曹魏洛阳城首创的太极殿,及其体现出的“建中立极”都城规划思想,是后世中国古代都城和许多东亚国家的城址建设发挥了重要影响。

在他看来,在漫长的中国古代都城形制演变史上,曹魏时期的都城规划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都城十二门、街开三道、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左祖右庙等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凝聚与提升,也是我国不断融合、壮大、发展的重要文化源泉。

同时,在研究我国城市发展史方面,特别是对于了解都城设计规划的变化方面,表现出了从先秦城市向隋唐城市的转变。俞伟超先生认为,汉魏洛阳城所示中轴线的萌芽和形成,正表现出都城规划在此时发生了一次转折性变化,并影响后世达千年之久。

原计划今年“基本建成”遗址公园

1961年,汉魏洛阳故城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挂牌,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2006年国家大遗址保护工程启动后,汉魏洛阳故城先后对宫城中轴线重要遗址宫城正门阊阖门、二号宫门、三号宫门、铜驼大街北段及内城东北城墙、西阳门内大街、内城西城墙南段等遗址进行了保护展示。

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依托汉魏故城遗址,以宫城区为核心,以“一轴一殿一环三门三点”为重点,即:以铜驼大街为中轴线,太极殿为北端点,向南延至洛河南岸灵台、明堂、太学礼制建筑区;以宫城为中心,连接西阳门、阊阖门、东阳门,形成东西轴线;以永宁寺、灵台、东周王陵为重要节点,构建考古遗址公园的基本框架。

根据规划,将通过主要建筑遗址的保护展示工程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区域综合规划,实现遗址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据官方信息,“十三五”期间,拟实施汉魏洛阳故城内城区考古勘探与测绘、宫城太极殿、内城西阳门遗址、东城垣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内城东西城垣近洛河段抢险加固工程、南部礼制区灵台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和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建设,计划投资近4亿元,基本建成汉魏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宫城是都城里最重要的中心建筑区

基础设施不完备,未正式对外开放

今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记者了解到,目前,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公园还处于建设之中,不具备正式开放条件。

“因为汉魏洛阳故城遗址面积较大,应有的基础设施和游览设施还不完备,还没有对外正式开放。”洛阳市汉魏故城遗址管理处副处长王阁表示,公众可以通过预约免费参观。

洛阳市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汉魏洛阳故城自2005年以来,争取国家大遗址保护专项资金约1.4亿元,其中包括规划编制、考古发掘及保护展示工程资金。此外,洛阳市政府每年拨付专项款500余万,用于核心保护区2000余亩的土地租赁、安防与环境整治。

目前,环绕遗址区修建了围栏、设置了标志碑、保护区界桩、部分的说明牌和标识等,在接待服务区设立了临时展厅,陈列汉魏洛阳故城的沙盘模型和部分遗址、出土文物图片、展板,配合遗址区域的地面模拟展示。在遗址保护进行的同时,现在正进行遗址区的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为遗址公园的建设奠定基础。

王阁介绍,因汉魏故城面积广大,目前大遗址考古调查、勘探和测绘工作基本是配合大遗址保护工程项目而进行的,遗址博物馆还在选址阶段,但已列入洛阳市博物馆之都建设实施方案。

近期,汉魏洛阳故城神虎门遗址已启动保护展示方案编制工作,此外,洛南礼制区遗址保护展示详细性规划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目前正根据国家文物局批复意见修订完善,太极殿遗址保护展示方案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正按相关要求补充文物影响评估报告。

遗址区村民:期望不要“抱着金饭碗要饭吃”

近年来,洛阳市对隋唐洛阳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等建设投入力度较大,各遗址景点也相继开放,而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公园的建设迟缓,也再次引起市民和遗址区周边群众的关注。

记者了解到,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区涉及洛阳的偃师市、孟津县、洛龙区、伊滨区,四个不同行政区的部分土地都有覆盖,由于遗址保护对土地规划使用、房屋建设、畜禽养殖等有严格管控要求,对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都有影响,如何改善两者之间的矛盾,是当前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孟津县平乐镇金村,位于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区的北边约1公里处,宫城遗址区的太极殿、阊阖门等均地处该村区域。村民张志军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村里的新宅基地就开始向村北发展,目前新村人口占老村人口三分之一多。

近些年,村里的养殖业也都停了,有的养殖户搬到了新310国道以北,遗址区租地占该村约1000余亩。“为增加收入,村民到洛阳市区打工的较多,没有工业,也不能搞副业,现在村里空置出来的不少老房子,这些年村民的收入方面确实是个问题。”

今年58岁的张志军热衷于宣传汉魏文化,在他和一些文化学者、遗址管理处人员的带动下,当地许多村民也加入其中,平时除了请专家学者进行义务讲座,所在的“汉魏故城微信群”还经常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国家相关政策等。

“对遗址保护我们是支持的,近年来,大家的文物保护意识也强了。”在张志军看来,汉魏洛阳故城遗址是一笔非常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应当尽早合理开发利用,并且考虑到带动周边群众增收,否则对当地而言,就是“抱着金饭碗要饭吃”。

洛阳市文物局:今年加快遗址公园建设

“一年才1000多人预约前去参观,之前主要是着重对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对园区整体环境提升没有提高认识,管理工作确实存在不足。”洛阳市文物局副局长崔小梅向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表示,今年将加快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公园的建设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尽早达到对外正式开放条件。

此外,据洛阳市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办公室信息显示,目前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保护和公园建设存在以下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土地问题。汉魏洛阳故城区位于郊野地区,遗址基本为农田覆盖,在进行遗址保护和展示时,需要大面积占用基本农田,征用土地存在困难。现在基本沿用的是租用土地,采用以租代征的方式,租用土地的方式致使一些保护建设项目无法进行设计、施工。因此,为了遗址公园建设和发展,需要进行土地调整,单靠文物部门是法解决这一难题的。

资金问题。财政拨款只能满足遗址的本体保护,遗址的日常维护和遗址区绿化维护、基础设施和游览设施建设等资金严重不足。此外,由于汉魏洛阳故城地处洛阳市四个市县区,分属于不同行政区,通讯、电力、交通道路等方面的协调、分配等都有难度。

人员问题。虽然管理机构规格进行了提升,但相对于100平方公里超大面积的遗址区,目前人员数量和专业层次还不能满足遗址公园日常管理和运营的要求,受人员编制限制,还需要采取其他方式弥补解决安保人员等不足问题。

此外,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应尽快提上日程,这是遗址展示的核心。围绕遗址博物馆进行各遗址点的保护展示,以遗址博物馆统领遗址展示,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分散的个体,同时展示的方式方法要多样性。现有的方式仅仅是遗址地面模拟展示,比较单一,而且这种土遗址方式观赏性较差,普通大众难于理解。

遗址区要“特区化管理”,避免政出多头

祖籍偃师的洛阳学者魏进京,对遗址区的现状深有感触。据他介绍,从解放初期到现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区更多的是保护,却忽略了发展。当地群众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没有村办企业,群众纷纷出外打工。如韩旗村到现在还没有吃上自来水,一些基本的设施也匮乏,甚至于垃圾都堆到了东城墙遗址边上。

汉魏洛阳故城目前是多区域管理,条块分割,呈现出来是“九龙治水”的现状。仅遗址的核心文化区就分属不同的政区管理,包括偃师市、孟津县、伊滨区、洛龙区、汉魏故城遗址管理处等。

魏进京直言,“遗址”的发展,缺乏一个综合性、规范化的中期发展规划,做为地方政府,要把握好有所为与有所不为的辩证关系。他建议地方政府要逐步实现“汉魏洛阳故城”的特区化管理,避免政出多头。

“政府在遗址区保护方面要起主导作用,协调各部门、各企业、各科研机构,并作出决策。”钱国祥建议,同时还要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因为作为这么大,且如此重要的遗址区,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来做展示、复原,土地问题则要解决。

钱国祥同样认为,由于汉魏洛阳故城区域大,建议政府把涉及到的区域合并为一个管理委员会,整体控制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整体管理机制,有利于遗址公园的今后建设。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王绣建议,把洛阳等遗址分布集中的片区划设为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制定一些新的发展政策,以帮助地方探索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融合发展的路子。

“建议提供大遗址保护展示具体项目的支撑,推动各个遗址公园建设和大遗址保护工作稳步发展,主要着手点就是开展大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王绣表示,对于正在建设中的,或者是开展前期报批的大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

汉魏故城城墙剖面展示

深度融入“黄河国家战略”

汉魏洛阳故城,是迄今所知黄河流域面积最大、建都时间最长、城市形制变化最纷繁复杂、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古代都城遗址。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许多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发生在这里,许多彪炳史册的民族英才生活在这里,许多泽被后世的文化科技成果诞生在这里。

洛阳市著名学者徐金星,曾任洛阳汉魏故城文物管理所所长,长期从事白马寺、汉魏故城的保护工作,以及中国古代史、洛阳古代史、河洛文化等研究工作。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汉魏洛阳故城是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早、中期都城的典型代表”。

“这对我们科学规划、全面实施汉魏洛阳故城保护、展示工程,打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文化高地,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徐金星称。

魏进京则建议,洛阳要充分利用汉魏洛阳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园地,讲好中国的故事,洛阳的故事,在严格保护地下文物和文化遗址的前提下,应当规划、打造一些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在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展示项目。

如“东周文化”、“丝路文化”、“汉魏风情”、“魏晋风骨”、“客家文化”、“北魏民族融合文化”、“北魏佛教文化”等主题思路引领的文化旅游项目。

结合远古、上古文明的“河图洛书”对接“黄河国家战略”,打造黄河沿线流域的“绿色生态黄河文化旅游项目”;结合邙山文化,打造“帝陵文化旅游项目”,对接“黄河战略”中人生哲学文化的思考与定位;结合客家文化,民族大迁徙,打造“河洛郎”,黄河故土的“寻根文化的旅游项目”。

此外,结合汉魏的文学,实现“诗意洛阳”的城市文化定位,展示“三国文化”,“魏晋风骨”,向世界展示一个有底蕴,有历史,值得留恋的东方文化名城。结合北魏的民族大融合,打造多民族国家形象的塑造,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将遗址区域内的村落打造成不同风格的风情的民居,有效实现当地群众增收,从而实现遗址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在他看来,洛阳要结合当前的副中心城市建设,以及黄河国家战略的契机,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建设一个上档次、有品位、有影响力、有示范作用的国际一流古代文化遗址旅游样板项目。

“在现代文旅融合中,实现更优质的保护和开发”

目前,洛阳的城市基础、发展阶段、文化旅游产业和品牌,与洛阳市丰富的文化遗产之间是不匹配的,这种不匹配,直接影响遗址保护所需要的资金投入。

“如果整体文旅产业做的好,文旅融合会做的更方便。”在方塘智库创始人叶一剑看来,这是洛阳在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性问题,到现在为止,洛阳对于文旅的理解还比较初级,纯粹把文旅理解为旅游、景区,而对整体城市品牌的影响,文旅无疑是一个好的载体。

包括河南在内,全国所有文旅产业的增速,基本都会快于当地的整体增速,文旅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引擎。

洛阳需要重新认识文旅产业,尤其是文旅融合,因为洛阳的文化底蕴是非常丰富的。叶一剑认为,洛阳的文化显然是文旅产业最重要的支撑,洛阳需要将文旅产业放到一个更高的战略位置,且不只是战略层面,更需要在制度、企业平台的引入、产业投资、核心项目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构建。

“这对于洛阳来讲,是一个基础性、根本性的战略。洛阳需要重新认识、理解以及组织建构文旅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叶一剑认为,汉魏洛阳故城要在做好保护和考古研究的前提下,在新一轮的现代文旅融合过程中,是有可能实现更优质的保护和开发的。

谈洛阳的区域转型和城市发展,则要提到洛阳的文旅产业发展,洛阳文旅产业最强势的资源,则是洛阳的文化资源,现在的文化遗址资源,不管是开发还是传承,一定要有市场化意识和保护的前提。

在他看来,对洛阳文旅产业而言,现在的关键是怎么能够在更高的起点上,将这些“沉默的遗产”转化成价值,从而为洛阳的综合转型带来综合价值,而不是攥在拳头里。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