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全新文化地标惊艳亮相!这家博物馆最大的文物是城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太平天国南京城墙 南京全新文化地标惊艳亮相!这家博物馆最大的文物是城墙

南京全新文化地标惊艳亮相!这家博物馆最大的文物是城墙

2024-06-26 08:0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华门城墙下,全新文化地标惊艳亮相

这家博物馆最大的文物是城墙

中华门城墙脚下,老门东旁,南京秦淮区边营1号,“博物馆之城”再添一座令人惊艳的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该馆从12月28日起开始试开放,记者前往探访。 

这座线条方正、现代感十足的玻璃建筑,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映照着650多岁的城墙的历史与风采,不但成为文化新地标,也是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展示窗口。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最大的展品就是博物馆建筑本身

你站在城墙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博物馆里看你。

这是城墙与博物馆之间最隐秘的视觉联系。站在馆外的人,从灰色玻璃外立面上看不透内景,所见为背后青灰色的城墙和斑斓的城市光影;站在馆内的人,面前的玻璃幕墙“消失”了,抬头可见绵延的城墙与流动的城市。这种效果来源于一种夹丝玻璃,既能映射周边景物,又不产生强反射光,这是国内首例运用这种玻璃的建筑,也是世界最大的玻璃幕墙——它成了当代建筑与古代城墙交融的桥梁。 

博物馆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呈墙”。担纲设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何镜堂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认为,博物馆是呈现城墙历史文化的载体,城墙才是博物馆最大的文物,因此着力把博物馆打造成去突出城墙、与城墙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艺术品。 

来此一趟,便会发现,博物馆就是最大的“展品”。博物馆周边是一个历史层叠的集中区,它被城墙、老门东、大报恩塔围绕,何镜堂认为要把主角的光环还给历史,建筑则做配角,成为这片历史街区的现代装饰品和艺术品。 

因此设计团队从中华门瓮城两侧马道中汲取灵感,在博物馆西侧设计了三段反向攀升、长五十米的坡道,与中华门瓮城马道遥相呼应,形成了“近城低、远城高”、登台远眺的形体策略,也就是博物馆最高不超过12米,而靠近城墙的地方不超过7米,严格遵循《南京城墙保护条例》对临近城墙建筑物限高12米的要求,不影响城墙现有景观,同时让馆体呈现出高低错落的动态感。市民可以从博物馆的马道上到平台,一览周边的风景。 

而纵览风景的背后,则是建设难题重重。由于限高要求,空间只能往下“生长”。然而博物馆依靠内外秦淮河,对于馆藏的文物而言,雨季秦淮河水位倒灌会给文物保护带来风险。同时,博物馆紧邻城墙,在建设中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对“邻居”的干扰同样需要考量。 

为此,建造过程中采用了“逆作法”。也就是与正常的建造流程相反,从上往下建设:做好博物馆的基柱以后,从顶板开始制作,然后从顶板预留的取土口向下层挖土,再继续制作中板和底板,更好地稳定地基,避免深基坑可能造成的坍塌等情况,避免对城墙本体的干扰。 

如此“不同寻常”的工艺流程,建设难度之大,对于管理、施工都是考验,但这也正体现了城墙守护者们对文物最大的尊重。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两千五百多件文物藏品

见证文化遗产价值

一走进博物馆内,一座精巧而巨大的拱形石刻构件映入眼帘,博物馆的历史感与厚重感扑面而来。“这座石构件是明朝初年南京明故宫的遗存,由于明朝马皇后在当时南京人眼里是一位乐善好施的‘活菩萨’形象,南京的许多史迹都与马娘娘有关,这座券门也没有例外,被称之为‘马娘娘梳妆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此次城墙博物馆筹备建设中,共征集文物藏品2500多件,涉及方方面面。其中最大的一件文物来自江西的黎川窑,它是明代早期砖窑的代表。窑炉是一座典型的“馒头窑”,窑室平面呈椭圆形,拱形顶,顶部还留有经火烧烟熏痕迹。这团“火”来自600多年前。在砖窑前的透明展柜内,陈列着在考察遗址时发现的物品,如烧制城砖使用的铁叉、城砖等,向公众真实展现六百多年前的烧砖现场。根据推测,黎川县明代砖窑遗址属明初为南京城墙营建烧制城砖的砖官窑,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南京城墙砖官窑遗址。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黎川砖窑遗址发现的砖坯属国内同类型遗址中首次发现,意义重大,是还原明初南京城墙砖烧制工艺极为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与砖窑、古道路遗址等,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南京城墙砖生产供应链。”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博物馆占地面积6881.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89.3平方米,主要展陈区域在负一层。这座城墙专题博物馆,基本陈列以时间为脉络,带领观众领略南京城墙的修建历程与建筑工艺,城墙规模与结构,城市生活与军事防御,了解城墙在历史中的演变、见证的历史事件,以及近代以来的功能演变、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南京城墙博物馆内展陈作为国内首个文化遗产价值陈列,紧密围绕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突出展现南京城墙作为南京文明的见证、城墙建筑的典范,同时也是人与文化遗产互相影响的范例,让观众领略城墙承载的厚重历史与多元文化。” 

“穿越”到明朝 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650多年前的南京,与现在的我们有什么关系?通过数字技术,城墙和博物馆内的文物“活”了,市民也就找到了答案。 

记者在《旷世城垣》展厅里,走进了一个约四米高的空间,以黑为底的空间里排列放置了700多块城砖,它们像一圈整齐书架上的书本,置身其中不免会被“列阵”城砖震撼,直观感受到明代制砖工艺之精巧,筑城工程之宏大。这个展厅的主角就是城砖。城砖和城砖铭文,包含了南京城墙的烧砖产地、制砖工艺、造砖人员、城砖责任制和书法篆刻、字体演变等丰富文化信息,是一座活的明初历史资料库,也为世界城垣建造史上所独有。“我们在展厅内设置有城砖铭文查询系统,观众可以寻找展厅内与自己相同的姓氏、地点的城砖信息,与这座数百年前古老城墙建立跨越时空的联系。”工作人员说。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在博物馆内,还可以“穿越”到明朝。气势恢宏的南京都城城墙、壮丽辉煌的皇宫、庞大的城市规模……记者走进三折幕沉浸式影院,明朝南京城墙的宏大壮丽、南京城市井生活的气象万千都鲜活地展示在面前。这是通过多媒体沉浸式影像,带领观众跨越时光,在虚拟的“南京城的一天”中,观众以第一视角,身临其境地穿行在南京的街市之中,感受明朝都城的使臣朝贡与市井百态,登上城墙,欣赏南京的四重城墙胜景。 

博物馆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市民触碰历史。负一层展厅设置了一个大型明代南京城全貌沙盘,市民朋友可以通过沙盘清晰地看到南京城墙风貌,直观地感受南京城墙魅力。博物馆还搜集了百余位专家、市民、游客等不同人群的“城墙记忆”,并运用科技手段展示出来,市民朋友也可在开馆后自主留言,加强人墙互动的同时,形成持续更新的“记忆”数据库。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科技手段不仅让文物和历史“活”了,也让文物保护走进新的阶段。在馆内,工作人员动动手指就能实时监测到各个城墙段的本体病害、维护状况、游客量等信息,这是南京城墙监测预警平台。为了更好地呵护650多岁的南京城墙,南京城墙博物馆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高品质地打造监测预警平台。2020年2月,作为城墙申遗的配套工程,南京城墙监测预警平台启动建设。该项目在国内城墙类遗产地中摘下四个“最”,即规格最高、体量最大、功能最全、设备最多。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全部采用地理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成果,拥有8个子系统、57个功能模块,全线共安装263套自动化监测设备,不间断监测服务总计1575个点位,可以全方位立体化监测所有现存的25公里城墙,从而实现了“变化可监测、风险可预报、险情可预控、保护可提前”的预防性保护管理,为南京城墙保护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保护。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展示的不仅是城墙 更是这座城市

试开放首日,南京城墙博物馆迎来了一批业界专家。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上海大学教授安来顺赞叹道:“这是一个从选址到题材都极具挑战的项目,但挑战得很成功,看了很感动。新建筑和周边风貌融为一体,既尊重了城墙,尊重了历史,又让老百姓觉得很接地气,没有感觉是一个新房子和古城墙争来夺去。”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随着南京城墙博物馆的开放,我想,市民能够深刻感受到,南京城墙不仅仅是我们平时所看到的一段段的城墙和一个个的城门,而是能够看到城市的整体格局和美好生活。” 

“城墙博物馆不仅展示了城墙,它还成为展示南京这座城市的一个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首席研究员曹志君说。 

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志跃认为这座博物馆形成了一种典范,“不管是从建筑还是展陈来看,亮点都很多,形式在为内容服务。”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认为这是非常成功的博物馆,“建筑的融合度好,与世界遗产相协调、展览内容有互动,低调又有高度、灰色又有光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刘鹭认为,博物馆内外的艺术氛围都十分和谐。“青灰色的建筑外观与周边老城建筑融为一体,和谐而有特点。而馆内又与城墙的主题陈列高度融合,烘托一种很雅致的博物馆范儿。” 

“展览的内容非常出色,学术价值非常高,研究扎实、内容翔实,展品也特别丰富,这构成了建馆和展陈的基础。”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高级顾问杨玲说。浙江省博物馆首席专家、研究馆员陈浩认为这是能够充分体现南京城墙博物馆性质的精品陈列,内部设计、展品的研究呈现出广度和深度。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陈同乐则概括为这是“学术研究下的通俗表达、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时尚表达、时代风貌背景下的沉浸表达、生态环境对比下的多元表达”。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表示:“南京城墙博物馆承载着中国明清城墙申遗的一部分重担,所以在内容上把南京城墙、正在申遗的中国明清城墙、世界文化遗产之列里的城墙三个层次都体现了出来。其中,揭示南京城墙的内涵是其核心,城墙建设工艺、历史文化、承载的多样性功能等等都通过不同的文物展示了出来,再通过展现现代保护方式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城墙的研究、理解,让城墙‘活’了起来。” 

在南京城墙博物馆华美绽放之际,南京城墙保护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12月,南京城墙博物馆、南京市明故宫遗址公园管理处、南京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研究中心、南京市清凉山公园管理处、南京市石头城公园管理处等相关单位整合,设立新的南京城墙保护管理中心,进一步理顺机制体制,描绘城河一体、古今生辉的历史人文画卷,汇聚各方力量推进申遗,南京城墙保护管理工作翻开新的篇章。

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参观小贴士

南京城墙博物馆试开放阶段,游客可以免费网上预约入馆参观。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实行网上预约、错峰、限流参观。游客须至少提前一天通过“南京城墙”微信公众号进行实名预约,预约名额约满为止,不接受现场线下预约。上午场(9:00-12:30)门票必须在当日13:00前进馆;下午场(12:30-17:00)门票必须在当日16:00前进馆,预约成功的游客可直接持预约二维码或身份证入馆。入馆前确保苏康码、通信行程码为绿码且在有效期内,否则无法进入参观。进馆请全程佩戴口罩,自觉与他人保持1米距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