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帖风骨越千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天下十大草书鉴赏感言怎么写的 一帖风骨越千年

一帖风骨越千年

2024-07-16 19:49: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晋 王珣 行书《伯远帖》(自右向左依次为《伯远帖》、董其昌题跋、乾隆画《枯枝文石图》及题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展览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二、北三展厅。在第一单元入口左侧角落里的一个展柜前,人们排起了长队,沉睡千余年的国宝《伯远帖》便静静地躺在这个展柜之中,等待人们唤醒当年的记忆。和《伯远帖》相邻的一个展柜展出的是唐代画家韩滉的传世名画《五牛图》。这两件真迹只在此展出一个月,之后将会进入休眠收藏,用复制品替代展出。出于对展品的保护,这个区域被临时隔离开来,并采取严格的安保及限流限时措施,每次只允许6名观众同时参观,限时3分钟,而且禁止拍照。

两件展品看3分钟,虽然时间很短,但对于如此珍贵的文物来说已经是相当宽容了。记得2018年看《八十七神仙卷》只被允许在画前停留30秒。3分钟的对话,已经足以唤醒千年记忆,领略《伯远帖》的光华神采和艺术魅力。虽然《伯远帖》并不宏大,甚至可以说是一件袖珍书法作品,但是它所承载的信息及艺术价值却是非凡而厚重的。

相较于一些其他年代久远的书法真迹,《伯远帖》保存得相当完整,墨迹乌黑敦厚,字口清晰自然,甚至比网络流传的图片更具视觉效果。那些经过软件修正过滤的图像,总是会欺骗我们的眼睛。真迹的意义就在于真实,可以更清晰更完整地呈现作品墨色、笔法、锋颖等细节的原始风貌。这是任何印刷复制品和照片无法替代的。

面对1600年前的墨迹,一种无声的震撼由心底产生,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文士风流的艺术时代。

超越时代的“三希至宝”

左:晋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右:晋 王献之《中秋帖》

魏晋时期,是我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后世把“魏晋风骨”作为书法评判的一个标杆。这一时期,特别是东晋王羲之之后,书体逐渐走向统一和简化,行书、草书开始萌芽并走向成熟,形成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同时,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不少书法世家,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是自晋代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书法世家,其影响持续千年而不衰,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伯远帖》作者王珣即是琅琊王氏家族的一员。家范世学,王家数代都以书法闻名,而且多曾在朝为官,很有影响力。王珣的祖父王导、父亲王洽都是书法家,而被后世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则是他的叔叔。王珣官至辅国将军,不仅同弟弟王珉秉承家学,以书法名垂后世,而且还与当时的文人名士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以文章才学名世,受到皇帝的赞赏,可以说是才气卓绝。王珣比与之同辈的王献之小五岁,虽然名气比不上羲、献二人,但他的书法造诣也极得家族真传,行书继承了王羲之的风格且有所发展,已具有晋代行书的典型特征。真迹《伯远帖》的存世,实证了行书产生及成熟的年代,也印证了东晋书风的变迁,艺术研究价值不言而喻。

《伯远帖》一直被后世的书法家、鉴赏家、收藏家甚至皇家视为瑰宝,而且流传有序。这也是其得以完好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北宋宣和年间,《伯远帖》被皇家内府收藏,明清两代由收藏家吴新宇、安岐等递藏。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春,乾隆皇帝见到了被收入宫中的《伯远帖》,便对此帖爱不释手,每每展玩欣赏即题字、钤印,在引首题“江左风华”四字,还在后隔水明代画家董其昌的题跋后绘制枯枝文石,并题“王珣帖与其昌跋皆可宝玩……”。当时宫中还藏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两幅书法墨迹,乾隆鉴定为真迹,便将王珣《伯远帖》与二帖一起珍藏在养心殿西暖阁的书房,将之更名为“三希堂”。乾隆对三件至宝珍爱有加,不仅自己赏玩,还让大臣汇同前代名帖,摹刻上石,拓印成册,编辑成《三希堂法帖》,供人们鉴赏学习。《三希堂法帖》成为学习书法的经典范本之一,对一些古代名帖的保存和流传起到了积极作用。

清王朝灭亡后,《伯远帖》与《中秋帖》被人带出宫外,流落民间。20世纪40年代流入香港地区,后来被典当给一家外国银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克服重重困难,以重金购回二帖,漂泊数十年的《伯远帖》终于回归,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由于年代久远,唐代之前的书法作品真迹存世极少,魏晋时期的更是难得。后人考证,“三希至宝”三帖中只有王珣的《伯远帖》为东晋真迹,《快雪时晴帖》《中秋帖》均为后世摹本,因而《伯远帖》的价值愈加凸显。

站在展柜前,我细数《伯远帖》上每一枚印章,每一个字,每一个线条,沉浸在它古雅空灵的氛围中,脑海里闪现出王珣清逸隽洒的书写画面,仿佛有一支笔,依旧在字帖上游走。

书法江湖的一面旗帜

清代画家董邦达奉旨根据《伯远帖》内容在帖后补画的山水图(局部)

据考证,《伯远帖》写于王珣四十岁左右时,帖中所说“伯远”是他的从兄弟王穆。这是一封小小的书札,不及一张A4纸大,共5行47字。王珣在帖中表达了对伯远的赞赏与对兄弟之情的怀念,抒发了自己身体不好,无意为官,“志在优游”的思想感情。

此时,王羲之已经去世三十多年,以王献之为代表的书坛也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王珣虽然书法受到“二王”沾溉,但是在创作上比较自由,并不一味模仿前人。尊重自然法则,求新求变,也是王氏书风得以发展和延续的一个共同特征。因而,在《伯远帖》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于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元素。王珣的行书虽然继承了王羲之的风格,但是已经自具面貌,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比如用笔方面。王珣更注重顿挫和转折,淡化了王羲之行书的轻灵和圆转,用笔放笔直书,自然流畅,纤毫毕现,绝无半点回笔描摹痕迹。观《伯远帖》中“远”“从”“游”“此”等字,起笔竖直,锋棱刚韧,笔势奔放,转折爽劲,捺画顿笔明显,充满力感,已经有了楷书“铁画银钩”的笔画特征。其中点画多用侧锋入笔,跳跃灵动,使得节奏明快多变,破除了因用笔过实带来的刻板之感。点画之间,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妙尽自然,恰到好处。

再如结体方面。王珣打破了之前晋书讲究匀称流美的结体方式,结体大胆开张,疏密有致,虚实相应,字形上与王羲之相比更强调结构变化。《伯远帖》中,字的结体更注重疏密的对比和空间变化:独体字字体修长,笔画紧密,有清瘦之感;左右结构的字,如“伯”“胜”“情”“以”“优”等,则把左右距离拉开,中间留白,形成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的虚实对比,从而产生一种开张的气势,运用空间变化,虚实一体,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此外,王珣还加强字的形态布置,欹侧取势,动静结合,于潇洒古淡的静穆中,呈现出险劲筋骨和清雅韵致。

《伯远帖》虽然只有几十个字,但是章法很讲究。这种讲究并非刻意安排,而是把章法与结体相融合,进行艺术化的空间营造。通过用墨的轻重、字势的开张欹侧、布局的空间变化,大小对比,浓淡和谐,纵横穿插,虚实相映,字距行距承接自然。整体没有大起大落,平和却又小有波澜,如一池春水,柔风中荡出几许涟漪,偶尔又投入一颗石头,惊起微澜。这一张小小的书帖,又似一叶轻舟,满载着魏晋潇洒流宕的风度,穿越千年,驰骋万里,驶入书法江湖,扯起一面足令后人敬仰的旗帜。

结 语

几个小时的等待,短短几分钟的停留,与古人擦肩而过。保安已经不停地在催促,我们只得缓步离开展位。走出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广场热闹依旧,我的心却沉浸在《伯远帖》的境界里,安静肃穆又有一种淡淡的愁绪。

国宝还在,《伯远帖》还在,先人的精神还在不在?面对这些国宝,我们要做的不只是保护,也不只是欣赏。心下忽然有一个念头,如果王珣生活在当代,他的书法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还会有第二幅《伯远帖》,可以流传千古而不朽?

(文/王俊辉)

征稿启事

1.稿件必须为原创,内容信息准确无误,禁止一稿多投。

2.图片要求清晰、未经技术处理,分辨率至少为1600像素×1200像素,并提供相应版权信息。摄影作品需提供原始图片。

·审稿与发表

4.本刊同时进行数字发行,作者如无特殊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我刊及我合作网站信息网络传播权;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括此项授权的收入。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