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幼儿园卫生保健一日流程规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幼儿园大班晨间活动目标有什么 开学第一天,幼儿园卫生保健一日流程规范

开学第一天,幼儿园卫生保健一日流程规范

2024-06-30 15:23: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幼儿晨检环节

晨检是幼儿园必须做的一项重要的保健措施,也是保健医每天的重要工作之一,很明显晨检的目的就是防止幼儿将传染病及危险物品带入园所,具有维护幼儿健康、保障安全的双重意义。

我们首先来看看幼儿园规范的晨检是如何做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保健医对厨房人员进行的晨检:

每天早晨检查厨房工作人员的身体状态,发现患有感冒、发烧、打喷嚏、鼻炎、角膜炎等或急性、慢性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以及有碍于幼儿身体健康的疾病,要及时隔离与调离,病愈后才可恢复工作。

二是,保健医对幼儿进行的晨检:

标准的幼儿晨检工作流程需完成五大步:

第一步:晨检前准备:(需要三方面的准备)

1、 保健医提前到岗,换好工作服,洗干净手,戴上一次性专用口罩,保持仪表整洁,不留长指甲,不带戒指。

2、 备好晨检物品,如压舌板、手电筒、晨检牌及筐、消毒巾、测量体温用具等。并将专用晨检桌椅摆放在合适的。

3、 备好《晨检记录簿》和《幼儿服药申请表》及药箱。

第二步:晨检过程:运用好“一摸、二看、三问、四查”

一摸:是摸幼儿的额头和手心,初步辨别孩子有无发烧。

二看:是看幼儿面色和神态,有无疾病和传染病的迹象,精神状态是否良好,咽喉、皮肤有无异常。

三问:是问询家长幼儿在家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从而判断幼儿是否健康。

四查:是查幼儿手里及身上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迅速处理,以免发生不必要的意外伤害。

第三步:晨检中发现问题的处理:(常见的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发现幼儿生病:首先了解幼儿生病的原因,有无到医院就诊,这种情况下要说服家长带幼儿到医院就诊或回家好好休息。

第二种,发现传染病: 发现疑似传染病的幼儿,应立即隔离观察,并请家长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第三种,发现幼儿携带危险的物品或幼儿不宜吃的食品: 例如:小珠子、玻璃、金属片、带尖的玩具、瓜子、口香糖、果冻等。发现上述物品和食品应交由家长带回,或暂时让老师保管,离园时再交给家长。

第四种,家长给孩子带药的情况,首先请家长填写《幼儿服药申请表》并将表中的日期、姓名、班级、药名、剂量、服药时间、方法填写清楚并签字,应亲自将所带药品及《申请表》交保健医,保健医核对后也要签字,并将药品放入药箱分别保管。

第四步:晨检发牌:

◆ 晨检合格的幼儿,发绿牌,进班将卡插入晨检袋中。

◆ 晨检时发现身体稍有不适的幼儿,发黄牌,并告知老师关注此幼儿。

◆ 晨检时带药幼儿,发红牌,由保健医或老师届时指导幼儿服药。

第五步:晨检记录:

◆ 晨检后,保健医需细登记当日幼儿晨检情况,重点标注需要关注及需服药幼儿,并提醒班级老师关注该幼儿的精神、喝水、大小便、吃饭、睡眠等状况,根据幼儿的身体状况,决定是否让其参加户外活动。

在规范晨检过程中,我们还很有必要了解晨检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在我看来有三种情况比较明显)

一是,有的幼儿园未配置保健医,晨检工作由班级老师代替,我曾亲眼看到一家幼儿园晨检时老师就站在那里,孩子一张嘴“啊一声”就完事,老师貌似是在看喉咙,实际看没看清也不知道,很不规范。

应对措施就是幼儿园按规定配置保健医,从幼教新政诸多文件中都强调了幼儿园不仅要配置专业的保健医,还要将卫生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有的幼儿园在晨检过程中,对家长给幼儿带药这件事不重视,有的家长早上着急上班不填写《幼儿服药申请表》或是草草填了又没签字,后果很严重。

应对措施可以将《幼儿服药申请表》提前发给家长,在家长准备给孩子带药的前一天晚上就填好并签字,这样做既不会耽误家长的时间,又确保了幼儿服药的安全。

三是,还有的幼儿园晨检在规定的时间一结束,就不再给来晚的孩子晨检了,在迟到孩子身体状况不知晓的情况下,存在多大的传染病隐患,大家是可想而知的。

就直接回班,身体状况如何不知晓的情况下,存在着多大的隐患大家可想而知了。

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园的措施很简单,那就是让家长和老师都知道,迟到的孩子必须要先到保健医去晨检后,才能回班,只有这样才能堵住传染病隐患的漏洞。

总之,晨检在幼儿园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预防了疾病的传播,又清除了隐患,是维护幼儿健康、安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保健措施。所以我们必须要把好幼儿入园的第一关。

幼儿如厕环节

说起幼儿如厕环节,作为老师,应准确把握幼儿如厕教育的适宜性,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如厕环节的教育价值定位于“轻松”二字,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满足幼儿正常的生理排泄需要,实现幼儿身体上的轻松;

二是帮助幼儿学习并掌握如厕的基本技能,实现幼儿如厕自理的轻松;

三是帮助幼儿了解如厕行为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实现幼儿遵守如厕常规的轻松。

首先,我们来说说幼儿入厕环节对幼儿的要求:

◆入厕时有秩序,不喧哗,不打闹,不玩耍,便后洗手。

◆做到按需入厕,大小便入池内、养成便后主动冲水的好习惯。

◆养成定时大小便习惯,能自理大小便,会使用卫生纸纸,不浪费。

◆学会自己擦屁股,整理好衣裤。

◆知道便秘、腹泻时及时告诉老师。

其次,我们来说说幼儿入厕环节对老师的要求:

◆保育老师需做好幼儿如厕前的准备,马桶已经消毒、地面干净无水迹、备好卫生纸。

◆老师组织幼儿入厕排队等待:教会幼儿小朋友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注意礼貌谦让、不拥挤、不推搡,以免发生意外。

◆幼儿入厕老师站位至关重要。如果只有两位老师,须活动室里站一人,卫生间门口站一人,既照顾如厕幼儿,也关注到正在盥洗的幼儿。如果三位老师都在,一人负责幼儿入厕;一人负责幼儿洗手;另一个人负责活动室的其他小朋友。幼儿随时入厕时可由班级保育老师照看,保证幼儿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

◆培养幼儿每天按时大便及随时有小便主动入厕的习惯,老师还要教会幼儿擦屁股的方法。

◆保育老师发现幼儿大便有异常及时联系保健医,做好隔离、消毒等工作。

◆幼儿尿湿弄脏的裤子不能用洗衣机清洗,也不能在幼儿洗手池内清洗,幼儿园需设用盆,或在专用固定水池用流动水清洗。

◆培养幼儿独立如厕、自己整理衣裤的能力。

第三,我们再来说说保育老师清洁消毒卫生间的要求

◆空气要流通,清新,无异味。

◆地面要随时清扫,保证清洁干燥,无积水,无污渍。

◆便池、马桶及时冲刷,保证无尿硷,幼儿大便后马桶立即消毒。

◆消毒剂及清洁剂放在幼儿触摸不到的地方。

◆扫把、拖布、抹布等清洁工具,用后清洗消毒,按标识悬挂,干燥备用。

◆认真填写《卫生间清洁与消毒的登记薄》。

总之,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有计划的逐步实现幼儿如厕习惯、生活能力、安全自护的培养。另外,保健医要对幼儿如厕环节,班级幼儿及老师的达标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同时也对卫生间清洗与消毒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以确保通过规范幼儿如厕环节,建立幼儿如厕的健康行为方式,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

幼儿洗手环节

手是孩子探索世界的通道,却也是腹泻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眼部感染等疾病的传播媒介。如果幼儿不爱洗手,就会让细菌趁虚而入,威胁到幼儿的健康。

所以在幼儿园幼儿洗手环节,是确保幼儿身体健康及安全的关键所在。

首先,我们来说说洗手环节对幼儿的要求:

◆洗手时要挽袖子、打洗手液或香皂,不玩水、不把洗手液当泡泡吹。

◆洗手时,不把水龙头开得过大,要有安全意识及节约用水的意识。

◆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

◆擦手时,将自己的毛巾摘下,擦手后,将毛巾挂到写有自己名字的毛巾架上。

◆洗手过程中,遵守规则、有序排队、不拥挤、不推搡等。

其次,我们来说说洗手环节对老师的要求:

◆制定幼儿洗手规则,必要时排队洗手,老师的站位科学合理。

◆教育幼儿在洗手时不要玩耍、逗留、推挤、吵闹,防止摔跤、磕伤。

◆教育幼儿洗手时不把水龙头开得过大,不玩水弄湿地面,培养幼儿的安全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会幼儿洗手流程、并指导落实六步洗手法。

◆给幼儿配备两套洗手毛巾轮换使用,专人专用,每天消毒。

◆幼儿洗手不小心将袖口弄湿的现象,老师要及时给与更换。

◆老师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得培养幼儿主动洗手的习惯。

第三,我们来说说洗手环节,对保育老师清洗消毒洗手的毛巾要求:

◆每天早上保育老师提前准备好消毒过的毛巾,两套毛巾轮流使用,每学期更新。

◆幼儿毛巾要有专用毛巾架,上面贴有标识,两巾之间有距离,上、下、左、右不能碰叠在一起。指导幼儿擦手时使用自己的毛巾。

◆清洗消毒毛巾时,使用专用盆,使用配比1:200的84消毒液浸泡10分钟或片剂消毒法消毒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进行太阳暴晒。也有的幼儿园使用毛巾消毒柜消毒。具体选择哪一种,幼儿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最后,我们来说说幼儿洗手有哪些误区:

一是,频繁给幼儿使用湿纸巾擦手。大家都知道洗手的重要性,但现在很多时候被“擦手”替代。使用消毒毛巾、湿纸巾擦手,确实可以消灭手上的细菌,清洁双手,但留存于手上的消毒剂颗粒有可能被吃进消化道内,或是引起过敏。所以说洗手不能是擦手 。

二是,洗手的时间越长越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次洗手持续时间应不少于20秒。但是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反复洗才干净,耗时过长,这样容易使孩子皮肤表面起保护作用的脂质成分流失过多,引起皮肤粗糙甚至湿疹等问题。因而洗手的时间虽然要够,不能敷衍了事,但并不是越长越好。

三是,用盆洗手。用盆接水给孩子洗手看上去手洗净了,实际上水里的细菌依然附着在手上,所以幼儿洗手最好用流动的水,别再用盆给孩子洗手了。

总之,要想规范幼儿洗手环节,需要老师不断重复,不断告知幼儿盥洗过程中的方法与要求,培养良好的洗手习惯,将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保障的又一道防线。

(园长、老师点击进入幼儿园专用小程序)

幼儿喝水环节

幼儿喝水环节,也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如何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习惯,老师们又如何有效的组织幼儿喝水,成为了极具价值的生活教育课题。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幼儿在园喝水的现状:

(涉及到老师、家长和幼儿三方面)

一是,老师对幼儿喝水量的把握不好。他们不清楚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每一天、每一次该喝多少水;对幼儿喝水环节的组织比较随意,缺乏关注;有的老师为了迎合家长,一味强调幼儿喝水越多越好。

二是,家长普遍存在“宁多勿少”的心理。家长从来不担心幼儿喝水过量,唯恐喝水不足。不少家长认为幼儿在园的喝水量不够,因为他们觉得班上的小朋友比较多,老师关注不到每个人喝水的情况,所以幼儿一旦生病家长就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喝水太少了。

三是,幼儿少主动喝水,多被动喝水。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在自然情况下,90%以上的幼儿处于被动的喝水状态,在老师提醒、督促之下才去喝水,或者看到同伴去喝水,才想起自己要喝水;只有不到10%的幼儿有主动喝水的行为,能主动喝水或主动告诉老师自己要喝水。

针对以上老师、家长、幼儿三个不同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喝水环节的目标应设定为以下三个:

一是,让幼儿知道喝水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喝水的基本常识,喜欢上喝白开水;

二是,让幼儿能逐渐做到根据自己身体的需要主动喝水,适量喝水;

三是,让幼儿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能及时、有序地喝水。

接下来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说说喝水环节对幼儿的要求:

◆首先是懂得喝水对身体健康的好处。

◆喜欢喝白开水,逐步做到主动喝水。

◆会辨认标记,正确取放自己的口杯。

◆喝水时不玩水、不喝生水,不把手伸进杯口。

◆能接适量的水,不过多,不过少,不把水洒在地上。

◆接了水离开接水区喝水,排队的小朋友不推、不挤。

◆口渴了会自己喝水,养成安静、有序喝水的好习惯,水杯用后能放回原处。

在了解了喝水环节对幼儿的要求后,我们来说说对老师的要求:

◆老师需每天为幼儿准备足量的温度适宜的白开水。

◆保证水杯在幼儿使用前已消毒,专人专杯,摆放在标有名字的水杯格里或消毒柜中。

◆指导幼儿每杯水量不能超过杯子的2/3,以免洒水。

◆喝水时提醒幼儿双手拿水杯,一手扶水杯把儿,一手扶杯。

◆关注较小或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蹲在或坐在幼儿旁边进行个别指导。

◆大年龄段幼儿喝水可分组轮流去喝,每次4—5名幼儿,避免接水时拥挤。

◆幼儿喝水不小心洒水时,老师要及时擦干,避免幼儿滑倒。如果幼儿把水洒在桌上和身上要及时清理并为幼儿更换衣服。

◆提醒幼儿喝完水后,将口杯放到有自己标识的固定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制定喝水的规则,使幼儿愿意自觉遵守。

◆喝完奶、豆浆或喝完药的杯子要用洗涤灵刷洗,并清水冲洗干净,消毒后才能再用。

最后我们来说说幼儿喝水的注意事项:

1. 老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耐心劝导、鼓励不爱喝白开水的幼儿喝水,同时也做好家长工作,坚决取消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2. 老师可设制“喝水记录表”“喝水插吸管”等方式,激发幼儿主动喝水的兴趣。

3. 老师可根据幼儿的需要,组织集中喝水及分散喝水。比如:可在集体活动、户外活动、起床后等时间组织幼儿集中喝水,也要引导幼儿随喝随喝。

4. 老师还需掌握幼儿喝水时间,饭前半小时不喝水,运动后休息一会儿再喝水等。

总之,幼儿喝水环节,蕴藏了许多的教育价值,老师们在挖掘的同时,还需加强家园联系,共同把培养幼儿喝水的良好习惯落到实处。

幼儿进餐环节

幼儿一日三餐是生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目的地运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科学的组织进餐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习惯,还有助于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进餐环节对幼儿的要求:

◆坐姿正确,安静进餐,不挑食,不剩饭菜,保持桌面、地面、衣服的清洁。

◆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或筷子)专心进餐,细嚼慢咽。

◆咽下最后一口饭再站起来,轻放餐具,轻放椅子,离开饭桌。

◆餐后自己擦嘴、漱口或刷牙、洗手。

◆养成进餐礼仪的好习惯。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幼儿进餐环节对老师的要求:

◆首先建立幼儿用餐规则:比如:餐前不做剧烈活动,进餐时间 保持在20~30分钟,托小班用勺,中大班用筷子、培养幼儿进餐的礼仪等。

◆保健医、分餐人员及班级老师,都清楚哪些幼儿属于过敏体质,及过敏源。

◆餐前做好餐桌的清--消--清消毒工作。无论是使用84消毒液还是消毒药片消毒,配比度都要符合规范。

◆取餐时,要注意饭菜的保温、所有容器均需加盖子。

◆分餐时,介绍饭菜的营养成份,促进幼儿食欲。严禁端着盆、碗、勺从幼儿头上经过。

◆用餐时,指导幼儿坐姿正确、吃饭慢嚼细咽,干稀、荤素搭配着吃,一口菜、一口饭,不说笑和打闹,不剩饭菜,咽完最后一口饭菜后,再离开座位。

◆注意观察幼儿的食欲和食量,纠正幼儿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对挑食、厌食的幼儿进行帮助,以鼓励的形式引导进餐。

◆幼儿洒、吐在桌上或身上的饭菜汤,老师要及时帮助清理。

◆餐后指导不同年龄段幼儿正确的擦嘴、漱口或刷牙。

◆用餐结束,保育老师及时收拾餐具及卫生等。

第三,我们再来说说幼儿进餐时,老师与幼儿如何进行个性化互动:

◆在全部幼儿都开始进餐时,老师不能只是站在那里监督幼儿用餐,而是要蹲下来与幼儿进行个性化互动。互动内容可参考这三点:

一是,与偏食的幼儿互动。

◆老师可积极的鼓励那些不太喜欢吃蔬菜的幼儿。比如:“今天东东吃了很多的蔬菜,老师真为你高兴。”对吃饭慢的幼儿,也可使用相同的策略。如:“菲菲好像今天吃饭比昨天快,老师要给你一个赞!”。老师使用个性化鼓励,一定会比群体性比赛式鼓励更有效,比如:我看谁做得最好,我看谁吃得最快等。

二是,与使用餐具不灵活的幼儿互动。

◆老师要鼓励那些小肌肉技能发展不太好,使用餐具还不太灵活的幼儿,一方面给予他们鼓劲,同时也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协助。

三是,与新入园、刚刚病愈有情绪波动的幼儿互动。

◆通过老师的安抚和关爱,让这类幼儿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降低焦虑和稳定情绪,最终回归正常。

第四,我们再来说说,幼儿进餐环节的组织策略:

针对幼儿进餐环节的组织可分为三方面:

1、餐前组织

◆ 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2、进餐过程组织

◆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

◆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进餐中的安全;

◆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因人而异,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故事引导、榜样示范法;表扬为主法;座位调整、小组比赛法等。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餐后组织

◆做好餐后好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做好餐后各项活动的组织。

总之,幼儿在园的用餐时间,占据了一日活动中最多的时间,所以幼儿用餐环节的组织得当,才能保证该环节的质量。“为孩子们撑起安全健康饮食的保护伞”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幼儿午睡环节

午睡是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环节,幼儿在经过一上午的活动之后,身体开始感到疲劳,这时通过午睡,能恢复体力,大脑也得到充分的休息,满足了幼儿的生理需要,为下午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身体保障。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午睡环节对幼儿的要求:

◆喜欢在幼儿园午睡,能独立入睡。

◆懂得午睡对身体有益,养成按时午睡的习惯。

◆做好如厕等方面的睡前准备,不带不安全的物品上床。

◆能正确穿脱衣服,并能按规定摆放衣服、鞋袜。

◆入睡时盖好被子,避免着凉,保持安静,尽快入睡。

◆知道正确的睡姿有益健康,入睡时能保持睡姿正确。

◆知道有便意、身体不适时及时告诉老师,若需如厕轻手轻脚,不影响其他小朋友。

◆睡醒后不打扰同伴,按时起床,不拖拉,不等待,学习整理床铺。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幼儿午睡环节老师的工作细节:

(分为午睡前、午睡中、午睡结束三个阶段)

一是,幼儿午睡前老师工作细则:

◆午餐后组织幼儿安静散步,培养进入午睡前的状态。

◆为幼儿准备好午睡所需用的床,铺好被褥。

◆拉好窗帘,营造睡眠氛围。

◆老师提醒幼儿如厕,利于幼儿保证睡眠状态与质量。提醒女孩将发卡、橡皮筋放入小蓝中。

◆指导幼儿将脱下的衣服、鞋子放置指定的位置,并养成整齐摆放的好习惯。

◆播放幼儿睡前故事或舒缓优美的音乐,安定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安然入睡。

二是,幼儿午睡中老师工作细则:

◆老师要认真巡视幼儿午睡,细心观察幼儿睡眠情况,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观察幼儿睡姿,对不正确的睡姿予以纠正。

◆针对难以入睡的幼儿,及时有效处理。可适当调整床位、或在其身边陪伴、还可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孩子养成早起早睡的好习惯。

◆叫醒易尿床的幼儿如厕,入厕时务必给幼儿穿鞋及披上衣服,严禁幼儿光着脚入厕。

◆看睡时,老师不得扎堆聊天或玩手机,要不断的巡视,及时给幼儿盖被子,发现幼儿神色异常及时请保健医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根据室温表,随时调整室内温度,不得让空调直吹到幼儿,幼儿的睡床也要躲开出风口。

三是,幼儿午睡后老师工作细则:

◆当悦耳动听的音乐响起时,不急着催幼儿起床,可让幼儿先清醒一下再穿衣服。

◆指导幼儿掌握起床、穿衣、整理床铺等一系列的常规要求。

◆班级老师进行午检:观察幼儿精神、皮肤、呼吸表现,发现异常立报告保健医。

◆提醒收拾整齐的幼儿完成入厕、喝水、女孩梳头等环节。

◆检查幼儿衣裤、鞋是否穿戴整齐。

◆按规定整理好床铺,把床归位,开窗通风。

◆起床前准备好温度适宜的白开水。

◆起床前准备好午后间点。

第三,我们再来说说幼儿午睡环节值得注意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幼儿午餐避免吃撑:

◆幼儿午餐吃的太撑有可能引起食物反流,轻则食管不适,重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幼儿午餐食用量一定要有所控制,不能吃撑。

二是,老师在幼儿午睡期间要做到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

◆眼勤,说的是眼睛要时刻盯着幼儿,严密注视幼儿的睡姿与神态,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嘴勤,说的是对个别不能安静入睡,比较调皮、好动的幼儿,要耐心地不断劝说,让他们意识到睡午觉的好处,对个别睡姿不对的幼儿,也要及时提醒,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睡姿。

◆手勤,说的是对个别爱踢被子的幼儿,看睡老师要亲自为他们盖好被子。对个别衣服、鞋子摆放不整齐的幼儿,老师要做好示范,让幼儿叠好、放好。

◆腿勤,说的是老师看睡时,不能老坐在那儿,要在睡眠室内来往巡视,仔细观察每位幼儿的午睡状况。

三是,规范幼儿午睡需要家园合作。

现如今最怕发生的事就是“2>5”。说的是孩子在幼儿园的五天时间里,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能按时午睡,而两天周末,家长并没有让幼儿养成规律作息。无视幼儿午睡之事,这样一来,老师们五天的努力都白费了,所以家长要和幼儿园老师密切配合,了解幼儿平时在园午睡时间。周末回家也要按时督促孩子午睡,只有家园合力,才能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总之,充足的睡眠是幼儿拥有健康身体的前提。幼儿期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对身体各方面需求非常高。要为幼儿建立合理的生活节奏,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才可达到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

(园长、老师点击进入幼儿园专用小程序)

幼儿户外活动环节

首先,我们从卫生保健的视角,来说说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性:

户外活动是幼儿日常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及对环境的适应力都相对较弱,容易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健康。户外活动有助于帮助幼儿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另外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足量的户外运动也有助于身体发育和保持身心健康。所以说,户外活动对幼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户外活动环节对幼儿的要求:

◆知道活动前要做好自身、材料及场地的充分准备。

◆初步具有关注周围环境安全的意识。

◆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并能积极投入。

◆掌握多种运动技能,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知道大小型器械的正确玩法,爱护器械,不争抢。

◆遵守活动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

◆活动中能运用协商、合作、求助等方式,学习化解矛盾和冲突,愉快游戏。

◆发现自己或同伴有特殊情况知道及时告诉老师。

◆学习掌握简单的应对危险的技能和方法。

◆知道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身体放松和器械整理。

◆感受活动带来的收获,愿意与同伴分享。

第三,我们再来说说幼儿户外活动环节对老师的要求:

◆户外活动,要有组织,有内容,保障安全。

◆活动前,检查户外使用的体育器械是否安全。检查幼儿的服装、 鞋带,做好活动准备。

◆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友好相处,主动交往。

◆教育幼儿爱惜玩具和活动器械,有自我防护意识。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做危险的游戏、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

◆户外活动中,确保所有幼儿都要在老师的视线之中。遇到幼儿需要如厕,保育老师需全程陪护。

◆户外活动结束,保育老师还需负责善后整理和安全防护工作。

第四,我们再来说说幼儿户外活动环节对保健医的要求:

◆随时掌握天气,遇到雾霾、刮大风等恶劣天气,通知各班级适当安排室内活动。

◆户外活动中,保健医要观察幼儿的运动量,是否做到了动静交替。

◆还要观察幼儿的情绪、衣着等,对体弱儿及当天身体不适的幼儿更要加倍关注,不必强求他们全程参加户外活动。

◆根据气候及运动量的大小建议老师给幼儿增减衣服。

◆做好户外活动的详细记录。

总之,在幼儿园开展高质量的户外活动,对幼儿的一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幼儿园要按照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按照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条件,利用大自然的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引导幼儿做合适的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促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离园环节

离园环节是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最后环节。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把离园环节说成是一个窗口,它能展示幼儿园的面貌,也可以说它是一个平台,能充分体现幼儿园细节管理的方方面面。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离园环节对幼儿的要求:

◆保持一种稳定、愉悦的情绪等待家长来接。

◆乐于自己整理仪表,喜欢干净和整洁。

◆学习管理自己的物品,带好回家用品,能有序整理与摆放。

◆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离园活动,遵守活动规则。

◆尝试解决自主交往中的问题和冲突,与同伴友好相处。

◆离园时,会将玩具、材料、桌椅等收放整齐、归位。

◆主动与老师小朋友道别,约好明天愉快地来园。

◆跟随家人离园,不独自离开,不跟陌生人走。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离园环节对老师的要求:

◆餐后,保育老师尽快收拾好餐具和桌椅,为幼儿安全离园创造好条件。

◆离园前,老师给准备就绪的幼儿进行晚检,查身体状况与仪表的整洁。摸摸额头与小手,秋、冬、春季还要给洗干净的小手抹上防护霜;查查衣服是否穿戴好;看看袖口有没有湿、鞋子有没有穿反;女孩的头发是否整理好。

◆离园前,提醒幼儿带好回家的用品,不把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带回自己家。还要引导幼儿将玩过的玩具、图书及桌椅归位,摆放整齐。

◆鼓励幼儿主动与老师和同伴道别,支持幼儿之间自主友好的约定。

◆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如实反映幼儿在园表现与进步,并提出指导性建议,达成有效互动。

◆离园时,与家长做到“手递手”,严禁幼儿走失或被陌生人接走。

◆幼儿离园后,保育老师需搞好班级内外的环境卫生,做好水杯、毛巾、玩具等全方位的消毒工作。

第三,我们再来说说,离园环节对保健医的要求:

◆幼儿离园时,保健医需站在大门口观察幼儿的精神及身体状态。还要与服药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当天服药前及服药后幼儿的身体状况。

◆幼儿离园时,保健医还需热情接待并耐心地解答家长咨询的问题。

◆幼儿离园时,如遇幼儿身体不适或意外状况,保健医要第一时间进行妥善处理。

◆幼儿离园后,做好幼儿健康牌及保健隔离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并做好全天工作记录。

在我们了解了离园环节卫生保健对幼儿、老师、保健医的要求外,更应该明白了组织好离园环节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离园环节其实也是易出事故时间段,原因是因为孩子们等待家长来接的心情比较焦急,兴奋,从而会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表现:有的在教室随便跑的、有的同伴相互打闹的、也有的无所事事在教室里满世界溜达,教室混乱的状况,增加了发生危险的机会,这充分说明了有的幼儿园对离园环节的管理不重视,或是组织不当造成的,也是幼儿园必须要改善的。

下面这两种对离园环节的有效组织,大家可以尝试一下:

一是,注重幼儿生活自理检查活动,做好衣物整理工作

◆幼儿晚餐结束后该整理衣物这个时间,老师可组织幼儿集体进行自检活动和他检活动:

◆自检活动:就是老师带领着大家一起做“摸摸自己的扣子,掖掖自己的衣服,提提自己的裤子,看看自己的鞋,找找自己所带的东西”

◆他检活动:就是老师带领着大家一起做“找一找,看一看,伸出小手帮着干”。

◆这两种做法,既有利于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又加强了关心帮助他人的情感教育,还使离园活动变得更加自然、亲切、有序、到位,避免了遗漏。

二是,丰富幼儿餐后活动内容,减少幼儿间无目的打闹现象

◆在幼儿等待家长来接的这段时间,安排一位老师专门组织,创建幼儿表演团,给大家进行表演,规则是“自由报名、自愿参加、表演形式、内容不限”。

◆这种做法不仅仅是给了幼儿自我展示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时间做这个有价值的事,还避免了幼儿闲着没事,无目的打闹现象。

总之,幼儿园只有认真做好离园环节,让幼儿安全离园、快乐到家,才能以良好的状态为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画上完美的句号。

规范的幼儿园都有能力

保护好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

家长们也一定要

全力配合幼儿园的制度和规定

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共同努力

共同呵护孩子平安健康长大

4大场景

90张高清图片

一键下载全套防疫标识图

轻松做好开学后幼儿园环境创设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