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新图景探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元宇宙互联网项目 元宇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新图景探析

元宇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新图景探析

2024-07-17 19:54: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元宇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新图景探析Exploring the New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Metaverse DOI: 10.12677/ASS.2023.126388,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340  浏览: 80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力文:宁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宁夏 银川;王 歌: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福建 厦门;张富博: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 关键词: 元宇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Metavers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eritage; Development 摘要: 元宇宙是虚拟现实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其本质是人以数字身份参与的一个具有虚实融合等特征的数字社会,正在成为人们文化发展、创新、实践的新场域。元宇宙改变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相处方式,元宇宙空间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传承要把握前沿科技发展的时代机遇,以心流体验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叙事传输理论、情景化学习理论等作为理论依据,展望元宇宙赋能非遗文化的发展态势。本文从研究的新框架、传承的新模式,发展的新方向三个角度为未来元宇宙空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转型提供了参考。元宇宙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须警惕技术主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本质的僭越,防止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错位失衡,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主体性迷失,推动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有机结合。 Abstract: The meta universe is an important field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ts essence is a digital socie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al reality integration, which people participate in as digital identity. It is becoming a new field for people’s cultural development,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The meta universe has changed the way people get along with themselves, people with others, and people with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space of the meta universe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the era of cut-ting-edg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low experience theory,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 narrative transmission theory, situational learning theory, etc., this paper 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mpowered by the meta universe.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future metaverse spac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etaverse also needs to be vigilant against the usurpation of the ess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y tech-nologism, prevent the imbalance between virtual and reality, avoid the loss of subjectiv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文章引用:张力文, 王歌, 张富博. 元宇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新图景探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6): 2842-284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3.126388

1. 引言

2021年,“元宇宙”一词的成功“出圈”,标志着元宇宙时代正在来临。《维基百科》将“元宇宙”描述为: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呈现收敛性和物理持久性特征的,基于未来互联网的,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 [1] 。中国科技界权威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元宇宙白皮书》和中纪委网站发表的文章《深度关注:元宇宙如何改写人类社会生活》中皆界定释义道“元宇宙是基于互联网而生、与现实世界相互打通、平行存在的虚拟世界,是一个可以映射现实世界、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 [2] [3] 。目前,有关元宇宙的研究大多聚焦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元宇宙技术开发为基础的概念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元宇宙发展趋势分析、应用场景介绍等,二是以元宇宙特征为基础的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元宇宙对文化领域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分析。元宇宙虽然还处在发展初期,却已备受各界学者的关注。但从研究现状来看,元宇宙语境下的文化研究尚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元宇宙作为下一个网络时代中集合了上述信息技术为一体的更高阶段的媒体技术,其必然会在信息整合、传承理念、传播手段等方面重新塑造和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到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因此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元宇宙两大主题切入,探讨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图景,一方面可以对元宇宙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保护、传承等问题展开剖析,另一方面,理清两大主题的互动机制,也为接下来元宇宙在文化领域内容上的开发与构建研究提供参考。

2. 元宇宙“为何”要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实

元宇宙产业虽然还处在发展初期,但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介入文化产业振兴、文化领域研究等方面已经是大势所趋,顺其自然,也将会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智化转型的必然路径之一。全球众多国家与地区陆续布局了相关产业,微软、脸书(Facebook)、苹果、腾讯、华为、字节跳动等企业相继加入相关赛道,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着重强调“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4] ,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自然资源部、工信部、网信办等部门均出台有关政策加速推动元宇宙技术、产业、应用的发展 [2] ,可见,国家数字化战略发展的重要部署与元宇宙未来发展图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防线提供了重要指引,元宇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融合将会从认知设想逐渐演变成社会发展现实,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新样态。

有学者指出,元宇宙主要具有虚实相融、万物相融、去中心化等特点,也有学者从技术应用角度将元宇宙的特点归纳为时空延展性、人机融合性,经济增值性。从元宇宙的这些特点上来看,元宇宙改变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相处模式,这三个层面的影响相互作用、彼此交叉,共同体现着元宇宙的核心特征与主要特点。

2.1. 宇宙对人与自我相处模式的影响

在元宇宙的空间中,人与自我的相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在元宇宙中,由于其所具有的虚实相融、万物相融的特征,人自身的能力和感知水平发生了改变,身体能力得到了提升和改进。这些能力等同于或者高于人原本自身所具备的能力,这就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无法完成的任务与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更多可能的空间,从而实现了人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位,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改变自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元宇宙压缩的时间与空间中,人与时空的关系可以随时被放大或虽小,改变人生或者选择另一种人生成为了可能。宇宙的“我”与现实世界中的“我”本质区分就是,现实世界中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在元宇宙空间中的“我”生命却是无限的,生命的信息可以储存、传递、改写,这就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自我”,元宇宙空间中,每一次生命历程的选择与重塑实际上就是在探寻“生存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如此生活”等问题的答案。在从更根本的哲学角度审视自我的影响之下,身处在元宇宙的“我”就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人生的选择与试验,在不同的人生道路、利益取舍之间去探求“我”的意义等终极命题。

2.2. 元宇宙对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影响

元宇宙的生活记录(Lifelogging)模块体现了元宇宙中的人们与他人之间的相处关系。生活记录作为一个术语,已有几十年的历史。1945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所所长Vannevar Bush发明了这个术语来描述人们如何通过相机、录音机等技术来记录他们的生活。生活记录最常见的使用方式就是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简单地上传一个人的生活元素以供全世界查看。但在未来,在元宇宙空间中的生活记录与当今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进行的生活记录会逐渐产生较大的区别,人们可能用一个小型的AR眼镜等穿戴设备,记录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一切,这种几乎是“百分百”的生活记录,让人们在元宇宙空间中有更大的自由来分享自己的生活,这也就从更深的层面上体现了元宇宙中人与他人之间建立联系的吸引力与自我的生活展现程度是前所未有的。有研究者预测,生活记录会是未来元宇宙世界中的核心部分,也是生活在元宇宙空间中的人们所关注的热点 [5] 。人们会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和能力在更加广阔的全球空间去中去展现个人的生活细节,甚至更为隐私的生活部分也会成为人们展示的内容,“别人的眼睛”成为了自我看待现实生活的另一个渠道,如何去塑造别人眼中的自己并满足自己的期待就成为了在元宇宙社区中生活成员必须甚至首要思考的内容。

2.3. 元宇宙对人在社会存在形式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一切媒介,本质上是其社会关系的隐喻,它构造了社会,而其任何意义上的变化与迭代,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引发和促成社会的变革与迭代。” [6] 元宇宙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技术,它直接影响的是人类社会的关系再造以及基于这种社会关系再造所产生的资源再分配。也就是说,元宇宙在社会层面上的影响是塑造了人与社会进行联结的新特征,社会评价的新标准,人在社会中存在的新方式。首先,从社会联结的特征上来说,元宇宙则因更平等的互动模式大幅度削减了元宇宙用户本身所具有的社会特征对不同社会人群之间沟通交流所造成的影响,因此可以更广范地将具有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群连接起来。从这一角度上而言,元宇宙可以在趋向个人化的信息环境中对扩张社会纽带有所裨益。其次,在社会评价标准上,元宇宙凭借着强大的交互式与沉浸式体验使知识的获取不再成为难题,由于人们的终极关注不再是从学习知识到应用知识的整个生命历程的体验,因此淡化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以知识的获取渠道、学习水平、应用能力为基础的部分评价标准,由此可能会诞生新的评价体系。最后,在人的社会存在方面,在元宇宙的影响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异化因素得以被消除,因此在元宇宙空间中,人们可以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生命的最终关注点就回归到了关注自我生存的问题上。

3. 元宇宙应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理论基础

面对未来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维度,心流体验理论、具身认知理论、叙事传输理论以及情景化学习理论或许可以为元宇宙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启示。

3.1. 心流体验理论

心流体验理论是上世纪60年代由心理学家Csikszentmihalyi提出的关于描述一个人高度专注于某件事物时会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产生心流体验时,人们通常会产生心情愉悦,挑战与技能的平衡且时间观念扭曲等心理体验 [7] 。产生这种体验时,会减少人们在虚拟网络环境中可能会出现的与真实世界隔离或在环境中被鼓励的感觉,从而激发人们重复参与某种活动 [8] 。心流理论主要强调的使如何让参与者能积极参与、沉浸到某项活动中,这为元宇宙支持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传播、技能传承、价值输出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方向。

3.2. 具身认知理论

具身认知理论的含义是指在人们的认知过程中,人体发挥着关键作用,身体的经验、感官系统以及身体在环境中的活动方式决定了人们眼中的世界,也塑造了人们认知事物的方式 [9]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认知、身体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动态的统一体 [10] 。在元宇宙的情境中,人们可以在更加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去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体的神经结构、感官系统和运动方式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与外部环境进行具身交互,促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认知与掌握,促进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的认知框架的形成。

3.3. 叙事传输理论

叙事传输理论认为叙事传输是一个包括了注意力、情感和意向的独特心理活动。这个心理过程的发生首先是对某些叙事进行加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当人们沉浸在故事中时,人们的情感得以被激发,高度的体验感与深度的参与度会促使人们对故事中传递出来的信息形成高度的认知与深度的情感参与,从而激发生动的心理表象,改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态度或信念 [11] 。在元宇宙空间中,通过置身其中的沉浸感以及故事所创造出来的意义输出,人们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符号进行更进一步的解读、强化与构建,从而更深层次地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民族精神的生动性与民族文化的鲜活性。

3.4. 情景化学习理论

情景化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环境不是一种透明中立的工具,会完全被动地、服服帖帖地由教育者用来传承任何一种文化内容,相反,它是有“天生”、内建的倾向性和强大的施为力(agency)的,它能决定性地塑造传承的内容、影响传承的结果 [12] 。因此,元宇宙所具有的游戏化情景特征,为身处其中的参与者提供了很好的情景化学习空间。元宇宙中人们的行为总是发生变化的,参与者所看到、发现的事物时刻处在变化之中,这会使元宇宙中的非遗知识转变成具体情境中的具体意义,在具体情景中去进行文化现象的解读,有助于避免在现实世界中人们以游客身份或者参观者身份等接触非遗文化时形成的肤浅认知,从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播的深度上有所帮助。

4. 基于元宇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新布局

实际上,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生存环境的改变与构建可能会决定性地塑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内容,并引导着传承方式的转变。在元宇宙语境下,非遗文化的传承环境会全面转向智慧、非正式、整合、互动和创新。元宇宙技术赋能非遗文化传承,将会引领非遗文化的传承环境由线下转到线上,再由线上转到线下,进而形成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元宇宙为探索智能非遗文化传承提供了全新视角,基于元宇宙发展的前瞻性,可对未来的非遗传承与发展进行新一阶段的超前布局,具体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4.1. 构建元宇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新框架

第一,针对元宇宙中非遗文化的传承模式,通过吸取认知心理学、具身现象学等理论,研究元宇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具体路径以及传播的模型,聚焦基于信息传播与信息资源收集、用户心理定位等因素而搭建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新格局。例如,游戏是元宇宙搭建数字社会的底层逻辑,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沉浸、实时和多元的泛娱乐体验。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如何在游戏中得以进行将会是一个现实问题。这种娱乐化且高度沉浸式的体验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播带来的影响值得更进一步的探讨。第二,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元宇宙时代的传承逻辑以及内部的变迁过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元宇宙中可能产生的文化变迁现象进行研究,探索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交叉影响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部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从而调整元宇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具身空间的合理性建构。第三,以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理论为依据,探索元宇宙中用户群体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研究,以大数据为基础,强调对传承人、相关从业人员、研究者、观众等针对非遗文化产生的行为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强调对用户的行为的全方位捕捉,为后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效果的跟踪、动态信息的管理以及研究范式的转型做好数据支撑。

4.2. 调整元宇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模式

其一,以降低传承成本来提升传承水平。现实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学习通常要解决地域、场地、教师资源等问题。元宇宙中信息获取的渠道因为社会系统的复杂程度的提高而变得更加宽泛,获取信息的速度也变得便捷高效,因此,用户在元宇宙中对于信息获取所需花费的成本也会更低,用户花费更少的精力和时间就可以获得与非遗文化相契合的信息,从而降低了非遗传承中的各项成本。其二,以降低传承难度来拓宽传承维度。这里传承难度的降低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从个人角度而言,学习非遗知识的难度得以降低。元宇宙的高度沉浸式体验与具身性的认知环境,使人们获取知识的高效性以及掌握传统文化技能的高准确性都在各种仿真的、增强现实的虚拟环境中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从社会角度而言,非遗知识的代际传递成功率得以提升。由于元宇宙所依赖的大面积5G/6G、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新的基础设施,使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具象化、沉浸式的社交活动,以往现实生活中因地域等原因无法得到传承人技术讲解与技能传授的人,可以在元宇宙空间中面对面与传承人交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非遗文化传承中传承人培养困难的问题。其三,以拓展评价系统来监督传承工作。以我国的情况为例,对于传承人来说,传承工作的绩效考核通常是由一些评审专家对他们非遗保护工作做出的一些基于经验和印象的评估,缺乏对传承人传承工作的深入程度、传承内容的全面性等方面的考察。从学徒的角度上来说,由于流程化的考核过程,标准化的考核内容,以及后续跟踪管理和信息反馈的缺失,使针对学徒学习效果的评估体系尚未具有动态评价、全面评估等特征。在元宇宙空间中,由于所有的信息处于更加开放、多元的状态,所有成员皆是现实人与虚拟人的融合体,且都是在极高的自由度中产生各种互动、交流行为的,去中心化的互动过程意味着所有的信息会构成一个全新的信息生态,因此在元宇宙中针对某一事项的评价系统必然会更加多元,评价角度更加多样。

4.3. 找到元宇宙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新方向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元宇宙为非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存在方式,元宇宙对非物质文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元宇宙空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空间的构建、表象形态的创新以及传承流程的再造,更为根本的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发展路径的影响。第一,注重元宇宙用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行为数据、生物性数据的科学治理,展开基于数据分析与多模态整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新范式。第二,探索非物质文化与传承人之间的伦理问题,即真实世界的传承人与元宇宙中的“虚拟传承人”之间传承主体的区分等问题。第三,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传承观念的转变,即如何实现现实世界与元宇宙之间的协调工作,实现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承领域的有效介入、准确介入,正确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真实性与虚拟性的内在平衡。

5. 元宇宙下非遗文化发展的挑战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元宇宙是前沿技术聚合而成的全新赛道,元宇宙空间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潜力与发展空间,同时也存在着技术主义对非遗传承主体造成的影响,虚拟空间中的非遗传承与现实世界非遗发展颠倒错位等潜在风险。面对元宇宙带来的争议与风险,不能深陷悲观主义,而是应该以谨慎乐观的态度,积极应对元宇宙对非遗文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促进非遗文化在未来社会中的稳步向前。

5.1. 警惕技术主义对非遗文化发展本质的僭越

在元宇宙空间中,发展非遗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为了促进传统文化与新兴科技之间的有效融合与衔接,以促进非遗文化更好的发展与传承,倘若科学技术的应用偏离了非遗传承的根本任务,盲目追求新的技术手段,而忽略了非遗文化发展的本质,就会造成技术进步与文化价值引领之间的失衡,出现技术异化的可能,具体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在元宇宙空间中构建引导场景,使元宇宙空间中的用户难以解码非遗文化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多样的游戏设计与应用场景的多维互动使非遗文化本身所具有的文化科普性与知识教育性被过渡的过程趣味性所掩盖,消解了非遗文化本身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如果元宇宙中非遗文化空间的构建与延伸缺乏系统的设计与引导,就会使用户在元宇宙空间中只能获取到碎片化、娱乐化、表面化的文化信息。二是在元宇宙空间中,各项仿真场景的构建使非遗文化呈现具象化特征,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过量的感性直观,从而阻碍非遗文化学习者理性思考的锻炼与文化抽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非遗传承人的培养过程中,如果元宇宙空间中的学习让非遗传承人过于依赖虚拟世界的直观内容,失去对非遗文化创新、创造的兴趣,就难以对传统文化进行理性思考与系统认知。针对这两种情况,首先,要积极做好元宇宙空间中非遗文化环境的顶层设计,明确技术设计、应用与非遗文化之间的关系,避免盲目迎合技术发展造成的非遗文化发展设计的不确定性。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非遗文化发展理念,在元宇宙空间中的非遗文化要与现实世界的非遗文化融合互嵌,保持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之间的情感联结,营造有温度、有内容的元宇宙非遗文化空间。再次,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在元宇宙空间中的主导性与能动性,强化数字空间中的文化传播与传承要以人的发展为依据,推动元宇宙中非遗文化数字化内容供给的合理化、丰富化,以正确的价值引领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元宇宙空间中的发展,避免技术进步带来的潜在风险。最后,警惕技术主义对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承本质的僭越,帮助元宇宙用户构建科学的文化观、世界观,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之道,积极探索元宇宙空间中非遗文化价值引领的有效措施,透过元宇宙数字技术实现媒介创新与价值引领的双向促进。

5.2. 警惕非遗文化发展的主体性迷失

对于符码表征价值的过度崇拜,会造成人与物关系的异化,引发虚拟世界的主体性危机 [13] 。符码在虚拟世界中对人的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由符码编制的虚拟商品在数字空间中的堆积会影响用户在虚拟空间中的消费行为、社会活动,因为这些虚拟商品虽然无法直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但却与虚拟社会中人的“社会身份”紧密相连。譬如,当下的网络游戏“装备”数值会赋予游戏玩家不同等级的社会身份与游戏力量,而这种社会身份与游戏力量又会直接影响他们在游戏世界里的权力与话语权,因此,在此意义上,由符码表征价值构筑的数字景观就颠覆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加剧着人与虚拟物之间的联结,从而形成人对虚拟商品的依赖。面对元宇宙空间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用户过渡沉溺于数字景观,就会出现非遗文化发展与传承主体性的迷失,即,作为文化的发展主体,人在元宇宙空间中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学习与传播被作为物的非遗文化的外在景观所决定,具体表现为:根据个人的选择喜好而出现的算法“投喂”,遏制了人对多种非遗文化的自主选择与学习,阻遏多种形式文化创新思维的进步;基于资本逻辑的算法设计与数字商品推送,会诱使元宇宙用户对非遗文化的关注逐渐走向商业价值这一单一领域,而逐渐忽略非遗文化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审美价值等,使元宇宙用户逐渐堕入“信息茧房”的认知陷阱,形成偏颇的传统文化价值追求,最终引发严重的非遗文化发展问题。非遗文化在元宇宙空间中的发展是要在科技与文化的有机协调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进步,最终凸显文化的价值与人的主体价值。因此,为防止上述风险,一方面,要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主体性。非遗传承人与普通的文化工作者所不同的是,他们不是文化信息的“搬运工”与“播放员”,非遗传承人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本质的认知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结果,因此必须提升他们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专业素养,围绕元宇宙空间中非遗文化空间场景与文化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文化能动性。另一方面,要强化非遗文化学习者与接收者的主体性。避免因为过度依赖智能算法推荐的辅助作用而产生的文化敏感度减弱、文化创造力下降等现象,培育优秀传统文化接受者与学习者的智能媒体应用与接受能力,使他们能客观冷静地意识到文化的学习与接收与技术的革新与应用之间的关系与本质,有效辨析信息的价值取向,在人与技术协同发展的新社会环境中实现自身文化素养、文化能力、文化认知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6. 结语

作为网络社会发展的终极形态,元宇宙改变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的相处状态,基于人与文化之间互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特征规律、传承手段与发展路径还会因为元宇宙的特点而得到发展与革新。我们应该将现实世界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部分理论与方法作为元宇宙空间中非遗文化空间构建的基础,并结合元宇宙的特点对原有的非遗研究内容与发展方向进行的创造性改造与拓展,从而在技术扩张与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与未来背景下延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理解与传承。

致谢

感谢本文作者张富博老师,在本次研究的田野调查与问卷分析中给与的帮助与支持。

基金项目

本文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2年度项目“新时代宁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文明乡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2NXBMZ0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Bainbridge, W.S. (2010) Online Worlds: Convergence of the Real and the Virtual. Springer-Verlag, London. https://doi.org/10.1007/978-1-84882-825-4 [2] 中国元宇宙白皮书2022版[EB/OL]. https://www.xdyanbao.com/doc/79328h73ve?bd_vid=8919158403956096067, 2022-10-20. [3] 深度关注|元宇宙如何改写人类社会生活[Z/OL]. https://www.ccdi.gov.cn/toutiaon/202112/t20211223_160087.html, 2021-12-2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N]. 人民日报, 2021-03-13(001). [5] 吴江, 曹喆, 陈佩, 贺超城, 柯丹. 元宇宙视域下的用户信息行为:框架与展望[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2022, 12(1): 4-20. [6] 向安玲, 高爽, 彭影彤, 沈阳. 知识重组与场景再构: 面向数字资源管理的元宇宙[J]. 图书情报知识, 2022, 39(1): 30-38. [7] 代宝, 刘业政. 基于期望确认模型, 社会临场感和心流体验的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J]. 现代情报, 2015(3): 19-23. [8] Kelly, K. (2010) What Technology Wants. Penguin Publishing Group, London. [9] Delio, I. (2020) Re-Enchanting the Earth: Why AI Needs Religion. Orbis, Maryknoll. [10] 叶浩生. 具身认知: 认知心理学的新取向[J]. 心理科学进展, 2010(5): 705-710. [11] 喻国明. 未来媒介的进化逻辑: “人的连接”的迭代、重组与升维——从“场景时代”到“元宇宙”再到“心世界”的未来[J]. 新闻界, 2021(10): 54-60. [12] Green, M.C. and Brock, T.C. (2000) The Role of Transportation in the Persuasiveness of Public Narrativ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9, 701-721.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79.5.701 [13] 张笑然, 石磊. 元宇宙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究与展望[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2, 38(12): 112-118.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