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尼采)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尼采是哲学家为什么会疯 尼采(尼采)书评

尼采(尼采)书评

2024-07-16 05:11: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八八九年,在图灵的广场上,一个孤独的灵魂目睹了一个再也正常不过的景象——马夫在用鞭子鞭挞着他的马。他默默地看着,沉默着,突然间走上前去,抱着马痛哭流涕。这个人正是尼采,尼采疯了。此后,世上再也没有一个在白天打着灯笼,大声宣告着“上帝已死”的哲学家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被妹妹伊丽莎白罩上了白袍,作为“预言家”展示的可怜人。十年后,他在魏玛与世长辞,我们再也无从得知,一个强烈批判道德与同情的人,为何最后因对一匹马的同情而哭泣。在我看来,也许在哭泣的那一瞬间,尼采释放出的强烈情感,不是同情,而是对人类不可避免悲剧的绝望吧。

尼采其人

尼采,德国哲学家,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尼采活跃的时代,是科学快速发展、宗教节节败退的时代,而哲学遭遇了本体论的危机,又失去了基督教的依托,人们不知道该如何确定自己的主体性。在他之前,康德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创立了古典哲学体系,在他之后,海德格尔、福柯等人沿着他的路径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开创了现代西方哲学,可以说,尼采以一己之力创立了现代哲学体系。

在开始研究哲学前,尼采是一名语言学家。24岁时,尼采成为了瑞典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专攻古希腊语,研究拉丁文文献。他是巴塞尔学术界的精英和当地上流社会的新宠。一年后,1870年,普法正式开战,尼采主动要求作为医疗兵上前线,也许他觉得,目睹死亡的经验将以某种方式改进自己,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说:“接近死亡将把光带进生命。”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尼采的期许没有落空,他对强力意志的关注正始于这个时期。当他看到一队军容整齐的骑兵穿城而过,突然间他感受到了:“至强至高的‘生命意志’决不表现在悲惨的生存斗争中,而是表现于一种‘战斗意志’,一种‘强力意志’,一种‘超强力意志’!”

1872年,尼采发表了第一本著作《悲剧的诞生》。在《悲剧》中,尼采表面上讨论悲剧在古希腊何以短暂,并以瓦格纳和叔本华为例宣称悲剧已经成功地复兴。(尼采早年极度崇拜两人,为他们的悲观主义、唯意志论的想法所折服,然而几年后尼采便与两人反目,甚至写了好几本书来骂瓦格纳)实际上,他真正关心的是文化的永久状况以及实现文化多样性的诸多障碍。这本书在引来了一片狂热的喝彩声时,被研究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否定,甚至得罪了德国正统预言学界,因为书中出现了很多考据错误和问题。

1876年,瓦格纳在德皇的支持下,举办了声势浩大的音乐节,尼采也受邀参加。尼采原先把欧洲文化复兴的希望寄托在瓦格纳身上,但在音乐节上目睹瓦格纳的“演戏行为”,富裕市民观众的庸俗捧场之后,尼采失望了。

两年后,瓦格纳的最后一部歌剧的剧本《帕西法尔》寄到尼采手中,尼采没有回音。几个月后,尼采的《人性的,太人性的》一书寄到瓦格纳手中,在这本书中,他明确地反对瓦格纳模糊的浪漫主义,两人彻底决裂。《人性》一书不仅是尼采对瓦格纳的宣战,也是尼采写作的转型之作,他开始用散文化诗歌化的方式代替传统叙事写作,用系谱学取代传统形而上学。

1879年,尼采辞去大学教职,他的哲学创作也进入了黄金时期。

1883年-1885年,尼采完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创作。“超人”、“永恒轮回”、“强力意志”这些概念就是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尼采如此评价自己的著作:“在我的著作中,《查拉》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给予人类的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馈赠。这部著作发出的声音将响彻千年,因此它不仅是书中的至尊,真正散发高山气息的书—人的全部事实都处在它之下,离它无限遥远—而且也是最深刻的书,它来自真理核心财富的深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泉水,放下去的每个吊桶无不满载金银珠宝而归……”

1886到1887年,尼采出版了《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这两部书中,尼采用自信的姿态对一切价值进行重估,他希望摧毁陈旧的道德,为超人铺平道路。

我用写流水账的方式大致介绍了尼采主要作品的写作顺序,是不是还是一头雾水?事实上,如果你按照这个顺序来了解尼采,很可能会被尼采的各种观点左一拳右一拳轰炸得迷迷糊糊,《牛津通识读本:尼采》就是这样写就的,通读第一遍的时候我根本就找不准尼采理论的重心。尼采的写作脉络并不连贯,他的观点非常跳脱,有些论调只出现过一次,有些则前后矛盾,就连超人(bermensch)、永恒轮回这样重要的概念,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之后也很少被提及。许多哲学家在晚年时会不断修正和反对自己先前的观点,但像尼采这样彻底放弃的实属罕见。

这是因为尼采的写作风格是箴言式的、流动的。

何为箴言式的?他希望能够将经验包裹在一个简洁的形式中,将一大段论述浓缩成为一句箴言。因为他怕自己的思想会误导读者抵达真实的道路,所以除了让读者成为自己之外,他别无所求,拒绝给读者提供任何具体的建议。

何为流动的?他用散文化诗歌化的方式代替传统叙事写作,前一段话和后一段话之间可以不存在任何逻辑关系。因为他相信个体的经验本质上是非连续的,那么个体的叙事本身也应遵循这个原则。我们是经验导向的生物,把亲身经历的当作真理。我们每天在与遗忘做斗争,在痛苦中割裂过去,在美化回忆中欺骗自己,我们的日常叙事是不连续的。既然如此,尼采认为,就应该真实地把这种状态表现出来。

这种写作风格十分具有感染力,极端非线性的特征能够使读者被尼采的雄辩论述吸引,同时免去了理解长篇累牍的抽象论述时的痛苦。这不正是现代人最推崇的碎片化阅读嘛!然而这样的写作风格有两个弊端:第一,会使读者疲倦,没有作者长篇大论的解释,读者必须完成作者的一大部分工作——将句子还原拓展成段落;第二,很容易遭人曲解,短句可以结合无数偏见,为他人所利用,比如尼采最有名的箴言“上帝死了”,既可以用作自大之人的自我宣泄,也可以用作无信仰者的宣告。这句箴言,实际上指的是现代社会宗教的崩溃,人需要一个新的支点来维持自己的主体性。在现代社会,第二种弊端的危害和影响远大于第一种,普通读者没有了解尼采的意愿和能力,他们想从尼采的思想中找出“最有用”的部分,因此更乐意从几期付费的电台和几本极简尼采哲学书获取”干货“,市场为了迎合读者的这种需求,自然会挑出尼采最容易被误解的部分当作鸡汤卖出去。不知道如果尼采复活,看到《当尼采哭泣》、《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这类书的时候会不会气得当场去世?

尼采的写作脉络如此流动,但他的哲学脉络却相当清晰, 德国传统哲学家对本质问题非常敏感,并自成体系化,尼采只继承了前一点。生命这个标准,贯穿于尼采的所有作品之中,尼采论述痛苦,尼采论述道德,尼采论述真理,所有价值都是基于这个标准最终得到评判。归根到底,尼采关注的是人啊。他不爱每一个具体的人,在他看来没人能承担得起他思想的重量。他爱的是人类,关心的是人类文化的存续。

所以我认为,从与生命有关,尼采所观照的痛苦与道德出发,能更好地理解尼采。

先从尼采与痛苦开始。

尼采崇拜叔本华,他坚信,生命中充斥痛苦,痛苦可能就是生活最深层、最根本的状态。在诸多痛苦状态中,尼采最关注的是痛苦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他对“存在”——人类命运的最主要关注点。他根据看待痛苦的方式对文化分级,并以同样的标准评估道德。

尼采首先自悲剧处寻找痛苦。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给予艺术崇高的地位,他认为艺术是人类最高级和本质的行动方式,通过艺术可以使文化长久存在。他是这样歌颂艺术的:“用艺术家的透镜看科学,用生命的透镜看艺术。”

尼采认为艺术具有二元性,他将艺术划分为日神艺术和酒神艺术。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都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尼采认为日神艺术以一种妥协的方式表现生命,扫空一切生活中的阴霾;酒神艺术不忽略任何事物,强迫我们去直面生存的恐惧。

他把日神艺术比作梦境,梦中的一切都是由我们的感官和知觉构造的,换言之,是虚构的,不真实的。尼采认为希腊史诗就是日神艺术的一种,希腊人歌颂生活,将日常经历转变为英雄式的故事,以面对糟糕的生存状态。可以看出,日神就是自我形象塑造的艺术。日神艺术不好吗?尼采没有给出明确的价值判断,但从他对酒神艺术的歌颂中可以看出,他其实不反对日神艺术,只要这种艺术没有彻底掩盖事物的真实状态。

日神艺术的问题在于它可能会模糊真实与幻想的界限,因此存在着不稳定性。现在看来,抖音、快手上的表演正是一种最为露骨和极致的日神艺术,他们对于日神艺术的运用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屏幕中的人物通过一套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标准化模板表演,精准控制地自我形象的塑造。观众关心表演是否真实吗?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内容能否给自己带来乐趣,能否在感到无聊之前分泌足够的多巴胺维持短暂的刺激,这正是尼采担心的。

相对的,尼采把酒神艺术比作醉酒,醉酒后,感觉限于眼前,知觉变得缓慢,个体的特征消弭了。自我感消融后,醉酒使我们达到了意志与物质世界短暂合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叔本华认为的客体(表象世界)与主体(生存意志)的永久割裂状况被短暂地粘合了,我们得以看清生存的真实情况,得以面对个体终将毁灭并受困于生存意志的现实。真实的痛苦与醉酒的欢愉交织在一起,产生了极大的落差和恐惧,使人难以忍受。

酒神艺术好吗?其实也没有。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出的群体无意识概念,正是一种酒神艺术。在群体中,个体的自我感消融,个体的意识淹没在群体心理中,使个体丧失批判的能力。尼采赞美酒神艺术,实际上是肯定酒神艺术给人类带来的无限可能性,一种洞察真实的可能性。

尼采继续思索,一旦看清了生存的真实状态,我们该如何使它变得可以忍受?他考虑到了悲剧。他赋予悲剧崇高的地位,因为这一艺术形式将日神艺术与酒神艺术结合,直接质问痛苦与存在为何物。日神提供了悲剧的戏剧形式与角色,酒神提供了悲剧的主题与旋律。

在这一阶段,尼采没有用否定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痛苦,恰恰相反,他以英雄般的气概为苦难赋予意义。《悲剧的诞生》正是尼采对悲观主义的最乐观表达。

尼采没有被痛苦束缚,他继续前行,思考价值与真理。

《悲剧》中的痛苦是壮观的,代表了英雄的受难,他引导尼采思考现行的价值体系,终于在《快乐的科学》里他提出了“上帝死了”这个最为重要的命题。此后,他一切哲学工作的展开都在这个基础上。

前文提过,“上帝死了”这个命题指的是,维系人类价值观与道德体系的基督教,因为现代社会的到来崩溃了,人类需要自己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尼采乐意在上帝死后引导人类重估一切价值体系,为人类寻求新的支点。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尼采引入了三个概念,为重估价值提供方法论。

第一个概念是超人(overman),超人是对一切说是的人。对一切说是,意味着依据自我意志,克服所有痛苦和道德束缚,完成对自身的不断超越。这是衡量能否成为超人的唯一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尼采不是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也不是。尼采说:”移开目光,这将是我唯一的否定。“当尼采需要关注的事物和痛苦琐碎又无处不在,这唯一的否定很可能会否定一切。

超人的出现,是尼采重估一切价值和英雄道德观的必然结果,也是他最高的道德理想人格。尼采认为超人是更高级的生命,是人类进化的顶点。

尼采晚年抛弃了超人的概念,转而在《诸神的黄昏》中赞美歌德,因为他意识到,相比超人的虚无缥缈,歌德更像是一个可以达到的现世目标。歌德是尼采的完美形象,他抵制理性、情感和意志的彼此割裂,他几乎肯定一切。

第二个概念是永恒轮回。尼采认为“永恒轮回”有科学的依据,人类可能需要几千年的时间才能理解它。尼采为了寻找这个依据甚至还自学了物理学,他的努力似乎没有成果,我们现在都知道这个概念一点也不科学。

永恒轮回是用来定义超人的,在轮回中,一切痛苦和快乐都将回归与重来,都将永恒存在,不可分离,痛苦占据着根本性的地位,而快乐转瞬即逝。问题是,如果生命是永恒轮回的,一切痛苦和快乐还有意义吗?正如波伏娃在《人都是要死的》中指出,生命的无限扩张,导致内容的无限收缩,最后生命完全失去了内容和意义。面对这种终极的虚无,只有准备好对一切到来说“是”的存在,也就是超人,才会欣然接受轮回,因为超人能够在轮回中重构价值体系。

第三个概念是强力意志,尼采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强力意志。世界的一切,乃至知识和真理也都是强力意志的结果而已,超人正是强力意志的极致。尼采开始反对叔本华,他用强力意志否定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强力意志认为人可以从欲求中解放自己,可以自主选择欲求的部分并理解欲求。

拥有强力意志,对一切说“是”,笑着面对永恒轮回,这样的超人,会为自己的天性赋予一种真实稳定的风格——他能够审慎地考察自己,知晓自身的想法和优缺点,清晰地知道这种风格到底是自己想要的还是外界赋予的,最终达到自我满足和自由。这种风格的要求看起来很容易达到,我们都会宣称自己拥有自由意志,坚信自己足够理性。我们会满足于这样的一个状态,不去拷问每做一个决定背后的运作机制和驱动力,因为这样做,好像既没有必要,也没有什么”用“。

尼采在摆脱了瓦格纳、叔本华的影响后,意识到当代不可能存在悲剧,于是痴迷于生活中而非艺术中的英雄主义,这三个概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尼采一直是用激情创作的,多年后他意识到超人根本不可能存在,永恒轮回过于虚无缥缈,唯有强力意志支撑着他不至于崩溃,这让他在《偶像的黄昏》中作出最猛烈的批判和否定。此时的尼采,是在地狱中谈论天堂的快乐。

尼采继续思考“上帝死了”这个命题,他开始对基督教最重要的领域——道德进行批判。

尼采猛烈地批判道德,他认为道德是空中楼阁,根本就不存在道德这种概念。《曙光》中,尼采首次对道德机制和道德包含的权威性分析。他断言道德只是一些说法,属于自我欺骗。他否定道德,正是否定道德的前提,否认道德感具有任何真实的理由。道德是宗教捏造出来的,试图以一种先验的律令统御人类,而这在尼采看来不过是傲慢的谬语罢了。

尼采不是一个虚无主义者,他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虚无主义的到来,因为这意味着一切价值和意义将不复存在。但是从尼采对道德的批判可以看出,尼采是一个道德上的虚无主义者。

尼采撕碎了道德的美好面纱,尼采从强力意志出发,否定善和同情的价值。认为善尝试消除痛感,而同情会忽略他人可以整顿自己的生活并面对痛苦的可能性,以高尚的理由而忽略他人自己的利益,从而掩盖他人的痛苦,并异化痛苦。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超人,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强力意志,作为脆弱的个体,在现代性的重压下,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更渴求同情,互联网给我们渠道去索取和宣泄。

在《论道德的谱系》中,尼采创立了道德系谱学,这一理论框架被福柯继承,形成了知识考古学。他从主人和奴隶的角度划分道德,这就是“主奴道德说”。主人因高贵的地位担当价值的立法者,他们从自己的行为定义善,与所之相对的,所有低贱、平庸则被定义为恶。比如孔子提出的”礼乐”制度,就是贵族的一套生活方式。奴隶恰恰相反,他们将主人视为恶的化身,并将与主人不同的价值定义为”善”。道德起源于此,此时的道德是分裂的,主人的道德观占据主导地位。

尼采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指出了这种道德陷入无所适从局面的原因——道德是处于实用功能层次上的,对主人来说,道德的功利性证明了道德的价值;对奴隶来说,道德的功利性却驳斥了道德。说到底,尼采认为,这种道德只是维持主人统治的手段,它不具有高尚的价值,却要强行赋予它意义。那么当奴隶达到生命的尽头时,又该怎么赋予生命意义和目的呢?上帝就这样诞生了,基督教为道德准则提供依据。

基督教的创立源于奴隶对主人的反抗,对奴隶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的神学道德价值观反映的是奴隶的道德,是通过谴责骄傲、富足等世俗价值,并将之替换为谦逊、良知等其他价值建立的。随着基督教在历史上取得主导地位,道德就发生了转变,奴隶们潜移默化地将主人按照自己的价值转化。尼采认为,这样的神学道德价值观比传统道德更坏。主人的道德是肯定的道德,至少这种道德还有好的一面,它肯定生命。而奴隶的道德是对前者的否定,它掩盖了生命的意义。好在“上帝死了”,这给了我们机会去肯定生命的意义。

说回尼采疯了,作为哲学家他可能是唯一一个陷入癫狂的。尼采为什么会疯,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讨论过,最终都没有一个确凿的结论。尼采不是一个纯粹的哲学家,他更像是一个关切生命的诗人,他愿意在”上帝死了“之后的世界开创一个新的哲学体系,这将重构人类的价值和意义。他希望能够通过面对痛苦、批判价值与真理、否定道德的方式做到,但是他的观点太过惊世骇俗,难以为世人接受。这种永恒的孤独和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交织在一起,终于令他陷入崩溃。

尼采害怕”有一天人们会说我是神圣的……我不想做圣人,宁愿做傻瓜“,而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在他精神错乱后给他罩上了白袍,作为“预言家”展示;尼采担心“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而尼采的大部分思想都被后世曲解和误读,甚至《权力意志》一书成了纳粹主义的帮凶;尼采希望能够开创新的哲学体系重构主体性,当然他也没有成功,哲学式微,科学沦为实用技术,消费似乎才成为了人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依托。

孤独的尼采,依然无法安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