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复数辐角主值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

2024-07-12 11:48: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地理高考知识点1

城市区位分析

1、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大陆的中部

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处于长江中下游*原,地形*坦,长江、汉江汇合处,为城市提供丰富的水源,也方便人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素质高;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2、第一批城市诞生的地区:世界上一些大河冲击*原,如:长江黄河中下游*原;恒河和印度河、尼罗河中下游*原等。

原因分析: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业发达;便利的水运。

3、上海市的发展

优越的区位因素:

便捷的交通;广阔的消费市场;高素质的劳动力;宽广的经济腹地;充足的商品供应;丰富的农副产品;雄厚的技术力量。

城市化问题:

产生—城市人口膨胀;用地规模扩大;表现—用地紧张,城市建设滞后;道路狭小,交通堵塞;居住拥挤;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浦东新区的规模和发展:

作用—解决城市化问题;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位置:

接近上海繁华市区;面积—相当于建城的2倍;地形—*坦、开发空间大;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产业—农业为主,开发成本低

城市规划:

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纵横交错的快速干道和河流;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

地理高考知识点2

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应布里在居民区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

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谙污水的工矿企业,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2)城市工业布局要符合工业布局的原则。

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摆放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的影响。

(3)要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区域综合治理。

某些工业部门产生的“三废”有可利用的部分,可在附近布局配套工厂就近加以利用,将污染物有效地控制在生产过程之中,使一个工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厂的资源、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区,铜矿和煤矿资源都比较丰富,拟建铜矿冶炼厂,同时建火电厂为其提供电力。但铜矿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企的二氧化硫,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有大觉的粉煤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二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来制造建筑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厂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厂。

(4)还要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要布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耍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以免污染物难以扩散而造成污染事故。

(5)设置卫生防护带。

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里防护带,植树造林、可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6)作无害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建立焚烧炉或深埋废清;增加除尘装置和化学手段,清除烟尘和有害气体。

有些工业部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电子、感光器材、精密仪表、航天工业等,需要建立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周围可种植防护林加以保护。

地理高考知识点3

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应布里在居民区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

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谙污水的工矿企业,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2)城市工业布局要符合工业布局的原则。

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摆放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的影响。

(3)要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区域综合治理。

某些工业部门产生的“三废”有可利用的部分,可在附近布局配套工厂就近加以利用,将污染物有效地控制在生产过程之中,使一个工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厂的资源、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区,铜矿和煤矿资源都比较丰富,拟建铜矿冶炼厂,同时建火电厂为其提供电力。但铜矿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企的二氧化硫,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有大觉的粉煤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二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来制造建筑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厂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厂。

(4)还要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要布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耍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以免污染物难以扩散而造成污染事故。

(5)设置卫生防护带。

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里防护带,植树造林、可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6)作无害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建立焚烧炉或深埋废清;增加除尘装置和化学手段,清除烟尘和有害气体。

有些工业部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电子、感光器材、精密仪表、航天工业等,需要建立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周围可种植防护林加以保护。

地理高考知识点4

⑴拉丁美洲气候湿热的原因:位于赤道两侧;周围海洋广阔。

⑵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受安第斯山脉阻挡的影响,山地东侧为西风带的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沛。(非地带性现象)

⑶非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非洲同纬度是海洋。

⑷南半球缺失苔原带的原因:南半球同纬度是海洋。

⑸同在北回归线附近,却出现了非洲的热带沙漠气候、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等气候原因是:北非受副热带高压及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受热带季风影响,我国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影响。

归纳: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岸的气候差异及成因:------海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形势不同。

⑹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是副高强弱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⑺我国降水南多北少的主要原因是:南方雨季来得早去的晚,雨季时间长;北方雨季较短。

⑻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每年都有的天气是:伏旱(最佳答案)(因有的年份有“空梅”现象,因此梅雨不是最佳答案)

⑼为什么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热带山地环境与北半球其它地区相比,向北推进了5----6个纬度?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基本上是南北走向,北有大山阻挡,谷口向南,形成巨大的暖湿气流通道;②夏半年,强大的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大量暖湿气流,深入大峡谷内部,

使峡谷底部等温线与同纬度相比明显向北推进。

⑽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有: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我国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风的频频南下,对我国北方的影响大。

⑾我国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有: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方虽比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一些,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⑿我国冬季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温度低的原因是:受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冷高压影响(或受冬季风的影响)。

⒀印度比同纬度我国气温高的原因是:高山屏障(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南下的冷气流)。

⒁欧洲海洋性气候比北美洲面积大的原因为: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

⒂巴西东南沿海、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洲东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主要是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暖湿气流,受地形(山地)的影响,在信风的迎风坡,其次沿岸有暖流经过。

⒃气温的年较差纬度越高,差值越高,原因是: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离海越远气温年较差越大,原因是: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⒄气温的日较差:纬度越高越小,原因是: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小。

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为: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为:内陆比沿海日较差大,

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原小,年较差也小。

⒅青藏高原比我国同纬*原、盆地比较:

气温年较差小,原因: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较凉;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日较差大,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密度小,大气的保温作用及削弱作用低,因此白天升温快,夜晚降温快。

⒆天山南坡无林带,原因为: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背风坡,降水量少;而北坡地处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多。

⒇亚寒带针叶林在大陆东岸南缘偏南的原因:主要是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其次东岸受来自大陆内部风的影响,西岸相反。

(21)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存在冰雪下线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一是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影响降水量的因素是坡向,即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22)、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一是山地所处的纬度(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二是山地的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可能越复杂)。

另外,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主要取决于热量(即阳坡高和阴坡低)。

地理高考知识点5

一、荒漠化

1、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3、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4、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近代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现代由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问题思考】

1、议一议: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想一想: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

(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

(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

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3、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地理高考知识点6

复种指数问题:

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其原因是:(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①美国、印度*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②**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⒀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消费量大;②交通方便;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⒁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美国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地形*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④土壤肥沃; 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高;③交通便利; ④ 市场广阔;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 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高; ④交通便利; ⑤市场广阔; ⑥工业比较发达; 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科技水*存在差异;③专业化水*不同;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地理高考知识点7

1、发展*家人口迅速增加问题:

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问题。(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3、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

(1)有利影响: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不利影响: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事业人数增多

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

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对迁出地影响: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地理高考知识点8

全国可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个自然区。其中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差别较大,以秦岭??淮河为界,又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因此全国可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部分。北方地区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高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南方地区复习要点:鱼米之乡;亚热带、热带经济林木和水果;水运发达;沿海和内地的工业发展;治水与治土;南方人民的生活。

1几种农业类型的区分

(1)绿洲农业: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以及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如我国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农业就为绿洲农业。

(2)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如我国西北地区宁夏*原和河套*原的农业就为灌溉农业。

(3)河谷农业:一般是指在海拔高的河谷地带出现的农业类型,如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农业就是河谷农业。

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夏季*均气温低,因而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的共同有利条件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小编为大家整理整理了高中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九科知识点,各科知识点都包含了知识专题、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等内容。更多2016年高考各科复习知识点请查看>>,高考知识点频道有你想要的珍贵复习资料。欢迎访问,高考生的专属网站。

1南北方区域综合

1.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综合:特定地理区域内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是建立在本地区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河流、地形、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气候、地形对交通建设的影响,资源储存量及类型对工业生产的影响等这一方面要求人们根据本地区自然地理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区域开发和区域建设;另一方面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也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自然地理环境进行改造例如,通过灌溉,可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等

2.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综合:系统地理主要是指高中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则主要是指初中的世界地理和*地理区域地理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两者的科学分析的载体,许多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成因、规律及变化等,都是对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最好“注解”或“说明”;而系统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和验证运用系统地理中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来解释区域地理中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以及地理分布,就是自然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综合例如,运用大陆构造理论解释山脉的形成以及火山、地震的发生;运用大气环流知识解释各地理区域的气候;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交通区位因素、城市区位因素分析世界和*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的分布和发展等

3.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了区域自然地理的环境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地形控制着河流的流向,气候影响着河流的讯期,地形影响气候,气候反过来又对地形进行塑造,在特定的地形、气候条件下形成特定的土壤和植被,最后在区域内形成特定的自然带自然带是自然地理要素在地表的分布规律,集中体现了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对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区域内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综合:农业、工业、交通、聚落、商业、金融等一系列的人文地理要素,构成了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的人文地理环境,区域内各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高度发达的美国工业对农业的发展起了很强的推动作用,机械、化肥、农药为美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生产条件再如,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农业地域专门化生产、对世界工业布局(跨国公司)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还有,城市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区域发展也起到了拉动作用,而区域内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也对区域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等

5.区域内各学科的综合:a.区域发展的历史与历史学科关系密切例如,长城出现在*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这与历史上北方地区、西北地区民族矛盾有关;丝绸之路的兴盛,造就了敦煌艺术宝库等h.区域热点问题与政治学科关系密切例如,中东问题、伊拉克战争、印巴冲突、阿富汗战争以及朝核问题等,不仅有历史的原因,而且还有深刻的政治背景。

1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简要归纳为:山环水绕,*原内孕;气候冷湿,森林?茂密。

不要错误地认为,只有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的地区才属湿润区。东北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虽然年降水量不足800毫米,但由于该地的纬度较高、蒸发量小,因此地表仍较湿润,也属湿润区。

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春季,并不是出现在夏季,这是因为夏季气温虽然较高,融雪能力很强,但此时地表已无积雪。

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可从水的来源、去处两大方面进行。沼泽的形成,一般是由于水的来源丰富,如降水丰富,易出现洪涝等。另外也因为水不易排走。

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是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突出特点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和地区专业化生产。

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一般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方面,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以及适合种植的农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如科技、交通、市场等方面,从上一步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较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基本无害的一部分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4)关注重要农业区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及发展障碍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可简要归纳为:地理(当地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了机会,历史(侨乡、适逢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机会,政策(改革开放)催生了机会。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第二阶段虽然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但与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工业有显著的区别,其重工业和制造业不发达,制约了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今后应加强钢铁、石化、汽车等基础工业的发展。

1北方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

1.地形:地形以*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原、华北*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地质灾害:多火山,如长白山地区、太行山地区等。

2.土壤:黄土(华北*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三)气候和植被

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思考:气候类型成因?)

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四)河流和湖泊

1.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永定河等。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少、水位季节变化南大北小、汛期北长南短、含沙量南多北少、结冰期北长南短。(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水文特征?)

(提示:水量大小和水位季节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内气候因素特别是降水量的多少、降水强度、降水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汛期取决于降水量多少、雨季出现时间和长短(外流河)或气温的高低(内流河);含沙量多少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的植被覆盖状况、土质状况和地势状况;结冰期取决于河流流经地区纬度的高低。)

(提示:思考黄河和松花江流域凌汛现象出现的河段和成因分析。)

2.湖泊:兴凯湖、长白山天池、镜泊湖、松花湖、洪泽湖等。(提示:天池的成因?)

(五)资源

1.矿产资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同煤矿、朔州煤矿、抚顺煤矿等;本溪铁矿、鞍山铁矿;招远金矿。

2.化学资源:长芦盐场(思考:长芦盐场晒盐的时间和有利条件?)

3.其他资源:东北地区土地和森林资源丰富(提示:思考其成因?)。

1北方地区人文地理概况

(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1)粮食作物:冬小麦(华北,why?)春小麦(东北,why?)水稻(长白山地灌溉地区和黑龙江沿岸,why?)。

(2)油料作物:花生(华北);(3)糖料作物:甜菜(东北,why?)。

(4)经济作物:棉花(华北)谷子(黄土高原)大豆(东北、华北)高粱(东北、黄土高原)等。(5)纤维作物:亚麻(东北)。

(6)水果:苹果、葡萄和梨(华北和辽宁)桃、杏和柿(东北)等;

(7)畜牧业:山地放牧业和家禽圈养 (8)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

2.耕作方式和熟制:旱地农业为主;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一年一熟)。

3.在全国农业的地位:东北*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是全国最大水果带。

4.农业生产条件(提示: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和北方地区概况,理解分析)。

A.有利条件:①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②*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B.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受寒潮影响大;西部受风沙影响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

思考:试评价东北*原、华北*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

(二)工业

1.工业带(区):环渤海工业带,其包括: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区;陇海-兰新线工业带。

2.工业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

3.工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问题:①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②生产技术落后;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产品类型单一;⑤淡水资源不足。

(2)解决措施: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②加强技术改造;③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④增加产品类型;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工业发展条件:①农业基础好;②铁路网最稠密,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三)风俗习惯、民居和民族

1.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黄土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2.传统民居特点:东北地区注意防寒保温;黄土高原特色民居窑洞;

3.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东北的满族、朝*;宁夏、甘肃的平等。

(四)交通:铁路、公路网稠密(注意:查地图册,熟记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线)。

(五)主要城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等

(六)生态环境

1.东北地区:黑土流失和沼泽地(湿地)破坏。(提示:要总结其成因及解决措施。)

2.华北*原:易受旱涝、盐碱、风沙威胁。(注意:分析其出现季节、成因及解决措施。)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注意:分析其成因及其解决措施;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1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主体部分位于20°N-32°N和100°E-120°E之间;其相对位置位于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东至东海;南海以北,北至秦岭、淮河一线。

2.范围: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包括省级行政区琼、港、澳、台、粤、桂、云(滇)湘、鄂、赣、浙、沪、闽的全部和川、皖、苏、豫、陕、甘的部分。

(二)地形和土壤

1.地形特征:*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原、丘陵面积广大,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

2.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原(我国地势最低的*原)江南丘陵(我国最大的丘陵)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喀斯特地貌广布)和横断山脉。(思考:横断山脉大致为东西走向的成因?)

3.土壤:以红壤为主(酸性较强、贫瘠),*原地区还有水稻土和紫色土。

(提示:注意红壤的改良措施有哪些?)

(三)气候和植被

1.气候: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湿润)。常出现台风、风暴潮、伏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

(提示:一定要总结归纳出该地气候类型的成因?该地上述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昆明准静止锋和江淮准静止锋的成因及影响?“巴山夜雨”的成因?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四川盆地夏季高温及冬季温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2.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部沿海地区有小部分季雨林。(思考:该植被成因?)

(四)河流和湖泊

1.河流:长江、赣江、湘江、岷江、淮河、京杭运河、珠江、钱塘江等

(切记:勿忘归纳该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淮河洪水泛滥的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

2.湖泊: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巢湖、太湖、日月潭等

(五)资源

1.矿产资源:有色金属矿产丰富,如:攀枝花铁矿(煤矿)个旧锡矿、*果铝土矿、大余钨矿、铜仁汞矿、大冶铁矿、德兴铜矿等(建议:查地图册,落实到地图上)

2.水资源和水能资源:淡水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水电站较多,如:长江中上游地区的二滩、龚嘴、三峡、葛洲坝、安康等;珠江水系上游也有较多水电站。(建议:查地图册,落实到地图上)

3.化学资源:莺歌海盐场(海南)布袋盐场(台湾、东南盐仓)。(提示:查找位置,并掌握其形成的有利条件?)

1南方地区人文地理

(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1)粮食作物:水稻(why?);

(2)油料作物:油菜(长江流域地区);

(3)糖料作物:甘蔗(台、闽、粤、桂、云、川);

(4)经济林:竹、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蚕桑等;

(5)水果:热带水果作物,如: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等;

(6)畜牧业:山地放牧业和家禽业

(7)水产业:淡水养殖、近海养殖和海洋捕捞;(思考: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2.耕作方式和熟制:水田农业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

3.在全国农业的地位:重要的商品粮(成都*原、洞庭湖*原、江汉*原、鄱阳湖*原、太湖*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太湖*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原)糖料作物(台、闽、粤、桂、云、川)油料作物(长江沿岸地区)棉花(江汉*原和长江三角洲)黄麻、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和西双版纳)出口农产品(太湖*原、闽南三角、珠江三角洲)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原和珠江三角洲);(查地图册,落实其位置)。

4.农业生产条件(提示: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和北方地区概况,理解分析)。

A.有利条件:①气候:以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少雨),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②地形、土壤和水源:长江中下游*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既灌溉便利,也有利于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农业基础: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高。

B.不利条件:①气候:旱涝灾害频繁,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土壤: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黏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地形地貌: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

思考:试评价长江中下游*原和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

(二)工业

1.工业带(区):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如:沪宁杭工业区)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珠江三角洲工业区、闽南三角工业区)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

2.工业特点: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3.工业发展条件:①农业基础好;②铁路、公路、内河航运和沿海运输密切配合,水陆联运条件好,交通便利;③矿产资源、水能资源、东南沿海地区缺乏煤等。

(提示:归纳总结沪宁杭和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工业生产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分别是什么?长江沿岸工业地带和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工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补充:(1)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

A.优势:水能、矿产、农林牧资源丰富;

B.表现:该地区已形成综合性工业基地,钢铁、电力、有色金属冶炼、机械、煤炭、纺织工业发展迅速。

C.主要工业中心:重庆、成都、攀枝花、贵阳等。(提示:通过查找地图册,归纳各工业中心主要工业部门生产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环北部湾经济圈发展的区位优势:①地理位置优越;②海洋运输便利;③资源丰富;④劳力廉价且丰富;⑤巨大的互补空间。

(3)南宁发展的区位优势:

A.地理位置优越,南宁地处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其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是直接进出东南亚各国的“水陆门户”、“桥头堡”。

B.交通条件优越,海洋运输和铁路交通便利;

C.资源条件优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D.劳动力条件优越,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E.与周围国家和地区互补空间大,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为南宁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条件。

(三)风俗习惯、民居和民族

1.人民主食:大米

2.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以南北朝向为主,瓦房屋面较陡

(四)交通

传统-船舶;现代-船舶、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便利(注意:查找地图册,进行落实)

(五)主要城市: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杭州、福州、武汉、长沙、重庆、成都等

(六)生态环境及治理

1.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旱涝灾害频繁。(注意:归纳该灾害成因、危害、整治措施)

2.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注意:归纳该灾害成因、危害、整治措施)

3.红壤:(1)特点: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壤黏重。

(2)改良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茶树、杉木、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流失等。

地理高考知识点9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xx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地理高考知识点10

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应布里在居民区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

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谙污水的工矿企业,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2)城市工业布局要符合工业布局的原则。

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摆放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的影响。

(3)要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区域综合治理。

某些工业部门产生的“三废”有可利用的`部分,可在附近布局配套工厂就近加以利用,将污染物有效地控制在生产过程之中,使一个工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厂的资源、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区,铜矿和煤矿资源都比较丰富,拟建铜矿冶炼厂,同时建火电厂为其提供电力。但铜矿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企的二氧化硫,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有大觉的粉煤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二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来制造建筑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厂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厂。

(4)还要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要布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耍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以免污染物难以扩散而造成污染事故。

(5)设置卫生防护带。

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里防护带,植树造林、可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6)作无害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建立焚烧炉或深埋废清;增加除尘装置和化学手段,清除烟尘和有害气体。

有些工业部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电子、感光器材、精密仪表、航天工业等,需要建立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周围可种植防护林加以保护。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扩展阅读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扩展1)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10篇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1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2

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

(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3

1、意大利工业小区模式:

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有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它的基本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④生产高度专业化;

⑤企业分布于小城市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2、传统工业区当前发展状况:

(1)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衰落,急需改造。

3、德国鲁尔工业区:

(1)主要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较少,需由法国和瑞典进口);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过于单一;

②煤炭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整治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发展第三产业;

③调整工业布局;

④完善交通网络;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4、新工业区基本特征:

(1)时间新:出现于二战后;

(2)地区新:形成于无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3)形式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4)部门新:以出口型轻工业或高科技电子工业为主。新工业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①以新兴工业即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

②以出口型轻工业为主的出口型工业区,如意大利萨索洛、普拉托。

5、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五大湖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等都属于传统工业区,它们的主要特征:

(1)建立在丰富的煤炭、铁矿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近;

(2)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

(3)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6、美国硅谷电子工业区:

(1)主导区位:科技、环境、交通。

(2)主要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

③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④便捷的交通;

⑤稳定的市场(美国*的军事定货);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3)主要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的知识和技能;

②增长速度较传统工业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4

一、东亚:

1、总括:

(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3、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

二、东南亚:

1、总括: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

(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原(印度河*原、恒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的高原);

2、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以丘陵*原为主;

2、*原:里海沿岸*原(俄罗斯),图兰*原(乌兹别克斯坦);

3、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原狭小

2、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

4、*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

(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

(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

2、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的盆地);

4、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欧:

1、总括:

(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

2、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

3、盆地:巴黎盆地;

4、*原:西欧*原,波德*原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势*坦,以*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

3、*原:东欧*原,西西伯利亚*原;

4、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九、北美:

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行;

(1)东部:高原山区;

(2)中部:*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区;

2、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总括:

(1)北部: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以*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2、山脉: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

3、*原:奥里诺科*原,亚马逊*原(世界第一大*原),普拉塔*原;

4、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十一、大洋洲:

1、总括:

(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十二、南极:

1、总括:

(1)冰雪高原(*均海拔:2350m);

(2)90%大陆冰川;

(3)淡水水库;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5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

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

⑶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6

全球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要以动态的眼光(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感觉得出,而在实际的光照图中,主要是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发生偏转,相切在不同的纬线圈(与直射点度数互余),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自己画二分二至日图(三线图)梳理。

二分日晨昏线*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分。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注意:有时候也会以晨昏线与经线(或地轴)的夹角来体现直射点的纬度。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7

1、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

2、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③地表植被稀少

3、人为原因:

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

5、治理措施:

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②控制载畜量;

③营造“三北防护林;

④退耕还林、还牧;

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⑥禁止采挖发菜等。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8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原、宁夏*原、河套*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

②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

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

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

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

⑥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9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10

1.汛期与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时水位上涨的现象。洪水期则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过正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时期。

2.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告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替代、包容“水利资源”。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3.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4.矿物、矿产与矿床

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基农业利用要求时才为矿产。有矿产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成。

5.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6. 断裂与断层

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7. 印度详板块与印度板块

印度洋板块为全球六大板块之一,主要以大洋地壳为主,属于大洋板块。而印度板块从属于印度洋板块,是它的一个子板块,为小板块,由陆壳组成,属大陆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而非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8.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用来说b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觉察,而侵蚀是在较为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察觉。

9.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前者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的聚合体。其中的各种生物由于彼此间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并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二者关系可简单表示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十生存环境。

10.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热的赤道地区,由高大茂密、常绿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热带季雨林不连续分布在热带雨林外围干湿季乔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由旱季落叶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季雨林与雨林相比,外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群落组成种类和结构比较简单。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扩展2)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

地理高考知识点1

人口数量、分布:

⑴发展*家人口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

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形*口压力,给资源和环

境带来巨大压力,造*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生活水*下降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种种

资源和环境问题,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提高。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控制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

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⑵发达国家和发展*家城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的不同侧重点:

①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制约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措施: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②发展*家城市人口老龄化:

问题:人口老龄化,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

措施:关心照顾老人,建立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⑶巴西(澳大利亚)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①气候温和湿润,地形*坦,利于耕作;②交通便利,多优良港湾,工业发达;③欧洲殖民者最早到达这里,开发历史较早;

(4)*人口问题:①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人口地区分布不*衡。

②我国目前人口问题最大的任务是继续保持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而不是控制人口老龄化。

地理高考知识点2

1.解读材料,科学审题

读题干-读图名-读图例、注记、经纬度-分析地图-题干与图表结合分析-分析设问。 ①题干,一般包括材料、数字、图表等。

②审问题,包括问题的设问角度、限制性条件、所属的知识范围等。

③题目不同,审题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些题目较简单,可从关键词上突破题意;有些题目的材料较为复杂,需要从材料的内容上来把握题意;有时只有将上述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还有些题目需从问题入手,进行逆向推断。高考题目的总要求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在审题时应以题意为中心,联想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和区域案例,要全面、准确阅读所给材料,把握问题指向和设问角度,揣摩命题意图与考查要求。

  2.信息获取与机智解读

提取信息要全: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确保信息无遗漏,特别是图表材料要通过思维加工将图形、数据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

解读信息要准:要注意区域图的准确定位,如经纬度定位、海陆轮廓定位、地理事物特征定位;从题干、图表中提取解题信息;找出题干和设问的关键词和限定词,辨析信息的重要程度,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合理判断与推理,挖掘隐含信息。

运用信息要活:运用直接信息及隐含信息对问题进行分析,思维要畅通、敏捷。

3.解答技巧,实现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间的内在转化

将试题内容与储备知识建立联系,运用地理思维将知识重新组合、迁移转化。一般解答思路为: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准确定位→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及其地域联系)。其作用是通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条承接式思维链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时由于题目条件隐蔽,层层设障,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在此基础上要理清头绪,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并找出优势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善于迁移知识,活学活用。课本上的案例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典范,因此,注意案例的迁移,做到活学活用,才能赢得高考。如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可联系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基塘农业;鲁尔区的综合整治措施可迁移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措施;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可迁移到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中关村、新加坡电子工业。内蒙古畜牧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采取的措施,就可"迁移"阿根廷发展畜牧业所采取的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4.解答问题,草拟答案

①遵循已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探究思路,根据试题的设问指向阐释事物、探讨问题,做出正确解答。如以区域为信息载体的题目要牢牢把握区域环境特征,与区域环境特征相背离的词语要慎用。②解答问题一定要有大局观,要清楚从哪些方面、哪些层次作答,而且根据要点与原理的逻辑关系,确定哪个要点需重点分析,哪个简略阐述即可。③答题中要注意辩证分析问题,如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资源问题(开源、节流)、评价与影响(利与弊)、区位因素(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地理规律(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等。

  5.书写答案

答案的表述要规范、合理,要正确使用地理术语(特别是关键词),要讲究层次性、逻辑性,卷面要整洁、清晰。

地理高考知识点3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图的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图中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最大的半圆为昏线,以西最大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最大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地理高考知识点4

高考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1.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地域性②季节性和周期性

2.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3.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农林牧副渔(混合农业)

4.农业按投入分类粗放农业密集农业

5.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

6.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气候光热水地形*原山地土壤酸性水源

7.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市场(郊区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扩展)政策(商品基地)

8.人类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①培育良种②改良耕作制度③玻璃温室④修筑梯田⑤喷灌

9.市场交通及技术的发展对农业区位的影响①供求关系②保鲜冷藏技术③区域专业化生产

10.世界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1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③机械化水*低④水利工程量大⑤科技水*

12.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地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

13.大牧场放牧业的形成条件分析(潘帕斯)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③距海港近

14.阿根廷促进牧牛业的主要措施①培育良种②改善交通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15.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16.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分布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17.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实例分析(美国)①自然条件②交通运输③地广人稀④工业基础⑤科技

18.世界主要的混合农业生产方式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

19.混合农业的分布地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

20.混合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实例分析(澳大利亚)①生态农业②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活③市场适应性好

21.工业的投入因素土地水源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科技

22.工业的产出产品和三废

23.工业投入要素与工业发展类型的关系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

24.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发展的影响①原料种类和利用率②劳动力的数量体力知识技术

25.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技术

26.五种区位因素指向型工业原料市场动力廉价劳动力技术指向型

27.原料交通运输信息和劳动力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①替代,减弱②吸引力,完善③通达,重要④自动化,劳动力素质。

28.社会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①国防②政策③个人偏好④工业惯性

29.环境需要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水污染(河流下游),风污染(下风向)

30.企业增长的战略①横向一体化②纵向一体化③多样化

31.企业空间发展的特点①由近及远扩张②由大市场至小市场扩张

32.跨国公司的空间发展过程①代理商②销售公司③组装公司④生产公司⑤研发机构⑥全球经济

33.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①生产的联系②非生产的联系③信息的联系

34.工业集聚的优势①共享基础设施②交流协作③降低运费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

35.工业分散的原因①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量小②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

36.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①自发形成②规划形成

37.不同发育程度工业地域的不同特点①发育低(食品工业)②发育高(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机械制造)

38.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分析(鲁尔区)①煤炭资源丰富②铁矿区近③水源充沛④交通便捷⑤市场广阔

39.鲁尔区衰落原因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40.鲁尔工业区的综合整治①发展新兴工业②调整布局③改善交通④发展科技⑤消除污染

4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特点①中小企业②轻工业③生产分散④资本集中低⑤分散型工业化

42.高技术工业的特点①人员高水*②增长速度快③研发费用高④面向世界市场

43.美国“硅谷”发展的主要因素①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③教育发达④便捷交通⑤军事订货

44.聚落的形*类为生存而聚居,居所由流动到稳定,逐步确立了乡村聚落。.

45.村落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①圆形或多边形村落(少河的*原)②带状村落(沿河道)

46.古代城市出现的基本条件①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②劳动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出现古代城市的分布特点一些大河冲积*原,农耕业发展早的地区。

47.著名古代城市发源地①美索不达米亚②尼罗河谷地③印度河谷地④黄河长江中下游

48.地形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大多数在*原②热带在高原③山区在谷地或低地

49.美国三大城市带①波士顿-纽约-华盛顿②芝加哥-匹兹堡③旧金山-圣迭戈

50.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地区①°N以南的欧洲地区②东亚③美国东北部

51.城市分布与气候的密切关系①适度的降水,又有适中的气温②干旱高寒湿热区为稀少区

52. *特大城市分布①大城市最多的省②没有大城市的省③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53.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供水②运输③军事防卫

54.矿产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煤炭②铁矿③石油④有色金属

55.交通对城市区位的影响①现代:沿海沿江沿线②古代:河流大道的汇合处

56.政治军事宗教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经济中心②政治中心③军事中心④宗教中心

57.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①军事宗教(减弱)②交通自然资源(一直)③旅游科技(新)

58.城市化的含义指人口向城市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59.城市化的作用①带动区域经济发展②缩小城乡差别

60.城市化的主要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61.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①产业革命前(缓慢)②二战前(加快)③二战后(空前)

62.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63.发展*家城市化的特点①起步晚②城市化水*低③城市发展不合理

6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①环境质量下降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③就业困难

65.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③治理环境

66.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①铁路(量大)②公路(灵活)③水路(廉价)④航空(快)⑤管道(连续)

67.亚欧大陆桥①西伯利亚大铁路(海参崴-莫斯科)②连云港-鹿特丹

68.世界主要航海线①北大西洋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③巴拿马运河④北太*洋

69.邮政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和包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70.电信通信的主要任务及特点利用电磁系统,传递符号文字图像和语言。易受地形影响。

71.商业活动的主要环节①收购②储存调运③销售

72.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决定性因素);技术自然。

73.建设京九铁路的意义激活全国铁路网,带动沿线地区发展经济。

74.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原地区要少占好地,山区要避开条件复杂的地段。

75.内河航道网的组成内河航道网是由天然水系航道和人工运河组成的网络系统。

76.港口的概念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77.港口的区位因素分析①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②经济和社会条件腹地城市)

78.汽车站的区位因素与市内干道系统及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的联系

79.航空港的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条件)②综合因素(用地交通环境)

80.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①点线面结合②流动方向和数量经常变化③混合交通④占地多

81.城市道路网规划原则①便利出行②节约用地③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④保护环境

82.城市交通面临的两大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①线路拥堵(合理规划)②环境污染(减少尾气技术绿化规划)

83.电子通信的发展①利用电话电报②利用计算机(声音图像文字和数字)

地理高考知识点5

20xx高考一轮复习:地理知识点归纳(气候)

高二学生很快就要升入高三了 高三。高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尤其是高考一轮复习,要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庞大。高中频道整理了20xx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资料,以下是高中地理中有关气候方面的主要知识点,和大家分享。

一、东亚:

1、东部沿海:季风气候显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西部内陆: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

二、东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大部分、菲律宾群岛,北部夏季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常年高温多雨);

三、南亚:

1、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印度半岛大部分);

2、热带沙漠气候;(印度中下游;巴基斯坦以热带沙漠为主);

四、中亚:

1、温带大陆干旱、半干旱气候;1 2 3 下一页 尾页

地理高考知识点6

1.经纬度计算: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纬差法与正午太阳高度算纬度——正午太阳相差多小,纬度相差多少;北极星的仰角即地*高度等于当地地理纬度;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长111km/1°纬线长111cosфkm(ф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计算:等高线图上任意两地相对高度的计算可根据(n-1)d≤?h

4.流域面积的计算:作出流域的分水线即山脊线,由分水岭所围的区域即为流域的范围;因图形不规范,计算时一般算出图幅面积后,再分析流域面积占图幅面积的比重,相乘即可。

5.有关时间计算: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②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③根据东早西晚,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地方时=已知某地地方时±(两地经度差×4分钟/1°),注意东加西减;④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以东早一天,为新的一天,以西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并不完全重合),规定日界线以东晚一天,为旧的一天,以西早一天,为新的一天;新的一天的范围即从地方时0:0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的范围;新的一天的范围=180°经线的地方时×15。⑤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

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其它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南北极点为0,任意纬线上线速度 Vф=V赤道cosф=1670cosфkm/h;③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上除极点外的任一点都相等,线速度比对应地面上的点大。

7.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上为0,昼半球h>0°,夜半球h&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

8.昼夜长短计算: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 /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大小地的夜长。

9.太阳直射点的确定: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10.温度计算:①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为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②焚风效应气温垂直递增率,每下沉100m,气温增加1℃;③常温层以下地温垂直递增率,每往下100m,地温增加3℃。

11.气压梯度计算: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即为气压梯度,计算公式为△P/△d。

12.河流径流量的计算:径流量=降水量一蒸发量。

13.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

14.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量/分布面积。

15.城市化水*的计算: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数量/该地区人口总数。

16.运动器感觉昼夜更替周期的计算:T=360°/(地球自转角速度±运动器角速度),(同向相加,逆向相减)。

地理高考知识点7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

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

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

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

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

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

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

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自从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

地理高考知识点8

简单的来说:

湖泊水:就是湖里面池塘里面河里面的水

地下水:

地下水就是地表以下的水 一般井水为地下水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淡水:

淡水和海水相对 就是没盐分的水 一般湖泊 溪流 江 都是淡水

地球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在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即使如此,总体而言,世界上是不缺水的。但是,世界上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约65%的水资源集中在不到10个国家,而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 80个国家和地区却严重缺水。人类使用水资源的方式以及污染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形势。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每年约有5000亿立方米污水排入江河湖海,造成35.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体受到污染。

地理高考知识点9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越远越小。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1、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南半球(赤道以南)达到最小值。

2、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值;北半球(赤道以北)达到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H=90°—|α±β|H—正午太阳高度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所求地点的纬度

当α与β处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减;当α与β不在同一半球时,两者相加。

太阳高度规律及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杆影的计算

2、热水器的调节

3、楼高、间距的选择

地理高考知识点10

工业布局既要注意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从污染物的类型考虑,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部门应布里在居民区盛行风向下风地带的郊外。

在季风区要布局在与当地主要风向相垂直的郊外,使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有害气体不至于吹到居民区。在厂区与生活区之间应有绿化带。以便净化空气。需要大量工业用水、又要排放大谙污水的工矿企业,工厂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避免工厂排放的污水污染居民区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2)城市工业布局要符合工业布局的原则。

如:用地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摆放在城区;用地规模大,对大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以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有严重污染、一时又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具体地说,应布置在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造成的“城市风”范围以外,)并考虑到盛行风向的影响。

(3)要有利于环境污染的区域综合治理。

某些工业部门产生的“三废”有可利用的`部分,可在附近布局配套工厂就近加以利用,将污染物有效地控制在生产过程之中,使一个工厂的废物成为另一个工厂的资源、达到“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综合利用”的目的。如某地区,铜矿和煤矿资源都比较丰富,拟建铜矿冶炼厂,同时建火电厂为其提供电力。但铜矿冶炼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企的二氧化硫,火电厂排放的“废气”中,有大觉的粉煤灰,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因二氧化硫是制硫酸的原料,而粉煤灰也可用来制造建筑材料,所以在附近建硫酸厂和粉煤灰建筑材料厂。

(4)还要考虑到地形的影响。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要布局在盆地或谷地中,耍布局在通风良好的地区,以免污染物难以扩散而造成污染事故。

(5)设置卫生防护带。

在工业区和居民区之间设里防护带,植树造林、可吸烟除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6)作无害处理。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建立焚烧炉或深埋废清;增加除尘装置和化学手段,清除烟尘和有害气体。

有些工业部门对环境有特殊的要求。如电子、感光器材、精密仪表、航天工业等,需要建立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自来水厂应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周围可种植防护林加以保护。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扩展3)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10篇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1

一、荒漠化

1、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3、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4、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近代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现代由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问题思考】

1、议一议: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想一想: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

(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

(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

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3、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2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3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4

1、意大利工业小区模式:

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有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它的基本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④生产高度专业化;

⑤企业分布于小城市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2、传统工业区当前发展状况:

(1)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衰落,急需改造。

3、德国鲁尔工业区:

(1)主要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较少,需由法国和瑞典进口);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过于单一;

②煤炭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整治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发展第三产业;

③调整工业布局;

④完善交通网络;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4、新工业区基本特征:

(1)时间新:出现于二战后;

(2)地区新:形成于无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3)形式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4)部门新:以出口型轻工业或高科技电子工业为主。新工业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①以新兴工业即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

②以出口型轻工业为主的出口型工业区,如意大利萨索洛、普拉托。

5、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五大湖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等都属于传统工业区,它们的主要特征:

(1)建立在丰富的煤炭、铁矿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近;

(2)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

(3)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6、美国硅谷电子工业区:

(1)主导区位:科技、环境、交通。

(2)主要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

③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④便捷的交通;

⑤稳定的市场(美国*的军事定货);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3)主要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的知识和技能;

②增长速度较传统工业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5

重要纬线:

00纬线(赤道):几内亚湾(0°)、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30°E)、马来群岛(120°E)、亚马逊河口(60°W)

地理意义:最长纬线;南北半球自然分界;全球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23°26N或23.5°N):撒哈拉西部(0°)、红海、*半岛中部(60°E)、印度半岛北部、恒河河口(90°E)、云南广西广东南部(汕头)、台湾海峡(120°E)及中部、夏威夷群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墨西哥湾中部(90°W)、古巴以北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北;热带与北温带分界。

南回归线(23°26S或23.5°S):南非高原东侧(30°E)澳大利亚西部高原(120°E)澳大利亚大分水岭(150°E)拉普拉塔*原(90°W)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南;热带与南温带分界。

300N纬线: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北部(*河口)、青藏高原(*以北)、四川盆地(成都)、长江中下游*原、杭州湾南端(宁波)、密西西比河河口

400N纬线:南欧三大半岛、黑海海峡、塔里木河、敦煌、嘉峪关、河口、大同、北京、秦皇岛、鸭绿江口

(秦岭—淮河:32°—34°N;南岭:26°N;阴山:41°N)

北极圈(66°34N或66.5°N)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

地理意义: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南界;北温带与北寒带分界。

南极圈(66°34S或66.5°S)南极大陆外围。

地理意义: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北界;南温带与南寒带分界。

大洲经纬大致定位:

非洲最西侧正是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左右,最东侧大约50°E左右,北侧在地中海沿岸,南侧开普敦,两地均是地中海式气候,而地中海式气候在世界各地分布为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总结起来非洲位置应该是:小东经,小纬度!同样道理,欧洲位置(小东经,大北纬)在非洲北面;大洋洲位置(大东经,南半球);南北美洲都在西半球(160°E——20°W),且北美东侧和南美的西侧都是大致60°W,所以是:大东经,小西经;南极洲自然是大南纬,全经度了;我们亚洲是:东半球(20°W—160°E),中(30°—60°)低(30°以内)高纬度(60°N以北)。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6

全球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要以动态的眼光(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感觉得出,而在实际的光照图中,主要是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发生偏转,相切在不同的纬线圈(与直射点度数互余),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自己画二分二至日图(三线图)梳理。

二分日晨昏线*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分。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注意:有时候也会以晨昏线与经线(或地轴)的夹角来体现直射点的纬度。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7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时间管理,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分地球。

(2)晨昏线*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分;6月22日摆动幅度,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知识点总结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3、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8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附近汇合。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二)、青藏高原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

冬季,由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南的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就较小,气温下降幅度就不大;夏季,由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极少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甘肃、新疆一带气候就会干旱。

(三)、青藏高原对我国冬、夏季风的促进作用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使我国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得极为明显。由于地势高,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受热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这加速了陆上低压的形成,使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势力增强甚至影响到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如图2所示。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降温快,气流下沉,使陆上高压势力增强,促使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如图3所示。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亚季风环流势力更强大,冬夏季风更替更明显,大陆性气候特点更突出,冬季风影响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四)、青藏高原对我国华南地区降水的影响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国东部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季风气候区,加上台风的影响,我国华南地区的降水极为丰富,摆脱了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变成沙漠的厄运,成了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

总之,青藏高原的隆起不仅使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高原气候,也对我国气候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国气候复杂多样。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9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原、宁夏*原、河套*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

②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

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

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

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

⑥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10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扩展4)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10篇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1

海上龙卷风产生条件

A、是空气必须具有高温、高湿。温度高低反映其热能的大小,空气湿度大,一旦发生凝结现象,大量的潜热就释放出来,变成动能、位能。

B、要有旺盛的积雨云。积雨云是强对流的产物,在强对流运动中易形成涡环。

C、是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间的切变要大,也就是说两者气流方向相反,各自的速度要大,才能形成强切变。

总结:海龙卷的移动路径一般为直线,移动速度*均每小时50千米左右。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 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陆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泽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种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

总量很多,但是 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资源中,冰川中储存的水量最多,现在人们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护水资源,主要途径有:节约和合理用水,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扩大淡水来源。

土地资源

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原地的地势*坦,气候温暖,适宜发展农业,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2

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

(1)标准地质剖面:如*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3)地质构造形迹:如*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澎湖列岛的地形景观等。

(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6)地质灾害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河北唐山地震遗迹;云南东川市泥石流及防治等。

总结:地质遗迹是地质时期留下的各种见证,是人们研究地球演变的重要依据。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3

气候,从西北端的海洋气候到西伯利亚的剧烈大陆性气候和远东的季风性气候。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均温度为1℃到-35℃,7月*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

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北冰洋沿岸属苔原气候(寒带气候),太*洋沿岸属温带季风气候。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和半荒漠带。

总结:一月份各地*均气温从0度到零下50度不等,7月份的*均气温则是1到25度。最寒冷的地方在雅库特东部,西伯利亚和远东许多地方有多年冻土。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

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4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 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图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原:西西伯利亚*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原:亚马孙*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 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 国家有11个(2003年)。分别是*、印度、美国 印度尼西亚 巴西 巴基斯坦、俄罗斯 孟加拉国、尼日利亚 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 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2、日本位于太*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 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原是关东*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 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 要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5

第一节 日本

1、日本是一个太*洋西北部的岛国,自北向南依次为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最大的是本州岛。东临太*洋,西临日本海。

2、日本位于太*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最著名的火山是 富士山。地形以山地为主,最大的*原是关东*原。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图7.2 p18,活动p19)

3、日本的首都是东京,日本最大的港口城市是横滨。日本由于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二战以后,经 济高速发展,对工业原料和燃料的需求增多,加之国内供给不足,对外依赖很强。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工业主 要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

第二节 东南亚

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 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图7.17-18 p26-27)

2、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

3、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高温多雨,将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得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东南亚是世界上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泰 国、越南、缅甸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是 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图7.22 p29 活动p30)

3、中南半岛上山脉、大河多由北向南延伸,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城市 附近大河 所在国家

河内 红河(上游为元江)越南

金边 湄公河(上游为澜沧江)柬埔寨

万象 同上 老挝

曼谷 湄南河 泰国

仰光 伊洛瓦底江、缅甸

第三节 印度

2、印度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最大河流是恒河,主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班加罗尔。

3、印度大部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雨季(6-9月)盛行西 南季风,旱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活动p37)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

经济作物有棉花、黄麻和甘蔗。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心和钢铁工业中心;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第四节 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位于亚欧大陆北部,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大部分处于北温带,以温带大陆性气 候为主,气候特征是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坦,地形以*原和高原为主,以山脉河流为界自西向东分别是东欧*原(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西西伯利亚*原(叶尼塞河)中西伯利亚高原(勒拿河)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资源种类齐全,储量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能够自给的大国之一。石油、天然气、煤、铁资源居世界前列,最大的煤矿是库兹巴斯煤矿, 著名的油田有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最大的铁矿是库尔斯克铁矿。俄罗斯食品和纺织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圣彼得堡附近,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位于莫斯科附近。

4、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但交通运输线在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分布不*衡。

(1)以铁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为主,欧洲部分铁路密集,形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亚洲部分铁路稀疏,有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被称为亚欧大陆桥。(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起始点为*连云港,终点为荷兰鹿特丹)

(2)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是欧洲第一长河,流量丰富,水流*稳,航运价值高,通过运河,伏尔加河可以五海通航(波罗的海、白海、里海、亚速海、黑海)。

5、莫斯科是俄罗斯首都,俄罗斯最大的城市,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第二大城市是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是太*洋沿岸的港口城市;摩尔曼斯克是北冰洋沿岸的终年不冻港。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6

气候环境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为例,全年*均气温14.0℃(北京市气象局)。1月-7至-4℃,7月25至26℃。极端最低-27.4℃,极端最高42℃以上。全年无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太阳辐射

北京太阳辐射量全年*均为112-136千卡/厘米。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 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北京年*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大部分地区在2600小时左右。年日照分布与太阳辐射的分布相一致,最大值在延庆县和古北口,为2800小时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云岭,日照为2063小时。全年日照时数以春季最多,月日照在230-290小时;夏季正当雨季,日照时数减少,月日照在230小时左右;秋季日照时数虽没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时;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少季节,月日照不足200小时,一般在170-190小时。

总结: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7

1、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方千米,*均半径是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

2、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的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5、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有南北之分,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6、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相交的半圆,经线有东西之分,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7、本初子午线位于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洲厄爪多尔首都基多市中心以北24千米处。

8、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9、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10、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11、由于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1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13、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14、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5、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16、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指向标指示图上的方向。

17、比例尺可分为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三种类型。

18、在既没有指向标又没有经纬网的情况下,通常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19、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分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20、我们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2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22、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23、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相同;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4、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25、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从导游图上找到答案;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交通图;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世界政治地图。

26、在图幅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8

亚洲地形的总特点是地势高、地表起伏大,中间高、周围低,隆起与凹陷相间,东部有一列纵长的花彩状岛弧。

*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 000米以上。*原占总面积的1/4,计1 000多万*方千米。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主要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泰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托罗斯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等。在以上主干山脉之间有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德干高原、*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原,主要有东北*原、华北*原、长江中下游*原、印度河*原、恒河*原、美索不达米亚*原、西西伯利亚*原等。

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山脉和山峰(珠穆朗玛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原(西西伯利亚*原)和洼地(死海)。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 河流和湖泊:亚洲有许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

流入太*洋的河流有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恒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内流河主要分布于亚洲中西部干旱地区,有锡尔河、阿姆河、伊犁河、塔里木河、约旦河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印度西南沿海施腊巴提河上的焦格瀑布,落差253米。

亚洲湖泊较之其它洲不算太多,但不少湖泊具有特色,闻名世界。如亚欧界里海是世界第一大湖、最大的咸水湖;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亚洲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上最低的内陆咸水湖;巴尔喀什湖是一个同时存在着淡水和咸水的内陆湖。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9

河流东少西多,结冰期东长西短,内流河较多 初中历史,河流长度都比较短,水量有明显的季节性

水文

俄罗斯临北冰洋和太*洋,濒临海域顺时针依次为黑海、芬兰湾、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地靠的大河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等。

河流和湖泊

①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85千米。(俄罗斯的母亲河,五海通航)

②西伯利亚地区的鄂毕河、叶尼塞河(水流最湍急)、勒拿河(全国最长)。

③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和里海。

总结:以上是对俄罗斯水文状况的总结。

初一的地理知识点10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

(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

(4)亚洲面积最大的*原:西西伯利亚*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原:亚马孙*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1个(2003年)。分别是*、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和墨西哥。人口最多的是亚洲,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除南极洲外);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扩展5)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0篇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原的异同

同:都是*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均水*;松嫩*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均水*。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全球定位系统(GPS)

⑴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西北地区概况

⑴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⑵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⑶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⑷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

⑴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⑵表现:耕地、草地、林地等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突出。

⑶原因:

自然因素:①气候干旱,多戈壁荒漠;②植被稀疏,多沙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人为因素:

①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②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⑴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⑵原则:维护生态*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资源现状

⑴属性: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⑵作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吸烟除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⑶森林分布: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热带雨林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衡。②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衡③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⑶雨林生态

①优越性:全年高温多雨,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⑷热带雨林破坏

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家的人口增长、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②直接原因:人类开发。

⑸热带雨林的开发(亚马孙开发计划)

①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③1970年,巴西*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⑹雨林的保护: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

保护放在第一位。①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②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③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④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⑴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3、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

煤铁钢、煤焦化。

⑶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⑵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⑶“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⑴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⑵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⑶开发注意:①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②河谷*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③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⑷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①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②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对较少;③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稳定;④矿产:煤铁铜等丰富。

2、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⑴18世纪下半叶:农业发达,人口较少,对自然环境影响不大。

⑵19世纪后期:人口急增,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⑶20世纪30年代初:田纳西河流域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3、流域的综合开发

⑴开发的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

⑵开发项目:防洪、航运、发电、旅游、供水、养殖等。

⑶成效:根治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⑷田纳西河*形成“工业走廊”的原因:大规模的水电和核电使田纳西河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流域内炼铝、化学等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

③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⑵社会、经济条件:①良好的工业基础;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地广人稀),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农业布局特点

⑴耕作农业区:①主要分布在三大*原区;②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水稻等。

⑵林业和特产区:①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⑶畜牧业区:①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生产基地;②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原西部:东北红牛。

3、东北商品粮基地

⑴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⑵其他知识:①三江*原商品率最高;②国营农场,机械化程度最高。

4、农业发展方向

⑴*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商品粮豆等的生产,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

⑵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⑶山区农业:森林资源保育,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酸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⑷“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⑴产业转移

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发达国家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②发展*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⑵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同经济水*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①发展*家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产业:发展*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②发达国家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污染转移和扩散,发展*家应注意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①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②发展*家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2

一、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它表示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开的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的形势。通过它,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并且还有助于了解野外考察时观察点的透视情况。地形剖面图是绘制地质剖面图、土壤剖面图、植被剖面图、综合剖面图等各种剖面图的基础。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如画出剖面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线作为剖面基线;确定剖面图的水*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比例尺大,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情况,通常放大5至10倍。用等高线的高度作纵坐标);作基线的*行线;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如:A~1、1~2、2~3、3~4等的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上,为1′、2′、3′、4′等;通过基线上1′、2′、3′、4′等各点作基线的垂线;将垂线与基线*行线的交点,用*滑曲线连接起来;在图上做出必要的注记,则剖面图完成。

2、需要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图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30°S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等。

3、判读内容

沿某一条纬线,譬如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作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的地形剖面图,就山脉、高原、*原、植被和自然带、矿产、农业类型及农作物、气候类型及成因等设计提问。它能突出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沿某一条经线作某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就相关的山脉、*原、高原、河流、植被、农业区、气候类型等设计提问,这些提问多半侧重于自然地理特征等。

4、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步骤与应用

以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为例:

(1)判读剖面是沿什么方向做的:该图注明剖面是沿32°N,即东西方向的垂直剖面。然后看坐标系:横坐标代表经度,此图中经度从西向东逐渐增加,因此一定是东经。我国所跨经度大约从73°E~135°E,纬度从4°N~53°N,因此一定是我国地形剖面图。了解剖面的方向和位置,就能联系地形图,更好的理解剖面所表现的特征。

(2)根据地形剖面图的弯曲状况和高度,读出沿线经过地区的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情况。图中西部地势高,*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点接近7000米;向东海拔陡降,*均海拔1000米,内部起伏不大,东部山地海拔在2000米左右;再向东海拔不足100米,地形*坦。

(3)读出沿线地形分布特征:看剖面线,此图明显表示自西向东成三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均海拔2000米左右,第三阶梯海拔低于500米,甚至低于200米。所以,西部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中部为我国第二阶梯,主要地表区为四川盆地;东部为我国第三阶梯长江中下游*原。

5、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

其基本的思路是:

(1)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与剖面图是否一致。

(2)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

(3)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的高度是否相同。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3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8、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9、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方千米)

10、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11、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12、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13、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14、青云花园(38°N)是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设施齐全,豪华典雅。小区由西区、东区及环绕区组成。西区分布有住宅楼8栋,每栋楼有20层,约 80米高,楼距约60米;东区为一大型花园,设有游泳池及一些娱乐设施;环绕带分布有车道、绿化带等公共设施。当地人们购买踊跃。然而一年以后,一些住户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并由于协商不好,将其告上法庭。纠纷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这些用户冬季室内接受不到阳光的照射。开发商百般狡辩,但住户们拿出了强有力的证据,终于打赢了这场官司,拿到了应有的赔偿。

(1)根据所学的知识及上述材料,你能说一说住户们拿出了什么强有力的证据吗?

(2)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从考虑让住宅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的角度,你认为住宅楼群应怎样布局为好?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使得地面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发生着有规律的变化。在一年中,夏至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时最小。只要在冬至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阳光能够照射到室内,那么在其余的时间里,房间内都会得到太阳光的照射。

当正午太阳高度角为α,A楼高为M,楼距为N时,B楼能得到充足的光照

对于青云小区(38°N)来说,正午太阳高度值最小时(冬至日)应为:

α=90°—纬差

=90°—(38°+23°26′)

=28°34′

那么,它的楼距应为:

N=M·cot28°34′

=80×1.837

=146.96(米)而青云小区的楼距实为60米,显然是由于青云花园的楼距太近(或者说楼层太高)造成了低层住宅的光照不好——这就是住户们打赢这场官司的有力证据。

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足够大,可以考虑降低楼层(多盖几幢)、拉大楼距的办法;如果小区的规划区面积不允许,则可以采用错落有致的办法来布局。同时,也可以考虑把住宅楼的走向定为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的走向。

15、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6、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1、人口计算公式,与上面第11点呼吸版主有所不同。

什么是人口出生率 高中化学?

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均人口数)×1000‰

什么是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均人口数之比。

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

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均人口数)×1000‰

什么是总和生育率?

是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18、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19、正午太阳高度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

20、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21、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22、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4此公式用于锻炼观察力思维力计算能力,没经过验证。

23、人口总负担系数

什么是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什么是被抚养人口?

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24.性别比

什么是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多少?106.74。

25、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26、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27、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4

备战高考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工业区

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

(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

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近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5

一、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建立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而成的,它表示沿地表某一方向垂直切开的剖面图形,用以表示地表起伏的形势。通过它,可以更直观地看出某条线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并且还有助于了解野外考察时观察点的透视情况。地形剖面图是绘制地质剖面图、土壤剖面图、植被剖面图、综合剖面图等各种剖面图的基础。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如画出剖面线AB,按AB的长度绘一条水*线作为剖面基线;确定剖面图的水*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比例尺相同,垂直比例尺一般要比水*比例尺大,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情况,通常放大5至10倍。用等高线的高度作纵坐标);作基线的*行线;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AB量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如:A~1、1~2、2~3、3~4等的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上,为1′、2′、3′、4′等;通过基线上1′、2′、3′、4′等各点作基线的垂线;将垂线与基线*行线的交点,用*滑曲线连接起来;在图上做出必要的注记,则剖面图完成。

2.需要熟练掌握地形剖面图

各大洲的地形剖面图、*地势三级阶梯地形剖面图、我国西部沿87°30′E的地形剖面图、美国地形剖面图、沿0°纬线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沿30°S某大陆附近地形剖面图等。

3.判读内容

沿某一条纬线,譬如南回归线、北回归线作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的地形剖面图,就山脉、高原、*原、植被和自然带、矿产、农业类型及农作物、气候类型及成因等设计提问。它能突出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沿某一条经线作某大洲、国家或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就相关的山脉、*原、高原、河流、植被、农业区、气候类型等设计提问,这些提问多半侧重于自然地理特征等。

4.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步骤与应用

以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为例:

(1)判读剖面是沿什么方向做的:该图注明剖面是沿32°N,即东西方向的垂直剖面。然后看坐标系:横坐标代表经度,此图中经度从西向东逐渐增加,因此一定是东经。我国所跨经度大约从73°E~135°E,纬度从4°N~53°N,因此一定是我国地形剖面图。了解剖面的方向和位置,就能联系地形图,更好的理解剖面所表现的特征。

(2)根据地形剖面图的弯曲状况和高度,读出沿线经过地区的海拔高度和地势起伏情况。图中西部地势高,*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点接近7000米;向东海拔陡降,*均海拔1000米,内部起伏不大,东部山地海拔在20xx米左右;再向东海拔不足100米,地形*坦。

(3)读出沿线地形分布特征:看剖面线,此图明显表示自西向东成三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均海拔20xx米左右,第三阶梯海拔低于500米,甚至低于200米。所以,西部为我国海拔最高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中部为我国第二阶梯,主要地表区为四川盆地;东部为我国第三阶梯长江中下游*原。

5. 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

其基本的思路是:

(1)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与所经过的大的地形部位与剖面图是否一致。

(2)分析剖面线穿越的最高等高线、最低等高线与剖面图上的垂直高度是否相符。

(3)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中点、终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线的高度是否相同。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6

1.区域概念: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空间单位 2.区域的属性:一定的面积、 形状 、范围、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区域的特征:差异性(行政区边界明确,干湿地区边界具有过渡性),整体性(区域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东北*原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江*原、松嫩*原、辽河*原)

5.长江中下游*原由若干*原组成,水系密布,土质黏重,影响早期的农业生产,由于船的使用,稠密的水系反而促进了发展

6.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成长阶段— 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转型期— 人地矛盾尖锐;再生阶段— 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7.地理信息技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8.遥感(RS):

a原理:不同的地面物质和地面物质的不同状态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不同。

b、应用: 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广泛应用,除了森林火灾、洪水监测外,还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海洋研究、环境监测等许多方面。

9.全球定位系统(GPS):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称为全球定位系统,

(2)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3)地位: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面上空至少有4颗GPS卫星。无论是在何时何地,只要拥有GPS信号接收机,就能提供准确的三维信息(经度、纬度和高度)和时间。四颗卫星可确定运动物体速度。

(4)组成:空间部分— CPS卫星星座、用户部分— GPS信号接收机、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10. 地理信息系统(GIS):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汁算机系统,称为“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还可对区域内自然资源和条件、区位和交通条件、人口和劳动力条件,以及经济和社会条件进行更精确的分析、评价。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1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已得到推广,如110指挥系统、119火警指挥系统,120急救指挥系统等。

12.数字地球: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数字地球是将不同空间、时间的自然、人文的大量信息,按地理坐标,从区域到全球进行整合,并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影响,主要有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2.能源基地建设措施: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

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3.变输煤为输电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减轻交通压力、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4.能源的综合利用:山西产业结构的变化

⑴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六五时期,实现了能源的综合利用

①构建了煤一电一铝、煤一焦一化、煤一铁一钢三条产业链。

②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产业结构由单一结构变为多元结构、原料工业超过采掘业占主体地位、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效益提高。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开发利用必须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的背景:

⑴大面积开挖地表,排弃大面积土石,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⑵燃煤发电、洗煤、炼焦等重化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2.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⑴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⑵调整产业结构 :

a、对原有重化工业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b、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比重 (环境问题的根源: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⑶“三废”的治理:煤矸石——发电供热回填;煤泥——干燥后再利用;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废水——沉淀池净化。

6.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情: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属于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7.山地是河流的发源地,其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水量和水质,因此应保护好它的植被生态;河流是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利用过程中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河谷*原是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因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8.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

⑴地形: 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弊:使得陆路交通不便,河运突出

⑵气候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⑶水系: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量季节分布不均,河流水量不稳定。

⑷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9.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土地退化 长期高强度地种植棉花,造成土地退化

2.植被破坏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获取炼铜用的木炭,大片的森林被砍伐;此外,矿山开采也破坏了地表植被。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3.环境污染 炼铜企业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10.流域的综合开发: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简称TVA)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

1.①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②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③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地理条件分析:

①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7

1、水循环:

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使淡水资源不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维持全球水的动态*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

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

③影响航海

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

①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于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面上升、赤潮。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8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

4.空气密度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

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游因素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交通最优)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市场最优)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

3.其他(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繁荣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9

1、一个原理:东边的时刻早。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所以东边先看到日出。东时区区时早于西时区区时;东西时区内越往东区时越早。

2、二种线:特殊的时间经线和两个日期界线。

特殊的时间经线:

(1)6时经线: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2)18时经线: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

(3)12时经线:*分昼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4)24时经线:*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

两个日期界线:

(1)180°经线:固定性;日期为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

(2)0时经线:不确定性。

3、计算区时和时区计算的三个步骤。

(1)计算当地时区:将已知经度数除以15,若余数小于7。5,则除得的商就是该经度所在的时区数:若余数大于7。5,则该地所在的时区数为商+1。东经为东时区,西经为西时区。

(2)计算时区差:同为东时区或同为西时区,时区数相减,一个在东时区一个在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例如东八区与东二区相差6个时区,东八区与西五区则相差13个时区。

(3)计算区时:利用所得的时区差,向东加向西则减。例如当东二区为6时,东九区区时为6+7=13时;西三区区时为6—5=1时;西7区区时为6—13=—7,24—7=17时(日期减去一天)。碰到跨年月时,要注意大月、小月、*年、闰年,才能准确作答。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10

高中地理必修2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进而影响到人口的增长模式。此外,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灾害等也会影响到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原始型:高低高(水*较低的发展*家)、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传统型:“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较高的发展*家)。

3、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4、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靠发展生产力)

二、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

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

(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 ②加强文化交流 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 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

(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 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

三、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1、人口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某一地域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人口承载力。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开放程度和消费水*。

第二章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

(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 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

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城市化

1、 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

3、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

① 特点:起步早,水*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 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4、 发展*家城市化

① 特点:起步晚,水*低,速度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② 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③ 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热岛效应、 雨岛效应 、城郊热力环流 、大气污染严重

(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

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

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

①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

②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

③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

第三章 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

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

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地势*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技术水*高

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

(2)区位条件:①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②地形:河流下游*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③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④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

(3)特征:①小农经营②单产高,商品率低③机械化水*低④水利工程量大

3、混合农业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3)特点(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为例)

① 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互惠互利:种植业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肥料

休耕和轮作、(有利于恢复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种植、牧场。

② 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农忙(播种5—6月、收割11—12月)正式放牧的闲时。

③ 灵活的生产选择:根据市场确定是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4)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②地形:*坦开阔③土壤:土壤肥沃④水源:灌溉条件好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②交通便利③市场广阔,面向国际市场④机械化水*高⑤科技水*高⑥*鼓励扶持

4、大牧场放牧业

(1).分布地区(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

(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3).区位条件: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距海港近、水陆交通便利。

(4)措施:①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的研究②围栏放牧,划区轮牧③开辟水源,种植饲料④改善交通条件

4、其他农业地域类型

地域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主要特点

迁移农业

某些原始部落地区

生产力水*低,“刀耕火种”

影响生物多样化;气候恶化

乳畜业

发达国家,我国大城市周围等

发达国家城市化水*高,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

商品率高;机械化水*高;

受城市分布的影响大;

集约化程度高等。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原料、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技术、动力(能源)工农业基础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经济效益

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记忆]

类型名称

典型工业部门

优势发展地区

原料指向型工业

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

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

市场指向型工业

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

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

动力指向型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

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

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技术指向型工业

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

2、社会效益[了解]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国防的需要:

个人偏好的影响:工业惯性的影响:

3、环境效益[理解+记忆]

读课本《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图》,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分析过程:某工厂——污染类型——如何治理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理解记忆]

1.工业联系

(1)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入。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生产流水线。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

3)信息联系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

(1)导致集聚的主导因素: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① 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② 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③ 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④ 有利于集中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原因: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如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寻找最佳区位)。

(2)工业分散的条件:①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方便、快捷、廉价;②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世界的“同时性”。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理解记忆]

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记忆]

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

⑵以大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

二、鲁尔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读课本图)

1.发展的区位特点[记忆]

(1)丰富的煤炭资源(2)离铁矿较近(3)充沛的水源(4)便捷的交通(5)广阔的市场

2.衰落的主要原因[记忆] 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开始衰落,其原因是:

(1)生产结构单一 鲁尔区的五大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电力、钢铁、机械、化工(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3)世界性钢铁过剩(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5)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措施[记忆]凡世界区域的传统工业都可借鉴

20世纪60年代,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总体规则,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

A、调整工业结构 (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新建或引入技术水*高的中小型企业)

B、调整工业布局 (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C、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科技和教育、工业旅游、金融服务业)

D、优化环境

4、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区)的转型: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资源(无论是矿产、土地和人力资源)都各不相同,因此不能走一条固定的模式,要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经济转型。如山西大同转型的方向主要集中在旅游、煤炭的深加工和新兴工业,河南*顶山的转型方面除煤化工外海发展盐化工。

这类型的城市或区域转型出路:可以借鉴德国鲁尔区的整治措施,一般的规律:(1)优化产业结构,(2)立足本地区位优势,培育优势产业 (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

三、新兴工业区的概念、分布[理解记忆]

1、 概念:新兴工业区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发达国家的一些乡村地区,逐渐形成了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2、 主要分布:在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硅谷”等,日本的“硅岛”(九州岛)

四、意大利新兴工业区(读课本图)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发展的主要条件[记忆]

① 大批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当地条件;

② 20世纪70年代原料 和能源大幅度涨价是发展的国际条件;

国内条件

发达的信贷体系

④ 意大利高度开放的经济

⑤ *的大力支持

2.独特的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1)概念

指一个地区的中小企业(生产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生产企业和非生产企业之间)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根据现代经营需要,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信赖、比较稳固的 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

(2)作用

有助于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3、温州工业可以借鉴的地方:(1)企业间相互交流与协作(2)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3)提高生产和管理人员的技术水*。

五、美国“硅谷”(读课本图)—— 微电子工业为主导[理解记忆]

1.特点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些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兴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1) 人才:从业人员水*高

(2) 产品:研发费用高;

(3) 增长和更新速度快;

(4) 产品面向国际市场

2.崛起原因[记忆]

(1)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旧金山东南部

(2)气候宜人。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

(3)高等院校。斯坦福大学

(4)便捷的交通,通达速度快。主要是高速公路和航空运输(航空港)。

(5)军事订货:特殊的条件!(美国*)

世界区域内的高科技产业的区位因素:(1)地理位置(2)环境因素(3)交通因素

(4)科技人才因素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理解记忆]

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

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修筑铁路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公路运输

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水路运输

历史最悠久的运输方式,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影响大

航空运输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管道运输

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货物主要是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煤浆及其它矿浆。气体不挥发,液体不外流,损耗小,连续性强,*稳安全,管理方便,而且可以昼夜不停,运量很大。

管道运输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二、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与发展趋势:

分一种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运输网及不同地域的综合运输网。

发展趋势:交通运输不仅日益网络化、国际化,而且日益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三、[理解记忆]

交通运输线、站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2、社会因素(人口和城市)

3、经济因素(主导因素和决定性因素)4、技术因素(作保障)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以京九铁路为例(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e.港口建设的条件:港口的区位不仅要受到水域条件(如航行条件、停泊条件)的影响,还要受到陆域条件(如筑港条件、腹地条件)的影响。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主要有:一是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的一个河口港,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势*坦开阔,为港口建设提供了条件,长江一方面为港口提供了淡水,另一方面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空间,但是三角洲坡度小,泥沙容易沉积淤塞河道;二是上海港的经济腹地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三是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四、重要的`交通运输网[记忆]

1、铁路网(文科要求)

五横:

京包—包兰 陇海—兰新线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 滨洲—滨 南昆

七纵

京沪 京九 京哈 京广 焦枝—枝柳 宝成—成昆 兰青—青藏

2、修建铁路的意义作用:

政治战略意义——(1)有利于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2)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

经济意义——(1)促进资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2)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促进沿线经济发展。(3)完善交通铁路网

四、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完善道路网(2)以自行车代步出行(3)禁止大货车进市中心,在市中心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记忆]

时期

人类思想

人地关系

采猎文明

崇拜自然

人地基本协调

农业社会

利用自然

对抗性增强,环境受到破坏

工业革命

征服自然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新技术革命

人类谋求协调发展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产生 [理解记忆]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纳和清除能力(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的表现:[记忆](1)资源短缺(2)生态破坏(3)环境污染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态破坏(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坏、资源的枯竭、生物物种的减少)两大类。

3、环境问题的分布:[记忆]

城市地区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发展*家环境问题较发达地区严重(其原因是:环境承受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经济、技术水*落后;发达国家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

三、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防治:[理解记忆]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从总体上,环境问题的本质就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2、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课本图)

(2)原则:公*性、持续性、共同性。

6、2*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必然性:[记忆]

1)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 3)深刻的环境危机

2、途径——循环经济是重要途径。[记忆]

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1)循环经济在工业中的表现形式是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克服了传统工业生产只重视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循环经济在农业中主要表现为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和生态*衡纳入协调一致的轨道。它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形成经济上和生态上的良性发展。留民营村是“*生态农业第一村”

所采取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3、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2、转变发展模式

①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为目的。后果:使人类的社会生产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人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

② 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通过引人市场机制,*衡需求与供给的矛盾,以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绿色食品市场应采取什么措施前景才会更广阔?:(1)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宣传和扶持(2)努力提高生产技术水*,降低产品价格(3)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健康观念、消费观念,促进绿色食品的发展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扩展6)

——高考英语知识点10篇

高考英语知识点1

语法知识归纳

1.全部倒装

就是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全部置于主语之前。全部倒装通常用于:

(1)here, there, now, then, thus等副词置于句首时

Then came the chairman.那时总裁来了。

Here is your letter.你的信。

(2)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时

Out rushed a missile from under the bomber.轰炸机肚底下窜出一枚导弹。

Ahead sat an old woman.前面坐着一个老妪。

注意:

①主语必须是名词,而不能是代词。

②谓语动词通常是be, come, go, lie, run等表示来去或状态的动词。

③谓语动词的时态通常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2.部分倒装

就是指将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情态动动词或be移到主语前。如果句子的谓语中没有这类词,则在主语前加助动词do, does或did,谓语动词用原形。部分倒装用于:

(1)否定或半否定的词语,如no, not, never, seldom, little, hardly, at no time, in no way, not until…等位于句首时。

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performance.从未见过如此糟糕的表演。

Nowhere will you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无论如何你不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

Hardly had she gone out when a student came to visit her.她刚出门,就有个学生来访。

No sooner had she gone out than a student came to visit her.她刚出门,就有个学生来访。 Not until the child fell asleep did the mother leave the room.母亲一直到孩子入睡后离开房间。

注意:①hardly…when…, no sooner…than…或not only….but also…中,都是前一句倒装,后句不倒;②not until…后接时间状语从句时,从句不倒,主句倒。

真题:(1)Not until I began to work______ how much time I had waited. (全国)

A didn’t I realize B did I realize C I didn’t realize D I realized

解析:not until…位于句首,主句主谓要用部分倒装,排除C和D;not until句型中不再用否定,故选B。

(3)so, neither, nor表示“也”或“也不”时

Tom can speak French. So can Jack.汤姆会讲法语,杰克也会。

If you go to the park tomorrow, so will I.如果你明天去公园,我也去。

He hasn’t gone there. Neither /Nor have you.他没有去那里,你也没去。

注意:当so引出的句子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证实或肯定时,不可用倒装结构。意为“的确如此”。如:

Tom asked me to go to play football and so I did.汤姆邀我去踢球,我去了。

—It’s raining hard.雨下得真大。

—So it is.是呀。

(3)“only+状语”位于句首时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learn English well.只有这样,你才能学好英语。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that I was wrong.只有到那时我才意识到我错了。

only when he is seriously ill does he ever stay in bed.病得狠重时,他才卧床休息。

注意:如果句子为主从复合句,则主句倒装,从句不倒装。

(4)as引导让步从句时

必须将表语或状语提前(形容词,副词,分词,实义动词提前)。但需注意:

①句首名词不能带任何冠词。

②句首是实义动词,其他助动词放在主语后。如果实义动词有宾语和状语,随实义动词一起放在主语之前。

Try hard as he will, he never seems able to do the work satisfactorily.他工作很努力,但总不能让人满意。

Child as he is, he knows a lot.他虽然是个孩子,但很懂事了。

(5)其他部分倒装

①so…that…句型中的so +adj. /adv.位于句首时。

So frightened was he that he did not dare to move an inch.他害怕得很,动也不敢动。

真题:So difficult ______ it to live in a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y that I determined to learn English well.

A. I have felt B. have I felt C. I did feel D. did I feel

解析:so + adj.放在句首,用部分倒装,排除A和C;由determined可知用过去式,故选D。

②在某些表示祝愿的句型中。

May you all be happy.愿你们都快乐。

③在虚拟条件句中有were, had, should等词时,可将if省略,把were, had, should移到主语之前。

Were I you(=If I were you), I would try it again.我是你的话,就再试一次。

高考英语知识点2

完形填空题被大多数考生认为是比较难的题型。从到做过的完形填空题应该是够多的了。可是考生完形填空的就是没怎么提高。按理来说。做过许多题目,也就是经过了大量的训练,效果应该是不错的,可事实却相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是训练上出了问题。其实,要提高完形填空的成绩并不是完全靠解题技巧。而是要靠平时有效的训练。许多考生平时做了大量的完形填空的练习,可是由于练习不到位,即所进行的训练不是有效的训练,因此效果不佳。就完形填空题的“训练”而言。一般师生的做法就是分两步走——做、讲,仅此而已,没有更深入的训练。这样做效果当然不会很好。

完形填空做不好的原因主要有:1、文章理解不深刻;2、做题方法不正确;3、训练方法不得当。很多同学在做完形填空时没有先读懂文章,或者理解不深刻之前就开始填空,甚至没读完一遍就直接填空。这是出错的主要原因。要保证有较高的正确率,考生就必须深刻解短文。要深刻解短文,考生就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文章。做一篇完形填空的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当然也不能多于20分钟。很多考生做完形填空10分钟就做完了,这样是不会有很高的正确率的。为了使同学们在完形填空上有重大的突破,本文建议大家用“练、核、填、读”这“四字诀”来进行高考完形填空的备考。

这里所说的“练”指的是“做题”。做完形填空题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

完形填空做题的基本原则是“先读懂文章,再完成空格”,即所谓的“先完其意而后完其形”。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是做好完形填空的前提和基础。对一篇文章理解得越透彻,完形填空就会做得越好。如果对文章的意思理解不到位或有偏差。做完形填空可能就成了“猜谜语”。很多学生每次做完形填空时就是靠“猜”的,这样做题做得再多也没什么效果。

做什么样的完形填空题效果较好呢?要想效果好,建议大家用高考真题中的完形填空进行训练,因为高考完形填空的选材、命题等方面都是比较合理的。多做高考真题能够很好地把握高考的命题特点和趋势,能够最有效地应付完形填空这类。每周做2~3篇高考完形填空真题,坚持做几十篇后。效果就出来了。

第一步: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把握大意。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而是跳过空格,通读试题所给的要填空的短文,获得整体印象,做到弄清文脉、抓住主旨,较好地把握短文大意。平时自己做题时,如果读一遍读不懂,那就读两遍,读两遍还是读不懂,那就再读一遍。一定要记住“读不懂文章不要做题”,因为没有理解文章做了也是白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还自欺欺人,危害不小。总之,一定要在理解短文意思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做题。

另外,读第一遍时要注意先读懂文章的首句和末句,因为这两句往往是没有被挖空的句子。它们往往是全文的关键句,是文章的“窗口”和“指南”,可作为解题的突破口。通过读文章的首句一般可判断文章的体裁、人物、时间、事件和事态等。文章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往往是故事发展的结果,所陈述的事件的结论、启示性的提示,或是对全篇文章的概括。因此,先读一读末句对理解文章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步:结合选项,综合考虑,初选答案。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结合所给备选项再次细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内容。注意从上、下文的结构和词语搭配及从选择项中寻找解题的提示。以词、句的意义为先,再从分析句子结构人手,根据短文意思、规则、词语固定搭配等进行综合考虑,对备选项逐一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排除干扰项,初步选定答案。有把握的先做,没有把握的“跳过”。

第三步:先易后难,瞻前顾后,各个击破。对比较明显、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先做,一下子不能确定答案的,先跳过这一空格,继续往下做,最后回过头来再集中精力解决难点。这时可结合已确定答案的选项再读一遍短文,随着对短文理解的深入,自然就会降低试题的难度,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的高考完形填空,已很少有纯粹的语法题材。完形填空主要考查考生根据不完整的上下文,推断出文段发展走向的逻辑能力,其考查的重点不是语法和词法的。任何一篇文章的句子结构和内容上不会孤立存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是有很强的逻辑关系的。因此,必须借助上下文的一些暗示才能正确解题。

第四步:复读全文,逐空验证,弥补疏漏。做完所有的空格后,把所选的'答案补入空格中,把文章通读一遍,逐空认真复查,看所选定的答案是否使短文意思前后连贯、顺理成章,语法结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习惯表达法,发现误选的答案或有疑问的、不清楚的答案,再次推敲,作出修正。

这里所说的“核”指的是“核对答案”。核对答案时要注意根据上下文的逻辑来做题这一精髓。核对答案后要特别注意做错的题目,分析做错的原因,这样可以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一步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这里就不再多作说明。

这里所说的“填”,指的是“填空”,即不看答案,考生自己再读文章,利用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把空格补充完整。这种填空的训练有利于培养考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训练考生的逻辑,有利于提高考生的“断句恢复能力”,有利于加强考生的语篇理解和把握能力以及词语的应用能力。考生每周应坚持做2~3道高考真题的完形填空。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后,考生完形填空的做题能力肯定会大大提高。

另外,这样“填空”的训练也可利用高三的课文中的“选词填空”进行。训练的时候建议大家把给出的词语蒙住不看,自己来填空。

高中英语 这里所说的“读”指的是“熟读”。填好的短文要读5遍以上,达到熟练的程度。熟读的目的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语感形成了,头脑中积累的语言材料丰富了之后,完形填空的做题能力在无形中也就有效地提高了。

高考英语知识点3

—They should learn to take as well as share rights in life.

A. grown-up; responsibility B. growns-up; responsibility

C. grown-ups; responsibilities D. growns-ups; responsibilities

错因分析:有些考生以为grown是复合名词的中心词,其复数形式应该在grown后面加-s;另一方面认为responsibility是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从而错选B.其实,grown-up没有中心名词,其复数形式应该在up后面加-s;同时根据语境可知,responsibility指义务,该单词作“义务,职责”讲时,可作可数名词或不可数名词,故正确答案选C.

复合名词的复数形式一般在中心名词后面加-s,如:looker-on → lookers-on, son-in-law → sons-in-law;但是当复合名词没有中心名词时,其复数形式是在最后的词后面加-s,如:grown-up → grown-ups; go-between → go-betweens.

高考英语知识点4

1. 考查形容词和副词的基本用法

形容词在句中一般作定语、表语、补语,而副词在句中主要作状语。

2. 考查形容词作定语的后置规律

形容词作定语一般位于所修饰的名词前,但下列三种情况形容词要后置:①形容词短语作定语时;②表语形容词作定语时;③修饰复合不定代词时。

3. 考查多个形容词作定语的.排序

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其排序规律是:(限定词+程度副词+) 描绘+大小(长短、高低)+形状+年龄(新旧)+颜色+国籍或产地+物质材料+类别或用途+名词。

4. 考查副词在句中的位置规律

副词修饰形容词或其它副词时,一般位于被修饰词的前面,但enough却要放在被修饰的形容词或副词的后面。

5. 考查-ed形容词和-ing形容词的区别

-ed形容词,通常说明人,意为"(某人)感到……";-ing形容词通常说明事物,意为"(某事物)令人……"或"令人……的(事物)"。

高考英语知识点5

不定冠词表示泛指或类别

即泛指某类人或物中的任何一个,或笼统指某类中的某一个,但又不具体说明是哪一个。如:

A plane is a machine that can fly. 飞机是能飞的机器。

You are a just person. 你是一个公正的人。

不定冠词表示数量“一”

表示数量“一”,但语气比数词 one 弱。如:

You’ll be all right in a day or two. 你一两天就会好的。

不定冠词与数词one的区别:不定冠词侧重指“类别”概念,而数词one侧重指数量概念,因此当要强调数量概念或进行数量对比时,只能用数词 one。如:

I want one egg, not two. 我要一个鸡蛋,不是两个。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 “only one.” “你有几个小孩?”“只有一个。”

不定冠词表示序数的增加

即用于序数词前表示序数的递增。如:

Soon we saw a second plane. Then a third and a fourth. 不久我们又看到了第二架飞机,接着是第三架、第四架。

高考英语知识点6

1. impression

n.印痕;印记;印象;感想

常用结构:

have an impression of sth./doing sth.对(做)某事有印象

make an impression on sb.给某人留下印象

make no impression on对……无影响/效果

give sb.a favorable impression给某人留下好印象

an impression of one’s foot某人的脚印

Your performance gave me a strong impression.

你的表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What I said made no impression on him.

我的话对他不起作用。

联想拓展

impress v.留下印象

impress sth.on/upon one’s mind把……牢记在心上

2. lack

v.&n.缺乏;缺少的东西

注意:lack作名词时,后常接of。lack作动词时,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以作不及物动词,作不及物动词时,后常接for或in。lack不用于被动语态。

常用结构:

lack sth.缺少某物

lack for sth.缺少;需要

for/through lack of...因缺乏……

no lack of...不缺乏

a/the lack of ... ……的缺乏

He didn’t go there because he lacked courage.

他没去那里,因为他缺乏勇气。

The plant died for lack of water.植物因缺水而死。

They lacked for nothing.他们无所需求。

联想拓展

lacking adj.匮乏的;不足的;没有的

be lacking in缺乏(品质、特点等)

She seems to be lacking in common sense.

她似乎缺乏常识。

高考英语知识点7

什么是副词?

指出句中的副词:

1. You are standing near the camera.. Can you move a little farther? a little修饰副词“farther”表示程度farther修饰动词“move”表示方式

2. Miss Long usually goes to school by bus. usually修饰动词goes,表示频度、频率

3. The two old passengers fell into the sea. Unfortunately, neither of them could swim. Unfortunately修饰整个句子

4. I won’t go with you. It’s much too hot today. much too修饰形容词,表示程度修饰形容词hot,修饰形容词

高考英语知识点8

我们都知道,阅读不等于理解。那么,阅读到理解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文本驱动阅读

文本驱动阅读模式,亦称自下而上阅读方式(bottom-up approach),指理解主要是对文本的理解。读者首先是对字母和单词的理解,然后是对短语和句子和段落的理解,最后是语篇的理解。阅读过程就是这种由字母到句子,由低级到高级的理解过程,读者所做的就是对文本的解码。而读者的解码过程总是从单词的最基本意思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对词组和语篇的理解。

(二)图式驱动阅读

与文本驱动阅读模式不同,图式驱动阅读模式,亦称自上而下的阅读(top-down approach),认为理解涉及文本和图式两方面因素。读者在进行文本解码的同时同样在应用其已有知识帮助其理解,包括世界知识、文化知识、话题知识、语篇知识、策略知识等。借助这些知识,读者可以对其所阅读的材料和接下来要阅读的材料进行猜测,而整个阅读过程就是猜测、预测、验证预测,修正预测、调整预测的过程,也就是读者与文本的交互对话过程。

依据图式驱动理论,阅读就是一个猜测游戏,它强调背景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读者对于同一篇文本会存在迥然不同的理解就是其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图式知识所致。阅读不是简单的解码过程,而是一个对话,不仅仅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同时也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

(三)交互阅读(Interactive 高中语文 Approach)

交互阅读模式,亦称交互补充模式(Interactive-Compensatory approach)。根据斯坦诺威奇(Stanovich)的观点,阅读过程中读者要同时借助多种渠道的信息才能正确理解文本。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理解,起到互补的作用。这些信息既包括来自文本的信息如音位、词汇、句法、语意和语篇等,又包括图式知识。因此,如格拉比(Grabe,1991)所说,阅读就是一个交互过程,一是读者与文本的交互,二是文本驱动与图式驱动的交互。读者对文本信息的建构部分依赖于文本信息,部分依赖于读者的已有相关知识。要做到流畅阅读,读者不仅要掌握解码技能,同时还必须掌握应有的知识,注意积累以丰富完形自己的图式,在阅读中注意文本与图式的交互。

高考英语知识点9

语法知识归纳

1.全部倒装

就是将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全部置于主语之前。全部倒装通常用于:

(1)here, there, now, then, thus等副词置于句首时

Then came the chairman.那时总裁来了。

Here is your letter.你的信。

(2)表示运动方向的副词或地点状语置于句首时

Out rushed a missile from under the bomber.轰炸机肚底下窜出一枚导弹。

Ahead sat an old woman.前面坐着一个老妪。

注意:

①主语必须是名词,而不能是代词。

②谓语动词通常是be, come, go, lie, run等表示来去或状态的动词。

③谓语动词的时态通常是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2.部分倒装

就是指将谓语的一部分如助动词、情态动动词或be移到主语前。如果句子的谓语中没有这类词,则在主语前加助动词do, does或did,谓语动词用原形。部分倒装用于:

(1)否定或半否定的词语,如no, not, never, seldom, little, hardly, at no time, in no way, not until…等位于句首时。

Never have I seen such a performance.从未见过如此糟糕的表演。

Nowhere will you find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无论如何你不会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的。

Hardly had she gone out when a student came to visit her.她刚出门,就有个学生来访。

No sooner had she gone out than a student came to visit her.她刚出门,就有个学生来访。 Not until the child fell asleep did the mother leave the room.母亲一直到孩子入睡后离开房间。

注意:①hardly…when…, no sooner…than…或not only….but also…中,都是前一句倒装,后句不倒;②not until…后接时间状语从句时,从句不倒,主句倒。

真题:(1)Not until I began to work______ how much time I had waited. (全国)

A didn’t I realize B did I realize C I didn’t realize D I realized

解析:not until…位于句首,主句主谓要用部分倒装,排除C和D;not until句型中不再用否定,故选B。

(3)so, neither, nor表示“也”或“也不”时

Tom can speak French. So can Jack.汤姆会讲法语,杰克也会。

If you go to the park tomorrow, so will I.如果你明天去公园,我也去。

He hasn’t gone there. Neither /Nor have you.他没有去那里,你也没去。

注意:当so引出的句子是对上文内容加以证实或肯定时,不可用倒装结构。意为“的确如此”。如:

Tom asked me to go to play football and so I did.汤姆邀我去踢球,我去了。

—It’s raining hard.雨下得真大。

—So it is.是呀。

(3)“only+状语”位于句首时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learn English well.只有这样,你才能学好英语。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that I was wrong.只有到那时我才意识到我错了。

only when he is seriously ill does he ever stay in bed.病得狠重时,他才卧床休息。

注意:如果句子为主从复合句,则主句倒装,从句不倒装。

(4)as引导让步从句时

必须将表语或状语提前(形容词,副词,分词,实义动词提前)。但需注意:

①句首名词不能带任何冠词。

②句首是实义动词,其他助动词放在主语后。如果实义动词有宾语和状语,随实义动词一起放在主语之前。

Try hard as he will, he never seems able to do the work satisfactorily.他工作很努力,但总不能让人满意。

Child as he is, he knows a lot.他虽然是个孩子,但很懂事了。

(5)其他部分倒装

①so…that…句型中的so +adj. /adv.位于句首时。

So frightened was he that he did not dare to move an inch.他害怕得很,动也不敢动。

真题:So difficult ______ it to live in an English speaking country that I determined to learn English well.

A. I have felt B. have I felt C. I did feel D. did I feel

解析:so + adj.放在句首,用部分倒装,排除A和C;由determined可知用过去式,故选D。

②在某些表示祝愿的句型中。

May you all be happy.愿你们都快乐。

③在虚拟条件句中有were, had, should等词时,可将if省略,把were, had, should移到主语之前。

Were I you(=If I were you), I would try it again.我是你的话,就再试一次。

高考英语知识点10

一、在复习词汇时,学会自我总结

通过自我总结,学生主动取得了知识的精华,并转化为适合自己需要的东西。善于归纳中学教材中常用词汇的基本用法及相关知识点的异同,如:mean一词,可以表示“意思是”、“意味着”,常用于mean something/doing something,而在“mean to do something”结构中,则是“计划”、“打算”之意。

善于对有共同用法或特点的词汇进行归纳,形成相关的小知识链。如:suggest(建议),insist(坚持要求),demand(要求)、ask(请求)等后接的宾语从句中都要用虚拟语气。善于归纳近义词、同义词,如:在复习join的用法时,可以联系join in,take part in,join sb in归纳复习之后,要做对应练习。这样才能扩大词汇量,又可以提高实际运用英语能力。

二、句型复习应结合课本的例句进行

中学英语课本的句型很多,有强调句、祈使句、倒装句、省略句、反意疑问句、插入语等句型。这些都是高考的常考点。我们通过复习课本的例句,总结归纳这些句型的特点、用法及它们的适用条件,既掌握英语的基本句型用法,又可以促进我们的英语谴词造句能力。

三、语法复习要考虑语境

通过语境来训练我们的语言使用能力。每一个语法项目的复习可分三个层次进行:复习要点、主要考点、精选练习。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定能做到学以致用。现在高考英语试题淡化了语法,但学好语法却是正确和规范运用英语的保证。因此,语法复习不可轻视。

四、重视交际用语复习

如今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而且中学英语教材的每一单元都有以交际功能贯穿的对话课。因此,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对各单元的对话进行排列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出相关话题的典型句型,并设想具体语境,亲身实践,学会运用。如果交际用语复习和听力复习结合起来进行,效果更佳。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扩展7)

——上海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3篇

上海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1

农业

1.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利和不利)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农业机械

2.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气候适宜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 ②市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③交通:交通便利 ④科技:先进的科技(保鲜冷藏技术)

3.水稻生长的影响因素

①地形*坦②土壤深厚肥沃③灌溉水源充足④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4.小麦生长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②地形起伏*缓 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5.棉花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地势低*②土壤呈沙性③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④灌溉水源充足

6.茶树的生长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 ②地形为丘陵低山,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③土壤呈酸性(红壤)

7.甘蔗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温度较高(热带草原气候有利,甘蔗生长后期为干季,晴天多,

利于甘蔗生长和糖份积累)

②土壤:土壤肥沃(多火山灰尘积土壤,通气、保水保肥,适宜甘蔗生长)

→ 需肥量大,生长期长

8.玉米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地形:各类地形均可种植 ②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③土壤:土壤深厚肥沃

④水源:有充足灌溉水源 ⑤大豆、玉米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9.花生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②地形条件:丘陵低山地区

③土壤条件:沙土,通气透水性好

10.甜菜生长的习性 ①气候:干旱地区,温凉地区生长周期短 ②土壤耐盐碱

11.俄罗斯等高纬度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热量不足,水热配合状况差,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

②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产品单产量不高

③纬度位置高,农作物品种少影响大,农产品单产量不高

12.西欧乳畜业发展的因素

①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利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云量多,空气湿润,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13.发展水产业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环境条件 A.沿海海域广,管辖海域面积大

B.沿海浅海和滩涂多,适宜发展人工养殖

C.陆上河湖众多,淡水面积大

D.海洋生物和陆上淡水鱼类种类多,生物资源丰富

②社会经济条件

A.社会条件: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人们喜食鱼类产品

B.经济条件:交通便利

C.技术条件: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捕捞工具先进

D.历史条件: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

③水产业产值高,生产积极性高

上海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2

1.汛期与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时水位上涨的现象。洪水期则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过正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时期。

2.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告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替代、包容“水利资源”。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3.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4.矿物、矿产与矿床

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基农业利用要求时才为矿产。有矿产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成。

5.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6.断裂与断层

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7.印度详板块与印度板块

印度洋板块为全球六大板块之一,主要以大洋地壳为主,属于大洋板块。而印度板块从属于印度洋板块,是它的一个子板块,为小板块,由陆壳组成,属大陆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而非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8.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用来说b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觉察,而侵蚀是在较为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察觉。

9.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前者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的聚合体。其中的各种生物由于彼此间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并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二者关系可简单表示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生存环境。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扩展8)

——成人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菁选2篇)

成人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1

一、撒哈拉以南非洲:

1、热带草原气候(世界第一);

2、热带雨林气候;

3、热带沙漠气候;

4、地中海气候;

二、欧洲:

1、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西部)→世界最典型;

注:生成原因:①终年西风;②北大西洋暖流增湿增温;③地形因素;④大陆轮廓破碎,利于西风深入;

2、北部、南部:山地气候;

3、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气候;

4、中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欧洲东部和北亚:

1、温带大陆性气候(俄罗斯);

四、北美: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狭窄的温带海洋性气候(40°N-60°N);

3、狭窄的地中海气候;(30°N-40°N);

五、拉丁美洲:

1、热带气候,雨林、草原气候为主;

六、大洋洲:

1、热带为主,呈半环状:大分水岭(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①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压;

②东南信风来自于暖流;

③地形因素:处在大分水岭迎风坡;

2、热带草原气候(受赤道低压控制);

3、热带沙漠气候(被南回归线穿过;西澳大利亚寒潮);

4、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30゜-40゜);

成人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2

1、我国秦岭淮河一线是(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2、跨越长江干流的铁路线,自西向东(成昆,焦柳,京广,京沪)

3、我国(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4、(苏伊士运河和大高加索山脉)是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5、(渭河*原,宁夏*原,吐鲁番盆地)分布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

6、(核能)既属新能源,又属非可再生能源

7、世界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的地区和国家是(非洲,拉丁美洲,中东)

8、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群(德国鲁尔区)

9、在北纬(50-70)的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地区分布着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10、太*洋板块与亚欧楹块相撞,形成太*洋(西部的深海沟)

11、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南极大陆上)

12、南极条约的`主要内容是(禁止在南极洲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核爆炸)

13、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基本途径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发展农业技术,努力提高产量)

14、造成我国东部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东西圤向的山脉的阻挡)

地理高考知识点10篇(扩展9)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 (菁选2篇)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1

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2)荒漠化问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

(1)自然原因:

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③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

④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破坏了植被。

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②开矿。

③土地利用不合理。

水土流失的后果(危害):

①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

②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

③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2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牛求艺网【niuqiuyi.cOM】版權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