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系教授名单公示 数理类

数理类

2024-07-14 02:39: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首席教授-朱邦芬

清华大学数理类首席教授,物理系教授,曾任物理系主任和理学院院长。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英国物理学会Fellow。曾任教育部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Chinese Physics Letters” 主编,国外8所著名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物理”主编和5个学术刊物编委,及多个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朱邦芬发表科学研究论文约100篇, 编著书7本,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中科院自然科学奖3项。朱邦芬是研究半导体量子结构物理的一位著名科学家,他与黄昆确立了半导体超晶格光学声子模式的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命名为“黄朱模型”,引起国际上普遍重视。他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专家组成员,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至今一直在讲授本科生课。

大类介绍

数理大类秉承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通过“通专融合”“厚数理基础、宽学科平台”的教学,不仅为以数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世界一流学术研究人才打下扎实的数理基础,同时也为以数学、物理为主要基础的其他应用学科培养具有优秀科学素养和富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在强调数理基础的同时,还注重全面人格培养,人文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奠定未来成功的基础。

培养特色

数理大类秉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注重学生的数理基础和学科拓展。本大类安排的数学、物理课程在清华所有大类中要求最高、层次最全、教师最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未来不仅可以从事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研究, 也可以在应用科学、高新技术、交叉学科等领域发展。

数理大类充分挖掘清华学生的优秀智力资源,通过系统加强数理基础和培育学科交叉等途径,平衡人才培养中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广阔的成才空间,从而减少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兴趣和潜能,提升创新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科学基础。

数理大类是清华数学、物理、工程物理等优势学科的结合,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实力;具有最强的数学、物理实力及多学科交叉的教学与学术环境, 在基础学科与应用交叉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培养优势

按数理大类统一招生。

进校后,委托数学系、物理系和工程物理系进行管理。

提供多层次的数学、物理基础课程,安排科研活跃的优秀教师授课。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所选或意向拟选专业方向的基本要求来选择,打下扎实的数理基础。

开设“专业导引课”“新生研讨课”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和思维,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学科发展和应用背景等,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专业确认方案

选择数学系的学生入学后就按双向选择的方式确认专业。

其他学生大一结束前,在尊重本人意愿的基础上,根据物理系和工程物理系的资源保障情况,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完成专业确认,大二进入相关系进行专业学习。

大类咨询联系人

陈昌婷

咨询电话:

010-62771260

电子邮箱:

[email protected]

相关院系—数学科学系

专业前景

数学是世界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必需科学分支,是科技发展的根基,同时也是打开世界的钥匙。伟大的数学家、清华数学科学系的老前辈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在当今高科技时代,数学科学在与人类日常生活有关的科学技术中应用之广泛、在国际科技和人才竞争方面地位之重要人尽皆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比较优势

清华大学把人才培养作为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数学科学系把这一点落实到教学安排和培养方案等各个环节中。在教学安排上,特别重视学术带头人担任本科一、二年级的基础课和三、四年级的专业课教学工作。按照因材施教、灵活管理的原则,设计了两大类培养方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和“清华学堂数学班”培养方案。数学与应用数学方案包含基础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数学、运筹学等五个方向,在招生时不分方向,前两年所有同学学习相同的数学基础课程,后两年根据志向、兴趣和能力由学生自行在五个专业方向中选择一个作为其毕业方向。“清华学堂数学班”项目属于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由丘成桐先生任首席教授,该项目每年从数学科学系本科生中选拔20名左右具有较高数学天分并有志于以数学科学研究为终生事业的学生,(修改为该项目每年选拔20-30名具有较高数学天分并有志于以数学科学研究为终生事业的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跟随数学科学主流方向的国际大师学习与工作,使之迅速成长为有影响力的数学家。

国际化人才培养

国际化是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特色。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每年邀请一批国际著名学者来清华开设数学基础和专业课程,学生通过听课、参加讨论班和学术讲座与国内外著名学者进行交流,在他们的指导下学习,并开始进行科研训练。2023年数学系共邀请了76名外专来访;2023年我系派出9名本科生赴英国、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参加海外社会实践、短期课程及国际会议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我系和数学中心、求真书院、北京应用数学中心等既有的国际合作资源,通过“数学之美-清华杰出学者”报告、“现代数学报告”、“数理科学文献讲座“、”数学史课程“、“学堂班暑期课程”、“学堂班科普/前沿系列讲座”及各学科方向讨论班等形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学术报告、研讨交流,共同探讨国际前沿问题。组织我系学生参加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三亚国际数学论坛、暑期学校等。

数学科学系每年会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和科研训练的需求,通过学堂数学班项目选派并资助本科生赴欧美等境外名校,在相关导师的指导下研学;2023年学堂班共资助了13名学堂班同学出访。数学科学系每年都有部分毕业生赴欧美等地一流大学继续深造,攻读博士或硕士学位,其中大部分学生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这些大学包括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

知名校友

曹怀东

1977级,曾获得Alfred P.Sloan基础研究奖,John Simon Guggenheim基金会奖等。是国际著名数学杂志Journal of Differential Geometry的执行主编。

钱颖一

1977级,获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硕士学位、耶鲁大学运筹学/管理科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曾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

杨向阳

1980级,源政投资创始人、董事长。

徐长军

1982级,朗新科技创始人、董事长。

刘小博

1983级,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副主任,200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

林希虹

1984级,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系终身正教授、系主任,现兼任清华大学长江学者讲席教授。曾获得美国公共卫生学会颁发的Spiegelman奖以及统计学界最高奖“考普斯会长奖”等奖项。

包维柱

1987级,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201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45分钟报告人,2013年获冯康科学计算奖。

境外深造院校

哈佛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斯坦福大学

麻省理工学院

耶鲁大学

牛津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加州理工学院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芝加哥大学

卡耐基梅隆大学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巴黎文理研究大学

巴黎十一大学

康奈尔大学

杜克大学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普渡大学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宾夕法尼亚大学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西北大学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明尼苏达大学

多伦多大学

伦敦政经学院

纽约大学

布兰迪斯大学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京都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等

就业主要方向

教育、金融、互联网行业等

相关院系—物理系

比较优势

规模小而精 清华物理系现有教师91人,其中中科院院士10位(不含兼职),43位入选“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英国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的2023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大学的物理与天文学科全球排名列第15位,连续5年国内高校排名第一;美国USNews 2023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清华物理排名列全球第8位,连续5年国内高校排名第一。

学术水平强

清华物理系在当今物理学的重大前沿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2013年由薛其坤院士领衔的团队在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表示:“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薛其坤院士获得了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是首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科学家,第二位来自亚洲地区的科学家;并于2023年获得被公认为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巴克利奖,也是该奖设立70年以来首位中国籍的获奖者。由尤力教授团队完成的“利用量子相变确定性制备出多粒子纠缠态”研究成果荣获“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薛其坤、王亚愚、何珂、马旭村等完成的项目“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这也是当年自然科学领域全国唯一一项一等奖。

培养质量高 “基础科学班”自1998年创建以来,在因材施教、拔尖人才和跨学科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清华学堂物理班自2008年成立以来,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有志于从事基础研究的优秀学生。最近十多年毕业的本科生中已有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其中祁晓亮、许岑科、陈汐、田一超、郑维喆、陈谐等都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如祁晓亮、陈谐分获2016年度、2020年度物理学新视野奖(New Horizons in Physics Prizes);何恺明在人工智能领域已是一位国际顶级科学家。在美国享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誉、专门奖励科学领域最杰出青年人才的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到2024年,清华物理系的本科毕业生中已经有11位获得物理学斯隆研究奖,另有11位本科毕业生获得计算机、神经科学、分子生物学、数学、化学等领域的斯隆研究奖。以上国际大奖获奖人数均在全国高校物理学院系中处于首位。

基础科学班的培养模式与特色

基础科学班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模式是物理系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清华学堂物理班是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组成部分。2018年7月,清华学堂物理班升级为叶企孙物理班,加强国际化培养,精心培养有志于从事物理学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2023年3月,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的物理人才“攀登计划”,该计划旨在提早发现有物理天分的学生,培养出更多物理学及以物理学为基础的高科技领域的一流创新人才,使之成为世界科技发展的未来引领者和高科技领域的开拓者。

培养目标

为物理学等基础学科培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其他学科培养具有良好理科素养和开拓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

培养特色

(1)强化物理数学基础。

学生今后无论是向基础学科发展,还是向应用或交叉学科发展都有后劲。学术带头人和教学名师参与重要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

(2)鼓励自主科研训练。

每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在校内外自由选择学科、研究方向和导师,在导师的研究组里做科研训练。主要分布于物理、天文、数学、统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经济金融、材料、能源、心理、生物等领域。

(3)重视国际交流培养。 在校期间,每届中出国/出境到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研学的平均比例已超过85%。

(4)突出共性与个性化。 全系学生在本科阶段前两年学习共同的数学和物理基础课程,从本科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按照学生自定的学科方向进行分流培养。

(5)国内外深造比例高。 毕业学生中继续在国内读研和出国留学的比例近90%,其中不乏国内外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

知名校友

1999 年国家表彰的23 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0位是清华物理系毕业生(钱三强、邓稼先、彭桓武、王淦昌、赵九章、王大珩、陈芳允、朱光亚、郭永怀、周光召)。在物理系学习和工作过的两院院士近百人。物理系在各领域的杰出校友层出不穷。

梅贻琦 1909年入清华学堂,1915年为清华学堂物理教师,1931年至1948年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 1965级,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至2000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系主任,2003年至2012年任清华大学校长。

刘国治 1978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央军委科技委主任,中将军衔。

向涛 1979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共同院长。

段文晖 1981级,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物理系系主任。

高海燕 1984级,美国杜克大学物理系讲席教授,美国杜克大学物理系系主任,昆山杜克大学副校长。

戴宏杰 1984级,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终身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

张朝阳 1981级,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郝景芳 2002级,2016年获第74届科幻文学“雨果奖”。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10-6277126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http://www.phys.tsinghua.edu.cn

微信:清华物理系(tsinghuaphysics)

相关院系—工程物理系

专业剖析

工程物理系人才培养注重“通专融合、全面培养”,独具特色的“物理”和“工程”完美结合,培养既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又有很强的工程设计与实验能力,并立志于解决能源、安全、健康、物质探源、环境等重大问题的综合性人才。

工程物理系注重培养学生国际视野,设立本科生国际交流专项资金。让每一位本科生都有出国交换/交流的机会,给全体学生提供更多提升全球胜任力的机会。

工程物理系的学科方向涵盖了“物理学”“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三个教育部一级学科;研究领域包括:粒子技术与辐射成像(拥有一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检和医学成像是其科研亮点)、深地科学与暗物质探测研究(全世界最深的地下实验室,聚焦暗物质、宇宙起源等物理学重大前沿问题。拥有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粒子物理(研究包括重味物理、中微子和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是多个国际大型合作组织的重要成员)、医学物理(培养中国医学物理工作者及医学物理科研和产业化)、反恐与核安全(面向国防安全、核与辐射安全、危爆物品快速准确检测等国家重大迫切需求,开展新型成像、探测、分析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工程化。拥有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在积极筹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稳定同位素分离及在物理、医疗、工业等方面的应用)、核能科学与工程(核反应堆物理学、工程与安全,先进反应堆研究)、聚变能(终极能源的探索)。

比较优势

工程物理系成果丰硕。2003年、2010年两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3年获教育部首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科技创新支撑了威视股份、辰安科技、永新医疗三个民族高科技企业和上市公司,安全检测与应急产品与系统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创造的标杆、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和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先锋。工程物理系主导建成全世界最深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是国际上独一无二的深地科学与暗物质实验理想场所,吸引了全球顶尖物理学家合作开展实验研究。

科研实践

工程物理系坚持理工结合,凝聚优质资源,激发学生科研志趣,培养基础研究拔尖人才。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参加丰富多彩的科研活动。

多种创新创业支持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SRT计划、大学生学术推进研究计划、本科生海外研修支持计划、工物系“STEP”俱乐部。

学生科创: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生科学技术协会,是工物系覆盖本科生所有年级的学生学术科技及创新组织,同时面向全校每年举办“清华大学智能车竞赛”、“Ghost Hunter中微子数据分析大赛”等品牌赛事。

清华大学“天格计划”兴趣团队:2016年由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和天文系共同发起,是一个学生主体的空间科学项目,科学目标是自主研制伽马射线探测纳卫星载荷并发射组网,对宇宙伽马射线暴进行科学观测,并寻找与引力波成协的事例。学生团队已成功研制发射GRID-01至GRID-05B多颗纳卫星载荷;2021年,GRID-02探测到宇宙伽马暴事例GRB 210121A并发表物理分析论文,成为国际上同类纳卫星伽马暴探测项目中首例论文发表科学成果的伽马暴事例。团队学生先后获得清华大学“挑战杯”特等奖(2017)、全国“挑战杯”特等奖(2022),获评清华大学学生年度人物(2018、2022),是清华大学招生宣传片《追光少年》的故事原型。

实践品牌项目:“核能兴邦”专业实践和“看建”社会实践等。随着实践支队,同学们探访国内外核工业单位和大科学装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提升专业认知和行业感触。“核能兴邦”专业实践自发起以来,8年连续荣获清华大学社会实践金奖,连续8年获得最佳社会实践奖,共有6位同学获评社会实践金奖个人。

国际交流

近年来,工程物理系先后与海外三十多个科研单位、大学建立了双边交流合作关系,如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洛桑分校、法国巴黎萨克莱大学、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欧洲核子中心、韩国原子能研究机构、德国慕尼黑赫尔姆霍茨中心、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加拿大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国家实验室、美国Intraop Medical Corporation公司等。

应邀来系访问、讲学、洽谈国际项目的外国专家、学者达500多人次,并多次主办国内学术会议、高级研修班等。学生可以通过交换项目到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合作院校进行短期交流。

工程物理系重视培养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全球胜任力,设立本科生国际交流专项基金,对本科生国际交流进行“全覆盖”式支持。

知名校友

王大中

1958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校长。

顾秉林

1970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清华大学校长。

康克军

1977级,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张勤

1977级,曾任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

刘国治

1978级,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将,十九届中共中央委员,曾任中央军委科技委主任。

赵振堂

1978级,中国工程院院士。

向涛

1979级,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

史宗恺

1980级,曾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李干杰

1981级,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曾任山东省委书记。

程建平

1981级,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主任,曾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

段文晖

1981级,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曦

1983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副省长,第二十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余剑锋

1983级,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第二十届中央候补

委员。

陈国瑛

1987级,现任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向导

1999级,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院长

常超

2002级,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邓建军

2003级博,中国工程院院士。

境外深造院校

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海德堡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等。

就业主要方向

大型国有企业、国内外科研机构、中国500强民营企业等

本科生就业单位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

2023届本科生毕业去向

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

专业剖析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人口剧增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导致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能源行业对外学科关联度强、对内学科交叉度高,是一个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传统与创新紧密相连的复合型前沿高科技产业。

比较优势

能源实验班始于2011年,依托工程物理系。是由工程物理系和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能源与动力工程系、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水利水电工程系、经济管理学院等院系共同打造的清华大学校级工科实验班,面向能源领域未来需求,瞄准培养能源行业产业领军人才

人才培养

厚基础,宽口径:能源实验班享受清华最强的数理基础教育,同时面向能源领域实行宽口径培养,学生既可在能源物理领域开展前沿基础研究,也可在能源产业、能源管理和能源经济等应用交叉领域大展风采。

本研贯通培养:采用本科生与研究生贯通的培养模式,推荐能源实验班合格学生免试攻读研究生。

导师制:为每位同学聘请能源大类知名教师担任导师,指导学生选课及制定未来专业发展方向的规划,及学生的实践环节及科技活动。

自主成长:搭建能源专家讲座等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管理、自主成长。

经济学辅修学位:支持优秀的、学有余力的学生攻读经济学辅修学位,培养能源经济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化培养:首先,保证100%为能源实验班同学提供海外学习实践或交流的机会;其次,将经常邀请能源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为能源实验班学生授课;第三,2017年开始启动核工程与管理国际工程硕士项目,每年30名国际学生到清华大学学习,为能源实验班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经常性的国际化交流与成长环境。

国际交流

能源实验班在能源领域与世界多所一流大学(如美国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法国巴黎中央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如欧洲核子中心、韩国原子能研究机构、日本国家材料科学研究所等)和大型企业(如美国西屋公司、波音公司等)建立了密切联系,学生可以通过交换项目到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合作院校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学习,同时还可以选择去国外优秀企业实习。近年来,工物系鼓励和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思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2016级能源实验班赴阿斯塔纳世博会调研未来能源;2017级能源实验班组建“寻著探微”欧洲支队和“析理入微”日本支队调研未来能源; 2018级能源实验班的“聚变火种——日本可控核聚变调研支队”前往日本调研未来能源。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10-62783493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址:www.ep.tsinghua.edu.cn

微信公众号:天工物华(gongwuxc)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