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基本功(6):如何上好练习课(附有练习课教学模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如何练好演讲基本功技巧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6):如何上好练习课(附有练习课教学模式)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6):如何上好练习课(附有练习课教学模式)

2024-06-28 08:4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相关文章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1):如何撰写考试分析报告(本文内含多个考试成绩分析模板)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2):新课标背景下的“六步备课法”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3):走向结构化备课的实践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4):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中小学教师基本功(5):如何上好复习课(附有复习课教学模式)

练习课,是提升学生技能技巧的“健身房”,但有些老师过于注重机械模仿,忽略了学生需要“脑力运动”的需求。还有老师采用“题海战术”,导致学生负担过重,课堂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练习课的内涵特点,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设计针对性、层次性和趣味性的练习,注重练习方法的指导,并及时反馈与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练习课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1

练习课与习题课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我们有必要搞清楚练习课和习题课的区别。因为这两者,有很多教师是含混不清的,甚至有的教师简单地认为,此两者本就是同一回事。一、练习课与习题课的概念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课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通过讲、练、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促进学生思维、品格、身心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另外,练习课也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检验学生的学习达标情况,评价教与学的水平。习题课是以解决特定问题为主要目标的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讲解、讨论和练习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题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解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消化、巩固所学的有关知识。教师常根据学生作业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技巧。二、练习课与习题课的联系与区别(一)联系1.两者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旨在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技巧。2.两者都需要教师的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二)区别1.目标不同(1)练习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技巧。(2)习题课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2.内容不同(1)练习课的内容通常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技能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确保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或技能。(2)习题课的内容通常涉及具体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3.方法不同(1)练习课主要采用重复练习的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技巧。(2)习题课更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解题过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4.反馈方式不同(1)练习课:教师通常会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结果,帮助学生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2)习题课:教师通常会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和解决,然后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改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两者都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都是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技巧。两者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02

练习课的价值、标准、类型、特点和技巧

一、练习课的价值练习课的功能重点在于落实“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生活经验。练习课具有以下功能:(一)理解概念。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课程中的概念,包括数学、科学、文学、历史等各种学科的概念。(二)掌握法则。在许多学科中,学生需要掌握特定的法则或公式。通过练习,学生可以熟悉和掌握这些法则,并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应用它们。(三)形成技能。通过大量的练习,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各种技能,如数学计算、科学实验、文学创作、编程等。(四)激发潜能。通过挑战性的练习,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在新的领域中发展自己的能力。(五)探究学习。通过实验、研究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探究问题的答案,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培养习惯。通过日常的练习,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规范书写、认真完成作业等。(七)渗透教育。通过练习,可以渗透各种教育理念,如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自主学习等。(八)学习反馈。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反馈,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成果,以便调整学习策略。(九)学习评定。通过综合分析学生的练习结果,教师可以评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进步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总之,练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激发潜能、培养习惯,同时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练习课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育策略和方法。练习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活动,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进而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二、练习课的标准(一)“有效果”。这是有效练习的基本要求,即练习应该达到预设的进步或发展目标。这些目标可以包括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思维能力的提升等。通过有效的练习,学生应该能够清晰地看到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进步,这种进步可以表现为测验或考试成绩的提高,也可以表现为对知识理解的加深,对技能运用的更加熟练。(二)“有效率”。有效率意味着在达到预设目标的过程中,学生和老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经济的。有效的练习应该避免冗余和重复,而是有针对性地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练习,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也应该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和频率,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三)“有效能”。这是有效练习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练习的潜在导向符合教育的价值追求。有效的练习不仅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有效的练习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眼前的成绩。综上所述,有效练习的标准包括“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能”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有效练习的完整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学生和老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练习课的特点

(一) “练”是手段,“习”是目的。这一特点强调了练习课的核心在于“练”,但“练”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习”。这里的“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练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技巧,形成实际能力。这种“练”和“习”的关系体现了练习课的教学理念,即通过不断的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和应用知识。(二) “练”有过程,“习”有效果。这一特点强调了练习的过程性和效果性。练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高级。这种渐进式的练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技能和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同时,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如解题速度的提高、知识点的巩固等。这种效果性是练习课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衡量练习课质量的重要标准。

练习课的核心在于“练”,但“练”的目的是为了“习”。通过练习,学生可以习得知识、技能和能力。

四、练习设计技巧

(一)在“点”上突破

1.起点。新知识学习前的复习练习。在设计练习时,要注意与新知识的关联和衔接。在新知识学习前,可以设计一些复习练习,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2.难点(生长点)。基础练习(分散练)。对于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设计基础练习来帮助学生分散难点,逐步掌握。

3.重点(考点)。对应练习(强化训练)。在设计练习时,要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针对重点和考点设计对应练习,进行强化训练,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重点内容。

4.拓展点。综合练习(综合运用能力)、拓展练习(对后继学习有用的知识、思维能力、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对于一些拓展点和综合性的内容,可以通过设计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和开拓思维。

(二)在“巧”上探索

易错易混内容对比练。对于一些容易出错和混淆的内容,可以通过设计对比练习来帮助学生辨析和区分,避免出现错误。

(三)在“量”上控制

控制练习的数量和难度。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来控制练习的数量和难度。过多的练习可能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而难度过高的练习可能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因此,要合理安排练习的数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练习设计的技巧包括在“点”上突破、在“巧”上探索以及在“量”上控制。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果和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03

练习课的类型

根据练习的目的和内容,练习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巩固性练习课1.主要目的:巩固已学知识,具体做到:(1)以练促忆——练忆结合,以练代忆,做到练习所学,回忆知识,明确要点。(2)以练促深——反复训练,深入理解,做到突出重点,点拨引导,形成技能。(3)以练促用——综合运用,提升能力,做到精讲精评,解决疑难,熟练应用。(4)以练促伸——链接拓展,延伸相关,做到拓展应用,知识延伸,形成系统。2.特点: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适用场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后,为加深理解和记忆而进行大量的练习。二、综合性练习课1.主要目的:涉及多个知识点或技能的综合运用,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体做到(1)以练促忆(练忆结合、再现知识)——练习所学,回忆知识,明确要点。(2)以练促辨(专项练习,辨析异同)——注意对比,归纳要点,形成技能。(3)以练促串(沟通联系,知识重组)——自主总结,形成结构,把握本质。(4)以练促升(综合运用,升华思维)——解决问题,完善认知,积累领悟。2.特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3.适用场景: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三、复习性练习课1.主要目的: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而进行的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2.特点:重点复习和巩固之前所学的内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适用场景: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为巩固之前所学而进行的复习性练习。四、操作性练习课1.主要目的:涉及实际操作或实验的练习,如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实验操作。2.特点: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3.适用场景:在自然科学和实验性学科中,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而进行的操作性练习。五、探究性练习课1.主要目的: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特点:注重学生的探索和研究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3.适用场景:当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需要进一步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进行的探究性练习。六、思维性练习课1.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一些逻辑性强、需要思考的题目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2.特点:注重学生的思考和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3.适用场景:在需要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的学科(如数学、逻辑学等)中进行的思维性练习。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练习课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在选择练习课类型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04

练习课的教学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一)紧扣目标。目的性原则意味着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应该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确保学生通过练习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二)突出重点。目的性原则意味着练习应该针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知识点或技能进行设计,确保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掌握重点内容。(三)集中地、强烈地、有效地体现练习意图。这意味着练习应该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意图,能够让学生清楚地知道通过练习需要达到什么目标。同时,练习也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有效性,能够确保学生通过练习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可见,教师在练习设计时首先要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明确练习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其次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学生知识和能力盲点和难点。二、科学性原则(一)符合课程标准。确保练习内容与课程标准要求相符,确保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关键知识和技能。(二)准确地把握知识结构。明确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关键知识点进行练习设计。(三)符合学生思维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练习,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具有启发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四)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设计练习,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认知水平。三、阶梯性原则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有梯度地让学生拾级而上,逐步提高。一般地,一堂课应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发展性练习等多个层次。基本练习主要是练习模仿性的、单项的题目,有针对性地唤起学生对知识内涵和组成因素的再认识,使新知同化。综合练习主要是把相关的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一起练习,使新知在原有概念系统中同化,形成技能。发展性练习主要练一些在思考性、创造性要求较高的题目,促进知识结构更好地同智能结构转化,优化所学知识。因此练习首先要由易到难,从模仿到再造,再到创造性发展,环环紧扣,逐步提高;其次分层设计练习,让学生练习有选择性。四、多样性原则为了提高练习的效果,我们应尽量避免练习的单一化和固定化,而是要变化方式、方法,以新鲜的形式增强学生对练习的兴趣。首先,在题型上,设计多种题型,以丰富学生的练习体验。例如,我们可以引入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改错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这些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易混知识的对比练习和变式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区分相似知识点。其次,在性质上,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以增加练习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例如,我们可以设计顺向性练习和逆向性练习、类比练习和对比练习、静态练习和动态练习、书面练习和操作练习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最后,在结构上,根据一定的目的设计适量的题与题之间彼此相关的题组。这些题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揭示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让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同时,题组的设置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启发性原则学生获取知识经过“具体-抽象-具体化”过程。这意味着,在练习设计中,教师应先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或情境来掌握知识,再通过思考和概括形成概念和规律,最后在实际应用中验证。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既要关注知识的运用阶段,也要关注知识的探索和发现阶段。让学生将抽象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并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知识,发现新规律。

练习应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和经验。

因此,启发性原则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不仅掌握一种方法或思路,更能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首先,提倡一题多变。教师可以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提问方式或情境,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从而寻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多变的练习方式有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防止他们陷入固化的思维模式中。其次,鼓励一题多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或路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探索并发现这些不同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力求一题用够。在设计练习时,教师应充分考虑每个题目的深度和广度,确保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启发和收获。这要求教师在选题和设计练习时非常精炼,确保每个题目都能达到其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编写练习题。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但它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编写练习题,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趣味性原则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首先,练习的内容应该鲜活、生动,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和熟悉,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的题材或情境,或者引入一些有趣的例子或故事,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其次,练习的方式应该灵活多变,趣味性强。采用不同的练习形式,如游戏、竞赛、小组合作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课前准备要充分。在课前,教师应该认真备课,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练习内容和方式。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教具和材料,确保练习的顺利进行。

05

如何上好练习课

一、厘清练习课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计,它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的安排。以下建议仅供参考:1.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以及他们能够达到的水平。这将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内容和教学方法。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教学思路设计的重要依据。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如他们的年龄、知识水平、学习风格等,有助于您设计适合他们的练习方式和难度。3.厘清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在设计教学思路时,要确保练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4.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5.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确保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厘清教学思路之后,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设计教学思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2.及时反馈和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根据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练习课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任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多媒体等。这些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练习课的教学模式

模式一:“三阶段五环节”练习课教学模式

练习课的课堂结构:“准备——导练——概括——检测——反馈”五个环节,具体说明如下:步骤一:准备(5分钟左右)1.激活知识。通过一组准备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为后续练习做好铺垫。2.激发思维。安排一些调理思维的习题,确保学生思维的启动和运作。3.情感激励。通过导入(如故事)调动学生的热情,调节课堂气氛。步骤二:导练(12分钟左右)1.练习设计。教师精心设计一组组练习题,围绕重点,精选习题;由易到难,呈现题组;形式灵活,题型多变。2.组织练习。通过有指导、有组织的练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3.评讲练习。评讲内容包括判断练习结果的正误,比较练习过程的异同,评估习题的价值与功能,指出解题的关键与注意点。步骤三:概括(3分钟左右)总结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和概括出练习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掌握一类题的解题思路和基本规律。步骤四:检测(12分钟左右)1.检测效果。通过检测题,了解学生的练习效果,确保大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2.因材施教。设计附加题,使做得快的学生可以多做一些题目,达到因材施教之目的。步骤五:反馈(8分钟左右)1.分析解题过程。教师或学生分析解题过程,核对解题结论。2.批改检测卷。学生自己批改或同桌交换批改检测卷。3.统计检测结果。统计检测结果,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4.订正错题。错的同学订正错题,对的同学另做思考题。5.抽查部分学生的检测卷。教师抽查部分学生的检测卷,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模式二:“四段六环节”练习课教学模式四段:知识回顾、分层练习、总结提升、当堂达标。六环节:知识回顾、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拓展练习、总结提升、当堂达标。阶段一:知识回顾针对学过的知识,以问题形式用自学指导出示练习的知识要点。让学生回顾知识,系统梳理。阶段二:分层练习1.基本练习。重点练习与学过例题相似的内容,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紧扣知识要点练习。2.综合练习。设计运用综合知识能解决的练习题,主要扩大学生的思维宽度、广度。3.拓展练习。对本节课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习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面对中上等学生。练习题的处理方式:出示题目、弄懂题意、自主练习、交流点评、要点小结。阶段三:总结提升师生总结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适当板书知识要点)。阶段四:当堂达标即堂清。堂清的习题要有代表性,紧扣本节课练习的内容,习题量适中、多层次,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练习课教学模式模式三步骤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为引导学生回顾新授课的内容,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这有助于学生将新学的知识进行再认识和再加工,并帮助他们形成初步完整的体系。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教师应适时进行点拨引导。步骤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1.巩固新知。针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基础层面的练习。设计练习时,要把握基础,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2.克服定势。为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需要设计变式练习。通过变换图形、改变叙述方式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本质,触类旁通。3.串线联网。为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设计综合练习。这有助于将新旧知识紧密联系,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4.拓展延伸。为满足学优生的需求,提供一定难度的发展题。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还能拓展他们的思维。步骤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本部分是课的结束部分,师生共同总结所学。这有助于梳理所学内容,加强对知识技能的建构,深化对探索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并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情感。步骤四: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本环节要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检测题,既要检测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方法。同时,通过难度适宜的检测题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和方法,巩固计算方法,增强自信。

练习课教学模式模式四

步骤一:出示问题,巩固相关知识一、教师活动1.下发练习题。教师将练习题目发放给学生,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进行练习。2.说明任务目标。教师需要清晰地解释本节课的任务和目标,让学生了解他们需要完成哪些练习,以及练习的目标是什么。3.说明练习步骤和时间。教师需要明确告诉学生如何进行练习,以及每个步骤需要花费的时间,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间。4.选择练习题目。教师需要选择具有梯度性和典型性的练习题目,确保题目能够涵盖相关知识点,并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需要注重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题能力。二、学生活动1.限时练习。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练习题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思维、并能准确表达思维的能力。2.独立练习。学生需要独立思考并独立完成练习题目,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步骤二:学生合作、交流、纠错,教师发现问题1.学生合作。当学生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或题目时,他们被鼓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这种合作方式允许他们共享资源、观点和策略,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和解决问题。2.小组交流。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需要进行充分的交流。他们分享自己的思路、方法和答案,同时也倾听他人的观点和想法。这种交流有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可能激发新的解题思路。3.相互纠错。通过交流,学生能够发现并纠正彼此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种纠错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解题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4.教师发现问题。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他们需要聆听学生的观点,注意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思维障碍或困难,为下一步的点拨做好准备。这个步骤的核心是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步骤三:教师点拨在前面的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对困难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发现了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思维障碍。接下来,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1.提示归纳。教师需要对前一环节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总结。这包括对该知识点的核心概念、方法、技巧等进行明确、清晰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对该知识点有全面、深入的理解。2.系列化、系统化、网络化。教师的讲解需要遵循系列化、系统化、网络化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够形成对该知识点的整体认知。这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3.明确提出练习的目标要求。教师需要明确告诉学生本次练习的目标和要求。这可以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提高学习效果。4.解题思路总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解题的思路进行总结。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本质,培养他们的解题思维和解题能力。5.侧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教师需要侧重对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这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关键,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6.知识能力化。教师需要努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化,为学生下一步的自主复习打好基础。这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讨论、总结等方式实现。通过这一步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步骤四:巩固练习在经过前面的点拨和指导后,学生已经对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巩固练习。1.精选练习题目(1)题目需要精选,确保其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和一定的综合度。(2)这样的题目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2.学生上台板演(1)安排部分学生上台板演,这有助于暴露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2)通过视频展示学生完成的练习,可以让更多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解题过程,从中学习和借鉴。3.及时反馈纠正(1)在学生板演或展示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错误。(2)这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并避免重复错误。4.简要归纳(1)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需要对知识点进行简要归纳,帮助学生系统化知识。(2)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使能力得到升华。5.布置课后练习(1)根据需要,教师可以布置适量的课后相关巩固性练习和变式训练。(2)这有助于学生学会迁移应用,强化复习效果。6.建立纠错题集(1)建议学生将做错的典型习题收入“纠错题集”。(2)这样可以方便学生随时复习,避免重复犯错。通过这一步骤,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