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被“撕裂”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主题的作文 人是如何被“撕裂”的

人是如何被“撕裂”的

2024-07-14 13:50: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黑天鹅》以芭蕾舞演员为主角,讲述了艺术家的自我探索历程以及自我毁灭以达到“完美”状态的结局,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人性对自我的迷恋与排斥两种矛盾又共存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是如何一步步被“撕裂”的,这其实是一个容易趋于表面和平淡的话题,但这部片子凭借多种表现手法的出色使用,精彩地表现出了人性撕裂的过程,且能引发观者对欲望与道德、社会与个人的一定思考。这篇影评将简要分析影片是如何成功表现出人的“撕裂”过程的。

一、“白”之纯净与“黑”之魅惑

整部影片中最强烈、最鲜明的对立即“黑”与“白”两种色彩。从单个角色而言,这种黑与白两大色调的对立首先在女主角妮娜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影片的前一大半,妮娜整个人基本自带白色和粉色色调——在练习室里,穿着白色的芭蕾舞裙和舞鞋;练习结束后套上粉色外套和白围巾;回家后换成白色家居睡衣,连卧室和毛绒娃娃也是粉粉嫩嫩的。这种以白色为主色调并辅以粉色的色彩搭配,明显象征着妮娜成长中形成的个性,即柔和单纯、带着脆弱的气质。白与粉是传统的属于“公主的色彩”,稍微夸张一点来说,显示的是纯洁天使的形象——因此她是扮演白天鹅的绝佳人选。而在影片的稍后部分,妮娜自身的黑色元素开始出现,她开始穿上黑色的披肩和练习服,扔掉了公主气质的音乐盒与毛绒娃娃,直至最后完全淹没在黑色之中——表演时一身漆黑的黑天鹅装扮。因为影片撕裂的人正是妮娜,因此她自身出现的这种从白至黑的色彩转变的作用再明显不过,即通过色彩的象征意义表达出她人格中的黑色部分逐渐显现并最终完全揭露出来——即堕落、魅惑与危险的部分。

黑与白两种色彩的关系不仅仅表现在妮娜自身,同时也表现在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和比较之中,而且后者出现得更早。如果说妮娜传统上而言是白色与纯洁的代表,那她的竞争对手莉莉则完完全全是黑色与魅惑的代言人。与妮娜这个内向的乖乖女不同,莉莉是野性而热忱的,也正因如此充满了魅力和对男性的吸引力。她在明面上以妮娜的竞争对手的身份出场,但我觉得在更隐晦的层面上,她是妮娜挖掘自己黑暗人格的领路人,在某种程度上也直接代表了妮娜的隐藏人格。她带着妮娜去夜店、嗑药、做爱……试图通过“解放天性”让其舒缓压力。而实际效果是,妮娜非但没有释放压力,反而愈发陷入到一种自我挣扎与排斥的境地中。在她彻底被撕裂后,莉莉这一角色的作用也算是完满谢幕了。

另一位更加极致的“黑色代表”是妮娜的前辈贝丝。她的黑色元素,与其说是实际意义上的,倒更像带有一种暗示与预言以为。“贝丝做任何事都带着一股黑暗的冲动,所以她的表演充满着快感,让人战栗,某一时刻甚至完美无缺,但却充满着该死的毁灭性……”芭蕾舞导演对贝丝黑暗属性的评价正是对妮娜结局的预言,而贝丝的结局也同妮娜一样——走向了彻底的黑暗与毁灭,同时也是艺术上的完美。

黑与白是影片中最抓人的主题色,然而却也不是仅有的两种主色调。除却上文提及的粉色外,其实灰色也在影片中后部大量出现。灰色主要出现在妮娜的训练过程中,整体呈现灰色的练习室、不时出现的灰色训练服等等。它的象征性也不难理解,作为介于白与黑之间的色彩,又出现在主体部分的训练场景中,可见它体现出的是一种过渡与蜕变,体现出妮娜从白色一步步陷入无尽黑暗的渐进过程。在整部片子中,灰色是一种铺垫的色彩,为最后的爆发把持着节奏。另一种黑白之外起到重要点缀作用的颜色是红色,或者更准确地说——血色。在一片冷色调中突然出现的血红色有着视觉上的冲击力,也具有更热烈、更极端的象征意义。结尾处,当雪白的蕾丝裙上逐渐渗出大片的血红,让人联想起溅上鲜血的白玫瑰,是一种美好在盛放时凋落,一种瑰丽的悲剧美感。

总体而言,影片用最鲜明的黑白两色,以粉、灰、血红等为辅助和点缀,一点点撕裂开主人公,让其步步陷落,直至走向深渊。这种方式是聪明的,因为黑白的运用十分简单明了,无需更深刻的描绘观众就能很容易捕捉到其中的信息,因而也适合作为一部电影的主色调和主题象征。

但我想在这里还需要提及一些色彩以外的表现方式,因为作为观众我们可以感受到:即便有与黑暗对立的白色部分,整部片子却毫无疑问地给人以压抑、黑暗与惊悚的感受,而本应与白色相对应的光明纯洁的感受近乎了了,这是为何呢?我觉得主要在于光线、构图和拍摄手法等其他各种因素的综合。

这部片子的光影亮度很低,呈现出昏暗阴沉的基调。这一特点在妮娜家这一场景中尤为突出,黑到看不见尽头的走廊、狭小昏暗的厨房以及更为诡异的画室等,使得除却卧室以外的住处丝毫看不出家庭的温馨与温度。这种场景布置希望表达的是妮娜成长环境的悲剧性——表面平静,实质压抑,这也是其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而在构图与拍摄手法上,也可以明显给人以压抑的感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对妮娜的大量特写镜头,因而在屏幕上经常能清楚地看到一张紧张、恐惧的脸和不知所措的表情(这当然要归功于娜塔莉·波特曼扛得起这么多特写的演技),大量这样的特写使得主人公的情绪深深感染到观众。更为特殊的一点是,影片中出现了不少近距离跟拍主人公的长镜头,而这些镜头很多手持摄影机的跟拍,即我们能明显感觉到画面的晃动,仿佛自己就在妮娜身后十公分远的地方和她一起走一样。这种晃动着的长镜头给人以真实的代入感,配合昏暗的走道等场景,压抑与黑暗的气氛便呼之欲出。

二、现实与超现实的媒介:梦与镜子

上帝创造了夜间的时光,

用梦,用镜子,把它武装,

为了让人心里明白,

他自己不过是个反影,是个虚无。

——博尔赫斯

要想“撕裂”一个人,在文字中比在银幕上更简单,因为大量文学作品会进行细致的心理描写,或采用上帝视角揭示出角色不为人知(甚至其自己都不知道)的一面,但电影中是没有与此类似的直接表达手法的。一方面,《黑天鹅》中并有一句旁白,即没有上帝在一旁告诉你这个女的她另一面是如何如何;另一方面,这里所说的“撕裂”并非简单的心理活动与表面行为那么简单,因为主人公自身都在探索自我的过程中,知道影片最后才彻底发掘出自我的另一种个性,因而也不能通过妮娜之口“说”出来。那应该如何表现其人格表面与深处的撕裂呢?导演很机智地用了超现实的手法,并将超现实片段安插、融入到现实情节之中,一次揭露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应该如何设计超现实情节?片中的方法很多,但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梦”与“镜子”这两个媒介。这两者本身就是很有趣的事物,而放在艺术创作中就有了更多的内涵与意义,而它们之间其实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即与现实之间若即若离的特性。比如在诗歌创作中,梦常常代表着虚幻,可能是美好的幻想,也可能是可怖的阴影,而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现在还常常有着潜意识与性的含义;镜子也是象征虚假的意象,可以代表美、自恋,也可代表未知与恐怖。在这部片子里,导演反腐用到了这两种意象,我认为是想借助其代表人的潜意识甚至无意识以及自我窥视、自我省视等含义的功能。

主人公有多处重要的梦境(或者更广义地来说,精神上非现实的幻想也可归为梦境这一类)。其一如她的几次性幻想,她在梦中与莉莉发生了性行为,这是一种对其人格的隐喻,如同没谈过几个男朋友、被压抑的性欲望一样,妮娜的性格也是在一种压迫与束缚的环境中形成的,她没有私人空间,没有朋友,没有宣泄的渠道,梦中这样一种生理形式上的爆发也是其心理上的渴望。其二如她最后幻想自己杀了莉莉以及化身黑天鹅,这是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也是其走到彻底被撕裂的地步,舞台上的她,一边跳起黑天鹅经典的三十二挥鞭转,一边幻化出如夜般漆黑的羽翼——视觉效果上而言,她的形象走向真正的升华;内心情感上,却是走向了彻底的自我毁灭。这种极具戏剧效果的梦境,在影片的最后毫无保留地撕开了她一直具有的外壳,将其内心鲜血淋漓地呈现在舞台上——这是一位表演艺术者的最高梦境。

镜子在片中出现的次数更多,甚至可谓是随处可见,这一方面是妮娜芭蕾舞演员的身份决定的,一方面也是为了借此演绎出她不同于外在的精神世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处镜子的使用是,妮娜在练功房里苦练黑天鹅的舞蹈,在几个瞬间,她竟然发现镜中的“自己”做出了和自己不同的动作,此外,镜中的“自己”背后还出现了抓挠的痕迹。这几个镜头的突然出现首先在视觉上已经达到了惊悚的效果,等心情平复后细想,更有着表现人物内心与精神活动的作用。镜中的妮娜,身上的“黑羽”在逐渐生长,暗示着内心深处黑暗人性的蔓延;镜中动作的不同,更鲜明地表现出她已难以用理性去控制本性的欲望。

或许像博尔赫斯所言,梦与镜子的存在,是为了“让人心里明白”自己的存在不过“是个反影,是虚无”。当镜中的那个人拥有自己的情态时,她还只是你的镜像吗?如果镜中人才是精神世界的写照,那她是否更有资格作为真正的你呢?当妮娜看到这些景象时,她的心理已然崩塌、人格已是撕裂的了。

三、芭蕾之魂:音乐与舞蹈

作为一部以芭蕾舞演员为主人公的影片,音乐和舞蹈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片中大量使用了古典交响乐作为配乐,是可以单独拿来听的那种带子。曼瑟制作的配乐整体上透出华丽浪漫而又诡谲惊奇的风格,在两种风格的冲撞与融合中体现出了主人公的转变,音乐本身有很大张力。只要听过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就不会对这部片子的配乐感到陌生,因为曼瑟借鉴了“天鹅湖”的主题旋律;但我们又会在熟悉中找到更多惊喜,因为他在这一旋律的基础上改编了很多以更贴近电影情节和人物。

电影中的声音绝不只有配乐,更多的是各种各样体现细节的声音。在第一部分提到过影片对压抑、惊悚气氛的塑造,在这一点上声音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与大量近身跟拍镜头相结合的,是妮娜急促的脚步声、清晰短促的呼吸声或者浴室里的流水声,这种细微声音的凸显反衬出周遭环境的安静(甚至诡异),以及妮娜紧绷的精神状态。另一些偶尔出现的像酒吧里的喧闹、镜子破碎、猛烈关门、翅膀挥舞等声音,则以更强烈的效果表现出冲击力,是整体较缓慢的节奏里的调节因素,增强了诡异惊悚氛围。包括片尾处,也没有简单以《A Swan Song (For Nina) 》作结,而是在曲子末尾配上了雷动的掌声和欢呼声,以与逐渐消逝的主人公形成对比,更增添了一种有悲剧美感。

如果说声音是电影锦上添花之所在,那用以表现舞台表演的剪辑手法可以说是电影本身的艺术了。这部作品中有多处重要的芭蕾舞台场景,又以开篇“序幕”部分和尾声的正式演出最为给人印象深刻。比较独特的一点是,即便在演出芭蕾舞时,导演也很少给全景镜头,而是仍然采取大量特写和中景,这是因为他的目的不是在于展现演员的肢体和舞蹈动作,而是更侧重其内心情感的表达,故把更多的镜头给到了最能传达情感的面部,结尾黑天鹅部分最能体现这种效果。另外辅以三百六十度环绕式的镜头剪辑,有种摄像机在和表演者一起旋转起舞的感觉,使得舞台效果出奇的华丽震撼、富有立体感,尤其是经典的三十二挥鞭转的片段,直接将全片气氛在通过戏中戏推向高潮。

四、艺术的抽象与人性的复杂

任何人都是复杂的,而且深得像大海。

——陀思妥耶夫斯基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各种艺术的共性之一在于其抽象性。同一幅油画难以描绘出人物的每一处细节,一部两小时不到的电影也很难诠释人性的复杂。《黑天鹅》无论从背景设定、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和主题上,都算不上一部宏大而深刻的作品:芭蕾舞团的背景狭小局限、故事情节一句话就能概括、几乎靠波特曼一个人就能撑起整部戏、也并没有对人性、道德等做更深刻的探讨,简单来说,这部电影很“小”,而可以看出阿罗诺夫斯基的意图也不在创作出恢宏的大作品。我认为这部片子的魅力与精彩在于它的表现力,即通过各种表达方式力图全面深入地表现出一个人的内心与精神转变,这也是这篇影评探讨的主题。就这种表现力而言,电影是成功的,因为它综合运用了以上提及的多种方式将妮娜从“白天鹅”到“黑天鹅”的转变表现得完整流畅、吸人眼球。

源于其抽象性,电影可以用黑与白象征人性的两面,可以将人物性格在一定程度上脸谱化与类型化,但我们可以对其做更深入的一些思考,所谓的“双重人格”并非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也不能用单纯的人格分裂进行判定,用陀氏的形象化的说法,是集“圣母玛利亚理想”和“所多玛城理想”于一身。这种“撕裂”其实是欲望与道德的冲突、是人的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性。人心之所以复杂如大海,显露的性格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一角,就是因为人除了理性与道德性之外,还有我们难以控制的非理性与原始冲动,还有自身难以察觉的无意识。

多数情况下,人性的复杂更多的体现为共存与融合,而非分裂这种极端情况,而《黑天鹅》正是用艺术手法将其极端化与抽象化了,将妮娜作为代表彻底“撕裂”,并在人性的扭曲与毁灭中表现出一种悲剧美,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当梦境照入现实,当镜子彻底破碎,这种撕裂究竟是迷失了自己还是找回了自己?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