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全球医药交易中心下载app 医药产业

医药产业

2024-06-30 08:02: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72831667005258353

72601667005258773

目 录

第一篇、医药产业

01 产值

02 企业数量

03 各省排名

第二篇、中药工业

01 中成药

02 中药饮片

03 中药配方颗粒

第三篇、化学原料药

01 规模、地位

02 出口

03 企业

第四篇、医药批发

01 市场规模

一、规模变化

二、变化幅度

02 企业数量

一、数量变化

二、变化幅度

03 市场规模与企业数量的相关性

第五篇、零售药店

01 市场规模

一、省份排名

二、市场规模VS药店数量

三、县域规模VS城镇化率

02 药店数量

一、省份排名

二、增加数量

三、增加幅度

03 药店密度

一、省份排名

二、密度增速

04 连锁率

一、省份排名

二、连锁率增速

第六篇、医疗器械

01 市场规模

02 企业分布

03 上市公司分布

一、数量排名

二、市值排名

04 新批产品

关注赛柏蓝,后台对话框回复医药 ,获取全文PDF版(共26页)

第一篇、医药产业

带量采购、医保谈判、重点监控合理用药、鼓励创新和中医药传承创新等新政和新的举措,对医药产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创新药在苏州、上海张江等地迅速崛起,传统化学制剂企业正接受一致性评价和集采的洗礼,疫情促进了防疫用品和原料药的出口,中药企业急于跨界或转型,作者也曾发四文进行了深度剖析。

今年是“十三五”结束、“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都在梳理“十三五”、规划“十四五”,更关心本省在全国的行业地位,本文就从产值和企业数量角度作一比较。

01 产值

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医药工业实现了高速发展,作者也曾发三文做了汇总分析。

据医药经济报研究策划中心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即7大医药工业子行业(化学制剂、中成药制剂、化学原料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卫材及医药用品和中药饮片)的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2%,2020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4.0万亿元,比2016年增加1.3倍,约占我国GDP的4%。

1978年,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只有47.4亿元,增长了数百倍。

83111667005258823

02 企业数量

淘汰小散乱、提高行业集中度一直在努力。单从数字来看,自2006年以来,全国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一直处在4600以上,且基本呈连年增长趋势,一直到2015年达到5065家的高峰,2016年陡然下降到4176家,减少了889家,减少了17.6%,2016年原料药和制剂企业数量减少,是因生产企业许可证换证期间,一些企业由于未通过GMP认证(新版GMP认证于2015年底截止),暂不具备认证条件而暂缓换证所致。2016年以后又逐年增长到2021年9月底的4587家,比2016年还多了411家,增长了10%。

2015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简称44号文)开启了药监改革,新药要全球新,老药要补课(一致性评价),两版GMP未完成的提高集中度的重任又落到了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的肩上。

2019年11月29日,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发布的《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药品生产、流通格局”,提高行业集中度发出最强音。

79441667005258872

03 各省排名

就各省比较来看,据医药经济报统计,2020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占比最大的是山东和江苏两省——占比都超过了15%,分别为15.94%和15.1%,位居第3~5位的是河南、吉林和广东,产值占比分别为7.3%、6.7%和6.3%,上述5省合计占了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51.3%)。“十三五”期间,有15个省份的产值年复合增速超过7%,增长最快的是辽宁,复合增速超过了15%。

医药工业总产值与各省企业数量的关系又有多大呢?本文涉及的医药工业总产值(下文简称“产值”)是指7大医药工业子行业的总产值,但企业数量仅以占医药工业总产值比重较大的原料药和制剂企业数量(下文简称“企业数量”,以2021年9月底数据为准)做一简单对比,因医疗器械企业数量众多(近3万家)、行业分散且在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占比也不大(不足15%)。

山东省产值最大,但其企业数量仅排第三位(301家),产值位居第二位的江苏企业数量最多(458家),产值位于第三位的河南企业数量只排第七位(202家),可见各省产值与企业数量的关系虽不完全对等,但相关性较大。差距最大的是黑龙江省,产值排第23位,企业数量却高居第14位(138家),差距第二大的是江西和河北,产值和企业数量排名相差9位,只不过顺序是颠倒的,江西高居第7位的产值,企业数量却少到只排第15位(137家),河北以第14位的产值、企业数量却高居第6位(214家),有的省产值大但企业数量少,可能确实是因单个制药企业的体量较大,而有些省的产值大而企业数量少,也可能是因该省的医疗器械和卫材子行业等贡献较大所致。

90916670052589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药要全球新、老药要补课(一致性评价)都是高质量发展在医药产业的具体践行,高质量发展也将促进医药产业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带量采购为突破口的新医改正在向纵深发展,对行业的影响也将分期呈现,行业格局及各省在行业地位也将随之而变。

第二篇、中药工业

2022年3月29日,《“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首次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中医药五年规划,可见中医药受重视程度之高。

为顺利完成十四五中医药规划,有必要了解下各省的中药生产企业格局。

01 中成药

中药企业历史都比较长,很多是建国初期创建的,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中药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辖区群众,药厂的销售渠道多是垂直到辖区的医疗机构而非面向全国,所以政府在进行中药厂建设布局时,主要考虑的就是人口密度大小和配送距离的远近,进入市场经济后,这种关系就不复存在了,所有药厂都可面向全国市场销售。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中成药生产企业2160家。其中,最多的是吉林省,共有166家,且主要分布在有中国医药城美誉的通化市,如修正药业、通化东宝、通化金马、吉林紫鑫、益盛药业等。

广东省中药生产企业数量排第二位,有154家,如广州康臣药业、王老吉、华润三九、香雪制药、康美药业等,

超过100家的还有4个省,分别是四川(138家)、山东(105家)、江苏(104家)和黑龙江(102家),上述6省合计769家,占了全国中药生产企业总数2160家的36%。如四川的好医生药业、山东的东阿阿胶、江苏的扬子江和黑龙江的珍宝岛药业和葵花药业等。

中成药生产企业数量最少的是宁夏,只有7家,位居其后的依次是西藏、青海、甘肃、新疆和内蒙古,都不足30家,分别只有16家、23家、24家、25家和26家,上述6个省份合计121家,只占了全国的5.6%,与该区域人口6.5%的人口占比基本相当,该区域中成药生产企业基本维持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格局。这些省份全部位于西北,还是藏药(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4省区)、蒙药(内蒙古)和维药(新疆)等少数民族药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与西北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形成巨大反差。

同样拥有丰富中药材资源的东北的情况则大不相同,仅吉林一个省的中成药企业数量(166家)就比上述西北6省区的企业总数还多出40%,以全国排名第24位的人口拥有全国排名第1名的中药生产企业,黑龙江也不甘示弱,以全国排名第20位的人口,拥有全国排名第6(102家)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如加上辽宁(82家,排第13位),则东三省合计350家,是上述西部6省区的近3倍,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在东北中成药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浙江则走向另一极端,以排名第8位的人口只拥有排名第22位的中药生产企业,浙江知名的如康恩贝、胡庆余堂等。湖南也是如此,以排名第7位的人口只拥有排名第15位(71家)的中药生产企业,湖南知名的中药企业如九芝堂、千金药业、方盛制药、汉森制药等。

64091667005258968

02 中药饮片

市场经济时代,决定中成药生产企业命运的是药品批文。

与中成药不同,中药饮片与中药材资源密不可分,只是随着产业的分工细化,中药饮片才与中药材逐渐分离开来,尤其自2008年1月1日起,中药饮片生产纳入GMP管理之后,中药饮片逐渐由手工作坊过渡到在现代化厂房进行的工业化生产,所以中药饮片企业多发源于传统中药材集散地或中药材批发市场。

1997年之前,全国有117个药品集贸市场和药材市场,后经当时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四部局严格审核,只批准了安徽亳州等17个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今天的很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都与这17家中药材市场有渊源。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197家,其中安徽最多,达259家,占了全国的12%,且主要分布在17个中药材市场之一、也是目前中药材交易量最大的亳州市,如广印堂、协和成、芍花堂、井泉中药和源和药业等。

广东省以203家位居第二,也是唯二超过200家中药饮片企业的省份,也与广东拥有两个(普宁、广州清平)国家批准的中药材市场有关,如已在新三板挂牌的广东汇群中药、乐陶陶、宝明堂等。

超过100家的还有4家,分别是四川(191家)、甘肃(156家)、河北(153家)和云南(125家),这些省份也各有一家17个之一的中药材市场,即四川荷花池、兰州市黄河、河北安国和昆明菊花园中药材专业市场,这些省的中药材资源没变,但有些原批准的中药材市场已被本省新的市场所取代,如兰州黄河中药材市场已被同属甘肃省的陇西中药材市场替代。

53601667005259021

03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发展速度最快的医药制造子产业,其前景不可小觑,但距《关于结束中药配方颗粒试点工作的公告》的正式实施(2021年11月1日)还不足半年,其产业格局尚在盘整,现只可通过其品种备案情况管窥一二。

截至本月上旬,全国共有52家企业备案了4968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涉及22个省份,除西部4省区(新疆、青海、宁夏、西藏)、东部2省市(上海、福建)和黑龙江、山西及海南外均已有品种备案。

品种备案企业最多的是湖北,已有5家企业备案,其次是安徽、江苏和吉林,都已有4家企业备案。

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已被资本深度渗透,且呈集团化趋势,即很多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已归属到中国中药、天津红日等几家大的中药集团旗下,所以尽管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基地位于不同省份,但其战略布局和运营要受所属集团的统筹。

52771667005259074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为今后几年中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细化了指标,中药产业驶入了高质量发展轨道,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等细分领域的产业格局也将不断变化。

第三篇、化学原料药

近日,国家有关部委专门针对原料药连续发布了多份文件,掀开了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序幕。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大力推动原料药产业转型升级;国务院反垄断委发布《关于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旨在打击垄断、规范行业合规合法经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和CDE分别发布《关于启用原料药生产供应信息采集模块的通知》和《药品审评中心完善原料药审评审批进度查询有关事宜的通知》,将加强原料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提高行业的透明度,为原料药产业的高质量奠定基础。

下面简要介绍我国原料药行业基本情况。

01 规模、地位:2020年实现营收3945亿元

化学原料药是药品的基础原料,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和产能。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曾经历了长期快速发展阶段,营收由2007年的146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峰值5035亿元,9年增长了2.4倍。

但近几年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较为曲折,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保护法》、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2月原环保部等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及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等,都对原料药产业进行了强力监管和限制。

2020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实现营收3945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整体营收的14.2%,位居第三位,仅次于化学制剂和中成药两大支柱产业,同期,化学制剂和中成药分别实现了8357亿元和4414亿元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0.1%和15.9%。

60441667005259126

02 出口:上半年价增量减需求下滑

我国生产的原料药不但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上的地位也举足轻重。我国是原料药出口大国,除2015、2016出现过1%-2%的微小下滑外,多年来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出口规模持续增长,已由2010年时的159.8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357亿美元,10年翻了一番还多。

据中国医保商会初步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额达到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4%,但主要源自出口均价上涨18%驱动,就数量而言,出口同比反而减少了4%。主要是因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大宗原材料价格和跨境物流费用的单边上涨所致,属于增收不增利,这也反映了全球原料药需求一定程度的下滑。

68721667005259193

03 企业:江苏企业数量最多,浙江拥有规模最大产业集聚区

一、区域分布

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1642家,其中,原料药生产企业最多的是江苏省,共有235家,占了全国的14.3%,其后是湖北、山东、四川、河北和广东,分别有171家、145家、104家、84家和80家,上述6省共819家原料药生产企业,占到全国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半壁江山。 

28321667005259246

二、Top15企业

我国现有原料药上市公司近40家,从原料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构成中摘取原料药和中间体进行排序,发现Top15药企基本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并稳居行业领先地位。

Top15企业中,浙江省占了6家(如图4中的红色柱所示),其中包括全国营收最大的企业是新和成,2020年,新和成的原料药和中间体销售达71.52亿元,其增速也最快,较其2019年的47.08的营收增长了51.91%,普洛药业规模第二,2020年其原料药和中间体业务实现营收59.31亿元,同比增长了12.03%,浙江医药增速位居第二位,2020年比较上年同期增长了43.35%。此外,浙江省占了全球Top10原料药生产商中的4席。目前,浙江临海已建立国家级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也是全国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开始最早和规模最大的集聚区,可以推断,浙江在我国乃至全球化学原料药行业将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52391667005259297

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与此同时,国家多部委专门针对原料药发布了系列文件,这也正是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我国原料药产业的落地。

化学原料药处于医药产业链的上游,是影响药品质量、制约产能的首要和主要环节,控制了原料药的质量,就是在源头上为整个医药产业的质量把好了关。系列文件的出台,对原料药乃至整个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做好了制度保障,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人均收入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尤其药品带量采购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全球众多专利药专利的相继到期,我国原料药行业规模也将迎来快速上升期,且低端产能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也将不断提高。

第四篇、医药批发

本文对医药流通行业作一分析,看“十三五“期间各省的医药流通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6年12月26日国务院医改办等8部门下发的《关于在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中推行“两票制”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开启的两票制贯穿了整个“十三五”,成为对医药流通行业影响最重要的政策之一。

01 市场规模

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由2016年的18393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24149亿元,5年增加了5756亿元,增长了31%。

一、规模变化

2020年和2016年相比,80%(25个)省份的医药流通市场规模都实现了增长,其中增长额最大的是广东省,由2016年的1603亿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2560亿元,增加了近千亿(957亿元),比增加额第二位的江苏(增加了466亿元)高出一倍还多,增长额相当于其他12个省增加额的总和,这12个省增加额由大到小依次是江西、重庆、山西、福建、贵州、辽宁、新疆、安徽、吉林、陕西、甘肃和内蒙。增加额排第3~4位的是河南和山东,增加额都超过了400亿元,分别是448亿元和435亿元。增长额位居第5~8位的依次是四川、北京、浙江和湖北,增加额都超过了300亿元,分别是366亿、337亿、329亿和323亿元。

43811667005259368

与2016年相比,2020年海南、天津、黑龙江和西藏的流通规模有所下降,青海和宁夏持平。(图一、图二)

95521667005259416

二、变化幅度

再看下增长幅度,2020年医药流通市场规模较2016年增长幅度最大的也是广东,与广西并列第一,都增长了60%,位居第3~5位的江西、河北和四川,都增长了一半以上,分别增长了54%、50.3%和50.2%。位居其后的依次是湖北、新疆、河南、湖南、山东和贵州6个省份,增幅都在40%以上。(图二)

三、排名变化

与2016年相比,2020年各省的医药流通市场规模排名变化不大,

湖北、山西和贵州都上升了两位,分别由2016年的第12、19和24位上升到了2020年的第10、17和22位。

陕西和黑龙江都下降了3位,分别由2016年的第17和21位下降到了2020年的第20和24位。

广东、北京和上海稳居前三甲,五年不变。

2020年全国医药流通市场规模达24149亿元,有9个省份过千亿元,占了全国61%,其中,超过2000亿元的只有一个,即广东省,2020年达2560亿元,也是唯一占比超过10%的省份(占了10.6%)。超过1500亿元的有两个,即北京和上海两个直辖市,也是国药、上药和华润三大医药流通巨头的总部所在地,2020年北京和上海的医药流通市场规模分别为1867亿元和1799亿元,其他6个过千亿的是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安徽和四川,2020年分别实现了1,795亿元、1,675亿元、1,441亿元、1,414亿元、1,130亿元和1,096亿元。

02 企业数量

全国《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法人批发企业由2016年11月底的11794家增加到了2020年的12397家,两票制并未使批发企业总量减少,五年增加了603家,增加了5%。

一、数量变化

2020年和2016年相比,超过61%(19个)省份的医药批发企业数量都有所增加,只有39%(12个)省份的有所下降,其中,医药批发企业数量增加最多的是黑龙江省,由2016年的216家增加到了2020年的512家,增加了296家,占了全国增加总数603家的一半,增加数量位居第2~4位的是浙江、云南和江西,增加数量都超过了100家,分别增加了184家、151家和133家。

医药批发企业数量减少最多的是天津,由2016年的288家减少到了2020年的98家,5年减少了190家,其次是四川和广东,都减少了100家以上,分别减少了157家和109家,减少数量位居第4~7位的是河北、湖北、安徽和西藏,分别减少了54家、54家、49家和44家。(图三、图四)

55651667005259482

18651667005259531

二、变化幅度

再看一下增长幅度,5年来,医药批发企业数量增加幅度最大的也是黑龙江省,增长了1.4倍,其次是浙江、江西、云南和新疆,分别增加了54%、43%、39%和38%。

企业数量减少幅度最大的也是天津,减少了66%,西藏减少了一半(51%),其次是四川、上海、北京、安徽和河北,分别减少了15%、13%、11%、11%和10%。(图四)

三、排名变化

与2016年相比,2020年各省医药批发企业数量排名变化较大,天津下降最多,排名下降了10位,由2016年的第19位下降到了2020年的第29位,安徽和广西都下降了5位,分别由2016年的第8位、第15位,下降到了2020年的第13位和第20位。

排名上升最快的是黑龙江,排名上升了14位,由2016年的第23位上升到了2020年的第9位,新疆上升了6位,江西和浙江都上升了5位。

2020年,广东省医药批发企业数量全国第一,也是唯一过千家的省份,达1475家,是第二位四川省919家的1.6倍,湖北和重庆都超过了600家,分别为687家和679家,其他超过500家的有5个省,分别是云南(543家)、山东(538家)、吉林(527家)、浙江(523家)和黑龙江(512家)。医药批发企业数量最少的是西藏和青海,分别只有42家和82家。

03 市场规模与企业数量的相关性

再看一下医药流通市场规模与医药批发企业数量有无相关性。

尽管医药流通除医药批发外,包含了医药零售,但零售占比较小(20%左右%)且零售企业过于分散,故本文仅将各省医药流通市场规模与其医药批发企业数量做一简单对比,但二者并非完全对等。

由图五可见,各省的医药流通市场规模与其拥有的批发企业数量还是有些相关性,广东是医药流通市场规模和医药批发企业数量的双料冠军,数量最多的批发企业支撑了最大的市场规模。

北京、上海、天津作为直辖市,医药市场规模巨大但企业数量最少,其市场规模分别高居第2、3和第15位,但批发企业数量分别排在第24、27和29位。而吉林、黑龙江、甘肃和江西市场规模只排在第23、24、27和21位置,而其批发企业数量却分别高居第7、9、16和11位。广东、山东、湖南和宁夏的市场规模排名与其企业数量排名相同,分别为第1、6、12、和28位。(图五)

95991667005259585

不同于两票制,国家带量采购确实促进了医药批发行业集中度的提高,2019年11月29日,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发布的《关于以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干企业为主体、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药品生产、流通格局。”2021年10月21日发布的《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1-3家超五千亿元、5-10家超千亿元的大型数字化、综合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98%以上”,这些政策都在强调医药批发行业集中度的提高,行业格局及各省的排名也将随之变化。

第五篇、零售药店

前期,作者已发三文对各省医药工业、中药工业和医药批发情况进行了比较。

本文再对各省的零售药店做一分析,分别从市场规模、药店数量、连锁率和药店密度等四方面进行排名。

尽管海王星辰、成大方圆等连锁药店早已上市,但并非在A股或并不是以药店为主体上市,2014年开始,一心堂、益丰药房、老百姓等相继登陆A股,自从A股有了以零售药店为主体的上市公司板块后,零售药店行业在资本推动下发展提速。

01 市场规模

2019年,全国零售药店药品市场规模为4258亿元,较2014年的2827亿元增长了50.6%。

一、省份排名:广东第一

零售药店销售额最大的是广东省,2019年卖了425亿元,也是唯一超过400亿元的省份,占了全国的10%,比青海、西藏等9个末尾省份的销售总和还多,其中,大参林2019年营收为111亿元(2021年为168亿元),占了全省的四分之一强。

市场规模位居第2~3位的是山东(352亿元)和江苏(321亿元),也是唯二超过300亿的省份。上述3省合计占了全国药店总销售规模的四分之一(25.8%)。

超过200亿元的有5个省,分别是位居第4~8位的四川(244亿元)、河南(243亿元)、浙江(217亿元)、河北(192亿元)和湖南(186亿元),上述前8个省份合计占了全国的一半以上(51.2%)。(图一)

63201667005259637

二、市场规模VS药店数量:正相关

各省药店的市场规模与药店数量成正相关关系,即药店数量越多,其市场规模基本也就越大,如广东、山东、河南、河北和湖南的市场规模与其药店总数的排名完全一致,都分别位居第1、2、5、7第8位。

只有个别省份差异较大,如辽宁、黑龙江、云南和内蒙古的市场规模仅位居第11、14、15和第22位,但其药店总数却分别高居第6、10、9和第15位,单店平均销售额较小。而市场规模高居第9、13和第18位的湖北、福建和上海,其药店总数排名却下降了10位,分别只排在第19、22和第28位,单店平均销售额较大。(图一)

三、县域规模VS城镇化率:负相关

各省份县域药店的市场规模占全省的比重差异很大,据中康CMH分析,以到2017年9月为止前一年度的药店市场规模为例,县域药店市场规模占全省比重最大的是青海,占了将近一半(48%),江西、云南和西藏三省份并列第二,都占了47%,其次是河北、安徽、甘肃、湖南和河南等五省县域药店市场规模的占比也都超过了40%。

除京津沪三大直辖市外,吉林、辽宁和广东的县域占比也较低,都不足四分之一。

上述差异主要是因县域药店市场规模占比与城镇化率呈负相关关系,即城镇化率越高的省份,其农村人口的比例越小,其县域占比也就越小,如2017年青海的城镇化率只有53%,在全国排第23位,其县域市场规模占全省之比却是全国最高(48%)。 

中办国办于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 国家卫健委要求“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县域经济和医疗规模的扩容会带动县域药店的发展。同时,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提升的城镇化率又会使县城优质人口流失而限制县域药店发展, 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64.72%,社科院报告预计中国城镇化率峰值将达到75%~80%。 

县域药店将在两种力量的博弈下前行。

稍有规模的连锁都已被头部企业并购殆尽,连锁药店的并购也已下行到了县级,县域药店市场不再寂寞。

84421667005259688

02 药店数量

2021年9月底,全国零售药店总数已达58.65万家,较2014年的43.49万家增加了15.16万家,增长了25.9%。

一、省份排名:广东第一

广东省的药店数量最多, 2021年9月底为55,139家,也是唯一超过5万家的省份,占了全国的9.4%,其中,大参林同期有7610家(2022Q1已达8163家),占了广东全省的14%。

超过4万家的有两个省,即四川(47,821家)和山东(44,962家),山东的漱玉平民同期拥有药店2965家(2022Q1已达3686家),占了全省的6.6%。

上述三省合计14.8万家,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

超过3万家的有三个省,即河南(33565家)、江苏(31790家)和河北(30480家),分别位居第4~6位。(图三)

88791667005259738

二、增加数量:河南第一

药店数量增加最多的是河南,2021年9月底较2014年增加了14,808家,河北、山东和江苏也都增加了1万家以上,上述四省合计增加了50,337家,占了全国药店增加总数的三分之一(33%)。

北京是唯一不增反降的省份,较2014年减少了406家,减少了8%。(图四)

92651667005259813

三、增加幅度:宁夏第一

药店数量增长幅度最大的是宁夏,2021年9月底较2014年增长了1.8倍,由2014年的1906家增加到了2021年9月底的5353家。其次是西藏,也增加了一倍以上,由2014年的351家增加到了2021年9月底的716家。

河南、云南和河北增幅都超过了75%,陕西、湖北和内蒙古也都增加了一半以上。(图四)

03 药店密度

2021年9月底,全国零售药店平均密度(店均服务人数)为2407人/药店,即平均每家药店覆盖2407人,与2014年的3145人/店相比,单店覆盖人数减少了738人,药店密度提高了23.5%。

一、排名:宁夏第一

药店密度最大的也是宁夏,2021年9月底,平均每1345人就拥有一家药店,是密度最小的上海(5816人/店)的4倍多。其次是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2021年9月底的药店密度分别为1437人/店、1596人/店、1684人/店和1505人/店。

药店密度最小的是上海和西藏,也是店均覆盖人数超过5000人的唯二省份,分别为5816人/店5098人/店。

单店覆盖人数超过4000人的只有北京(4552人/店),超过3000人的有六个省份,即福建(3599人/店)、江西(3400人/店)、甘肃(3250人/店)、青海(3055人/店)、安徽(3048人/店)和浙江(3004人/店)。

27271667005259866

二、密度增速:西藏第一

药店密度提高最快的是西藏,平均每家药店的覆盖人数由2014年的9060人降为2021年底的5098人,减少了近3962人,单店覆盖人数减少了2000人以上的有两个省份,即宁夏减少了2128人、河南减少了2070人。

其次是单店覆盖人数减少了1400人以上的有4个省,分别是湖北(减少了1935人)、河北(减少了1793人)、云南(减少了1692人)和陕西(减少了1490人)。

药店密度变小的有3个省份,北京下降最大,单店覆盖人数由2014年的4127人增加到了2021年9月底的4552人,增加了425人,其次是广东和新疆,单店覆盖人数分别增加了321人和53人。

04 连锁率

全国药店连锁率7年提高了17.8%,由2014年的39.4%提高到了2021年9月底的57.2%,在全国药店总数增加了15.16万家的情况下,单体药店反而减少了1.23万家,主要因连锁率提高所致。

一、省份排名:上海第一

2021年9月底,全国药店连锁率超过90%的只有上海(92%),超过80%的只有四川(87%),超过70%的有新疆、海南、山东和湖南4个省份,其连锁率分别为78%、74%、73%和70.4%。

连锁率最低的是西藏,只有22%,其次是低于40%的天津、贵州、甘肃、陕西等4个省份,其连锁率分别只有32%、36%、37%和39%,或因地域过于辽阔不便管理,或因单店产出太低缺少吸引力。而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其连锁率全国倒数第二 ,只有32%,超乎想象。

广东、吉林、福建、江西和重庆的连锁率也都不足50%。(图六)

66251667005259916

二、连锁率增速:海南第一

连锁率提升最快的依次是海南、新疆、湖南和宁夏, 2021年9月底较2014年都提高了40%以上,首批在A股上市的老百姓、益丰药房等明星连锁,促进了湖南连锁率的快速提升。

连锁率变化最大的是西藏,2014年时连一家连锁也没有,到2021年9月底已有了15家连锁药店,覆盖药店158家,连锁率为22%。只有重庆和青海连锁率出现了下降,分别下降了42%和11%。(图六)

高济医疗2018年就已超过12000家药店,今年以来,大型连锁大力发展加盟业务,如九州通旗下好药师通过品牌加盟力争3年完成30000家加盟门店,药店行业的连锁率还将进一步提高。

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将为在全国范围内的药店并购、整合带来便利,也将促进药店连锁率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总之,零售药店的发展与各省份的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密切相关,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的区域,零售药店发展快、连锁率也高。

带量采购、处方外流、药店分级、个账调整、双通道等新政给零售药店行业带来的不只是挑战,也有机遇。

2021年10月21日发布的《商务部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5-10家超五百亿元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接近70%”。

目前,年销售超过300亿元的也只有高济医疗一家,超过200亿元的只有国大药房(2021年完成225亿元)一家,大参林、一心堂、老百姓和益丰药房等四家2021年营收分别为168亿元、146亿元、157亿元和153亿元,规模非常接近,最有潜力届时跨过500亿大关。

目前,全国药店连锁率只有57.2%(2021年9月底)、百强连锁销售占比只有35.3%(2020年),距离连锁率70%、百强占比65%的“十四五”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内生性增长远没有并购来得快,卖药也没有卖药店划算,并购仍是主旋律。

第六篇、医疗器械

6月10日,为鼓励医疗器械企业研发创新,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实施《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7号——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支持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形成一定收入的企业上市。开板以来,已有一批创新药研发企业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现在医疗器械企业也可以按照第五套上市标准申请上市了,医疗器械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现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概况做一简介。

47101667005259968

01 市场规模,超万亿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稳步发展,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防护用品、检测试剂和生命支持设备等医疗器械需求大增,推动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快速增长。

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规上+规下数据)由2015年的6297亿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10392亿元,5年增加了4095亿元,增长了65%,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4%,2020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02 企业分布:广东最多

到2021年年底,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数量达28954家,较上年同比增长了13.8%。

其中,广东最多,有5221家,占了全国的近五分之一(18%),也是唯一超5000家的省份。

超过3000家的有江苏和山东两个省,分别为3580家和3030家。超过2000家的只有浙江一省,为2287家。上述四省占了全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总数的近一半(49%)。

超过1000家的有河北、河南、湖北、上海和北京五个省份,分别为1752家、1268家、1165家、1125家和1085家。

西部省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较少,如西藏、青海和宁夏分别只有14家、29家和38家,新疆、甘肃稍多些,也只有102家和106家。

55381667005260025

03 上市公司分布

一、数量排名:广东第一

上市公司都是行业的佼佼者,拥有上市公司的多少也是行业地位的体现。

到去年(2021年)8月,A股共有医疗器械上市公司95家,分布在19个省份,总市值近两万亿(19474亿元)。

其中,广东拥有上市公司数量最多,为21家,占了全国的五分之一强(22%),还有3个省份超过10家,即北京14家、江苏12家和上海10家,上述四省份正好占了全国的60%。

安徽、吉林、重庆、山西、江西和内蒙古都只有一家。

96851667005260078

二、市值:广东最大

如上图所示,到去年(2021年)8月,A股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市值最高的也是广东省,总市值为6479亿元,占了全国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总市值的三分之一(33.3%)。北京市值为4535亿元,占了23.3%。仅广东和北京两个省市即占了全国的近六成(57%)。

只有一家上市公司的六个省份的市值最小,只有几十亿元。安徽例外,尽管只有一家上市公司,但其市值高达675亿元。

04 新批产品:北京领先

截至今年4月2日,国家药监局共批准150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其中,国产产品143个,涉及14个省(区、市)112家医疗器械企业。

产业大省获批的新产品数量也最多,北京、上海、广东和江苏获批创新医疗器械都在20个以上,分别为42个、28个、24个和21个。

其次是浙江、山东、天津和福建,分别获批了9个、4个、4个和3个。

湖北、山西、安徽和甘肃都只获批了1个。

29501667005260131

行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支持,科创板包容性的提高,又将给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北上广及江浙鲁等医疗器械领先区域将首先受益。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