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与佛:解释之差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佛教中的动物神 上帝与佛:解释之差异

上帝与佛:解释之差异

2024-06-29 16:15: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宗教间的异同,重要的根源是基于宗教之崇拜对象(神)本身特性的同异,这些异和同,实际上也是宗教间各有特色的关于“神”的“解释”。本文着重比较基督教对上帝的解释与佛教对佛的理解之差异,由此来体现两种宗教理论的不同特点。这种差异性的几个重要表现有:基督教中的上帝是创世者,是独一的、反偶像的、三位一体的神,是启示者、审判者,而佛教中的佛是觉悟者,是无限的、神像化的、“三身一体”的佛,是开示悟入者、接引者。本文中讨论的佛,主要是原始佛教中的佛陀,为了更全面的比较,也涉及大乘佛教和中国佛教中理解的佛。

一、创世的上帝与觉悟的佛

从神功能属性(functional attributes)来看,基督教突出的是创世功能,上帝是创世者,佛教强调觉悟,佛是觉者。这是功能方面的一个重要不同。

基督教的上帝,是全智全能的造物者,万物和人的创造者,创造一切,主宰一切。在《旧约·创世纪》[1]中详细地记录了这种创造的过程,上帝在第一天创造了光,于是有了光明与黑暗、白与昼的区别,第二天创造了空气,称为天空,第三天创造了大地和地上所有的植物,第四天创造天空中的发光体,第五天创造飞鸟鱼类等动物生命体,六天创造牲畜和昆虫等生命体以及男人和女人作为万物的管理者。因此,可以又可以用“造物主”一词来称呼上帝。

这一创世的意义,在佛教中的佛并不包含,佛的意义不在于创世,而在于觉悟。佛是buddha一词音译(佛陀)的略称,曾音译为“浮图”等。Buddha的含义就是觉者,觉知的对象是宇宙、人生的真谛。什么是觉?一是觉察,二是觉悟,“觉有两义:一觉察名觉,如人觉贼。二觉悟名觉,如人睡寤。”[2]进一步而言,觉察之觉对治烦恼障,觉悟之觉对治所知障。烦恼对人的伤害如同如贼害,能够了知烦恼的本性,不为其害,称为觉。人们的世俗知风障碍对真谛的了知,去除此种障碍形成的昏暗,如睡梦得醒,称为觉。觉的类型有三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既能自觉,复能觉他、觉行穷满,故名为佛。”[3]佛能自己达到觉的境界,而凡夫不能,佛能觉他,即帮助他人达到觉境,而二乘人不能,佛能觉行圆满,即诸惑净尽,众德悉备,位登妙觉,行满果圆,而菩萨不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佛者就德以立其名。”[4]觉悟的过程,又有本觉、不觉、始觉和究竟觉。本觉是指本来就有觉悟的本性。不觉是指实际的未能觉的状态,始觉是了知本觉的本性后经过修证而开始觉悟,觉悟的圆满了究竟觉,和本觉合一。

那么佛教如何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的产生呢?佛教的基本解释,诸法因缘和合而生,宇宙的产生也不出因缘,小乘的业感缘起论思路,将宇宙万物视为人本身业力的重要作用,使得宇宙万物依成住坏空的规律变化,人则生死轮回,六道流转,人和万物绝对不是佛的创造物。如果说佛陀有所创造,是创造了佛教本身。从这个角度看,佛教是“无神”的宗教,佛教所“无”的神,是基督教那样具有创世能力的神。也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佛教非宗教,因为依照基督教的上帝观来确定宗教的意义,佛教就不符合宗教的标准。但如果以东亚、南亚文化中这种对佛的理解来理解宗教,佛教正是宗教,东亚、南亚标准的宗教[5]。

从这一角度来看两者对一些关系的理解,基督教和佛教显出不同的特色。

上帝和人之间的关系,在基督教是创造者和被创造者的关系,在佛教中,佛和人之间,是觉者和未觉者的关系。人的解脱,在佛教中是达到和佛一样的觉悟境界而成佛,甚至要求超越,有所谓超佛越祖说,在基督教中,人的解脱不能说达到与上帝无异的全智全能的境界而成为上帝。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督教在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意义上理解。在佛教中,是基于佛性论基础上的平等关系,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

人和动植物之间的关系,在基督教中是管理者和被受理者、食用者和被食用者的关系。上帝造人,也是为了“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6]同时又是上帝赐予人的食物。在佛教中,人和动物之间是平等的,动物被称为有情之类,也具有佛性,同时,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基于佛教三世论和轮回说,在没有解脱之前,可能成为动物。具体的动物,也可能是某人的前世或来世生命体现。人和植物的之间,人也无权临驾其上,因为青青以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二、独一的上帝和无限的佛

从神在宇宙间的地位角度考察,基督教的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而佛教中的佛,既是一,也是多,体现出以一多统一为特色的多佛并存论。

在基督教中,上帝是独一的神,没有任何人或事物像他一样。独一性被视为上帝的重要特性,十诫第一条就表明了这一点,“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7]《圣经》中一再申明这一原则,“耶和华我们上帝是独一的主。”[8]“除我以外,再没有真神。”[9]“我们的救主,独一的上帝。”[10]以此为基础的基督教,因而被称为独一神教。

佛教中的佛,小乘和大乘有所不同,小乘佛教中只承认有一个佛,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大乘佛教中,认为佛是无限的多,如恒河沙数,十方三世都有佛,比如三世佛,过去世的佛为迦叶佛,现在世的佛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的佛为弥勒佛,东方净琉璃有药师佛,东方妙喜世界有阿閦佛,西方净土世界有阿弥陀佛。依佛教关于一切众生都有佛性,都能成佛的观点,一切众生都和佛无异,差别只在迷与悟的不同。

大乘佛教还将佛神化,和原始佛教的人化的佛有所差异。虽然如此,并不能将佛教理解为“多神教”或完全等同于“泛神论”,因为这些众多的佛之间并不存在等级的差异,并没有特定的职司,虽然具体的特征会有些差异,但内在的精神本质是一致的,都不离觉,都是依德立名,因此可以说是一和多的统一,一多统一下的无限,形式为多,本质为一。

这种多佛的存在观,也和佛教的宇宙观相联系,佛教有所谓三千大千世界之说,基督教的上帝所创造的世界,相比于佛教的宇宙观,属于一个小世界①中的一部分,一千个小世界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这样的一个大千世界,构成“一佛国”,是一佛所管辖的范围。整个宇宙是由这样无数的大千世界构成的,这体现出佛教关于宇宙的有限和无限的关系观,也是东方哲学中的宇宙观在佛教中的反映。

三、反偶像的上帝和神像化的佛

从对神的形象的理解来看,基督教反对将上帝看作具体的形象,也反对偶像崇拜,而佛教并不反对将佛描述成具体的形象。

在基督教中,上帝神是属灵(spirit)的,是精神性的存在。上帝创造天地时,是其灵在考察混沌之初的世界,“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12]据统计,《旧约》中出现389次的“灵”一词,136次指神[13]。属灵的上帝不能被视为具体的形象,他也不是具体的形象,《圣经》描述他以光的形式显现,“西乃全山冒烟,因为耶和华于火中降临山上,烟气上腾,如烧窑一般。”[14]上帝是光,光无具体的形象。基督教也反对通过拜祭偶像的方式来表达信仰,在十诫中对此有明确规定,“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15]这里的像,不只是指在独一神之外的异教的神像,特别是指以色列人将上帝理解为某种形象,这正是基督教所禁的,“你们自己看见我从天上和你们说话了,你们不可作甚么神像与我相配,不可为自己作金银的神像。”[16]不然就是犯了罪,“这百姓犯了大罪,为自己作了金像。”[17]上帝和人相交,是通过光和灵,这就要求人们用心灵来崇拜上帝,“在你的光中,我们必得见光。”[18]“上帝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19]这是基督教反偶像崇拜的特点。

佛教中的佛是可以用形象来体现的,即使是精神性的法身佛,也可以有具体的形象。佛的最初的形象,来自于释迦族的佛陀,后来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佛像又带有区域文化的特点。作为具体的形象,佛经规范出佛的三十二相②、八十种好③,是圣者的形象。在佛教场所,都有供奉种种佛像的规制,这形成神像崇拜。佛也具有光明的特点,此种光明常常是具体形象中放出的光,此光明又有智慧之意。为什么要用“神像崇拜”这一概念,重要原因是基督教中的偶像崇拜带有贬义,是对异邪之教的称呼。佛教本身使用佛像或者菩萨像之类,使信徒直接通过形象化的庄严光明的佛像和佛沟通。

到唐宋时代的中国禅宗时,则反对这种崇拜方式和对佛的理解。禅师们否认每个人的自心之外有真佛的存在,更反对崇拜具体的佛像,甚至有烧佛之举。但禅宗理解的佛和基督教的上帝也存在差异,强调佛是众生心中内在的、具体的精神。目前的佛教,神像崇拜仍是一个基本倾向。

四、三位一体的上帝和“三身一体”的佛

在强调上帝和人的关系时,基督教提出位格(Person)概念,而有三位一体(Trinity)说。佛教对佛的解释,与此相类似,有三身佛之说,姑且称其为三身“一体”。但佛教本身没有这样的提法,此为比较的方便而说。

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依德奥图良(Tertullien)的解释,“所谓三位,不是指其身份,而是指其等级;不是有关其实质,而是有关其形态;不在其权能,而在其表现。就其同一实质,同一身份,并同一权能,那就是一位上帝。但就其等级、形式和表现,那就被称为圣父,圣子,圣灵。”[22]上帝只有一个,但有三个位格,即圣父、圣子和圣灵,三个位格不是三个神,而是三者各有其表现的形式,虽然表现和形式不同,但都基于同一个实质(Substance)。三者既非一位,也非三神。圣父是“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和有形无形万物的主”[23]。圣子是指“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24]。他在世界被创造之前而生,虽然受生,但不是被造,与圣父为一体,万物借圣子而被创造出来。除此之外,耶稣还是上帝的仆人、审判者和像摩西一样的先知④。圣灵是“赐生命的主,从父和子出来,与父子同受敬拜”[26]。

《圣经》中虽然没有三位一体的概念,但其中体现着这一思想,耶稣对十一个门徒说:“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27]

佛教对佛的形态变化也有独特的看法,提出佛的三身说,三身有不同的提法,其中之一是法身、报身和应身,以此三种身相出现的佛,则分别是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身”有集合之义,诸法的集合,就是法身,此种集合之法,是佛所证悟的宣说的法性之理,“显法成身,名为法身。”[28]法性隐而为如来藏,显而为法身。在三身佛中,法身佛是体。什么是报身佛?依法性之理而修,作为成佛之因,修行成就的佛身之果为报身,所以说,“酬因名报,报德之体,名之为身。又,德聚积亦名为身。”[29]应身佛是佛应信众的要求,根据众生的不同状态而分别化现出的形象,“应身佛者,感化为应。”[30]三身佛都以觉为基本意义,都有觉照的能力。所觉照的佛理都是可同的,但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而显现出差别,法身佛觉知法性之理,名为知“理”,据身佛能觉知如何有针对性地修行,名为知“行”,应身佛知道如何有针对性地教化众生,名为知“教”。而知理、知行、知教,都以法性之体为基础。是为体一而身异,身异而体一。

五、启示的上帝和开示悟入的佛

从教义的传授方式看,神通过启示,信徒通过启示来认识上帝并产生信仰。佛的教育,可以概括为开示悟入四个过程。

启示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掀开帐幕”,基督教中的启示是神的自我揭示,是作为恩赐而向人发出的。这种启示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的启示,另一类是特殊启示。两者的差别,“前者是上帝在世界任何时间与地域,通过种种方法向人类揭示神自己。后者是上帝在某一特定时间向某些特定的人或民族显明自己。”[31]普通的启示方式是上帝从其创造的自然界、人,以及人的历史(特别是以色列人的历史)中揭示自己。特殊启示是在普通的启示仍不能引起人们和神的相会时而提出的,这些启示是多样性的,可以是特殊的言说,比如神对挪亚说:“你和你的全家都要进入方舟,因为在这世代中,我见你在我面前是义人。”[32]可以是神在不同的特殊地点出现,比如“耶和华的使者从荆棘里火焰中向摩西显现。”[33]可以归纳为几种形式,一是上帝直接向人们显现,二是通过告知向人传达其真理,三是通过神迹(miracle)来体现。这种启示要能够在人们心里引起与神相会的效果。通过普通的启示,人们形成关于上帝的观念,通过特殊启示,人们和上帝沟通。

从神向信众揭示自己,使信众了解自己并与自己沟通、产生信仰这一教育方式看,佛教方面,佛是通过开示悟入的方式显现,但是佛教不用“启示”这个词。

开示悟入,典出《法华经》:“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34]

知见,指佛的智慧,彻底了达诸法实相的真知真见。佛出现于世的本怀或根本目的,是要向众生“开发”此知见,“显示”此知见,使其“觉悟”此知见,“证入”此知见,也就是佛的觉他和觉满的行为。

从开发和显示的阶段看,其主要方式由两类,即教和禅。禅和教的最基本的意义,禅指的是佛祖之心或意,教或经是指佛所说的话,“经是佛语,禅是佛意。”[35]也就是说,佛既用言说的方式明示,也用以心传心的方式暗示。佛的言说记录,成为佛经,人们对于佛的心意的体会,形成禅偈。

佛教也讲奇迹,其特殊的概念是神通,有六种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但佛陀本人并不显示神通,他也反对他人故意显示神通,因为神通不是人生之目的。

六、审判的上帝和接引的佛

究竟由谁来对人的行为作作评判,基督教中,上帝是审判者,而佛教中,佛不是以这种身份出现的,佛对人只作接引,最后的“审判”者是人自己,其内在的原因是业的因果律。

神是创世者,同时也是审判者。神是公义(righteousness)的化身,人们行为的正当与否,由神根据公义而作出回应,“你这样判断是公义的。”[36]《圣经》中,神的第一次审判,是对蛇、女人和亚当的审判[37]。神既在人的今生对其进行审判,使人有改正的机会,更在末日来临对所有人进行最后审判,“他们都照各人所行的受审判。”[38]最终决定人们是进入天国和上帝同享荣耀还是堕入地狱。

佛教中,佛本质上不是一个审判者,佛是一个导师,天和人两类生命的导师,向天和人说明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称为天人师[39]。作为天人师,佛陀所做的工作更多的是接引,即引导、摄受、启发众生。在净土宗,接引的意义是阿弥陀佛在人现世生命临终时,对那些具足善根福德因缘,且持名念佛,一心不乱者,接应引导至西方净土世界。接引的前提之一,是人们必须坚持自力的修行。

如果说审判,佛教实际上认为,人自己做自己的审判官,人以自己的业所导致的结果(业报)做出实际自我审判,人有道德选择的自由,但人自身必须为这种选择负责,所以有自作自受一说。这样,进入净土或天堂者,随时都会有,不是一大世界中所有人一起经过审查,要么入地狱,要么进天堂。佛的理想是要使一切众生都成就解脱,即使落入地狱者,也有重新提升生命层次的机会。况且在佛教的历史观或宇宙观里,没有一个最终的概念。

七、未能完成的比较

上述几点,并不能终结对于两者的比较,这种差异的比较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下去,比如超越性(和临在性相统一的超越性)的上帝和人间性的佛陀,拣选的上帝和普度众生的佛,立约的上帝和制戒的佛,等等,等等。有些差异是相当大的,有些也许只是形式上的。

【注释】

①以须弥山为中心,周围环绕四大洲及九山八海,称为一小世界,乃自色界之初禅天至大地底下之风轮,其间包括日、月、须弥山、四天王、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等(《佛光大辞典》“三千大千世界”条)。

②]转轮圣王和佛的应化身所具足之三十二种显著的殊胜容貌与形相,如足下安平立相、足下二轮相、长指相、足跟广平相、手足柔软相、正立手摩膝相、身广长等相、毛上向相、一一孔一毛生相、细薄皮相、七处隆满相、肩圆好相、齿齐相等,详见《三十二相经》,《中阿含经》卷十一,《大正藏》卷一。

③佛或菩萨之应化身所具足的八十种细微之处的好相。

④上帝“已经荣耀了他的仆人耶稣。”(《使徒行传》3章13节)“天必留他,等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就是神从创世以来,藉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使徒行传》3章21节)“摩西曾说,主上帝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们兴起一位先知像我,凡他向你们所说的,你们都要听从。”(《使徒行传》3章22节)

【参考文献】

[1]本文所引用的《圣经》为中国基督教协会、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印《新旧约全书》,1988年印刷,苏准印(88)第250号。

[2][3][4]《大乘义章》卷20,《大正藏》卷四四,864c。

[5]欧阳竟无:《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佛法,亦宗教,亦哲学。”(汤用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跋》,《汤用彤全集》第1卷,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655页。

[6]《创世纪》1章26节。

[7]《出埃及记》20章3节。

[8]《申命记》6章4节。

[9]《以赛亚书》44章6节。

[10]《犹大书》24节。

[12]《创世纪》1章2节。

[13]《圣经百科全书》(简化字版)第2册,中国基督教协会,1999年6月初版,第919页。

[14]《出埃及记》19章18节。

[15]《出埃及记》20章3节。

[16]《出埃及记》20章22、23节。

[17]《出埃及记》32章31节。

[18]《诗篇》36篇9节。

[19]《约翰福音》4章24节。

[22]德奥图良:《斥帕克西亚》,转引自胡斯都·L·冈察雷斯《基督教思想史》,金陵协和神学院2002年8月第1版,第149页。

[23]《尼西亚信经》第1条。

[24]《尼西亚信经》第2条。

[26]《尼西亚信经》第8条。

[27]《马太福音》28章19节。

[28]《大乘义章》卷十九,《大正藏》卷四四,837c。

[29][30]《大乘义章》卷十九,《大正藏》卷四四,838a。

[31]许志伟:《基督教神学思想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16页。

[32]《创世纪》7章1节。

[33]《出埃及记》3章2节。

[34]《法华经》卷一,《大正藏》卷9,7a。

[35]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一,《大正藏》卷四八,400b。

[36]《启示录》16章5节。

[37]《创世纪》3章14-19节。

[38]《启示录》20章13节。

[39]天人师是佛的十大名号之一。

(原载《佛教与基督教对话》,中华书局2005年版。录入编辑:红珊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