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基础性支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 高校应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基础性支撑

高校应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基础性支撑

2024-07-08 07:29: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作者:余乙兵(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三大战略”,高校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扎实做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高校力量。

  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科技创新力量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校要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作用,努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在加速孕育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中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劲支撑。

  加强“从0到1”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高校要准确把握国际科技竞争向基础前沿领域迁移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不断强化基础研究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作用,持续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一是要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给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心剂”。二是要强化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深度融入大科学装置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坚持大力培育和优化重组“两手抓”,建立建强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基础研究创新平台。三是要优化基础学科建设布局。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策源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下好以科技革命引领创新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基础学科“先手棋”。

  强化面向产业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驱动。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强化面向产业的科技创新,是高校必须认真作答的重要课题。一是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坚持“四个面向”,聚焦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清单式”梳理产业发展需求和学校优势科研力量,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高效链接,提高科技创新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靶向性。二是要探索“政府+高校”协同创新模式。紧抓创新链前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持续深入对接,主动承担深度契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的重大科研项目,以标志性科技成果产出不断彰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贡献度。三是要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学科链,打造学科比较优势,构筑一流学科引领、高峰学科林立、基础与特色学科交叉支撑的学科体系,为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急需的新质生产力厚植学科沃土。

  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加速形成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创先争优的“大科技”工作格局。一是要坚持党建引领,保障科技创新工作。着力打好“党建引领、需求牵引、汇聚人才、优配资源”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资本市场注入科技创新工作的风险点,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要加强有组织科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通过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军令状”制度,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全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除产业需求和科研供给不匹配、科研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跨学科科研团队不协同等问题,提升创新效能,释放创新活力,让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通成果转化堵点

  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是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既要加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更要主动作为,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不顺不畅的突出问题,从人才、政策、载体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打通创新与应用之间的堵点,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从1到N”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发展专业人才。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创新资源聚集和育人体系健全的优势,制定以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培养方案,着力培养技术、市场、管理、金融、政策、法律等领域全面通识的技术经理人。二是要积极对接服务科技企业家,深化大学科技园综合改革,建立由科技创业者到科技企业主再到科技企业家的全周期对接、一站式服务体系,开通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直通车”。

  优化政策环境。一是深入实施“赋权改革”。优化出台配套政策支持体系和操作指南,扫清死角、剪断细绳、打通堵点、规范流程,强化“赋权与激励”机制,构建“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提高科研人员收益比例,激发科研人员转化热情。二是要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纳入评奖推优考核体系。将职称评定、岗位聘任、人才评价、绩效考核等环节与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进行挂钩,以合理关联的政策导向,持续激发科技成果转化源动力。

  拓展转化载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搭建教育科技人才要素垂直整合、政产学研用水平贯通的有力平台。一是要探索“中试+孵化+投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的全链条。二是要举办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梳理科技硬成果,邀请政府、企业走进校园发布政策和技术攻关榜单、挑选适配的科技成果,不断完善“高校搭台、科技唱戏、企业主体、加速转化” 的新机制。三是要建设以高校为创新“链主”的创新区。充分发挥创新区环绕高校而建的空间优势,促进科技成果、人才供应、产业需求等创新要素大规模高密度高强度集聚,在校地企深化协同中推动知识溢出,推动科技成果高效高质转化、新质生产力加速精准形成。

  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高校要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建强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深度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型劳动者的迫切需求,要深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激发教育整体效能,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一是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深化贯通式的人才培养改革和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瞄准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动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推进育人目标及培养方案统筹设计、高效衔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为支撑,着力培养面向未来产业、立足尖端科技、掌握前沿技术、引领产业升级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要以“三个转化”促进科研反哺教学。推动重大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卡脖子”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品开发成果转化为案例教学和教学实验设备,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开拓学生思维视野。

  三是要健全“课程-实践-创业”育人模式。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持续开展创新创业系列竞赛,发挥校友在学生就业及创新创业、科研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其成长为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劳动者。

  建强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聚焦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需求,高校要深入推进人才工作体系改革。一方面,要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扩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以育为主,引为补强,坚持学科建设导向,完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前沿科学方向的人才引育机制,构建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成长梯队,完善人才“引用育留”全链条服务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团队。另一方面,要加大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支持力度。建立健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设立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专项基金,推动科技资源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健全保障体系,让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黄金期和成果高产期全身心投入工作,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生力军。

[ 责编:王晓秋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