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飞跃手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航cpci二作有用吗 北航飞跃手册

北航飞跃手册

2024-06-26 15:1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曾经有很多参加科技竞赛、锻炼自己的机会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直到工作、读研了才后悔莫及。作为工科生,仅仅学书本上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老师教的内容往往偏理论,很少会教你这些方法怎么实现,以及在实际中怎么应用(个人认为学校某些课程对实践部分要求还可以再提高)。这就很容易导致过完考期后,学的知识很快就忘了。参加科技竞赛则会要求你非常深入的了解用到的方法,最差的情况也可以让你记住什么参数会导致什么现象,并且印象十分深刻。除此之外,在参赛过程中需要自学很多东西,然后就会发现高年级的专业课学习起来非常轻松…最重要的是,用自学的知识做出个小作品的时候,真的成就感爆棚啊(可以发朋友圈)!而且会越学越有动力!

功利一点来说,无论是想要保研还是出国还是工作的同学,多参加科技竞赛都可以让简历好看一些(建议大家现在就做一份自己的简历,看看可以写些什么,然后每获得一次成就都可以再往上面加)。而且很多院系都采取综合测评制度,参加科技竞赛会有相应的加分,保研希望就更大啦(就比如我,大一大二课程成绩都不是第一,但是加上各种科创竞赛加分后就是第一了)。除此之外,今后的保研、实习、工作、出国面试的时候,面试官也往往会对你做过的项目感兴趣,所以多参加参加比赛也可以和面试官有的聊,不至于递出去一张只有基本信息的简历而感到尴尬。

再聊一聊为什么要参加冯如杯呢?我觉得冯如杯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平台(尤其对想要校内保研的同学来说)。首先,做科创项目一般来说需要经费,而学院对参加冯如杯的同学会有经费支持。所以经费上不用太发愁,可以学到好玩的知识,做有意思的项目,丰富自己经历,说不定还可以拿个好的名次,何乐而不为呢?其次,参加冯如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志趣相投的小伙伴,可以一起讨论、一起刷夜、互相学习、收获友谊。在每年冯如杯现场展示的环节,还可以膜拜各路大神的作品,结交大佬(假如你什么作品都没有,也没有科创经验,那就没法跟大佬们聊天啦)。最后,我认为冯如杯虽然是一项校级科创竞赛,但是规格和难度不亚于很多所谓的国家级、国际级比赛。如果能在冯如杯中survive下来,那参加别的比赛也基本上没有问题。而且冯如杯的整套流程下来,你的工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包装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视野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最后的最后,再提醒一下学弟学妹,不用过分的追求最终的名次和奖项,尤其是不要孤注一掷的想通过冯如杯一等奖保研。毕竟冯如杯只是个比赛,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比如当天答辩状态、是否有突发情况等等,我也见过有些很优秀的作品最后没有拿奖的情况)。很久之后就会发现,参赛过程中收获的东西远比奖项重要的多。

02

大学期间参加科创比赛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呢?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我就介绍一下自己大学前三年在科创方面的经历,希望能对各位有些许帮助。

大一刚入学的时候,很萌新,没有任何基础,但是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误打误撞地加入了机器人社团,跟着社团的培训和比赛一步步自学了单片机、SolidWorks等一系列科创入门知识。当时对单片机这种东西非常着迷,并且由于可以自己做出很多有意思的小作品而越学越有成就感,越学越带劲(老师一般不会教的)。随后看到学院的一个老师招募学生做项目,我觉得自己有些基础了,便主动联系老师报名。拿到老师的课题之后,跟着网上和老师提供的资料,很快实现了一个基于Arduino的表情机器人原型。再此基础上,再添加一些语音模块,在交互上做了一点创新,然后就顺手报名了冯如杯。虽然项目难度不是很高,但是最终的效果还是蛮有意思的,所以进了冯如杯的现场答辩环节。可是毕竟大一太年轻,没有太多答辩经验,现场答辩那天出了些意外情况,展示效果不是特别好,最后只拿了三等奖。在现场展示的时候,参观了高年级学生的作品,心里只剩下膜拜,当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

大二的时候有了些参赛经验,对基本工具(各类软件和单片机)的使用也较为熟练,自学能力和主动搜索能力也较强了,自然也不能闲着。于是又参加了一些校内举办的机器人比赛,每天沉浸在代码、电路和机械结构的海洋。当时非常喜欢关注一些科技类公众号,还有一些科技制作爱好者的论坛,没事就看上面有什么新奇的好玩的作品(我喜欢把看到的好的想法记录下来,为今后比赛立项用)。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个MIT开发的非常酷炫的作品,而且觉得自己也可以实现,于是便各方搜集相关资料。搜索资料过程中又不断发现国外著名实验室更有意思、更酷炫的作品,而且其中有的竟然还和我之前的想法相似,但是事实上十几年前就已经被做出来了。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自己的视野还是太窄,国外的科技还是厉害……于是我便逐渐放弃百度搜索,改用谷歌,并且慢慢从看中文资料转变为看英文资料。我发现,国内很多知名网站博客、教程都是直接在国外的论坛、教程上截取片段翻译过来的(当然也是有一些优秀原创的,不过比例很少),有很多地方还会逻辑不通,所以还是直接看英文教程更加高效,然后从此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很多厉害的国外高校实验室的课题,已经较为成熟,有一系列理论或者实验支撑,且效果酷炫,非常适合改进创新后参加冯如杯。就例如我在看到宾夕法尼亚大学GRASP机器人实验室的一些demo后,对SLAM这个技术才开始逐渐有所了解。国内相关资料还较为匮乏,可是很多英文教程却写的非常详细。最后凭借这项技术的实现以及较为出色的答辩展示,我拿到了冯如杯二等奖,也得到了去大疆创新参加暑期夏令营的机会,进一步提升了视野。

我大一大二参加科技竞赛时还是以follow别人的idea为主,加上自己较强的工程实现能力和小方面的创新。到了大三,我则开始逐渐接触学术科研,而不单单只是参加科技竞赛。得益于前两年的实践经验,我有幸在清华的一个实验室继续进行关于机器人SLAM相关的工作,对其中一个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在学术领域,工程实现只是基础,想法上的创新才是最重要的。在阅读大量文献、提出自己想法并实验验证后,我发表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到机器人领域的顶会上,做出的成果也较为酷炫。然后我便继续参加了冯如杯和一个国际比赛,结果都拿了一等奖(也得益于前两年参赛积累的包装、展示能力)。

总结一下,大一大二的时候主要通过自学工程知识,复现别人的工作加上一些小方面的改进来参加比赛,这样可以跟着很多前辈写好的教程来学习,迅速入门各种工具的使用,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大三则可以开始进行正式的科研工作,在某个领域深入研究,争取做出前沿的成果。只要做出的成果足够硬核,再加上一些包装,竞赛奖项还是不愁的。

这里插一句,如果你对机器人方面感兴趣的话,推荐知乎这篇回答:

https://zhuanlan.zhihu.com/p/22266788

(硕哥把你该学什么、怎么学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了,先照着做吧!)

03

参加冯如杯之类的科技竞赛应该如何选题呢?

选题决定了结果的上限,个人努力决定结果下限。选一个好的课题非常重要,但是也很难。对大一的同学来说,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视野也不够开阔,所以我建议入门时可以先从简单的、成熟的项目做起,比如找一个网上教程非常多的项目练练手,或者跟着学校的科创社团参加小比赛。在掌握一些基本工具使用之后,可以上自己学院或者其他学院的官网,浏览一下每个老师实验室的科研方向,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联系,寻求选题建议。有些学院每年都会让老师发布一些课题,招本科生来做(比如17系的仪光科苑),这样的也可以直接报名。老师们一般还是非常会选题的,但是在联系老师之前,请做足功课,不要让老师认为你的水平太差,然后只给你分配一些在实验室打杂的活,这样反而学不到什么东西。

等有一定科研基础后,如果对某个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个人看法,有自己的想法,那么很棒,可以开始对你的想法做广泛的文献调研(强推Google Scholar搜索文献),然后和老师深入探讨,把想法完善和实现,最后发论文就是水到渠成啦。如果还是不够了解,也不用急,可以跟着老师的课题做,只要最后做出成果,冯如杯拿奖还是不成问题的~

最后,当你发现你提的问题老师也帮不了你的时候,那么恭喜你,可以独立承担科研课题啦。这时候你就需要多读文献,多和你读的论文中的作者联系寻求帮助,如果你提出的想法可行,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对现有方法有重大提升,那么尽管去做吧~成功是属于你的~

04

如何平衡参加科创竞赛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呢?

无论参加什么,想要有所收获的话必然是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就我个人而言,我几乎所有的课外时间都花在了科技实践上。其实只要把竞赛的时间线安排合理,不会太耽误正常学习的。而且做竞赛学到的东西对课内很多知识的理解都有很大的帮助,学习起来也会更轻松。等到多年后大家可能会发现,大一大二学的很多没用过的课内知识都忘了,而做科创项目中学到的东西、积累的经验会印象非常深刻…

05

怎样才能在冯如杯这类科创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呢?

首先,还是那句话,选题决定了结果的上限。选一个没有价值的课题,即使做的再完美也不会得到评委赏识。但是如果选题过于拔高,超出了能力范围,最终无法按时完成,也不会取得好结果。假设现在有个不错的课题,完成的也差不多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商品学中有几个概念叫做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同时满足这几个条件的产品才是好产品。这一点对科技竞赛也同样适用。参加冯如杯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推销员,评委都是投资人,在答辩的过程中尽量满足评委的三个等级需求。基本需求就是表示自己实现了课题中提到的内容,这是一个完整的科技作品。根据经验来看,如果课题不是太差,只要把项目完成并且展示不出差错,就基本可以拿到冯如杯的三等奖。期望需求是指实现了大家一看都懂的基本功能后,还能加上一点小创新,说服评委,让评委觉得你的项目有技术含量和优势,不单纯是照着别人的教程做的。满足了评委的期望需求,二等奖应该不成问题了。兴奋需求则是很多工科同学忽略的,因为对展示技巧的要求很高。在答辩过程中,可以通过放很酷炫的视频、或者展示非常厉害的成果(比如发表了多少篇高水平论文之类的),让评委在听你展示的过程中达到颅内高潮,觉得这个项目看起来很厉害(也许评委并不懂具体技术,但是觉得应用场景很好或者技术难度很大),那么就非常有希望拿到一等奖了。通过往届经验来看,拿到冯如杯一等奖的队伍往往能够制作酷炫的展示视频或者能够在现场完美的演示作品。

结语

科创道路不易,做出成果更不易。本文的最后,衷心希望各位学弟学妹能够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坚持下来,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取得满意的结果!

END

编辑/彼尔维何、柠檬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