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同化异的劝说逻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劝说类的演讲话题大全 缘同化异的劝说逻辑

缘同化异的劝说逻辑

2024-06-30 21:25: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缘同化异的劝说逻辑——劝说类作文思维训练

作文思维训练系列之四

李旭山

                (本文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A2017年第10期)

摘要:研究经典文章我们发现:劝说、建议、主张类文章的逻辑范式有“认识→态度→做法”“必要性→ 可行性→预测性”“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现实问题”“暂时回避事实→开始假设→走入逻辑”“回避实质分歧→增加边缘性共识→说出核心建议”等。重视分歧是这类文章的显著特点,因而缘同化异就成了这类文章的逻辑出发点。教导命令、投其所好、一团和气,是这类文章的最大忌讳,因而我们仍须回到《孟子》等经典汲取营养,充实当的劝说智慧,进行思维训练。

关键词:劝说;缘同化异;逻辑范式;思维训练

 

劝说、建议、主张类文章(下文简称为“劝说类文章”),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文章。

然而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写作这类文章却总是很不成熟: 教导和命令代替自上而下的说服;投其所好,抬轿子、吹喇叭,代替了自下而上的说服。一团和气、明哲保身,代替了平级之间的说服。这样就无法正视劝说与被劝说的分歧,不能正视分歧就无法真正展开劝说类文章的写作。

劝说类文章,与其他类文章最大的区别,是要正视自己和劝说对象的分歧。

除了“提出主张→正反对比→照应主张”这个我们特别熟悉的范式外,常见的劝说类文章还有如下几种逻辑范式。我们须抓住这些范式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一、“认识→态度→做法”范式

【经典示范】《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全文呈现为:引出“仁”和“百姓”的话题→愿不愿实行“仁政”→如何实施仁政。

孟子劝说齐宣王的这一过程可以提炼为“分析认识→端正态度→明示做法”。而齐宣王在与孟子交流中也随之经历了三个过程:“理解认识→自我塑造→赞成做法”。

其中“理解认识”又有三个层面:“天时→地利→人和”;“自我塑造”也有三个层面:

“品德塑造→责任塑造→能力塑造”;“赞成做法”仍有三个层面: “动员→组织→实施”。

缘同化异,是这篇经典之作的逻辑出发点。缘同化异,也为其他劝说范式提供了逻辑智慧。缘同化异,不同于求同存异,前者是为了改变对方,后者则是与对方妥协。因而劝说类文章的任务十分艰巨,写作时必须借助强大的逻辑,否则无法实现劝说的目的。

【当代范例】《媒体应该怎样报道大学课堂问题》(曹林《中国青年报》)

作者针对一些媒体或断章取义或道听途说发表关于大学老师课堂言论抹黑国家的“报道”,做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告诫。

报道违背了新闻写作的真实和客观原则,这是从业者专业认识的错误。

报道反映了报道者对大学课堂的偏见,这是对采访对象欠尊重的态度问题。

要写就写出具体的事件、人物、时间和空间。若反映课堂,就得连续跟踪,而不是紧靠只言片语句下结论。

此文一出,舆论出现了大反转,由一致批评抹黑国家转向了对媒体失实报道的反思。逻辑强大的劝说可以力挽狂澜。

【考题分析】2016高考浙江卷“拥抱虚拟世界”

认识:事实上每个人都在享受着虚拟世界带来的变化,只要我生活,就得拥抱这个世界。

态度:不愿意适应,就会被孤立淘汰,热爱生活的人,有谁愿意被淘汰呢?

做法:和同龄人一起适应,向晚辈学习。

二、“必要性可行性预测性”范式

许多演讲词,都是遵循了“必要性→可行性→预测性”这一结构规律,使得原本无需证明的观点,却有了新的有力支撑,让听众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验演讲者主张的顺畅合理,最终欣然接受。

【经典示范】《我有一个梦想》(马丁·路德金)

美国政府必须给予黑人基本的公民权利,必须兑现先前的承诺→

黑人公民素质大大提高,政府兑现先前承诺的条件基本成熟→

一旦黑人获得最基本的公民权利,美国就会变成白人孩子和黑人孩子幸福生活美丽家园。

【当代范例】《为世界许诺一个更好的未来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纪平《人民日报》)本文同样从必要性、可行性、预测性几个角度向全世界提出中国人关于人类未来的倡议。

【考题分析】1999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本题显然是让学生展开各种预测的,若持反对观点,就得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绝对不会是一个喜剧的结局,而是一连串悲剧的开始。原本设想的美丽童话,一定会演变成阴森怪异的恐怖大片,所以没必要移植记忆。任由移植这项技术发展推行,那就会出现各种可怕的麻烦,出现始料未及的严重后果。

1、从纯技术角度看

技术上,可以将一个阅历丰富博学者的知识经验移植。可以将众多博学者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最大限度的移植,以至达到人记忆储存的极限。

然而,供体又将面临什么样的境况?被有钱人独占还是被众人无数次开颅取智?需要不断积累记忆的人,是否要不断进行植入手术?

开始移植时,我们还会碰到排异反应;我们就会遇到苛刻生物学和精神学的配型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供体及记忆会不会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

2、从人的成长发展角度看

移植而来的记忆能否真正转化成我的能力智慧?

移植来的记忆会不会成为僵死老化的知识?会不会阻碍我的成长?

离开了实践的基础,离开了学习过程,人获得的知识还有意义吗?

依赖于移植记忆,人自身的记忆功能会不会因此而严重退化?

3、从心理人格角度看

移植了知识记忆、经验记忆的同时,自然也意味着移植了情感记忆,供体的情感记忆会不会对受体造成巨大的干扰?

供体和受体的记忆冲突会不会引发人格冲突、人格错乱?

4、从伦理角度看

会不会引发不同身份的角色错乱?

会不会引发子辈移植父辈的记忆而导致的伦理灾难?

5、从社会角度看

就像其他脏器移植一样,是否会因此引发智慧资源的大掠夺大侵占,在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的同时也加大愚智的差距?

纯技术的问题也许会逐步解决,然而解决的再好,也不会解决随之而来的成长问题、心理人格问题、伦理问题、社会问题,而只能使这些问题变得一塌糊涂。

“预测性”虽说重要,但是在重大建设项目的立项报告中,总是没有它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的政绩工程立项中,故意隐去负面预测,最终造成上马工程的后患。学生作文将“预测性”作为不可或缺的逻辑板块,意义有三个:第一个是使自己的“报告”更科学,能经得起未来检验;第二是培养未来公民素质,远离粗、瞒、蒙陋习;第三是培养学生自我反驳的精神和习惯。我们也借此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今后所有重大建设立项报告,必须加上“预测性”这一逻辑板块,并有充足的负面预估。

三、“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现实问题”范式

这类劝说,带有讽喻色彩,也就是带有托物言志类文章的特点。

【经典范例】《孟子·离娄上》

本文的逻辑范式是“历史现象历史规律现实问题”,这成了后人经常使用的劝说模式。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发挥为“历史现象历史规律规律证明”的范式。

【考题分析】2014高考北京卷“老规矩”。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 “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当网友把一些老规矩整理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老规矩”不能丢。我们可以学习孟子做如下分析。

历史现象:

借助作文材料中的诸多老规矩,发掘自己记忆中的那些老规矩,以此形成现象链。或将几个老规矩进行排比式发挥(就像孟子那样),形成包含情感的语言,形成或绵延或浩荡的气息。

历史规律:

①“老规矩”曾经塑造了一个地方百姓的质朴形象。

②“老规矩”完成了亲人乡亲间厚道有礼的连接。

③“老规矩”以内心的自觉和外在的约束沉淀出了地域文化。

④“老规矩”地域特征的鲜明,促使了人们的集体认同与个体的自律。

⑤“老规矩”是一种高贵的贫民文化,因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粘合力,渗透着平等思想。

    现实问题:

当前的现实是,匆忙中没时间顾及形象,人群里不知该如何沟通。皇城根变成了大都市,大马路代替了小胡同,“北漂”“临住”包围了“土著”,私人会馆代替了茶馆戏楼,“您”变成了“你丫”,“大妈”由亲切的称呼变成了歧视性的类名词。这些变化,挑战了先前的从容与修养。重提这些老规矩,是老北京人对恍如隔世的文化的追忆,还是外省外国人对老北京文化的稀罕?

四、“回避事实(现实)→开始假设→走入逻辑”范式

在日常劝说中,我们明明知道事实对我们严重不利,却总是在事实层面与对方纠缠不完。对方总觉得事实胜于雄辩,底气十足,而我们也总是无法说服对方。

当我们的劝说,尽管在道义和原则上都能站住脚,但不能被事实支持,很难说服对方时,我们应学习孟子的劝说智慧:“回避事实—开始假设—走入逻辑”。

【经典范例】

《孟子·告子下》“宋牼将之楚”要“晓之以利”劝说秦楚不要开战。孟子就用力“晓之以义”来教宋牼。

因利而发动和停止战争是铁的事实,谁也否认不了的。对于这种事实孟子不屑一顾,而是走向逻辑,利用逻辑的力量来说服对方。具体步骤是“回避事实—开始假设—形成强大逻辑”:

如果因利可以不战,那么楚君就可以以因利退兵,将军就可以因利不执行君命而不战,士兵就可以以利为由不听命令而拒绝打仗。推而广之,臣子以利事君,子女以利事父,弟弟以利事兄,最终远离仁义,导致国破家亡。接着孟子用同样的思路证明了以义阻止战争的逻辑力量:臣子以义事君,子女以义事父,弟弟以义事兄,最终国泰民安,想不称王也不行。

启发

①逻辑要战胜事实,就得回到原点起点。坚持原则、遵守公理,就是好的起点。

②事实总在结局中显示分量,逻辑必须在起点上造就不败。

③学习孟子的“回避事实—开始假设—形成强大逻辑”则可以反败为胜,最终让真理和原则胜利。

【当代范例】

马云《清华经管学院2014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强调崇高的理想主义的魅力。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是现实主义者,但总在抱怨现实。而理想主义则可以让我们超越现实,回避那些不愿看到的事实,这是“回避事实”。假如我依赖固有的规则、潜规则,会有今天的成功吗?这是马云的“开始假设”。理想主义最大魅力,就在于激励人战胜那些一般情况下无法战胜的困难,这是人生励志的基本逻辑,也是马云的“回到逻辑”。

理想主义和一切崇高的思想,总被人说成“高调”“空谈”。然而“低调”和“务实”中很难生发出激动人心的美好蓝图。要想让指向未来的崇高和理想主义能让人接受,我们不得不用“回避事实—开始假设—走入逻辑”这个范式,变被动为主动,最终用强大的逻辑力量来完成劝说。让云端的理想主义和一切崇高,变得无比可亲可敬。

【考题分析】2014高考江西卷。

课内外学习探究。有些人在学习中认为探究是一种乐趣,有些人认为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还有一些人认为探究流于形式,请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探究的理解。

若主张“大量探究应放课外”,那么我们可以做如下思考。

现实:

越来越多的老师,将探究式教学引入了课堂,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喜欢这种较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方法能促进课堂教学,为课堂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已成不争的事实。

然而我却认为大量探究学习应放在课外而不是课内。

假设及推理:

假如放在课堂进行,那么课堂中的讨论就不能深入,课堂中行政分组无法实现兴趣相投的探究组员,课堂中的分工负责无法实现,课堂中无法查阅和准备更多资料,课堂中热闹的形式会冲淡沉静的思考,课堂中短短时间无法看到真正的探究成果。总之探究学习,放在课堂内短短的时间无法准备、无法展开、无法真正锻炼人。

假如放在课外进行,就可选择更合适的志趣相投的合作者,并进行分工统筹,可以制定科学的计划,可以搜集大量资料,可以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可以撰写总结报告,可以进行评估与自我评估,可以更好地培养发现意识、怀疑精神、求异习惯等,并将这种发现意识、怀疑精神、求异习惯推广到所有的学习之中。

课外的意义,就在于它不是课堂的简单延续,继续完成课内没有完成的作业。  

课外有独立自由,所以应该把探究学习放在课外。老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充分相信我们一定通过课外探究,获得更多智慧与才能。

在实用主义思潮当道的今天,要想让崇高、真理、常识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回避现实→开始假设→走入逻辑”不失为最佳劝说逻辑。这一逻辑范式还可演化为“暂时回避实质分歧→增加边缘性共识→说出核心建议”的范式。

 

前人实践形成的劝说逻辑范式,并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也不去在经典中发现和整理更多的劝说范式。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点。也许将这些逻辑范式巩固成写作原则,不仅对我们的特定劝说有益,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会大有益处。如“必要性→可行性→预测性”中的“预测性”必须进入项目报告的核心位置。

 

(李旭山,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硕士导师,  QQ:1105230507;信箱:1105230507@ qq.com;)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