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泡沫板防水如何处理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2024-07-01 14:30: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函[2005]84号的要求,由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会同有关单位,对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    本规范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地下工程排水;注浆防水;特殊施工法的结构防水;地下工程渗漏水治理;其他规定。    本次修编的主要内容是:提高了防水等级为二级的地下工程防水标准;增加新的防水材料和防水施工技术;与国内外相关规范协调与接轨;重视结构耐久性和环境保护;淘汰落后的防水材料,对不适应国家发展要求的条文进行修改。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由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地址:河南洛阳,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邮政编码:47102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    参编单位: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科研所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防水分会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    主要起草人:冀文政 朱忠厚 张玉玲 朱祖熹 姚源道 李承刚 李治国 蔡庆华 雷志梁 张道真 曲 慧 郭德友 卓 越 哈成德 沈秀芳 潘水艳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的修编,对参编单位和参编人员进行了调整,得到北京圣洁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深圳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科顺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成都赛特防水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格雷斯中国有限公司、捷高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上海渗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深圳港创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的协助与支持。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规范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规范的条文说明,供使用者参考。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本条文说明有不妥之处,请将意见函寄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地址:河南洛阳市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邮政编码:471023)。

1总 则

1.0.1 为使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符合确保质量、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0.1 地下工程由于深埋在地下,时刻受地下水的渗透作用,如防水问题处理不好,致使地下水渗漏到工程内部,将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人员在工程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使工程内部装修和设备加快锈蚀。使用机械排除工程内部渗漏水,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和经费,而且大量的排水还可能引起地面和地面建筑物不均匀沉降和破坏等。另外,据有关资料记载,美国有20%左右的地下室存在氡污染,而氡是通过地下水渗漏渗入到工程内部聚积在内表面的。我国地下工程内部氡污染的情况如何,尚未见到相关报道,但如地下工程存在渗漏水则会使氡污染的可能性增加。 为适应我国地下工程建设的需要,使新建、续建、改建的地下工程能合理正常地使用,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战备效益,因此对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施工内容做出相应规定是极为必要的。在防水设计和施工中,要贯彻质量第一的思想,把确保质量放在首位。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防护工程、市政隧道、山岭及水底隧道、地下铁道、公路隧道等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0.2 本规范适用于普遍性的、带有共性要求的新建、改建和续建的地下工程防水,包括: 1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如医院、旅馆、商场、影剧院、洞库、电站、生产车间等: 2 市政地下工程,如城市共用沟、城市公路隧道、人行过街道、水工涵管等; 3 地下铁道,如城市地铁区间隧道、地下铁道车站等; 4 防护工程,为战时防护要求而修建的国防和人防工程,如指挥工程、人员掩蔽工程、疏散通道等; 5 铁路、公路隧道、山岭及水底隧道等。 1.0.3 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0.3 防水原则既要考虑如何适应地下工程种类的多样性问题,也要考虑如何适应地下工程所处地域的复杂性的问题,同时还要使每个工程的防水设计者在符合总的原则的基础上可根据各自工程的特点有适当选择的自由。原规范提出的防水原则基本符合上述要求,从修编过程中征求的意见来看,使用单位对这一原则也是基本满意的。 规范从材性角度要求在地下工程防水中刚性防水材料和柔性防水材料结合使用。实际上目前地下工程不仅大量使用刚性防水材料,如结构主体采用防水混凝土,也大量使用柔性防水材料,如细部构造处的一些部位、主体结构加强防水层也采取柔性防水材料。因此地下工程防水方案设计时要结合工程使用情况和地质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1.0.4 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采取相应措施。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0.4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考虑到地下工程防水施工中的噪音、材料、施工废弃物等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施工时必须从选择施工方法、材料等方面事先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使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减至最小。 1.0.5 地下工程的防水,应积极采用经过试验、检测和鉴定并经实践检验质量可靠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1.0.5 由于防水材料是保证地下工程防水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时应优先采用经国家权威检测部门检验合格且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应用效果较好的产品。 1.0.6 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 语

2.0.1 胶凝材料 cementitious material,or binder 

用于配制混凝土的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磨细矿渣、硅粉等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0.2 水胶比 water to binder ratio

混凝土配制时的用水量与胶凝材料总量之比。

2.0.3 可操作时间 operational time 

单组分材料从容器打开或多组分材料从混合起,至不适宜施工的时间。

2.0.4 涂膜抗渗性 impermeability of film coating

涂料固化后的膜体抵抗地下水渗透的能力。

2.0.5 涂膜耐水性 water resistance of film coating

涂料固化后的膜体在水长期浸泡下保持各种性能指标的能力。

2.0.6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polymer cement water proof coating

以聚合物乳液和水泥为主要原料,加入其他添加剂制成的双组分防水涂料。

2.0.7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 self-adhesive wateroofing membrane with macromolecular carrier

以合成高分子片材为底膜,单面覆有高分子自粘胶膜层,用于预铺反粘法施工的防水卷材。

2.0.8 预铺反粘法 pre-applied full bonding installation

将覆有高分子自粘胶膜层的防水卷材空铺在基面上,然后浇筑结构混凝土,使混凝土浆料与卷材胶膜层紧密结合的施工方法。

2.0.9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self—adbering polymer modified bituinous worteroof sheet

以高聚物改性沥青为主体材料,整体具有自粘性的防水卷材。

2.0.10 暗钉圈 concealed nail washer

设置于基层表面,并由与塑料防水板相热焊的材料组成,用于固定塑料防水板的垫圈。

2.0.11 无钉铺设 non—nails layouts

将塑料防水板通过热焊固定于暗钉圈或悬挂在基层上的一种铺设方法。

2.0.12 背衬材料 backing material

用于控制密封材料的嵌缝深度,防止密封材料和接缝底部粘结而设置的可变形材料。

2.0.13 预注浆 pre—grouting

工程开挖前使浆液预先充填围岩裂隙,以达到堵塞水流、加固围岩的目的所进行的注浆。

2.0.14 衬砌前围岩注浆 surrounding ground grouting before 1ining

工程开挖后,在衬砌前对毛洞的围岩加固和止水所进行的注浆。

2.0.15 回填注浆 back—fill grouting

在工程衬砌完成后,为充填衬砌和围岩间空隙所进行的注浆。

2.0.16 衬砌后围岩注浆 surrounding ground grouting after lining

在回填注浆后需要增强衬砌的防水能力时,对围岩进行的注浆。

2.0.17 凝胶时间 gel time 

浆液自配制或混合时起至不流动时的时间。

2.0.18 复合管片 composite segment

钢板与混凝土复合制成的管片。

2.0.19 密封垫 gasket 

由工厂加工预制,在现场粘贴于管片密封垫沟槽内,用于管片接缝防水的密封材料。

2.0.20 螺孔密封圈 bo1t hole sealing washer

为防止管片螺栓孔渗漏水而设置的密封垫圈。

3地下工程防水设计3.1 一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 地下工程应进行防水设计,并应做到定级准确、方案可靠、施工简便、耐久适用、经济合理。▼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3.1.1 地下工程种类繁多,其重要性和使用要求各有不同,有的工程对防水有特殊要求,有的工程在少量渗水情况下并不影响使用,在同一工程中其主要部位要求不渗水,但次要部位可允许有少量渗水。为避免过分要求高指标或片面降低防水标准,造成工程造价高或维修使用困难,因此地下工程防水应做到定级准确、方案可靠、经济合理。    3.1.2 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应根据工程规划、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结构耐久性和施工工艺等确定。▼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3.1.2 地下工程的耐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以及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与管理,为此建设部出版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该指南根据耐久性要求将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分为100年、50年、30年三个等级,地下工程的设计寿命一般超过50年,因此本条增加了“应根据结构耐久性”做好防水方案的规定。          3.1.3 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根据地表水、地下水、毛细管水等的作用,以及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附近水文地质改变的影响确定。单建式的地下工程,宜采用全封闭、部分封闭的防排水设计;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3.1.3 地下工程不仅受地下水、上层滞水、毛细管水等作用,也受地表水的作用,同时随着人们对水资源保护意识的加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人为活动将会引起水文地质条件的改变,也会对地下工程造成影响,因此地下工程不能单纯以地下最高水位来确定工程防水标高。对单建式地下工程应采用全封闭、部分封闭的防排水设计(全封闭、部分封闭系指防水层的封闭程度)。对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确保地下工程的正常使用。    

   3.1.4 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并应根据防水等级的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3.1.4 防水混凝土自防水结构作为工程主体的防水措施已普遍为地下工程界所接受,根据各地的意见,修编时将原规范中的“地下工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浇筑”改为“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防水混凝土浇筑”,其意思是地下工程除直接与地下水接触的围护结构采用防水混凝土浇筑外,内部隔墙可以不采用防水混凝土,如民用建筑地下室,其内隔墙可以不采用防水混凝土。          3.1.5 地下工程的变形缝(诱导缝)、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盒)、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等细部构造,应加强防水措施。    3.1.6 地下工程的排水管沟、地漏、出入口、窗井、风井等,应采取防倒灌措施;寒冷及严寒地区的排水沟应采取防冻措施。    3.1.7 地下工程的防水设计,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要搜集下列资料:    1 最高地下水位的高程、出现的年代,近几年的实际水位高程和随季节变化情况;    2 地下水类型、补给来源、水质、流量、流向、压力;    3 工程地质构造,包括岩层走向、倾角、节理及裂隙,含水地层的特性、分布情况和渗透系数,溶洞及陷穴,填土区、湿陷性土和膨胀土层等情况;    4 历年气温变化情况、降水量、地层冻结深度;    5 区域地形、地貌、天然水流、水库、废弃坑井以及地表水、洪水和给水排水系统资料;    6 工程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地热,含瓦斯等有害物质的资料;    7 施工技术水平和材料来源。    3.1.8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2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3 其他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4 工程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5 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3.2 防水等级

3.2 防水等级

3.2.1 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分为四级,各等级防水标准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3.2.2 地下工程不同防水等级的使用范围,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按表3.2.2选定。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3.2.1、3.2.2 原规范规定的防水等级划分为四级,经过五年来的使用,从防水工程界的反映来看基本上是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因此这次修编仍保留原防水等级的划分,但对二级防水等级标准进行了局部修改,理由如下:1 二级防水等级标准是按湿渍来反映的,这是它合理的一面。与“工业与民用建筑……任意100m2防水面积的湿渍不超过2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1m2”的规定是匹配的。理由是“任意100m2”是指包括建筑中渗水最集中区,因此与整个建筑总湿面积为总防水面积的1/1000绝不应对等,更何况以上的表述还意味着任意100m2防水面积的湿渍还小于建筑总湿面积的平均值。理论上讲,“任意 lOO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比例”应是“建筑总湿面积酌比例的”2倍。2 关于隧道渗漏水量的比较和检测,国内外早已达成的共识是:规定单位面积的渗水量(或包括单位时间),如;渗水量L/(m2·d)、湿渍面积×湿渍数/100m2,这样就撇开了工程断面和长度,可比性强,也比较客观。3 隧道工程还要求“平均渗水量不大于0.05L/(m2·d),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渗水量不大于0.15L/(m2·d)”,基本是合理的。“整体”与“任意”的关系,与其他地下工程一样分别为2~4倍,考虑到隧道的总内表面积通常较大,故定为3倍。4 考虑到国外的有关隧道等级标准(包括二级)都与渗水量挂钩[L/(m2.d)],目前国内设计上,防水等级为二级的隧道工 程,尤其是圆形隧道或房屋建筑的地下建筑的渗水量的提法有所差别,即隧道工程已按国际惯例提出L/(m2·d)的指标,包括整体与局部,其倍数关系,应与湿迹一致,因此,这次修编时增补了这方面的内容。在进行防水设计时,可根据表中规定的适用范围,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工程的防水等级。如办公用房属人员长期停留场所,档案库、文物库属少量湿迹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贮物场所,配电间、地下铁道车站顶部属少量湿迹会严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危及工程安全运营的场所或部位,指挥工程属极重要的战备工程,故都应定为一级;而一般生产车间属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地下车库属有少量湿迹不会使物品变质、失效的场所,电气化隧道、地铁隧道、城市公路隧道、公路隧道侧墙属有少量湿迹基本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转和工程安全运营的场所或部位,人员掩蔽工程属重要的战备工程,故应定为二级;城市地下公共管线沟属人员临时活动场所,战备交通隧道和疏散干道属一般战备工程,可定为三级。对于一个工程(特别是大型工程),因工程内部各部分的用途不同,其防水等级可以有所差别,设计时可根据表中适用范围的原则分别予以确定。但设计时要防止防水等级低的部位的渗漏水影响防水等级高的部位的情况。

3.3 防水设防要求

3.3 防水设防要求

3.3.1 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应根据使用功能、使用年限、水文地质、结构形式、环境条件、施工方法及材料性能等因素确定。

1 明挖法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应按表3.3.1—1选用;

2 暗挖法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要求应按表3.3.1—2选用。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3.3.1 地下工程的防水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结构主体防水,二是细部构造特别是施工缝、变形缝、诱导缝、后浇带的防水。目前结构主体采用防水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其防水效果尚好,而细部构造,特别是施工缝、变形缝的渗漏水现象较多。针对目前存在的这种情况,明挖法施工时不同防水等级的地下工程防水方案分为四部分内容,即主体、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诱导缝)。对于结构主体,目前普遍应用的是防水混凝土自防水结构,当工程的防水等级为一级时,应再增设两道其他防水层,当工程的防水等级为二级时,可视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环境条件、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等不同情况,应再增设一道其他防水层。之所以做这样的规定,除了确保工程的防水要求外,还考虑到下面的因素:即混凝土材料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是永久性材料,但通过长期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混凝土在地下工程中会受地下水侵蚀,其耐久性会受到影响。现在我国地下水特别是浅层地下水受污染比较严重,而防水混凝土又不是绝对不透水的材料,据测定抗渗等级为P8的防水混凝土的渗透系数为(5—8)×10-10cm/s。所以地下水对地下工程的混凝土结构、钢筋的侵蚀破坏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防水等级为一、二级的工程,多是一些比较重要、投资较大、要求使用年限长的工程,为确保这些工程的使用寿命,单靠防水混凝土来抵抗地下水的侵蚀其效果是有限的,而防水混凝土和其他防水层结合使用则可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对于施工缝、后浇带、变形缝,应根据不同防水等级选用不同的防水措施,防水等级越高,拟采用的措施越多,一方面是为了解决目前缝隙渗漏率高的状况,另一方面是由于缝的工程量相对于结构主体来说要小得多,采用多种措施也能做到精心施工,容易保证工程质量。暗挖法与明挖法不同处是工程内垂直施工缝多,其防水做法与水平施工缝有所区别。 这次修编在表3.3.1—1主体结构防水措施中增加了膨润土防水材料,施工缝防水措施中增加了预埋注浆管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之所以这样修改,是因为近年来膨润土防水材料在地下工程尤其是城市地铁、房建地下室防水中的应用实例越来越多,如北京地铁、南京地铁、成都地铁、上海金茂大厦等,取得了较好的防水效果和实践经验,并制定了行业标准《钠基膨润土防水毯》JG/T 193。预埋注浆管也是近年来处理施工缝漏水的新增措施。施工缝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渗漏水,可通过预埋注浆管直接注浆。从应用实例来看,效果比较理想,因此增补了这方面的内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在施工缝中的应用也比较多,普遍反映防水效果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二级及以上防水工程中单独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防水要慎重对待。 调研过程中,设计、施工单位普遍反映遇水膨胀止水条在新建工程变形缝使用时,防水效果不明显,因此在变形缝防水措施中取消了“遇水膨胀止水条”,保留了原有的其他防水措施。 调研过程中,专家和施工单位反映,防水砂浆不能单独用于防水等级为一至二级的地下工程的主体防水,因为防水砂浆是刚性防水材料,一旦结构发生变形,砂浆防水层将随结构开裂而开裂,从而失去防水作用,因此应在主体结构防水措施中将防水砂浆删除。考虑到国内在地下工程防水中,基本上采用聚合物防水砂浆和掺外加剂、掺合料的防水砂浆,与普通砂浆相比,防水性能有较大提高,因此将“防水砂浆”这一措施保留。2006年11月,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向全国推行了“FS101、FS102刚性防水技术”项目,这项成果是在掺FS101防水混凝土主体结构的基础上抹掺FS102的防水砂浆,近几年在北方地区多项地下工程防水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防水效果。但在选用这项技术时要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工期要求综合考虑。 暗挖法地下工程主体结构包括复合式衬砌(叠合式)、离壁式(分离式)衬砌、贴壁式(复合式)衬砌、喷射混凝土衬砌和衬套等几种形式。原规范表3.3.1—2主体防水一栏中,是按衬砌结构形式来考虑防水措施的,容易产生误解,这次修编主体结构防水措施是按防水材料选用,一是与表3.3.1—1协调,二是便于操作,使设计者对防水措施一目了然。 在选用两表进行地下工程防水设计时,应符合“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两种以上防水措施的复合使用,要根据结构特点、材料性能、施工可操作性进行有选择性的复合使用,达到有效互补、增强防水的目的。 此条只讲了明挖法和暗挖法施工的地下工程的不同防水等级的防水措施,采用其他施工方法施工的地下工程不同防水等级的防水措施拟结合其施工特点放在本规范第8章各节内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国南北地区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对干旱少雨和土壤渗透性较好的地区,在进行地下工程防水设计和防水材料选择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考虑。3.3.2 处于侵蚀性介质中的工程,应采用耐侵蚀的防水混凝土、防水砂浆、防水卷材或防水涂料等防水材料。

3.3.3 处于冻融侵蚀环境中的地下工程,其混凝土抗冻融循环不得少于300次。

3.3.4 结构刚度较差或受振动作用的工程,宜采用延伸率较大的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3.3.4 当地下工程长宽比较大时,工程结构的横向刚度较大,纵向刚度较小,如不适当加大结构的纵向刚度则结构容易开裂形成渗漏水通道。另外,由于工程较长,混凝土干燥收缩、温度变化收缩导致混凝土开裂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因此设计时对以上两个方面要特别重视。当基坑支护结构(如地下连续墙)与各结构的内衬墙共同受力时,设计时应采取措施控制两者的不均匀沉降,以减少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在结构设计时还可通过适当增加内衬墙的厚度、底板纵向梁的刚度来提高整个地下工程纵向刚度;对于防止干缩、温度引起混凝土开裂等问题,在设计时可采用合理设置诱导缝;后浇带、适当增加纵向构造钢筋等措施来解决。在防水材料选择时,要根据计算的结构变形量选用延伸率大的卷材、涂料等柔性防水材料。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4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4.1 防水混凝土

4.1 防水混凝土

Ⅰ一般规定

4.1.1 防水混凝土可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其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1 防水混凝土是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方法配制而成的一种混凝土,其抗渗等级是根据素混凝土试验室内试验测得,而地下工程结构主体中钢筋密布,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有不利影响,为确保地下工程结构主体的防水效果,故将地下工程结构主体的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定为不小于P6。4.1.2 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配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0.2MPa。▼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 1.2 规定试配防水混凝土的抗渗压力应比设计要求高0.2MPa,是因为混凝土抗渗压力是试验室得出的数值,而施工现场条件比试验室差,其影响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因素有些难以控制,因此抗渗等级应提高一个等级(0.2MPa)。本条修编时在抗渗等级前面增加了“试配混凝土的”几个字,目的是明确抗渗等级提高一级是对试配混凝土的抗渗性试验而言的。4.1.3 防水混凝土应满足抗渗等级要求,并应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和工作条件,满足抗压、抗冻和抗侵蚀性等耐久性要求。▼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3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配制一般是以抗压强度要求作为主要设计依据的,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环境劣化,混凝土质量不良,导致工程事故时有发生,因此混凝土的耐久性、安全性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对有耐久性要求的工程提出了混凝土以耐久性、可靠性作为主要的设计理念。地下工程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恶劣,结构主体长期浸泡在水中或受到各种侵蚀介质的侵蚀以及冻融、干湿交替的作用,易使混凝土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劣化,因此地下工程混凝土的防水性有时比强度更为重要。各种侵蚀介质对混凝土的破坏与混凝土自身的透水性和吸水性密切相关。故防水混凝土的配制首先应以满足抗渗等级要求作为主要设计依据,同时也应根据工程所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需要,相应满足抗压、抗冻和耐腐蚀性要求。

Ⅱ 设 计4.1.4 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4 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选用表是参照各地工程实践经验制定的,通过几年来的应用,效果较好,这次修编,为与其他相关规范或标准协调,将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表示方法由原来的“S”改为“p”,并增加了埋置深度的上下限值,便于设计时选用。        4.1.5 防水混凝土的环境温度不得高于80℃;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上的耐侵蚀要求应根据介质的性质按有关标准执行。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5 当防水混凝土用于具有一定温度的工作环境时,其抗渗性随着温度提高而降低,温度越高则降低越显著,当温度超过250℃时,混凝土几乎失去抗渗能力(表1),因此规定,最高使用温度不得超过80℃。这次修编将原来的“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系数,不应小于0.8,修改为“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要求应根据介质的性质按有关标准执行”。之所以这样修改,是因为地下工程的环境比较复杂,每个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不尽相同,侵蚀破坏途径也不一样,耐侵蚀系数也不好测试,因此,作了修改。      4.1.6 防水混凝土结构底板的混凝土垫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15,厚度不应小于100mm,在软弱土层中不应小于150mm。▼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6 目前地下工程中普遍采用预拌混凝土。对于预拌混凝土来说,很难配出低于C15的混凝土,根据调研搜集的这种情况,对此条不做修改。 4.1.7 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     2 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3 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性和工程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7 本条说明如下: 1 关于防水混凝土衬砌厚度。防水混凝土能防水,除了混凝土致密、孔隙率小、开放性孔隙少以外,还需要一定的厚度,这样就使地下水从混凝土中渗透的距离增:大,也就是阻水截面加大,当混凝土内部的阻力大于外部水压力时,地下水就只能渗透到混凝土中一定距离而停下来,因此防水混凝土结构必须有一定厚度才能抵抗地下水的渗透。考虑到现场施工的不利因素及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引水作用,把防水混凝土衬砌的最小厚度定为250mm,通过这几年的使用来看,防水效果明显,这次修编予以保留。2 关于防水混凝土裂缝宽度。一般钢筋混凝土工程,都是以混凝土裂缝宽度0.2mm进行设计的,在地下工程中宽度小于0.2mm的裂缝多数可以自行愈合,所以规定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3 关于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我国地下工程建设正在持续不断地发展,由于地下工程所处环境的复杂多变所引发材料性能的劣化,影响结构安全性与适用性的现象日益突出,此外,有关单位还提出了工程结构须满足50~100年的安全使用年限要求,因此,在修改规范时,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慎重地进行了审核。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对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抗渗性极为重要。据有关资料介绍,一般氯盐或碳化从混凝土表面扩散到钢筋表面引起钢筋锈蚀的时间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平方成正比。当保护层厚度分别为40mm、30mm、20mm时,钢筋产生移位或保护层厚度发生负偏差时,5mm的误差就能使钢筋锈蚀的时间分别缩短24%、30%、44%,由此可见保护层越薄其受到的损害越大,因此保护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此外,国内外有关标准,均对混凝土结构的钢筋保护层作了明确的规定,内容如下:1)英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BS 8110规定,设计寿命为60年的工程C40辊凝土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2)美国ACI规范中规定,钢筋直径大于16mm时保护层的厚度应为50mm。3)日本建筑学会有关标准中规定,室外的承重墙保护层厚度为50mm,室内为40mm。该学会2003年出版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设计施工指南中对使用寿命为30年的楼板、屋面板、非承重墙主筋最小保护层厚度分别为室内30mm和室外40mm。使用年限为100年的工程,楼板、屋面板、非承重墙室内为40mm,室外为50mm;梁、柱和承重墙室内为50mm,室外为60mm。对与水接触的承重梁、柱与挡土墙五年限要求,保护层厚度分别为50mm和70mm。4)我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规范》GB 50010—2002规定,基础中纵向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距离)不应小于40mm。此外还应考虑施工负误差△之和(现浇构件△取5~10mm)及箍筋与主筋应具有同样厚度的保护层要求,故最终保护层厚度约为50mm左右。钢筋保护层厚度对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和抗渗性极为重要,为与国内外有关规范协调一致,并与国际标准接轨,规范规定的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是适宜的。在海水环境或其他腐蚀介质环境中,可参照有关规范规定适当提高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的确定,除在结构上应保证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外,在耐久性方面还应有效地保护钢筋,使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因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钢筋锈蚀的现象。 Ⅲ 材 料4.1.8 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品种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试验确定;    2 在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品种;    3 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8 本条作了两处修改,一是取消了“水泥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的规定,二是规定防水混凝土只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取消了其他品种的水泥。关于防水混凝土水泥品种的选用,原规范规定,在不受侵蚀介质作用时,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五个品种,这次修改为“水泥品种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使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应经试验确定”。这是因为硅酸盐水泥无任何矿物混合料,普通硅酸盐水泥掺有5%~15%的掺合料,而其他三个品种的水泥生产时均掺有大量的矿物掺合料取代等量的硅酸盐熟料,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允许掺有20%~70%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掺有20%~50%的火山灰质材料;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掺有20%一40%的粉煤灰。由于所掺入的矿物掺合料品种、质量、数量的不同,生产出的水泥性能有很大差异。近年来一般工程特别是防水工程,混凝土主要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入矿物掺合料进行配制,工程中已很少采用火山灰硅酸盐、矿渣硅酸盐和粉煤灰硅酸盐等水泥,故采用上述三种水泥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配合比,以确保防水混凝土的质量。 在受侵蚀性介质或冻融作用时,可以根据侵蚀介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水泥品种或矿物掺合料。4.1.9 防水混凝土选用矿物掺合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粉煤灰的品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的有关规定,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Ⅱ级,烧失量不应大于5%,用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30%,当水胶比小于0.45时,粉煤灰用量可适当提高;    2 硅粉的品质应符合表4.1.9的要求,用量宜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5%;      3 粒化高炉矿渣粉的品质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    4 使用复合掺合料时,其品种和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9 矿物掺合料品种很多,但用于配制防水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主要是粉煤灰、硅粉及粒化高炉矿渣粉。掺合料的品质对防水混凝土性能影响较大,掺量必须严格控制。粉煤灰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抗化学侵蚀性(如氯化物侵蚀、碱—骨料反应、硫酸盐侵蚀等)其最佳掺量一般在20%以上,但掺粉煤灰后混凝土的强度发展较慢,故掺量不宜过多,以20%~30%为宜。另外粉煤灰对水胶比非常敏感,在低水胶比(0.40~0.45)时,粉煤灰的作用才能发挥得较充分。掺入硅粉可明显提高混凝土强度及抗化学腐蚀性,但随着硅粉掺量的增加其需水量随之增加,混凝土的收缩也明显加大,当掺量大于8%时强度会降低,因此硅灰掺量不宜过高,以2%~5%为宜。4.1.10 用于防水混凝土的砂、石,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选用坚固耐久、粒形良好的洁净石子;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mm,泵送时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石子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3的有关规定;    2 砂宜选用坚硬、抗风化性强、洁净的中粗砂,不宜使用海砂;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 52的有关规定。▼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10 本条说明如下:1 关于骨料粒径。混凝土孔隙大小,对其本身的抗渗性能的影响是显著的。混凝土的空隙可分为施工孔隙和构造孔隙两大类。构造孔隙是由于配比问题引起的,它主要包括胶孔、毛细孔和沉降缝隙等。沉降缝隙是在混凝土结构形成时,骨料与水泥因各 自的比重和粒径大小不一致,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的相对沉降所引起的。混凝土浇灌后,粗骨料沉降较快,并较早地固定下来,而水泥砂浆则在粗骨料间继续沉降,水被析出,其中一部分沿着毛细管通道析出至混凝土表面,另一部分则聚集在粗骨料下表面形成积水层。水蒸发后形成沉降缝隙,粗骨料粒径越大,则这种沉降越大,也就越不利于防水。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石子不收缩,石子周围的水泥浆则收缩,两者变形不一致。石子越大,周长越大,与砂浆收缩的差值越大,使砂浆与石子间产生微细裂缝。这些缝隙的存在使混凝土的有效阻水截面显著减少,压力水容易透过。因此,防水混凝土的石子粒径不宜过大,以不超过40mm为宜。泵送防水混凝土的石子最大粒径应根据输送管的管径决定,其石子最大粒径不应大于管径的1/4,否则将影响泵送。 2 由于防水混凝土水泥用量相对较高,使用粉细砂更易产生裂缝,因此应优先选用中砂。3 砂、石子含泥量对混凝土抗渗性影响很大,粘土降低水泥与骨料的粘结力,尤其是颗粒粘土,体积不稳定,干燥时收缩,潮湿时膨胀,对混凝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因此防水混凝土施工时,对骨料含泥量应严格控制。与原规范相比,本条增加了“不宜使用海砂”的规定,这是因为海砂含有氯离子(CI-),会对混凝土产生破坏,在没有河沙的条件时,对海砂进行处理后才能使用。4.1.11 用于拌制混凝土的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有关规定。4.1.12 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减水剂、膨胀剂、防水剂、密实剂、引气剂、复合型外加剂及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材料,其品种和用量应经试验确定,所用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质量要求。▼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12 掺外加剂是提高防水混凝土的密实性的手段之一,根据目前工程中应用外加剂种类的情况,新增了渗透结晶型外加剂的内容。另外根据国产外加剂质量情况,增加了对外加剂质量指标的要求。4.1.13 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抗裂需要掺入合成纤维或钢纤维,纤维的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13 防水混凝土要起到防水作用,除混凝土本身具有较高的密实性、抗渗性以外,还要求混凝土施工完后不开裂,特别是不能产生贯穿性裂缝。为了防止或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在配制混凝土时加入一定量的钢纤维或合成纤维,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近年来的工程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可用于防水混凝土的纤维种类很多,掺加纤维后混凝土的成本相应提高,故条文中增加了“所用纤维的品种及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这一使用条件。4.1.14 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0当量)不得大于3kg/m3 ;氯离子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14 本条在原条文控制总碱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C1-含量的控制要求。 碱骨料反应引起混凝土破坏已成为一个世界性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地下工程长期受地下水、地表水的作用,如果混凝土中水泥和外加剂中含碱量高,遇到混凝土中的集料具有碱活性时,即有引起碱骨料反应的危险,因此在地下工程中应对所用的水泥和外加剂的含碱量有所控制,以避免碱骨料反应的发生。国内外对混凝土中含碱量的规定各不相同,英国规定混凝土每立方米含碱量不超过3kg,对不重要工程可放宽至4.5kg;南非一些国家认为混凝土每立方米含碱量小于1.8kg时较安全,1.8~3.8kg时为可疑危害,大于3.8kg时为有害;北京市建委于1995年3月1日规定;对于应用于桥梁、地下铁道、人防、自来水厂大型水池、承压输水管、水坝、深基础、桩基等外露或地下结构以及经常处于潮湿环境的建筑结构工程(包括构筑物)必须选用低碱外加剂,每立方米混 凝土含碱量不得超过lkg。根据以上资料,规范建议每立方米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Na20当量)不得大于3kg。C1-含量高会导致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是影响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危害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减少氯盐的危害,在配制防水混凝土时,首先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各种原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骨料、拌合水和外加剂等)中的C1-含量。当C1-在混凝土内达到一定浓度时,钢筋才会发生锈蚀,此时的浓度称为临界浓度。许多国家的有关标准对混凝土中的Cl-含量均有不同限量规定,具体量值也不完全一致。美国ACI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处于海水等氯盐环境下的混凝土,Cl-含量不应超过0.15%。 日本土木学会编制的规范中规定,对耐久性要求较高的钢筋 混凝土,Cl-含量不超过0.3kg/m3,一般钢筋混凝土Cl-含量不超过0.6kg/m3。若按每立方米混凝土采用400kg胶凝材料计算,0.3kg/m3C1-含量约占胶凝材料的0.15%左右。与美国规定大致相同。国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中限定混凝土原材料(水泥、矿物掺合料、集料、外加剂、拌合水等)中引入的氯离子总量,应不超过胶凝材料重量的0.1%。引发钢筋锈蚀的C1-临界浓度变化很大(约在0.10%~2.5%之间),对混凝土的影响与混凝土自身的质量、配比、保护层厚度,环境条件等因素有关,很难准确地提出一个统一的限值。在参照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提出C1-含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1%的规定。Ⅳ 施 工

4.1.15 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降排水工作,不得在有积水的环境中浇筑混凝土。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15 防水混凝土施工前及时排除基坑内的积水十分重要,施工过程还应保证基坑处于无水状态。大气降雨、地面水的流入以及施工用水的积存都将影响防水混凝土拌合物的配比,增大其坍落度,延长凝结硬化时间,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密实性、抗渗性和抗压强度。    4.1.16 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胶凝材料用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等级等选用,其总用量不宜小于320kg/m3 ;当强度要求较高或地下水有腐蚀性时,胶凝材料用量可通过试验调整。    2 在满足混凝土抗渗等级、强度等级和耐久性条件下,水泥用量不宜小于260kg/m3 。    3 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    4 灰砂比宜为1:1.5~1:2.5。

   5 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有侵蚀性介质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5。    6 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160mm,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40mm。    7 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     8 预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宜为6~8h。▼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 16 本条有较大修改,在混凝土配制的理念及材料组成上均与原规范有较大不同,引用了当前普遍采用的胶凝材料的概念。混凝土酌配制一直是以28d抗压强度作为衡量其质量的主要指标,并片面认为只有极具活性的水泥才能赋予混凝土足够的强度,常常以增加水泥用量或提高水泥强度等级作为获得理想强度的手段,却忽略了由于水泥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开裂,耐久性降低的弊病。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现代混凝土的设计理念也在更新,尽可能减少硅酸盐水泥用量而掺入一定量且具有活性的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硅灰等矿物掺合料,使混凝土在获得所需抗压强度的同时,能获得良好的耐久性、抗渗性、抗化学侵蚀性、抗裂性等技术性能,并可降低成本,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水泥用量也不能过低,经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配制防水混凝土时水泥用量不应小于260kg/m3和胶凝材料的总用量不宜小于320kg/m3,当地下水有侵蚀性介质和对耐久性有较高要求时,水泥和胶凝材料用量可适当调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包括防水混凝土在内的混凝土原材料组成也在发生变化。作为胶凝材料的主角——水泥固然仍占主导地位,但其他胶凝枚料(粉煤灰、矿渣粉、硅粉等)的用量正在大幅提升,其用量约占混凝土全部胶凝材料的25%~35%,甚至更多。水泥以外的其他胶凝材料,它们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活性,对改善混凝土性能起着重要作用。胶凝材料活性的激发,同样要依赖其与水的结合反应,因此必须有足够的水分才能使混凝土充分水化。基于以上原因,修编后的规范条文中,以胶凝材料的用量取代传统的水泥用量,并以水胶比(即水与胶凝材料之比)取代传统的水灰比,并提出水胶比不得大于0.5的要求。4.1.17 防水混凝土配料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其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17的规定。

   4.1.18 使用减水剂时,减水剂宜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4.1.19 防水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得大于500mm。 4.1.20 用于防水混凝土的模板应拼缝严密、支撑牢固。4.1.21 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宜小于2min。掺外加剂时,搅拌时间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4.1.22 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胶比的水泥浆或掺加同品种的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22 针对施工中遇到坍落度不满足施工要求时有随意加水的现象,本条做了严禁直接加水的规定。因随意加水将改变原有规定的水灰比,而水灰比的增大将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对混凝土的抗渗性影响极大,将会造成渗漏水的隐患。

4.1.23 防水混凝土应采用机械振捣,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4.1.24 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拱(板)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300mm处。墙体有顶留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2 垂直施工缝应避开地下水和裂隙水较多的地段,并宜与变形缝相结合。4.1.25 施工缝防水构造形式宜按图4.1.25—1、4. 1.25—2、4.1.25—3、4.1.25—4选用,当采用两种以上构造措施时可进行有效组合。

   

   

外贴止水带L≥150;外涂防水涂料L=200;外抹防水砂浆L=200;

1—先浇混凝土;2—外贴止水带;3—后浇混凝土;4—结构迎水面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25 用于施工缝的防水措施有很多种,如外贴止水带、外贴防水卷材、外涂防水涂料等,虽造价高,但防水效果好。施工缝上敷设腻子型遇水膨胀止水条或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的做法也较为普遍,且随着缓胀问题的解决,此法的效果会更好。中埋式止水带用于施工缝的防水效果一直不错,中埋式止水带从材质上看,有钢板和橡胶两种,从防水角度上这两种材料均可使用。防护工程中,宜采用钢板止水带,以确保工程的防护效果。目前预埋注浆管用于施工缝的防水做法应用较多,防水效果明显,故这次修改将其列入,但采用此种方法时要注意注浆时机,一般在混凝土浇灌28d后、结构装饰施工前注浆或使用过程中施工缝出现漏水时注浆更好。    4.1.26 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桨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2 垂直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再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3 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与接缝表面密贴;    4 选用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应具有缓胀性能,7d的净膨胀率不宜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最终膨胀率宜大于220%;    5 采用中埋式止水带或预埋式注浆管时,应定位准确、固定牢靠。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26 施工缝的防水质量除了与选用的构造措施有关外,还与施工质量有很大的关系,本条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对原条文进行了修改。1 水平施工缝防水措施中增加了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内容,做法是在混凝土终凝后(一般来说,夏季在混凝土浇筑后24h,冬季则在36~48h,具体视气温、混凝土强度等级而定,气温高、混凝土强度等级高者可短些),立即用钢丝刷将表面浮浆刷除,边刷边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然后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或界面处理剂,目的是使新老混凝土结合得更好。如不先铺水泥砂浆层或铺的厚度不够,将会出现工程界俗称的“烂根”现象,极易造成施工缝的渗漏水。还应注意铺水泥砂浆层或刷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若时间间隔过久,水泥砂浆已凝固,则起不到使新老混凝土紧密结合的作用,仍会留下渗漏水的隐患。施工缝凿毛也是增强新老混凝土结合力的有效方法,但在垂直施工缝中凿毛作业难度较大,不宜提倡。本条规定的施工缝防水措施,对于具体工程而言,并不是所列的方法都采用,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就不一定采用界面处理剂,但水泥砂浆是要采用的,这是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的主要措施。 2 遇水膨胀止水条(胶),国内常用的有腻子型和制品型两种。腻子型止水条必须具有一定柔软性,与混凝土基面结合紧密,在完全包裹的状态下使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达到理想的止水效果。工程实践和试验证明,腻子型止水条的硬度(用C型微孔材料硬度计测试)小于40度(相当邵氏硬度10度左右)时,其柔软度方符合工程使用要求,如硬度过大,安装时与混凝土基面很难密贴,浇注混凝土后止水条与混凝土界面间留下缝隙造成渗水隐患。关于遇水膨胀止水条的缓胀性,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采用自身具有缓胀性的橡胶制作,二是在遇水膨胀止水条表面涂缓胀剂。在选用遇水膨胀止水条时,可将21d的膨胀率视为最终膨胀率。在完全包裹约束状态的(施工缝、后浇带、穿墙管等)部位,可使用腻子型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腻子型的遇水膨胀止水条在水温23℃土2℃和蒸馏水中测得的技术性能如表2所示。    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遇水膨胀止水条(胶)产品,其膨胀率大多在200%左右。3 中埋式止水带只有位置埋设准确、固定牢固才能起到止水作用。 4.1.27 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设计许可的情况下,掺粉煤灰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龄期宜为60d或90d。     2 宜选用水化热低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    3 宜掺入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和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掺合料。    4 炎热季节施工时,应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减少混凝土运输时吸收外界热量等降温措施,入模温度不应大于30℃。    5 混凝土内部预埋管道,宜进行水冷散热。    6 应采取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0℃,温降梯度不得大于3℃/d,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d。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27 大体积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区别表面上看是厚度不同,但实质的区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热量不如表面的热量散失得快,容易造成内外温差过大,所产生的温度应力使混凝土开裂。因此判断是否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既要考虑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又要考虑水泥品种、强度等级、每立方米水泥用量等因素,比较准确的方法是通过计算水泥水化热所引起的混凝土的温升值与环境温度的差值大小来判别。一般来说,当其差值小于25℃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将会小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不会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当差值大于25℃时,所产生的温度应力有可能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造成混凝土的开裂,此时就可判定该混凝土属大体积混凝土,并应按条文中规定的措施进行施工,以确保混凝土不开裂。通过水泥水化热来计算温升值比较麻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王铁梦著)中根据最近几年采的现场实测降温曲线及实测数据,经统计整理水化热温升值,可直接应用于相类似的工程。表3中的数据是在下列试验条件下获得的,供设计施工单位参考。①水泥品种:矿渣水泥;②水泥强度等级:42.5MPa;③水泥  用量;275ks/m3;④模板:钢模板;⑤养护条件:两层草包保温养护。当使用其他品种水泥,强度等级、模板、水泥用量有变化时,应将表3中的数值乘以修正系数:                    表4中如遇有中间状态可用插入法确定。现举例说明表3、表4两表的具体用法。某工程混凝土厚度2m,采用强度等级为42.5MPa的普通硅酸盐525号水泥,水泥用量360kg/m3,木模板,夏季施工,试计算最高温升。      夏季入模温度为32.5℃,则混凝土的最高温度可达49.7℃十32.5℃=82.2℃。而有一类似工程的实测温度记录为80℃,故以上两表直接用于相似的工程中,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根据各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经验,增补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防止裂缝产生的有关技术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一是要尽量减少水泥水化热,推迟放热高峰出现的时间,如采用60d龄期的混凝土强度作为设计强度(此点必须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以降低水泥用量;掺粉煤灰可替代部分水泥,既可降低水泥用量,且由于粉煤灰的水化反应较慢,可推迟放热高峰的出现时间;掺外加剂也可减少水泥、水的用量,推迟放热高峰出现的时间;夏季施工时采用冰水拌合、砂石料场遮阳等措施可降低混凝土的出机和入模温度。以上这些措施可减少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温度应力值。二是进行保温保湿养护,使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温差应力小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从而可避免混凝土产生贯穿性的有害裂缝。大体积混凝土开裂主要是水泥水化热使混凝土温度升高引起的,采取掺加矿物掺合料或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等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和温度变化速度在一定范围内,就可以避免出现裂缝。低热或中热水泥,因产量满足不了所有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需求,故在水利工程大坝工程等用的较多,而一般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大多采用掺加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的措施,可获得很好的效果。  4.1.28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用于固定模板的螺栓必须穿过混凝土结构时,可采用工具式螺栓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应加焊方形止水环。拆模后应将留下的凹槽用密封材料封堵密实,并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平(图4.1.28)。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28 在采用螺栓加堵头的方法时,人们创造出一种工具式螺栓,可简化施工操作并可反复使用,因此重点介绍了这种构造做法。 4.1.29 防水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29 防冰混凝土的养护是至关重要的。在浇筑后,如混凝土养护不及时,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将迅速蒸发,使水泥水化不完全。而水分蒸发会造成毛细管网彼此连通,形成渗水通道,同时混凝土收缩增大,出现龟裂,抗渗性急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抗渗能力。若养护及时,防水混凝土在潮湿的环境中或水中硬化,能使混凝土内的游离水分蒸发缓慢,水泥水化充分,水泥水化生成物堵塞毛细孔隙,因而形成不连通的毛细孔,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表5给出 了不同养护龄期的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供参考。  4.1.30 防水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2 混凝土养护应采用综合蓄热法、蓄热法、暖棚法、掺化学外加剂等方法,不得采用电热法或蒸气直接加热法;    3 应采取保湿保温措施。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1.30 地下工程进行冬期施工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因为混凝土温度在4℃时,强度增长速度仅为15℃时的1/2。当混凝土温度降到一4℃时,水泥水化作用停止,混凝土强度也停止增长。水冻结后,体积膨胀8%~9%,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很大的冻胀应力。如果此时混凝土的强度较低,就会被冻裂,使混凝土内部结构破坏,造成强度、抗渗性显著下降。冬期施工措施,既要便于施工、成本低,又要保证混凝土质量,具体应根据施工现场条件选择。化学外加剂主要是防冻剂。在混凝土拌合物拌合用水中加入防冻剂能降低水溶液的冰点,保证混凝土在低温或负温下硬化。如掺亚硝酸钠—三乙醇胺防冻剂的防水混凝土,可在外界温度不低于一10℃的条件下硬化。但由于防冻剂的掺入会使溶液的导电能力倍增,故此不得在高压电源和大型直流电源的工程中应用。在施工时,还要适当延长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为正温,振捣要密实,并要注意早期养护。暖棚法是采取暖棚加温,使混凝土在正温下硬化,当建筑物体积不大或混凝土工程量集中的工程,宜采用此法。暖棚法施工时, 暖棚内可以采用蒸汽管片或低压电阻片加热,使暖棚保持在5℃以上,混凝土入模温度也应为正温。在室外平均气温为-15℃以下的结构,应优先采用蓄热法。采用蓄热法需经热工计算,根据每立方米混凝土从浇筑完毕的温度降到0℃的过程中,透过模板及覆盖的保温材料所放出的热量与混凝土所含的热量及水泥在此期间所放出的水化热之和相平衡,与此同时混凝土的强度也正好达到临界强度。当利用水泥水化热不能满足热量平衡时,可采用原材料加热法(分别加热水、砂、石)或增加保温材料的热阻。蒸汽加热法和电加热法,由于易使混凝土局部热量集中,故不宜在防水混凝土冬期施工中使用。4.2 水泥砂浆防水层

4.2 水泥砂浆防水层

Ⅰ 一般规定

4.2.1 防水砂浆应包括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掺外加剂或掺合料的防水砂浆,宜采用多层抹压法施工。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2.1 根据目前国内外刚性防水材料发展趋势及近10年来国内防水工程实践的情况,掺外加剂、防水剂、掺合料的防水砂浆和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应用越来越多,由于普通水泥砂浆操作程序较多,在地下工程防水中的应用相应减少,所以这次修编中,取消了有关普通防水砂浆的条文。4.2.2 水泥砂浆防水层可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或背水面,不应用于受持续振动或温度高于80℃的地下工程防水。4.2.3 水泥砂浆防水层应在基础垫层、初期支护、围护结构及内衬结构验收合格后施工。 Ⅱ 设 计4.2.4 水泥砂浆的品种和配合比设计应根据防水工程要求确定。4.2.5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单层施工宜为6~8mm,双层施工宜为10~12mm;掺外加剂或掺合料的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宜为18~20mm。▼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2.5 根据防水砂浆的特性及目前应用的实际情况,对砂浆防水层的厚度进行了规定,对掺外加剂、防水剂和掺合料的水泥砂浆防水层,其厚度定为18~20mm,对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层单层使用厚度为6~8mm,双层使用厚度为10~12mm。4.2.6 水泥砂浆防水层的基层混凝土强度或砌体用的砂浆强度均不应低于设计值的80%。Ⅲ 材 料4.2.7 用于水泥砂浆防水层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使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特种水泥,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    2 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应大于1%,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不应大于1%;    3 拌制水泥砂浆用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的有关规定;    4 聚合物乳液的外观:应为均匀液体,无杂质、无沉淀、不分层。聚合物乳液的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防水涂料用聚合物乳液》JC/T 1017的有关规定;    5 外加剂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质量要求。▼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2.7 在砂浆中掺用聚合物进行改性的做法越来越普遍,所以有必要列出对聚合物乳液和外加剂的主要技术要求。目前使用的聚合物种类较多,在地下工程中常用的聚合物有: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酯、有机硅、丁苯胶乳、氯丁胶乳等。4.2.8 防水砂浆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2.8的要求。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2.8 由于取消了普通水泥砂浆防水层,只保留了掺外加剂、掺合料防水砂浆和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因此本条修改为“防水砂浆的性能应符合表4.2.8”的规定,表中数据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和有关新的材料标准(如《聚合物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应用技术规程CECS 195:2006》)进行了修改。目前掺各种外加剂、掺合料、聚合物的防水砂浆品种繁多,给设计、施工单位选用这些材料带来一定的困难,但规范中又不可能一一列出。为便于设计、施工单位选用,根据地下工程防水的要求,列出选用这些材料所配制的防水砂浆应满足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要求。凡符合这些指标要求的材料,设计和施工单位方可使用。Ⅳ 施 工4.2.9 基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清洁,并应充分湿润、无明水。4.2.10 基层表面的孔洞、缝隙,应采用与防水层相同的防水砂浆堵塞并抹平。4.2.11 施工前应将预埋件、穿墙管预留凹槽内嵌填密封材料后,再施工水泥砂浆防水层。4.2.12 防水砂浆的配合比和施工方法应符合所掺材料的规定,其中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用水量应包括乳液中的含水量。4.2.13 水泥砂浆防水层应分层铺抹或喷射,铺抹时应压实、抹平,最后一层表面应提浆压光。4.2.14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拌合后应在规定时间内用完,施工中不得任意加水。4.2.15 水泥砂浆防水层各层应紧密粘合,每层宜连续施工;必须留设施工缝时,应采用阶梯坡形槎,但离阴阳角处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4.2.16 水泥砂浆防水层不得在雨天、五级及以上大风中施工。冬期施工时,气温不应低于5℃。夏季不宜在30℃以上或烈日照射下施工。4.2.17 水泥砂浆防水层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应保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未达到硬化状态时,不得浇水养护或直接受雨水冲刷,硬化后应采用干湿交替的养护方法。潮湿环境中,可在自然条件下养护。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2.17 本条规定了聚合物水泥砂浆应采用干湿交替养护的方法。聚合物水泥砂浆早期(硬化后7d内)采用潮湿养护的目的是为了使水泥充分水化而获得一定的强度,后期采用自然养护的目的是使胶乳在干燥状态下使水分尽快挥发而固化形成连续的防水膜,赋予聚合物水泥砂浆良好的防水性能。  4.3 卷材防水层

4.3 卷材防水层

I 一般规定    4.3.1 卷材防水层宜用于经常处在地下水环境,且受侵蚀性介质作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1 本条明确提出卷材防水层的适用范围,这是根据地下工程所处特定环境需要和卷材性能提出的。与原规范相比,本条增加了“卷材防水层宜用于经常处在地下水环境”这句话,更具针对性,亦指处于干旱少雨地区或在地下水位以上的工程,可以采取其他防水措施。        4.3.2 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混凝土结构的迎水面。▼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2 本条提出卷材防水层应铺设在结构迎水面的基面上,其作用有三:一是保护结构不受侵蚀性介质侵蚀,二是防止外部压力水渗入到结构内部引起锈蚀钢筋,三是克服卷材与混凝土基面的粘结力小的缺点。          4.3.3 卷材防水层用于建筑物地下室时,应铺设在结构底板垫层至墙体防水设防高度的结构基面上;用于单建式的地下工程时,应从结构底板垫层铺设至顶板基面,并应在外围形成封闭的防水层。▼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3 在渗漏治理工程中,经常遇到有些工程地下室的卷材防水层只铺设外墙,底板部位不做,防水层不交圈,导致产生渗漏水。因此本条强调:1 附建式地下室采用卷材防水层时,卷材应从结构底板垫层连续铺设至外墙顶部防水设防高度的基面上。2 外墙顶部的防水设防高度,应符合规范第3.1.3条的规定,即高出室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3 单建式地下室的卷材防水层应铺设至顶板的表面,在外围形成封闭的防水层。        Ⅱ 设 计    4.3.4 防水卷材的品种规格和层数,应根据地下工程防水等级、地下水位高低及水压力作用状况、结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等因素确定。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4 本条较原规范进一步明确:采用卷材防水层应根据哪些原则选择防水卷材和适宜的卷材层数。      4.3.5 卷材防水层的卷材品种可按表4.3.5选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卷材外观质量、品种规格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卷材及其胶粘剂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刺穿性、耐腐蚀性和耐菌性。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5 通过近10年来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订的防水材料发展技术政策和总结地下工程卷材防水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本条归纳了在地下工程广泛采用的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的主要品种,便于设计时按规范第4.3.4条的原则选用。表4.3.5列出的卷材为推荐品种。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可选用的其他类别防水卷材有:“带有自粘层的防水卷材”和“预铺/湿铺防水卷材”。这次修订中取消了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这是因为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主要特性表现在耐热度较高等方面,更适合在屋面工程防水中使用。          4.3.6 卷材防水层的厚度应符合表4.3.6的规定。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6 卷材防水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厚度,才能保证防水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地下防水工程对卷材厚度的要求是根据卷材的原材料性质、生产工艺、物理性能与使用环境等因素决定的。本条列表中,按卷材品种和使用卷材的层数,分别给出了卷材的最小厚度要求,供设计卷材防水层时选用。按照此表选择卷材防水层的厚度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 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应选用聚酯毡胎,不宜选用玻纤胎;双层使用时,必须有一层聚酯毡胎。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218号规定;“聚乙烯膜厚度在0.5mm以下的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不得用于房屋建筑的屋面工程和地下防水工程”。因此,本条对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的聚乙烯膜芯材的厚度进行了规定。3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厚度宜采用1.2mm的品种,在地下防水工程中应用时,一般采用单层铺设。4 自粘类防水卷材现执行的是国家现行标准《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JC 898和国家现行标准《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JC 840,目前这两个标准正在修订,将合并统一命名为“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分为聚酯毡胎体、无胎体两类,届时可按新的材料标准执行。        4.3.7 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或45°坡角,其尺寸应根据卷材品种确定。在阴阳角等特殊部位,应增做卷材加强层,加强层宽度宜为300~500mm。▼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7 由于卷材质量的提高,适当放宽增贴加强层的数量与宽度,改为加强层可铺设一层,宽度为300~500mm。        Ⅲ 材 料    4.3.8 高聚物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3.8的要求。        4.3.9 合成高分子类防水卷材的主要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3.9的要求。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8、4.3.9 由于防水卷材产品标准的某些技术指标不能满足地下工程的需要,考虑到地下工程使用年限长,质量要求高,工程渗漏维修无法更换材料等特点,故规范除列出两大类可供选用的卷材品种外,并以其产品标准为基础,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和需要,经研究比较,制订出适应于地下工程要求的防水卷材物理性能,分别列于表4.3.8、4.3.9中。设计选用和对卷材进行质量检验时均应按两表的要求执行。在制定两表防水卷材物理性能指标时,参考了下列标准: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l8242; 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GBl8967;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JC 898; 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JC 840;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GB 18173.1(代号JL1);聚氯乙烯防水卷材GB 12952;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GB 18173.1(代号FS2);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GB 18173.1(代号FS2)。在市场推出的产品中,有些品种是新产品,与传统的防水材料及施工技术有很大不同,因此选用这些材料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而定。现对这些防水卷材的特性表述如下:1 自粘改性沥青类防水卷材。1)“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是“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延伸产品,因卷材的沥青涂盖料具有自粘性能,故称本体自粘卷材,其特点是采用冷粘法施工。2)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是一种以SBS等弹性体和沥青为基料,无胎体,以树脂膜为上表面材料或无膜(双面自粘),采用防粘隔离层的卷材,厚度以选择1.5mm或2.0mm为宜。这种卷材具有良好的接缝不透水性、低温柔性、延伸性、自愈性、粘结性,以及冷粘法施工等特点。3)“带自粘层的防水卷材”系近年来国内研发的新产品,是一类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的表面涂有一层自粘橡胶沥青胶料,或在胎体两面涂盖自粘胶料混合层的卷材,采用水泥砂浆或聚合物水泥砂浆与基层粘结(湿铺法施工),构成自粘卷材复合防水系统,其特点是:使胶料中的高聚物与水泥砂浆及后续浇筑的混凝土结合,产生较强的粘结力;可在潮湿基面上施工,简化防水层施工工序;采用“对接附加自粘封口条连接工艺,可使卷材接缝实现胶粘胶”的模式。 2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该卷材归类于高分子防水卷材复合片中树脂类品种,其特点是:由卷材与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材料复合构成防水层,可在潮湿基面上施工。需要指出的是: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生产使用的聚乙烯必须是成品原生料;卷材两面热覆的丙纶纤维必须采用长纤维无纺布;卷材必须采用一次成型工艺生产;在现场配制用于粘结卷材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材料应是以聚合物乳液或聚合物再分散性粉末等材料和水泥为主要材料组成,不得使用水泥净浆或水泥与聚乙烯醇缩合物混合的材料。表4.3.9项目及性能要求中的复合强度指标依据国家标准《高分子防水材料 第一部分:片材》GB 18173.1—2006的FS2规定设置,该标准目前正在修订,标准修订后,此项指标及检测方法按新标准要求执行。3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该卷材系在一定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膜面上涂覆一层高分子胶料复合制成的一种自粘性防水卷材,归类于高分子防水卷材复合片中树脂类品种(FS2),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断裂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胶膜的耐水性好,一、二级的防水工程单层使用时也能达到防水要求,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由卷材表面的胶膜与结构混凝土发生粘结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卷材的搭接缝和接头要采用配套的粘结材料。        4.3.10 粘贴各类防水卷材应采用与卷材材性相容的胶粘材料,其粘结质量应符合表4.3.10的要求。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10 卷材的粘结质量是保证卷材防水层不产生渗漏的关键之一。表4.3.10根据不同品种卷材的特性分别列出要求达到的粘结性能。        4.3.11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应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材料,其物理性能应符合表4.3.11的要求。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11 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的防水性能依靠卷材和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材料复合提供,因此要求粘结材料不仅要有粘结性,还应具有防水性能。为保证现场配制粘结材料的质量,本条根据《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ECSl99:2006,列出了聚合物水泥防水胶结料的物理性能指标,供设计施工时参考。        Ⅳ 施 工    4.3.12 卷材防水层的基面应坚实、平整、清洁,阴阳角处应做圆弧或折角,并应符合所用卷材的施工要求。    4.3.13 铺贴卷材严禁在雨天、雪天、五级及以上大风中施工;冷粘法、自粘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5℃,热熔法、焊接法施工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0℃。施工过程中下雨或下雪时,应做好已铺卷材的防护工作。    4.3.14 不同品种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应符合表4.3.14的要求。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14 为保证防水层卷材接缝的粘结质量,根据地下工程防水的特点,提出了铺贴各种卷材搭接宽度的要求。        4.3.15 防水卷材施工前,基面应干净、干燥,并应涂刷基层处理剂;当基面潮湿时,应涂刷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基层处理剂的配制与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层处理剂应与卷材及其粘结材料的材性相容;    2 基层处理剂喷涂或刷涂应均匀一致,不应露底,表面干燥后方可铺贴卷材。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15 本是为提高卷材与基面的粘结力而提出的统一要求。铺贴沥青类防水卷材前,为保证粘结质量,基面应涂刷基层处理剂(过去称“冷底子油”),这是一种传统做法。近几年研发的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均为冷粘法铺贴,亦有必要采用基层处理剂。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采用胶粘剂冷粘法铺贴,当基层较潮湿时,有必要选用湿固化型胶粘剂或潮湿界面隔离剂。      4.3.16 铺贴各类防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铺设卷材加强层。    2 结构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的卷材可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施工,其粘结位置、点粘面积应按设计要求确定;侧墙采用外防外贴法的卷材及顶板部位的卷材应采用满粘法施工。    3 卷材与基面、卷材与卷材间的粘结应紧密、牢固;铺贴完成的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产生扭曲和皱折。    4 卷材搭接处和接头部位应粘贴牢固,接缝口应封严或采用材性相容的密封材料封缝。    5 铺贴立面卷材防水层时,应采取防止卷材下滑的措施。     6 铺贴双层卷材时,上下两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应错开1/3~1/2幅宽,且两层卷材不得相互垂直铺贴。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16 本条归纳了铺贴各类卷材防水层应遵守的基本规定。本条中的第2款:结构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的卷材可采用空铺法或点粘法施工,主要是考虑地下工程的工期一般较紧,要求基层干燥达到符合卷材铺设要求需时较长,以及防水层上压有较厚的底板防水混凝土等因素,因此允许该部位卷材采用空铺或点粘施工。      4.3.17 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采用热熔法施工应加热均匀,不得加热不足或烧穿卷材,搭接缝部位应溢出热熔的改性沥青。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17 铺贴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特点是采用热熔法施工,比较适合地下工程基面较潮湿和工期较紧的情况。为满足粘结性的基本要求,宜选用现行国家标准《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GB 18242规定的表面隔离材料为细砂,规格为PY-S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Ⅱ型的产品。      4.3.18 铺贴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层表面应平整、干净、干燥、无尖锐突起物或孔隙;    2 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应辊压粘贴牢固,卷材表面不得有扭曲、皱折和起泡现象;     3 立面卷材铺贴完成后,应将卷材端头固定或嵌入墙体顶部的凹槽内,并应用密封材料封严;     4 低温施工时,宜对卷材和基面适当加热,然后铺贴卷材。▼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18 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特点是冷粘法施工,符合环保节能要求。铺贴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为了提高卷材与基面的粘结性,涂刷基层处理剂和在铺贴卷材时将搭接部位适当加热是十分必要的。铺贴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无胎体)的施工工艺要求较高,施工前应制订操作要点和技术措施。          4.3.19 铺贴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应采用冷粘法施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底胶粘剂应涂刷均匀,不应露底、堆积;    2 胶粘剂涂刷与卷材铺贴的间隔时间应根据胶粘剂的性能控制;    3 铺贴卷材时,应辊压粘贴牢固;    4 搭接部位的粘合面应清理干净,并应采用接缝专用胶粘剂或胶粘带粘结。▼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19 采用胶粘剂冷粘法铺贴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施工质量要求较高。由于硫化橡胶类卷材表面具有惰性,影响粘结质量,因此本条强调卷材接缝应采用配套的专用胶粘材料,包括胶粘剂、胶粘带和密封胶等。        4.3.20 铺贴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接缝采用焊接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卷材的搭接缝可采用单焊缝或双焊缝。单焊缝搭接宽度应为60mm,有效焊接宽度不应小于30mm;双焊缝搭接宽度应为80mm,中间应留设10~20mm的空腔,有效焊接宽度不宜小于10mm。    2 焊接缝的结合面应清理干净,焊接应严密。    3 应先焊长边搭接缝,后焊短边搭接缝。▼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20 以聚氯乙烯防水卷材为代表的合成树脂类热塑性卷材,其特点是卷材搭接采用焊接法(本体焊接)施工,可以保证卷材接缝的粘结质量,提高防水层密封的可靠性。        4.3.21 铺贴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配套的聚合物水泥防水粘结材料;    2 卷材与基层粘贴应采用满粘法,粘结面积不应小于90%,刮涂粘结料应均匀,不应露底、堆积;    3 固化后的粘结料厚度不应小于1.3mm;    4 施工完的防水层应及时做保护层。▼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21 本条规定了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的施工基本要点,为保证防水工程质量,除应选择具有这方面施工经验的单位外,还应按照《聚乙烯丙纶卷材复合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ECS 199:2006的规定施工。          4.3.22 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宜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卷材宜单层铺设;    2 在潮湿基面铺设时,基面应平整坚固、无明显积水;    3 卷材长边应采用自粘边搭接,短边应采用胶粘带搭接,卷材端部搭接区应相互错开;    4 立面施工时,在自粘边位置距离卷材边缘10~20mm内,应每隔400~600mm进行机械固定,并应保证固定位置被卷材完全覆盖;    5 浇筑结构混凝土时不得损伤防水层。▼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22 本条规定了高分子自粘胶膜防水卷材施工的基本要点,为保证防水工程质量,应选择具有这方面施工经验的单位,按照该卷材应用技术规程或工法的规定施工。        4.3.23 采用外防外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先铺平面,后铺立面,交接处应交叉搭接。    2 临时性保护墙宜采用石灰砂浆砌筑,内表面宜做找平层。    3 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与永久性保护墙的接触部位,应采用空铺法施工;卷材与临时性保护墙或围护结构模板的接触部位,应将卷材临时贴附在该墙上或模板上,并应将顶端临时固定。    4 当不设保护墙时,从底面折向立面的卷材接槎部位应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    5 混凝土结构完成,铺贴立面卷材时,应先将接槎部位的各层卷材揭开,并应将其表面清理干净,如卷材有局部损伤,应及时进行修补;卷材接槎的搭接长度,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卷材应为150mm,合成高分子类卷材应为100mm;当使用两层卷材时,卷材应错槎接缝,上层卷材应盖过下层卷材。    卷材防水层甩槎、接槎构造见图4.3.23。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23 本条对甩槎、接槎图进行了修改,使其更适合当前地下工程的防水做法。        4.3.24 采用外防内贴法铺贴卷材防水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墙内表面应抹厚度为20mm的1:3水泥砂浆找平层,然后铺贴卷材。     2 卷材宜先铺立面,后铺平面;铺贴立面时,应先铺转角,后铺大面。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24 采用外防内贴法铺设卷材防水层,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墙也可为支护结构(如喷锚支护或灌注桩)。近年来研发的预铺反粘施工技术是针对外防内贴施工的一项新技术,可以保证卷材与结构全粘结,若防水层局部受到破坏,渗水不会在卷材防水层与结构之间到处窜流。      4.3.25 卷材防水层经检查合格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顶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机械碾压回填土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    2)采用人工回填土时,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    3)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    2 底板卷材防水层上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mm。    3 侧墙卷材防水层宜采用软质保护材料或铺抹20mm厚1:2.5水泥砂浆层。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3.25 与原规范相比,本条分别规定了工程顶板采用机械或人工回填土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便于施工时操作。在防水层和保护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如采用干铺油毡,以防止保护层伸缩破坏防水层。侧墙采用软质材料保护层是为避免回填土时损伤防水层。软质保护材料可采用沥青基防水保护板、塑料排水板或聚苯乙烯泡沫板等材料。卷材防水层采用预铺反粘法施工时,可不作保护层。

4.4 涂料防水层

4.4 涂料防水层

Ⅰ 一般规定4.4.1 涂料防水层应包括无机防水涂料和有机防水涂料。无机防水涂料可选用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有机防水涂料可选用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等涂料。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4.1 地下工程应用的防水涂料既有有机类涂料,也有无机类涂料。有机类涂料主要为高分子合成橡胶及合成树脂乳液类涂料。无机类涂料主要是水泥类无机活性涂料,水泥基防水涂料中可掺入外加剂、防水剂、掺合料等,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是一种以水泥、石英砂等为基材,掺入各种活性化学物质配制的一种新型刚性防水材料。它既可作为防水剂直接加入混凝土中,也可作为防水涂层涂刷在混凝土基面上。该材料借助其中的载体不断向混凝土内部渗透,并与混凝土中某种组分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充填毛细孔道,大大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防水性,在地下工程防水中应用日益增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是以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为主要基料,加入少量无机活性粉料,具有比一般有机涂料干燥快、弹性模量低、体积收缩小、抗渗性好的优点。      4.4.2 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宜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好的粘结性。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4.2 有机防水涂料常用于工程的迎水面,这是充分发挥有机防水涂料在一定厚度时有较好的抗渗性,在基面上(特别是在各种复杂表面上)能形成无接缝的完整的防水膜的长处,又能避免涂料与基面粘结力较小的弱点。目前有些有机涂料的粘结性、抗渗性均较高,已用在埋深10~20m地下工程的背水面。无机防水涂料由于凝固快,与基面有较强的粘结力,最宜用于背水面混凝土基层上做防水过渡层。    Ⅱ 设 计4.4.3 防水涂料品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潮湿基层宜选用与潮湿基面粘结力大的无机防水涂料或有机防水涂料,也可采用先涂无机防水涂料而后再涂有机防水涂料构成复合防水涂层;2 冬期施工宜选用反应型涂料;3 埋置深度较深的重要工程、有振动或有较大变形的工程,宜选用高弹性防水涂料;4 有腐蚀性的地下环境宜选用耐腐蚀性较好的有机防水涂料,并应做刚性保护层;5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应选用Ⅱ型产品。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4.3 地下工程由于受施工工期的限制,要想使基面达到比较干燥的程度较难,因此在潮湿基面上施作涂料防水层是地下工程常遇到的问题之一。目前一些有机或无机涂料在潮湿基面上均有一定的粘结力,可从中选用粘结力较大的涂料。在过于潮湿的基面上还可采用两种涂料复合使用的方法,即先涂无基防水涂料,利用其凝固快和与其他涂层防水层粘结好的特点,作成防水过渡层,而后再涂反应型、水乳型、聚合物水泥涂料。冬期施工时,由于气温低,用水乳型涂料已不适宜,此时宜选用反应型涂料。溶剂型涂料也适于在冬期施工使用,但由于涂料中溶剂挥发会给环境造成污染,故不宜在封闭的地下工程中使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分为Ⅰ型和Ⅱ型两个产品,Ⅱ型是以水泥为主的防水涂料,主要用于长期浸水环境下的建筑防水工程。与原规范相比,本条增加了在地下工程防水中应选用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为Ⅱ型产品的规定。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是以丙烯酸酯等聚合物乳液和水泥为主要原料,加入其他外加剂制得的双组分水性建筑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发展很快,1990年上海从日本大关化学有限公司引进的自闭型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除具有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良好的柔韧性、粘结性、安全环保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龟裂自封闭特性。目前国内已有200多项地下工程应用此种涂料,防水面积达1.8×106m2,最早施工的防水工程已有10年之久。国家现行标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C/T 894—2001标准即将修订,此涂料将被纳入其中。      4.4.4 采用有机防水涂料时,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阴角直径宜大于50mm,阳角直径宜大于10mm,在底板转角部位应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并应增涂防水涂料。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4.4 阴阳角处因不好涂刷,故要在这些部位设置增强材料,并增加涂刷遍数,以确保这些部位的施工质量。底板相对工程的其他部位来说承受水压力较大,且后续工序有可能损坏涂层防水层,故也应予以加强。      4.4.5 防水涂料宜采用外防外涂或外防内涂(图4.4.5—1、4.4.5—2)。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4.5 在地下工程中,防水涂料既有外防外涂、也有外防内涂施工做法,本条推荐了这两种做法的构造做法供参考。      4.4.6 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不得小于3.0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应小于1.5kg/m2 ,且厚度不应小于1.0mm;有机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得小于1.2mm。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4.6 防水涂料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其防水功能,所以本条对各类涂料的厚度作了相应修改,便于设计时选用。从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应用情况看,反映了不少问题,一是涂层厚度不好控制,二是单位用量与抗渗性的关系,再加上该产品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使这类材料目前市场比较混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假冒伪劣产品时常出现,严重影响了地下工程的防水质量。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中活性成分的拥有量是一定的,要想得到更多的生成物堵塞混凝土结构的毛细孔隙,必须有一定的厚度或单位面积用量。所以本次修编除将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涂层厚度由原来的0.8mm改为1.0mm外,又规定其用量不得少于1.5kg/m2。      Ⅲ 材 料    4.4.7 涂料防水层所选用的涂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耐久性、耐腐蚀性及耐菌性;2 应无毒、难燃、低污染;3 无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良好的湿干粘结性和耐磨性,有机防水涂料应具有较好的延伸性及较大适应基层变形能力。4.4.8 无机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4.8—1的规定,有机防水涂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4.8—2的规定。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4. 7、4.4.8 这两条是对材料的要求,是根据地下工程对材料的基本要求和目前材料性能的现状提出来的。防水涂料品种较多,既给设计和施工单位在材料选择上有较大余地,又给如何选择适合于地下工程防水要求的材料造成一定难度。根据地下工程防水对涂料的要求及现有涂料的性能,在表4.4.8—1、表4.4.8—2中分无机涂料和有机涂料两大类分别规定了其性能指标要求。要想在地下工程中充分发挥防水涂料的防水作用,一是要有可操作时间,可操作时间过短的涂料将不利于大面积防水涂料施工;二是要有一定的粘结强度,特别是在潮湿基面(基面饱和但无渗漏水)上,粘结强度一定要高,因地下工程施工工期较紧,不允许基面干燥后再进行防水涂料施工。抗渗性是防水涂料最重要的性能,尤其是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二次抗渗性能,充分体现了这类材料堵塞混凝土结构孔隙的能力。对有机涂料表中分别规定涂膜在砂浆迎水面、背水面所应达到的值;有机防水涂料的特点是有较好的延伸率,根据目前在地下工程中应用较广的几种防水涂料提出了这一指标值,考虑地卞工程的使用要求,此处提出的是浸水后的延伸率值;耐水性也是用于地下工程中的涂料需要强调的一个指标,因地下工程处于地下水的包围之中,如涂料遇水产生溶胀现象,性能降低,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防水功能。目前国内尚无适用于地下工程防水涂料耐水性试验的方法和标准,表中的方法和标准是根据地下工程使用要求制定的;实干时间也是实际施工中应注意的指标,它也是根据目前材料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在进行两表数据的制定时,参考了下列标准:聚氨酯防水涂料GB/T 19250;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JC/T 864;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JC/T 894;聚氯乙烯弹性防水涂料JC 674;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GB 18445。    Ⅳ 施 工          4.4.9 无机防水涂料基层表面应干净、平整、无浮浆和明显积水。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4.9 涂料施工前必须对基层表面的缺陷和渗水进行认真处理。因为涂料尚未凝固时,如受到水压力的作用会使涂料无法凝固或形成空洞,形成渗漏水的隐患。基面干净、无浮浆,有利于涂料均匀涂敷,并与基面有一定的粘结力。基面干燥在地下工程中很难做到,所以此条只提出无水珠、不渗水的要求。本次修编,保留了原来的内容,只是将部分文字进行了修改。      4.4.10 有机防水涂料基层表面应基本干燥,不应有气孔、凹凸不平、蜂窝麻面等缺陷。涂料施工前,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4.10 基层阴阳角涂布较难,根据工程实践,规定阴阳角做成圆弧形,以确保这些部位的涂布质量。      4.4.11 涂料防水层严禁在雨天、雾天、五级及以上大风时施工,不得在施工环境温度低于5℃及高于35℃或烈日暴晒时施工。涂膜固化前如有降雨可能时,应及时做好已完涂层的保护工作。4.4.12 防水涂料的配制应按涂料的技术要求进行。 4.4.13 防水涂料应分层刷涂或喷涂,涂层应均匀,不得漏刷漏涂;接槎宽度不应小于100mm。4.4.14 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时,应使胎体层充分浸透防水涂料,不得有露槎及褶皱。4.4.15 有机防水涂料施工完后应及时做保护层,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底板、顶板应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层和40~50mm厚的细石混凝土保护层,防水层与保护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    2 侧墙背水面保护层应采用20mm厚1:2.5水泥砂浆;    3 侧墙迎水面保护层宜选用软质保护材料或20mm厚1:2.5水泥砂浆。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4.15 涂料防水层的施工只是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道工序,其后续工序,如回填、底板及侧墙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均有可能损伤已做好的涂料防水层,特别是有机防水涂料防水层。所以本条对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作法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4.5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

4.5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

Ⅰ 一般规定4.5.1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宜用于经常受水压、侵蚀性介质或受振动作用的地下工程防水。▼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1 本条明确提出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的适用范围,这是根据地下工程施工方法(如矿山法施工)与所处特定环境需要结合塑料防水板性能提出的。4.5.2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宜铺设在复合式衬砌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2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属外防水结构,铺设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防水板不仅起防水作用,而且对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还起到隔离和润滑作用,防止二次衬砌混凝土因初期支护表面不平而出现开裂,保护和发挥二次衬砌的防水效果。4.5.3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宜在初期支护结构趋于基本稳定后铺设。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3 一般情况下,为保护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的完整性,防水层铺设宜超前二次衬砌1—2个衬砌循环,即初期支护基本稳定后,二次衬砌要提前施做,亦应按设计要求铺设塑料防水板防水层。初期支护结构基本稳定的条件是:隧道净空变形速度为0.2mm/d。Ⅱ 设 计4.5.4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应由塑料防水板与缓冲层组成。▼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4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由缓冲层与塑料防水板组成。铺设前,必须先铺设缓冲层,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无钉铺设工艺的实施,另一方面防止防水板被刺穿。4.5.5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可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防水要求,采用全封闭、半封闭或局部封闭铺设。▼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5 全全封闭铺设适合于以堵为主的工程,半封闭铺设适合于排堵结合型的工程,局部铺设适合于地下水不发育,且防水要求不高的隧道。水量大、水压高的工程,不宜进行全封闭防水,应采取排堵结合或限量排放的防水形式。4.5.6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应牢固地固定在基面上,固定点的间距应根据基面平整情况确定,拱部宜为0.5~0.8m、边墙宜为1.0~1.5m、底部宜为1.5~2.0m。局部凹凸较大时,应在凹处加密固定点。Ⅲ 材 料4.5.7 塑料防水板可选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沥青共混聚合物、聚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类或其他性能相近的材料。4.5.8 塑料防水板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幅宽宜为2~4m;    2 厚度不得小于1.2mm;    3 应具有良好的耐刺穿性、耐久性、耐水性、耐腐蚀性、耐菌性;    4 塑料防水板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5.8的规定。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8 本条修改时,参考了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结合地下工程防水的特点和不同材质制作的塑料防水板的要求,依据《高分子防水材料》GB 18173.的标准规定,提出了塑料防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便于在设计施工中选用。防水板的幅宽应尽量宽些,这样防水板的搭接缝数量就会少些,如lm宽的防水板的搭接缝数量是4m宽板的4倍,而搭接缝又是防水板防水的薄弱环节。但防水板的幅宽又不能过宽,否则防水板的重量变大,会造成铺设困难。根据近年来工程实践来看,防水板的幅宽以2~4m为宜。防水板的厚度与板的重量、造价、防水性能有关,板过厚则较重,于铺设不利,且造价较高,但过薄又不易保证防水施工质量,根据我国目前的使用情况,在地下工程防水中应用时,塑料防水板的厚度不得小于1.2mm。防水板铺设于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在二次衬砌浇筑时会受到一定的拉力,故应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初期支护为锚喷支护时,支护后围岩仍在变形,即使整个工程建成后,由于使用或地质等方面的原因,工程结构也存在着变形问题,故防水板应有较高的延伸率。耐刺穿性是施工中对材料提出的要求,因二次衬砌时有的地段需要采用钢筋混凝上结构,在绑扎钢筋时会对防水板造成损伤, 故要求防水板有一定的耐刺穿性,以免板被刺破使其完整的防水性遭到破坏。 防水板因长期处于地下并要长期发挥其防水性能,故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腐蚀性、耐菌性。抗渗性是防水板非常重要的性能。但目前的试验方法不能反映防水板处于地下受水长期作用这一条件,而要制定一套符合地下工程使用环境的试验方法也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故只好沿用现在工程界公认的试验方法所测得的数据。防水板的物理力学性能是根据现在使用较多的几种防水板的性能综合考虑提出的,有些防水板的某些指标值可能远远大于表中的规定值,设计选用时可根据工程的要求及投资等情况合理选用。      4.5.9 缓冲层宜采用无纺布或聚乙烯泡沫塑料,缓冲层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5.9的规定。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9 本条规定了地下工程中常用的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缓冲层材料的种类和技术性能。Ⅳ 施 工4.5.11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的基面应平整、无尖锐突出物;基面平整度D/L不应大于1/6。    注:D为初期支护基面相邻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深度,L为初期支护基面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11 铺设基面要求比较平整,是为了保证防水板的铺设和焊接质量。不平整的处理方法是,当喷射混凝土厚度达到设计要求时,可在低凹处涂抹水泥砂浆;如喷射混凝土厚度小于设计厚度时,必须用喷射混凝土找平。防水板系在初期支护如喷射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上铺设,要求初期支护基层表面十分平整则费时费力,故条文中只提宜平整,并根据工程实践的经验提出平整度的定量指标,以便于铺设防水板。但基层表面上伸出的钢筋头、铁丝等坚硬物体必须予以清除,以免损伤防水板。4.5.12 铺设塑料防水板前应先铺缓冲层,缓冲层应采用暗钉圈固定在基面上(图4.5.12)。钉距应符合本规范第4.5.6条的规定。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12 设缓冲层,一是因基层表面不太平整,铺设缓冲层后便于铺设防水板;二是能避免基层表面的坚硬物体清除不彻底时刺破防水板;三是有的缓冲层(如土工布)有渗排水性能,能起到引排水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无纺布和塑料板结合在一起的复合防水板,其铺设一般采用吊铺或撑铺,质量难以保证,为保证防水层施工质量,应先铺垫层,再铺设防水板,真正达到无钉铺设。4.5.13 塑料防水板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铺设塑料防水板时,宜由拱顶向两侧展铺,并应边铺边用压焊机将塑料板与暗钉圈焊接牢靠,不得有漏焊、假焊和焊穿现象。两幅塑料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搭接缝应为热熔双焊缝,每条焊缝的有效宽度不应小于10mm;    2 环向铺设时,应先拱后墙,下部防水板应压住上部防水板;    3 塑料防水板铺设时宜设置分区预埋注浆系统;    4 分段设置塑料防水板防水层时,两端应采取封闭措施。▼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13 本条增加了“塑料防水板铺设时的分区注浆系统”。1 两幅塑料板的搭接宽度应视开挖面(基石)的平整度确定,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确定,不应小于150mm,搭接太宽造成浪费,因此仍保持原规范搭接宽度为100mm的规定。为确保防水板的整体性,搭接缝不宜采用粘结法,因胶粘剂在地下长期使用很难确保其性能不变。采用焊接法时,应采用双焊缝,一方面能确保焊接效果,另一方面也便于充气检查焊缝质量。2 下部防水板压住上部防水板这一规定是为了使防水板外侧上部的渗漏水能顺利流下,不至于积聚在防水板的搭接处而形成渗漏水的隐患。3 设置分区注浆的目的是防止渗水到处乱窜。4 分段设置防水板时,若两侧封闭不好,则地下水会从此处流出。由于防水板与混凝土粘结性不好,工程上一般采用设过渡层的方法,即选用一种既能与防水板焊接,又能与混凝土结合的材料作为过渡层,以保证防水板两侧封闭严密。4.5.14 接缝焊接时,塑料板的搭接层数不得超过三层。▼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14 层数太多,焊接后太厚,焊接机无法施焊,采用焊枪大面积焊接质量难以保证,但从工艺要求上难以避免三层,超过三层时,应采取措施避开。 4.5.15 塑料防水板铺设时应少留或不留接头,当留设接头时,应对接头进行保护。再次焊接时应将接头处的塑料防水板擦拭干净。4.5.16 铺设塑料防水板时,不应绷得太紧,宜根据基面的乎整度留有充分的余地。▼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16 防水层绷得太紧,一是与基面不密贴,难以保证二次衬砌厚度;二是浇筑混凝土时,固定点容易拉脱。至于预留多少合适,应根据基面平整度决定。当然也不能太松,一则浪费材料,二则防水层容易打折。4.5.17 防水板的铺设应超前混凝土施工,超前距离宜为5~20m,并应设临时挡板防止机械损伤和电火花灼伤防水板。▼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17 防水板的铺设和内衬混凝土的施工是交叉作业,如两者施工距离过近,则相互间易受干扰,但过远,有时受施工条件限制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且过远铺好的防水板会因自重造成脱落。根据现在施工的经验,两者施工距离宜为5~20m。4.5.18 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绑扎、焊接钢筋时应采取防刺穿、灼伤防水板的措施;    2 混凝土出料口和振捣棒不得直接接触塑料防水板。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18 混凝土施工时,应对塑料防水板防水层进行保护,本条提出了两项保护措施,其他措施可根据需要在施工细则中规定。    4.5.19 塑料防水板防水层铺设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并应在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5.19 本条是自检内容,二次衬砌前还应按验收标准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20084.6 金属防水层

4.6 金属防水层

4.6.1 金属防水层可用于长期浸水、水压较大的水工及过水隧道,所用的金属板和焊条的规格及材料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4.6.2 金属板的拼接应采用焊接,拼接焊缝应严密。竖向金属板的垂直接缝,应相互错开。▼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6.1、4.6.2 金属板防水层由于重量大,造价高,一般的下防水工程中很少采用,但对于一些抗渗要求较高、且面积较小的工程,如冶炼厂的浇铸坑、电炉基坑等,可采用金属防水层。在一些受施工工艺限制并兼有防水防冲撞等功能需要的地下工程也采用金属板防水层。作为传统的防水层,早期的沉管隧道外包防水层几乎均由它包揽。其厚度与材质,由沉管所处的水下地层水文地质等环境作用条件经试验后,确定不同钢板的腐蚀速率,进而设计选定,同时也可加涂防锈涂层或设阴极保护。钢板防水层可与混凝土中的钢筋连接成一体。如今随着工程塑料,高分子防水材料的不断面世,它的应用在减少,但由于它有可以替代模板,强度高等长处,故仍在很多海底沉管隧道工程的底板使用(包括我国香港、广州新建的沉管隧道)。同时,为防止海水腐蚀,往往还设阴极保护。金属板包括钢板、铜板、铝板、合金钢板等。金属板和焊条应由设计部门根据工艺要求及具体情况确定,故对选材问题规范不作限制。金属板防水层采用焊接拼接,检验焊缝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对外观枚查和无损检验不合格的焊缝,应予以修整或补焊。        4.6.3 主体结构内侧设置金属防水层时,金属板应与结构内的钢筋焊牢,也可在金属防水层上焊接一定数量的锚固件(图4.6.3)。

      4.6.4 主体结构外侧设置金属防水层时,金属板应焊在混凝土结构的预埋件上。金属板经焊缝检查合格后,应将其与结构间的空隙用水泥砂浆灌实(图4.6.4)。      4.6.5 金属板防水层应用临时支撑加固。金属板防水层底板上应预留浇捣孔,并应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待底板混凝土浇筑完后应补焊严密。▼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6.5 在内防水做法时,金属防水层是预先设置的,因此金属防水层底板上应预留浇捣孔,以便于底板棍凝土的浇捣、排气,确保底板混凝上的浇捣质量。        4.6.6 金属板防水层如先焊成箱体,再整体吊装就位时,应在其内部加设临时支撑。▼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6.6 有些炉坑金属防水层,系焊接成型后整体吊装,应采取内部加设临时支撑和防止箱体变形措施。        4.6.7 金属板防水层应采取防锈措施。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6.7 防水层应加保护,规范只提到了防锈,对金属板需用的其他保护材料应按设计规定使用。4.7 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层

4.7 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层

Ⅰ一般规定  4.7.1 膨润土防水材料包括膨润土防水毯和膨润土防水板及其配套材料,采用机械固定法铺设。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7.1 国内的膨润土防水材料目前有三种产品尸是针刺法钠基膨润土防水毯,由两层土工布包裹钠基膨润土颗粒针刺而成的毯状材料,如图1(a)所示,表示代号为GCL-ZP。二是针刺覆膜法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是在针刺法钠基膨润土防水毯的非织造土工布外表面上复合一层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如图1(b)所示,表示代号为GCL-0F。三是胶粘法钠基膨润土防水毯(也称为防水板),是用胶粘剂把膨润土颗粒粘结到高密度聚乙烯板上,压缩生产的一种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如图1(c)所示,表示代号为GCL-AH。一般采用机械固定法固定在结构的迎水面上。 4.7.2 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层应用于pH值为4~10的地下环境,含盐量较高的地下环境应采用经过改性处理的膨润土,并应经检测合格后使用。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7.2 膨润土与淡水反应后,膨胀为自身重量的5倍、自身体积的13倍左右,靠粘结性和膨胀性发挥止水功能,这里的淡水是指不会降低膨润土膨胀功能且不含有害物质的水。当地下水不是淡水而是污水时,膨润土难以发挥防水功能,不能使用普通的天然钠基膨润土,而应该使用防污膨润土。地下水是否是污水,可通过测定电子传导度(EC)、总污度(TDS)或PH来确定。而盐水的电导度都比较高,必须使用防污膨润土。  4.7.3 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层应用于地下工程主体结构的迎水面,防水层两侧应具有一定的夹持力。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7.3 膨润土防水材料在有限的空间内吸水膨胀才能防水,膨润土材料防水层两侧的夹持力不应小于0.014MPa,如果膨润土材料防水层两侧的密实度(一般85%以上)不够,膨润土不能正常发挥止水功能。另外膨润土材料防水层两侧不能有影响密实度的其他物质,比如聚苯板、聚乙烯泡沫塑料等柔性材料。另外,膨润土材料防水层应与结构物外表面密贴才会在结构物表面形成胶体隔膜,从而达到防水的目的。Ⅱ 设 计  4.7.4 铺设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层的基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15,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7.5。4.7.5 阴、阳角部位应做成直径不小于30mm的圆弧或30×30mm的坡角。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7.5 膨润土防水毯在阴、阳角部位可采用膨润土颗粒、膨润土棒材、水泥砂浆进行倒角处理,倒角时阴角可做成30~50mm的坡角或圆角,阳角可做成30mm坡角或圆角,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如不进行倒角处理,会导致转角部位出现剪切破坏或膨润土颗粒损失,影响整体防水质量。4.7.6 变形缝、后浇带等接缝部位应设置宽度不小于500mm的加强层,加强层应设置在防水层与结构外表面之间。  4.7.7 穿墙管件部位宜采用膨润土橡胶止水条、膨润土密封膏或膨润土粉进行加强处理。  Ⅲ 材 料  4.7.8 膨润土防水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膨润土防水材料中的膨润土颗粒应采用钠基膨润土,不应采用钙基膨润土;      2 膨润土防水材料应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耐久性、耐腐蚀性和耐菌性;      3 膨润土防水毯非织布外表面宜附加一层高密度聚乙烯膜;      4 膨润土防水毯的织布层和非织布层之间应连结紧密;牢固,膨润土颗粒应分布均匀;       5 膨润土防水板的膨润土颗粒应分布均匀、粘贴牢固,基材应采用厚度为0.6~1.0mm的高密度聚乙烯片材。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7.8 钠基膨润土颗粒或粉剂是生产膨润土防水材料的主材。钠基膨润土分为天然钠基膨润土和人工钠化处理的膨润土,两种膨润土的物性指标差距不大,均可作为防水材料。一般情况下天然钠基膨润土的性能高于人工钠化处理的膨润土的性能,但由于国内的天然钠基膨润土储量有限,在保证防水性能不变的情况下也可采用人工钠化处理的膨润土。人工钠化处理的膨润土是对其他种类的膨润工进行合理的加工,具有与天然钠基膨润土相同的物理性能,技术性能特别是耐久性符合行业标准《钠基膨润土防水毯》JG/T193,同样可以在地下工程防水中使用。钙基膨润土的稳定性差,膨胀倍率低,一般用于铸造、泥浆护壁等,不能作为防水材料使用,膨润土颗粒通过针刺法固定在编织布和无纺布之间,针刺的密度、均匀度会影响膨润土颗粒的分散均匀性,如果针刺密度不均匀或过小,则防水毯在运输、现场搬运过程中会导致颗粒在毯体内移动,造成颗粒分布不均匀,降低毯体的整体防水效果。4.7.9 膨润土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7.9的要求。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  4.7.9 结合地下工程的防水特点和对材料的要求,参考行业标准她内基膨润土防水毯》JG/T 193,本条提出了膨润土防水材料的性能指标,供设计时选用,其性能指标的检验可按行业标准《钠基膨润土防水毯》JG/T193规定的方法进行。Ⅳ 施 工4.7.10 基层应坚实、清洁,不得有明水和积水。平整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5.11条的规定。4.7.11 膨润土防水材料应采用水泥钉和垫片固定。立面和斜面上的固定间距宜为400~500mm,平面上应在搭接缝处固定。4.7.12 膨润土防水毯的织布面应与结构外表面或底板垫层混凝土密贴;膨润土防水板的膨润土面应与结构外表面或底板垫层密贴。▼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7.12 膨润土防水材料只有与现浇混凝土结构表面密贴,才能遇水膨胀后对结构裂缝、疏松部位起到封堵修补作用,也不易出现窜水现象。膨润土防水材料铺设在底板垫层表面时,由于后续绑扎、焊接钢筋对膨润土防水材料防水层的破坏较多,雨天容易出现积水,会大大降低膨润土防水材料的整体防水效果。4.7.13 膨润土防水材料应采用搭接法连接,搭接宽度应大于100mm。搭接部位的固定位置距搭接边缘的距离宜为25~30mm,搭接处应涂膨润土密封膏。平面搭接缝可干撒膨润土颗粒,用量宜为0.3~0.5kg/m。4.7.14 立面和斜面铺设膨润土防水材料时,应上层压着下层,卷材与基层、卷材与卷材之间应密贴,并应平整无褶皱。4.7.15 膨润土防水材料分段铺设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7.15 膨润土防水材料分段铺设完毕后,由于绑扎钢筋等后续工程施工需要一定的时间,膨润土材料长时间暴露,会影响防水效果,因此应在膨润土防水材料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等挡水材料,避免下雨或施工用水导致膨润土材料提前膨胀。雨水直接淋在膨润土防水材料表面时导致膨润土颗粒提前膨胀,并在雨水的冲刷过程中出现流失的现象,在地下工程中经常发生,严重降低了膨润土防水材料的防水性能。特别是在雨季施工时,应采取临时遮挡措施对膨润工防水材料进行有效的保护。4.7.16 甩槎与下幅防水材料连接时,应将收口压板、临时保护膜等去掉,并应将搭接部位清理干净,涂抹膨润土密封膏,然后搭接固定。▼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7.16 在预留通道部位,膨润土防水毯的甩槎需要经过几个星期或几个月的长时间暴露,编织布和无纺布长期在阳光暴晒下逐渐老化变脆,造成甩槎部分缓慢断裂脱落,影响后期膨润土防水材料的搭接。因此对于膨润土防水毯需要长时间甩槎的部位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阳光直射在膨润土防水材料表面。4.7.17 膨润土防水材料的永久收口部位应用收口压条和水泥钉固定,并应用膨润土密封膏覆盖。4.7.18 膨润土防水材料与其他防水材料过渡时,过渡搭接宽度应大于400mm,搭接范围内应涂抹膨润土密封膏或铺撒膨润土粉。4.7.19 破损部位应采用与防水层相同的材料进行修补,补丁边缘与破损部位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膨润土防水板表面膨润土颗粒损失严重。 4.8 地下工程种植顶板防水

4.8 地下工程种植顶板防水

I 一般规定  4.8.1 地下工程种植顶板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8.1 地下工程顶板种植通常作为景观设计而成为公众活动场所,一旦渗漏维修,会在较大范围内影响正常使用。特别是顶板种植规模较大,土层厚,维修困难,因此,规定其防水等级为一级(主要是顶板防水)。若整体防水选两种,则要有一层耐根穿刺层。4.8.2 种植土与周边自然土体不相连,且高于周边地坪时,应按种植屋面要求设计。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8.2 种植土与周边自然土体不相连,且高于周边地坪时,应按种植屋面要求,设计蓄排水层,并将植土表面的水及植土中的积水通过暗沟排出。顶板种植土与周边土体相连,积水会渗入周边土体,一般可不设蓄排水层。4.8.3 地下工程种植顶板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种植顶板应为现浇防水混凝土,结构找坡,坡度宜为1%~2%;      2 种植顶板厚度不应小于250mm,最大裂缝宽度不应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       3 种植顶板的结构荷载设计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 155的有关规定执行。  ▼ 点击展开条文说明4.8.3 本条说明如下:1 排水坡度(结构找坡)可以减少构造层次,是提高防水可靠程度的有力措施之一。实际上,很难找到理想的找坡材料(既坚实、耐久,又轻而不裂)。特别是随着小锅炉的日渐淘汰,传统的找坡材料(炉渣混凝土)已渐被陶粒混凝土取代,但陶粒混凝土贵,工艺要求严,做不好易开裂;加气混凝土、水泥有同样的问题。至于水泥膨胀珍珠岩、水泥膨胀蛭石,更因其强度低、含水率高,尤其不适用于种植屋面。如用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找坡,是明显不合理的做法,落后、浪费、易裂,荷重大增。结构找坡,为防水层直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消除了防水失败后形成的永久蓄水层。2 标准叙述应为“裂缝控制等级为三级,ωmax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