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嵊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嵊州就业与人才政策 【专项规划】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嵊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专项规划】嵊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嵊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2024-07-07 21:41: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嵊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嵊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8月25日

嵊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

本规划根据省、绍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及《嵊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编制,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嵊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下简称“人力社保”或“人社”)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未来5年全市人力社保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和总体要求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全市人力社保系统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人社部门的决策部署,围绕“稳就业、强人才、惠民生、促和谐”工作主线,团结协作、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

1.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全面贯彻落实“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下的较低水平。出台实施新一轮促进就业创业、加强稳就业等政策意见,实施116家重点用工企业、782家规上企业外贸企业失业动态监测,实施援企稳岗行动,通过社保费减免和返还等方式,合计为企业减负9.52亿元。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建成并投入使用新人力资源市场,定期组织举办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残疾人、退役军人就业等专场招聘及“就业援助月”送岗下乡活动。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规范化管理,累计审核发放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1.5亿元。实施嵊州市精准就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超额完成就业扶贫攻坚任务。创建省、绍兴市级高质量就业社区(村)19家。

2.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大力实施“三大回归”“智引高校”“学子归巢”三大主题行动,加大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各类人才的招引与集聚,“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增就业高校毕业生2.94万人,其中硕士以上人才1933人。加快引才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11家,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建成绍兴地区第二家人力资源产业园,先后招商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1家,累计实现产值13.85亿元,纳税6173万元,2020年晋级为省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推广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建成全市首家技工学校, “十三五”共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43万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5914人,“领带制作”和“嵊州小笼包”获批省级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

3.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制度,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社会保险“两停止一调整”,妥善解决养老保障领域若干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计划”,“十三五”期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4.19万人、16.87万人、12.42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51%。连年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增至215元/月,推动低保和特困人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落实省、绍兴市部署,完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与规范完善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整改任务。重视做好社保基金日常监管、分析预警与风险处置工作,切实增强各项社保基金的支付保障能力。

4.人事管理规范有序。深化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事业单位评聘结合制度,探索教育、卫健等系统事业单位岗位统筹管理。深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落实绩效工资总量调控、绩效工资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活力。完成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省级试点。开展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行动,平稳实施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公正规范做好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考录用工作。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管理“一件事”改革,实现“一张表单申请、一个平台联办、一次不跑办成”。

5.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注重欠薪案件的源头防控与应急处置,完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移送、恶意欠薪联动执法、欠薪隐患排查等机制,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无欠薪百日攻坚”、“根治欠薪”攻坚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工程建设领域“六项制度”的督查落实。开展省级“无欠薪”试点县(市)创建,被省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首批“无欠薪”建设达标县(市)。深入开展“企业关爱职工、职工热爱企业”活动,定期开展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评选。建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机制,建成省级劳动人事争议示范仲裁庭,“十三五”期末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调解率分别达到98.3%、82.8%,位居绍兴各区、县(市)前列。

6.公共服务有效提升。深化全系统“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行70个便民事项“全市通办”、30个权力事项“一卡通办”和13个权力事项“网上通办”。全面推广社保业务掌上办、移动办、自助办等“不见面办”及基层办、预约办、银行办等“就近办”服务模式,开展人力社保公共服务效能指数和“减窗增效”行动,有效解决了窗口群众多、排队长、等候久等问题。深化“互联网+人社”信息化项目建设,累计发放社会保障市民卡40万张,推广申领电子社保卡15万张,70余项涉农惠民财政性补助资金统一使用社会保障市民卡发放的经验做法,得到全省推广。

“十三五”时期人力社保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十四五”时期人力社保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专栏1:“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2015年基数

规划目标

期末完成情况

1.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7.08

6

9.6

城镇登记失业率(%)

2.56

﹤3.0

1.96

2.社会保障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1.52

38

54.19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22.07

35.46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

75

90

99.51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0.3

12.42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2.27

16.87

社会保障卡发卡数据(万张)

35

40

3.人才

人才资源总量(万人)

15.3

20.3

20.4

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

4.29

5.02

技能人才总量(万人)

8.21

12.64

4.劳动关系

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97

﹥97

98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97.6

﹥92

98.3

调解结案所占比例(%)

71.6

70

82.8

(二)形势研判

“十四五”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演化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交汇期、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全面塑造期,更是我市建设“重要窗口”、打造“四个嵊州”的突破期。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人力社保事业责任更重大、发展任务更繁重、提升空间更广阔,主要体现在:

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人社事业要求更高。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国民收入从中等偏上向高收入迈进,人民群众对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更高质量的就业充满期待。二是经济不确定性对人社事业压力更大。百年不遇的疫情和大国博弈的深化,给企业经营、稳定就业、人才招引带来持续性影响和冲击,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劳动关系等工作面临比以往更为复杂的局面。三是新科技革命使人社事业任务更重。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高素质人才是关键,对提升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数字化改革对人社事业影响更深。人力社保系统是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窗口单位,数字技术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和需求,这也倒逼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服务流程的系统性、协同式变革。

与此同时,新形势、新要求也凸显了“十四五”时期亟待补齐的人力社保事业发展短板:一是人才总量质量有待提升。每年引进的高校毕业生中,985、211、双一流本科生及硕士以上人才占比偏低;我市在人口和经济总量、城市化发展水平、重大平台基础、高校科研院所支持、企业总体薪酬水平等方面对人才的吸引力总体有所欠缺;人力资源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全市人才总量、质量与打造高水平人才强市的战略目标还有差距。二是社保收支平衡有待巩固。我市已经逐渐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社会抚养系数快速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社保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和困难企业社保减负,“平台型就业”“自雇佣就业”“多重劳动关系”等新型就业形态等因素相互叠加,对社保收支平衡、基金稳定运行带来新的压力。三是劳动就业结构有待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远,结构性就业矛盾持续深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发展,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复杂化趋势,对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及根治欠薪、劳动关系调处带来新挑战。

综合判断,未来五年,全市人力社保事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立足市情、把握关键,紧扣国计民生、着眼发展需要、顺应人民期盼,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紧紧抓住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不断开创人力社保事业发展新局面。

(三)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紧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与中心工作,围绕“加快‘六个重塑’,推进更高水平‘四个嵊州’建设”,把服务经济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人社工作的根本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观念,从发展急需、群众关切的问题入手,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我市率先走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县域发展之路,作出人社部门的更大贡献。

(四)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中心。牢牢坚持“党委政府有所呼、人社部门有所应”,面向“第二个一百年”和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项战略布局和决策部署,结合工作实际,高质量完成人力社保部门承担的各项任务。

——坚持民生为本。坚决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到人力社保事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对照人民群众新期盼,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坚持整体智治。立足城乡融合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杭绍甬一体化、全市域一体化等重大战略和要求,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推动人力社保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助力提升市域治理现代化水平。

——坚持公平正义。更加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补齐民生短板,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制度公平,保障广大群众权利公平,推动人人参与发展,人人享有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坚持兜住底线。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挑战,进一步强化人力社保政策托底功能,全力解决好就业创业、民生保障、劳动关系、收入分配等领域的基本民生问题,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五)主要目标

1.就业创业质量全面提升。强化就业优先战略,持续扩大就业规模,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培训、托底安置就业和帮扶,实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进一步增强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完成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以上。

2.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加快健全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体系、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失业保险体系。“十四五”期末实现法定人群基本全覆盖和应保尽保,各项社保基金安全平稳可持续运行。

3.人才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全面贯彻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与乡贤、人才、劳务三大回归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壮大技能人才队伍。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工资制度改革,强化绩效工资对人才的激励。到“十四五”末,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5.5万人、16.6万人。

4.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提升。进一步提高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实现更加健全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和更加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推进纠纷就近就地多元化解,更多劳动人事争议终结在调解仲裁阶段。深化“嵊州无欠薪”行动,全域治理欠薪问题,实现农民工工资无拖欠。

5.社会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以人社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基本形成覆盖全民、城乡一体、均等可及、智能服务、高效运行的人社公共服务体系。到“十四五”期末,市级、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人社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职责定位更为清晰、力量配置更趋优化,服务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增强。

专栏2:“十四五”时期主要指标

指    标

“十三五”基数

“十四五”

规划目标

一、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9.6

7.5

2.城镇登记失业率(%)

﹤3.0

﹤3.0

3.职业技能培训人次(万人次)

4.43

5

二、社会保障

4.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99.51

99以上

5.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54.19

56

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2.42

13.5

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6.87

17

三、人才队伍建设

8.人才资源总量(万人)

20.4

24.5

9.高校毕业生引进人数(万人)

2.94

8

10.硕士博士研究生引进数(人)

1933

2500

11.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万人)

5.02

5.5

12.其中,高级职称人才数量(人)

3312

4062

13.新增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人数(万人)

0.73

0.5

14.技能人才总量(万人)

12.64

15.85

15.高技能人才数量(万人)

2.75

3.5

四、劳动关系

16.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

﹥80

80

17.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92

92

18.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终结率(%)

﹥85

85

19.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

99

100

注:劳动关系类指标为省定指标。

二、聚焦高水平人才强市建设,培育更具活力人才队伍

(一)高站位完善人才政策

增强政策吸引力,学习吸收借鉴周边县市先进经验,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扶持高校毕业生来嵊就业创业、加大职业技能人才培育等相关政策意见及配套细则,形成更具竞争力、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增强政策针对性,立足嵊州产业特点和人才层次需求,将有限的政策扶持资金集中、高效地使用在高层次人才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实用人才的引进培育上来,真正发挥政策资金的绩效作用和激励导向作用。增强政策知晓度,全面仔细梳理各项人才就业创业奖补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企业与各类人才积极申报。

(二)精准化开展招才引才

在需求匹配上,深入开展全市企业人才需求大摸排,建立完善高端人才、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三类人才项目需求库,精准对接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在引才方式上,围绕实施人才、乡贤、劳务“三大回归”计划、“青年强嵊”系列人才招引计划,坚持精准招才、靶向招才的工作导向,实行更积极、更精准、更灵活的引才方式,全力助推大学生的回流与集聚。在引才重点上,紧密契合嵊州产业特点与实际需求,重点瞄准高职院校和技师技工学校,大力引进企业急需的专业化、实用型学生。“十四五”期间,确保引进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万人,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2500人。

(三)建平台抓好育才聚才

坚持平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培育一批如创业孵化园、创业飞地、企业总部等创业创新平台,大力鼓励高层次人才来嵊创新创业和工作。推进人力资源产业园、蚂蚁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校人才联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建设,放大“三园两站一室”在引才育才、人才孵化、科技转化方面的优势,强化其对各类人才的示范作用与吸附效应。“十四五”期间,新建博士后工作站1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做好国家“万人计划”、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创业人选等高层次人才的推荐申报工作。

(四)优服务做好用才留才

优化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精准周到的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一站式”高校毕业生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切实帮助来嵊就业创业的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聚焦“一件事”改革,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能级、改善服务体验,探索推进“人才大脑”“人才地图”等人才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运用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推进人才工作更加高效、更加精准。推广应用“人才码”,实现人才政策“一网办”、人才服务“一门办”“码上办”,着眼人才“关键小事”“烦心事”,常态化解决一批制约人才创新创业的困难和问题。

(五)科学化推进人事管理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深化人才招聘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和岗位特点的招聘办法,增加教育、卫生、体育文化类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自主招聘权力,逐步提高公开招聘的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进一步试行“绩效工资总量+X”项目管理模式,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活力。严格规范事业单位各类奖金的发放,合理调控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专栏3:人才引育重大支撑

1.实施“青年强嵊”系列人才招引计划。组织实施招才引智进高校“人才专列”、百名博士集聚行动、“学子归巢”专项行动三大主题行动,确保每年新增就业大学生1.6万人以上,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00人以上。

2.推进人才、乡贤、劳务“三大回归”计划。探索“政府渠道直接引、中介渠道推介引”相结合的招工招才模式,积极引导嵊籍人才资源、劳务资源回归与集聚,确保每年回流在外嵊籍人士1万人以上。

3.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强化嵊州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提高产业园效益,重点引进具有丰富信息资源、高端人才猎头、职业经纪人等国内外知名人才服务机构,力争实现园区人力资源产业集聚、企业孵化、市场培育、信息发布、咨询服务、招聘代理、职业培训等功能集成。

4.推行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活水计划”。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最大程度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价值。

三、围绕稳就业保就业战略部署,助推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一)完善就业政策体系

加强财税、金融、产业、培训、社保等政策与就业政策的衔接,着力提高促进就业创业政策的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大财政性引导资金的投入,统筹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专项奖补资金等,保障就业政策顺利实施。进一步消除户籍、地域、身份、性别等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推动城乡劳动者在就业地同等享受就业服务和政策。顺应新业态快速发展趋势,支持各种方式的灵活就业。

(二)优化就业公共服务

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基层就业创业服务能力。建立跨地区劳务对接平台,畅通省外务工人员来嵊就业通道。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加快提升人力资源产业园集聚发展水平,建立功能完备、开放公平、运转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健全就业失业统计监测调查制度,推动形成集统计、监测、分析、预警为一体的工作体系。落实就业领域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有效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十四五”期间,确保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三)突出重点群体帮扶

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引导毕业生到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和基层就业。加大青年就业见习帮扶,提升失业青年就业竞争能力。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强化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精准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低保家庭及低保边缘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实行失业登记常住地服务,支持失业人员在常住地申请就业扶持政政策。

(四)引导创业带动就业

高质量建设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和平台,为创业创新提供低成本场地支持、指导服务和政策扶持,争创一批省级、绍兴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每年新建大学生见习实习基地50家以上、创建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家。加强与创业社团、创业基地合作,积极支持新业态创业工作。深入开展创业精准服务,强化创业指导队伍建设,加强创业培训,提升线上线下创业服务能力。举办各类创业大赛、项目路演、创业成果展示等活动,营造更加浓厚的创业氛围。

专栏4:高质量就业重大支撑

1.就业困难人员精准帮扶计划。进一步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补贴、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扶持,多渠道促进低收入农户、下岗失业、就业困难、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同时,强化一对一服务,实施岗位对接、技能培训、政策落实全程跟踪反馈。

2.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修订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政3.0版,加大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补贴、大学生创业社保补贴、网络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人才房票与租房补贴等政策支持,千方百计助推高校毕业生在嵊创业就业。强化培训见习实习,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加强岗位推荐、培训指导、创业扶持精细化管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100%实现就业。

3.完善失业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失业风险预测,制定规模性失业应急预案,提前有效防范失业风险。

四、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构建更可持续社会保障体系

(一)推动全民参保计划

在建成全民参保登记库的基础上,依托村(社区),以网络为支撑,巩固与公安、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夯实全民参保基本数据,完善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动态管理机制。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运用全民参保登记成果,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人员、未参保居民等群体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各类单位和符合条件的人员长期持续参保,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维持在99%以上。扩大就业人口社保覆盖面,实现法定人员基本全覆盖,到“十四五”期末,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3.5万人、17万人。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按照“省级以上制定政策、地市以下经办为主”的总体趋势,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健全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上级政策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落实被征地农民转保、社保扶贫等政策,积极稳妥做好规范完善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创新工伤保险工作机制,探索工伤保险“政保合作”项目,委托商业保险公司全过程参与工伤预防、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工伤保险业务经办、工伤保险稽核检查等工作。

(三)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坚持经济可持续、财力可支撑,合理引导社会保障预期。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根据上级部署要求,适时适度调整机关事业和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继续实施援企稳岗护航行动,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高标准落实小微企业纾困和各项社保费降费减负政策。

(四)保障基金运平稳行

规范用人单位缴费行为,加大基金征缴力度,逐步夯实缴费基数。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省级统筹,逐步实行统一的参保缴费政策、待遇计发和调整办法。推进中小企业人才集合年金制度,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完善基金预决算制度,坚持精算平衡,厘清和落实政府、单位、个人权责。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风险应对预案,形成与风险预警机制相匹配的稳定投入机制。建立基金监督信息系统,不断强化社保基金的科学监管与统计分析。

专栏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大支撑

1.全民参保计划。以社会保险全覆盖为目标,对各类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的情况进行记录、核查和规范管理,推进职工和城乡居民全面、持续参保。

2.创新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会保障管理机制。针对在共享经济、平台经济下新业态就业群体规模的快速扩大,充分考虑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特点,不断完善现行制度和政策,吸引和促进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参保。

3.完善提升社保基金监督信息系统。通过基于大数据的“人力社保智能监管平台”,积极推进事后监督向事前预警、事中监控转变,构建基金监管新模式。

五、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培养更高素质职业技工队伍

(一)推行终身职业培训制度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对职业教育工作最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深入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快构建“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全方位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劳动者就业能力。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落实技术工人工资分配机制,鼓励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岗位津贴制度。“十四五”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培养高技能人才7500人次。

(二)构建多元化市场化培训基地

提升全社会参与的大培训格局,加大各培训基地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嵊州市职技校、市职教中心等公办职业技校资源优势,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培训领域,推动培训机构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引导各培训机构实行差别定位、错位竞争,初步形成“一校一专”“一地一品”的专业特色。推动现有技工学校提档升级,整体提升我市技能培训的规模和档次。

(三)服务重点产业重点人群

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及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大力推广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新模式,鼓励各职业技校、培训学校与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之间开展“技能+学历”中职班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加大低收入农户家庭、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和残疾人等劳动者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力度,按规定给予相关培训补贴。

专栏6: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

1.完善技能人才培育扶持政策,加大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财政投入和补助标准。

2.整合市职教中心、市职技校以及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培训学校申报创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到2025年力争筹建1所高级技工学校。

3.支持社会资本创办技能培训机构,鼓励培训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开展“技能+学历”中职班、“新型学徒制”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为企业培养和输送更多本土化、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4.通过组织举办各类职业技能比武、“技能大师”和“嵊州工匠”评选表彰、选送“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出国培训等举措,大力倡导弘扬“工匠”精神,努力营造重技尊匠的浓郁社会氛围。

(四)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职称评价体系,推进新兴产业领域职称社会化评价改革,推广“学历证书+职称证书”双证制和职称证书电子化改革。加强对改革放权后的自主评聘单位、社会化评价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自主评聘改革和工程技术领域社会化评价改革。大力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发展壮大全市专技人才队伍,“十四五”期间,新增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5000人,其中高级职称750人。

六、突出依法治理与共建共享,发展更加和谐劳动关系

(一)深化“嵊州无欠薪”创建行动

以贯彻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契机,围绕实施“浙江安薪”工程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工资支付专项检查行动,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应用,加大重要欠薪线索、重点欠薪案件、信访督办案件的协调与化解力度,不断加大对工资支付违法行为查处力度,高标准巩固“根治欠薪”工作成效。运用市矛调中心内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调处等网格力量,落实欠薪举报“一窗投诉、全市联动”机制,确保各类欠薪行为得到高效及时处置,劳动监察举报投诉案件结案率100%。

(二)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治理

深入推进以工程建设项目为重点的“根治欠薪”专项治理,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行业监管,严肃查处挂靠承包、违法分包、转包等违法违规行为,共同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工程建设项目监管、工程款支付和结算监管、工资支付保证金差异化缴存、人工费用与其他工程款分账管理、用工实名管理、施工现场维权信息公开、银行代发工资等长效制度,实现所有在建项目“六项制度”100%全覆盖,从源头上杜绝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

(三)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处

加强企业劳动关系分析研判及风险隐患处置,完善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机制,强化劳动人事争议“庭前调解、开庭调解、庭后调解”,打造数字化程度更高、效能更优的仲裁办案模式,确保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仲裁终结率、调解成功率分别达到 92%、85%、80%以上。注重发挥基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组织作用,引导农民工就近就地解决工资争议,及时处理工资拖欠争议案件。

(四)探索欠薪失信联合惩戒

协同推进企业工资支付诚信体系建设,联合惩戒企业欠薪失信行为。对欠薪失信企业,在政府资金支持、政府采购、招投标、生产许可、履约担保、资质审核、融资贷款、市场准入、评优评先等方面依法依规进行限制,提高企业失信违法成本,形成一处违法、处处受限惩治格局。

专栏7:和谐劳动关系建设重大支撑

1.研究探索新业态灵活用工和谐劳动关系建设。支持新业态行业协会与行业工会结合实际协商制定行业用工规范、劳动定额标准,签订行业性集体协议。指导新业态企业规范用工行为、防范和化解矛盾争议、促进新经济发展。

2.仲裁办案质量提升行动。深化要素式办案改革,完善仲裁员能力提升机制,推广调解仲裁网络平台,实现仲裁维权零次跑。

3.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建设。以网络化、信息化为支撑,按照“政府主导、人社监管、行业主责、企业覆盖、银行代发”模式,健全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失信惩戒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体系,确保投诉案件、欠薪金额明显下降。

4.推动“互联网+劳动监察”。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全互通、全过程的劳动监察网络,实现投诉举报、劳动监察执法、应急处置、企业监管、政策宣传在线化、智能化运行。

七、顺应数字化改革发展,打造服务效能更优智治型人社

(一)大力推行人社数字化改革

按“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要求,以“一件事”理念,坚持跨部门协同,系统化、集成化,多快好省建设各项数字化应用场景项目,以改革实现人社核心业务数字化。围绕建成“人社服务智能化、场景应用多元化、分析决策数据化、督查防控一体化”目标,不折不扣完成数字就业应用、人才服务应用和智慧技能一体化应用等数字化建设项目,在此基础上构建“智办服务”“智能应用”“智治分析”“智控监管”4大体系,努力打造“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数字人社。

(二)巩固提升信息化平台建设

加强信息系统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数据互通,进一步打通部门间数据壁垒。持续完善标准化、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建立以全省一体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和信息系统为依托,以社会保障市民卡为载体,以实体窗口、手机与互联网平台、电话咨询、自助查询等多种方式为手段,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建立跨地域、全流程、全时候人社信息化服务平台。到“十四五”期末,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78.3万人,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

(三)持续优化便捷化公共服务

充分运用好人社数字化改革成果,充分运用“网上办、掌上办、基层办”工作成果,推动人社事项“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夯实各乡镇(街道)、村(社区)人力社保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基础,加快经办服务“去窗口化”,推进人社“无感智办”与“快办行动”,逐步形成一刻钟人社服务圈。继续推行人社窗口公共服务效能指数评价,加快形成“立刻、处处、人人”人社服务标准,让群众更加方便快捷地享有各项人社基本公共服务。

(四)努力建设实干型人社队伍

推动全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周一人社大讲堂”学习制度,不断提升全局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深入推进“五讲五重”人社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清廉人社建设,团结带领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干部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中树立新形象、展现新担当、干出新作为。

八、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围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切实贯彻本规划的核心指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确保规划衔接有序、落实有度。加强对规划落实的组织领导,健全完善规划实施领导机制、责任机制和考核机制。

(二)加大财政投入

坚持民生保障优先,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对人力社保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保障对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的财政投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提高公共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强化调查研究

要立足人力社保事业的重点任务,坚持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专家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自身研究和购买智力服务相结合,加强对人力社保事业中长期重大问题的预测与研究。完善人力社保重大政策、重大举措的研究论证机制,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四)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和考核机制,把规划重点指标的完成情况纳入乡镇(街道)、相关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各业务领域之间、横向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促进全市人力社保事业的协调发展。强化重点工作责任制,对本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明确要求、落实经费、强化责任,确保顺利实施和按期完成。

(五)开展宣传引导

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策解读,将信息发布、政策解读与业务工作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积极运用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活动,主动向公众提供权威信息,增强人力社保工作的透明度,提高政策法规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同度。强化舆情管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话语权、主动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