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石窟】中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敦煌石窟壁画高清 【敦煌石窟】中唐

【敦煌石窟】中唐

2024-07-10 12:50: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全图)【650x397】

榆林窟第25窟北壁的弥勒经变,主要依据《弥勒下生成佛经》绘制。

画面中间,表现的是弥勒在龙华树下成道后三会说法;画面其余结构,描述的是弥勒降生阎浮提世界时的种种美妙事物。

1.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全图)【2155x1349】【高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这幅图以丰富场景,描绘了弥勒世界——华林园【注释】。

【注释:】华林园为弥勒下生经里的园林,中有龙华树,故名。

据弥勒下生成佛经(鸠摩罗什译)、弥勒下生经(竺法护译)等记载,将来(五十七亿六千万年之后)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国土清净丰乐,时气和适,人民炽盛,无诸病患,其时弥勒菩萨自兜率天下生人间,于此园中之龙华树下成道,亦于此园中以三会说法度化众生。初会说法度化九十六亿人,二会度化九十四亿,三会度化九十二亿,令皆获得阿罗汉果。

1.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主体画面:初会、二会、三会【场景分布图】【2033x1272】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就能看清大图中的文字标识)

上图解析:

画面正中的弥勒初会,与左下的弥勒二会、右下的弥勒三会,共同组成“品”字形构图。

(1)【正上蓝框】弥勒初会居中,成为画面的中心,未来佛弥勒置身于碧绿掩映的龙华树下,身后山石嶙峋、海景壮阔,上方宝盖装饰华丽,两侧大菩萨左右胁侍,诸听法圣众、天龙八部围绕。

(2)【左下、右下蓝框】左下方的弥勒二会,与右下方的弥勒三会,左右对称、构图一致:都是弥勒佛侧向作说法印,菩萨坐于两侧,天王、力士侍立于后,前面香案上摆香炉。

(3)【中间黄圈】正中主尊佛陀足下的供案上及两侧,有儴佉王为弥勒献的七宝:中间为摩尼宝珠,画面左侧为宝函(即藏宝)、象宝、玉女宝,画面右侧为金轮宝、兵宝、马宝。

(4)【中下黄圈】弥勒初会正下方,几个婆罗门正在拆除宝幢,宝幢为两层楼阁,底层有轮,为稀有之活动宫殿。宝幢两侧为云彩托起的宝函,旁边各有两条神龙在守候。

(5)【左下、右下黄圈】弥勒二会与三会的前方,右下侧绘有国王率男众、落发为僧的情景;左侧为王后率领女众、削发为尼的场面。

下图解析:

主体画面的四周,描述的是弥勒降生阎浮提世界时种种美满和谐的生活:法界中的佛、菩萨高坐莲台,讲经说法,广度僧尼;人间世界则风调雨顺,一种七收,婚丧嫁娶;自然界环境优美,创造出一幅美好的弥勒世界图景。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就能看清大图中的文字标识)

下图:

主体画面四周的诸多小场景(分解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1.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1左半部分)【2392x2923】【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画面左侧为弥勒二会【见上图】,弥勒侧向坐,案上陈设袈裟等供具,比丘尼合十听法,前有落发后正在沐浴洗礼的妇女。

画面右侧为弥勒三会【见下图】,与左侧的弥勒二会遥遥相对,案上陈设袈裟,比丘静坐听法,案前有男剃度者,正在受戒。

画面的其余空间,穿插绘有弥勒世界的种种美妙事物。诸如道路平整、人寿绵长、一种七收、树上生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等等,各种情景、故事,错落穿插绘在三会说法场面的周围,形成一幅内容详尽而又主次分明的宏伟构图。

1.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2右半部分)【2224x2819】【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弥勒经变描绘了弥勒世界——妙花园(华林园)的美满和谐生活:法界中的佛、菩萨高坐莲台,讲经说法,广度僧尼;人间世界则风调雨顺,一种七收,婚丧嫁娶;自然界环境优美。

这铺经变画,画风细腻,色彩绚丽,艺术造诣尤高,使弥勒世界在一片辽阔而优美的田园风光中,展现了美妙的人间生活和神灵变幻的世界,不仅是吐蕃时期的艺术珍品,也是敦煌艺术系统中不可多得的杰作。

1.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1左半幅)【1080x1355】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1.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2右半幅)【1080x1355】

1.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中间)弥勒初会之主尊佛与周边菩萨、七宝供桌【800x515】

一、弥勒三会

(1)弥勒初会:

龙华树下,弥勒作善跏趺坐【见注释】说法像,其左侧为大妙相菩萨,右侧为法华林菩萨,力士、天龙八部围绕左右。弥勒头顶是装饰华丽的宝盖,其身后大海中矗立着须弥山,上为兜率天宫,象征弥勒自兜率天宫下降人间。

【注释:】善跏趺坐,佛像姿态之一,又称为倚坐,即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佛像的体态,大致而言,以坐像、立像、卧像构成。坐像又可分为:结跏趺坐、半跏趺坐、善跏趺坐、交脚倚坐、游戏坐、自在坐等多种,每种坐姿所隐喻的内涵各不相同。

下图即善跏趺坐的弥勒佛:

1.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中间)弥勒初会之主尊佛【1889x2547】【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下图赏析:

正中弥勒佛后方的龙华树,枝叶葱茏,祥云缭绕,有几身飞天散花,姿势各异;其左右两则各有一位大菩萨,菩萨头顶上方也悬有华盖。

整个画面的中间上部,远景壮丽——有山峦环绕、有蜿蜒溪流。对于此处画面,一种解读是:弥勒身后大海中矗立着须弥山,上为兜率天宫,象征弥勒自兜率天宫下降人间。

1.6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中间)弥勒初会之主尊佛【1889x2547】【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上图赏析:

弥勒佛头顶是装饰华丽的宝盖,与枝叶葱茏的龙华树,飞天、祥云环绕。

两侧飞天,左右相对,长长的巾带共同组合出对称的圆环形。

1.8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正中上部飞天1【484x650】

赏析:此身飞天在云端挥臂起舞,绕树飞翔,长长的巾带与流云勾勒出飞天的飞行轨迹。飞天的红裤绿带和绿叶红花相称,色彩鲜明简约。

1.8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正中上部飞天1【1725x2411】【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上图即位于下图右上处的一身飞天:)

1.8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侧大菩萨头顶华盖、飞天1【1600x1600】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正中弥勒佛后方的龙华树,枝叶葱茏,祥云缭绕,有几身飞天散花,姿势各异;其左右两则各有一位大菩萨,菩萨头顶上方也悬有华盖。整个画面的中间上部——有远山高林、有大海断崖,上空还有穿袈裟的僧人持禅杖与钵飞行【见下图顶部,后文会介绍这位飞行僧人】。

1.9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侧大菩萨头顶华盖、飞天2【1600x1600】

(下图即位于上图左上处的一身飞天:)

下图赏析:

云端此身飞天,双手捧花,绕树飞翔,肌肤丰满而白皙,与中唐少女形象很相似。巾带舒卷自如,线条圆润,红裤绿带和绿叶红花相称,色彩鲜明简约。

1.9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正中上部飞天2【1079x1473】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飞天手臂伸开,双手托举花蕾;右腿提膝,左腿蹬直,似乎是从下面提身而起,向上飞行的样子。

1.9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正中上部飞天2【1920x2701】【超大图】

这个时期的飞天造型优美,技法熟练,但日趋程式化,比起前朝,神情稍微少了一些灵动。

1.9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正中上部飞天两位(左右合成图)【948x650】

以下从左到右,分段来欣赏这面壁画的主体部分: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1(初会听法八部众、左侧大菩萨)【2004x2130】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弥勒初会中前来听法的有八部众(天龙八部),侍立于大菩萨身后的龙华树下。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1:初会听法八部众、力士(上身残缺)、持花听法菩萨【690x1130】

天龙八部为佛教守护神,图中为其中三位——头戴狮头帽者为乾达婆【右下】,头戴鹰头帽(一说此头饰是金翅鸟)者为迦楼罗【上】(印度神话中一种取龙为食的金翅鸟王),蟒蛇头饰者为摩睺罗伽(意译为大蟒神,一种人身蛇首的神)【左下】。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1:初会听法八部众(位于左侧龙华树下)【690x949】

弥勒初会中前来听法的有八部众(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为佛教守护神,图中为其中三位——头戴狮头帽者为乾达婆【右下】,头戴鹰头帽(一说此头饰是金翅鸟)者为迦楼罗【上】(印度神话中一种取龙为食的金翅鸟王),蟒蛇头饰者为摩喉罗伽(意译为大蟒神,一种人身蛇首的神)【左下】。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1:初会听法八部众其中三位【1080x1317】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1:初会听法八部众其中三位【临摹线描】【838x1104】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1:初会听法八部众其中三位【特大图】【1920x1529】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有研究者指出:此处这几位以动物为帽饰的护法形象,与西方艺术中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的形象十分相似。

学者邢义田认为:唐代艺术中存在希腊艺术赫拉克勒斯形象的东传。见 邢义田:《赫拉克勒(Heracles)在东方》一文(出自:《画为心声:画像石、画像砖与壁画》,中华书局,2011年,第458-510页)。在一些南北朝的艺术造型中,就有很多典型的希腊风格,甚至原物。比如粟特人墓葬中就有酒神狄奥尼索斯葡萄园的形象。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1:初会听法八部众其中三位特写【721x770】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2(左侧大菩萨头悬华盖)【952x1600】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2(左侧大菩萨头悬华盖)旁边一位小菩萨、上方飞天【448x1040】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2(左侧大菩萨头悬华盖)旁边一位小菩萨【959x1308】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2(左侧大菩萨与神众)【1600x1600】【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上图:

画面左侧,上座大菩萨,诸听法圣众、天龙八部围绕。

下图:

大菩萨左下侧坐有一位持花听法菩萨: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2:左侧持花听法菩萨 特写1【2284x3062】【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几图也是同样看法)

赏析:

这位持花听法菩萨,头戴宝冠,发髻高耸,项饰璎珞,臂戴臂钏,左手持花于胸前,右手自然平伸,坐于莲花座上。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2:左侧持花听法菩萨 特写2【1838x2647】【超大图】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2:左侧持花听法菩萨 特写3【1080x1387】

上图:

大菩萨左下侧这位持花听法菩萨,与其上大菩萨的衣冠姿势、大致形态上比较近似,但还是有很多不同,比如,持花听法菩萨完全是女相,而大菩萨则兼具男女相(蓄有胡须)【大菩萨见下图】: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3:左侧大菩萨(左下是持花听法菩萨)【1846x2536】【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大菩萨蓄有蝌蚪状小胡髭,面有男相。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3:左侧大菩萨特写【1920x2246】【超大图】

下图:

右侧大菩萨,与左侧大菩萨左右对称。

这两位大菩萨均蓄有胡髭,面有男相。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4:右侧大菩萨(特写)【1821x2452】【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4:右侧大菩萨(右下是持花听法菩萨)【1673x2652】【超大图】

上图:

大菩萨右下侧坐有一位持花听法菩萨(与左侧大菩萨座下的另一位持花听法菩萨左右对称),

下图是其特写: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5:右侧持花听法菩萨 特写1【1921x2573】【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5:右侧持花听法菩萨 特写2【复制品】【750x1000】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5:右侧持花听法菩萨 特写3【复制品】【640x853】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5:右侧大菩萨、周围神众【1600x1600】【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几图也是同样看法)

上图右侧大菩萨与正中佛陀之间的几位听法菩萨: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5:右侧两身听法菩萨(画面大部分残缺)【959x1308】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5:右侧一位听法菩萨【959x1308】

这位小菩萨,两眼微微上视,在看什么美景呢?

——原来,上空有飞天散花起舞、天人乘云、比丘飞行……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5:右侧这几位听法菩萨、华盖上方飞天【690x2167】

以下几图:

正中弥勒佛后方的龙华树,枝叶葱茏,祥云缭绕,有几身飞天散花,姿势各异;其左右两则各有一位大菩萨,菩萨头顶上方也悬有华盖。整个画面的中间上部——有远山高林、有大海断崖,上空还有穿袈裟的僧人飞行,上身出火、下身出水,禅杖与钵皆飞舞于空中(后面会介绍这一飞行僧人)。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6:右侧大菩萨头悬华盖【871x1600】

下图:

龙华树旁,飞天一手高举花朵,一手上扬,坐于云端,姿势逍遥。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6:右侧上空飞天3【1872x2314】【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7:飞天3与树【690x1600】

上图:

此处树干、树枝,刻画细腻,嶙峋遒劲(很像松树,也许是以松树的形貌来表现龙华树);松风乍起,松针有力拂动。

树下立有龙王,圆瞪双眼,发须飞扬;头上饰有龙头,苍龙回首咆哮,手持旌旗,三角形旗帜迎风招展。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8:树下龙王、力士【690x1130】

下图:

这身力士的画法,线描与晕染结合,以晕染来强调肌肉、骨骼的凹凸感,尤其是紧握剑柄的一只手,手背上的青筋凹凸,刻画得很有立体感。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局部9:力士【1772x2463】【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初会听法众、大菩萨【2109x2161】【大图】

下图:

左下侧的弥勒二会:

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弥勒二会(与后侧场景)【2392x2976】【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弥勒二会:

弥勒侧向作说法印,菩萨坐于两侧,龙王、天王、力士侍立于后。前面香案上摆香炉。

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弥勒二会局部1:天王、龙王、菩萨【1920x2770】【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以下各图也是同样看法)

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弥勒二会局部2【1080x1367】

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弥勒二会局部3:天王特写【959x1308】

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弥勒二会局部4:神众特写【959x1308】

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弥勒二会局部4【1210x2410】【超大图】

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弥勒二会局部5:菩萨特写1【959x1308】

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弥勒二会局部5:菩萨特写2【1920x2393】【超大图】

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弥勒二会局部6:持宝瓶菩萨【1831x2511】【超大图】

弥勒二会:

弥勒侧向作说法印,菩萨坐于两侧,天王等神众侍立于后。前面香案上摆香炉。

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弥勒二会局部6:佛菩萨【1920x1438】【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下图:

画面右侧:弥勒三会

画面右侧的弥勒三会【见下图】与左侧的弥勒二会【见上图】,遥遥相对,左右对称、构图一致:

都是弥勒佛居中,慈眉善目俯视众生;两大菩萨肃穆庄严侍立左右;天王力士怒目圆睁紧随身后,天王利器高举、虬髯飞动,一副威武庄严之势,与菩萨的温尔恬静的菩萨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天王的惩恶、菩萨的扬善职责。

佛陀面部晕染,因年深日久已经变色(原来应该是金碧辉煌的)。

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弥勒三会(局部):佛菩萨【1920x2628】【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以下各图也是同样看法)

下图:

佛陀右手边(上图左侧)的一位菩萨:

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弥勒三会局部1:菩萨【1365x2048】【大图】

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弥勒三会局部2:菩萨、天王、龙王【1593x2378】【超大图】

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弥勒三会局部3:托塔天王【1920x3327】【超大图】

毗沙门天王,身披甲胄,一手握利剑,一手托塔。人物勾线流畅,色彩鲜明,造型继承盛唐遗风。

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弥勒三会局部3:托塔天王【小图】【442x650】

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弥勒三会局部4:龙王、天王特写【1600x2162】【超大图】

天王、力士侍立于弥勒身后,代表参加弥勒二会的八部众。有托塔执剑的毗沙门天王、有执长枪的毗琉璃天王和龙王。

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弥勒三会局部5【1080x1368】

弥勒侧向作说法印,几位菩萨侍坐于两侧,后面是天王。前面香案上摆香炉。

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弥勒三会与后侧场景(局部)【2244x3062】【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弥勒三会与后侧场景【临摹线描】【1476x1731】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弥勒三会、男剃度场景【1080x718】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画面右下侧【见上图】,是弥勒三度法会中的第三会,比丘静坐听法,前面的地毯上是男剃度者。第三会的对面就是第二会【画面左下侧,见下图】,比丘尼列座,合十听法,前面的地毯上是女剃度者。供炉香案两旁的案床上,放置着剃度后沐浴所用的净瓶、剃度落下的长发和出家后穿戴的袈裟。

第二会和第三会左右对称、构图一致:都是弥勒佛居中,慈眉善目俯视众生;两大菩萨肃穆庄严侍立左右;天王力士怒目圆睁紧随身后,天王利器高举、虬髯飞动,一副威武庄严之势,与菩萨的温尔恬静的菩萨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天王的惩恶、菩萨的扬善职责。

画面左下的弥勒二会、右下的弥勒三会,与画面正中的弥勒初会,共同组成“品”字形构图。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弥勒二会、女剃度场景【1080x723】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剃度图【3257x1957】【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上图赏析:

画面下部正中描绘:儴佉王为弥勒献宝及婆罗门拆除宝幢,两侧为王族男女剃度。

印度国王儴佉王为了供养弥勒佛以镇国七宝和宝幢献给弥勒,弥勒佛接受宝幢后立即施舍给婆罗门,婆罗门得此宝幢立刻将其拆毁共分,弥勒见此宝幢顷刻化为乌有深感人生无常,于是在龙树下修到成佛,儴佉王见之也率翅头末城的王妃、太子、大臣和宫女等八万四千人随弥勒发愿出家。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局部、右侧男剃度局部【仿制品】转载自:蓝翼的豆瓣相册【827x600】

以下分片段,具体欣赏男、女剃度场景: 先来看左下的女剃度场景: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局部1【1080x748】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弥勒二会前侧的女剃度场景:

两名比丘尼,正手持戒刀,分别给两位贵族女子削发。女剃度场景有帷幕遮住,外面有人往里窥视。

上图里的几处特写: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局部1特写1【1709x2794】【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局部1特写2【复制品】【640x853】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局部2【3087x1977】【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上图右下部分的特写: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局部3、4【2308x1299】【超大图】

上图:

右边一名梳着双丫髻的侍童,一手持水瓶,正为一名新剃度的比丘尼倒水洗头;比丘尼两手撑着盆边,头部向下,下有一带底座的大盆承接。

左边长凳上,坐着两名新剃度的比丘尼,一名抚头独坐,另一名背身而坐,肩上搭毛巾,一手抚头,一手在盆中洗浴(下图是其特写):

新剃度的比丘尼,青色的头皮,宛若可见: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局部3【1023x1392】

下图:

右边一名梳着双丫髻的侍童,一手持水瓶,正为一名新剃度的比丘尼倒水洗头;比丘尼两手撑着盆边,头部向下,下有一带底座的大盆承接。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局部4【1365x1881】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局部5:接盒剃发【1899x2457】【高清大图】

上图与下图:

一名比丘尼正在给一贵族女子削发,前有一侍女跪于前,端着方形器具,准备盛放剃度落下的头发,后面也有一女子侍立。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局部5【1080x1104】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局部6【1920x2708】【超大图】

弥勒前面的香案上摆香炉,两边床上,置盒子放着剪下的头发、待用的袈裟、净瓶,戒除的酒食器物。

新受戒比丘尼列座听法,袈裟服色两两相间,神态也分为两种:有的稍显谨肃,内敛而坐,有的合十向佛,舒然听法。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局部7:四比丘尼与案床上剃度用具【2736x1818】【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5.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左侧女剃度一览【1428x1028】【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6.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右侧男剃度(一览)【1452x1039】【大图】

王族男子剃度场面:

地毯上,一僧为国王剃度,国王前面有侍臣以竹篮接发,献巾;有大臣头插貂尾,持笏板禀报,按唐制宰相一级官员才有貂尾之饰;一僧为太子剃度,也有侍臣接发,二大臣侍立于身后,袖手徘徊,情绪不安。

6.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右侧男剃度局部1【725x748】

下图:

一名剃度师正为坐着的长者(一说是国王)剃胡须,后立一比丘,手展袈裟:

6.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右侧男剃度局部1特写1【1365x1976】【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下图:

另一名剃度师正为坐着的王族男子(一说是太子)剃发:

6.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右侧男剃度局部1特写2【1365x2557】【大图】

下图:

在另一方地毯上,一名比丘正为面前的长者削发,前有一男侍跪在前面呈帛,二人(也许是长者的子女)侍立身后,幞头、靴袍,皆为着唐代俗装。

6.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右侧男剃度局部3【1920x2546】【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6.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右侧男剃度局部4【1788x2457】【超大图】

弥勒三会旁边,新剃度的僧人正围坐听法,前面桌案上摆着八个净瓶,三个盒子里盛放袈裟。

这几位僧人穿的袈裟各不相同,因为他们心境不一,所以表现出不同的神色:有的稍显局促不安,内敛而坐,有的则比较镇定坦然,其中一位打着手势,似乎在向旁边的比丘说着什么。

6.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右侧男剃度局部5:四比丘与案床上剃度用具【2713x1730】【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6.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右侧男剃度局部6【1328x1052】

注意:

将上图放大,能看到——地面上绘有多处花草,散落于男、女剃度的场景中间,下图即这些花草的整理集锦: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草叶花朵等零散图案【临摹】【798x563】

画面下部描绘的内容,出自佛经里的一段描述:

翅头末城国王儴佉王,把自己的镇国七宝台呈献给了下生的弥勒,弥勒接受了七宝台之后又把它施舍给了婆罗门。众婆罗门得到七宝台之后立即把它拆毁,每个人分割部分宝物带走。弥勒眼看如此美好的七宝台转眼间化为乌有,于是深悟人生无常的道理,便在龙华树下修道成佛。据说这就是弥勒下生成佛的一个缘由。

儴佉王见证了弥勒成佛后,遂率领王公大臣、王后太子、宫女佣人等八万四千人纷纷发愿出家【以上介绍的男女剃度场面,反映的就是这一情节】。

将此处几幅图放大,处处可见——画面正中下部,绘有多处花草,散落于“拆幢”、“男、女剃度”等场景中间,既作为各场景之间的间隔,似乎又隐喻与呼应了此处描绘的内容——万事万物,都如无情草木,虽繁茂一时,却难保颜色,终会凋零。

画面正中下部,表现的正是“婆罗门拆幢”: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拆幢(两侧各有一守宝神龙)【1276x899】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这座宝幢,描绘精美——分为两层,底部有四轮,形如亭子或阁楼。

顶部已被拆除了(能清楚地看清内部的建筑结构),但是五六个婆罗门并没有善罢甘休,仍然在拆幢。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拆幢【1920x1773】【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弥勒初会正前方,婆罗门正在拆除宝幢,宝幢为中国式两层楼阁,有围栏,底层有轮,为稀有之活动宫殿。

宝幢左边一婆罗门用绳子将木板掉下,下面一婆罗门在承接;右边有两个婆罗门在投掷木板,旁边还有一个婆罗门在背木板。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拆幢特写1【1365x2311】【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以下各图也是同样看法)

宝幢左边一婆罗门用绳子将木板掉下,下面一婆罗门在承接;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拆幢特写2【1920x2562】【超大图】

这座宝幢,分为两层,底部有四轮,形如亭子或阁楼。

下图:

宝幢的顶部已经拆除了,能清楚地看清内部的大叉手屋架结构。

有趣的是——宝幢内部有楼梯,一人正从楼梯口伸出脑袋,准备上到二层。敦煌壁画里能看到室内楼梯的建筑,很是稀有。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拆幢特写3【1118x1038】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宝幢右边有两个婆罗门做着投掷的动作(他们中间是一块被投掷的木板):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拆幢特写4【1365x1437】【大图】

下图:

宝幢右边还有一个婆罗门在背木板,边走边转身后看。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拆幢特写5【1365x2279】【大图】

下图:

宝幢右边两个婆罗门正在投掷木板,旁边一个背木板的婆罗门边走边往后看。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拆幢特写6【1804x2577】【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拆幢的左右两侧,各画有一处守宝神龙(后面会介绍)。

宝幢的顶部已经拆除了,能清楚地看清内部的大叉手屋架结构(据网友观察:此图里大木架构屋顶明显的大叉手,与佛光寺实物几乎一模一样。可见敦煌壁画里所描绘的建筑细节相当写实)。

有趣的是——宝幢内部有楼梯,一人正从楼梯口伸出脑袋,准备上到二层。敦煌壁画里能看到室内楼梯的建筑,很是稀有。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拆幢与两侧守宝神龙【复制品】【4250x2827】【超大高清】

(此图转载自:网友 風清航_勤而行之 的博客)

(▲提醒:此图极大,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拆幢的左右两侧,各画有一条守宝神龙,左右对称。

此处所绘情节:翅头末城国王儴佉王向弥勒佛供奉七宝的库藏珍宝,装于宝盒内,由神龙守卫,人莫敢接近。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宝函与守护神龙1(左侧)特写1【1080x790】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上图:

正中宝幢两侧,各画有两个宝函,宝函盖子上有摩尼宝珠,下有莲花底座。宝函由彩云承托,旁有二龙蹲踞。一说是表现阎浮提洲有四国珍藏佛经之宝库,终年有神龙看守。

这是左侧的守宝神龙: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宝函与守护神龙1(左侧)特写2【1036x775】

赏析:

神龙坐于彩云之上,造型呈现出阳刚之美。一般画龙都取动势很强的腾飞之态,如此静态的坐龙比较少见。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宝函与守护神龙1(左侧)特写3【2650x1861】【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图中左右两侧各画有一条守宝神龙,左右对称。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宝函与守护神龙2(右侧)【2750x1895】【超大图】

画面下部正中为儴佉王“罄舍诸珍宝,祈心慕出家”的场面。

婆罗门拆幢的正上方——弥勒初会的供案上和供案两侧,陈列着儴佉王向弥勒所献的七宝: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藏宝、兵。

供案上,中间是摩尼宝珠(珠),右为金轮宝(轮),左为一宝函,即藏宝(藏)。

供案右侧【即下图左上角】有一白象和一女子,即象宝(象)和玉女宝(女);供案左侧【即下图右上角】一匹白马和全副武装的将军,即马宝(马)和兵宝(兵)。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七宝供养、拆幢、守宝神龙【1600x1245】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儴佉王为弥勒所献七宝包括: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藏宝、兵宝。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七宝供养:兵宝、马宝【1080x719】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以下几图也是同样看法)

七宝中之的马宝、兵宝:

一匹白色骏马,背负一颗摩尼宝珠;旁边是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军。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七宝供养:兵宝、马宝【2730x1744】【超大图】

此马画法上几乎不作晕染,全靠准确流畅的线描来表现。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七宝供养:兵宝、马宝【中等图】【1044x757】

白马旁立一名武将,全身着甲胄,右手执盾,左手持斧,腰别弓箭。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七宝供养:兵宝【1600x2205】【超大图】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七宝供养:兵宝与马宝【1080x919】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以下几图也是同样看法)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七宝供养:女宝、象宝【1080x922】

七宝之象宝、玉女宝

一头六牙白象,身饰璎珞,背负一颗摩尼宝珠,足踏巨莲;旁边有一位盛装执扇天女。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七宝供养:女宝、象宝【1920x1750】【超大图】

六牙白象略施晕染,注意依靠线描塑造形象,刻画真实细腻。

大象旁边有一位盛装天女,梳着凌云髻(简单地说就是头顶上面的头发撑起一些环状的造型),手执麈尾,穿宽袖开领长袍(裙子下摆,很像魏晋时期流行的杂裾垂髾)。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七宝供养:女宝【1365x2430】【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七宝供养:女宝与象宝【1552x1068】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七宝供养:女宝与象宝【小图】【650x442】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下部正中七宝供养【1600x513】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弥勒初会的供案上和供案两侧,陈列着儴佉王向弥勒所献的七宝: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藏宝、兵。

供案上,中间是摩尼宝珠(珠),右为金轮宝(轮),左为一宝函,即藏宝(藏)。

供案右侧【即下图左上角】有一白象和一女子,即象宝(象)和玉女宝(女);供案左侧【即下图右上角】一匹白马和全副武装的将军,即马宝(马)和兵宝(兵)。

画面左下的弥勒二会、右下的弥勒三会,与画面正中的弥勒初会,共同组成“品”字形构图。

7.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正中:初会、二会、三会,呈“品”字形构图【1505x1221】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二、弥勒世时种种美好的事物

这幅经变画的中心是弥勒三会,在周围的画面中则描绘出佛经所记的相关故事,主要包括:弥勒下生世界时的种种美好的事物。

8.0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右两侧:弥勒下生世界时诸多美事【场景分布图】【2033x1272】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就能看清大图中的文字标识)

以下逐一介绍——主体画面周围两侧的小场景:

先来看:

壁画的左上角:

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3096x2234】【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壁画的左上角,描绘了大迦叶献袈裟的场景,这是弥勒经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

8.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1、2:迦叶山中禅定与献袈裟,一种七收【1080x1526】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左上角第一个场景描绘的是:

迦叶献袈裟

根据《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 译),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迦叶未来世的安排。

大致译文如下:

释迦临终前嘱咐大迦叶:大迦叶,你不应涅槃,须待弥勒出现世间。因弥勒所化尽是我弟子,由我遗化,得尽有漏。迦叶尊者现在就在鸡足山人定。释迦预言说:弥勒成佛后,龙华三会说法后,带领众人来到鸡足山,诸鬼神打开山门,前往的众人都看见披着袈裟的迦叶坐定,那时,迦叶出定,奉上释迦佛所遗传的金缕袈裟给弥勒佛穿上。弥勒佛告诉众人:这是过去释迦佛弟子,叫大迦叶,苦行头陀第一,得六神通大阿罗汉。迦叶献毕袈裟,身体上升虚空,呈现种种神变,入了寂灭。

8.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1:迦叶山中禅定、迦叶献袈裟【1920x1229】【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据佛经记载:

释迦牟尼佛灭度前,嘱咐大弟子迦叶把法衣传给未来佛弥勒,迦叶为了完成任务,在深山禅窟中入定,以等待弥勒的到来,那时,三峰闭合,将迦叶掩蔽起来;

弥勒成佛后,率众前往大迦叶所在的山中,弥勒像开启城门一样用双手劈开了此山,禅定了500年的大迦叶,从山洞出定,向前来的弥勒献上袈裟。

此处,画家根据这神奇的传说,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山水人物画:

8.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1:迦叶山中禅定【1593x2001】【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此处溪流淙淙,古树参天,草木掩映,禅窟错落,山石奇崛,环境优雅。

大迦叶身围袈裟,凿岩石而修禅(见上图),束茅草而休憩(见下图)。

8.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1:迦叶山中禅定之草庐【1593x2256】【超大图】

8.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1:迦叶山中出定后,献袈裟给弥勒【650x423】

弥勒佛在诸天人持幢蟠、以及一俗人的伴随下,来到深山禅窟前;大迦叶出定,走过小桥,向弥勒跪献袈裟。

弥勒足踏莲花,头悬华盖,华盖上方有一身飞天。

8.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1:迦叶献袈裟给弥勒【1830x2594】【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大正藏》卷16中有弥勒下生成佛的五部经,内容相近,叙述转輪圣王出现以正法治世时,弥勒降生人间,于龙华树下成道,后率众至见大迦叶,由大迦叶授以世尊所托佛衣。(《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也讲弥勒下生的种种情况,与《大正藏》卷16中五部下生经内容相近。)

此处描绘的画面正是:

释迦灭度前,嘱咐大弟子迦叶把法衣传给未来佛弥勒,迦叶在深山禅窟中入定500年,等待弥勒的到来;

弥勒成佛后,率四众前往迦叶所在的山中,弥勒像开启城门一样用双手劈开了此山,禅定了500年的大迦叶醒了过来,从山洞出定,跨过小桥,向弥勒行礼跪拜,献上袈裟。

8.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1:迦叶献袈裟给弥勒【与旁边场景】【3087x1315】【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唐朝三藏法师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迦叶入定鸡足山、献袈裟”的相关传说,现摘录如下:

……迦叶承旨,任持正法,结集既已,第二十年,厌世无常,将入寂灭,乃往 鸡足山,山阴而上,屈盘取路,至西南冈,山峰险阻,崖径盘薄,乃以锡杖扣剖之如割,山径既开,逐路而进,盘纡曲折,回互斜通,至于山顶,东北面出, 既入三峰之中,捧佛袈裟而立,以愿力故,三峰敛覆(婆沙论云,尊者入中,结跏趺坐,作诚言曰, 愿我此身,并纳钵杖,久住不坏,乃至经于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慈氏如来出现世时,施作佛事, 发此愿已,寻即入定,彼三峰便合成一,掩蔽尊者,俨然而住)。 故今此山,三脊隆起。 当来慈氏世尊之兴世也,三会说法之后,余有无量憍慢众生,将登此山,至迦叶所, 慈氏弹指,山峰自开,彼诸众生,既见迦叶,身形短小,更增憍慢。 时大迦叶,授衣致词,礼敬已毕,身升虚空,示诸神变,化火焚身,遂入寂灭。时众瞻仰,憍慢心除,因而感悟,皆证圣果。 ……

(▲第二段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情节:跟随弥勒进山的众人,见到入定的大迦叶,身材矮小,因而有些瞧不起他。这时,大迦叶奉上释迦佛所遗留的袈裟给弥勒佛穿上,然后上升虚空,呈现种种神变,于是身入火定,入了寂灭。)

以上“迦叶山中禅定、向弥勒献袈裟”的情节描绘在左上角,

接下来“迦叶展现神通”的情节描绘在稍远的另一处(画面正中偏右最顶端处):

8.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1:迦叶献袈裟后腾空飞行(位于右侧顶端,延续左上场景)【1366x756】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此处描绘的是:

迦叶献袈裟后,任务已经完成,身体升上虚空,追逐彩云,上身出火、下身出水,锡杖、盂钵飞荡在空中,越过崇山峻岭,于是入了寂灭。

此处画面大概是将“迦叶入火定、展神通(水火双神变)”与《弥勒下生经》中所说:迦叶献上袈裟后“……弥勒如来当取迦叶僧伽梨着之,是时迦叶身体奄然星散……”结合在一起所绘制的场景。

此外,唐朝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也有记载:“……时大迦叶,授衣致词,礼敬已毕,身升虚空,示诸神变,化火焚身,遂入寂灭。”

佛经中多处提到“迦叶展神通”的情节,比如隋代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描述迦叶展现神通,“身出烟焰”。更多的描述广泛见于《中阿含经》、《杂阿含经》等,比如前者描述迦叶展现神通:“迦叶入火定已,身中便出种种火焰,青、黄、赤、白中水精色,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

在佛教典籍中,佛陀在舍卫城展现神通,其中就包括水火双神变(Yamaka-pāṭihāriya),身下出火,身上出水,或者身上出火,身下出水,最终挫败了外道的挑战。……有的学者比如宫治昭就认为,双肩出火这种表达方式,基本意涵很可能是佛教的火光定,或者火三昧。佛陀在进入深度禅定之后,就展现出这样的神通。(此段文字摘录自:孙英刚《双肩出火的君主》,刊登于《文史知识》2017年第6期)

此图中除了画出大迦叶“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还画有迦叶的锡杖、钵,与迦叶一同飞荡在空中,这表现的应该就是佛经里所记载的:当年迦叶为等候弥勒而入定深山时发下一个宏誓“……愿我此身,并纳钵杖,久住不坏,乃至经于五十七俱胝六十百千岁,慈氏如来出现世时,施作佛事……”(见前面所引述的玄奘《大唐西域记》)。

下图描绘的就是:

迦叶献袈裟后,任务已经完成,身体升上虚空,追逐彩云,上身出火、下身出水,锡杖、盂钵飞荡在空中,越过崇山峻岭,于是入了寂灭。

8.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1:迦叶献袈裟后与锡杖、钵飞行空中,上身出火下身出水【1920x1349】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上图即下图里黄圈标示②的放大:

8.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1:迦叶献完袈裟(黄圈①)腾空飞行展现神通(黄圈②)【2033x636】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释迦灭度前嘱咐大弟子迦叶把法衣传给未来佛弥勒,迦叶在深山禅窟中入定500年,等待弥勒的到来;弥勒成佛后,率众弟子来到深山,于是迦叶出定,走出禅窟,向前来的弥勒跪献袈裟(见黄圈标示①);迦叶献袈裟后,任务已经完成,身体升上虚空,追逐彩云,上身出火、下身出水,锡杖、盂钵飞荡在空中,越过崇山峻岭,于是入了寂灭(见黄圈标示②)。

再往右,过渡到右上角的另一处场景:

下图:

壁画的右上角:

8.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3097x2250】【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此处描绘:

弥勒率众来到翅头末城:

由于故事发生的地点相同(都在翅头末城),此处是根据佛经记述,将几处发生于不同时间段的情节,绘于同一处画面。

画面右上角画一城,即佛经中讲的翅头末城,方形的城廓、城垣,两面有城门、门楼和角楼,护城河绕城一周。城内一座六角形的楼阁建筑,阁内一女性在胡床上支颐而卧,阁外有一身菩萨乘彩云徐徐飞来,这是弥勒观父母、降生投胎的情节。

城上方,大力龙王乘一缕彤云飞升于空中,降雨使道路润泽;城中,一名毛头罗刹,正在清扫道路。

城外,一佛率众前来,这是弥勒佛于三会说法后,与众菩萨弟子回翅头末城的情节。这名毛头罗刹,双手合十,跪在弥勒佛前行礼,扫帚平放在身边。这就使得“扫城”与“迎弥勒入城”成为一个逻辑整体。

8.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1:罗刹扫城(翅头末城)【1080x783】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罗刹扫城”来自佛经里的几段描述,说的是将来的弥勒世界里有一翅头末城,是弥勒托生父母修梵摩、梵摩波提之居所。此城充满清净福德,比如:有龙王,常于夜半降微细雨,地无尘土;城中有罗刹,当人们熟睡之后,扫除污秽不净、香汁洒地。

图中画一城,城内有一六角式建筑,挂起帷幔,胡床上一女子就寝(右上)。龙王降雨后,从城门飞空而去(中)。一罗刹持长扫帚正在扫城,护城河的流水从桥下流过(右下);罗刹放扫帚,向回城的弥勒胡跪作礼(左下)。

8.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1:罗刹扫城(翅头末城)【1600x1362】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下图:

右上角这座城池,即佛经中讲的翅头末城,方形的城廓、城垣,两面有城门、门楼和角楼,护城河绕城一周。

城内一座六角形的楼阁建筑,阁内一女性在胡床上支颐而卧,阁外有一身菩萨乘彩云徐徐飞来,这是弥勒观父母、降生投胎的情节。

8.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1:罗刹扫城(翅头末城)局部1【1783x2510】【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上图:城内一个毛头罗刹,头发蓬松上竖,裸身,穿短裤,双手持长柄扫帚,正在奋力地清扫道路。

这是根据佛经中所述弥勒下生世界时诸美好景象之一所绘:

那时候有一处大城市叫翅头末城,城市面积一千二百由旬,城内设备殊胜、庄严、清净,居住的人民都是充满福德的人,大家生活丰衣足食、安稳快乐。城内有七宝楼阁,楼阁门窗都是宝物,有真珠织成真珠网挂在门窗上面。街道宽度十二里洒扫得很干净。……城内宅院和街道都没有小土块处处都是金沙铺地。有一位大夜叉神名叫跋陀波罗赊塞迦。常常保护翅头末城,把城内扫的干干净净。

8.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1:罗刹扫城(翅头末城)局部2:大力龙王乘云降雨润泽道路【600x393】

上图:

天空中大力龙王(名叫多罗尸弃),乘一缕彤云飞升于空中,降雨使道路润泽。此处大力龙王被描绘为一条昂首挺胸的神龙。

此处描述的也是弥勒下生世界时翅头末城的美好景象:

有大龙王叫多罗尸弃,这龙王具足福德威力,它的宫殿靠近翅头末城,龙王常在半夜离开龙宫,降下细雨,洗掉地上灰尘,雨过后,地面润泽好像油涂过。为什么会这样清洁干净?都是那时候众生福德所造成的。

(看来,“清洁”,就是“有德、有福”的表现之一啊。)

8.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1:罗刹扫城局部3【690x1069】

城外,一佛率众前来,这是弥勒佛于三会说法后,与众菩萨弟子回翅头末城的情节。

图中有一位毛头罗刹,双手合十,跪在弥勒佛前行礼,扫帚平放在身边;城内还画有一个罗刹正在清扫道路(都是他,这是以连环画的形式表现同一个人在前后两个时间段里的行为)。

8.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1:罗刹扫城局部4:跪迎弥勒【1920x1839】【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图中这位毛头罗刹,头发蓬松上竖,裸身,穿短裤,扫帚平放在身边。虽然形象粗疏,但意态虔诚:双手合十,跪在弥勒佛前行礼,脸上充满期盼与景仰之情。

8.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1:罗刹扫城迎弥勒【650x432】

再回到画面左上角:

9.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1:迦叶山中禅定与献袈裟【1080x725】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上图:(1)迦叶山中禅定与献袈裟

(前面已介绍过)

9.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2:耕获图(一种七收)【1080x732】

上图:

(2)弥勒世时一种七收的耕获图:

右下方,一男子头戴斗笠,身穿长袍,双手扶犁,正在犁地,一黑一黄两头健壮的耕牛正在拉动插入土地的木犁前行,这是二牛抬扛式的耕作方式,男子身后有一位农妇正在往犁过的地里播撒种子;耕牛的侧前方,一农夫正在拿着镰刀收割庄稼;耕牛的左上方,一男子手持木叉正在扬场,一妇女用扫帚把粮食扫到一边。妇女身后有一僧人为两俗人讲经。

这是根据佛经中所述弥勒下生世界时诸美好景象之一所绘:

当大雨润泽大地时,稻穗实时茂盛,田中都不生杂草,工力少、收成多,轻松播种就有七倍收成,谷物免煮就可吃,吃后气力充沛无比。(原文:“尔时阎浮提中常有……雨泽随时,谷稼滋茂,不生草秽;一种七获,用功甚少,所收甚多,食之香美,气力充实”)

9.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2:耕获图之二牛抬杠特写1【1048x702】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9.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2:耕获图之二牛抬杠特写2【2856x987】【超大图】

上图:右下方,一男子头戴斗笠,身穿长袍,双手扶犁,一黑一黄两头健壮的耕牛拉着犁前行。男子身后有一位农妇正往里犁的地里播洒种子。

下图:耕牛的侧前方,一男子用镰刀收割庄稼,这是表现弥勒下生时“一种七收”的景象。

9.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2:耕获图之一种七收特写1【1920x1309】【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9.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2:耕获图之一种七收特写2【2790x1686】【超大图】

上图位于下图左上:

耕牛的左上方,一个头裹幞头、身穿缺骻衫、双手持耙的农夫,手持木叉正在扬场,场地上空谷粒飞扬;其旁一名头梳半翻髻、身穿窄袖衫和束腰长裙的农妇,双手拿一长柄扫帚正在将粮食扫拢。右上绘一僧人,坐在席上,面前一案,上置物品,案前跪有两俗人(描绘的可能是僧人为俗人讲经)。

9.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2:耕获图之一种七收特写2【2790x1686】【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9.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2【gif动图】耕地、播种、打场(敦煌研究院制作)

9.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2耕获图【临摹】罗寄梅夫妇主持临摹,设色纸本【598x433】

下图:

右上绘一僧人,坐在席上,面前一案,上置物品,案前跪有两俗人。表现的内容不详,可能是僧人为俗人讲经。

一种猜想是:由于“一种七收”,粮食收获更为省力,因此人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修习佛法。

9.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2耕获图局部:右上一僧与二俗人【复制品】【640x480】

中晚唐时期敦煌壁画中的《弥勒经变》,具有浓郁的人间生活气息。如榆林窟中唐第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中“一种七收”的画面,系根据佛经里“尔时阎浮提中……雨泽随时,谷稼滋茂,不生草秽。一种七获,用功甚少,所收甚多。食之香美,气力充实”所绘制,古代画师以当时的现实生活为蓝本,描绘了耕地、播种、收割、运载、打场、扬场、粮食入仓等情景,形象非常生动,如“二牛抬杠”,其农耕方式竟然在今天河西地区还能见到。

9.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2耕获图之一种七收与二牛抬杠【小图】【650x456】

迦叶献袈裟、一种七收等描绘弥勒下生世界时的场景,位于左边主体画面“弥勒二会”的左上侧:

9.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上与左下场景)【复制品】【640x853】

弥勒二会的左下侧,还绘有弥勒下生世界时的其他两个场景,下图即为其中的“老人入墓” 。

下图:

老人入墓

9.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1:老人入墓【2312x3084】【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此处描绘:

老人入墓

佛经说,弥勒世界,人寿八万四千岁,临终之前,自诣墓茔 [yíng]。

画面中,有一个宽敞场地的墓园,白色大门,赭色砖砌围墙,墓园内外都有松柏树和芭蕉环绕。一头戴幞头、须发皆白、身穿白色长袍、拄杖的老人坐在圆形墓茔中的土台上,安详地与亲人告别。墓茔前一小孩匍匐在地向老人叩别,墓茔旁侧有三位妇女或以巾拭泪,或以袖掩面,与老人依依相别。另外墓茔旁侧有仆人捧物侍立,墓园内外有亲友送别。

9.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1:老人入墓特写2【1920x2611】【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这座墓园,有围墙墓道等,中间有穹窿帐房,内有胡床和画屏;老人头戴透额罗襆头,白衫,乌靴,大腹便便,坐胡床上,右手持杖,左手拉着女儿的手。

9.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1:老人入墓特写2放大【1793x2289】【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壁画描绘的是一座墓园,一位身穿白色长衫的老者坐在墓室入口,右手拄拐杖,左手拉着一位用手帕拭泪的妇女的手,这位妇女身后还站着两位妇女,也表现出依依惜别的样子。墓园入口站着一位女童和一位穿灰色长衫的白胡子老者,他们也是送别老人的;白胡子老者搓手嗟叹,好像是面对这一幕有很多的感慨似的;老人面前匍匐着一个稚气的童子,正在跪别;童子左侧的一位男子掩面哭泣,表现出不忍离开的样子。整个画面以老人为中心,送别的人围绕老人围成一个半圆,除了老人自己表现得很平静安详外,其他送别的眷属都表现出不忍分别的神情,富有情趣。

9.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1:老人入墓特写3【1080x1326】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9.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1:老人入墓特写4:亲眷哭别【797x1144】

“老人入墓”与下面“路不拾遗”两个场景之间有一段藏文题记,转写为: //dzevu/ devi cung gyis /phags pav khor cig / bgyis pav vdi shang shevi/sku yon du bsngas pav/lags so//。翻译成汉文主要有以下四种不同的说法:(1)段文杰先生将其译为:此人寿满一纪(八万四千岁),自诣墓茔。(2)西北民族学院王沂暖教授将其译为:朱子之子愿为圣者之眷属,请圣者开恩收留。(3)谢继胜、黄维忠先生将其译为:曹氏幼弟施化此铺圣图,此乃回向“尚希”之公德,甚佳!(4)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巴桑旺堆先生将其译为:dzevu(曹德君?)作圣者一铺,此为shang shevi(上师?)功德之祈愿!

9.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1:老人入墓特写5【1080x1009】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老人入墓的下方绘有“路不拾遗(见宝生厌)”:

一个华丽的宝函丢弃在路边,两个行人路过只是回头看了一眼,但并无据为己有之意而离开了,这是表现弥勒世界人们对于宝贝毫无贪心的景象。

据佛经描述:……各宝藏常放如莲花之光芒。当宝藏放光时有无量众人围观,可是众人看后都把它当做瓦石、草木、土块,而无半点贪心。他们的心里是这样想的:“佛陀说过,已往的众生都是因为这些宝物而互相残杀,也为了这些宝物互相偷、劫、欺诳以及妄语骗取,由此造下无量罪,所以在生死轮回中受着无穷尽的苦报。”

9.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2:路不拾遗(见宝生厌)【2023x1455】【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9.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下)2:路不拾遗+1:老人入墓【249x620】

10.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1:婚嫁图+2:树上生衣【278x620】

与左下侧“老人入墓”相对的右下侧位置,画有“女子五百岁出嫁”等场景,描述的也是弥勒下世时诸多美好场景之一。

下图:

五百岁娶亲(藏汉婚嫁图)

10.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1:婚礼(五百岁娶亲)【1080x1514】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此处描绘:

五百岁娶亲(藏汉婚嫁图):

佛经说:“弥勒世界人寿八万四千岁,女子五百岁出嫁”,画面以婚嫁图来表现佛经内容。

画面中,门外搭起帐幕,帐内设山水屏风,宾客对座,婚案上摆着餐具和食物,其中一个头戴头额罗幞头、身着圆领红袍、手端饮具的主宾,可能是一个唐朝的官员或新郎的岳父。

帐前,跪地做叩拜动作、身着吐蕃装的是新郎,身边有几位身穿左衽服的吐蕃客人。

右下角背对观者的三位唐装女子,位于中间的是新娘,两旁是伴娘或侍女。

10.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1:婚礼图 特写1(吐蕃藏汉民俗)【1973x2162】【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10.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1:婚礼图 特写2【1756x2543】【超大图】

唐代段成式在《酉阳杂俎》说:“北朝婚礼,青布幔为屋,在门内外,谓之青庐,于此交拜。”画面与段成式记载吻合,说明北朝的婚礼风俗一直沿袭到了唐代。

专家认为:此图真实地反应了我国北方以“青幔为屋”,和行礼时男跪女不拜的习俗,是一幅难得的唐蕃联姻图。此外,吐蕃装人物形象的出现,也为确定此窟的年代提供了依据。

10.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1:婚礼图【高清数字打印图】【1080x1690】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有研究者试图将右下角的“婚嫁图”与左下角的“老人入墓图”相结合进行整体解析。

以下摘录几段:

从构图上来看婚嫁图所表现的中心人物即是新郎的岳父图像,因为他在坐姿状态下比其他人站姿还高,体形硕大,在整幅图像中所占比例较大,所以此人应是画师构图所要突出表现的人物。同样,老人入墓图中的白衣老人,即是画师想要突出表现的主要人物,因为他本来就是故事情节中的核心人物,大家都是来为他送别的。有趣的是,婚嫁图中的新郎岳父与老人入墓图中的白衣老人同样都是头戴透额罗幞头,这一细节上的绘图表现方式,是否有什么特殊用意? 另外,婚嫁图右下角出现了背对观者并排站立的三位唐装女子,而老人入墓图中也出现了并排站立的三位唐装女子。不同的是前者背对观者,后者处于图像右上角且面对观者。婚嫁图表现的是婚礼的场景,新郎与新娘本应是主角,但图中却只留给观者新娘及左右伴娘侍女的背影,这似乎与婚嫁的主题相矛盾。当我们看到老人入墓图中面对观者并排站立的三位唐装女子时,却忽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10.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1:婚礼图【图右】,与左下的老人入墓【图左】遥相对称【1046x650】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弥勒下生经中所描绘的“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和“人命将终,自然行诣冢间而死”,正是婚嫁图与老人入墓图的经典创作依据。经典中虽然没有强调二者的必然关联,但是婚嫁和入墓显然是人生的两个重要阶段。因此,画师极有可能在一铺弥勒经变中展现一个人或一个家族从婚嫁到入墓的人生场景。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物——婚嫁图中的跪地行叉手礼的吐蕃装新郎,对应在老人入墓图中是哪位人物形象?学者基于种种对比分析,得出一个有趣的推断:

婚嫁图中吐蕃装新郎的人物,很可能就是老人入墓图中站立于墓门最外侧、与墓中老人对视、行叉手礼的老者。

学者由此推断:此处婚嫁图和老人入墓图描绘的正是同一家人在不同时期的人生场景。 (以上参考自:沙武田《榆林窟第25窟》)

右下侧“女子五百岁娶亲”(婚嫁图)的再上方,是“树上生衣”:

10.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2:树上生衣【1974x1416】【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此处描绘:

树上生衣

弥勒世时,人们穿的衣服,树上自然会生出,人们可以随意取用。

图中两人正从树上取衣服穿,这种襆头、蓝衫、乌靴,正是盛唐时装。

10.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2:树上生衣【特写】【713x800】

左下侧的“路不拾遗”、“老人入墓”【下图左】,与右下侧的“树上生衣”、“五百岁婚嫁图”【下图右】,遥遥相对,左右对称:

10.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2:树上生衣+1:婚嫁图【右】,与左下的路不拾遗、老人入墓【左】遥相对称

右下侧“女子五百岁娶亲”(婚嫁图)的再上方,是“树上生衣”,以及“听经抄经得往生”两个场景:

10.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下)2:树上生衣+3:听经抄经【690x1145】

在绿树成荫的树林中有两位俗人:

一位俗人双手合十跪在一位僧人面前,正在听僧人讲经说法,僧人手执经书,正在认真诵读;另一位俗人正在认真抄写佛经。

这两位俗人身旁,各有一朵彩云托起一人形,表示他们听法抄经后得度升天了。

据《弥勒下生成佛经》说:凡众若是读经、写经、信佛、供养等,都属于勤修“福田”的善行,在弥勒下生的世界,这些人一定会遇见弥勒,在弥勒三度法会中得度超生。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在左侧相对的位置上,画有“一种七收”的耕获图以及一僧为二俗人讲经的小场景(见前面的赏析),而右侧此处的听经、抄经,就被比喻为一种勤修“福田”的善行,而听经、抄经者乘云升天的情形,就可以视为一种在佛法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福德收获。】

10.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3:抄经、听经【1080x745】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此处描绘:

诵经、抄经

左边画一人,请高僧为其诵经:在山林中,一世俗男子跪地合掌,聆听经文,一僧坐在床上,展开经卷正在诵读。

右边画一人抄经:在树下床案上,一世俗男子伏案执笔,认真地抄写经文,其上画他因虔心抄经修行而飞升得道。

这两名男子上方均有云缕升起,一人坐于云上,是他们因诵经、抄经而得度升天。

10.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3:抄经、听经【1980x1355】【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10.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3:抄经特写1【600x880】

右边画一人抄经:

在树下床案上,一世俗男子伏案执笔,认真地抄写经文(其执笔的姿势,真实地反映了古人的书写习惯);

其上方有云缕升起,他坐于云上,是他因虔心抄经修行而飞升得道。

10.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3:抄经特写2【1920x2693】【超大图】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下图也是同样看法)

10.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3:听经(得升天界)【1751x2583】【超大图】

左边画一人,请高僧为其诵经:

在山林中,一世俗男子跪地合掌,聆听经文,一僧坐在床上,展开经卷正在诵读。

10.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3:听经【441x650】

10.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3:听经抄经往生天界【1600x1090】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听经抄经”再往上,就是“罗刹扫城(翅头末城)”的场景(前面已介绍过):

10.3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右上)4:罗刹扫城(翅头末城)【展览复制品】转载自蓝翼的相册【600x401】

10.4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左右两侧:弥勒下生世界时诸多美事【分解图】【1348x1990】

(▲提醒:看大图的方式——用鼠标在图片上拖拽一下)

1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全图)【临摹】庄生源临摹【900x571】

11.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与两侧菩萨【临摹】庄生源临摹(2014年绘,220x575cm)【900x370】

1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整壁一览(两侧有菩萨像)【600x327】

北壁弥勒经变两侧,各绘有一幅菩萨像。

再后一篇文章会专门赏析这些单幅菩萨像的高清大图(下几篇文章,请查阅文末链接)

12.中唐-榆林窟25窟北壁-弥勒经变整壁一览(两侧有菩萨像)【小图】【500x272】

12.中唐-榆林窟25窟-窟内景(左:北壁,右:东壁)【复制窟】【400x323】

榆林窟第25窟北壁这幅内容丰富的大型经变画,至此赏析完。

公元840年(唐开成五年),白居易请人画了一幅《弥勒上生兜率陀天图》,并作《画弥勒上生帧记》,表达自己深感老病之苦、来日不多,追求永远超越生死的解脱境界,以及上生兜率净土、并随同弥勒下降人间净土的诚挚愿望。

在这篇文章里,白居易(白乐天)所写下的一段话,虽是针对《弥勒上生经》有感而发(榆林25窟南壁壁画主要依据《弥勒下生经》而描绘),但也可作为本文赏析的一个总结:

“先是乐天归三宝、持十斋、受八戒者有年岁矣,常日日焚香佛前,稽首发愿,

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

生生劫劫,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成无上道。

今因老病,重此证明,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

慈氏在上,实闻斯言。 ”

——白居易《画弥勒上生帧记》(节选)

(注释:“慈氏”即弥勒。“弥勒”是梵文 Maitreya 的音译简称,意为“慈氏”。)

(榆林25窟,未完待续)

【本文图片与文字解说,部分参考资料:】

《中国敦煌壁画全集07.敦煌中唐》(段文杰、樊锦诗主编,中国敦煌壁画全集编辑委员会编)

敦煌研究院官网:《榆林窟第25窟壁画解读——以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和北壁弥勒经变为例》,作者:马俊峰

孙英刚《双肩出火的君主》,刊登于《文史知识》2017年第6期

三典轩网络数字书画博物馆:[专题]敦煌壁画合集

----------------------------------------------------------------------------------------------

【提醒:】

本文是榆林第25窟系列连载的第1篇,后面还有两篇:

【敦煌石窟】中唐-榆林25窟【2】南壁-观无量寿经变(净土乐舞)【高清大图】

【敦煌石窟】中唐-榆林25窟【3】东壁-密教像+西壁-文殊普贤图等【高清大图】

这三篇,都可在以下的目录索引中查阅:

【敦煌石窟】中唐-榆林窟25窟-各壁壁画的目录索引(共三篇链接)

说明:本系列连载——【敦煌石窟】(各朝代、各窟的详细图文,高清大图),

▼前朝各窟,目录索引(分篇):

【敦煌石窟】北朝概述与目录【附:敦煌壁画“人物黑眼圈”涉及的西域晕染】

【敦煌石窟】隋朝各窟-目录索引

▼敦煌各窟,所有连载文章,总目录索引(总篇):

【敦煌石窟】连载,目录索引(可链接到每一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