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际与地区安全形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伊朗核问题的发展趋势 2013年国际与地区安全形势

2013年国际与地区安全形势

2024-07-18 02:38: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3年,国际与地区安全形势继续沿着往年的轨迹前行,但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主要国家领导人换届带动各自对外政策的适度调整;西方国家与新兴国家的力量对比继续此消彼长;多数热点问题仍未得以平息,搅动国际与地区安全秩序;各国抢占战略“新边疆”,争夺发展的制高点,围绕国际规则展开激烈斗争。在新一届领导人带领下,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事务,全面布局谋势,同主要大国就建立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同周边国家加强睦邻友好,中国的外部安全环境得以稳定发展。另一方面,中日钓鱼岛之争、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等地区安全热点问题仍困扰中国,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风险和压力有所上升。  第一节 现状与事实  一、大国外交加速调整,力量博弈加剧  1、美国调整“再平衡”战略,加大向中东和欧洲回摆,中国面临的压力减轻。2013年是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开局之年。受到国内债务危机上限、联邦政府关门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美国国内孤立主义思潮进一步加剧,战略内顾的倾向进一步凸显。在外交上,美国更加注重在运用“巧实力”的基础上,利用地区盟友分担成本,并平衡在亚太、中东及欧洲等三大战略重点地区的资源分配:一是调整“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发展稳定、有益和建设性的对华关系”再平衡战略的五大支柱之一。美在强化亚太地区军事力量部署的同时,还推进在政治、经济领域里的重返亚太的力度。通过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并拉日本入伙、提出“印太经济走廊”等举措加大在亚太的经济外交投入,推动太平洋和印度洋联动的“两洋战略”。二是集中精力投入中东事务,维护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争取留下外交遗产。奥巴马连任后首次出访地选择了中东,2013年以来新任国务卿克里访问中东次数多达10次,围绕叙利亚问题展开密集斡旋,推动伊朗核谈判取得突破及巴以和谈重启。三是巩固和拓展美欧关系,在全球格局“南升北降”的大背景下加大跨大西洋战略协作,与欧盟启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  2、俄罗斯与美国关系保持走低趋势,围绕热点问题的较量升温。美国对普京连续任职说三道四、指责俄罗斯境内民主政治、在俄罗斯周边加紧导弹防御计划部署令,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持续走低。普京自2012年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以来,继续大力推进强国战略,在对外事务上的进取性进一步增强,与美欧的战略较量仍然激烈。2013年,俄明显加大对于中东事务的关注和投入,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舞台上强调反对叙利亚动武等加强与美欧的斗争力度。俄强势干预叙利亚局势,公开宣布对巴沙尔政府的军事援助计划,将海军三大舰队部署至地中海沿岸,显示保卫在中东盟友叙利亚的决心。在美威胁因化学武器事件对叙开战之机,俄迅速提出以化武换和平的解决方案,并在联合国安理会推动通过相关决议,与美就销毁化武达成框架协议。“棱镜”情报监控项目曝光后,俄向斯诺登提供临时避难和政治庇护,奥巴马也因此取消圣彼得堡二十国集团元首峰会期间与普京的会晤计划。俄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行的同时,双方关系也呈现斗而不破的特点。俄美防长同意恢复导弹防御问题副部长级磋商,在合作解决伊朗核问题上也富有成果。俄罗斯与美国的分分合合的斗争代表了两国在新形势下掌控国际主导权的斗争在奥巴马任期内不会有本质的变化。  3、日本右倾化趋势加速,中国成为日本“远交近攻”政策的主要对手。安倍自2012年12月再次担任日本首相以来,在经济上推动“安倍经济学”刺激经济,在政治军事上借助美国“再平衡”战略契机推动复兴大国梦,加速修宪扩军步伐,国家战略右倾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2013年,日本决定修订《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大幅度增加军费开支,扩充自卫队人数,并斥巨资扩充军备。在外交上,一是大力重视提升美日同盟,推动修改《日美防务指针》;二是积极开展亚太外交,从政治、经济、安全、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制衡中国。安倍撰文呼吁澳、印、日、美组成“民主安全菱形”,外相岸田文雄也声称“如何应对中国是共同的课题”。2013年,安倍及其政府要员先后访问缅甸、韩国、菲律宾、文莱、新加坡、澳大利亚、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国,拉拢相关国家,试图构筑对华包围圈。  一年来,日本方面不断地围绕着钓鱼争端夸大中国的威胁,先后夸大报道过中国执法飞机入侵、中国海军军舰雷达照射日本飞机等事件。2013年11月中国宣布了东海防空识别区后,日本更是作出过激反应,不但劝阻日本航空公司不要向中国通报飞行计划,而且还在纠结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是否抑制中国的行动,安倍更扬言要求中国撤销东海防空识别区。很明显,日本对中国的这一做法显示出了极不适应的一面,并借此来进一步渲染中国威胁论,以赢得国内民众的政治支持。  二、主要地区局势演变各异  1、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走过低谷,美欧日增长呈多重格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10月预测,2013年发达经济体增速为1.2%,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尽管从数字上来看并不乐观,然而美欧日经济表现却呈现多重格局。美国经济延续2012年以来的温和复苏势头,GDP增速、房价水平、消费者信心指数都呈现大幅回升势头。欧洲债务比例仍在上升,失业率居高不下,在第一季度经济陷入负增长。虽然第二、三季度欧元区和欧盟增长都转负为正,但是欧洲复苏的根基仍不牢固。“安倍经济学”通过刺激手段给日本注入了强心针,前三个季度经济实现“跳跃式”增长,股市指数、消费、进出口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呈现上升势头。  2、新兴国家增速放缓,加强国际协调。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新兴国家也放缓了增长速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3年10月预测,2013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4.5%,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尽管整体增速将高于发达经济,然而新兴国家宏观经济面临的风险加大,内部存在结构性问题,外部受到全球增长放缓和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印度GDP增速下滑明显,俄罗斯增长趋于停滞,中国、南非和巴西也出现放缓势头。经济增长放慢在部分国家还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6月以来巴西国内爆发近30年来最大规模的街头抗议活动。面临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金砖国家进一步加强务实合作,将经济合作推向更高水平。3月27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在南非闭幕,决定成立金砖开发银行、成立外汇储备库和工商理事会,在试图打破西方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上迈出了尝试性步伐。  3、西亚北非转型艰难,伊斯兰势力复苏受挫。“阿拉伯之春”带来的动荡持续,伊斯兰势力崛起的势头受挫。由于深层次矛盾持续发酵、经济状况继续恶化,地区极端势力迅速扩张,恐怖暴力活动大幅增加,各国矛盾恐将持续深化。6月30日,埃及爆发二次革命,执政刚满一年的穆尔西政府被推翻,穆斯林兄弟会被取缔。美国、欧洲及海湾国家支持的临时政府与穆兄会势力的斗争依然激烈,埃及国内暴力恐怖活动激增,基地组织在埃力量有做大势头。7月25日,突尼斯反对党领导人穆罕默德•布拉米遇刺身亡,世俗力量借此机会组织抗议示威,向执政的伊斯兰政党发难。利比亚国内各武装派别间冲突不断,美国扶植的执政当局无力掌控国家局势,利总理扎伊丹在10月10日遭到绑架,国家基本陷入无政府状态。伊拉克安全形势进一步退化,暴力冲突加剧,联合国警告伊拉克有陷入内战的危险。  三、地区热点问题升降温不一,可控性不同  1、叙利亚战争危局暂时缓解但前景艰难。自2011年3月爆发反政府示威以来,叙利亚危机已持续两年,政府军在战场上的优势逐渐明显。美西方加强对叙反对派的政治、经济及军事援助,与基地组织有关的极端组织也加入对抗政府军的作战进程。8月21日化学武器危机爆发,叙政府和反对派各执一词并互相指责,西方显示出对叙动武强硬立场,奥巴马向美国国会提出向叙利亚开战的请求,局势进一步升级。俄罗斯向美国提出“化武换和平”建议,双方在将叙利亚化学武器移交国际社会控制和销毁上达成初步协议,叙利亚战争危局得到暂时缓解。 2014年叙利亚大选在即,各路势力围绕巴沙尔政权去留问题的较量仍在持续,大国及地区斗争并日趋激烈。2012年叙问题第一次日内瓦会议召开后,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举行的时间一再推迟。11月25日,联合国宣布将于2014年1月22日举行第二次日内瓦会议。叙政府和反对派都表示将派代表出席会议,然而双方在政权移交问题上的立场却截然不同。叙利亚局势走向既反映了以沙特为首逊尼派与以伊朗为首什叶派的教派及地区对抗,又体现了美俄在中东的利益及战略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各方达成停火、实现政治和解的前景依然艰难。  2、伊核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2013年,持续十余年的伊朗核危机走势出现重大变化。伊朗新总统鲁哈尼6月上台后,对内急需打破美欧经济制裁、摆脱经济发展困境,对外力图规避美以军事打击风险、改善地区及国际处境。伊当局在核问题上采取缓和务实的态度,签署禁核教令并表示支持参加谈判。奥巴马政府担心面临不得不对伊动武的困境,将和平解决伊朗问题视作其任期内中东外交可争取的外交遗产。美新一届外交国防团队主要成员均属对伊温和派,迅速抓住机会之窗加强与伊接触,力图改善双边关系。11月24日,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达成初步的阶段性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停止进行5%浓度以上的铀浓缩,不再增加离心机;美国表示将放宽对伊朗总价约70亿美元的制裁措施,在6个月时间内将不会再对伊朗发动新的制裁。然而,由于美伊长期互为主要敌人,双方战略利益、地缘政治及意识形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美国能否改变立场、接受伊朗伊斯兰政权及地区大国地位的意愿尚存疑,美伊关系转圜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核问题谈判不排除出现反复的可能性。  3、朝鲜第三次核试加剧东北亚形势紧张。2013年,朝鲜核问题出现严重倒退。2月12日,朝鲜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在咸境北道吉州郡丰溪里核试验场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此举引发地区形势新一轮紧张,美韩在核试验前后在附近海域举行了大规模军演,双方对抗空前激烈。金正恩政权坚持经济建设与拥核“两手抓”,通过将朝鲜为“核武拥有国”写进宪法、宣布废除六方会谈及“9•19”共同声明、退出停战协定、重启宁边核反应堆、扩建火箭发射场等举措进一步强化拥核决心。朝鲜拥核战略进一步恶化了地区安全环境,联合国安理会于3月18日一致通过第2094号决议加强对朝鲜制裁力度。朴槿惠政府提出的半岛信任进程也未能取得明显效果。美国借机进一步强化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部署,韩国加速提升军备步伐,中国也公开强烈表示反对和不满。半岛危机升级在下半年出现缓和迹象,朝鲜第一副外相金桂冠9月18日于北京表示,朝鲜愿意回归六方会谈。然而,奥巴马政府坚持战略忍耐,对朝鲜采取消极忽视的态度,六方会谈重启进程艰难。短期来看,朝鲜难以放弃核计划,美国也难以改变战略忍耐政策,双方核心立场难以松动,半岛局势恶化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  4、后撤军时代阿富汗局势挑战严峻。2013年,美国为首的北约加速从阿富汗撤军。阿总统卡尔扎伊1月访美期间宣布,阿武装力量已主导超过80%的作战任务。卡尔扎伊6月宣布,阿已经正式从北约驻阿部队手中接管阿全境的安全防务,北约部队将按计划在18个月内完全撤出。11月,阿美结束双边安全谈判并达成协议。根据协议,2014年后美军将继续在阿富汗保持逾万的兵力,并可驻军至2024年,开展训练和反恐任务;阿富汗给予美军司法豁免权及进入私人房屋搜查的权利。这表明,美国在阿实质“撤而不走”,通过保持在阿的军事存在,力图影响阿国内局势及地区政治格局走向。随着2014年阿富汗大选的来临,阿富汗重建面临严峻挑战:阿富汗安全部队能力低下,难以控制国内安全局势;阿多年来依靠战争的畸形经济模式难以持续,经济现状堪忧;阿国内政治和解进程艰难,塔利班存在重新夺权的可能性;北方联盟与阿塔势力对抗进一步明显,阿可能陷入进一步内战。出于阿富汗重要的战略价值,美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外部势力在阿国内政治的未来走向上的利益分歧也逐渐增多,阿局势走向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节 关键和核心问题  一、中国同主要大国关系面临新机遇,合作面增多  1、中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从理念到实践。中美领导人换届之后,双边关系面临新的契机。6月,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历史性会晤,双方就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就避免中美摩擦和冲突做出顶层设计,获得国内外广泛关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从理念逐渐走向实践,中美双方通过战略与经济对话、亚太事务磋商等机制进一步加强政策协调,在朝核、伊核等热点问题上加强分歧管控和实质性合作。此外,中美在双边军事交流上也取得突破,双方确认建立重大军事活动通报制度,两军8月在亚丁湾举行联合反海盗演习,双方海事执法船9月在夏威夷檀香山也首次举行联合搜救演习。新型大国关系从理念走向实践,对中美未来在双边、地区及全球层面实现良性互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中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2013年3月,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中国新领导人出访首站选择俄罗斯,对于巩固中俄在双边、地区及全球事务上的协作,进一步加强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挥重要意义。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俄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宣布“中俄关系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双方在生态环保、人文、地方合作、金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签订多项政府及企业间合作文件。经贸和能源合作成为中俄合作的重要亮点。根据声明,双方致力于提升双边经贸关系,实现双边贸易额2015年前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达到2000亿美元;双方还承诺构建牢固的中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双方企业签订多项合作协议巩固互补性的能源关系。  3、中国与东盟关系上升到新高度。2013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将打造双边关系从“黄金十年”走向“钻石十年”,并提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双边关系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国提出与东盟“2+7”合作框架,在深化战略互信、拓展睦邻友好、聚焦经济发展、扩大互利共赢上凝聚政治共识,并在签署双边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打造双边自贸区升级版、加快互联互通、加强金融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安全合作、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人文及科技交流方面主张开展实质性合作,为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发展与东盟关系描绘了蓝图。  二、中国同周边关系紧张与缓和并存  1、东海及南海争端暂时降温,但维稳维权面临新压力。2013年以来,中日钓鱼岛争端进一步陷入胶着状态。日本强化钓鱼岛周边军事部署,与美联合推进夺岛军事演练,强化与中方的对抗态势。5月底,日本交流协会与台湾亚东关系协会举行第17次渔业会谈并签署“台日渔业协议”,使中日面临在解决东海及钓鱼岛争端上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中国进一步加强对钓鱼岛的巡航,中日交叉管控的局面进一步持续,但暂未出现失控状态。南海形势总体平稳。虽然菲律宾竭力推动国际仲裁使南海问题司法化趋势,但是总体局势有所降温。东盟国家大力敦促中国参与“南海各方行为准则”谈判。中国外长王毅8月初就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探讨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提出“合理预期、协商一致、排除干扰、循序渐进”的四点主张,并在随后提出建立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紧急救助热线、举行中国与东盟国家海上联合搜救沙盘推演等合作倡议,为中国与相关国家扩大共识、缩小分歧奠定了基础。中国进一步加强海上维权维稳举措,引起日美等国强烈反应。11月23日,中国宣布划设覆盖钓鱼岛的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空军机群进行了首次巡逻。日本随即要求中国撤回识别区划定。美国也对中国进行指责,两架美国B-52轰炸机11月25日从关岛起飞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中国空军进行了全程监视。中美日三国在东海的博弈或将加剧,对下一阶段亚太安全形势将产生重要影响。   2、中国与南亚地区关系面临新机遇。2013年,中国与南亚关系出现加速发展势头。5月李克强总理首次出访选择目的地为印度,10月下旬辛格总理对华回访,实现了自1954年以来两国总理首次年内互访。辛格访华期间,中印发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未来发展愿景的联合声明》,双方在1993年、1996年和2005年协定基础上签署了边防合作协议,旨在有效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为解决双方领土争端问题奠定进一步基础。中印还共同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四国边疆地区的互联互通与市场连接,进一步拓宽各方经济贸易合作的通道。随着中印双边经贸依存度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利益交汇点的增多,两国在双边经贸投资、多边领域的合作亮点也日益突出。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提出稳步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巴互联互通,拓展两国在能源、经贸、基础设施等合作空间。这一举措有利于填补两国经济领域合作短板的现实,进一步夯实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的基础。  三、国际安全问题出现新形势  1、美国对全球及地区事务的控制力有所下降,但仍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当前,美国国内政治极化现象严重、经济复苏尚待时日。2013年,美国先后受到国内债务危机上限、联邦政府关门等事件的困扰,进一步加剧美国社会的内顾情绪。这一“向内看”趋势折射在外交上,体现为美国对全球及地区事务控制力的下降:一是尽管美国在化学武器事件后强力威胁对叙利亚开战,然而其盟友英国拒绝加入军事行动,美国随后也很快接受俄罗斯调停方案,放弃动武选项;二是奥巴马因政府关门事件取消了出访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的计划,引起亚太盟国对美国持续投入资源、执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担心。此外,监听门事件的曝光进一步暴露了美国自信心的下降,对美国与其传统盟友之间的关系也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自然禀赋、经济基础、科技优势、创新能力等基本条件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一定时期看来美国仍将在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中发挥主导作用。  2、各大国在“新疆域”竞相争夺发展制高点。随着国际格局“南升北降”趋势的发展,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竞争加剧,各国加快制定战略抢占海洋、网络、极地等“新疆域”发展制高点,围绕制度和规则建设的博弈日益显现。各国围绕海洋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2013年,各国纷纷加强海军建设,日本、印度宣布航母下水,中国也公开第二艘航母的下水时间,亚太地区海军竞赛进一步加强。各国围绕海权展开的海洋地缘政治争夺进一步突出,海盗、自然灾害、海洋环境等非传统领域问题日益凸显。美国加强“网络军队”建设,制定“先发制人”的网络打击战略,加强引导国际网络空间规则制定及话语权塑造,力图保持在全球网络空间中的威慑能力和主导权。2013年5月,北极理事会正式接纳中国和欧盟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各国围绕北极资源开发及新航道开拓的合作和竞争日益加剧。此外,大国之间围绕气候变化、外空等全球公域的博弈也日趋激烈。  第三节 问题分析与判断  1、中国与美俄等大国的关系正在发生本质变化,朝着更加平等的方面转化。随着中国崛起势头的进一步凸显,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其在国际格局中的分量进一步上升,美俄等大国在双边、地区及全球事务上对中国的需求和借重也逐渐增大。中国在坚持“韬光养晦”对外政策的同时,外部要求“有所作为”的压力也迅速增加,面临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的呼声和需求。同时,中国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对现有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及力量对比及国际秩序带来冲击,主要大国对中国的不适应感和担忧恐将进一步加剧。针对美俄等主要大国增信释疑、努力构建战略互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是中国运筹大国关系的重要任务。  2、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面临复杂形势,挑战逐渐增大。在亚太方向,中国与周边关系“政冷经热”的矛盾进一步暴露,周边国家长期在经济贸易上依赖中国、在政治安全上依赖美国的现象没有改变。安倍政府上台以来,中日关系陷入了建交40年以来最困难时期,围绕钓鱼岛、东海等领土领海争端的斗争日益加剧。朝鲜第三次核试验进一步加剧东北亚局势紧张,半岛问题恶化地区安全局势的趋势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部分域内外国家利用南海争端绑架中国与东盟关系,美国进一步拉近与东盟国家在安全、价值观等领域的关系,在经济领域通过推动“扩大经济联系计划”鼓励东盟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力图扩大与东盟国家在经济、贸易、投资、能源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美国提出横跨两洋的“印太战略”,进一步提升印度在美国亚太政策中的支点地位,通过提升美印务实合作、打造“印太经济走廊”、鼓励印度“向东看”等举措加强南亚与东南亚整合,促进美国“再平衡战略”前移至印度洋及南亚地区。在欧亚方向,中国与中亚国家在反恐、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俄罗斯的猜测和不安。后撤军时代阿富汗国内政治走向不明,地区局势或陷入“权力真空”状态,“三股势力”再次活跃的风险性增大,对中国西部边疆的安全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3、中国在参与地区及全球事务中面临期待增高、压力增大。5月初,中国邀请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受邀访华,并提出关于解决巴以问题的四点主张,积极推动巴以和谈。随着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危机、阿富汗局势等地区热点问题局势日趋复杂化,中国的角色和作用受到相关各方关注的程度明显增大,客观上增加了中国参与多边安全事务的外部压力。  第四节 对我利弊分析与判断  1、政治上回旋余地增大,主动性和灵活性增强。新任国家领导人上任首次出访即访问俄罗斯和印度,在访问中亚期间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设想,在访问印巴期间提出构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倡议,一系列举措对于巩固中国北部战略屏障和西南方向战略稳定起到了良好的开局效果。这一布局同时也有利于缓解来自东部及东海、南海方向的战略压力,进一步推动向西开放及“西进战略”。中美新领导人上台后,两国虽然仍缺乏战略互信,但是美方公开确认了中方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倡议,双方均显示出保持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加强分歧管控、避免走向冲突的政治意愿。另一方面,美日等大国中国崛起、特别是中国加强维护自身权益的不适应感和焦虑日趋升高,中国与各方应加强沟通协调,防止局部摩擦失控。  2、经济上受美西方挤压的趋势日益显现。美欧日通过强化经贸领域的战略布局,打造新一代高标准贸易规则,进一步架空世贸组织,力图保持和延续其在国际经贸领域的优势和主导地位,挤压新兴经济体的发展空间。随着日本的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国已增至12个,至2013年8月已完成19轮谈判;美欧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谈判于6月正式启动,至11月中旬已完成两轮谈判;日本与欧盟启动“经济伙伴协定”谈判,是自日本加入TPP谈判后启动的又一大规模贸易自由化协定谈判,至10月底已完成三轮谈判;美欧日启动的“多边服务业协议”谈判进程已经涵括21个WTO成员,中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国家被排斥在谈判进程之外。东盟主导、中国积极推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2013年也展开首轮谈判,与TPP形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发达国家集团与新兴国家在地区和全球贸易安排机制化上的较量还将持续。  3、安全上面临的传统及非传统威胁复杂化,应对相关问题的紧迫性进一步上升。大国在战略上对中国的挤压仍然持续,中国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权益上的争议悬而未决,两者复杂交织,使传统领域的安全形势日益复杂。同时,非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围绕海洋、网络、极地、太空等问题的斗争凸显。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2013年,新一届领导人迅速形成新的对外关系布局,在理念和实践上不断创新,战略性和主动性增强,对外关系取得良好开局。中国全方位拓展同各方的关系,全面展示了开放、务实、自信、合作的大国形象,取得了良好的国内国际效果。  1、积极倡导与各大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的重要创新和发展,应适时将这一理念从中美关系拓展至中国与各主要大国关系,争取在各个主要的战略重点方向取得进展和突破。中国发展振兴的趋势将持续,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借重和期待上升,客观上为中国与各大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创造了新机遇。中国应因势利导,抓住中美领导人换届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契机,从双方利益交汇密集的领域着眼,从具体领域的分歧及危机管控入手,推动这一理念继续向实践转化;进一步巩固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在拓展经贸关系规模、推动能源领域互利共赢合作等关键领域下功夫;在中欧关系上,加强双方贸易等关键领域的分歧管控,在多边及全球事务上加强中欧协调;在中日关系上,坚持在涉及领土主权争议的问题上推进维权维稳举措,同时把握双边战略互惠关系的大局。  2、以新理念、新举措推进构建新型周边关系。新一届领导人将周边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新的高度,召开周边外交工作会议确定今后一段时期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提出“亲诚惠容”、构建中国与周边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中国应该超越过去以经贸为主导的周边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在政治、安全、军事等领域向周边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特别应该加强与周边国家安全合作及军事交流强度,推动举行更多联合军事演习、军队互访及军事培训。从地缘方向上来看,一是在东北亚针对朝韩做好工作,二是突破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关系的障碍,三是紧抓中国与南亚国家深化关系的新机遇,四是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全面交往,同时也要做好对俄安抚工作。  3、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全球事务。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中国梦、共赢、新型义利观、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事务的积极贡献。随着中国日益成为牵动全球形势演变的重要因素、中国在海外利益的不断上升,应在全球治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包括贸易、金融、网络、极地、太空、环境、气候变化等)提升话语权及规则制度的创制权,更加积极地参与联合国等多边舞台的事务,主动发出中国声音,适时承担与中国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责任及义务。应继续探索在朝鲜弃核、伊朗核谈判、叙利亚危机、阿富汗等地区点问题上可为多方接受的有利方案,加大投入,提供“中国智慧”,争取国际道义制高点。  4、加强对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在相关问题的顶层设计上将有重要举措。此外,应该加强各部门在对外工作中的统筹协调,积极发挥政党、人大、政协、军队、地方、研究机构等机构的作用,全方位搞好对外工作。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