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商丘宋氏家族兴盛原因初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商丘宋新胜何梅花 明清时期商丘宋氏家族兴盛原因初探

明清时期商丘宋氏家族兴盛原因初探

2024-07-14 17:59: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宋纁像

宋氏起源于商丘, 为春秋宋国始封君微子之后, 但商丘宋氏家族的远祖及流传脉络现已无法知晓, 目前已知商丘宋氏始祖为宋贵, 宋纁为宋贵四世孙, 在宋纁考中进士之前, 商丘宋氏家族并不显赫。宋贵之子宋瑾、瑾之子霓皆为明乡饮大宾, 瑾子云为归德府生员, 由此可知在宋纁出现之前, 宋氏在商丘只是稍有地位的知识分子家庭, 其兄宋照为明太医院冠带医士。宋纁于明嘉靖壬子 (1552年) 考中举人, 嘉靖己未 (1559年) 考中进士, 历任永平府推官、山东道监察御史、保定巡抚、南京户部右侍郎、户部尚书等职, 成为明朝重臣, 但宋纁过世之后, 其直系后人有成就的并不多见, 其子宋治官至刑部员外郎, 其余多为生员, 真正将宋氏家族的兴起推向高潮的是明末清初的宋权、宋荦父子。

宋权像

宋权是宋纁的堂孙, 其祖父宋旸是宋纁堂弟, 仅为乡饮大宾, 并无功名, 经商为业。宋旸之子宋沾以举人任山东福山县令, 在任三年病故, 后世称为福山公。宋沾之子宋权八岁而孤, 由祖父宋旸、母亲丁氏、婶母刘氏合力抚育成人, 并延聘塾师教授诗书, 于天启辛酉 (1621年) 年中举人, 乙丑 (1625年) 年考中进士, 初任阳曲县令, 升至顺天巡抚三天后, 李自成起义军灭亡了明朝。宋权斩首李自成部将黄锭后, 率众加入了满清统治集团, 继而由顺天巡抚升任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 晋太子太保。其子宋荦官至户部尚书, 孙宋致官湖南布政使、宋至官至浙江提督学政、宋筠奉天府尹, 曾孙宋华金、宋品金皆中进士, 其中宋华金官至襄阳知府。从明代嘉靖年间的第四世宋纁至清代雍乾年间的第九世宋式金, 宋氏家族跨越了200余年, 其间先后走出6位进士, 获得举人、秀才等功名者数十人。其中有为官经历者27人, 官职在知县以上者有15人, 此后的宋氏家族依然以诗文传家, 文脉不绝, 可谓无愧于康熙皇帝所赐“世有令仪”[1] (P624) 、“儿孙歌舞诗书内, 乡党优游礼让中”[1] (P624) 等楹联。宋氏家族在文教及仕途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着实令人敬佩, 其兴起的原因也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物质保障

唐代杜佑在《通典》的序言中曾说:“夫理道之先在乎行教化, 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2] (P7) 。《洪范》八政, 第一是“食”, 第二是“货”, 可见古人便已认识到物质积累在社会进步中的基础性作用。物质基础在一个家族的兴起中同样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存世文献中, 目前仅可见到宋氏家族中宋旸一支经济情况的部分文字记载。宋旸的先世以务农为主, 至宋旸才开始经商。据记载, 宋旸自幼便表现出高超的经商才能, “数岁时, 父后桥公以田事适郊外, 留一缗钱令公守舍, 供数日食, 及归, 钱故在, 曰:‘儿食其息矣’, 父异之”[3] (P337) 。宋旸长大之后即开始经商, “家贫, 乃为贸迁以养亲, 已而业渐起, 益买田力农, 家用饶”[3] (P337) 。可见, 宋旸在经商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财富, 使得家业日富, 并且利用经商换来的财富购买了田产。后来宋氏家族遭遇变故, 宋沾病死于福山县令任上, 留下妻子张氏、妾室丁氏、年仅8岁的宋权及年迈的宋旸夫妇等一群老弱妇儒, 宋家无疑进入了面临衰败的危险境地, 但后来主持家务的丁氏正是凭借着此前宋旸所置田产, 使宋氏度过了难关。宋沾去世后, 其妻妾扶柩回到归德时, 商丘正遭遇饥荒, 田地荒芜, 而丁氏则设法购买了耕牛, 让仆人耕种。“田园皆芜, 资生无策……出簮珥, 贸耕牛, 付苍头以耕”[4] (P117) , 并且能够“延师教文康公 (按:宋权) ”, 使宋权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 直至成为进士, 步入仕途, 迈出宋氏家族兴起的关键一步。其后宋氏家族的田产逐渐增多, 康熙年间宋荦曾与其弟宋炌、宋炘先后捐出自己家的田产作为家族墓田、祭田, 总数达276亩, 可见宋氏家族此时已经较为富裕, 也为宋氏家族持续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重视教育

明清时代皆以科举考试作为人才选拔的主要手段, 只有掌握知识并通过科举考试才能真正进入统治阶层, 实现家族的兴盛。宋氏家族的兴起即得益于于对学业的重视。宋氏家族兴起的开基式的人物宋纁, 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转变。宋纁早年丧父, 由其兄太医院冠带医士宋照抚育成人, 幼年即开始苦读经书, “生不类群儿, 寡嬉戏, 六岁时诣塾读书, 群儿相率为弄, 公诵习自若也”[5] (P145) 。可见宋纁年幼时即与众不同, 专注学业, 而且他的学习并不像其同窗那样带有明显的功利性, 而是为了追求义理。在省试结束同窗皆忙着聚会庆贺之时, 宋纁依然不忘读书:“及试峻, 诸友人方集戏为乐, 公独匡坐讽咏, 或笑曰:‘秣马蓐食, 将复战邪’, 公正色曰:‘士君子一日不读书义理不接于心, 必有膏盲之疾, 吾为此正以寸阴黍晷古人所爱, 岂在战也?’”[6] (P180) 从上可知, 宋纁在年轻时始终致力于读书, 宋氏家族的兴起也正是得力于宋纁这种勤学苦读的有优良传统。

《商丘宋氏家乘》

但并非每个人在童年时都能像宋纁一样勤学苦读, 因此在童年时代, 父母的指导与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宋权还是幼儿时, 时任福山县令的宋沾即开始教其识字“退食之暇, 手授字, 口授句读”[7] (P209) 。不幸的是宋沾任福山令3年便去世了, 其教育的重任便落在了宋权母亲丁氏的肩上, 她一边致力耕织, 一边延请塾师教授幼子学业, 夜晚则亲自督促宋权读书, “夜则亲自课读, 机轧轧与伊吾声相应, 望儿成立, 泪尽而血”[4] (P117) 。丁母不仅致力于宋权知识方面的教育, 而且注重品德的教育, 教导宋权与贤者交往, “母教极严, 权不告不敢出庭户, 如出从某某游, 母必曰:‘某也贤, 尔当师事之, 某也不贤, 尔勿往’”[4] (P117) , 最终使宋权考中进士, 并且在清朝成为一朝重臣, 成为宋氏家族兴起的承前启后式的人物。宋权对诸子的教育也犹为重视, 宋荦幼年即才艺过人, 10岁能骑烈马, 13岁淹通音律、书法, 14岁以大臣子进宫为侍卫, 一年后因考试第一, 被授予黄州通判。而父宋权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 而是替儿子辞去职务, 将宋荦送还商丘老家安心读书。在商丘, 宋荦同样受到其嫡母刘氏的严格管教, 一次宋荦夜晚在外醉酒, 被刘氏严厉训斥:“一日不孝荦出饮归, 漏下四鼓, 夫人犹未寝, 曰:‘汝不记丁太夫人之训汝父乎?’曰:‘尔从文学之士游, 则吾喜, 非是则吾竟日不能食, 以故汝父力于学, 卒致贵显, 岂于汝而可不敬承其训乎’?语罢凄然。不孝从此不敢为长夜饮。”[8] (P295) 宋荦在这段时间内不仅专注学业, 而且与名扬天下的诗文大家侯方域、贾开宗、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等人重修“雪苑社”, 时常进行诗文方面的交流。因此, 尽管宋荦并非科举出身, 但其在诗文方面同样取得了辉煌成就, “能诗文, 工书画, 精鉴赏, 尤以诗享盛誉于清初文坛, 一时文士多与之交游”[9] (P1) 。正是这种注重教育的优良传统, 以及在男主人去世或入朝为官时, 女主人在履行教育子女责任时的出色表现, 使宋氏家族出现代有英才的繁荣局面。

宋氏家族的教育并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 更注重品德教育。宋纁“教子侄以敦行为先, 诸子侄读书者推禄以助之, 及有司试, 或求公请讬, 公辄不许, 曰:‘从此尔惰于修矣’。公殁而从子沾登第, 诸孙煋、熠、燝、焯一时并有声, 人咸服公家教云”[6] (P181) 。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也记载了有关氏家教方面的内容:“商丘沈文端公鲤家居生日, 族人上寿时明神宗遣使存问, 从弟某私语公曰:‘兄位宰相, 蒙恩存问, 而羣从子姓济济如此, 可谓盛矣’。公愀然久之曰:‘弟以为盛, 吾方忧其衰耳’。弟愕然问故, 公曰:‘吾乡宋立菴太宰纁家法可敬, 彼方当贵盛, 吾家不及也, 顷立菴生日, 吾预其家宴, 座中子弟数十人, 不闻饮啖声, 昨吾生日, 见诸子弟饮啖不顾长者, 家法如此, 是以知其衰也’后沈再传遂不振, 而宋庄敏公从孙文康公权位宰相, 文康长子中丞荦, 今为江苏巡抚”[10] (P122) 。稍后的宋权母丁氏及宋荦嫡母刘氏在教育后代时均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宋纁及其后人注重对子孙德育, 使他们为人敦厚而不是依仗父祖辈的声势投机取巧, 从而形成了宋氏家族谨严敦厚的家风, 这种优良家风也是宋氏家族得以长久繁荣的重要前提。

《商丘县志》

宋纁修,沈鲤纂。明万历十年刊本。

商丘宋氏家族不仅重视教育, 而且其家族内部也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首先, 宋纁不仅是一位廉洁有为的政治家, 还是一位优秀的学者。据《宋氏家乘》记载, 宋纁不仅编著了第一本《商丘县志》, “商丘无志, 邑令以志请, 公慨然任之, 多所厘正”[6] (P183) , 而且曾经编著15种左右的其他书籍:“公少读书隆兴院所辑有《四书就正录》、《易正传》、《性理遍览》、《通鉴摘要》、《群书摘粹》诸书, 及为总宪归, 杜门校雠益富, 自班马至唐宋诸名家手自编纂者凡十五种, 而《古今药石》、《四礼初稿》、《粹白录》尤先待后之要云”[6] (P184) 。其次, 宋权也是以科举入仕, 学问博洽, 精于鉴赏。宋荦在诗文、绘画、鉴赏等方面均颇有造诣, 家富藏书, 有“青纶馆”、“鱼麦堂”、“西陂”等著明藏书楼。其子宋至继承其父遗风更是倾心藏书, 并构建藏书楼“纬萧草堂”, 父子藏书达万卷。这些教育资源, 使宋氏家族在科举考试中具有一般家族难以比肩的优势。

三、明清时期商丘优秀的教育资源

在知识传播相对闭塞的中国, 要想在科举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 必须拥有较好的教育资源, 而居住地教育水平的高低, 无疑起着重要作用。商丘自古文化兴盛, 汉代为梁孝王营梁苑而广招天下文士, 枚乘、邹阳、羊胜、公孙诡、庄忌、司马相如等辞赋大家云集, 梁园文学群体形成, 五代后晋时, 商丘虞城人杨悫聚徒讲学, 戚同文拜他为师, 并继承其事业。北宋开科取士, 戚同文所办学校有五六十人登科及第, 声名大振, 众多学子不远千里慕名来此求学。其后商丘巨富曹诚“出家财, 即同文旧居, 建学舍百五十间, 聚书千五百卷, 愿以学舍入官。令同文孙奉礼部舜宾主之, 教明经义者讲习”[11] (P560) 。该书院由皇帝赐名:“应天书院”, 后又改为“南京国子监”, 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 宋代著明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在此求学并任教, 培养了一大批文学名士。

明朝嘉靖以降, 商丘地区更是很好的承袭汉宋文脉, 出现了科甲连第繁盛局面。嘉靖年间, 商丘县城内先后走出了宋纁、沈鲤等进士, 后来皆成为一代名臣。万历三十八年, 安徽池州的郑三俊主政归德府, 大兴教化, “创宋范文正公书院, 择九邑之俊耄者养而课之, 往往以科第显”[12] (P11) 。侯方域在清初所作的《重修书院碑记》中追忆了郑三俊对商丘教育的贡献:“先太守郑公尝沿其意而创大之, 以储归之材, 居有号舍, 赡有田课, 试有约, 行之既久, 名公钜卿接踵其间, 出为当世用不绝, 而士风亦群感动淬厉, 蒸蒸以变”[13] (P329) 。此后的30年间, 归德府共走出了侯恂、侯恪、丁启睿、叶廷桂等58名进士, 约占归德府在明朝276年间所产生176名进士的33%, 足可见明末归德府地区教育事业的兴盛。商丘这样一种人文鼎盛的局面, 为宋氏家族的兴起提供了绝佳的教育资源和人文环境。

四、从政廉洁有为

宋氏自宋纁兴起之后, 明清两朝, 先后有数十人在朝廷为官, 他们一直都保持者廉洁有为的优良传统。

宋纁入仕之后时刻保持廉洁自律的本色。宋纁在外地为官时, 既不带家眷, 也不在家乡广置田宅, 而是带着几位年老的仆人前往, “公性不置妾御, 宦游二十年止携老仆数人, 不以眷属随”[14] (P176) 。宋纁不仅自己保持清正廉洁, 而且严格管束子侄, 前面已经提到, 宋纁曾严辞拒绝了子侄要其在科举考试时为之请讬的要求。宋纁的家人也保持了一种朴素的家风:“有郎曹侯公于厅事, 见一生布衣毛韤而入, 问左右云长公子也, 家童侍客无长衣, 蓝襦白裳, 状如田夫, 公家法俭质如此”[5] (P129) 。宋纁从侄宋沾在福山县为县令时也保持了这种廉洁自律的家风, “性介甚, 或曰:‘胡自苦乃尔?’, 先君笑曰:‘吾家庄敏公官太宰, 无中人产, 非家范耶?吾家薄田数顷, 吾尚欲鬻其半, 恐儿薄福不能承也。’仅余俸百金, 贮一箧, 付嫡母张, 生母丁曰:我生不获送二亲, 留此为百年后棺衾资, 妻子即饿死勿问此也。”[4] (P116) 宋沾在福山为官3年, 卒于任后, 家人竟无钱归乡安葬, 福山人聚资扶柩归乡:“治福山三年而终, 囊槖萧然, 邑人耕者辍耒, 妇人捐其佩玦号哭, 儿啼如公孙, 侨之死, 因各出资以殓”[15] (P219) , 更有福山民众随哭至商丘, 时任兵科给事中的孙善吉撰写的《福山公坠泪碑》[16] (P31) 记载了此事。

以宋纁为首的宋氏家族成员为官时不仅做到了廉洁自律, 而且皆能心存百姓, 有所作为。宋纁初为官时即“拊循有方, 流亡复业, 邑人思之”[17] (P388) , 为山东监察御史时不畏强势, 抵制不法宦官, “入为山东道监察御史, 出安西关, 抗疏论中贵人不法视, 中贵人肃然惮之”[17] (P388) , 官越大则越以国事为重, 巡抚保定时曾“汰缺伍, 裁冗兵, 岁剩十万计。”[14] (P172) 后为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时更是时时以国家未来为念, 惠政迭出。宋权在归顺清朝后上“治平三策疏”号召清朝“议崇祯庙号, 以彰至德”, “尽裁加派, 以苏民生”, “广罗四方贤才, 以佐上理。”[18] (P1) 此三策均被清朝统治者采纳并实施, 第一策既安抚了明朝遗臣, 是他们能够出来与清兵一起剿灭了李自成残兵。第二策又降低了普通百姓的加派负担, 从而弱化了百姓对请朝的敌视心理, 使清朝更快的夺取了在全国的政权。第三策, 招纳贤才则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提高了清朝的执政能力。

五、宋权清初与清军合作

如果说宋纁拉开了宋氏兴盛的序幕, 在明亡清兴的混乱时期, 则是宋权较早的选择了与清朝合作, 受到了清王朝统治者的信任和重用, 不仅使宋氏家族避开了因易代而带来的衰败的风险, 而且将宋氏家族的繁盛推向另一个高潮。崇祯十七年, 在宋权被任命后的第三天, 北京城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攻破, 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在明朝灭亡后, 宋权曾设计斩杀了农民军将领黄锭, “权计杀自成将黄锭等”[19] (P94) 。随后, 多尔衮入关, 宋权率部投降, “睿亲王师入关, 籍所部以降, 命巡抚如故”[19] (P94) 。入清之后, 宋权于顺治元年上“治平三策”, 受到了清王朝的重视和贯彻。顺治三年, 宋权升任国史院大学士, 3年后因受到弹劾而致仕, 并于顺治九年去世。虽然宋权因遭弹劾而致仕, 但其死后依然受到顺治皇帝的眷顾, “部议权被论致仕, 祭葬宜杀礼, 上以权诛自成党有功, 赐祭葬如例, 赠少保兼太子太保, 谥文康”[19] (P96) 。

宋荦像

在宋权去世之前, 其三子已分别通过恩荫步入仕途。顺治四年, 长子宋荦年仅14岁, 应诏以大臣子成为三等侍卫, 次年考试得第一, 被选拔为黄州通判, 其后一路青云直上, 历任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西巡抚、江苏巡抚, 在江苏巡抚任上达14年之久, 其间康熙三下江南皆由时任江苏巡抚的宋荦负责接待, 足可见康熙对宋荦的信任。不仅如此, 宋荦还屡次受到康熙皇帝的赏赐, 并在一次赏赐鹿肉等食品后传谕:“宋荦是老臣, 与众巡抚不同, 着照将军总督一样颁赐箇”[1] (P624) , 并且先后赐予“仁惠诚民”、“怀抱清朗”、“福”、“寿”等字。宋荦最后因年老在户部尚书任上致仕。致仕之后, 依然屡次受到康熙皇帝的表扬与赏赐。次子宋炘为生员, 以父荫授中书科中书舍人, 官至工部虞衡司郎中, 崇祀乡贤祠。三子宋炌以父荫为官生, 后考中顺天乡试举人, 敕授征仕郎。宋权的孙子辈虽然有宋至、宋筠二人高中进士, 但依然有人通过父祖恩荫的方式进入仕途, 其中宋荦之子宋基、宋致皆以父荫入仕, 后分别官至保定同知、湖南布政使。在宋荦孙辈中有宋吉金、宋式金等同样以恩荫等方式步入仕途, 名入乡贤。综上, 自宋权投降清朝, 取得清朝皇帝的信任后, 除其本人位极人臣外, 宋氏家族4代人中尚有7人通过恩荫等途径进入仕途, 其中宋荦官至户部尚书, 宋致官至湖南布政使, 除了宋氏家族良好的教育传统外, 宋权较早进入清朝统治集团上层, 受到重用, 无疑是宋氏家族兴盛的另一重要原因。

六、主妇襄助

宋氏主妇的襄助是宋氏家族长期兴盛的又一重要因素。宋氏主妇们时常劝诫儿子或丈夫廉洁为官。在宋权28岁中进士被任命为阳曲县令时其母丁氏和叔母刘氏就告诫他要谨慎为官:“尔父善人之报得有今日, 儿其慎旃”。[7] (P210) 不仅如此丁母还要求宋权爱护百姓:“尔父在福山时, 奸民以矿报尔父, 尔父痛治之曰:“无杀我民, 民甚德之, 儿记吾言。”[7] (P212) 宋氏家族的女性不仅劝诫男性成员在外为官时要廉洁自律, 也不向他们要求优厚的物质资源。在宋权为清内翰林院大学时其母丁氏曾告诫他不要为了自己的生活操心:“不孝擢今日官, 母曰:“官愈大心愈小, 儿甚旃勉旃, 贫家米盐事, 我老媪优为之, 不须儿也。”[7] (P214) 宋荦生母赵氏则“门以内事无大小必躬必亲, 操纺绩执烹饪, 晨昏不倦。”[20] (P301) 宋荦长期在外为官, 其家事皆由其妻叶氏经管, 宋荦曾称赞其妻勤俭持家的事迹:“余自官郎署即不以家随, 迨叨圣天子非常之遇, 20年来无一衣一簮珥寄淑人, 淑人从家邮中数数以廉谨相勗, 曰‘吾家中黽勉耕纫, 足为儿孙计, 不愿君寄一钱归也。”[21] (P321) 正是由于宋氏家族数代主妇能够劝告儿子或丈夫坚持廉洁从政, 并且纷纷勤于家务, 也使得男性在外为官时不为家庭生计所累, 得以一心忠于王事。

来源:刘万华《宋荦全集附宋氏家集》卷十二 图十一

综上所言, 宋氏家族能够在科举、仕途两方面取得非凡成就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宋氏家族的先辈宋纁、宋沾等人创立了科举入仕的典范, 其后辈宋权、宋荦及其主妇丁氏、刘氏在继承前人重视教育的思想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明清时期商丘优秀的教育资源, 传承家学, 在学业、品行两方面严格教育子女, 使其家族成员在科举考试中屡有斩获。明清易代之际, 宋权较早的选择与满清贵族合作, 获得了满清统治者的信任, 不仅使宋氏避免了政权更迭造成的衰亡, 而且在清代久盛不衰。宋纁、宋沾、宋荦为官勤政廉洁, 为家族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这种良好的家族声誉对其家族成员来说, 既是一种榜样的力量, 也是一种无形的约束, 使他们为了维护家族的声誉而谨慎行事, 不致于误入歧途, 使宋氏家族在明清两朝二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兴盛不衰。(内容整理于商丘地方文献馆)

参考文献

[1]宋荦.西陂类稿[A].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代诗文集汇编 (第135册) [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2] 杜佑.通典[A].永2) , 纪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603册) [C].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7.

[3] 宋荦.乐菴公家传[A].商丘宋氏家乘[A].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 (第21册) [C].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4] 宋权.家世略[A].宋荦.商丘宋氏家乘[A].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 (第22册) [C].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5] 吕坤.明资政大夫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庄敏栗菴宋公行状[A].宋荦.商丘宋氏家乘[A].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 (第22册) [C].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6] 杨涧.宋庄敏公外传[A].宋荦.商丘宋氏家乘[A].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 (第22册) [C].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7] 宋权.丁太夫人行实[A].商丘宋氏家乘[A].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 (第22册) [C].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8] 宋荦.刘夫人行实[A].商丘宋氏家乘[A].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 (第22册) [C].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9]刘万华.宋荦年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8.

[10] 王世禛.沈文端公;池北偶谈[A].永2) , 纪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870册) [C].台湾: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3.

[11]徐松.宋会要辑稿 (第7册) [M].北京:中华书局, 1957.

[12] 光绪.归德府志·卷二十一名宦[M].

[13] 侯方域.重修书院记[A].侯方域著, 王树林校笺.侯方域全集校笺:上册[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14] 贾开宗.宋庄敏公传[A].宋荦.商丘宋氏家乘[M].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 (第22册) [C].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15] 贾开宗.丁太夫人传[A].宋荦.商丘宋氏家乘[M].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 (第22册) [C].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16] 孙善吉.福山公坠泪碑[A].宋荦.商丘宋氏家乘[M].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 (第22册) [C].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17] 沈鲤.亦玉堂稿[A].永2) , 纪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1288册) [C].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3.

[18] 宋权.敬献治平三策[A].魏裔介, 等.皇清奏议[C].北京:全国图书馆缩微文献复制中心, 2004.

[19]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 1977.

[20] 宋荦.赵太孺人行略[A].商丘宋氏家乘[A].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 (第22册) [C].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301.

[21] 宋荦.叶淑人行述[A].商丘宋氏家乘[A].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家谱文献中心.清代民国名人家谱选刊 (第22册) [C].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0.

(作者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硕士)

欢迎关注 宋氏文化研究内蒙古分会 公众号

目前1991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投稿

导航地址:1、赤都传统文化驿站2、赤都民俗文化馆3、赤都红色文化馆(百度地图、腾讯,高德地图均可)

交通方式:赤峰市红山区桥北2路终点站下车东走200米路口即到

地址: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桥北金融物流港-朝阳路76号- 赤都文化驿站

出品 | 宋氏文化研究内蒙古分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