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北周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敦煌石窟高清照片 【敦煌石窟】北周

【敦煌石窟】北周

2024-07-10 14:16: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5.1北周-428窟窟顶人字坡,下面是南壁三角形空间里的一幅说法图【647x506】

5.1北周-428窟南壁-人字坡下部-供养菩萨与千佛1:左【1609x2173】【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5.1北周-428窟南壁-人字坡下部-供养菩萨与千佛2:右【1772x2458】【高清大图】

5.1北周-428窟南壁-人字坡下部-供养菩萨与千佛3:正中【1815x2299】【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上图:

正中佛陀,穿着黄绿相间的条纹袈裟,这种色彩与纹样,较为少见;

左边这位胁侍菩萨的袈裟衣纹,犹如潺潺流动的清澈水波,薄薄的衣衫贴于体表,凸显出胯骨等部位,这种通过衣纹表现肉体结构的手法,即艺术史上所说的“曹衣出水”;右边胁侍菩萨,穿有紧身袒右袈裟,下着裙裤,也是衣薄透体。两位菩萨均一手上举,一手拈有净瓶。

5.1北周-428窟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南壁左数第1铺)【1641x2378】【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 *** ***

“壁画人物肤色变黑、眼鼻变白”的现象,与“西域晕染”画法有关:

北魏时期佛教在全国的兴起,将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释化为中国风格,出现一种寓美于朴、寓巧于拙的趋势,显示出一种至今仍为人们所赞叹的精神和力量。但此时的敦煌壁画,无论构图还是技法都遗存有西域的特征。勾线粗犷,敷彩浓重。衣冠服饰采用线条及色块相结合的表现法。人物面部采用多层次晕染的凹凸法表现明暗。原来面部轮廓及眼眶为朱红色,后经岁月侵蚀,颜色氧化为墨色,又兼白色主体残留,构成粗重黑褐色的圆圈效果,俗称“小字脸”或“五白”脸,形成这一时期人物画独特的风格。

*** *** ***

5.1北周-428窟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南壁左数第1铺)局部1【2080x1719】【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上图:人物的面部、胸部、腹部、肘关节,因“晕染变色”而形成粗黑圆圈——这是428窟壁画里所有人物形象的最明显特点。

上排是并列飞行的四位伎乐飞天,从左至右分别在演奏:琵琶、箜篌、横笛、腰鼓;飞天的头光、巾带、长裙分别用四种色彩间隔排列。)

(下图是其中三位伎乐飞天:)

5.1北周-428窟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南壁左数第1铺)局部1上排三位伎乐飞天【1582x968】【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此时期的壁画人物,

结合运用两种绘画手法——线描+晕染:

(1)线描:线描是中国绘画的基本艺术语言,也是敦煌壁画造型的主要手段。敦煌北朝壁画通常先作起稿线,然后上色,最后还要画一道定型线, 这是传神的关键,所以也叫提神线。 早期壁画中多用铁线描, 这是西域传来的手法,线条较细,但表现出强烈的力量,即所谓“曲铁盘丝” 的特点。

(2)西域式的画法更注重晕染, 通过细腻的晕染来造成立体感, 表现肌肤的细微变化。 这种晕染法通常沿轮廓线向内染,边沿部分颜色较深,高光部分颜色浅。 在鼻梁、眉棱、脸颊等部位往往先施白色,再以肉色相晕染,形成明暗关系。 由于褪色和变色的原因, 北朝时期大部分绘画中,晕染的过渡关系变得模糊,变成了粗黑的线条,给人以粗犷的印象。而脸部往往高光部分的白色却留下来了,鼻梁和眉棱的三处白点像一个小字,有人把它称作“小字脸”,其实当时并非如此, 我们从第275窟、263窟等洞窟部分颜色没有变化的壁画中可以看出绘画之初的面貌(此外,在西魏-288窟里也能看到“线描与晕染”结合运用、效果较好的人物壁画)。【第275窟、288窟的内容,可在文末的总目录索引中查阅】

5.1北周-428窟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南壁左数第1铺)局部2【1791x1799】【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以下是

北壁-人字坡与下面三角形空间里的说法图: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北壁右数第1铺)【1809x2410】【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2405x1765】【高清大图】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供养菩萨1:左侧1【1715x1910】【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供养菩萨1:左侧2【1877x2158】【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将图放大后,能看清一些小佛的面容)

人字坡下部的四壁,壁面贴有五排——影塑(浮塑)千佛。

先解释一下“千佛”:

敦煌千佛像是根据《三千佛名经》和《观药王药上经》绘制的以三劫建立的三世三千佛。数量巨大,贯穿整个敦煌石窟,几乎每一窟内都有绘制。三劫即过去庄严劫(梵文Vyu ha-kalpa)、现在贤劫(梵文Bhadra-kalpa)、未来星宿劫(梵文 Naksatra-kalpa),以「劫」(kalpa)为时间计算单位,每劫长达亿万年。劫是以现在之一剎那为中心,及其前、后称为三世。

千佛多为绘制的:

北朝时期的千佛图像,开始多绘于洞窟四壁,到北周时,渐由四壁向窟顶四披发展。北朝时的千佛造型特征为千佛结跏趺莲花座,结禅定印,千佛头光、身光、服装的颜色以8身为一组,成组地循环排列,形成斜向的道道色带,表现千佛「佛佛相次,光光相接」的意境。

428窟的千佛是塑出的,手法为——“影塑(又名浮塑)”:

影塑是将泥、细沙、麦秸等原料,用泥制模具(泥范)翻制,表面经过处理后,进行敷彩。通常将背面粘贴于墙壁上,正面凸起呈高浮雕状,主要为装饰性的,用来衬托主像圆塑。成群影塑的上色,符合均衡、对比、变化的要求,与周围的背景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428窟的五排影塑千佛,很多都已脱落)

【提醒:上一篇文章有对428窟影塑千佛的更多图文介绍;上一篇文章的链接,附于文末】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供养菩萨2:右侧1【1783x2431】【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面两图也是同样看法▼)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供养菩萨2:右侧2【1811x2319】【高清大图】

以下逐一赏析——四壁连环排列的说法图: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窟内景:四壁连环说法图、佛传故事画【720x653】

【北壁:】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北壁右数第1、第2铺)【1790x1203】【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北壁右数第1铺: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北壁右数第1铺)【1206x886】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北壁右数第1铺)华盖【临摹】出自:《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p137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北壁右数第1铺)局部:佛手指间的“网缦相”【690x890】

上图:佛的手部绘出了佛陀三十二瑞相之一的“网缦相”,即佛的手指间有网缦连接,类似蹼。据说,这是为了在救渡众生时,不会在指间的缝隙中有所遗漏。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局部1:右【1747x2267】【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面几幅高清大图也是同样看法▼)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局部2:右上角【1752x2352】【高清大图】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局部3:右下角【1753x2427】【高清大图】

5.2北周-428窟北壁-人字坡下部-说法图(北壁右数第1铺)局部4:右半部分【1814x2425】【高清大图】

*********

北壁右数第2铺——降魔变:

“降魔成道图”简述

(文字来源:敦煌研究院)

佛祖释迦牟尼一生有许多传奇经历,他29岁离开王宫放弃优渥的生活,后来又到尼连禅河畔经过六年的苦修,但这种弄得他形销骨立的修行方式没能解决他的困扰。最终他放弃苦行,在河中沐浴之后接受了牧女供奉的乳糜,在恢复体力后于菩提树下开悟。

佛经中说,在成道前,数年来围困他的“魔”于此时现形,这些所谓的“魔”其实就是扰乱世人的种种欲望、思想和行为,包括色欲、不乐梵行、饥渴、贪爱、懒惰昏沉、恐惧、疑惑、毁损执着、获取奉承等。诸天无法战胜“魔军”,也曾有修行者投降,而佛祖释迦以“慧”战胜诸魔后证道成佛,这一著名事件因此也被称为“降魔成道”。

一些佛经则以更为形象的方式记录了这一事件,说是在释迦牟尼即将成佛道之时,天魔波旬率领魔女和魔军前去侵扰佛所,用美女引诱,以武力威胁,想破坏释迦牟尼成佛的决心。释迦牟尼用“降魔相”,打败了波旬和魔军。

“降魔成道”是佛祖释迦一生的转折点,正是从这一事件开始,释迦牟尼完成了从普通的人到觉悟者佛的大转变。降魔成道图(也称降魔变)作为最著名的佛传故事画之一,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多次出现,分别见于北魏第254、260、263窟,北周第428窟,唐代第23、112、156窟,其中第254窟、第263窟和第428窟的这一题材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 * 提醒:254窟、263窟的“降魔成道图”,见文末链接 * 】

这些画面的共同点是均为单幅式构图,以结跏趺坐的佛祖释迦为中心,佛的两侧围绕张牙舞爪的魔军,下部一侧为魔王和妖媚的魔女,另一侧是魔女变成的老妇,佛座下方为向佛皈降的魔王。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北壁右数第2铺)【899x821】

北壁东起第二幅是降魔变。佛经中说,释迦修道即将成佛,群魔非常惊恐,魔王波旬便纠集部众向释迦发起进攻,他们挥刀舞剑、施放毒蛇猛兽都不能伤害释迦。魔王波旬又让自己的三个漂亮女儿向释迦佛献媚,想以女色诱惑,佛以神通使魔女变成又丑又老。图中释迦佛端坐中央,神情泰然,周围的群魔面目狰狞恐怖,一个个挥舞着毒蛇兵器,佛前地下是降服的魔王。这幅画构图简炼、人物突出、色彩淳厚,人物动与静、美与丑的对比十分强烈。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北壁右数第2铺)局部【944x963】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佛手姿)【线描】

释迦牟尼即将成佛之时,魔王波旬率领魔女和魔军去干扰释迦修行,先以美女引诱,后以武力威胁,想破坏释迦牟尼成佛的决心。

释迦一手置于膝上、施降魔印,另一手轻拈袈裟一角(见上图手姿线描),安然端坐,仿佛对周遭的一切干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如止水——这是成佛之人必须具有的定力。

▼释迦两侧是魔王波旬的军队,魔军一个个丑陋无比,张牙舞爪,手持武器,围攻释迦。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1左)【1615x2304】【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1左)左下角:魔女诱惑释迦【1757x2534】【高清大图】

画面左下角,描绘的是魔王三个女儿诱惑释迦(此处似乎只画出两个,上图是其特写)。三个魔女着龟兹装,戴宝冠,披大巾,身穿半袖外套背心,腰束长裙,骚首弄姿,顾盼有情,企图以女性的魅力,动摇释迦牟尼的意志。

释迦泰然自若,不为所动,一手轻轻捻起袈裟一角于胸前,一手施“降魔印”置于盘坐的膝上;于是,神奇的事发生了——这三个青春貌美的魔女即刻发生了“剧变”……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2右)【1546x2615】【高清大图】

在释迦的“戒、定、慧”之深厚修行与神通力面前,三个青春貌美的魔女,即刻变成苍老丑陋的老妇(下图是其特写)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1:右下角:变成丑陋老妇的魔女【1856x2691】【高清大图】

《释迦牟尼佛》传记节选(3):

魔王愁太子成了道,地位比自己来得高,天上人间都舍弃了自己而去听从他的教化。于是就派了三个最妖冶美丽的魔女去迷惑太子,那三个魔女就盛妆严饰起来,罗毂临风、兰麝馥郁,比人间倾国倾城的国色天香更要胜过万倍,她那窈窕妩媚的体形,千娇百媚的姿态,令人一见销魂。凌波微步地来到太子跟前,桃靥嫣然,殷勤献媚。

可是太子情欲已断,连那是男是女是人是我的分别观念也早没有了。心如太虚空,更从何处惹起尘埃呢?反慈悲地训诫她们道:“你们容貌虽然美丽,然而心不端正,就是你们的身体,外表虽漂亮,里面却是臭秽不堪,好像花瓶里满盛着粪秽,不自知耻,还敢来诳惑人家吗?”

说毕,以太子的神力,使这三女自己透视到自己的身体里面,只见得骷髅骨节、皮包筋缠、毛发丛生、七孔和全身的毛孔,不净流溢,汗垢痰涎、涕泪腻膜、脓血粪尿、浊秽充满,那肠胃里蒸腐了的宿食,更加臭恶不堪,还有那各色各样细于秋毫的微生虫,散播于全身各部,这样腥臊臭秽的身体,自己看得要发呕了。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2:右下角:魔王拔剑,魔子劝阻【1828x2598】【高清大图】

上图:盔甲掩身的魔王,怒视释迦,拔剑欲砍,身旁魔子正从旁劝阻。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2:右下角魔王魔子特写【1915x1937】【高清大图】

【魔王为什么要拼命阻挠释迦成佛得道呢?对照这幅壁画的左下场景,回溯这个故事的开头:】

《释迦牟尼佛》传记节选(1):

菩提树下降魔成道

太子周游访道,六年苦行,那时已经三十岁了。沐浴进食之后,体力恢复,倍增赫奕,独自找寻成道的地方,行到一处,旷寂平坦、绿草如茵,中有一棵高大郁茂的菩提树。太子心想这真是圆成道果的所在了,便安详徐步地走向树下,向人家讨取了碧绿柔软的吉祥细草,周匝地铺成了座位。

太子就端身正意地在树下向东面结跏趺坐,并发誓道:“我如果不圆成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那时候,大地平旷,晴空清朗,白鹤青雀右旋飞绕,瑞霭祥光充满虚空,显露出万类欢欣的景象。

太子坐上座去,放光照耀天地,那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里,也因此暂息痛苦。那光芒上冲六欲天上的魔王宫殿,映照得魔宫黯淡无光。

那时魔王波旬不觉无名火高三千丈,立刻召集魔子、魔女、魔兵、魔将,要去伤害阻挠。魔王的长子名叫商主谏道:“儿观悉达太子威神福德巍巍莫及,愿父王收回成命,不然的话,诚恐后悔莫及呢。”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3:左下角:描绘的似乎是魔王欲攻击释迦,一人在后劝阻【600x883】

《释迦牟尼佛》传记节选(2):

魔王自恃着神通势力,变化自在,不听儿子的劝告,就发动了全部魔军去恼害太子,那时候无央数狰狞可怕的魑魅魍魉、夜叉恶鬼、毒虫恶兽,如蜂如蚁地涌向太子四周,密密层层地包围起来,奇形丑态、恶声怪响、丧人胆魄,可是太子巍然独坐、寂然不动、一点儿也不恐惧惊动。太子入“慈心三昧”,一切恶毒都不能伤害,魔兵徒劳无成,就都退散了。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4:右上角:魔军进攻【2388x1833】【高清大图】

两侧的魔众,张牙舞爪,或奋力开弓,或持蛇,或持杖: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4:右上角手姿【线描】中排左数第2个:妖魔持杖手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4:右上角手姿【线描】中排左数第3个:妖魔持杖手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5:左上角(手姿)【线描】上排左数第2个:妖魔愚手

(上图的手姿,即下图里上排左数第2个妖魔的手势:)

5.3北周-428窟北壁-降魔变局部5:左上角:魔军进攻【2295x1836】【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释迦牟尼佛》传记节选(4):

魔王见女色的诱惑又归失败,愈加大发雷霆,亲自带领最凶狠可怕的魔鬼来害太子。可是,任你昏天黑地地惊扰,终不能损害太子一毛。

太子告诉他道:“你在前世不过是造了一个寺院,受了一天八关斋戒,施给一个辟支佛一钵饭,因这些功德,得做六欲天里的魔王。我呢,是从三历无央数劫以来(劫是很长的时分,一个世界自成至坏叫一大劫),积集无量福德智慧、圆满六度万行。那么,你来攻我,何异以卵击石!”

太子身放净光,魔众跌仆的跌仆,惊散的惊散,投降的投降,波旬惊怖昏蹶逃回魔宫。

************************************************************************

北壁右数第3铺:

5.4北周-428窟-说法图(北壁右数第3铺)【2417x1886】【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将图放大后,能看到佛陀与菩萨们面带笑容)

5.4北周-428窟-说法图(北壁右数第3铺)局部1:右上【1814x2399】【高清大图】

5.4北周-428窟-说法图(北壁右数第3铺)局部2:右下【1710x2493】【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5.4北周-428窟-说法图(北壁右数第4铺)局部:右上侧面向第3铺方向的一位供养菩萨【1809x2363】【高清大图】

北壁右数第3铺(图右)、第4铺(图中)、第5铺(图左):

5.4北周-428窟-说法图(北壁右数第5、第4、第3铺)【1688x1109】【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北壁右数第5铺:

5.4北周-428窟-说法图(北壁右数第5铺,即左数第1铺)【897x1192】

5.4北周-428窟-说法图两壁转角处【1820x2405】【高清大图】

【西壁:】 西壁右数第1铺:

5.5北周-428窟西壁-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图(西壁右数第1铺)【852x1171】

(此图的特别之处是:整个圆券形大龛,是画在壁面上的)

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图,是依据《法华经·见宝塔品》绘制的,经文说,在法华会上,有多宝塔从地下涌现,释迦在与会者的请求下打开了塔门,见多宝佛坐于塔内。多宝邀请释迦入塔,释迦欣然应邀,于是二佛并坐于塔内说法。

5.5北周-428窟西壁-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图(西壁右数第1铺)【1052x1324】【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延伸阅读:“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说法”是敦煌石窟里的题材之一;表现这一题材的壁画与彩塑,还有——285窟(南壁角落处的一幅壁画)、251窟(中心柱彩塑)。这两窟内容,见文末链接。】

西壁右数第2铺:

西壁北侧有一铺莫高窟最早的涅槃图。画面描绘了释迦牟尼佛在娑罗双树下安详入灭的场景,众位弟子侍立左右,神情悲痛。根据佛教的描述,佛陀和常人一样必须经受生、老、病、死的生命之苦,但由于他经过几十年的苦修,已参透生命的实相,所以可从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不再陷入轮回,获得永恒的福乐。因此,“涅槃”是指一种不再陷入任“何执着和烦恼、生命升华到另一个时空的状态,并非仅是对佛陀生命结束的形容。

5.6北周-428窟西壁-涅槃图(西壁右数第2铺)【973x919】

这幅涅槃图是莫高窟最早的一幅。

释迦身体略侧,双手垂直,身后有二十身举哀的比丘,个个伤心悲泣。后排右端第一身比丘高鼻深目,举手作打头状,这种动作多见于西域涅槃图。

跪于释迦脚后的是最后赶来的迦叶,他是释迦最亲近的大弟子之一,释迦涅槃时他不在身边,所以格外悲痛,为此,释迦特意为他显现神迹——露出双脚,让迦叶抚摸。

在众比丘身后画着四棵娑罗树,树上开满了白色的小花,烘托了哀悼的悲伤气氛。

5.6北周-428窟西壁-涅槃图(西壁右数第2铺)局部1:卧佛【1852x1561】【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图中的释迦既不是犍陀罗式的右手支卧酣睡状,也不同于后来的“右胁而卧”而是受中原影响的半仰卧式,造型古朴,富有时代特色。

5.6北周-428窟西壁-涅槃图局部2:卧佛身光上方举哀弟子【930x707】

需要解释一下这些“怪异”的人物形象:

此窟壁画,其怪异的色调十分引人注意。人物均是白眼睛、白鼻梁的“小字脸”,有的甚至是白眉棱、白牙齿、白下巴的“五白脸”。人物的面孔、胸腹、手臂等裸露部分,以多层次叠晕式圆圈晕染法表现肌肉,这是源于龟兹的明暗法与民族传统晕染法互相融合后出现的一种风格,旨在表现人体肌肉浑圆的质感,涂以白粉是为了显示高光。随着岁月的流逝,当年绚丽的色彩大都变得面目全非了。表现人体的肉红色变成了沉厚的灰黑色,晕染的色带变成了粗壮的黑线,当初并不显眼的白色变得黑白分明,十分突出。原来精细的造型变得粗壮了,鲜明的色彩变得厚重灰暗了,流畅的线条变得粗犷了,神情静穆、精致优美的画风变成了形象怪诞、作风狂放的画风。

西壁右数第3铺:

5.6北周-428窟西壁-说法图(西壁右数第3铺)【1636x2394】【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5.7北周-428窟西壁-宝塔品(西壁右数第4铺)(右边是第3铺)【1841x2525】【高清大图】

西壁右数第4铺:

5.7北周-428窟西壁-宝塔品(西壁右数第4铺)【1883x2699】【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此金刚宝座塔,造型壮观,犹如真实建筑:四座小塔,围绕中间一座大塔;大塔分为四层,从上到下分别绘有:一大鹏金翅鸟、禅定佛像、释迦诞生图、四个托举力士。大塔顶部,有七重相轮塔刹,两侧悬有长幡,长幡旁各有一飞天。四个小塔顶部也有九重相轮塔刹,上有仰月饰物与火焰珠。

5.7北周-428窟西壁-宝塔品局部1:塔身第1、2层【2378x1855】【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面几幅图也是同样看法▼)

金刚宝座塔描绘的是释迦降生的情景。佛传记述,佛母摩耶夫人夜梦天人乘六牙白象自空而降,便有了身孕(乘象入胎)。待产时,太子从佛母右腋下降生。这时,天乐齐鸣,飞天欢舞,众神相贺。画面上,塔的中间有一房舍,内有一人(佛母)高举右臂,旁有一人作接物状。房舍上有飞天,下有祝贺的人们。

【延伸阅读:描绘释迦从出生到成佛的一生传记——290窟的大型佛传故事画,全长27.5米,共87个场景。290窟的链接,附于文末】

5.7北周-428窟西壁-宝塔品局部2:塔身第3层【2482x1765】【高清大图】

(由于晕染变色,人物面貌变得灰白模糊,原貌并非如此)

下图:托举宝塔的力士:

5.7北周-428窟西壁-宝塔品局部3:塔身第4层【2685x1696】【高清大图】

5.7北周-428窟西壁-宝塔品局部4:右下角力士天王【1715x2463】【高清大图】

5.7北周-428窟西壁-宝塔品全图:金刚宝座塔【912x1106】

西壁右数第5铺:

5.8北周-428窟西壁-说法图(西壁右数第5铺)(即西壁左数第1铺)【1762x2447】【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5.8北周-428窟西壁-说法图(西壁右数第5铺)【2104x1870】【高清大图】

(下图:人物面部有立体光影效果,这是由于运用了晕染画法,可惜晕染多已变色)

5.8北周-428窟西壁-说法图(西壁右数第5铺)局部1:菩萨【1714x2299】【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5.8北周-428窟西壁-说法图(西壁右数第5铺)局部2【1746x2552】【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上图:胁侍菩萨的袈裟,紧贴着身体,突显出腰身曲线与小腹弧度:

下图:胁侍菩萨穿袒右肩袈裟,左肩的短袖,紧裹上臂,凸显出胳膊的浑圆。人物肢体具有光影效果与立体感:

5.8北周-428窟西壁-说法图(西壁右数第5铺)局部3【830x1091】

这是敦煌早期的特色晕染法——人物的面孔、胸腹、手臂等裸露部分,以多层次叠晕式圆圈晕染法,表现人体肌肉浑圆的质感,涂以白粉是为了显示高光。

5.8北周-428窟西壁-说法图(西壁右数第5铺)全图【890x1170】

【南壁:】 南壁右数第1铺:

5.9北周-428窟南壁-说法图(南壁右数第1铺)【1838x2633】【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佛陀头部上方的华盖,后面衬有葱绿的菩提树,两侧各有一位翩翩下降的伎乐飞天(下图是其中一位的特写);

5.9北周-428窟南壁-说法图(南壁右数第1铺)局部1:飞天【1665x2413】【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这位飞天,呈倒立姿,俯身飞下,悠扬吹笛。上身赤裸,下穿花裙。薄裙裹腿,凸显出腿部的轮廓(所谓“曹衣出水”,在此可见一斑)。

5.9北周-428窟南壁-说法图(南壁右数第1铺)局部1:飞天【临摹】

5.9北周-428窟南壁-说法图(南壁右数第1铺)局部2:佛陀手部【690x989】

(上图:佛陀手部的指甲,以晕染画出,惜已变色)

5.9北周-428窟南壁-说法图(南壁右数第1铺)全图【898x1136】

南壁右数第2铺:

5.9北周-428窟南壁-说法图(南壁右数第2铺)【1747x2278】【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5.9北周-428窟南壁-说法图(南壁右数第2铺)局部【1850x2661】【高清大图】

南壁右数第3铺:

5.9北周-428窟南壁-说法图(南壁右数第3铺)【2418x1854】【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5.9北周-428窟南壁-说法图(南壁右数第3铺)局部【1254x1600】

南壁右数第4铺:

6.1北周-428窟南壁-庐舍那佛(南壁右数第4铺)【928x693】

卢舍那佛,身着袈裟,上绘象征佛教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及六道(天、阿修罗、人间、畜、饿鬼、地狱)的众生相。

这是一种特殊的“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人中像”的人中二字意指“人体之中”,旨在表达《华严经》所说的“无等平等妙法界,悉皆充满如来身”、“佛身充满诸法界,普现一切众生前”这些观念,故人中像一定在卢舍那佛的身上描绘法界诸相,以阐明在卢舍那佛的法身中,法界诸像无一不现的道理。基于《华严经》的法界观,在佛像表面刻绘诸世界形象,即卢舍那法界像。

6.1北周-428窟南壁-庐舍那佛局部:宝盖【临摹】出自:《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p136

6.1北周-428窟南壁-庐舍那佛局部1左【975x1235】

6.1北周-428窟南壁-庐舍那佛局部2右【975x1208】

6.1北周-428窟南壁-庐舍那佛局部2右【2201x1730】【高清大图】

敦煌第428窟的卢舍那佛立像,身高172厘米,着土红色袈裟,右手结施无畏印,左手握袈裟边。

大佛体内(袈裟上)自上而下描绘了三界、六道的众生相。

6.1北周-428窟南壁-庐舍那佛特写1【1730x2604】【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敦煌石窟第428窟南壁的这幅卢舍那佛,是莫高窟壁画中为数不多的几幅中最早、最好的一幅。

在这尊像的身上(法衣上)自上而下描绘了上自天界、下至地狱的六道图。

在两肩和胸部上方绘有佛、飞天和忉利天宫的天上界。胸部中央须弥山前画双手高举日月而坐的阿修罗,这是阿修罗界。下方是并列的山岳围绕着的房舍和衣着整齐的人物,这是人间界。再下方是半裸体的饿鬼界和鸟兽穿行于林间的畜生界。

法衣的下摆部分是地狱界。佛教讲业报轮回,人们会因各自的善恶不同而分别坠入六道中轮回,特别是那些欺人诈物、谋害他人的人是必定要下地狱的,这里刀锋遍地、狱鬼出没,一群赤身裸体的人在刀丛中狂奔号叫,气氛阴森可怖。

(此处文字解说摘录自:《敦煌石窟鉴赏丛书 第2辑 第4分册》敦煌研究院 编,莫高窟第428窟解说,作者:马竞驰)

6.1北周-428窟南壁-庐舎那佛特写2【2384x1861】【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上图:

大佛两肩绘有坐佛、飞天。这是天界。

下图:

土红色线条,勾勒出的是佛陀身体(此处是前胸与胯骨)的轮廓线;轮廓线之内的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正如佛道两家的一个理念——“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宇宙即人体”):

6.1北周-428窟南壁-庐舎那佛特写3【2370x1850】【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上图:大佛胸前画须弥山,山顶五所宫殿内各坐一人,须弥山两侧各有一条龙缠绕;

须弥山前,即大佛胸口处的巨人,是一位四目的阿修罗,裸上身,下着红色短裤,双臂上举,手托日月。这是阿修罗界。

【说明:“阿修罗+须弥山”这种组合的景象,可参阅敦煌石窟第249窟窟顶西坡壁画——249窟,链接附于文末。】

6.1北周-428窟南壁-庐舍那佛特写4(全身从肩至衣摆)【919x1555】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大佛的衣袖及腹部画山峦,山间有许多房舍、人物,人物坐房内,或立于房外,或于林间修行、拥抱,或奏乐跳舞。大佛膝部画牛、马、猴、鹿、鸟等。

6.1北周-428窟南壁-庐舍那佛特写4【930x730】

上图:大佛的体内一角,有伏行的动物,此外还有立鸟、奔鹿等(见下图)。

下图:

大佛的内裙下摆,有六个白色裸体人形,似在挣扎,奔走狂叫——这是地狱界,刀锋遍地,阴森可怖。

佛教讲业报轮回,人们会因各自的善恶不同而分别坠入六道中轮回,特别是那些欺人诈物、谋害他人的人是要下地狱的。

6.1北周-428窟南壁-庐舍那佛特写5【2404x1600】【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下图:

大佛的袈裟,仿佛是透明的——里面透出的土红色线条,勾勒出大佛的身体轮廓;

整个体内,呈现出各种奇景,包括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及六道(天、阿修罗、人间、畜、饿鬼、地狱)的众生相。

6.1北周-428窟南壁-庐舎那佛特写6【342x900】

【延伸阅读:】

同题材对比——“卢舍那人中像”石雕(共有三件,下图右是其中一件),精美罕见。

【对这几件石雕的欣赏,文章链接附于文末。▼】

6.1北周-敦煌428窟南壁-庐舍那佛壁画(左)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7世纪卢舍那人中像石雕(右)

6.2北周-428窟南壁-庐舎那佛(窟内景)(南壁左数第2铺)【2271x1526】【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下面介绍:

428窟四壁下部的——供养人画像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本窟中绘有约 1200 身供养人画像,是敦煌石窟中供养人最多的洞窟。根据这些画像,可知此窟的开凿创建是北周时期河西地区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的典范。据《李君莫高窟佛龛碑》(圣历碑)等文献记载,北周王室贵族建平公于义曾在莫高窟造一大窟。公元565—576年间于义任瓜州刺史,此窟首位供养人像身着王公服饰,根据种种迹象,学界推测此窟窟主即是于义。

(以下文字节选、参考自:试探敦煌北朝时期供养人画像的美学意义,作者:胡同庆 ,《敦煌研究》,2015年01期)

供养人群像:整齐划一而富有变化的排列组合

走进洞窟,最引人注目的,除了窟内的佛、菩萨造像,四壁的佛说法图、佛教故事画、千佛画外,就是四壁或中心柱塔座下方的供养人行列了。 这些供养人画像,或双手合十,或手捧供物,均以恭敬站立的姿态排列成整齐划一的礼佛队伍, 侧身面向中心的佛像作礼敬状。

7.北周-428窟-供养人群像1【895x1070】

428 窟四壁下方的三排供养人行列,远远看上去都很像富有装饰性效果的边饰带。

在敦煌早期的洞窟中,供养人画像“从壁面位置来看,大多位于窟内四壁下部、龛沿、龛下、中心柱下部四面等次要位置, 而且与佛、菩萨画像之间有明显的界栏区分开来,表明人神之间截然分隔”。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2【2516x1630】【高清大图】

四壁下部分别绘有 3 排供养人,变化有序的排列组合产生节奏感,让礼佛的队伍看上去好像在缓缓行进。

其中的排列组合很有意思。如北壁东侧下部的供养人,下面一排供养人身上所穿衣服色彩均为土红色,但上面两排供养人衣服色彩则 4 身一组循环排列,即赭黑、土黄、土红、土红为一组,而且第一排和第二排交错排列。值得注意的是,东壁下部上面两排供养人衣服的色彩虽然也是 4 身一组,却有所不同,为赭黑、土红、土红、土红一组。南壁下部上面两排供养人衣服的色彩也是 4 身一组,但又有所不同,为赭黑、土红、土黄、土红一组。

但不管怎样变化,其特点都是通过有序的排列组合,形成节奏感很强的礼佛行列。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3【832x1000】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4:榜题【1121x1600】【高清大图】

乍一看,这些供养人画像几乎千人一面,面相、身姿、服饰似乎都完全相同。但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古代画师在描绘这些供养人画像时,用心用功甚多,巧妙运用变化有序的排列组合方式, 再加上在旁侧书写有不同身份地位的榜题,尽可能在看起来相同的供养人画像中制造差异,让整齐划一的供养人队伍看上去在佛陀面前都是一样的虔诚恭敬,同时也让人从差异变化中感觉到这些画像实际上是现实中一个个具有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社会人。

这些供养人里,有世俗人,也有出家人: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5【901x709】

北周时期供养人的身形,有的继续保持西魏时期的修长飘逸, 如428窟下部的一些供养人画像,头部大约是身高的六分之一。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5【2382x1582】【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在图上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6:比丘【穿宽大的红色僧祇支,肩搭随坐衣】

此窟供养人画像有男有女,僧俗俱全,东西两壁全为俗人,南壁是供养比丘与男供养人,北壁是供养人与供养比丘。据此可以看出参与(出资)此窟建造的人数之众。

供养人像的服饰、形象特征、职衔以及石窟形制、艺术风格等是推断洞窟时代的重要依据。根据此窟供养人题记所提供的线索,此窟窟主可能是北周时曾任瓜州刺史的建平公于义。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7【818x1157】

供养人画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佛陀的态度和信仰观念,表现了人们与佛、菩萨等神灵之间的关系。在敦煌壁画中, 为了很好地表现当时佛教在人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表现信徒对佛、菩萨礼敬的虔诚心理状态,供养人画像均位于窟内四壁下部、中心柱四周下部等次要位置,以站立姿态排列成整齐的礼佛队伍,在佛、菩萨面前显得谦卑低下。

同时, 为了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缓缓前行礼佛的身姿,画师采用四分之三侧面的角度,既能将人物头部的双眼、鼻、口、耳朵和颧骨、脸颊都描绘出来,同时也能将双手、双脚以及身上穿戴的服饰都描绘出来,能够很好地反映了人物的面部特征、体态动作等基本形象,可以充分表现供养人礼佛时的心理状态。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8:两位男供养人1【1022x638】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8:两位男供养人2【1021x635】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9:三位女供养人(中心柱北向龛坛沿)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9:三位女供养人【1024x638】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9特写【1259x1600】【高清大图】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10【1365x1538】【高清大图】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10特写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11【1300x1600】【高清大图】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11特写【804x647】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12【1365x1538】【高清大图】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12特写

供养人画像,是敦煌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专家统计,莫高窟中保存的供养人画像超过 9000 身。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已有众多学者从历史学、服饰史、美术史、宗教史等角度对敦煌供养人画像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敦煌早期的洞窟中,供养人画像“从壁面位置来看,大多位于窟内四壁下部、龛沿、龛下、中心柱下部四面等次要位置, 而且与佛、菩萨画像之间有明显的界栏区分开来,表明人神之间截然分隔”。

而到了初唐,则“有个别供养人画像已经越过了人神分隔的界栏线,出现在佛、菩萨像的范围,或跪或立于佛、菩萨像脚下”;“从盛唐开始,莫高窟的供养人画像开始上升到甬道两壁这样比较显要的位置,因为甬道是由前室通往主室的通道,也是光线较好比较引人注目的位置”【见下图】。 显然早期洞窟中的供养人画像与中晚期洞窟中的供养人画 像,在位置上是有很大变化的。

▲7.北周-428窟下部-供养人群像13:甬道,后朝所绘供养人像(身形很大)

7.北周-428窟下部-力士(绘于中心塔柱基座)【982x976】

7.北周-428窟下部-力士(药叉)(中心塔柱基座)【1600x1144】【高清大图】

7.北周-428窟下部-力士(药叉)(中心塔柱基座)特写【948x882】

7.北周-428窟下部-力士(药叉)1【1600x1263】【高清大图】

这些药叉,肤色、姿势各异

7.北周-428窟下部-力士(药叉)2【1600x1127】【高清大图】

7.北周-428窟下部-力士(药叉)3【898x834】

(428窟,未完待续)

(下一篇将介绍——东壁门两侧的两组故事画)

--------------------------------------------------------------------------------------------

【本文图片与文字解说,部分参考资料:】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03.敦煌北周》(段文杰,樊锦诗主编;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敦煌石窟鉴赏丛书 第2辑 第4分册 第428窟》,敦煌研究院 编,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

试探敦煌北朝时期供养人画像的美学意义,作者:胡同庆 ,《敦煌研究》,2015年01期

敦煌428窟壁画雕塑高清素材第一辑100幅、敦煌428窟壁画雕塑第二辑100幅,头条号“画微言”

--------------------------------------------------------------------------------------------

【428窟共计3篇,其他两篇:】

【敦煌石窟】北周-428窟【1】中心柱绘塑、窟顶纹样,装饰丰富【高清大图】

【敦煌石窟】北周-428窟【3】东壁故事画:萨埵太子舍身饲虎、须达拏太子本生

--------------------------------------------------------------------------------------------

【延伸阅读——文中提到的几窟:】

【1】249窟窟顶西坡的天界奇景:

【敦煌石窟】西魏-249窟【2】窟顶四坡:诸神云集,风雨雷电【高清大图】

【2】“释迦降魔成道”题材,其他窟的经典壁画:

【敦煌石窟】北魏-254窟【2】南壁:释迦降魔、动画《降魔成道》【高清大图】

【敦煌石窟】北魏-263窟:覆盖层下的壁画原貌、《降魔变》等壁画【高清大图】

敦煌唐代大型绢画《降魔成道图》及一些同题材作品【附:释迦传记节选】

【3】“释迦多宝二佛并坐”这一题材的彩塑、壁画:

【敦煌石窟】北魏-259窟(两佛并坐像、双层龛内佛等彩塑赏析)【高清大图】

【敦煌石窟】西魏-285窟【2】南壁:连环画《五百强盗成佛故事》【高清大图】(←“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图”在此文的后半部分)

【4】释迦一生传记,大型故事画:

【敦煌石窟】北周-290窟【2】人字坡:大型佛传故事(87个画面)【高清大图】

【5】精美罕见的“卢舍那法界人中像”:

三界众生相,尽现佛体中——卢舍那人中像(6-7世纪)石雕与壁画赏析【大图】

说明:本系列连载——【敦煌石窟】(各朝代、各窟的详细图文,高清大图),

▼所有连载文章,目录索引:

【敦煌石窟】连载,目录索引(可链接到每一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