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发生过程、物理原因和机理及强度和移动路线的预测预报新方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太平洋东部发生地震的原因 台风发生过程、物理原因和机理及强度和移动路线的预测预报新方法

台风发生过程、物理原因和机理及强度和移动路线的预测预报新方法

2024-07-10 01:25: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884—2002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总数及其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次数进行统计特征及其活动特征分析。1884—2002年(缺1897、1898两年)西北太平洋共形成热带气旋2778次,年均23.74次,标准差7.4 2次。年形成热带气旋总数以1967年40次为最多,≥35次/年的有:1974、1994年(均为37次) ,1964、1971年(均为36次) ,1966年35次。年形成次数最少的是1885、1901年(均为9次) ,1902、1998年(均为11次)为次少。西北太平洋及登陆中国热带气旋数和1 0年滑动平均1880—2002年,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共有868个,年均7.4 2个,标准差为2.42个。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以1913年为最多,达13次;达12次的有9年,分别是:1894、1923、1939、1961、1967、1971、1974、1989、1994年,达到11次的有:1887、1892、1893、1990、1973、 1995年。在19世纪后期,即1892~1894年连续3年都有11—12次热带气旋登陆中国,这是近120年资料中极为罕见的。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年均次数与热带气旋形成的年均次数相关不明显,按10年为一阶段统计,1890—1999年年均达9.9次为最高,达到8.0次/a以上的有1960~1969年为8.3次/a ,1930—1939年、1980—1989年均为8.2次/a。1940—1949年年均5.5次为最少,少于7.0次/a的还有:1880—1889年( 6 .0次/a)、1910—1919年( 6 .2次/a)、1950—1959年(6.6次/a) 【3】。

路径复杂热带气旋移动中,比较常见的路径有西行、西北行、北上转向等。然而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改善,各种疑难路径备受重视,或左折,或停滞,或打转。1990年12号台风是我国近海出现的一个十分典型的疑难路径,它在福建东南沿海到台湾海峡打转三圈,三进两出福建。造成疑难路径的成因是很多的,例如双涡旋互旋、热带气旋周围多天气系统的先后影响、热带气旋本身的结构及地形作用等等,造成热带气旋路径不规则或与优势引导气流正交、穿越副高等是预报难度很大的特殊路径。如今对以上多种作用已有不少的研究成果,然而新事实不断出现,2003年parma( 0318)在20.4—30.8°N ,148.0—169.3°E范围内形成顺时针打转成为一个椭圆形的路径,这是非常特殊的【3】。

年份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平均生成数量30,23,24,25,22,22,14,21,25,31,平均23.7登陆数量8,8,7,8,10,9,7,7,7,9,平均8.1。2004—2013年共生成TC 237个(不包括热带低压TD,下同),平均23.7个/a;其中,在我国登陆的TC有81个,平均8.1个/a。可知,近10 a中平均每年约24个TC在西北太平洋(包括中国南海)海域生成;其中,2013年为31个,是10 a来TC生成个数最多的年份,超过常年的平均约7个;其次为2004年,仅次于2013年;而2010年为10 a间TC生成个数最少的年份,仅为14个,比常年平均偏少近10个,也是有记录以来TC个数最少的年份【4】。

西北太平洋(包括中国南海)海域近10 a的TC在1—12月逐月个数累积分布情况,TC主要集中生成于6—10月,其中以8和9月最多,其次为10和7月,2月份最少。从登陆我国的情况看,主要集中于7—9月,以8月为最多,而1,2,3和11月没有TC在我国登陆。从登陆早晚看,10 a中登陆时间最早的TC出现在2008年4月18日,0801号强热带风暴(STS)“浣熊”在我国海南省文昌市登陆,也是建国以来登陆时间最早的TC(历史上2008年以前登陆时间最早的出现在1971年5月3日)。2006年以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逐年统计情况。2006年超强台风数量最多(8个),2010年最少(2个);强台风最多出现在2012年(6个),2010年无强台风出现;2010年一般台风的个数也最少。2010年TC生成个数、登陆个数以及强台风个数和超强台风个数都是近10a中最少的,这与该年TC生成和登陆的大范围环境场的异常有密切联系【4】。

这些专家系统统计地研究了,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数量和登陆中国的年际变化特征,得出1884—2013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台风)生成总数、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台风)次数和热带气旋(台风)移动路径变化复杂的特征的研究成果;想从天气学上寻找这些原因,但是天气系统变化太复杂了,很难寻找出台风生成数量、登陆中国和移动路径变化的物理方法。下面是作者根据这些专家的研究成果、中国地震信息网的历史资料【5】和中央气象台台风网的历史资料【6】,进行综合研究台风的生成时间和数量多少、登陆台风数量多少、登陆台风时间早迟和数量、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度的变化与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的关系。

1 台风活动与亚洲东南部及附近海域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1.1 台风生成多年份与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年生成热带气旋最多的1967年有53个,45个的年份只有3年,除1967年外,1970年4个,1971年51个。1994年(均为37次) , 1966年35次。地震活动情况见表1—5。

1.3 台风活动登陆中国多和少年份与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1913年为最多,达13次;达12次的有9年,分别是:1894、1923、1939、1961、1967、1971、1974、1989、1994年,达到11次的有:1887、1892、1893、1990、1973、 1995年。在19世纪后期,即1892—1894年连续3年都有11—12次热带气旋登陆中国,这是近120年资料中极为罕见的。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年均次数与热带气旋形成的年均次数相关不明显,按10年为一阶段统计,1890—1999年年均达9.9次为最高,达到8.0次/a以上的有1960—1969年为8.3次/a ,1930—1939年、1980—1989年均为8.2次/a。1940—1949年年均5.5次为最少,少于7.0次/a的还有:1880—1889年( 6.0次/a)、1910—1919年( 6.2次/a)、1950—1959年(6.6次/a)。

年份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平均生成数量30,23,24,25,22,22,14,21,25,31,平均23.7登陆数量8,8,7,8,10,9,7,7,7,9,平均8.1。台风登陆多年地震活动情况见表12—17。

1.4 台风活动登陆中国最早年份与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区域特征

登陆时间最早的TC出现在2008年4月18日,0801号强热带风暴(STS)“浣熊”在我国海南省文昌市登陆,也是建国以来登陆时间最早的TC(历史上2008年以前登陆时间最早的出现在1971年5月3日)。台风登陆早年地震活动情况见表18—19。

1.5 台风活动超强、强、无强年份与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区域特征

2006年超强台风数量最多(8个),2010年最少(2个);强台风最多出现在2012年(6个),2010年无强台风出现。台风活动强度变化年地震活动情况见表20—22。

表20 2006年超强台风最多(8个)年份6-12月台湾周围及附近邻国5级以上地震【5】活动情况表

1.6 台风活动移动路径变化复杂特点与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1.6.1 1990年12号台风活动移动路径变化特点与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1990年12号8月11日在北纬9.1°东经155.1°区域生成,(8月20-23日)台风是我国近海出现的一个十分典型的疑难路径,它在福建东南沿海到台湾海峡打转三圈,三进两出福建。台风移动和地震活动情况见表23。

表23 1990年12号台风移动过程时段7-9月台湾周围及附近邻国5级以上地震【5】活动情况表

1990年7-9月台湾和南海有6次5.2—6.1级地震孕育和发生,在台湾周围海域生成8—22号台风(中央气象台台风网),1990年8月22日台湾火烧岛东海中5.4级地震活动前后,引起台湾周围上空大气层变化,导致12号台风在福建东南沿海到台湾海峡上空打转三圈。

1.6.2 2003年18号台风活动移动路径变化特点与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区域特征

2003年(10月19—31日)parma( 0318)在20.4—30.8°N ,148.0—169.3°E范围内形成顺时针打转成为一个椭圆形的路径,这是非常特殊的。

由于2003年8-10月31日我国台湾周围无5级以上地震活动,因此这段期间台湾周围生成台风很少,距离台湾比较远区域的台风向台湾周围移动也很少;2003年(10月19—31日)parma( 0318)在20.4—30.8°N ,148.0—169.3°E生成台风,又因为2003年9—10月期间我国及周围邻国地震活动非常强烈见表3.26.6.2,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我国大陆高压连成一片强大高压区,赤道低压带北移到北纬20°附近西太平洋上空,并且随着日本强烈地震孕育和发生的过程变化,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发生变化,导致2003年18号台风在生成20.4—30.8°N ,148.0—169.3°E区域附近上空发生顺时针打转成为一个椭圆形的路径的移动,2003年10月31日日本本州东沿海发生7级地震时,18号台风活动减弱消失。这两种物理现象不是简单巧合,而是有物理原因的。

1.6.3 2008年“凤凰”台风活动移动路径变化特点与亚洲

东南部地震活动区域特征

台风凤凰在2008年7月25日生成,26日8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强台风“凤凰”在台湾花莲长滨乡登陆,登陆时中心风力14级(45米/秒),气压955百帕。2008年7月27日以强烈热带风暴的风力登陆中国福建省,并在以西北方向深入江西省后逐渐减弱消散。“凤凰” 路径见图2。

图2. 2008年7月“凤凰” 路径图(来源中央气象台网)

表25. 2008年“凤凰”台风移动过程时段7-9月我国及附近邻国5级以上地震【5】活动表

台湾周围海域在7月12—13日有5—6级地震活动,应该同时还有多次4级左右地震活动,很容易激发邻近洋域上空孕育生成2008年“凤凰”强气旋(台风),气象专家根据强气旋(台风)结构特征,预测2008年“凤凰”强气旋将经过我国东海转向日本,由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四川省广元和平武县有多次5-6.1级地震孕育见表25,引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向西伸,导致“凤凰”强气旋进入我国华东上空见图2。

1.6.4 2012年9号台风活动移动路径变化特点与亚洲

东南部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2012年7月28日第9号台风“苏拉”和第10号台风“达维”同天在西太平洋上登场。8月初,两个台风携手登陆我国东部沿海,形成了罕见的“南北夹击”之势,影响范围从福建一直到辽宁十分广泛,而“达维”更是成为了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长江以北的最强台风。2012年15号台风“布拉万”路径比较稳定,前期以西北移动为主,进入东海北部海域后,以偏北方向移动为主;登陆朝鲜后,8月29日进入我国吉林、黑龙江。在其北上的途中与冷空气结合,导致黑龙江中部、吉林中部、辽宁中东部、山东半岛东部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量普遍有100—150毫米。哈尔滨还遭遇了历史单日最强降雨,2012年8月29日降雨146.6毫米。2012年9.10号台风的路径见图3—4。

图3.2012年9号台风的路径(来源台风网) 图4.2012年9.10号台风的路径(来源中央气象台网)

台湾周围海域在6—10月有5—5.7级地震活动,应该同时还有多次4级左右地震活动,很容易激发邻近洋域上空孕育生成多个强气旋(台风),千岛群岛和日本本州东沿海又有6—6.2级孕育见表3.26.6.4,这些地震活动调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东西南北变化移动,造成2012年9、10、12号台风从不同路径前后登陆我国见图2、3。

1.6.5 2014年9号台风活动移动路径变化特点与亚洲

东南部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2014年7月12日下午2时,今年第9号热带风暴“威马逊”在西太平洋洋面上生成。14日11时,加强为强热带风暴;17:00,加强为台风。15日14时,加强为强台风;18:30,在菲律宾中部沿海登陆。16日8时,进入南海海面并减弱为台风。17日17时,再次加强为强台风。18日5时,加强为超强台风;15:30,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登陆;19:30,在湛江市徐闻县龙塘镇再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7级(60米/秒),最低气压910百帕。19日5时,减弱为强台风;7:10,在广西防城港市光坡镇沿海第三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5级(48米/秒);9时,减弱为台风;15时,在中越边境内减弱为强热带风暴并进入越南。20日4时,进入云南省境内并减弱为热带低压。“威马逊”是建国以来登陆华南地区最强台风。

2014年7月11日日本6.8级和台湾发生5.1级地震,7月12日下午2时,今年第9号热带风暴“威马逊”在西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014年8月3—17日云南孕育5—6.5级地震见表27,能够引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到云南上空,同时激发“威马逊”发展成超强台风,移动到云南上空。

1.6.6 2015年15号台风活动移动路径变化特点与亚洲

东南部地震活动区域特征

2015年第15号台风“天鹅”。“天鹅”当年的路径,走了一个大大的2字,真的就像一只天鹅。它登陆日本之后,进入日本海,在高纬度地区发生西折转向,2015年8月27日进入东北。巅峰时期也达到超强台风级别。剧情走到这里,和台风“狮子山”有不少的相似之处。2015年第15号台风“天鹅”路径见图4。

图4. 2015年第15号台风“天鹅”路径图(来源台风网)

2015年5—11月日本周围有6次6.1—7.8活动见表28,同时应该有多次5级左右地震活动,这些5级左右地震活动调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东西南北运动,导致2015年第15号台风“天鹅”路径曲折北上到我国东北上空见图4。

1.6.7 2016年10号台风活动移动路径变化特点与亚洲东

南部地震活动区域特征

2016年第10号台风“狮子山”(超强台风级)的中心29日早晨5点钟位于日本东京以南方向大约65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9.9度、东经140.9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6级(52米/秒),30日晚登陆日本后,它将强力转向,直扑我国大东北。2016年8月29—31日造成东北地区强降雨。2016年第10号台风“狮子山” 的路径见图5。

图5. 2016年第10号台风“狮子山” 的路径图(来源:中国天气网)

2016年第10号台风“狮子山” 8月29日生成区域就在孕育2016年9月20日日本本州南6.1级地震的震中区域附近,由于2016年9月5—23日勘察加半岛和日本都孕育6.1级,6.1级,6.2级地震,引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抬到日本北部上空,并且西伸到我国东北上空;是勘察加半岛和日本都孕育6.1级,6.1级,6.2级地震见表29,通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调控2016年第10号台风“狮子山”的移动路径。

1.6.8 2017年飓风“艾尔玛”活动移动路径变化特点与亚洲

东南部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飓风“哈维” (折合我国标准为超强台风,16级)在美国德州等地肆虐之后,近日又有飓风“艾尔玛”将来袭。中新网【7】消息,当地时间2017年9月7日,美国国家飓风中心最新信息指出,飓风“艾尔玛”于6日已升级为大西洋史上最强热带气旋。这个飓风“艾玛”堪称百年最强飓风,根据气象资料显示,它的风速超过了185 英里/时艾玛强度为68.8米/秒。飓风艾玛的强度至少在17级台风以上。由于预估将在周日登陆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央气象台消息,大西洋三级飓风“厄玛”(IRMA)的中心今天上午8点钟(北京时,下同)位于古巴凯瓦连(CAIBARIEN CUBA)东偏南约45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23.3度,西经80.8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6级以上(54米/秒,相当于我国的超强台风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32百帕。2017年9月7日飓风“艾尔玛”路径见图5、图6、7。

图5. 飓风“艾尔玛”路径图(来源;百度百科)

图6 “艾尔玛”云图(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7“哈维”、“艾尔玛”云图(来源天气网)

表30 2017年“艾尔玛” 飓风移动过程时段9月墨西哥地震【5】活动情况表

1986年1—12月台湾发生5—7.3级地震87次,8月18日至9月6日1986年第16号台风“韦恩”活动期,台湾地震活动很弱,1986年8月11日—10月22日台湾和南海有间断的孕育和发生5级左右地震,扰动大气层生成1986年8月18日第16号“韦恩”台风;由于青藏高原东部及附近孕育多次5—6.5级地震见表31,引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到青藏高原东部附近,在我国南方上空形成带状高压区,阻止“韦恩”台风进入我国南方上空,只有在南海西部和附近太平洋上空迂回飘动见图8,1986年8月11—26日青海、四川发生6.4、5.4、6.5级地震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南移到我国南部上空时,“韦恩”台风进入越南上空,随后减弱消失。

1.6.10 2001年16号台风活动移动路径变化特点与亚洲

东南部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2001年第16号台风百合其发展过程及路径相当奇特,曾三次增强及减弱、四次超过90度大转弯,并三度急转弯吹袭琉球群岛,且于琉球群岛以西及台湾本岛等处几乎原地停滞不动,也因此为当地带来强降雨。其中,于台湾导致九一七水灾,在大台北地区造成继2000年象神之后最严重的洪涝灾害。8月30日在台湾东部海面上空生成,9月21日午夜12时被联合台风警报中心降格为热带低压。2001年第16号台风百合移动路径见图9。引自:百度百科。

图9. 2001年第16号台风百合移动图 引自:百度百科

2001年8—9月台湾间断的孕育5级左右地震,扰动大气层生成2001年8月30日第16号台风见表32;由于云南孕育两次5—6级地震,引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到云贵高原东部附近,在我国南方上空形成带状高压区,阻止台风进入我国南方及东部洋面上空,只有台湾附近太平洋上空迂回飘动,2001年9月18日台湾发生5.2级地震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到我国东南部上空时,台风才进入广东上空,随后减弱成热带低压。

1.6.11 1991年19号台风活动移动路径变化特点与亚洲

东南部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1991年9月16日生成第19号台风“纳德”是台风中的一朵奇葩。其路径飘忽不定,包括4次大转弯、2次增强,并在17天内2次登陆我国。在西北太平洋面上生成后,“纳德”一路向西进入南海,却又突然掉头驶回太平洋,然后折返直奔台湾。在台湾南部登陆后,它继续朝着广东和福建交界处逼近,在靠近沿海时转而南下,驰骋了相当长的一段路程又沿着近乎原路的路径返回,最终登陆汕头附近,后因地形因素逐渐消散。1991年10月2日消失,纳德令人捉摸不定的路径。1991年9月16日生成第19号台风“纳德” 路径见图10。

图10. 1991年9月16日生成第19号台风“纳德” 路径图(来源百度百科)

1991年9-10月台湾间断的孕育5级左右地震,扰动大气层生成1991年9月16日第19号“纳德”台风见表33;由于青藏高原东部孕育两次5级地震,引导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到青藏高原东部附近,在我国南方上空形成带状高压区,阻止“纳德”台风进入我国南方上空,只有在南海西部和附近太平洋上空迂回飘动,1991年10月1日青海门源发生5.2级地震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到我国东南部上空时,“纳德”台风进入广东和福建交界上空,随后减弱消失。

1.6.12 2020年第8、9、10号和1985年第6、8、9号台风活动移动路径进入东北地区变化特点的比较与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时空特征

2020年8月27日第8号台风“巴威”、 9月3日第9号台风“美莎克”和9月7日第10号台风“海神”都是一路向北的路径。 “3个台风连续以相似路径进入东北,实属罕见。北上之行,长路漫漫。台风“巴威”“美莎克”和“海神”生成后从海上一路向北,经朝鲜半岛进入东北地区。

图11 2020年第8号台风“巴威”、第9号台风“美莎克”和第10号台风“海神”都是一路向北的路径。图像来源:中央气象台、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在35年前东北地区遭遇3次台风, 1985年以来时隔35年中国东北地区再次遭遇3次台风,1985年的8月2日第6号台风杰夫,8月19日第8号台风李伊,9月3日第9号台风玛美都进入过中国东北地区影响了辽宁,吉林,黑龙江。

图12 第9号台风玛美都 来源:紫色的百灵鸟儿

实际上台风进入中国东北地区非常罕见,一般西太平洋的台风都是往中国华南地区或者华东地区或者日本列岛或者菲律宾这大致4个大的方向,只有极少数的台风是北上从黄海直达东北或者从江浙沪登陆之后借道山东之后进入渤海然后登陆影响东北地区。今年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很多台风都是绕道日本登陆韩国和朝鲜之后北上影响中国东北地区。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要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南,日本本州岛南部海域,2020年8月27日至9月7日,半个月内“3个台风连续以相似路径进入东北,实属罕见。”聂高臻说,由于副高和东北冷涡组成的经向型环流,在这一时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使得3个台风都受其引导沿着如同经度线一样“笔直”的相似路径北上。1949年至2019年共有492个台风登陆我国,其中广东登陆192个,是台风最爱光顾的地方。相比较而言,1949年至今,有13个台风(包括热带气旋)登陆东北地区,且登陆地点都在辽宁。但是如果算上从陆地移入东北的台风,则要多很多,有30个左右。

表34 1985年6-10月日本及附近周围区域5-7级地震活动情况表

表35 2020年年6-10月日本及附近周围区域5-7级地震活动情况表

地震震级 时间 纬度 经度 深度公里 地点

6.3 2020-9-15 55.90 158.50 340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5.9 2020-9-12 38.85 142.50 60 日本本州东岸近海

5.2 2020-8-6 37.30 138.9 180 日本本州岛

通过1985年和2020年我国东北秋季都遭遇发生3次台风影响,这不是巧合,真实反映地震活动与台风活动之间的密切物理关系。

2 台风生成的物理原因和机理

通过上述台风活动过程的案例,反映台风生成区域主要在南海、菲律宾吕宋岛和台湾周围海区上空副热带高压西南边缘,6-10月台湾、南海和菲律宾连续发生5-7级以上地震,容易引发连续多次强台风,6-9月在这些区域如有低气压云系活动,日本、台湾和南海周围区域有间断4-7级地震活动,容易引发生成台风;台风移动路径受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控制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发生西伸、北抬和东退,又受到云南、贵州和四川及周围的地震活动、我国东南部、台湾和日本周围区域地震活动的调控,我国东南部、台湾和日本有地震活动前后,台风移动路径容易经过我国东南部、台湾和日本的发生过地震活动区域附近上空;台风容易登陆地点是:在5—150天发生过3级以上地震的附近区域;台风移动路径容易经过,在5—150天发生过3级以上地震的附近上空区域;台风经过这些区域上空时,台风级数容易增加,容易出现暴雨或者特大暴雨。

作者认为: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区域特征的变化调控(伴随)着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区域特征变化,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区域特征变化,调控着台风的发生、发展、强度变化和移动路线变化;台湾、南海、日本周围和菲律宾及附近海洋区域地震活动的时间长短变化、次数多少变化和震级大小变化,直接影响西北太平洋区域上空台风(气旋)生成时期早迟变化、次数多少变化和强度大小变化;我国中东部、台湾、南海、日本及周围区域3级以上地震活动,特别是强烈地震活动对台风(气旋)路径变化和强度变化的影响最大。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区域,地下地幔中放射性物质核反应堆团裂变反应区域,改变了这个区域周围原来的地球物理环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域下面上地幔中有一个对应体,临近地震活动引起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区域下面上地幔中有一个对应体强弱变化,这个强大的放射性物质核裂变反应堆区域,能够阻断或者隔离地球中心物质对震中上方地壳、地表水体的吸引力和大气发生涡旋状态的垂直运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气旋台风产生。

3 台风生成、移动路线和强度的早期预测预报方法

台风既给人类带来灾难,也给人类送来了大量淡水资源。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台风大多数发生在南、北纬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占到了总数的65%。

每年7-9月时段,在西北太平洋区域的台湾周围及东南部洋面上空生成台风最多,只要在7-9月时段,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发生,引起2008年4月18日,0801号强热带风暴(“浣熊”)在我国海南省文昌市登陆,也是建国以来登陆时间最早的(历史上2008年以前登陆时间最早的出现在1971年5月3日)。

台湾及周围区域有4级以上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次数越多,产生台风越多强度越大;在6-9月时段,中国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和东北区域及周围邻国4级以上地震活动,台风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引导下,很容易经过这些区域震中上空,向西北或者向北等方向移动。

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的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在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见台风的存在和大小。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对防止和减轻台风灾害起着关键作用。最好的防台减灾的手段,是寻找出早期预测预报台风生成、移动路线和强度的方法。

天地时空叠加地预测预报台风的新方法

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源地又分三个相对集中区:菲律宾以东的洋面、关岛附近洋面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台风,对我国华南一带影响重大。在距离西北太平洋台风的源地区域以北,3000公里左右为半圆形的区域4—9级地震活动,影响调控台风生成、移动路线和强度变化。地震活动影响调控台风的影响度,与地震震级和次数成正比;与地震的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成反比的关系。主要是在影响调控区域中一个或者多个地震活动,共同通过副热带高压系统影响调控台风生成、移动路线和强度变化的。

5 总结

5.1 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区域特征的变化调控(伴随)着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区域特征变化,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天气系统区域特征变化,调控着台风的发生、发展、强度变化和移动路线变化;

5.2 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时,地表水体的吸引力和大气发生涡旋状态的垂直运动,导致地球大气层中气旋台风产生;

5.3 应用亚洲东南部地震活动的数据变化特征,可以预测预报台风的发生、发展、强度变化和移动路线变化趋势,减少台风灾害风险。

参考资料

[1] 百度百科,台风

[2] 张加春,饶灶鑫,陈丽珍,施曼华,谢启杰,1884~200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J].广东气象,2008,30(2):28-30

[3] 钱燕珍,近120年西北太平洋及其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统计分析[J].浙江气象,2004,25(2):6-8

[4] 王艳玲, 翁国玲,西北太平洋近10a热带气旋统计特征及异常年副高指数分析[J].航海技术 , 2015,(1):34-37

[5] 中国地震信息网

[6] 中央气象台台风网

[7] 中国新闻网

2020年8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