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程的大学论文范文3000字(优秀6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军事理论国防概述论文怎么写 军事理论课程的大学论文范文3000字(优秀6篇)

军事理论课程的大学论文范文3000字(优秀6篇)

2024-07-16 06:52: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总结:人民军队自诞生之日起,始终高举党的旗帜,听从党的指挥,牢记使命,英勇奋战,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历史雄辩地表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怀疑和动摇。下面是漂亮的编辑为大伙儿整理的军事理论课程的大学论文范文3000字(优秀6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3200字范文:《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与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 篇一

【摘要】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举。

【关键词】国际战略格局;和平发展战略;重大战略机遇期

一国的国际战略制定,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同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苏东巨变、冷战结束宣告着两极格局的终结。在这之后的十几年,国际战略格局已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一超多强、多边共生”,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多极化是其必然趋势。基于这种战略格局,党中央于十六大做出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判断,并于十七大提出了和平发展战略。

一、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及其走向

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苏东剧变、冷战结束,持续近五十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际战略格局已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一超多强、多边共生”。“一超多强”形容的是力量对比,即当今世界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同时还存在若干世界或地区性强国。“多边共生”反映的是国际行为主体特别是大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当今大国之间平等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关系。

“多边共生”的大国关系,其形成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这一世界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美国的经济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其他国家的经济反过来也可以影响到美国。冷战结束后,老布什总统提出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口号,但他没有意识到在各国经济往来日益加深、经济合作日益重要的新时代,要“遏制”一个国家谈何容易!另外,国际政治民主化主张世界各国通过协调对话来解决国际争端,任何国家不能独断专行,不能动辄诉诸于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形成“多边共生”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大国关系是不难理解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9·11”作为一个重大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大国之间合作这一趋势。“9·11”之前,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国家安全观和安全战略沿袭了冷战时期的惯性思维,努力在大国中寻找敌人,尽力防范对其领导地位形成挑战的其他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出现。但“9·11”充分说明,非国家主体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构成要素,恐怖主义它不会因某国的某一政府或某一组织的内部瓦解而结束,只要它的产生根源(种族)仇恨存在它就不会消亡。而且在恐怖分子非对称手段袭击下,即使掌握绝对优势军力的国家也无法确保本国的“绝对安全”。“9·11”事件使世界各国认识到一个国家要维护本国安全,除了维持必要的军力外,还需要尊重别国的安全,少树敌、不树敌,只有奉行和平的外交政策,平等、友好地对待别国、尊重别国的安全和主权,才是对本国安全的最好保障。可以说,“9·11”事件后,世界大国之间合作多于对抗,国际环境趋于好转。

尽管现在是“一超多强”,但多极化是大势所趋。多极化趋势的判断一方面是基于当前世界主要大国其力量对比的变化,世界五大经济中心:美、欧、俄、日、中,美的地位在下降而其余四者在上升。美国迷失了国家未来发展方向,而中、俄、印、巴、东盟等在经过理性反思和审时度势之后大体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复兴之路。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大趋势下,美国“一超”的单极格局也是难以长久的。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自不用说,美国已经意识到南北差距问题给美国经济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各大国都力求在国际事务中具备发言权。毋庸讳言,当今世界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只有美国的参与才能解决,但美国要解决任何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也离不开其他国家尤其是大国的支持和合作。单极格局形成不仅需要存在一个唯一超级大国,而且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主要大国还必须承认它具有中心地位,服从其领导。然而在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今天,其他多数国家尤其是大国既不承认美国的中心地位也不服从其领导。由此可见,“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最终将会被多极化所代替。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预见性地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格局将来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1]。也正是基于此种战略格局,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21世纪头20年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论断。为了抓住这百年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七大给出了和平发展战略。

二、中国和平发展国际战略

国际战略是一个国家为了争取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国际环境,于对外关系中制定的带全局性的策略谋略。国际战略的制定,受制于该国的性质和一定时期的国内形势,同时也必须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

和平发展战略,发展是终极目标。之所以把发展定为终极目标,一方面是基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顺应世界时代主题和国际战略格局的要求。在当前“一超多强,多边共生”的战略格局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下,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力量,世界各国均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合作多于对抗,机遇大于挑战,可以说是国家发展的一段绝佳时期。

相对于发展,和平具有双重含义:一是中国发展的方式诉诸于和平手段,二是中国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发展的这一目的从胡锦涛同志的“和谐世界”理念中可以窥豹一斑。“和谐世界”强调国与国的和平、人与人的和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合作共赢,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和平、共同发展的决心和信念。另外,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是中国关于大国崛起方式的创新之路。从世界历史来看,几乎所有民族和国家的崛起和强盛,都无一例外地与征伐、杀戮和资源掠夺紧密相连。正是因为如此,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经济成就,西方一些国家出于冷战思维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想方设法遏止中国发展,严重恶化了中国的发展环境,最直接最明显的就是使中国的对外经贸受到的损害。据商务部统计,目前,世界上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这使得中国连续10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每年有400亿至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2]为此,党中央提出了和平发展新战略方针。“和平发展”有助于打消外界的误解和疑虑,“始终不渝”彰显着中国执行这一战略的立场和决心。

三、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3]。走和平发展道路,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本性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中国 从中国当前外交领域的各项方针政策来看,在和平发展这一主战略的主导下,中国的各项外交战略无一不闪烁着“和平发展”的智慧之光,为中国充分抓住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世纪之交,我国与世界各国广泛建立、发展了“伙伴关系”。各种伙伴关系的建立正是党中央和平发展战略在外交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有利于使中国避免自我孤立或公开树敌,有利于拓展中国在外交上开展活动的空间,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以及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同时,以和平发展

战略为主导的与邻为善、

可以说,和平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以高度的政治智慧,科学的判断国际形势,从中国和世界的实际出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作出的战略抉择。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全球每七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一起涉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呼吁发达国家应客观公正看待中国的竞争力[EB/OL]。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3100字范文:《试谈军事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篇二

高校军事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是增强大学生国民素质的有效措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军事理论课堂中贯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两者进行结合,对大学生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自觉接受国防军事教育均会有积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会更加明显。

1军事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联系

高校军事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种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目的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保卫者,两者有着本质联系。

1.1指导思想一致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分别对其指导思想进行了界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与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性质在本质内涵上有着一致性,两者均是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究其实质,两者均是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导。

1.2教育内容关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大学军事理论课是通过教学与训练,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与基本的军事技能,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意识,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正确的社会情操和坚定的爱国热情。军事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1.3教育效果共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实现大学生个人层面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社会层面引领社会正能量,与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国家层面自发地用行动报效祖国,以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大学军事理论课培养学生个人层面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社会层面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国家层面的爱国主义意识。由此可见,开设军事理论课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均能使大学生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实现精神提升,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教育效果具有很高的共享性。

2军事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在军事理论课堂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使学生在对现代最新军事科学技术、国防知识与国防建设,以及未来战争的知识学习之中不知不觉进行了社会主义思想的洗礼。

2.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应通过各种方式,高奏爱国主义主旋律,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军事理论课通过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国防建设成就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近现代军事思想的精髓,了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军事著作,了解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和现代化的国防体系等,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军事理论教育,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对祖国和人民军队的感情,使每个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增强爱国精神,增强为国奉献的意识。

2.2和谐理念教育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表明,没有强大的国防,国家必然遭受列强的入侵。但同时,“国虽大,好战必亡”,慎战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声音。在军事理论课中我们要通过历史阐述清楚,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和”,即和谐,中国人热爱和平,没有侵略的基因,主张与他国和睦相处。中国近几十年崛起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向繁荣富强。胡锦涛同志于2005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在全球建设“和谐世界”与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其最终追求是一致的,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适用于任何地方。中国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必定为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增添新的动力;而中国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必定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2.3平等、公正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平等、公正的理念,这也体现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在政治上,中国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国无大小一律平等;在经济上,中国主张互惠互利,通过平等的经贸往来,达成双赢的结果;在文化上,中国主张中西文化各有优劣,不搞文化霸权,应相互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现文明共享。军事理论课教学中,以鲜活的历史事例来阐述中国的这一外交政策,表明国际层面如此,在我们国家的社会层面也如此,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观念是一致的。

2.4法治、敬业教育

对大学生实施军事技能训练,贯彻“军事化集训、条令化生活”的指令要求,依据军队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制定出一系列符合集训队的管理规定,体现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严格制度、严格纪律 大学生追求的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团队的整体实力。遵守纪律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服从集体培养敬业精神,这是一种法治、敬业精神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有效”的教育与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敬业精神,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手段。3军事理论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3.1创设和谐氛围

当前中国的信息环境十分开放,90后的大学生们个人独立意识很强,讲究思维独立、个性解放,对枯燥的思想灌输往往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任何人将政治观念强加于他们是很难行得通的。我们要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一种人人平等、和而不同的师生关系,老师平等地同大学生对话,关心学生、培养学生,与学生做朋友。从教学氛围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尊重大学生的利益要求和个性发展需要,又潜移默化地灌输教育内容。课堂上要通过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文化氛围,巧妙地借助语言、文学、艺术等工具,使大学生了解军队的传统及官兵的权利和职责,了解中国历史和政治制度,了解国家的兵役制度,懂得在政治问题上发生分歧时,如何忠于国家政府等等,通过这种和谐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正确行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

3.2运用现代手段

运用现代手段在军事理论教育中灌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丰富教学形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播放电影、短片、影像资料、历史资料等,使大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内容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课堂外丰富沟通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手段。现在的90后都是“手机党”、“低头族”,军事理论教师应灵活掌握微信、微博等现代传播方式,通过与学生即时沟通、设置讨论话题、开设专题网站、布置课后作业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往往事半功倍。

3.3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是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和谐相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和利用校园文化载体,实行无意识教育,教育效果会非常明显。在军事理论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依靠单个的老师在课堂教育或课后与学生沟通还远远不够,这需要军事理论教研室甚至学校层面集体行动,加强相关的校园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教育管理方面从与军事国防教育直接相关的新生军训、军事理论课开设、大学生征兵入伍宣传到间接相关的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课、体育课等等;课外活动从节庆文艺汇演到社团活动;校园媒介从板报、展览到广播站、校园网等均可纳入其中,这项工作需要军事理论教研室和学校加强设计,通盘考虑,资源用活了,就能创设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无痕、熏陶有成的巨大作用。

字以上军事理论论文:《浅谈新形势下中国朝鲜半岛战略调整的变化、动因及趋势》 篇三

摘 要:朝鲜半岛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位置,随着国家间联系的日益紧密,在政治局势上出现了新的情况,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调整上也体现出了新的变化。近几年中韩关系逐渐的走向了合作往来,中朝关系持续冷淡,出现这一系列的变化有其必然性,对于未来中国朝鲜半岛战略的发展趋势,仍然要建立在全球性的战略视角,在保障国家利益的而基础上,积极的寻求和平发展的道路,妥善的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促进中朝、中韩在外交关系和贸易往来上的突破,建立双方合作的朝鲜半岛战略关系。

关键词:朝鲜半岛战略;中朝关系;中韩关系

一、新形势下中国朝鲜半岛战略调整的变化

(一)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

在2014年访问韩国,表现出中国对于中韩关系的友好,在现阶段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下中国这一外交表现体现了朝鲜半岛战略上变化,中韩关系走向了友好合作的阶段。2015年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出现新的情况,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中,面对来自于美国重返亚太和实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环境下,中国需要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中朝合作伙伴关系就是其中重要的战略规划。中国在外交关系的建立上体现了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以合作共赢的新型合作关系下,中国表现除了大国的担当。在中韩关系的建立上,通过增进互信、巩固友谊的基础上,以提升两国的国民福利水平,实现东北亚的稳定和平发展的推动性作用。在中韩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上,力图实现“政经双热”,在经济上加强贸易合作,在政治上对于日本问题和朝鲜核问题进行广泛的合作。总体来说,中韩战略合作关系表现的非常的乐观,应该实现更为长远的合作战略的规划。

(二)中朝冷淡关系持续僵持

在中朝关系上始终是体现的较为的冷淡,这种状态一直在僵持着。自从抗美援朝之后,中朝关系始终是保持着友好的,而且在朝鲜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国给予了大量的帮助。自从金正恩上台以来,中朝关系发生了变化,在贸易上中断了很多的往来,在外交上也没有互访,双方属于僵持阶段。朝鲜在2013年进行第三次核试验,无疑给中朝关系抹上了一层寒霜,不仅如此,朝鲜在一些事情的做法上让中国感到了心寒,朝鲜没有对于中国志愿军的感激之情,在2000年的奥运会举办权上投予他国,朝鲜多次的核试验都是在未告知的情况下进行的,朝鲜无理扣押中国渔船进行敲诈勒索的行为,包括朝鲜逃兵强杀中国边民事件中,中国采取的都是低调的处理。对于朝鲜多次的无礼和背信弃义的行为,中国拒绝再做出无谓的付出,在国际社会对于朝鲜的制裁,在对待“脱北者”的政策上都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但是朝鲜半岛的安全和稳定对于中国战略发展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政府对于朝鲜的态度始终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新形势下中国朝鲜半岛战略调整的动因

(一)中朝唇齿相依战略安全关系

中国朝鲜半岛的战略调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关系到中国切身的利益,由于朝鲜的多次无礼行为表现,中国表现出极大失望和失去耐性。中朝在战略安全上始终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朝鲜三次核试验对于中国来说造成了安全威胁,作为领边国家,朝鲜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的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在新的发展形式下,中国秉承着友好合作的原则,积极的寻求新的发展,但是朝鲜在两国的外交和经济贸易上都表现不友善的态度,而且屡次的挑战中国的外交底线,对于这种态度,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上需要重新进行思考。

(二)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美韩关系走向了紧张的情况,美国的外交政策出现了新的变化。而中国始终是秉承着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通过和平共处实现和周边国家的外交往 中国以大国的气派表现出了外交上的友好,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很多周边国家出现了战略恐惧的心理。美国重返亚太及亚太再平衡战略给中国外交关系的稳定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在朝鲜半岛战略上,中国始终是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的,调整朝鲜半岛战略能够体现大国的友好,为建立更好的周边关系创造便利。

(三)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

日本政治右翼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在战后日本并没有表现出对于战争的忏悔,反而多次的参拜靖国神社,挑战世界人民的底线,中日关系始终在低谷中。而中韩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发展,美日韩的同盟关系得以存在裂缝。美国对于日本的行为并未有任何的反对,反而是以日美同盟关系放纵其行为。钓鱼岛事件又让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不仅如此,安倍在解禁集体自卫权以及修改宪法的行为是公然的对中韩等亚洲国家的挑衅。中日关系的恶化、中韩关系的密切使得美日韩同盟关系的不稳固,在朝鲜半岛战略的调整下,同盟关系很可能就被打破。

(四)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影响

中俄两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普京政府表现出了极大的友好。从普京执政以来,中俄在战略合作关系上首要的问题就是阻止美国实施国家导弹防御计划。对于俄罗斯而言,朝鲜半岛的战略安全问题涉及到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安全,朝鲜对于中俄而言地缘政治安全都很重要。在战略目标上中国和俄罗斯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因而在新的发展时期,建立中俄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能够实现和美国的抗衡,在朝鲜半岛战略调整上寻求积极的发展。

三、新形势下中国朝鲜半岛战略调整的趋势

(一)增强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力

中国的朝鲜半岛战略发展应该注重对于自身影响力的提升,在国家利益的实现上以和平稳定为基础,以强硬的态度推动半岛无核化,在这一目标上和国际社会达成共识,寻求同盟。中朝关系的冷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国的战略影响力不足,在对待朝鲜半岛问题上应该扩大自身的战略影响力,注重对于国家利益的开率,制定合理的朝鲜半岛战略目标,保持坚定立场,打破冷淡状态。

(二)推动朝美问题的改善

中国朝鲜半岛战略的调整需要考虑到中朝关系、中俄关系、中韩关系、美日韩关系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大国威胁论在国际上盛行,中国始终保持的是大国的气派和风格,在外交上积极寻求友好稳定,因而根本不存在大国威胁论。在朝鲜半岛问题的处理上,中国对于美国和周边战略应该实现协调。朝鲜想要超出和摆脱中国的影响,而韩美关系在朝鲜半岛问题的处理上倾向性也是极为的明显。朝鲜半岛战略上中国的影响力没有发挥出来,受到了牵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上,中国必须要实现统一战略规划。

(三)发展中韩之间的关系

中韩战略合作关系表现了韩国对于朝鲜问题上的倾向性,中朝关系的冷淡一方面是因为朝核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在经济支撑的减弱。但是朝鲜问题上,想要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和稳定必须要通过朝鲜自身的经济发展。中韩关系的建立,主要体现在贸易关系和政治关系方面,而美国对于安全体系的主导对中国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包容性。这使中国更加迫切地提升自身在安全事务上的影响力,试图弥补所谓的“安全短板”。①中国朝鲜半岛战略调整的实现路径便是促成中韩朝经济贸易圈。从战略影响上提升中国对于韩朝两国的牵制力才能够实现实力的抗衡,是的亚洲经济增长的活力。

结论

中国朝鲜半岛战略的调整需要综合性的考量国家间的利益关系,对于朝鲜中国始终应该不放弃,积极的改善冷淡僵局。在中韩关系上继续寻求贸易上的合作,建立在政治上的稳固关系,以经济的发展合作推动地区安全的实现,以保障朝鲜半岛战略实现的成效。(作者单位:湘潭大学研究生院)

注解:

① 周方银:“周边环境走向与中国的周边战略选择”,《外交评论》2014 年第1 期,第34 页。

参考文献:

[1] Anastasiya Bayok(娜丝佳)。冲突转变与东北亚地区安全――以朝鲜半岛冲突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2-05-01.

[2] 驻韩美军“战略灵活性”调整及其影响[D]。辛准。延边大学,2012-05-25.

[3] 刘洁冰。美韩、美日同盟及其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05-01.

军事理论的3300字论文:《军事发展与国防》 篇四

摘要:从古代到今天,没有哪个国家不重视军事建设,可见军事发展对当代的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军事发展成为巩固国防的重要手段。国防涉及国家的安危,是国家的大事。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中国军事快速发展,中国经历了太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国防的性质集中体现为自主性、防御性和人民性。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当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关键字:军事建设;国防;国际形势

国防本质是国家一系列国家防务活动。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

国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只要世界上有国家存在,国防就会存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在不同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国防具有不同的特征。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防的职能是将各阶级维持在一定的“秩序”范围之内;资本主义社会,国防的职能是用军队保护和扩大商品产生与贸易,对外进行疯狂掠夺;人类历史上诞生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国防有了新的阶级内涵,其职能是确保各民族的平等生存、发展,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军事力量不是唯一标准,还涉及到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大经济的基础上的,社会诸方面已 因此,我们要树立一个大国防观,将国防建设放入整个国家乃至人类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考、规划。

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国防对国家领土,居民,政府和主权的重要性,军事发展是加强国防的主要手段经济发展也是必要手段,为军事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条件。军事的发展在于国防科技的发展,国防科技与军事和国防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几个方面,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现阶段我国的国防建设的基本道路主要是三个方面:走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道路。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是通用性强的军用设施做到军民合用,以提高国防和经济双重效益。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发展。在现在世界的形势下国防成为了各国国策重要方面,中国军费每年呈两位数增长,用于军事科技的研究与军事人才的培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相应的对策加速国防科技的发展。据统计,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每年的国防科研经费累计高达800~1000亿美元。就这样,在冷战的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军事发展进入了军事高技术时代。

走投入少,效益高的国防建设道路,走机械化与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从而使得最幼稚的公理论者,也从手枪战胜利剑的铁的事实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同时对军事人才的培养各国也是极其重视,开办军校从在校大学生当中选拔有知识和能力的人为军队服务,加快军事发展巩固国防。

近些年来,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提高了军队作战的精确度,高技术作战平台,包括地面,海上和空中作战平台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国防,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象征,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和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军用航天装备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国家的空中的作战能力,科技更是用与军事装备的发展,例如,电子战装备和计算机网络战武器,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发展更是极大的加强了军队作战的灵活性,核武器的发展成为了一个国家地位的象征。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高能激光武器以及粒子束武器等等,各种高技术的武器发展提高了军事科技的力量,加强了国防。信息化战争形态对我军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立足点是在国土实施积极防御,或者说在大陆本土实行人民战争。这就决定了我军陆战型的机械化半机械化军队的结构模式。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我军的结构性矛盾变得十分突出。信息化战争形态对我军力量结构提出了3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信息火力配套。未来战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是以机械化武器装备提供的火力和一定的信息战力量相结合的综合力量进行作战活动,但最终将经历火力信息战—信息火力战—信息战的演变过程。二是多维力量一体。信息化战争的力量结构将是空、地、海、天、电多维力量联合的作战体系,各力量元素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发挥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信息网络战力量与航天力量等新型力量元素的地位正在崛起。

三是战略机动力强。分兵把口部署兵力的机械化战争模式在战场透明、打击精确的非接触、非线式作战环境下已严重滞后,将逐渐被以信息网 战略投送特别是空中投送力量直接影响和制约整体战略力量的效能。军事高技术加速发展使我军武器装备建设面临严峻挑战。高新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发生了质的飞跃,在战争舞台上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是武器系统的一体化能力显著增强。覆盖空、地、海、天、电的C4ISR系统将信息化作战平台与精确打击的智能化火力紧密结合起来,使武器装备系统实现了信息火力一体,达成作战效能的倍增。

二是攻防能力呈现配套和兼备的发展趋势。由开始注重发展导弹等进攻型武器,转变为强调发展攻防兼备的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美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国在进攻性武器装备发展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都开始积极研发反导防御系统。各国发展的很多单一武器也体现出攻防兼备的趋势。

三是机动装备的地位和性能大幅提升。规模投送和远程投送的机动装备地位崛起,载运能力、航程和速度大大提高。核潜艇能够绕地球数周航行。飞机飞行的速度达到3倍音速,战斗机的航程超过5000公里,战略轰炸机超过1.6万公里,如果有空中加油机等装备可以跨洲际甚至全球投送。四是大量新型武器研制成功或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武器装备发展进入航天、信息等新的领域。武器装备发展的迅猛势头使我军武器装备更新的形势非常严峻。

军事发展是国防至关重要的方面,在现在复杂的国际环境要求下,发展军 国防和军事发展对国家和个人都是责任。

作为接受军事教育启发的结果,我们应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和鞭策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种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就必须化爱国之情为报国之行,刻苦学习,锤炼自己,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报国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国和时代的需要和呼唤,要科学地确立成才的目标和方向,做祖国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时代在进步,我们的知识也要进步!在今后的学习之中更要注重紧跟时代的步伐,对国家的进步应该要积极主动的了解和思考,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时刻为保家卫国做准备。

关于军事理论军事思想论文 篇五

林佳木

提出的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体现了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军队建设的新要求,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

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征程的行动指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最高利益。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强国梦的实现,既依赖经济实力增强,又依赖国防实力提升。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更趋复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实现中国梦就没有保障。从政治高度和国家利益全局观察和思考军事问题,科学统筹富国和强军两大战略任务,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突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战略地位。只有落实强军目标,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国防保证。

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及时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引领我军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从毛泽东同志领导制定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总方针,到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目标,到提出建设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再到提出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思想,都指引我军不断取得辉煌成就。提出的强军目标,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崇高理想,以国家安全环境和军队建设现状为客观依据,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坚持和发展。这一目标阐明了强军兴军的发展方向、战略重点和基本途径,是对我军建设目标的新概括新定位,体现了有效履行我军使命任务的现实需要,展示了我们党建设一支强大人民军队的决心意志,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提出,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强军目标阐明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明确了实现军队现代化的战略布局和路线图。听党指挥是灵魂,决定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心,反映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保证,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强军目标打开了破解军队建设发展难题的战略视野,抓住了我军建设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明确了军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为解决我军建设“两个差距很大”“两个能力不够”的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心、献身强军实践,就能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创新发展。

牢记强军之魂(白话文☆www.baihuawen.cn)、强军之要、强军之基

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充分体现了战略谋划、建设标准、发展路径与价值导向的高度统一。实现强军目标,必须牢记坚决听党指挥的强军之魂,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强军之基,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

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80多年来,我军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我军官兵成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必须把听党指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才能保证一声令下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不动摇,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做到永远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当前,最紧要的是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主席指挥。

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军队强不强,主要看打仗;战场打不赢,一切等于零。新形势下,我军职能使命不断拓展,但作为战斗队的根本职能始终没有变,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提高打赢能力来展开。我们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如果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军队必须能决战决胜。战争形态、作战样式、战斗力生成模式发生深刻变革,对我军能打仗、打胜仗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能打仗、打胜仗,目的在于要求军队时刻牢记革命军人的神圣职责,爱军精武,爱岗敬业,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保证。我们要大力强化部队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注重发展新型军事能力,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不断提高部队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作风优良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在长期实践中,我军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军始终保持强大战斗力的重要法宝。强调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其要义在于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当前,社会环境日益复杂,能否保持我军优良作风,面临许多现实考验。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韧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更加扎实有效地抓好军队作风建设。要旗帜鲜明反对腐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做到信念不动摇、思想不松懈、斗志不衰退、作风不涣散,永远保持人民军队长期形成的良好形象。

围绕强军目标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创新发展

提出的强军目标,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要坚持用强军目标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意志力量、激励军心士气,做到各项建设朝着强军目标加强,各项改革着眼强军目标展开,军事斗争各项准备围绕强军目标进行,努力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创新发展。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在行动上。这就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首位,着力打牢部队听党指挥的思想根基,增进信党爱党的思想情感,锤炼忠诚于党的政治品格。当前,敌对势力极力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加大对我军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我军所处的社会环境、担负的使命任务、官兵情况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组织官兵认真学习党史军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

能打仗、打胜仗是有效履行我军职能使命的根本保证,战斗力是检验部队一切建设和工作的试金石。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工作都要向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聚焦。要关注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始终保持战略清醒,做到未雨绸缪。要坚持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统一,在强军目标统领下推动部队建设协调发展、全面进步。要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实践探索,理清制约部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瓶颈短板和主要症结,找准强军目标进入部队实践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努力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见到实效。要坚持用强军目标衡量检验部队各项建设和工作成效,切实形成推动强军目标贯彻落实的制度机制。

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现在,社会环境变化了,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部队都会有所表现。加强作风建设,必须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着力纠治官兵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着力构建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当前部队作风建设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有的单位执行不严、管理不力,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必须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方针,必须保持严明的作风和铁的纪律,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转作风,领导带头最重要,率先垂范最有力。领导和机关的表率作用决定了作风建设的成效。只有言行一致、说到做到,才会有公信力和凝聚力。

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本依托,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能有更大发展。国防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只有把国防建设搞上去了,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家安全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推动国防实力与经济实力同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式发展这篇大文章,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2017军事理论论文精选范文 篇六

《马克思主义视野下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

[摘要]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自我军诞生之日起始终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从军队与阶级、国家的关系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三个观点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这一根本原则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视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科学性

回顾我党我军的光辉历程,我军之所以能够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决完成党赋予的各项任务,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最根本在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建军治军根本原则。正值建党__周年之际,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下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这一根本原则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唯一正确的理论基础。虽然马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由于社会历史和无产阶级自身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产阶级领导武装力量还没有成为他们直接面临的问题,但是在论述阶级、国家和暴力革命学说时,揭示了军队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从阶级、政党、国际和军队相互关系的原理,论证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科学性。

一、军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必须接受本阶级政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军队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总是一定阶级及其政党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必然从属于一定的阶级及其政党,超阶级的军队是没有的。军队是为进行战争而建立起来的武装组织。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解决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而军队则是以战争形式完成阶级政治任务的特殊组织,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无产阶级政党从不掩饰建立军队和领导军队的政治目的。列宁指出:“军队不可能而且也不应当保持中立”因此,世界上的军队,没有一个不是从属于某一个阶级,并由这个阶级来领导的。建立与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为领导无产阶级及其各种组织进行革命斗争,应该也必须领导军队、政府和民众团体等一切组织。只有掌握了军队,无产阶级才能掌握国家,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取得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我军是由中国共产党缔造的,是无产阶级新型的人民军队,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完全是为解放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它必须无条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成为真正的党领导的军队。

二、军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成分,必须由统治阶级的政党来领导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实质在于它是一个阶级统治另外一个阶级的工具,谁要想取得并巩固统治地位,就必须掌握国家这个统治工具。军队与监狱、法院和各种强制机关等物质附属机构一样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成分,是“国家为了进攻或防御而维持的有组织的武装集团”,不仅仅有国家属性,还具有从属于执政者的政治属性。执政者离不开军队的支撑,同时军队的国家机器只能作用的发挥,只有在执政者的领导下才能实现。毛泽东指出:“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谁想夺取国家政权,并想保持它,谁就应有强大的军队。”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家政权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实行阶级统治工具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必然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的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军队,而不是超阶级、超党派的军队,它必须接受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三、无产阶级政党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和领导无产阶级的军队

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无产阶级要获得彻底解放,首要条件是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革命政党。而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历史任务,就必须建立自己的军队。无产阶级要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必须用革命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军队,“用武装的人民代替它”。无产阶级不领导军队,既不能夺取政权,也不可能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1848-1849年欧洲革命中工人阶级革命斗争实践时,就对党独立领导无产阶级军队有了原则性的指示:工人党必须尽量有组织地、尽量一致地和尽量独立地行动起来,必须建立起独立和武装的工人组织。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走过的道路都证明这样一条真理:无产阶级政党没有对军队的领导权,就没有对国家、阶级、群众的领导权。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以前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夺取政权后同样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因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任何国家都有两种职能,即管理职能和专政职能。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国家的这两种职能将始终存在。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被消灭,但阶级斗争仍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西方敌对势力还不断对我国进行颠覆破坏活动。因此,社会主义国家的专政职能只能加强而不能削弱。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人民专政的坚强柱石,作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钢铁长城,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的建军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世界各国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军队问题、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军队的领导提供了根本指导,为马克思主义建军学说发展奠定了科学方法论基础,也是我们观察研究当代世界政党国家军队相互关系问题的重要思想武器。胡锦涛同志指出:“总结历史,我们完全可以说,党和人民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在国际风云剧烈变换中始终站稳脚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英雄军队。”新世纪新阶段,要确保我党完成“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的圆满完成,我军必须始终不渝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指挥,始 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丰富马克思主义建军治军思想,坚定不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队。

参考文献:

[1]袁忠信。《军队党的建设基本问题》[M].西安政治学院训练部,2006

[2]杨玉玲。《马克思主义建党治军思想的重大发展》[J]. 政工导刊,2011(3)

[3]柴绍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J]. 党建研究,2011(7)

最新范文

仪器分析论文范文优秀5篇01-15

hse安全管理体系论文怎么写(优秀8篇)01-15

论文结束语怎么写通用4篇01-14

高中班主任工作论文(最新9篇)01-14

医生与患者论文【优秀4篇】01-14

薪酬管理论文最新6篇01-14

农村发展论文最新4篇01-14

中级类职称论文【优秀4篇】01-14

市场营销论文通用6篇01-14

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最新5篇)01-14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