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2000年后国内外关于《洛丽塔》综述毕业论文写作资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关于洛丽塔的论文题目 有关2000年后国内外关于《洛丽塔》综述毕业论文写作资料

有关2000年后国内外关于《洛丽塔》综述毕业论文写作资料

2024-07-09 04:11: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简介:适合叙事作品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叙事作品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目录 一、作品介绍 二、我国研究现状 三、国外研究现状 四、结 语 叙事性作品:叙事曲 - 钢琴教学视频 -布格缪勒钢琴进阶练习曲25首作品100

李莹

内容提要:《洛丽塔》是俄青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是批评赛瞢追认为的后现代的经典之作,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一直都是批评家们热衷的研究对象,但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和关注热点有所不同.2000年以来,国内对该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后现代性和叙事策略方面,道德评判和人物分析也有所涉及.而同期,国外对该作品的研究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包括文化批评、新历史主义研究及互文性和比较研究等,对书中人物产生了新的理解,对作品中的细节和意象也做了细致深入的考察.相比而言,国内对该书的研究热点过于集中,参考引文也大多是国内文献,缺乏第一手历史资料,在拓展研究方向上还有很大潜力.

关键词:《洛丽塔》文献综述 研究热点

作者简介:李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北京信忠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一、作品介绍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是批评界普遍认为的后现代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一个从欧洲去美国定居的中年男子和一个美国少女之间的畸形恋情故事.1958年《洛丽塔》在美国出版后,马上引起了轰动.一时间,《洛丽塔》旋风横扫欧美,吹遍了整个西方世界.小说的销售量一路攀升至《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第一位(储诚意108).《洛丽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曾获选纽约公共图书馆1995年“世纪之书”(books of the century)中“当代文学的里程碑”,以及美国蓝灯书屋1998年20世纪百大英文小说的第4名.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该书一直都是批评家们热衷的研究对象,但国内外的研究方向和关注热点有所不同.笔者将在本文中概述2000年以来该书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二、我国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于这部作品的关注程度也日趋升高.自1964年,第一个《洛丽塔》中译本出现以来,两岸三地共出现18个中译本,20位译者.流传较广的是2000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于晓丹的译本.最新的是2005年12月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主万的译本,至2009年1月,此版本已经再版15次.译本的频繁推出和颇高的再版频率都反映了国内对这部作品的关注程度.评论界也对此书给予了相当的关注.1988年《读书》上发表的董鼎山先生的《洛丽泰四十二岁了》,可谓是我国研究,洛丽塔》的先声.90年代,于晓丹的《(洛丽塔,: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全面介绍了这部作品.2002年,黄铁池的《“玻璃彩球中的蝶线”——纳博科夫及其,洛丽塔)解读》对该书进一步做出了整体上的分析.这两篇文章几乎成为此后每位《洛丽塔》的评述者写文章必然涉猎的文献.

叙事性作品:叙事曲 - 钢琴教学视频 -布格缪勒钢琴进阶练习曲25首作品10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学术界对,洛丽塔》的研究不断升温.CNKI上专门论述该书的文章达175篇之多,在讨论纳博科夫的文章中,对《洛丽塔》也多有涉及.如戴晓燕在其对纳博科夫的研究综述中指出,国内研究者的焦点更多放在解读《洛丽塔》上.有关该书的博士论文共4篇,优秀硕士论文59篇.在浏览这些文献之后,笔者对这些文献做出了总结、归纳和分析.这些文献大致可以分为7大类:

下面笔者将逐一分析各个领域的文献.

在叙事策略方面,这些文章大多运用WayneC.Booth的隐含作者的概念分析亨伯特叙述的不可靠性,如汪小玲的《论(洛丽塔,的叙事策略与隐含作者的建构》和4-5篇硕士论文.詹姆斯·费伦、尚必武和胡雪丹对该书进行了叙事*方面的研究.李慧军从叙事结构方面论及了本文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张巧凤探讨了虚构的“真实性”、叙述的含混性、阅读的迷惑性和内容的消融性等特征.刘丽利用中国套盒的概念解释了本文的叙事结构.张鹤提出小说中的叙述者与受述者、正文作者与前言作者之间也隐含着丰富的对话性,对话的协调与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读者道德评价的重心.耿海英和张薇涉及了叙事时间的问题,但未能进行深入研究.陈榕探讨了多重叙述视角的问题.金宗静运用热奈特的聚焦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

《洛丽塔》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在讲述恋情的时候充满饱满的论文范文,它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美,充满了华丽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形象的比喻.一些文章也讨论了文中的语言:罗桂保概述了本文的语言特色,肖谊探讨了双关语的问题.

后现代性也是评论界经常探讨的问题之一,主要集中在该书的不确定性、元小说性质、戏仿、和反讽等性质.在博士论文中,詹树魁探讨了《洛丽塔》中的戏仿问题,李小均分析了该书中的自由主义反讽倾向.[193此外,还有10篇左右的硕士论文,十几篇期刊文章就后现代性的各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还有多篇文章提及了本文的虚构性.大多数从元小说的角度讨论,但也有别的角度涉及,如从巧合的角度证明该书的虚构性.赵君在探讨该书的后现代性时指出:纳氏从一般小说对思想性的追求向小说内在诗性追求的转化,也就是将小说的主题空灵化,这种后现代式美学追求在该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该书的道德问题从出版之日起就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也是学术界探讨的另一热点.马红旗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做了史料调研,描述了这本书在出版之初引起的道德纷争和书中的道德意识.有些文章将叙事和和道德结合,从叙事*的角度阐释文本,在上文笔者已经提及.几篇硕士论文将道德问题和其他方面结合做出了解释,董娜从自白书的角度谈论书中的道德倾向,曾澜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作品的道德感和艺术感是不可分的.道德是艺术的内在品质.《洛丽塔》是艺术与道德完美结合的典型,张巧凤论证了文学活动中文学主体与*道德的复杂关系.

人物分析也是另一大研究热点.对于亨伯特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作者和叙述者的差异,其叙述的不可靠性,道德问题等.曾庆静、谢素萍、郭建友和尹平都从叙述的不可靠性来讨论亨伯特的道德问题,董娜和辛雅敏从流亡的角度解析这个人物,还有4篇文章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解释亨伯特.而周锐从存在性不安视角论的解析方法给这个人物的分析引入了新的方法.

对另外一位主要人物洛丽塔,专门的评述文章也很多.其中以何岳球的2篇文章最为新颖独到.纳博科夫本人既是文学家也是研究蝴蝶的专家.何岳球在其文章中将洛丽塔和蝴蝶意象联系在一起,对文本进行了深入解读,立意新颖,论证充分.在阐述“戏仿"这一观点时,数篇文章都提到《洛丽塔》对爱伦·坡的短诗《阿娜贝尔·李》的模仿和颠覆,谈及了两个女主人公的相似性.杨建民中描述了洛丽塔的生活原型,为笔者进一步理解人物提供了良好资源.李宇笛中对纳博科夫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做了整体分析.另外有2篇文章谈及了奎尔蒂,都将他解释为亨伯特的影子或另一半.

纳博科夫的时间观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来自亨利·柏格森、马赛尔·普鲁斯特和詹姆斯·乔伊斯.视时间为生存的牢狱的观念是纳博科夫独特的生存体验的产物.对于《洛丽塔》一书中时间话题的讨论也层出不穷.张亚军通过对时间的阐释解读了人物.毕其玉和李小均把对时间的讨论和作者的流亡情结联系到一起.时间主题亦和论文范文话题在黄铁池,赵槟和尚必武的文章中并列出现.硕士论文中,时间这一主题已经和死亡、论文范文、记忆等联系在一起,做出过多种多样的讨论.

与时间和死亡紧密相关的是纳博科夫的“彼岸世界”观.纳博科夫相信在尘世世界之外,还存在着另一“彼岸世界”.与人处于囚禁状态的尘世世界不同,“彼岸世界”是超越时间的.真正的世界是一个自由和谐的“无时间”的世界.有3篇硕士论文讨论了这一观念.黄小平指出《洛丽塔》是从三个层次的“死亡”体现了纳博科夫的玄学理念“彼岸世界”的内涵,深化了读者对“彼岸世界”的认识,引起他们对诸如生命、死亡和存在意义的严肃命题的思索.一些文章对此书进行了文化方面的解读,其中最出色的当属王霞的博士论文《越界的想象:论纳博科夫文学创作中的越界现象》.她指出:纳博科夫越界的想象,绝不仅仅局限于地理疆界意义上的跨越,而更多的是表现在多种不同维度和层面上的交叉融合,具体来说分别有此岸与彼岸的越界、时间与空间的越界、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越界、文本空间与记忆空间的越界、俄语与英语语言文化的越界等.刘红从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了阐释.期刊论文方面大概有7-8篇讨论了该书的文化内涵,涉及美国现代社会、汽车旅馆、教育、大众消费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

除了上面所说的几大类研究角度,还有一些角度是近年来开始受到关注的,但涉及的文章不多.关于该书的美学思考,多来自对作者“审美狂喜”的观点的阐释.这方面有2篇硕士论文和4-5篇期刊论文涉及.关于该书与其他作品互文性的研究有2篇硕士论文.陈欣深入讨论了该书中互文性的作用和意义,是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文章,观点颇有见地.

该书中的细节和意象研究也有所涉及.杨振宇的《善良的上帝在细节中——试论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中谈到了细节和狗的意象,观点新颖,分析透彻,是有关细节方面最出色的一篇文章.潘敏芳提及了水的意象,张昀韬中利用罗兰·巴特的重读理论讨论了纳博科夫小说的细节魅力.其他文章还有涉及福柯规训理论、后殖论文范文义分析、翻译、爱情、狂欢化、混沌理论、读者反应、戏剧性和陌生化等.除翻译有3篇外,每个方面各有1篇文章,论文数量不多.

以上是笔者对2000以来国内《洛丽塔》研究的考察.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内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论文范文就.在叙事策略和后现代性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为瞩目.叙事方面主要从叙述者,视角,隐含作者和叙述的不可靠性来展开讨论.后现代性的各个方面,包括不确定性、元小说性质、戏仿、和反讽,都有详细论述.对作者的时间观的研究主要从柏格森的绵延学说和普鲁斯特对作者的影响人手,同时涉及论文范文和死亡的话题.对该书在道德方面的问题,评论者们有不同意见,有人谴责该书的道德导向,但也有人认为这部作品不是不道德,而是非道德的,即不可以用世俗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对男主人公亨伯特的研究主要探讨他的叙事不可靠性和道德问题;对女主人公洛丽塔的研究一般从其原型,形象解读人手.人物的论述较为充分.

然而,国内的《洛丽塔》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1)研究热点过于集中.对于叙事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叙述者,视角,隐含作者和叙述的不可靠性上,对叙事学中其他领域没有涉及或讨论不够深入,如叙事时间方面.后现代性的研究太过泛滥,多有重复,失去了研究意义.实际上,西方评论界在20论文范文范文十年代就已经做过大量这方面的研究了.

(2)纳博科夫的时间观和柏格森及海德格尔的哲学论断紧密相关.这方面有研究文章出现,但不够深入.

(3)目前在西方学术界,文化批评和新历史主义方兴未艾.我国对这部作品中的文化现象讨论相对肤浅,缺乏第一手的历史事实资料.

(4)目前,生态批评在西方评论界的被关注程度也相当高.纳博科夫本人就是蝴蝶的研究专家,在其作品中应该有关于自然和生态的反映,但我国对于这方面研究著作太少.

(5)纳博科夫的作品语言富有诗意,文风华丽,意象叠加.但对该书的意象研究只有3篇文章左右,还有很大研究潜力.

(6)该书旁征博引,典故频出,并涉及了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多种语言.与其他文本的互文性其实有很大研究空间,但我国对此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深入.

(7)期刊文章的参考文献90%都是国内文献,而且集中在几部作品中,极少有2000年以后的.文献来源单一,而且比较陈旧.

在对该书的国内研究状况进行了解以后,笔者还浏览了同期国外的科研文章,发现其研究方向与国内有很大不同.笔者将在下面进行阐述.

三、国外研究现状

谈到《洛丽塔》,不能不谈到它的作者——纳博科夫.在美国,纳博科夫被视为20世纪美国文坛上继福克纳以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二战”后美国实验小说最有影响的先驱.在布朗大学教授乔治·亨凯尔看来,纳博科夫推动了现代主义文学走向后现代主义文学,而《洛丽塔》正被誉为后现代主义的开山之作.1995年,由9个国家的42位知名学者合作撰写,耶鲁大学斯拉夫系主任、弗·亚历山大洛夫教授主编的《纳博科夫大全》在美国出版.1997年,专门研究纳博科夫的学术机构——纳博科夫学会成立.研究纳博科夫的欧美和俄国学者们还创办了专门的学术刊物——《纳博科夫研究》.从这两种资料里,可以找到很多研究《洛丽塔》的文章.

由于条件所限,我能搜集到的2000年以后的国外资料不如国内的丰富.期刊文章(包括摘 要)60篇左右,博士论文11篇,专著4部.笔者的述评将在这个范围内进行,权当抛砖引玉.与国内研究方向相对集中的情况正相反,国外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的多元化现象十分明显,归纳起来比较困难.

要想透彻地理解《洛丽塔》的文本,阿佩尔的《洛丽塔》注释本是研究者不可忽视的一本书.该书包括大约900条长短不等的注释,解释了《洛丽塔》中晦涩难懂的词句和各种文学典故,十分有助于对小说进行深度的理解.

从涉及洛丽塔一书的博士论文的情况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3篇论文中有2篇讨论叙事学问题,1篇研究时间问题,并涉及流亡问题.20世纪90年代的3篇论文分别讨论了记忆、爱情、后现代性、元小说性质、叙述者的主题.2000年以后的论文中,除了2000年的一篇讨论流亡问题之外,其余论文的主题都在以前从未涉及,包括爱与挑逗的主题,以及语言和论文范文的主题.Molina提出该书中亨博特身上的自我毁灭倾向源于尼采论述的酒神精神. Slaughter论述了亨博特的反鉴赏倾向,即他对洛丽塔的感情并非欣赏和喜爱.

由此可见,我国的洛丽塔研究还停留在国外20论文范文范文十年代的阶段,对最新的研究动态涉及甚少.

从期刊论文来看,多元化的倾向更为明显,研究角度更多,观点更新颖.大致可以分为如下8大类:

①文化批评11篇;

②新历史主义9篇;

③比较互文性8篇;

④人物分析8篇;

⑤意象5篇;

⑥整体分析5篇;

⑦叙事学4篇;

⑧纳博科夫研究(论述纳氏的文章或专著,提及洛丽塔)19篇.

下面笔者将对这几类分别论述.

(1)文化批评.目前西方评论界最为盛行的批评方法之一就是回归现实主义,将文本中体现的文化现象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相结合展开讨论.洛丽塔已经成为西方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Debra Merskin中指出:在当今社会,洛丽塔已经成为对青春期及青春期前期女孩子的隐秘论文范文的代名词.有关洛丽塔的研究涉及电影、广告、美学、*道德、心理学等,还有一些方面是我们国内从未涉及的.Eric Rothstein讨论了学校里的规范和洛丽塔的性格;Steven Bel-letto讨论该书中的种族问题,Susan Mizruchi研究该书创作时的战争背景,把亨伯特比作纳粹论文范文者;Jennifer L Jenkins将书中的旅行被比作基督徒朝圣之旅.

(2)新历史主义.西方目前盛行的另一个批评方法是新历史主义,即研究文本创作时详细的历史背景,以便对文本有更合适的解读.对于该书的新历史主义研究涉及这部作品的诸多方面.Gerald Williams讲述了该书的产生过程; Shekhovtsova讲述了该书在前苏联的研究情况;[s3]2005年恰逢《洛丽塔》创作50周年,纳博科夫研究的权威期刊Nabokov Studies出版了洛丽塔专刊来纪念这部伟大的作品.还有一些文章是关于该书从一开始备受冷落到后来被奉为经典这一过程的.Sarah Weinman讲述了这本书被大众所接受的过程.

(3)互文性或比较研究.该书与其他作品的互文性或比较研究在我国开展得很少,但在西方非常广泛.数篇文章都提到了该书的“二战”背景.Lelandl de la Durantaye将亨伯特比作纳粹论文范文者,[ss] Michael Sayeau指出了该书和《尤利西斯》的相似之处,Eric Naiman将该书的不雅词语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不雅词语做出比较.在Nabokov Studies于2005年出版的《洛丽塔专刊》上,几篇文章分别将该书和维多利亚时期作品,雨果的作品和安徒生的《小美人鱼》做出比较.

(4)人物研究.人物研究也是该书研究的一大热点,但西方的研究侧重点和我国的有所不同.Leland De la Durantaye意在改变洛丽塔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Marie Bouchet探讨论文范文主题,将洛丽塔视为符号.学者对亨伯特的理解出现了新的观点.Maurice Couturier的Narcis-si论文范文 and Demand in Lolita用拉康精神分析法讲述了论文范文和亨伯特的自恋情结.Kellie Dawson的Rare and Unfamiliar Things: VladimirNabokov,acute,s Monsters将亨伯特妖魔化;EricGoldman讨论了亨伯特性观念,认为他有厌女癖;George Ferger研究了该书所谓的序言作者John Ray Jr.

(5)意象和细节.纳博科夫对于细节的重视是众所周知的.他作品中的细节和意向研究也已经有所发展.《洛丽塔》中的水,湖,狗以及圣经意象均被研究过.研究纳博科夫的专家BrianBoyd的文章在这方面论述的比较详细.[63]

(6)叙事学.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但不多见,笔者只浏览到4篇文章,Z篇是关于叙事*和叙述的不可靠性.另外2篇有一定新意.Mark Conro整体分析了该书结构,讨论了记忆内容与描述记忆语气的不一致;Amit Marcus运用Tamar Yacobi的交流模式研究书中叙述的不一致现象.

(7)其他.还有一些文章的研究内容不便归类,在此大致列举一二.Brian Boyd研究过该书中的“错处”,例如时间.[66J Duncan White研究书中的标点,分析了书中括号的作用;MichaelGlynn Plymouth运用俄国结构主义分析书中的象征和反象征,认为纳博科夫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象征主义者.

(8)专著.有关洛丽塔的专著也有很多,但由于条件所限,笔者只能浏览到几部.Marina Grishakova的The Models o,Space,Time andVision iny.Nabokovs Fiction从时间、空间、意象等方面对洛丽塔进行了深入的文本解读.Gerard de Vries和D. Barton Johnson 的Nabokov and the Art of Painting评论了书中出现的绘画作品.Nicole Bracker和Stefan Her-brechter的Metaphors D,economy其中有一章把《洛丽塔》和另一本书Libidinal Economy进行比较,用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的观点对该书进行新的解读.Graham Vickers的Chasing Lolita:How Poputar Culture Corrup-ted Nabokov’s Little Girl All Over Again于2008年,为纪念《洛丽塔》出版50周年推出.全面研究了《洛丽塔》的原型,文化影响,包括相关的戏剧、电影、文学作品、艺术绘画等.此书不仅研究洛丽塔现象,而且研究了从维多利亚时期至今的性、儿童、大众文化,应该是迄今为止最新也最全面关于《洛丽塔》的文化批评专著.

综上所述,国外的《洛丽塔》研究与国内有很大的不同.有关后现代性和叙事学的研究集中在20世纪.2000年以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批评、新历史主义和互文性等方面.对人物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理解,并且批评界开始关注书中的细节和意象的研究.这些研究角度和观点都值得国内学者借鉴和学习.

四、结 语

纳博科夫是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洛丽塔》是使他名满天下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受到最多学术关注的作品,被誉为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开山之作.从它被学术界认可之日起,西方学术界就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我国对这部作品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方向也比较单一,参考文献,即研究的依据也相对滞后.《洛丽塔》一书论文范文精深,可以进行诠释的角度很多,因此,这部作品进行多方位的研究将会填补我国在这部作品研究上的学术空白.莎士比亚的作品被研究了几百年,至今仍可以根据时代的变迁不断进行新的解读.纳博科夫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这一学术领域内,其学术地位相当于莎士比亚在整个文学界的地位.作为学术界的成员,有义务让世人更多地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更应该了解他这部代表作品,让这部《洛丽塔》屹立于我国以及世界经典作品之列,绽放出应有的光芒.

总结:本论文可用于叙事作品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叙事作品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叙事性作品引用文献:

[1] 古代文学作品论文选题范文 古代文学作品专业论文题目怎么拟 [2] 科技创新作品方面论文选题 科技创新作品论文题目如何定 [3] 比较好写的外国文学作品论文题目 外国文学作品论文题目哪个好 《2000年后国内外关于《洛丽塔》综述》word下载【免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