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为例分析公众人物“学霸”人设崩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典型舆情事件案例分析论文题目 以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为例分析公众人物“学霸”人设崩塌

以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为例分析公众人物“学霸”人设崩塌

2024-06-30 16:48: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2019年2月,关于演员翟天临博士学位的质疑引爆网络。根据其此前的直播视频,这位立着“学霸”人设的北大准博士后竟然不知知网为何物,一时间引起一场“学术大扒皮”热潮。本文以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为例,剖析其生成原因,分析媒体舆论引导产生的社会影响,探究“放大镜”下学术不端的公众人物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思考。

【关键词】翟天临;人设;学术不端

【英文摘要】In February 2019, questions about the actor Zhai Tianlin's PhD arouse public opinions online. According to his previous live video, the admitted Postdoc of Peking University, who was known as the public persona "curve wrecker", did not know what the CNKI was, and caused an great mass fervor in academic exposure. This article will take Zhai Tianlin's academic misconduct incident as an example, analyzes its reasons and the social impact of media guidance, and explores what kind of thinking that Zhai Tianlin has left us.

【英文关键词】Zhai Tianlin; public persona; academic misconduct

【案例简介】

2019年1月31日,演员翟天临发微博,公布自己喜提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获得大量转评赞。

(来源:新浪微博@翟天临)

2019年2月7日微博@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 为代表的网民对翟天临博士毕业却无公开发表论文表示怀疑,翟天临学术造假问题引发舆论关注。

在2018年8月的一次直播中,翟天临曾在与网友进行互动中问出“知网是什么东西啊”。此番翟天临博士毕业,又被录用为博士后,这段“旧日”的直播视频片段一时间被推上风口浪尖,#翟天临问知网是什么#挂上热搜第一,他的博士学位真实性受到质疑。

根据北京电影学院要求,博士生必须“独立或与指导教师联合(本人担任第一或第二作者)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上正式公开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至少两篇学术论文,其中应至少有一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才能取得博士学位。

吃瓜群众震惊于一位“准博士后”竟然对知网如此陌生,质疑翟天临的学历并迅速抛出多个“石锤”,在学术圈也引起了轩然大波。

2月11日,北京电影学院成立调查组并按照相关程序启动调查;2月14日,北京电影学院在官微发布《翟天临问题的调查情况说明(一)》,针对翟天临事件的调查已经进入正式阶段;2月15日,教育部回应“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事件”称,教育部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要求有关方面迅速进行核查。

2月16日午间,新浪微博@北京大学 发布《关于招募翟天临为博士后的调查说明》称,调查小组经调查确认翟天临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同意对翟天临作出退站(北京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意见,另外,学校决定对翟天临的合作导师作出停止招募博士后的处理。

(来源:新浪微博@北京大学)

【案例来源】

 1.翟天临个人微博

 2.北京大学官方微博

 3.北京电影学院官方微博

 4.任思雨 从"打假警察"到博士被撤 翟天临这15天都经历了什么?

   http://industry.people.com.cn/n1/2019/0220/c413883-30807321.html

【案例分析】

一、案例原因分析

翟天临从一位演技广受好评的演员到人人喊打的学术不端者,只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除了事件本身所涉及的学术问题的严重性、敏感性之外,新媒体时代技术的发展也大大加快了舆情的演变,以至于数月前的直播视频都被人扒出来,次生舆情也衍生至与翟天临学术门相关的两所高校及其导师,以及两所高校此前曾经面临过的重大舆情事件等等。在新媒体环境下,公众人物就像被放在“放大镜”下,一些小小的举动都会被放大,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明星人设的放大化

因学术门事件,翟天临被大家成为“霸占热搜最久的明星”,他的“学霸”人设也崩塌了。“人设”本身是个中性词,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形象;对于名人明星来说,则是商业形象。为了满足受众的惯性认知与心理预期,明星的人设需要长期经营。如立“女汉子”人设、“段子手”人设,观众容易接受和喜爱;而多重社会因素则决定了在我国的文化认知中演员的社会地位是不高的,明星立“学霸”人设是十分不可取的,前车之鉴有靳东、吴秀波等等。

翟天临立“学霸”人设一定程度上由自身性格使然,但也同时说明了演员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个人形象是通过媒体数倍放大的,有时甚至到达了在观众面前无处可藏的程度。

(二)自发议题的领先化

纵观近年来的重大网络舆情事件和娱乐新闻,通常是先由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发掘议题、传播扩散,直到形成一定影响才引起主流媒体关注和跟进。技术革命带来了媒体格局的演变,也使得话语权重新分配。在网络舆情事件传播过程中,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具备使用门槛低、内容精准分发、裂变式传播、移动传播、实时互动等明显的技术优势,在信息发布和扩散方面领先于主流媒体。

在翟天临事件中,以@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为代表的一批网络意见领袖在初期发挥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呼吁正视学术问题,严肃处理,高校不可给明星开后门;之后主流媒体也就“翟博士”人设崩塌的事件及时的发表了评论,进行正向引导。

(三)公众参与的主动化

我国正处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分层加剧,在此种语境和场域下,任何一个热点事件只要触及到了公众利益的神经,必然会引起热议。同时,在新媒体时代,各种新兴媒体平台为公众提供了公开发表意见的渠道,公众可以通过转评赞进行自由表达,参与社会公众事件的主动性增强。翟天临在直播中上的一句“知网是什么东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网友迅速将其博士论文造假的行径扒了出来,同时扒出其当年对于自己高考成绩的说法也漏洞百出,一时间“学霸人设”轰然坍塌。

热心网友接连不断的“实锤”在整个翟天临学术门事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公众充分发挥了参与权和表达权。

二、案例利弊得失

(一)积极影响

翟天临事件打通了娱乐圈和学术圈,引发了人们普遍关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主体意识的觉醒。我们以往关注明星的作品、穿搭、婚恋比较多,翟天临学术门可以说冲破了原来那些“没营养”的微博热搜的结界,使名人明星的文化水平甚至学术地位也成为了可以关注讨论的议题。这说明现在网民的主体意识增强,参与公众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尤其对关于切身利益的议题关注度提高;再加上先进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信息加速流动,用户拥有更多的渠道和手段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与官方舆论场产生共振,小小的力量汇聚起来也能促进问题的解决与事件的良性发展。此番对于公众人物的聚焦和放大,意义是显然的。

(二)消极影响

此事件对学术圈、娱乐圈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舆情矛头最终指向学术界乱象。“知网赚钱容易”“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困难,论文查重率从20%降为10%”等次生舆情纷纷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恐慌,表现在毕业季学生怨声载道等等。另外,该事件虽然在短时间内有了看似满意的结果,但是我们无法保证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事件。不论是以明星为代表的公众人物的人品行为,还是高校学术氛围与制度,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公众人物究竟应该在荧幕上塑造怎样的形象?我们还要看到多少的“人设崩塌”?国内名人明星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的现象是否值得关注?北大还值得我们信任吗?甚至是高等教育还现存哪些弊端呢?翟天临事件还是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疑问……

三、思考与体会

翟天临事件可以说是公众人物学术形象的聚焦和放大。围绕明星的话题多为样貌身材作品,他们本身不靠学术造诣吃饭,但一旦有了“人设”这个东西,有了商业价值,公众人物就需要为自己打造一个讨喜的人物形象,来取悦受众。翟天临就选择了这样一个“学霸”的人设,可惜自己资质不过关,在一路从本科读到博士,最终在被录用为博士后之际“人设”崩塌了。这一次,不是整容,不是出轨,不是酒驾,不是吸毒,而是学术不端。娱乐圈和学术圈的“次元壁”破了,一时间群情激愤,尤其是熬秃了头的硕博们,势必要一扒到底。在我们一般人的视域下,公众人物已经拥有了太多,他们拥有姣好的样貌,财富与名气,占据着大量的社会资源,表现出积极正面的形象,却在如此重要的学术问题上犯了错误,当然是不可原谅的。处在社会转型期的“我们”也在转型,以更锐利的目光审时度势,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跟进,以更加公正客观的立场追求真相。此例事件不属于对于明星个人隐私的过度解读,更多的是使得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了学术不端问题上,这个“放大镜”放大了公众人物翟天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四、案例对策建议

(一)调整新闻视角

正如现在许多网友所抱怨的,微博热搜长期被一些人们并不想关心的娱乐圈动态所占据着,成为了名人明星争奇斗艳比拼流量的场所,失去了其原本应有的意义。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明星不只有花边新闻,也有严肃的话题。新闻的视角应该更多地聚焦于有实际意义,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合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问题的尽快合理解决。

(二)加强舆论引导

在开放的舆论环境中,在公众参与的媒介环境下,任何信息都会被大众传媒扩大化。只要一点信息能够引发公众的关注,新闻事件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聚集公众的大量信息,形成新的舆论关注焦点,从而引发巨大的信息风暴。这就要求我们的主流媒体及时跟进,做好信息的及时发布和更新,防止谣言扩散,引导舆论聚焦于主体事件,避免次生舆情的恶化。

(三)推动社会改革

翟天临事件拉开了高校严查论文质量的序幕。教育部在公开回应此事时指出,决不允许出现无视学术规矩、损害教育公平的行为。2月底,教育部印发通知,指出要狠抓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重点要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公众人物事件被拿到放大镜下进行审视,引起了社会对以往可能缺乏关注或被掩藏的问题的重视,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进步,反过来减少失范现象的产生。

五、相似案例比较:王源抽烟事件

(一)案例回顾

2019年5月据媒体报道,TFBOYS成员王源在与杨超越、贾乃亮等好友在室内聚餐时抽烟,引发大量关注。随后,卫生部门、控烟协会等回应此事。王源也通过其个人微博发布道歉声明,声明称他会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接受处罚,并希望望大家不要效仿他的错误行为。

新闻一经曝光就迅速引“爆”微博,“王源抽烟”“王源道歉”“王源抽烟餐厅限期整改”“王源曾希望父亲戒烟”等话题轮番霸屏,仅“王源道歉”这个话题就在数小时之内达到12.8亿次阅读和135.1万条讨论。一支烟点燃整个舆论圈,可见流量明星的影响力实在非同一般,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公共话题的轩然大波。

(二)案例比较

1.联系

王源抽烟和翟天临学术门两者都是公众人物的“人设”崩塌事件,王源的正能量“小鲜肉”形象崩塌,翟天临“学霸”人设崩塌。普通人尚且要遵守社会公德,保证学术规范,公众人物更应当做好带头模范作用,不得搞特殊。两起事件都首先在网络舆论场发酵,随后主流媒体进行舆论引导,谋求问题的妥善解决。同时,两起事件都引起了网友对当事人的深挖,翻出旧账黑料,出现对公众人物的过度解读,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网络空间。

2.区别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说,相比较抽烟,学术不端是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王源事件主要是自身作为青少年公众人物在公共场合的失范行为,涉及社会行政管理;抽烟时间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淡忘,而翟天临作为演艺圈资历更老的前辈,他的“学霸”人设崩塌则引起了更高层次的反响,这番“放大”引起了教育部重视,后续影响深刻。

【参考文献】

[1]姚雨儿,吴佳芮.大数据时代下舆情裂变式传播探讨——以翟天临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3).

[2]许鑫,陈燕敏.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模式及治理思路——以翟天临事件为例[J].东南传播,2019(10).

[3]杨丽君.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狂欢”——以翟天临“学术门”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9).

[4]庄媛.“王源抽烟”不是娱乐头条[N].深圳特区报,2019-05-22(A02).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