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增补稿)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以学科知识为中心 高校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增补稿)

高校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增补稿)

2024-07-06 11:04: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古人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研究型人才还是应用型人才,知识面、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能力这三个要素都是最基本的条件。田长霖先生多次强调:“大学不能大而化之,要有大师,要能培养出大师”。既不能把“285/911”看成什么专业都是一流,也不能简单地把“二本三本”视为“没有优势专业”。牛津、哈佛和康奈尔大学都有各自的学科优势,这一点对中国的高校也不例外。大学的最主要的优势和劣势在于学科专业中的领军人物如何。

                             哲学可以证明:研究的方向搞错了,研究的方法通常也就是错的   

      在高校的通识教育中,哲学是所有学科研究最基础的方法论。理查德·德威特在其《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开篇讲到:“尽管在过去100多年里,世界观这个词已经被相当广泛的使用,但是这个词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如果要给出一个最简短的描述,我会说 “世界观”指的是一个观点体系,其中不同观点如拼图的一块块平板一样相互连接。也就是说,世界观并不仅仅是一些分离、独立、不相关的观点的集合,而是一个不同观点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相互连接的体系······每一个观点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各部分环环相扣,具有一致性的观点体系,这就是我在运用世界观这个概念是的核心理念,简言之,当我谈到世界观的时候,请想到拼图这个比喻。”

      理查德·德威特在该书中指出:“简言之,从任何一个世界观自身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观的观点都显而易见是正确的。所以,诸如“我们的基本观点看起来是正确的,看起来是常识性的,看起来写的是对的”这类事实,都不是特别好的证据,不能证明这些观点是正确的。重要的是,并不是每个单独的观点错了,而是由这个观点体系组成的拼图被证明是错误的。现在我们所认为的宇宙与亚力士多德的世界观里所归纳出的宇宙完全不同。然而,尽管这些观点不正确,但它们组成了一个具有一致性的观点体系,这个体系里的观点在将近2000年的时间里一直看起来显然是正确的,而且成了常识。”        

      理查德·德威特说:“我想再次强调一下之前提到的一点,不要把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看从两个泾渭分明的类别。大部分观点的基础都是既包括经验性证据又包括我们所居住的这个世界更一般性的认识。我前面提到过的。用连续统来解释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在连续统的一端是最明确的以经验为基础的观点。比如关于书桌上的铅笔的观点。而在另一张的更是依赖于通常的哲学性概念性观点的最清晰的范例(比如有关天体连正圆轨道做匀速运动的观点)。同样地,不要错误地认为生活在现在这个有现代科学的时代,我们就已经逃脱了相信哲学性/概念性事实的陷阱。这样的事实在我们这个时代仍然存在·····同时,把一个事实称为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并不意味着这个事实是不正确的。过去很多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后来确实被证明是错误的,毫无疑问,我们的某些哲学性概念性事实将来也会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希望,它们大多数可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以被证明至少或多或少有些正确的部分。换句话说,经验事实与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之间的区别并不取决于这些事实是否为证明是正确的。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我们根据什么类型的原因来相信这些事实。”

      由此,大学的人才培养中,关于科学哲学的教育不可或缺。因为哲学思维是知识者的基本功力。

 学科建设的两个方面

       “一般来说,认识论是关于知识的学说,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关于真理的一个核心认识论的问题是,我们通过什么方式知道了哪些叙述,哪些观点是真的?这是个重要的问题,但是在此说明一下,这并不是我们现在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换句话说,换句话说,“我们如何知道哪些哪些树是橡树” 和“是什么决定了一棵树是橡树”是两个不同的问题。”由此可见,经验一方面来源于实践,另一方面来源于正确理论的总结。

      当人类对某个理论上不能全部掌握时(比如生命或金属材料的微观世界全部构成机理)那么实践经验就是必不可少的补充或理论印证。至今,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或焊接技术理论通常都是概略性的描述,课堂教授大多以此为据。就像骑自行车那样,教授只讲“保持平衡”,而实际上能不能骑自行车还是要靠骑车人的自身感受和反应。因此就学科建设而言,每个专业领域都需要教师和学生不能偏重于理论和实践的任何一面。只讲设计不讲工艺,末了只能是“空中楼阁”。

     比如,“机电一体化”专业。所谓“机电一体化”是一个整体概念,不是简单的把机械制造与自动控制两门专业学完就算是机电一体化的学生。“机电一体化”的培养目标是“根据自动控制系统目标要求和使用条件,合理选择机械装置和电气控制手段,从而实现整个控制系统的自动化达到准确、高效、可靠和经济的要求。”这其中,机械装置自身技术特性和优缺点所决定的适用场合和电气控制系统的技术特性和使用条件所决定的适用场合各有优劣势——如何选择,就是“机电一体化”中的最起码、最重要选项。课堂往往只是给出原则性的建议或规则,实际上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远比课堂的归纳复杂的多。比如,机械驱动大类下还有气动、液动控制;电控大类下还有强电控制弱电控制之分,电子控制之下还有模拟信号和逻辑信号控制;智能控制模式下还有可编程序控制和数字化运算系统控制;闭环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还要考虑信号反馈,这里面包括光控、磁控和编码器等等反馈信号的处理。这一切一切,都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必须要通盘考虑或选择的基本任务。所以简单的把“机电一体化”视为“机械+电气”不是不负责任就是忽悠。说句实在话,虽然机电控制大体有些规律,但如果教师没有工程实践,教不好学生。

       举个例子:南仁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1963年9月-1968年7月读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真空及超高频技术专业。他的一大特点就是理论扎实,工程技术及施工经验丰富。他在14年艰苦创业过程中,从主编FAST科学目标,指导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模型试验。提出的索网支撑反射面设想最终发展为FAST主动反射面设计方案;组织攻关,发明了500MPa耐疲劳拉索,突破了高效握拔力锚固技术、大跨度索网安装和精度控制等难题;提出通过“水环”和运动配重扩大焦舱的运动空间同时增加系统阻尼的设计;高强度参与FAST接收机国际联合设计;提出的多项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建议被地学领域同行采纳。可称为科学研究和工程科技领域的通才。中国高校的学科建设中,在专业领域只有像南仁东这样的通才大师才能担当学科发展的“领军”重任。而那些宣称“学会CAD,就业没问题”的人不是无知就是忽悠学生——殊不知,CAD只是一种代替传统手工绘图的工具,CAD制图仍然需要把你的材料科学知识和加工工艺的要求在图纸上正确的标注出来。“不是看你把一个圆画的多工整,而是看你的标注尺寸和材料性质以及工艺要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而这些恰恰需要你首先把最基础的专业课程学好并积累起了起码的制造工艺常识。须知,现在所有的理论中都不可避免的存在未知——就像外科医生不上手术台就不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外科医生一样。

      日本经济经过上世纪50——60年代的发展,有一种社会共识即“不宜大而不强,不以小而不精”。也就是在任何一项事业中善于追求“极致”。陈嘉映说过:“中国文化传统不像西方传统中那样富于纯智性追求,不是说中国人没有理性精神,中国人不科学。我想说中国在“理性”这个词的一般意义上不比西方人缺少理性。我刚才讲到中国人跟欧洲人有很多共同点,重理性就是一个突出的共同点。要说,欧洲还有宗教,还有长期的中世纪等等,不如说中国人是更加重理性的。中国人当然更不缺聪明和技术,在两千年中中国的技术不说比欧洲更发达,至少是不差。但是中国人始终没有理论兴趣,中国人的理论都是闹着玩的,不但历史上是这样,到今天也是这样,从阴阳五行理论到宋明新儒学的理论,一直到今天高喊的理论创新,没有当过真。中国人在理论建设上是最没有成就的。我们这一两代人给世界文明增添了什么我不知道,但是你要问理论,我敢说的确是没有增添什么。人家有一个人类学理论、社会学理论,我们去做田野研究,给人家的理论作例证。”(中国问题:中西思想文化源流的若干差异)而至今高校的“学堂先生”又生出“只爱自己的理论”看不起“工匠的技艺”的“顽疾”。所以学生毕业尽管“满腹经纶”,进了企业又“无所适从”。为什么德国至今强调“师傅带徒弟”?就在于师傅的经验是对理论的最好补充。时至今日。高校许多专业除了LOG不断变花样,实质多年没有什么起色。1965——1970年笔者在校学的专业全都是日本1940年以前的东西,只是到了“接收工人阶级再教育”方才得了一些灵感。荒废的这些年学业都靠此后几十年的“长进”才有些成就感。

285/911的机制必须改为以学科专业水平划分

     任何一所高校,名气再大也要看学科专业如何。这起码是每个高考生选择未来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实际上也是每个校长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创一流的头等大事,而不是看这所大学有多少的学院或专业,有多少个学位授予点。如果每一所大学有一个一流学科专业,那么几百个一流学科加起来,全国的高等教育那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现在的“彼此彼此”就像烤面包,无非就是“出炉的数量”。285/911的机制初衷可能不错,实际不利于高校创建一流学科的积极性。学科水平不行哪来的一流人才?所以不宜再提"285/911高校,而是强调“285/911学科专业”

      再说教育科研经费。高低相差几十倍,而且是以校“论价”不是以学科水平“论水平”。这实际上是对高等教育促进发展的“本末倒置”。比如清华的建筑系长期强调“大屋顶”,这不科学。现在的基础设施建设远不是过去的“工民建筑”,更不能拿“大屋顶”来充数——“大屋顶”只是一个非主流专业方向。

      高校以学科建设应为主要方向,是中国高等教育今后发展的基本目标。应淡化“一本二本”的概念。任何一所高校如果具备一流学科专业,都应得到相适应的资助或支持。哪个教师具备专业领军的能力,那么就应该聘为该专业的“首席”。有些专业不仅要有首席教授,还要有首席工程师——这是专业“培养链”中的核心环节。“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道理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中同样适用

      所以加快制订具体的《一流专业评审规则》以及相关实施细则是制度顶层设计的当务之急。“能者上,庸者下”、不拘一格看成效是基本的规则。除了保证基础理论要跟上国际一流之外,应用学科就要看技术创新的成效。成果不能只看你的设计、发明怎样,还要看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如何,可替代和费效比如何。杜绝科研成果的“心灵鸡汤”。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论文“一票否决”。现行的论文评审也需要改进。

      科研项目从一开始就要围绕应用下功夫,要摒弃那种只重设计,不重转化,尤其是不重视中试的项目。“‘避孕套’+传感器”之类的科研项目背离“误差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量值传递”溯源性,因此应当受到科学界的谴责和制度的规约。

      学科建设关键在于人,在于有没有像南仁东那样的具有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实施功底的大师所具有的学科领军能力的人物。没有学科领军人,学科创一流就难以实现。高校不能老是想改个大气的校名,不要老是变换LOGO忽悠受众。照中国的思维,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术水平是不是早该加个“超级”或者“世界顶级”之类的头衔?学科专业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适当细化,而且根据目前国内高校之间重叠的学科专业比较多的情况,可以鼓励校际之间的学科专业联合创办一流学科,比如,大的科研项目可以考虑在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间的分工合作。即“一个目标下的各有侧重”。这是目前高校资源优势互补的一个方向,也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种途径。要彻底改变科研经费和财政资助只是简单地与学校挂钩的体制机制,一定要切实落实到具体的学科专业方向上来。

      学科建设中还要注意改变导师对学生培养的单一模式,尤其是在研究课题中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避免由于导师的研究方向单一化而影响具有较强探索能力的学生在选择论文课题时受到限制。杨振宁晚年的一个感悟就是“每到一个转折点都会遇到最合适的引路人”。

      对于高考的选拔,可是探索开考一门“特长学识的知识问卷”——避免漏掉“偏科人才”的发掘。杨振宁和李政道曾多次强调:“兴趣是第一位的”。这一点,陈丹青先生多次发表自己的看法:“和音乐一样,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国际语言”。“没有兴趣,没有天赋和爱好,外语考得再好也培养不出来。”这一点,值得教育界考虑。教育要尊重人才发掘的客观规律。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