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续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景贶骈臻,丹宸永固 我们接续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我们接续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2024-07-11 16:05: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版首语 

  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2020年,传统文化工作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上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2020年,博物馆在疫情下主动求变,“云展览”破局走红;2020年,马首铜像回归圆明园,我国文物追索取得新成果;2020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成为世界第一……202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火起来”了。

  

甘肃出土的跳舞纹彩陶盆。本报记者李韵摄

  

三星堆出土的纵目青铜面具。本报记者李韵摄

  

良渚遗址全景。资料图片

  

山西出土的翌兽形觥。本报记者李韵摄

  

广东南海一号南宋沉船出土的“韩四郎”金叶子。本报记者李韵摄

  

故宫角楼。本报记者李韵摄

  年度热词

  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2020年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文章指出,要充分认识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成就和重要意义。我国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文章指出,要做好我国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第一,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第二,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阐释工作。第三,搞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第四,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

  文章指出,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经过几代考古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更加深入人心,一系列的国家政策为考古文博事业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新时代,中国考古事业必将迎来下个百年发展的重大机遇。

  世界级非遗数量第一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习练者遍布全国各地,并在海外有着广泛传播和传承。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我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

  至此,我国共有42个世界级非遗项目,居世界第一。这充分体现了我国日益提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民心相通和文明交流互鉴都具有重要意义。

  紫禁城建成600年

  1420年12月8日,明永乐皇帝颁布诏书:“爰自营建以来,天下军民乐于趋事,天人协赞,景贶骈臻。今已告成。”正式宣告了紫禁城的落成。

  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皇宫,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紫禁城的宫殿建筑,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的建成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建筑理念的集大成者,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工匠共同创造的结果。作为中国首都北京的地标之一,紫禁城经历六百年风雨,始终屹立在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脉绵延不断的表征之一。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宫博物院成立65周年,这是中国文化界的大事。故宫博物院克服疫情影响,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明代御窑瓷器”三场精品展览共接待现场观众126.1万人次,“纪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座谈会”、“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国明清史国际学术论坛”、2020年“第一届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学者论坛”等学术研讨会为紫禁城下一个600年的保护和传承奠定坚实基础,一系列弘扬故宫文化的影视作品以亲和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600年过去,紫禁城已经从皇家宫殿转变为人民的博物馆,这场关于600年的纪念自然也成为一场由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云观展

  2020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全国各地博物馆相继闭馆。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为危机的根本方法。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精神文化生活依然丰富,国家文物局在“博物馆网上展览平台”紧急扩增了一批在线展览内容,通过新媒体和虚拟现实表现手段,满足各界公众足不出户在线观展的需求。

  这场疫情使“互联网+”打造的“云文化”加速进入了大众的生活。更多博物馆纷纷把已有资源通过官方网络平台进行展现,将展览场景、图文资料、媒体资源,通过展示终端进行互动,带领公众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精髓。各省级文博单位也积极整合、开放、共享地方文化资源,如吉林、山东、陕西、北京等地方文物部门也建立了在线展览大数据平台供公众使用。

  这些“云展览”借助VR虚拟现实、三维全景虚拟现实、三维网页引擎等数字技术,给予公众全新的观展体验。一些博物馆不仅提供数字化展示,还制作了图文搭配的短视频、音频产品,通过线上展览的互动交流游戏,多样化满足了观众需求。随着线上展览的不断丰富,“云观展”也日益成为一种人们打开博物馆的重要方式。

  文物追索

  12月1日,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圆明园正觉寺举行“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马首铜像结束了长达160年的漂泊,正式回归圆明园,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马首回归之路,汇聚党和政府、港澳同胞磅礴力量,符合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诠释着“民族弱则文物失,国运强则文化兴”的深刻道理,树立了新时代流失文物回归原属地的成功范例。

  马首归园昭示着文物追索的新方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0年公约框架下,中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机制日益成熟,成果丰硕。多年来,已经有包括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在内的六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2020年,流失海外文物追索工作再获新进展。国家文物局实施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追索返还工作方案,成功索回68件流失英国走私文物,接收埃及返还文物艺术品31件。并组织了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专题展和英国返还文物在线展览。中国政府正在为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新秩序,不断贡献出中国实践、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本报记者李韵、李笑萌整理  图文转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5日11版)

责编:韩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