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里:吟唱一首城市之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目里项目 天目里:吟唱一首城市之诗

天目里:吟唱一首城市之诗

2024-06-29 04:25: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由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主持设计的天目里项目随着园区内美术馆、艺术中心、演出空间等陆续开幕,再次成为中国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从园区规划到美术馆建设,具有丰富肌理的天目里园区就是一首“城市之诗”。采访/撰文/策划:何敏   图片提供:天目里美术馆

意大利著名建筑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的工作室坐落在一处台地上,在大海与山岩之间,是一座有着蝴蝶翅膀般屋顶的半岩半船形木结构透明建筑,每天需乘坐热那亚特有的升降机出入,那诗意的建筑与自然,每日滋养着他的心灵,是皮亚诺理想的起点。

2020年,以皮亚诺富有诗意的办公室作为范本的天目里项目,以一种诗性的结构呈现在杭州西溪地区,就像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所描述的那样,“如月亮一样传递出轻盈、悬浮、静谧和诱人的感觉”。

当年皮亚诺刚刚来到这里时,这个地区还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尘土飞扬的状态,他为这个项目选择了一个以中心广场为核心、内聚性设计的策略。由此,这位声誉卓著的建筑大师启动了其在中国的第一个项目。

俯瞰天目里园区

如今,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天目里园区总面积为23万平方米。以中央广场为核心,由17栋错落有致的单体建筑围合而成,其中包括美术馆、艺术中心、演出空间、设计酒店、艺术商业、零售、餐饮等多种业态。而下沉庭院、地面植被、水镜广场、露台外挂花箱、屋顶茶园等多重结构构成丰富的立体自然景观面,是一首层次饱满、结构丰富的城市之诗。

艺术,城市精神发动机

如皮亚诺规划的那样,美术馆是整个天目里园区的精神引擎。经过长达9年的筹备,天目里美术馆(BY ART MATTERS)于2021年年底向公众开放。天目里特别邀请了著名策展人与作家弗朗切斯科·博纳米(Francesco Bonami)担任美术馆馆长。博纳米曾担任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及第75届惠特尼双年展的策展人,并曾为多个国际著名艺术机构策划展览。博纳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他供职的都是西方的艺术机构,而在中国的工作,需要完全地调整他的思路,而这段经历也将极大地启发他。他表示,希望天目里美术馆能不遵循于某种行业规范或者价值判断,在不同的维度里讨论艺术的更多可能。

天目里美术馆“从无到有”展览现场,罗伯特·格罗夫纳作品《无题》

博纳米为天目里美术馆开馆展提出了一个富有意味的主题——从无到有。“我们想在一个美妙的空白空间内呈现一场关于‘无’的展览。事实上,我们希望前来观展的观众理解并享受‘无’与‘空’之间的差别。在体验建筑空间的同时,也体验到‘无’的本质之美——这也是我们绝大部分生活的组成部分。”

展览由博纳米、斯特凡诺·科利切利·卡戈尔(Stefano Collicelli Cagol)、吴天及孙熳共同策划。汇集了包括弗朗西斯·埃利斯(Francis Alÿs)、莫瑞吉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耿建翌、罗伯特·格罗夫纳(Rober Grosvenor)、汉斯·哈克(Hans Haacke)、梁芝兰(Ghislaine Leung)、李燎、刘国强、卡迪·诺兰德(Cady Noland)、小野洋子、提诺·赛格尔(Tino Sehgal)、鲁道夫·斯汀格尔(Rudolf Stingel)、杉本博司、童文敏等30余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与根据空间特性创作的委任作品,探讨当代中外艺术家们如何处理“无”这一概念。

“从无到有”展览现场,汉斯·哈克作品《白帆》@摄影:吴清山

“从无到有”展览现场,费尔南多·奥尔特加作品《上升的粉色》@摄影:吴清山

这3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条脉络。第一条脉络为艺术家使用“无用的日常物”邀请观众追问究竟什么才是最有意义的。比如“八五新潮”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耿建翌的作品《之所以为经典》系列和《泡》《十秒浸泡》《怎一个“的”字了得》《阅读方式》等作品,呈现一组无字、无用、无知之书,提示某种意识形态加之于人的暗示。汉斯·哈克(Hans Haacke)的《白帆》则是由一块轻柔的白色织物在风扇的作用下在空气中浮动组成。房间里参观者的动作引起的气流将推动织物,进而塑造白色织物的形态。

姆拉登·斯蒂林洛维奇作品《工作中的艺术家》(系列)

第二条脉络则是借影像传达的时间,探讨时间在消磨万物之后,如何成为“无”的主要推动者。比如弗朗西斯·埃利斯的影像作品《当信念移动山脉》,记录了艺术家以最大的努力做的最无意义的事情。他在访问了秘鲁利马后决定以史诗般的行动回应当地因社会动荡导致的绝望景象——召集了500名志愿者聚集在当地郊区,在一天之内用铲子将一座巨大的沙丘移动了几英寸。

第三条脉络则是通过调动除视觉以外的感官(触、嗅、味等),打开感知之门,邀请观众参与艺术创作。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提诺·赛格尔2004年的作品《这太当代了》。这是一组喜欢唱歌和跳舞的志愿者,他们身着美术馆服务人员的制服,在观众进入展厅时开始边跳边唱,反复地唱着“This is so contemporary(这太当代了)”。然后他们在宣布作品题目之后就会恢复静止状态。艺术家要求任何人都不能用照片或影像将这件作品记录下来。没有记录就如同没有发生,提醒着我们“当代”的转瞬即逝。

生长中的建筑

当我们采访天目里美术馆副馆长吴天时,她表示,天目里美术馆从规划到落成整整历经9年,但是初衷未改。园区不会刻意区分各个空间的功能,来访者的每一步行走,都可以感知这个独特的场所带来的能量。在她看来,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在其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也同样重要,两者合一才是“活着的建筑”。如同“从无到有”中汉斯·哈克作品《白帆》所启示的那样,这个空间会因来访者的不断到来而继续生长。

展览“从无到有”一楼展厅

同时,园区内还有艺术驻留项目——之驻(BY ART MATTERS RESIDENCY),该项目面向全球艺术家招募,期待的是带有各自成长经验的艺术家与本地触碰,也在这里结识、交流,在艺术语言与生活经验的交替发生中,激发更有活力的氛围。2021年4月,“之驻”开启了首期驻留计划“问东答西,走南闯北Questions & Answers”的招募,通过线上问答的方式邀请驻留艺术家。基于这些艺术家的过往作品、驻留方案和在地联结三方面综合分析,“之驻”选出了参与首期驻留的四位艺术家:段诗雨、李季纹、李文嘉、曾以冉。他们的创作空间、居住空间和展览空间都在同一栋单体建筑中发生,如同进入一个富有诗意的迷宫,而来访者不仅可以探访作品,也可以在艺术家工作室开放日时,直接走进艺术家的创作空间,近距离观察驻留艺术家们的工作状态。

天目里公共艺术作品之一,里克力·提拉瓦尼作品《茶屋》

除此之外,天目里园区内还长期陈列了一系列公共艺术作品,包括户外空间中的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朗(Richard Long)的《石之线》(Boulder Line),在目里空间屋顶露台上的泰裔阿根廷艺术家里克力·提拉瓦尼(Rikrit Tiravanija)的《茶屋》,位于驻留中心地下一层的《混乱厨房No.2》,还有以改造城市空间与大型雕塑闻名的美国艺术家西斯特·盖茨(Theaster Gates)策划和创作的位于买手百货B1OCK的《Shop Life丨Art Life》。同时,从2021农历年立春起,天目里地下二层电梯厅的屏幕开始上映影像项目“晴雨表”,该项目以节气更替为节奏,播放27部国内外艺术家关于当下时节的影片,形成混合温度与湿度的影像日历。不能错过的还有在天目里园区8部转换梯轿厢中设立的声音艺术项目——“一年份的诗”,今年合作的艺术家为徐程。而中国第一家茑屋书店也为天目里园区增添了更多人文与学术气息——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高手云集的空间,观众在这里与艺术、人文不期而遇,而他们的到来也让这个“超级街区”不断生长,能量在此回旋。

建造,也是一首诗

天目里园区竣工之时,吸引了国内建筑行业的众多专业人士前来参观。一位业界知名的建筑师表示,他之前无法想象在中国能实现建造水平如此之高的作品,每个单体建筑本身都如同艺术品一般,这不仅是一首城市之诗,更是一首建造之诗。

而这与天目里园区的另一位业主方goa大象设计不无关系。大象设计是国内高端人居建筑的领航者,在24年间曾数次推出对城市建设具有深远意义的典范之作。在天目里项目近8年的建设过程中,大象设计坚持与国际团队共同工作,以世界级建造标准打造项目,令这一富有诗意的项目完美落地。

充满诗意的天目里夜景

在这一专题里,我们特别采访了大象设计副总经理卿州,她是天目里项目设计负责人中方全流程建筑师,经历了整个项目从规划到落地的8年时间。在她看来,天目里园区为中国城市规划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天目里很难被归类,它既不是商业中心,也不是办公园区,是一个全新的品类。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单元,却为城市空间提供了一个品质很高、具有丰富公共性的范本。

据卿州介绍,天目里的清水混凝土制造水准堪称世界一流。它的施工精度极高,达到毫米级误差。同时,有大量的混凝土结构元素是直接裸露的,没有机会用后续的装修把施工中的瑕疵掩盖掉,必须做到“表里如一”。同时,这么多裸露混凝土的使用,施工团队必须分批浇筑,但又能做到整体色彩和谐统一。它的质地又是极其细腻的,抚摸一下,能感受到它平整光滑的表面,丝滑度堪比丝绸。

而艺术驻留中心“之驻”所在的塔楼最令人惊叹。其核心筒的墙体高42米,长18米,而厚度仅0.3米。但它是承重墙,内部必须要有含量很高的钢筋。这种超薄的混凝土墙面靠传统的施工方式无法实现,最后还是靠施工团队发明了一套“混凝土双线启动分配系统”,使用大量的细管子插入钢筋网格进行浇筑,才得以实现。而这精湛的工艺是由中国和意大利两家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的。意方施工顾问团队Dottor Group是一家创建于1836年的建筑公司,拥有丰富的历史建筑修复经验和世界一流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他们安排了100多位意大利建筑工人专程来到杭州,与中国施工团队一起工作,历经5年时间,才实现了这项世界顶级的施工标准。

2015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的大型展览“渐渐件件——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开幕。皮亚诺在展览中有一段对“轻盈”的表述:“一个建造大师是有责任感的、权威的、醉心于工作的,有找寻轻盈的诉求,建造一切轻盈的结构……”皮亚诺称之为“轻盈的诗学”,旨在令建筑在轻盈中生长,与诗意连接,而这正是对一切“速朽之物”的反抗。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