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青花瓷器内部拉坯纹图片 一周一墓

一周一墓

2024-06-28 10:14: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此外还有钧窑系和磁州窑系的产品。

高安市地处江西省西北部,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高祖时期,已经建县。唐时改为州,始命名为高安,并设置靖州。至元代,高安改州为路,归瑞州路治。高安城自古就沿锦河而建,漕运十分发达,商贾云集手工业成熟。

高安发掘的这批瓷器规格都很高,主要来源于景德镇的窑口,还有龙泉窑、钧窑、磁州窑的器物。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19件元代青花瓷器。

高安出土的这批窖藏瓷器,量大、器形多、器物完整、工艺精湛,很多都可作为陶瓷鉴定比对的标准器。经国家文物局相关专家鉴定,其中42件定为一级文物,其他各类瓷器均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但由于没有窖券出土,窖藏也没有做任何记号,窖藏主人到底是谁?如此精美的瓷器又为什么一直留在窖中?这样制作精良的瓷器,在元青花蓬勃发展的元代也绝非一般人能够拥有。这批瓷器的身世之谜从窖藏出土那天起,就一直困扰着研究人员。

元青花19件:

重现青花瓷出土时的情景

元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

罐高46厘米,罐腹主体纹饰为两条云龙和缠枝牡丹,全器纹饰多达12层,釉色温润略泛青光,青花釉面贴有疏朗的白色小点,画面浓淡有致,层次丰富,左右有兽耳,顶部的盖子异常醒目。

2件元青花荷叶盖罐

元青花蕉叶纹觚

觚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的礼器,也可用作饮酒的容器。其造型为圈足,敞口,长身,主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觚在宋代以陶瓷烧制不在少数,如宋五大名窑就不乏觚类精品的出现。以青花钴料烧制觚则始于元代晚期,存世量极少。此青花觚属元代青花觚中的上品,极其珍贵。

窖藏中发现6件梅瓶,2件为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4件为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绘画风格相同,造型成套。在我国古代,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是汉族传统名瓷,宋时俗称“经瓶”,是作盛酒用的器皿,它雍容华贵的外表,为不同阶层的人们所认同。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短颈,丰肩,带盖,圆鼓腹下收,矮圈足稍稍外扬,全器纹饰多达九层,肩腹部主题纹饰为如意披肩缠枝牡丹纹,表面光洁滋润,造型饱满,视觉流畅,雍容华贵。这6个梅瓶盖内壁露胎处和底部分别写着墨书“礼”“乐”“书”“数”“射”“御”等儒家六艺。仅以此编号就可以看出,这些瓷器原来的主人不但财力雄厚且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6件元青花梅瓶

梅瓶盖

9件元青花高足杯

釉里红4件:

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的4件釉里红瓷器是元代釉里红瓷器中的杰出代表,标志着我国古代陶瓷制作工艺出现质的飞越,同时造型上也更为丰富多样,成型上更加力求巧作。其精湛程度在中国古代其他窑口中罕见,有的造型在元青花中也从未出现过。4件釉里红瓷器中,芦雁纹匜、螭纹高足转杯、菊纹高足转杯的纹饰系出自一人之手,线绘开光花鸟纹应属另一位画工创作。

元代釉里红瓷器藏量寥若晨星,高安博物馆藏元代窖藏釉里红造型多样,装饰风格各异,涵盖釉里红装饰诸法,为研究元代釉里红瓷器提供了不可多的实物资料。

元代釉里红彩斑贴塑螭龙纹高足转杯

元代釉里红开光花鸟纹罐

釉里红开光花鸟纹罐线绘纹饰展开图

多段抖接成型,无盖。唇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渐收至底部,广底矮圈足,涩胎、见旋纹。底足中间有一绿豆大小的支钉痕。颈部饰弦纹三道,肩部绘变体莲纹一周及双线菱形纹一周。腹部主体纹是在4个对称的菱花开光内饰鹤穿菊纹、孔雀栖牡丹图案,四开光之间则饰对称三角灵芝云纹,腹下部和圈足处则各绘双线弦纹两道。

元代釉里红芦雁纹匜

此匜为印坯成型。器身呈钵状,敞式芒口,有一槽形短流,流下贴有一卷云形系,平底略往上凸,涩胎。胎色白中闪黄,釉色白中闪青,釉质莹润。匜内胎心刻划大雁衔芦苇纹饰,匜内壁刻划水波纹一周。窑工在着色时以刻划纹为基准,上面平涂釉里红,留白处素面无纹饰。

元代釉里红梅菊纹单系高足转杯

高9.6厘米,口径8.9厘米,足高4.6厘米,足径3.9厘米

此杯为印坯成型。直口,弧壁,深腹,高足中空呈喇叭形竹节状,足端露胎。圈足与杯底结合处无釉,涩胎一周,采用湿胎泥接,杯与杯把可自由转动。杯内光素无纹,外壁绘釉里红减笔折枝菊二枝,以菊瓣点缀其间。外壁上部一侧贴饰一捏塑卷云,杯身上的穿孔钮推测用来穿系彩带以带动杯身转动。这是一件迎接尊贵客人时所用的礼仪酒具。

卵白釉系列:

卵白釉瓷器创烧于元代的景德镇。卵白釉色白微青,恰似鹅卵色泽,故名。卵白釉为石灰碱釉,即在釉料中掺入适量的草木灰,由于釉的黏度提高,釉质紧密,烧成后釉面失透,光泽柔和。卵白釉器物上常印有“枢府”字样,是大元帝国中央枢府密院在景德镇所定烧的瓷器,故又称“枢府瓷”。亦有在器物印有“太禧”或“福禄”文字的。在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的卵白釉瓷器上还发现印有“真福”字样。卵白釉器物以碗、盘和高足杯为多见,也有壶、折腰碗、碟等之类的器物,大都为小圈足。高安窖藏卵白釉瓷的纹饰分别有龙纹、芦雁纹、菊纹等。釉色为乳浊状,不甚透明。在纹饰上主要以印花装饰为主,很少有宋代那种飘逸的刻划纹饰。

目前考古发现元代烧造卵白釉瓷的地点大致有两处,它们是景德镇的湖田窑窑址和市区中华南路窑址。史料记载,元代枢密院对其在景德镇定烧的专供瓷把关严、档次要求高。但它又有别于景德镇的明清官窑。明清官窑所烧产品专供皇帝使用,而元代枢密院除定烧产品外,其余大量瓷器可对民间销售。以此可知枢密院不代表皇帝,枢密院定烧瓷器是部门需求行为。高安窖藏出土瓷器不仅有卵白釉五爪行龙高足杯,还有三爪四爪行龙高足杯,并伴有大量的印花菊纹、芦雁纹等。

元代卵白釉印花梅月纹斗笠碗

高5厘米,口径13.9厘米,底径3.2厘米。

印坯成型,呈斗笠状。挖浅圈足,底足施满釉。内壁上层印回纹一圈,下印梅纹两枝、弯月一轮。通体施卵白釉,乳足状,胎质洁白细腻坚致。虽然没有印枢府、福禄等字样,但淡淡的乳白色如浩瀚夜空,衬托着一轮弯月照射在梅梢之间,如此风花雪月般的诗情画意,正是枢府瓷的魅力之一。此碗系采用宋元时期典型的覆烧法。

元代卵白釉戗金暗刻龙纹玉壶春瓶

高26.2厘米,口径7厘米,腹径13.8厘米,足径7.4厘米。

四接成型,器底施满釉,颈、腹部均有一道较明显的接胎痕,胎体薄而轻盈,底足稍凸。瓶身戗金箔,金箔呈龙纹状,龙盘旋于瓶身至腹下部,近足端处作凸起弦纹一道。由于器物长时间处于窖藏之中,大部分金箔遭腐蚀,脱落严重。

该玉壶春瓶通体施卵白釉,白中闪青,釉质失透。以金箔刻行龙纹贴于腹部釉面,显得富丽堂皇。其采用戗金工艺,突破了元代“枢府瓷”印花的单一工艺手法,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高安元代窖藏出土玉壶春瓶仅此一件。

元卵白釉印花五爪龙纹高足杯

高13.8厘米,口径13.8厘米,足径4厘米,足高7厘米。

采用印坯抖接成型。上部为碗形,高柄足,足中空,足端平切露胎。杯身与足部采用湿胎抖接工艺,有别于明代釉接。器外壁光素无纹,内心模印团花莲纹一朵,瓣内置杂宝,内壁模印两条五爪行龙,首尾相望,间饰火焰、朵云纹。该高足杯薄胎,质白细腻,通体施卵白釉,失透,釉色白中闪青,釉质温润如玉,做工考究,瓷质精良。胎薄处厚度仅1.5毫米,从逆光观察,内壁印花图案清晰可辨。圈足内素胎处有墨书“中和”二字。

“中和”一词来源于古代八卦术语。

“中和”二字结合高足杯上的“五爪龙”,说明它不只是一件简单的器物,应属皇宫或贵族所有。此杯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对研究元卵白釉瓷以及考证窖藏主人有着较大价值。

元卵白釉印花云雁纹敛口碗

口径20厘米,高10厘米,足径6.6厘米。

印坯成型。圈足涩胎,足墙较厚,足端平切,圈足内乳状突起,胎露火石红。内口沿下凹弦纹一道,内壁模印两羽大雁,两雁间以6朵如意云相饰,雁旁各印有“福”“禄”字样。外口沿下划水波纹一圈,腹部划莲瓣纹一周。该碗由于烧成温度偏低,釉面欠莹润,瓷胎致密度不够,胎底也显露出砖红色。

元卵白釉印花团菊纹深腹碟

口径13.5厘米,高4.2厘米,足径4.5厘米。

印坯成型。足墙较厚,足端平切。碟内壁印菊瓣纹一周,内底印团菊纹,其中一菊瓣内印有“福”字。器外壁光素。该碟造型雅致,内壁所印菊瓣纹,簇拥着碟心团菊,构思巧妙,整碟像一朵盛开着的硕大菊花。胎质洁白,细腻坚致。通体施卵白釉,釉质失透,温润如玉。做工精细。菊瓣内所印的“福”字,说明此碟是卵白釉瓷中的精品。

元代卵白釉印花缠枝花卉折腰碗

高5.2厘米,口径11.7厘米,足径4.6厘米。

印坯成型。碗底平整,小圈足,涩胎,足墙较厚。胎白坚致。碗内满印缠枝花卉,外壁近口沿处饰凸、凹弦纹各一道。

该折腰碗为一对,2002年出土于高安蓝坊镇蓝家水库一夫妻合葬墓,全器施卵白釉,釉汁乳浊温润,胎质洁白坚致,烧成温度高,口沿挂泛青釉一圈。此器造型别致,制作精巧,与窖藏折腰碗相比造型一致,但烧成温度高,器物观赏效果好,系景德镇湖田窑卵白瓷中的精品。尤值得注意的是该对碗出现在元代普通的夫妻合葬墓中(墓葬中还出土一件卵白釉墩式大碗,与窖藏出土芦雁纹大碗造型有别),这进一步表明,元代枢府瓷不完全受中央集权掌控。

元代卵白釉芦形执壶

高11.1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5厘米。

采用拉坯捏塑成型。壶呈葫芦形,流口外扬略高于器口,如意形把,涩底,饼足,葫芦颈部、把柄及壶流均见有接痕。整壶素面,以乳浊釉装饰器身。该壶为景德镇元代执壶的典型造型,但不见有卵白釉壶常有的点褐彩装饰。此壶胎白坚致,通体施卵白釉,白中闪青,失透,胎釉结合处见火石红斑。

钧窑和磁州窑系陶瓷系列:

钧窑在河南省禹县。禹县古称钧台,明代称钧州。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创烧于唐代,经历宋金至元代。器型以碗盘为多,但以花盆最为出色。钧窑产品采用素烧和复烧两道工序,在复烧时先用氧化焰,当釉熔融时改用还原焰的气氛,由于铜的还原作用,钧窑釉色大体上分蓝、红两类,古人曾有诗赞曰:“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烟光凌空星满天,夕阳紫翠忽成岚。”具体的可呈现月白、天青、天蓝、葱翠青、玫瑰紫、海棠红、胭脂红、茄色紫、丁香紫、火焰红等颜色效果。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窑址在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磁县宋代属磁州,故名。北宋中期,其烧造瓷器的技术达到鼎盛,南宋、辽、金、元乃至明清仍继续烧瓷,中心窑场以邯郸的观台镇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磁州窑体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鹤壁集窑、修武当阳峪窑、禹县扒村窑、登封曲河窑。

钧窑天蓝釉敛口碗

高9.3厘米,口径19.8厘米,底径7.2厘米。

拉坯成型。全器光素无纹饰,以天蓝釉装饰器身。釉质乳浊,肥厚滋润,釉不及底。釉面密布小气孔和牛毛线细纹,口沿薄釉处现浅褐色一圈。胎呈土黄色,胎骨粗松,断面呈褐灰色。

高安窑藏共出土天蓝釉敛口碗3件,从底足胎体观察分析,此件胎土含铁量高,由于烧成温度偏低,致使露胎处出现土黄色,具有鲜明的元钧特征。其他两件釉色造型与其一致,但由于烧成温度偏高,胎底接近铁褐色。

磁州窑孔雀蓝釉梅瓶

高36.4厘米,口径7.2厘米,腹径21.5厘米,底径13.6厘米。

拉坯成型。胫部略外撇,圈足内有脐状突起,底无釉。胎质疏松呈砖红色。通体无任何纹饰,以孔雀蓝釉装饰器身。釉色欠均匀,口沿蓝釉泛紫红,蓝色釉面有蛤蜊光折射,釉色翠亮,剥釉处露白色化妆土。此器之工艺应属生坯挂釉,烧成温度极低。孔雀蓝釉烧造技术不成熟,器形也欠规整。高安窑藏出土的329件瓷器中,仅此一件孔雀蓝釉器物。

孔雀蓝釉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以硝酸钾为助熔剂的蓝绿色低温釉,常以生坯挂釉,或于白釉器二次挂釉烧制。生坯挂釉者,釉层极易开片剥落,釉色也因发色偏绿,故有“孔雀绿”之称。磁州窑的孔雀绿釉最早烧成于金代,元代已广泛使用。

龙泉窑系列:

龙泉窑因主产地在浙江龙泉市而得名。始烧于北宋之前,烧造历史较长,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烧造年代最长的窑口之一,占有重要的地位。龙泉器物胎质坚硬灰白,釉层薄而透明,以“青翠欲滴,温润如玉”而著称。石灰碱釉的运用和多次上釉技术的掌握,烧制出亮青、粉青釉等佳器,尤其是梅子青器享誉海内外。进入到元朝,龙泉青瓷精湛的烧造技术不仅经久不衰,而且产量巨大,窑址遍布浙江省瓯江两岸,如大窑、溪口、大白岸、小白岸、梧桐口、笔架山等。以其精湛技艺和精美的釉色为基础,龙泉窑产量比宋代扩大了好几倍。1975年,在韩国西南部的新安海底发现一艘元代沉船,打捞出l万多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占了9000多件。1980年10月29日,高安元代窖藏出土239件瓷器,其中龙泉青瓷168件。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元代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龙泉窑系。

元龙泉窑刻花莲纹小盘

元龙泉窑贴花双鱼纹折沿洗

元龙泉窑莹宝杵纹洗

元龙泉窑出筋荷叶盖罐

高安元代窖藏龙泉器物之精美,实属罕见,为我们研究元代龙泉窑藏瓷提供了大量规范的实物依据,改变了我们对元代龙泉瓷原有的观点和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