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诞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 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诞生

新中国航空工业的诞生

2024-07-02 02:06: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51年4月17日这一天,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了。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航空工业建设就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国家的底子很薄。在国家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党和国家仍然果断地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物力、财力,毅然决定创建航空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大会上宣布:“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海军。”1949年8月,中共中央派刘亚楼、王弼等赴苏联,参加以刘少奇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就苏联援建中国空军的各项具体问题进行谈判。同月,苏联政府应邀派出航空工艺与生产组织研究院院长博伊佐夫等来华考察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条件。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刘亚楼任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1949年11月14日,在空军司令部刚刚成立之时,便由刘亚楼再次与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联名向中共中央上报《关于航空工业建设意见》。此后又6次提出相关建议,为航空工业的建立作了酝酿和准备。

1950年12月,段子俊奉命组建航空工业,多次参加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的会议,研究并确定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和发展道路。

年何长工、段子俊、沈鸿3人,带着周总理的嘱托,赴苏联谈判。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发出《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国航空工业建设在目前阶段上的任务,是全力保证中国空军所有飞机和发动机的修理及飞机零部件、配件和工具的制造,尔后再逐步发展。”“航空工业在目前阶段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和经营的原则,只有在航空工业发展到能集中力量制造飞机时,再把修理和制造分开。”“航空工业管理局接收工厂后,即时承担空军的飞机修理和零部件供应任务,并按经济核算制原则办理。”

为加强对航空工业建设的领导,决定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由军委临时领导,聂荣臻、李富春、刘亚楼、何长工、段子俊、马文等任委员,聂荣臻任主任,出现蓬勃发展的新面貌。1965年,航空工业李富春任副主任。

1954年12月,段子俊与航空工业局局长王西萍一道去苏联考察。经过他们的努力,苏联给我方提出了建设航空科研机构的备忘录,为我国航空科研机构建设的起步作了准备。

中国航空工业初创与快速发展时期

“一五”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较快的时期。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航空工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苏联曾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建立提供技术援助。1954年7月,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试制成功。

1954年7月,沈阳飞机厂又试制成功国产第一架喷气歼击机歼5。1958年,试制成多用途运输机运5和自行设计的初级教练机初教6。1956年,超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歼6又试飞成功。1958年,国庆10周年,空军有165架各型飞机组成6个梯队,飞过天安门上空。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到制造以及走向自行设计,由生产活塞式发动机的飞机到掌握喷气式飞机的制造技术,仅用了七八年的时间。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1958年开始的三年“大跃进”。航空工业虽然有所前进,但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盲目追求高指标、大计划,大搞快速研制,快速施工,造成严重质量问题。

“一年生产、建设,三年返修、加固”,再加上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致使航空工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60年代以后,中国航空工业坚持独立自主发展道路,从1961年到1965年,航空工业坚决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努力纠正“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切实整顿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缩短基本建设和型号研制战线,生产逐步恢复,新飞机陆续定型投产,原材料和配套产品做到了立足国内,同时开始有计划地建设科研设计试验条件,全行业重新出现蓬勃发展的新面貌。1965年,航空工业又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新中国航空工业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从无到有创建,并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是与全国形势的推动分不开的。其重要因素有:首先,是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

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和国防建设的急需,中央毅然实施以国防工业带动其他工业并优先发展航空工业的方针。当时,毛泽东主席、朱德副主席等最高领导人给予热情支持和鼓励。

周恩来总理直接主持策划,陈云、李富春副总理亲自指导,及时确定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和引进苏联技术的战略决策,在投资上给予重点安排。每当航空工业遇到困难和问题,常在当天或第二天便受到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许多问题当场拍板定案,或直接上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审定。在中央的统一组织下,军队、特别是空军,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和兄弟部门从优先发展航空工业的大局出发,拨给航空工业最好的工厂,输送优秀的人才,配合试制航空器材,敞开国库提供设备等等,给予全力支援。中央的重视是保证航空工业迅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其次,是在西方严密封锁的形势下,积极争取苏联的援助。引进技术和管理,聘请专家,提高了发展的起点,不仅迅速建设起一批骨干工厂,较快掌握了飞机制造技术,而且培养、锻炼了自己的队伍。因此苏援可以说是迅速奠定中国航空工业初步基础不可缺少的条件。特别是苏联派来绝大多数专家本着国际主义精神,尽心尽力地工作,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三,是实行建厂同时建校,抓生产建设同时抓人才培养的方针。采取专门学校、业余学校、在岗培训、师徒合同、干部特别班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养人才。还派专人跟随苏联专家学习。经过实践锻炼,一支较高素质的队伍很快成长起来。他们包括一批年轻有为,勇于开拓,联系群众,虚心学习,忠于职守的各级领导干部。一批学有专长,热爱航空,能同工人结合的技术人员,其中许多是从旧中国过来的航空科技专家,不少人曾经在国外留学或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前毅然返回祖国效力。另外还涌现出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朝气蓬勃,吃苦耐劳,文化、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工人队伍。这支创业大军是航空工业开创前进的中坚力量。

第四,是尊重客观规律,注意加强管理。航空工业的“一五”计划,是考虑需要可能,经过上下反复酝酿后定下来的。建设上重点突出,梯次展开,没有搞一拥而上;生产上千方百计满足部队需要,也适当留有余地,充分体现积极、稳妥方针。航空工业的管理,从当初只满足修理厂修修补补的低水平,迅速提高到适应大工业成批生产的高水平,实现了管理上的跨越。

第五,是领导层注意从实际出发,开创性地进行工作。

在先修理、后制造的方针确定后,航空工业领导层把修理视作起步,在修理厂刚着手建时就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中央提出3-5年出飞机,实现向制造过渡的建议,经过中央批准,很快成为航空工业“一五”计划的中心内容,并提前实现了目标。

党和国家对航空工业的关怀与支持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伴随着新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伴随着国家国防力量的不断壮大,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航空工业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无不包含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和亲切关怀,无不依靠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集中统一领导。回顾我国航空工业的初创时期,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给予了特别关注和大力支持。何长工、赵尔陆、孙志远等领导进行了卓越的组织和领导。在初创时期,周总理就指示:“我国是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五六亿人口的国家,靠买人家的飞机,搞修理、仿制是不行的。

因此,中国航空工业的建设的道路是先修理后制造。”“中国航空工业建设的规模开始不能太大,要由小到大,由修理走向制造。

1952年4月22日,政务院副总理、中财委主任陈云对航空工业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特别强调,“在建设上把航空工业放在优先地位,我看不会犯政治路线错误。”这一态度代表着当时中央领导人的共识,成为当时国家对航空工业建设工作的实际指导方针。党政军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艰难条件下仍对航空工业的经费保证、人力补充、航空器材试制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1952年8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视察沈阳飞机厂时对厂长熊焰说:“修理飞机一定要保证质量,满足空军作战的需要;工厂要尽快从修理转向制造,要早日用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装备部队,打击敌人。工厂转向制造后,还要帮助空军建修理厂,把修理飞机的任务转交给空军。”1952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视察哈尔滨飞机制造厂时强调:“现代战争不掌握制空权,仗很难打,工厂应加快建设步伐,多出飞机,支援空军作战。”

1955年12月5日,刘少奇(委员长)、邓小平(秘书长)在视察沈阳飞机厂时作出指示。刘少奇说:“当我们有了自己优秀的战斗机,反侵略战争胜利就更有把握了。”邓小平说:“为了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我们就要有自己的航空工业,而且是现代化的航空工业。”

1956年9月28日,航空工业局在北京举办成果展览,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彭德怀、聂荣臻、徐特立等领导人前往参观。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参观后留言:“希望航空工业迎头赶上,早日达到国际水平。”1956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在《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对发展喷气式飞机作出指示。该规划纲要提出把发展和掌握喷气技术同发展原子弹、自动化、计算技术、半导体等并列为五大措施,以求年内迎头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同时要求在航空工业、无线电工业基础上,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导弹。1960年,邓小平在视察株洲航空发动机厂时对厂长郭固邦说:“你们工厂要生产更多更好的喷气发动机,供应军队。”

新中国第一架飞机问世

1954年7月3日,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在江西南昌飞上蓝天。首飞试飞员段祥禄、刁家平。这对于从修理走向制造的新中国航空工业来说,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同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了给南昌飞机厂全体职工的嘉勉信,称“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8月26日,初教5飞机被批准成批生产。初教5是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的里程碑。新中国制造的第一架飞机是苏联的雅克-18教练机,中国型号为初教5,其发动机是爱姆-11爱夫爱尔活塞式发动机,计划1955年9月制造完成。飞机制造由南昌飞机厂承担;发动机制造由株洲航空发动机厂承担。

到1953年底,经过为时3年的修理,南昌飞机厂已在设计、工艺、工装、机加、装配、总装等方面具备了自制飞机的条件。1954年2月,雅克-18飞机图纸、技术资料到厂。3月31日,航空工业局向南昌飞机厂下达了提前试制初教5的命令,要求提前一年试制出初教5,并于当年交付10架。接到命令,工厂立即行动,并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连夜编制试制计划,并动员全厂职工,大干100天,“为制造祖国第一架品质优良的飞机而奋斗!”5月12日,全机静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全机强度完全符合设计要求。整个试验工作从4月5日开始到6月26日全部结束,提前完成了试验任务。

7月3日初教5飞机首飞成功后,初教5飞机按试飞大纲继续试飞。至7月11日飞完全部试飞科目。7月20日,国家试飞委员会给出最后审查书面结论,认为第一架初教5飞机性能符合设计技术条件要求,可作为空军航校教练机之用,可以进行成批生产。

7月29日,株洲航空发动机厂传来总装完成3台爱姆-11爱夫爱尔发动机的消息。

该厂按照“先修后造、由修理走向制造”的方针,为制造发动机做了较好的准备,在年底已经基本掌握了该发动机的修理技术,从1953年开始制造零件。至1954年4月,工厂已修理爱姆-11爱夫爱尔发动机575台,试制生产零组件322种,占该发动机全部零件的55%。所以当航空工业局提前试制初教5及爱姆-11爱夫爱尔发动机的命令下达后,株洲航空发动机厂试制工作进展迅速。8月16日,爱姆-11爱夫爱尔发动机通过鉴定试车和国家鉴定试车。

1954年,中国航空工业从修理走向制造迈出了极为关键的第一步,把国产飞机送上了蓝天。当年制造初教5飞机10架、爱姆-11爱夫爱尔发动机18台。中国航空工业第一次向部队提供了自己生产的飞机。

1954年8月1日,毛泽东主席给南昌飞机厂全体职工写了嘉勉信。勉励全体职工继续努力,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一步掌握技术和提高质量,保证完成正式生产任务。毛主席的嘉勉信极大地鼓励全厂职工的生产热情,工厂很快就转入成批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1954年8月2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彭德怀批准初教5飞机成批生产。工厂当年生产10架,第二年交付部队60架,到1958年共生产交付379架。

歼教1飞机首飞成功

1958年7月26日,新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教练机歼教1在沈阳首飞成功,主任设计师徐舜寿、副主任设计师黄志千、叶正大,试飞员于振武(当时的空军作训部部长,后来成为我国第七任空军司令员)。8月4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参加了在沈阳飞机厂举行的庆祝大会。

1958年4月,歼教1飞机的设计工作在国营松陵机械厂(现中航工业沈飞)铺开后,各方面工作同步进行,涌现了大量的信息流,有许多需要了解、协同、讨论和决定的问题。

徐舜寿、黄志千、叶正大、吴大观、虞光裕等带领的设计团队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少则几十件,多则30多件,整个设计室呈现出一派紧张繁忙的工作景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歼教1飞机的设计工作进展顺利,整个设计周期仅用了530天。歼教1最后确定的总体方案中,多处体现了自主创新的特点。在这种忘我拼搏和奉献精神的支撑下,歼教1飞机仅用148天就完成制造任务。

1958年7月23日,第一架歼教1飞机完成总装。次日清晨,人们敲锣打鼓把披红戴花的歼教1飞机送往试飞车间。试飞车间接到飞机后,昼夜不停地进行试飞前的准备工作。7月26日,着名飞行员于振武驾驶歼教1飞机首飞成功,整个试制任务比原计划提前5个月完成。歼教1飞机首飞成功,不仅开创了中国自行设计、生产喷气式教练机的先河,同时还促进了新中国航空工业第一个风洞实验室的诞生。

我国自行设计第一台涡喷发动机

喷发1A发动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发动机,是从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开始。1956年8月,黎明发动机厂成立了发动机设计室,吴大观为主任,虞光裕为副主任。发动机设计室接受的第一项设计任务就是设计喷气发动机,定名为喷发1A,配装在我国自行设计的歼教1飞机上。

研制工作从1956年底开始酝酿,1957年完成设计和试制准备。主任设计师吴大观、副主任设计师虞光裕,在缺乏技术装备、试验设备的情况下,顶着很大的风险组织起一支年轻的技术队伍。他们克服建厂初期种种困难,闯过许多技术难关,特别是组织试制出温度传感器和定向、定位用多点测压靶,用于单管燃烧室和叶栅风洞试验,初步解决喷发1A发动机的火焰筒和涡轮叶栅两项最关键的试验问题。

1958年7月1日,成功制造出第一台喷发1A发动机,上台试车情况良好,发动机主要性能数据均达到设计指标,进而顺利通过永久性试车。7月26日,安装此发动机的歼教1飞机首飞成功,累计飞行20余次,飞行员对飞机和发动机的性能表示满意。

歼5飞机诞生记

初教5飞机的试制成功是中国航空工业走向制造的先导,进一步制造实战所需的歼击机,成为航空工业直接为壮大空军战斗力服务的重要目标。喷气式歼击机性能先进,技术难度大,配套关系复杂,远远超过初教机。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航空工业跨上这第二个台阶,只用了两年时间。歼5飞机全机1.4万多项、25万多个零组件,使用2000种原材料,全厂40多个车间,6000多名工人,必须实行科学化管理,建立好各种规章制度。通过歼5飞机的试制,工厂的生产、技术管理全面得到初步锻炼。

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5飞机在沈阳于洪机场成功首飞。8月2日完成最后一次验收试飞,共飞19个起落、9小时49分,各项战术、技术性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9月8日,国家鉴定委员会验收宣布:歼5飞机试制成功,可以成批生产交付部队使用。歼5飞机所用的发动机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种涡轮喷气发动机。1956年,首批涡喷5发动机顺利通过试车考核。6月2日,国家验收委员会批准该发动机转入批生产。

1956年9月9日,新华社发出题为《我国试制成功新型喷气式飞机》的报道。9月10,在沈阳飞机厂召开歼5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的庆功大会。中央军委副主席聂荣臻元帅出席。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祝贺歼5飞机的试制成功。

歼5飞机试制成功,掀开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中国空军的航空装备开始立足于国内。歼5飞机成为五六十年代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

大力兴办航空教育

1951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主持会议研究航空工业3~5年计划时,批准办航空学院和专科学校。随后,重工业部和航空工业局成立了教育管理机构,一手抓生产,一手抓教育,实行建厂同时建校和边生产、边培训的方针。

1952年5月18日,中央军委做出《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议案》,基本同意航空工业局今后发展五年计划(草案),重申由修理到制造的方针,强调在大学生分配上要特别照顾航空工业,并决定成立一个国立航空工业学院(即北京航空学院)。根据周总理的有关指示和相关决议案,1952年内,正式成立北京航空学院,成立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成立华东航空学院。

1953年2月17日,二机部颁发1953年教学计划,要求在职教育参加技术业务学习者应占职工总数的40%~50%。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技工学校必须有最低限度的师资、干部、设备、房屋,有计划地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教学上必须有教学计划、大纲,并逐步编写教材等。1951年至1953年,航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学校经过调整有19所,共有大学2所,专科2所,中专4所、技校11所。至1953年底,在校学生22287名;教职工4059人,其中教师1007人;毕业生3523人,其中大学本科生205人,技校生3318人。

1956年4月28日,南京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南京航空学院。4月29日,二机部批复航空工业局新建西安、昆明、株洲、德阳、成都、兰州、上海第一、上海第二航空工业学校及杭州航空工业财经学校,共计11所学校。

1978年4月,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南昌航空工业学校升格为航空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学校升格为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5月29日,三机部决定: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以沈阳航空工业学校为基础改建,设置飞机制造、计算机操作及维护、电子仪表及测量技术、航空机械加工等4个专业;南昌航空工业学院以南昌航空工业学校为基础改建,设置航空铸造、航空锻造、航空焊接、航空材料及热处理、航空材料腐蚀与防护、航空机械加工等6个专业。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以郑州航空工业学校为基础改建,设置航空工业计划与统计、工业会计核算、物资管理、技术档案管理等4个专业。3校面向全国招生。10月月17日,三机部又陆续发出通知,决定对北航、南航、西工大进行改扩建。

1981年3月28日,三机部学位委员会和学科评议组成立,段子俊任主任委员,徐昌裕、吴仲华任副主任委员。1982年2月19日,8个学位授予单位(北京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学院、中国航空研究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北京航空工艺研究所)建立学位评定委员会。

航空教育事业为航天、船舶、海军、空军及民用航空等部门培养大批人才,承担大量科研任务。各航空院校通过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开办科技产业。航空院校在培养人操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1978年至1990年获奖项目达到676个,其中国家发明奖2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6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部科技进步奖616项,为航空科技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做出重要贡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