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二战所有制造过(和使用过)的步兵武器大全P4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战德军帅哥图片大全 德国二战所有制造过(和使用过)的步兵武器大全P4

德国二战所有制造过(和使用过)的步兵武器大全P4

2024-07-14 11:49: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V. 机枪和自动步枪

FG42伞兵步枪

上边的是早期型号,下边的是晚期的

德国纳粹军方为伞兵生产的一种全自动战斗步枪,1942年装备。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导气式自动,装弹20发,开闭膛待击,重4200克,枪管长500毫米,射速900发每分 ,枪口初速740米/秒,有效射程600米。它结合了轻机枪的火力和步枪的轻巧,比标准发行的98k步枪短。被认为是二战中最先进的武器设计之一,FG42影响了战后小型武器的发展,它的设计的许多特点,如形状,枪托风格等。美国陆军在开发M60机枪时,复制了其转栓操作系统(本身模仿了刘易斯)和钣金和塑料结构。在克里特岛战役(水星行动)时,德国的Fallschirmjäger(降落伞步兵)装备了各种各样的轻武器,在跳伞时只携带9*19毫米P38手枪和M24手雷,还有少数9*19毫米MP40冲锋枪,7.92*57毫米毛瑟步枪和机组人员使用的武器,全部从舷外扔下。德国RZ降落伞背带上有一个立管和两条背带,使伞兵前滚着地时双手和膝盖先着地,在跳伞时不能安全携带步枪和机枪等较重的装备。在克里特岛,英联邦守军的步枪和机枪火力在战斗的早期阶段给处于劣势的德国伞兵造成了严重的伤亡,因为他们试图从散落在战场上的集装箱中取回他们的支援武器。这些战斗经验表明,伞兵在空降时需要携带自动步枪。1941年,德国空军要求为伞兵提供带快慢机的肩射武器,高级空军秘书Ossenbach在GL/C Erprobungsstelle-6 (GL/C E-6,位于威斯玛附近Tarnewitz小镇的德国空军武器发展分部)进行了非正式访问,以开发这种特殊的新武器。帝国航空部(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或RLM)寻求发展一种通用肩射自动步枪,可以取代传统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拟议中的武器还将简化后勤,并为单个伞兵提供更大的火力。1941年12月14日发布的所谓LC-6工程直接进入德国工业,其中提到武器长度不应超过1000毫米,不应明显重于98k步枪,半自动时用闭膛待击,全自动开膛待击,用可拆卸的10或20发弹匣,并能够安装刺刀和枪榴弹。尽管当时已经推广(为MP44原型突击步枪开发的)7.92*33毫米中间弹,德国空军更青睐7.92*57毫米毛瑟全威力步枪弹的远程潜力,能发射该子弹是主要的设计前提之一。FG42是一种气冷武器,也是第一批采用“直线”后坐力配置的武器之一。这种布局结合了侧插弹匣,使肩部的重心和位置几乎与枪管的纵轴一致,增加了点射或全自动射击时的可控性。该操作系统来自于刘易斯轻机枪中使用的气体活塞驱动的转栓锁定机制。FG42在半自动模式下闭膛发射,通过延迟释放击针(安装在栓体上并由前面的扳机阻铁卡住),在全自动模式下工作时,通过同时释放枪栓和枪栓阻铁将而实现开膛待击。选择了这种模式后,枪栓将保持打开状态,以提供最大的冷却效果。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炸膛,即重复发射的子弹的热量导致膛内子弹过热,过早点燃底火。旋转射击选择开关位于扳机组中,在手柄的右侧上方。此枪由克雷格霍夫和莱茵金属公司生产,到战后为止只产了7000多支。

1944年的法国,一个德国伞兵用FG42步枪精准射击

2. 格罗斯福斯突击步枪

弹匣和STG44通用

德国二战末期生产的原型枪,发射7.92*33毫米短弹,延迟导气式自动,装弹30发,闭膛待击,重4700克,枪管长410毫米,射速500发每分 ,枪口初速633米/秒,有效射程300米。在战争的最后阶段,9支此枪被前进的红军发现,其中5个是在库默斯多夫检测现场发现的。在苏联的分析文件中,这些枪被命名为“霍恩突击步枪”。苏联还获得了设计者霍恩本人的图纸。(霍恩后来大部分时间在苏联74号工厂度过,后来此工厂被称为伊孜玛什,那里关押着其他著名的德国武器设计师,包括雨果·施迈瑟等人)。根据霍恩个人的供述,这把枪的设计要求如下:它必须使用反冲式原理,使用的弹药和弹匣与MKb 42 (H)突击步枪通用,每分钟要能射500发子弹,4公斤的质量。使用反冲作为操作原理的要求被解释为要求制造一种便宜的枪支,因为它转化为比导气式枪支更简单的设计,只需要很少的部件就能制造。然而,7.92*33毫米弹比冲锋枪使用的手枪弹强大得多,所以它通常需要一个重约1.5公斤的枪栓,这很难与枪的目标重量协调。霍恩为这个问题找到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即气体延迟反冲式。这个想法相对简单:部分从枪管中逸出的气体被重定向到与枪栓运动相反的方向,气体的压力压在与栓本身相连的活塞上,从而使活塞向后运动减速。这种操作方法允许霍恩将枪栓的重量减少到0.8 - 0.9 千克左右。枪的机瞄标尺锁定在300米的射程。它有一个三档快慢机,半、全自动射击和安全位置。枪栓有两个把手,两边各一个,这些把手类似喇叭。苏联测试人员发现它们相当不符合人体工程学,因为它们在自动射击往复运动时可以扇到射手的脸、大力撞击射手的手指。上膛的拉栓行程非常之长,特别是从俯卧位置,上膛十分困难。大规模制造这种武器的成本很低。唯一要精加工的零件是枪管和机头。

3. StG44突击步枪

来自瑞典共和军博物馆的StG44

世界上第一支大量装备的官方命名的突击步枪(注意,不是第一支突击步枪),于1942年到1943年少量装备,1944年大量列装。发射7.92*33毫米短弹,活塞导气式自动,装弹30发,闭膛待击,重4600克,枪管长410毫米,射速500发每分 ,枪口初速685米/秒,有效射程300米。此枪名称多样,MP43, MP44和StG44是本质上相同的步枪的不同名称,只是在生产中做了一些小的更新。命名的多样性源于纳粹德国复杂的官僚机构由Mkb42(H)原型枪发展而来的名义上的“卡宾枪”,然而StG44实际上结合了卡宾枪、冲锋枪和自动步枪的特点。StG是SturmGewehr的缩写。根据一种说法,这个名字是由阿道夫·希特勒出于宣传目的亲自选择的,意思是“攻击敌人阵地的突击步枪”,尽管一些消息来源认为,除了签署命令外,希特勒还与这个新名字的产生有很大关系。在采用StG44之后,英文翻译为“突击步枪”成为这种类型步兵小型武器的公认名称。在它的生产过程中,有一些小的变化,比如说机头,枪口螺母,前瞄准具的形状和枪管长度。步枪装了7.92*33毫米子弹,这是德国标准(7.92*57毫米)步枪弹药的较短版本,结合武器的选择性射击设计,是冲锋枪的可控制火力与98k栓动步枪的中距离精度和威力之间的折中。虽然StG44的射程和威力比当时更强大的步兵战斗步枪要小,但陆军研究表明,很少有交战发生在300米以上,大多数交战发生在200米以内。对于普通士兵来说,全威力步枪弹药的大多数用途都是多余的。只有经过训练的专业人员,如狙击手,或装备机枪的士兵,才能充分利用全威力弹的射程和威力,对已知或可疑目标精确发射多发子弹。英国人对这种武器持批评态度,说只要这样的突击步枪砸在坚硬的地板上,机匣就会弯曲变形,枪栓也会被卡住。美国人在战后的评估中也嘲笑StG44“平庸”、“笨重”、“不方便”,宣称它不能持续自动开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尽管美国军方后期报告承认它的准确性“对于这种类型的武器来说是极好的”。StG44的原型枪值得一提,瓦尔特和黑内尔公司(其设计组由雨果·施迈瑟领导)签订了7.92*33毫米子弹的步枪合同,并被要求提交名为“机关卡宾枪1942”或“MKb42”的原型武器。两公司设计都很相似,都使用了导气操作,并带有选择性火力。因为这两款步枪都被命名为“机关卡宾枪42”,所以增加了两个字母(H)和(W)来区分这两款步枪。在这种情况下(H)和(W)是这两个枪支制造商Haenel Waffen und Fahrradfabrik和Walther Waffenfabrik AG的首字母。MKb42(H)和不太成功的MKb42(W)是后来的MP43, MP44, StG44的前身。MP43的大部分功能来自MKb 42(H), 击锤射击系统和闭膛待击来自MKb42(W)。由于第三帝国内部的行政内讧,希特勒暂停了所有新的步枪项目,因此在整合这种新的射击系统的工作向前推进时,开发工作停止了。希特勒下令制造新型冲锋枪,他强烈反对使用短弹药。为了保持MKb 42(H)发展计划的活力,武装装备办公室(Waffenamt)将该武器重新命名为Maschinenpistole 43 (MP 43),并进行了一些改进,将该武器作为现有冲锋枪的升级。

瓦尔特Mkb42

阿道夫·希特勒最终发现了这个代号骗局,并再次叫停了这个项目。1943年3月,他只允许重新进行评估。持续了6个月,直到1943年9月,评估产生了积极的结果,希特勒允许MP43计划继续,以使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该武器广泛使用先进的节省成本的压制和冲压钢部件而不是机加工部件。第一批MP43分发给武装党卫军。1943年10月,一部分被分配给东线第93步兵师。生产和销售继续在不同的单位进行。1944年4月,希特勒对武器测试产生了一些兴趣,并下令将武器重新指定为MP44。1944年7月,在东线各军队首脑的一次会议上,当希特勒问他们需要什么时,一位将军惊呼道:“更多这种新式步枪!”这一感叹引起了一些困惑(据说希特勒的回答是“什么新步枪?”),但当希特勒看到MP44被展示时,他印象深刻,并给它取名为Sturmgewehr。看到可能的宣传收益,这款步枪再次改名为SturmGewehr 44 (StG44),以突出它所代表的新型武器。这个名称翻译过来就是“突击步枪,1944型”,由此引出了“突击步枪”这个术语。MP44/StG44的主要用途一般认为是对抗苏联的PPS和PPSh-41冲锋枪,后者使用7.62*25毫米托卡列夫弹。这些廉价、批量生产的武器使用了71发弹鼓或35发弹匣,虽然比98k步枪射程短,但在近距离交战中是更有效的武器。StG44虽然没有98k的射程,但比PPS/PPSh的射程长得多,威力更大,能够在全自动和默认半自动射击模式之间切换,而且精度惊人。StG44是当时的一种中间型威力武器,419毫米枪管的初速为685米/秒,相比之下,98k的初速为760米/秒,英国布伦机枪的初速为744米/秒,M1卡宾枪的初速为600米/秒,MP40的初速为365米/秒。此外,StG44的内联设计给了它的可控性,甚至在全自动发射时。简而言之,与所有早期手持武器相比,StG44为个人用户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火力,使其他国家很快接受突击步枪的概念。

1944年12月, 人民掷弹兵端着StG44在阿登战斗

衍生型:StG44 Krummlauf

上面是G3自动步枪

StG44的奇葩魔改,在枪管前端增加了一个弯曲组件,以实施特殊角度射击。弯曲的枪管附件有非常短的寿命,因为子弹发射是在很大的压力下的。除了寿命短之外,另一个问题是,弯曲会导致子弹破碎转向,并以多个碎片离开枪管,产生一种意外的散弹效果。因此,武器设计师在弯枪管上钻了一些小孔,以减少压力和后坐力,使子弹在转身离开枪管时释放出积聚的气体,从而降低子弹的速度。尽管如此,其寿命没有改变。此外,还增加了一个三角形的护罩,以防止排放的气体使瞄准镜和光学系统变得浑浊。这种型号主要安装在斐迪南坦克歼击车侧面的射击孔中,用于替代机枪成为近防武器,以此来攻击步兵。此外步兵也有少量使用,用于藏在角落里时射击前方的敌人。

4. Kgm/40自动步枪

左右视角

瑞典自动步枪,于1940年列装。发射6.5*55毫米瑞典弹,导气式自动,装弹20发,闭膛待击,重8500克,枪管长685毫米,射速450发每分 ,枪口初速745米/秒,有效射程800米。此枪从侧面装载弹匣,类似于FG42。它也有能力使用20发BAR弹匣。1940年,瑞典军队急需机枪。Kgm/37(瑞典仿制的BAR)的生产速度相当缓慢,不适合现代生产。1940年,一种机枪被接受,称为SAV (Svenska Automat Vapen =瑞典自动武器)。这个设计是由德国马格德堡机械公司的汉斯.劳夫设计的。然而,该专利从1933年11月22日在瑞典被申请。两名来自瑞典的申请人是:伊瓦尔·斯泰克(Ivar Staeck)和托尔斯滕·林德福斯(Torsten Lindfors)。这两人获得了双导气管系统和双扳机的专利。这个原型被称为LH33,后来成为Kgm/40。1935年,汉斯·劳夫成为柏林利希滕贝格克诺尔-布雷姆斯公司的经理。1935年9月19日,他在那里获得了一项类似武器LH35的专利,LH35被修改为LH36,这个原型后来被接受为德国MG 35/36。Knorr-Bremse AG的设计师Wendelin Przykalla在1939年做了一些进一步的改进。这种武器很可能在斯太尔公司制造过。在德国,克诺尔-布莱姆斯也为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制造了少量的此枪,德军收编为MG35/36A,尽管它们大多被昵称为“克诺尔-布莱姆斯”。德国型号发射更高压力的7.92*57毫米毛瑟枪弹,重10公斤。

5. MG08重机枪

部署在沙质地形上的MG08

德国版马克沁重机枪,于1901~1908年之间开始装备。发射7.92*57毫米毛瑟,7.65*53毫米阿根廷,7*57毫米毛瑟和13*92毫米TUF弹。枪管后座式自动,装弹250发,闭膛待击,全重69000克,枪管长721毫米,射速500发每分 ,枪口初速900米/秒,有效射程2000米。德国步枪委员会于1889年在佐恩多夫开始对马克沁M1888机枪进行测试,1892年,Ludwig Loewe公司与马克沁签订了一份为期7年的合同,在柏林生产这种枪。1894年,德意志帝国海军从罗意威订购了马克沁机枪,海军将它们部署在甲板上,用于两栖作战。在1896年,Loewe成立了一个新的子公司,德意志武器弹药制造公司(DWM),以处理生产。与马克沁的协议于1898年达成,DWM收到了奥匈帝国、阿根廷、瑞士和俄罗斯的订单。德意志帝国陆军首先考虑使用马克沁机枪作为支援武器。1898年,德国轻步兵Jäger部队开始试验该机枪。1899年,卫队和十六军团进行了更多的实验。其中提出了一项建议,建议独立的六挺机枪分队与骑兵一起行进,机枪装在马拉的马车上。陆军从DWM有限数量地购买了改良版的MG99和MG01。MG99引入了雪橇安装系统。MG01增加了轻型辐条轮式枪架,使武器的前后推拉成为可能。MG01还出口到智利和保加利亚。到1903年,德国陆军有11个机枪小分队在骑兵师服役。对MG01的批评强调了它有限的机动性和无法跟上骑兵的步伐。DWM和斯宾道兵工厂进一步改进了设计,重量减少了7.7公斤,增加了可拆卸的枪盾,增加光学瞄准具,并拆除了车轮。结果就是1908年在斯宾道生产的机枪被称为MG08。在日俄战争中,德国军队观察到了马克沁机枪的有效性,其中许多是德国出口的。由于机枪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陆军向国会要求额外的资金来增加机枪的供应。在社会党的代表对这一要求提出批评后,陆军每团6枪的要求在1907年减少到每旅6枪。1912年的《陆军法案》最终满足了军队的要求,即每个团配备6挺机枪。1914年8月3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陆军拥有4411挺MG08, 398挺MG01, 18挺MG99和2挺MG09。此机枪作为德军一战时期的主力机枪使用。二战期间,德军二线部队还在使用MG08机枪。

在平型关战役中,中国八路军士兵用仿制MG08机枪的24式重机枪扫射日军

奥斯曼士兵,其中一些人装备了MG08机枪

6.  MG13多功能机枪

右侧视角

魏玛共和国战前研制的多功能机枪,1930年列装。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枪管后座式自动,装弹25、75发,闭膛待击,重13300克,枪管长718毫米,射速600发每分 ,枪口初速890米/秒,有效射程1500米。1907年,路易斯·施迈瑟为一种机枪申请了专利,以纪念针枪的发明者,并由德莱塞创建的针枪工厂命名。德莱塞机枪是一种重机枪,通常装有三脚架,弹链和水冷系统。1907年的型号被1912年和1918年的型号所取代。苏尔市的西姆森公司要求1918年的型号进行现代化改造,于是它变成了气冷的MG13。MG13在1930年被引入服役,直到1935年它都是德军标准轻型机枪。它后来被MG34和MG42所取代。MG13的一个不同寻常的特点是它的双段新月形扳机,它提供选择射击能力而不需要快慢机。按下扳机的上段半自动射击,按住扳机的下段全自动射击。MG13被卖给了西班牙,在那里他们保留了MG13的名称,而葡萄牙在1940年代末使用了它们,成为“Metralhadora 7,92 mm m/1938 Dreyse”。那些MG 13没有被出售,而是被放在了仓库里,这些后来在二战中被德国二线部队使用。由于它易于操作和装填,许多二线部队可以有效地使用MG13。在后来75发马鞍形弹鼓也被使用。它配备了一个可折叠的枪托和一个提手。它也被用于I号坦克的炮塔作为坦克机枪。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还从德国进口了MG13。在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MG13也被用于对抗日本皇军。葡萄牙在殖民战争期间使用它作为班用自动武器,名字是M/938。

7. MG15多功能机枪

德国坦克博物馆的MG15

魏玛共和国战前研制的多功能机枪,由伯格曼设计,1932年列装。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枪管后座式自动,装弹75发,开膛待击,重12400克,枪管长600毫米,射速1000发每分 ,枪口初速755米/秒,有效射程1500米。MG15是在MG30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后者是由莱茵金属公司设计的,使用的是路易斯·斯坦格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发明的锁定系统。虽然MG15nA与伯格曼早期制造的MG15的名称相同,但除了型号之外没有任何共同之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MG15主要作为德国战斗机防御武器。它是一个模块化设计,带有各种附件,可以快速连接或移除。操作很容易,枪栓在安装了75发弹鼓后仍然保持在打开位置。此枪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扣动扳机时,枪栓就会前进,子弹从弹匣里被引出,当枪栓旋转并开始和枪管闭锁在一起时,枪栓继续将子弹入膛内并彻底闭锁。此时,闸杆松开击针,MG15就开火了。后坐力向后推动枪管,枪栓同时向后,直到闭锁环击中凸耳并旋转,枪栓和枪管即可被解锁。惯性使枪栓继续向后,直到被发射的弹壳的底缘击中抛壳挺,将空弹壳抛出机匣。弹鼓之所以被称为“鞍鼓式”,是因为它跨在枪上,两个反对称的螺旋形弹巢分别挂在枪的两侧。75发子弹被两个鼓平分,当枪开火时,在弹簧的张力下向中心聚集,然后从那里的开口向下传递到枪机中。MG15可以在4.5秒或更短的时间内打空弹鼓,典型的做法是为飞机上的机枪提供至少10个备用弹鼓。当然,这仍然给枪手留下了在战斗中重新装填弹药的问题,给敌人提供了短暂攻击机会。许多MG15被改进用于步兵使用,并且一种携带装置也被发行,可以携带三个鞍鼓。到1944年1月1日,官方统计的MG15总数约为17648支,尽管实际数字可能更大。

1939年9月,波兰上空亨克尔111战斗机上装的MG15

8. MG30多功能机枪

奥地利展出的MG30

瑞士的多功能机枪,1930年列装。发射7.92*57毫米毛瑟,8*56毫米R和7*57毫米毛瑟弹,枪管后座式自动,装弹75发,闭膛待击,重9500克,枪管长600毫米,射速900发每分 ,枪口初速807米/秒,有效射程1500米。MG30的开发是在莱茵金属公司Sömmerda办公室的路易斯•斯坦格(Louis Stange)的指导下进行的。然而,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禁止实际生产机枪。莱茵金属公司收购瑞士制造商苏罗通公司的多数股权,并将生产转移到那里,规避了上述条款。其目标是获得重新装备德国帝国军火库的订单,该军火库正在实现现代化。然而设计被拒绝了,德意志帝国采纳了MG13。莱茵金属公司随后转向其他公司,将设计授权给了奥地利的斯太尔公司。生产很快跟进,MG30进入两国的武装部队服役,代号分别是“Solothurn S2-200”和“Maschinengewehr Solothurn 1930”,或MG30。2000~3000支也被匈牙利购买,在那里它被称为“Solothurn 31M Golyoszoro”。它使用一个锁定环,位于枪管延伸的末端,以锁定枪栓。在锁环内有六组锁耳,与枪管后部切割的突耳相配合。该枪设计相对简单,大部分零件截面为圆形。管状机匣是筒体夹套的延伸。对接处有一个管,管中包含复进簧及其导轨。莱茵金属公司Borsig办公室修改了MG30的设计,将其用作航空机枪,生产了Flugzeugmaschinengewehr15,或MG15。主要的变化是使用了一个双鼓弹匣,可以容纳75发子弹,并将枪托移走,以便在一架轰炸机狭窄的空间内使用。进一步修改在1936年导致了MG17的出现,其中发射速度增加到约1200发每分,适合使用同步齿轮系统通过飞机的螺旋桨射击。

9. MG34通用机枪

瑞典博物馆里的MG34

世界上第一支通用机枪,1934年列装。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枪管后座式自动,装弹75、250发,开膛待击,重12100克,枪管长627毫米,射速1000发每分 ,枪口初速765米/秒,有效射程2000米。MG34是基于1930年莱茵金属公司设计的MG30设计的,设计师是海因里希.沃尔默。1937年,MG34的机匣被重新设计,以使用可重复使用的非分解Gurt33和Gurt34金属弹带和一个50发Gurttrommet弹鼓。双新月形扳机可选择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模式。使用先前75发的Patronentrommel 34鞍鼓弹匣的能力被保留。到1941年,所有75发鞍鼓的MG34已经从步兵使用中撤出,一些仍在装甲运兵车上使用。由于MG 34在技术上以其他几门机枪的设计元素为基础,德国武器工业在Waffenamt的专业指导下,就MG34谈判并解决了复杂的专利费和专利问题,使每一方都感到满意。在大规模生产开始之前,在1935年至1939年期间,生产了2300支MG 34的两个主要早期版本,这两个版本稍微复杂一些,与最终设计有所不同。在它被引进的时候,它有一些先进的功能和通用机枪的概念,它渴望是一个有影响力的一个。最终版本的设计在1939年1月24日被采用。从1935年第一次发行。到1942年,MG34一直是德国陆军武器支柱。1942年,它被下一代的MG42所取代。尽管MG34在战场上是可靠的和主导的,但由于其精密工程和高质量金属合金的使用,阻碍了它在德国军队中的普及,这导致高生产成本和相对缓慢的生产速度。对于它的继任者MG42,德国人使用了类似于MP40冲锋枪的量产技术。尽管如此,德国人还是继续大规模生产MG34,直到战争结束。在战场上,这种武器可以用于进攻或防御。进攻时,一个移动的士兵装备轻机枪模式的MG34,使用50发的Gurttromel或75发的Patronentromel34弹鼓。在一个固定的防御点中,机枪被安装在一个三脚架上,并由一个非分解金属弹药带供给。皮子弹带是五条一盒运送的,每条装有50发子弹。皮带可以连接起来,以便持续射击。在持续射击期间,由于快速射击产生的热量,枪管必须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如果枪管没有正确更换,武器就会因过热而走火或炸膛。对于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来说,更换枪是一个快速的过程,需要松开一个锁闩,并向右摆动机匣,即可将新的枪插入桶罩。因此,重机枪模式下需要一个以上的操作人员。MG34被用作主要的步兵机枪,并且仍然作为主要的装甲车辆防御武器,因为它占用有限的空间来更换枪管。MG34是用来取代MG13和其他老式机枪的,但是这些机枪在二战中仍然被使用,因为需求从未得到满足。它尽管被MG42取代,但MG42没有足够的数量,MG34继续在所有兵种中使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它是Kriegsmarine(德国海军)的标准机枪,也被用作几辆德国坦克的辅助武器。MG34开栓射击,这种机构有利于让气流通过它,帮助枪管更快地冷却,同时保留下一个未发射的子弹在膛外,直到扳机再次被挤压。因此,在长时间持续的自动射击后,子弹可以免受高温爆炸的危险。该枪采用一个由短后坐力操作的旋转栓,由枪口助推器辅助运作。当枪械准备开火时,枪栓被拉回后方,并被阻铁挡住。随着扳机的拉动,阻铁解除,在弹簧的压力下将栓向前推进。弹壳从弹匣或弹带上剥离,子弹向下推入腔室。当栓向前移动进入机头时,枪栓旋转,与锁耳接合,完成闭锁。随后击针释放,子弹就发射了。后坐力使枪管和枪栓向后移动一小段距离。枪管的向后运动使旋转栓向后旋转,使锁耳脱离,并将枪栓从枪管中解锁。枪管返回到它的原先位置,而栓后座到它的后位置。弹壳通过抛壳口口向下抛射,这个口通常由位于机匣底部。防尘盖在枪开火时自动打开,但开火后必须关闭防尘盖,以防止灰尘通过打开的端口进入机匣。

东线德军使用MG34机枪

重机枪状态时的MG34MG34的两段式扳机,E= "Einzelfeuer "半自动射击,D= "Dauerfeuer "全自动射击

10. MG42通用机枪

带两脚架的MG42

被称为“撕布机”,1942年列装。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枪管后座式自动,装弹250发,开膛待击,重11600克,枪管长530毫米,射速1200发每分 ,枪口初速740米/秒,有效射程2000米。为了解决MG34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德军制定了一份规范草案,并举行了一场MG34替换比赛。1937年2月,有三家公司被要求提交设计方案:Metall und Lackierwarenfabrik Johannes Großfuß AG (Döbeln)、莱茵金属和Stübgen AG (Erfurt)1937年10月提交了设计和实验枪的建议。Großfuß的参赛作品被证明是迄今为止最好的设计,采用了独特的滚轴延迟反冲操作机制,而其他两款参赛作品使用的是气体驱动系统。该公司之前在武器制造方面没有任何经验,专门从事冲压钢部件(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金属薄板灯笼)。维纳.古诺博士是MG42的主要设计工程师之一,当他被分配到参与这个项目的任务时,他对机枪一无所知,尽管他专门从事量产技术。古诺参加了一个陆军机枪手的课程,以熟悉这种武器的用途和特点,也寻求来自士兵的意见。然后,他重新使用了一个现有的毛瑟开发的操作系统,并结合了他与陆军机枪手的经验和在战争早期阶段学到的教训设计出了MG42。此枪主要由经过适当淬火的碳钢金属压制和冲压而成,只有最重要的部件是由固体钢精心研磨而成的,使用点焊新设计需要相当少的加工和更少的含金属的高级钢合金,这些金属在二战期间在德国变得稀缺。1938年4月提出的模型的初步试验引起了机枪竞赛委员会的改进要求。在1939年2月提出的g ßfuß MG39原型机枪总体上与早期MG34相似,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以保持熟悉性和使用为MG34开发的各种其他配件的能力,以适应不同的任务。从枪手的角度来看,唯一的主要变化是鞍鼓弹匣补给选项的下降,让武器只能发射弹带弹药,从单个50发鼓形的Gurttrommel弹鼓安装到机枪的机匣,并简化了武器的瞄准目的的开放视野。所有这些改动都是为了增加、保持或适应机枪的高实际射速。进一步的试验结果是接受了GroßfußAG 设计的MG39原型机枪用于最终生产开发。大约1500挺由原型机枪进一步改进的MG 39/41量产前模型机枪在1941年完成,并在1941年底进行了战斗试验。在1942年初,武器的最终模型被正式接受,并开始大规模生产模型的制造,作为MG42,合同公司包括毛瑟, 格斯特洛夫,斯太尔和其他公司。它于1942年5月被德国非洲军团(德国军团在非洲的远征军)首次部署,并于1942年中期在所有前线投入使用。战争期间的生产量超过了40万支(1942年1.7915万支、1943年11.6725万支、1944年21.1806万支、1945年6.1877万支)。由于高循环发射速率而产生的独特声音,MG42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昵称。德国人称之为Hitlersäge(希特勒的电锯)、Schnellespritze(快速喷雾器)、Knochensäge(骨锯)、Tripperspritze(淋病注射器)、elektrisches MG(电动机枪)。苏联称之为“油毡开膛手”,英美军队称之为“希特勒的电锯”或“希特勒的拉链”。像MG34一样,英国军队有时称之为“施潘道机枪”,s是传统的德国机枪通用术语。在意大利作战的巴西远征军士兵曾经把MG42称为Lourdinha,这个绰号是由于其中一名士兵的新娘玛丽亚·德·卢尔德是一名女裁缝,MG 42的声音与她的缝纫机的声音相似。高循环射击率有利于对付在有限时间内暴露在通用机枪下的目标,比如飞机或目标,这些目标通过快速从掩体移动到掩体来最小化暴露时间。对于那些可以被通用机枪射击超过几秒钟的目标,射击速率就不那么重要了。因此,MG42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它的高循环射速,大约1200至1500发/分钟,是维克斯和勃朗宁机枪射速的两倍,后者的射速大约为600发/分钟。耳朵不能很容易地分辨出单独的射击声,而是听到一种被描述为“撕裂麻布”或电锯的声音。MG42的高循环射击率有时被证明是一个不利因素,主要在于,当武器可以被用于毁灭性的效果时,它可以迅速耗尽它的弹药供应。由于这个原因,在MG42附近作业的所有士兵携带额外弹药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在MG42的主要供应耗尽时提供了一个后备来源。MG42的另一个缺点是,高循环率的射击导致枪管过热。在大约150发快速射击后,枪手会打开一个侧口(通向枪管),并用一个新的冷却枪管替换发热枪管。如果不遵守这一技术限制,枪管就会过早地无法使用。负责更换热枪管的机枪队员被发给了保护性的石棉手套,以防止双手烧伤。德国军方指示,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连续扫射。他们裁定,持续射击的结果令人失望,涉及的弹药支出是“绝对不可容忍的”。在安装了两脚架的轻机枪模式中,MG42用户被训练使用3至7发短点射,并努力在连续发射之间优化他们的目标。重机枪模式下,MG42被匹配到新开发的Lafette42三脚架。在安装在三脚架上的重机枪角色中,MG42用户被训练射击20至50发的点射。由于装填、瞄准和更换热管所需的时间等因素的影响,MG42的实际有效射速为每分钟154发,而MG34的实际有效射速为每分钟150发。

防空模式下的MG42

MG42的滚轮延迟反冲系统

衍生型:MG45通用机枪

MG45/42V原型

是一种基于MG42的机枪,是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开发的,但没有大量投入使用。MG45/42V被认为是与MG42不同类型的火器,因为这两种机枪的操作机制是不同的。此枪对战后的滚轮延迟反吹系统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比如说SIG510自动步枪,G3自动步枪和HK21机枪等的操作系统都沿用了MG45.

11. MG81多功能机枪

装在木箱里

德国多功能机枪,1940年列装。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反冲式自动,装弹量可变,开膛待击,重6500克,枪管长475毫米,射速1400发每分 ,枪口初速705米/秒,有效射程2000米。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空军飞机中使用的机枪,在这一能力中它取代了MG15。MG81被毛瑟发展为成功的MG34通用机枪的衍生物。发展的重点是减少生产成本和时间,并优化机枪在飞机上的使用。它于1938/1939年开发,从1940年到1945年投入生产。1942年推出了一款特殊的双座MG81z (Z后缀代表Zwilling,意思是“孪生”)。它将两支武器搭配在一起,以每分钟3200发的最大射速提供更大的火力,而不需要比标准机枪更多的空间。在战争结束时,许多MG81被送到陆军,并配备了肩托和两脚架用于地面战斗。

12. 施瓦茨洛斯-马克沁M7重机枪

装在飞机上的M7重机枪

马克沁MG08的衍生型,1909年装备。发射7.92*57毫米毛瑟,8×50mmR勒贝尔,曼丽夏8×56mmR,曼丽夏6.5×53mmR,6.5×55mm瑞典,7.62×54mmR俄制弹和.303(7.7*56毫米)英制弹。反冲式自动,装弹量250发,闭膛待击,重41400克,枪管长530毫米,射速800发每分 ,枪口初速705米/秒,有效射程2000米。M. 7是一种弹带式机枪,通常安装在三脚架上,由普鲁士枪械设计师安德烈斯.施瓦茨洛斯设计。虽然它的水冷枪管使它在外观上与马克沁系列机枪(如英国的维克斯和德国的MG08)大致相似,但在内部,M7机枪的设计要简单得多,这使得这种武器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它不同寻常的延迟反吹机制只有一个复进弹簧。M.7/12改型有大约400发/分钟的射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使用更强大的主发条,这个数字增加到了580发/分钟。如果将M7作为步兵武器使用,它是可靠的。与具有高度适应性的马克沁衍生机枪不同,当它被用于非设计用途时,效果就不太好。该枪有很多种口径,出口到多个国家。荷兰在1918年开始生产一种改良版的M08重机枪(2006年停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此枪继续用于从奥匈帝国的碎片中崛起的新国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和意大利部队偶尔会使用M7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施瓦茨洛斯在北非参与了有限的行动,作为意大利的防空武器。这也是意大利殖民部队的标准机枪。此外,各种型号的施瓦茨洛斯机枪在纳粹德国军队的二线部队服役,特别是在最后阶段发生的绝望战斗中。

奥匈帝国的M7机枪手在提洛尔山脉。

13. VMG 1927轻机枪

原型

1916年,海因里希·沃尔默(Heinrich Vollmer)开始设计新的轻型机枪。最后,这种武器被称为MG Vollmer,后来也被称为VMG 1927。它只有78个零件,而当时的标准MG, MG 08/15有383个零件。它的工作原理是反冲自动与旋转锁定机构的枪栓,由螺旋槽是由机匣下面的一个小鼓形弹匣发出的。但是,此机枪没有服役过。这支枪有一个快速更换的枪管和一个鼓弹匣。已知存在两个例子,一个在科布伦茨的Wehrtechnische Studiensammlung Koblenz,另一个在Vojenský historický ústav Praha。

14. Spz-kr无托突击步枪

设计稿

德国1945年实验突击步枪,发射7.92*33毫米短弹,活塞导气式自动,装弹30发,闭膛待击,重4600克,枪管长410毫米,射速500发每分 ,枪口初速685米/秒,有效射程300米。整体武器主要是由斯登Mk II冲锋枪组件组成(德国人将其复制为Gerät波茨坦),最明显的是机匣和枪托。弹夹和弹夹的释放按钮来自StG-44,枪管也是。此枪设计了三种变体。Spz-l (lange Bauart,长变型)使用了传统布局与单独的手枪握把,而在Spz-kr(Bauart mit Regler für Serienfeuer)和Spz-kv(Bauart mit Verschlußzündung的弹匣本身就是手枪握把。Spz-l和Spz-kr采用锤击式发射,而Spz-kv采用击针式发射。所有改型都是导气操作的,有可更换的枪管,并被设计用于选择性射击。单发射击可以在中途扣动扳机,而在后侧扣动扳机则会产生全自动射击。这一功能早于今天斯太尔AUG系列步枪的类似操作。在纳粹的官方文件中没有这些武器的踪迹,甚至在一些德国制造商的档案中也没有。

15. ZB-26/ZB-30轻机枪

在斯摩棱斯克卫国战争博物馆展出的ZB-26

即“捷克式”,1926年定型的捷克轻机枪。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导气式自动,装弹量20发,开膛待击,重9650克,枪管长672毫米,射速500发每分 ,枪口初速762米/秒,有效射程1000米。ZB-26的开发始于1923年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军火厂建成之后。由于CZ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工厂,工业能力有限,它决定将新型自动武器的生产转移到更先进的Zbrojovka Brno,或简称ZB。这一转让导致了设计所有者(CZ-Praha)和制造商(ZB)之间关于专利使用费的一系列漫长的法庭审判。设计师Václav Holek被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要求生产一种新的轻型机枪。协助他的是他的兄弟Emmanuel,以及两名分别名为Marek和Podrabsky的奥地利和波兰工程师。霍莱克很快开始了原型枪(被称为普拉格II)的工作,在一年之内,四人创造了一种自动轻机枪,后来被称为ZB机枪。ZB-26是一种导气操作、风冷、选择性射击的机枪。它有一个鳍状的,可快速拆卸的枪管。它的枪机由位于枪管下方的长冲程气体活塞提供动力。气块****管的枪口末端,也作为前瞄准基座。复位弹簧位于武器对接处,通过长杆与枪栓载体/气活塞连接,此外,在机匣和对接接合处的弹簧周围有一个短缓冲器,它可以减少栓组在其后行程结束时的冲击。它的拉机柄位于机匣的右侧,当枪开火时不往复运动。供弹装置是由钢板制成的顶部安装盒式弹匣,仅容纳20发子弹。弹匣外壳有一个向前滑动的防尘盖。用过的子弹向下抛出。抛壳口通常是关闭的,它有自己的防尘盖,一旦触发自动打开。该枪可以单发和自动射击,可通过位于手枪手柄左侧的安全/射击模式选择杆进行选择。由于弹匣在上方,瞄准具偏移到左边。ZB-26从1928年开始在捷克斯洛伐克,同时也是许多后来型号斯柯达装甲车辆上的主要或次要武器。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45132支。据信,ZB工厂在1926年和1939年之间生产了超过12万支不同口径的ZB-26(最受欢迎的是它最初的7.92*57毫米毛瑟口径)。它被出口到24个欧洲,南美和亚洲国家,无论是在其原始形式和轻微改进的ZB-30版本。大批ZB轻机枪运往玻利维亚、保加利亚、中国、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南斯拉夫。在捷克斯洛伐克军队之前,立陶宛和南斯拉夫是第一批使用这种枪的国家。出口一直持续到1939年,当时纳粹德国在阿道夫·希特勒的领导下接管了捷克斯洛伐克。战后,从1945年到1953年,捷克斯洛伐克生产了7136支ZB-26。在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国国防军很快采用了ZB-26,并将其重新命名为mg26 (t),它被用于与MG34相同的作用,作为一种轻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7.92毫米毛瑟口径的ZB-26被德国武装党卫军大量使用,起初他们并没有完全进入国防军的标准供应渠道。ZB-30被ZB和英国技术人员修改,作为著名的布伦枪进入服役。还有许多国家在许可下进口或生产这种设计,包括中国和南斯拉夫。在与中国共产党以及后来对日本帝国军队的斗争中,中国国民党军队使用ZB-26。同样,中国红军(就像其他缴获的武器一样)用国民党的ZB-26机关枪对付国军和日本人。根据布尔诺的统计,从1927年到1939年,总共有30249支ZB-26出口到中国的各种亲日势力,如国共军和内蒙古军都使用过。在此期间,由于需求旺盛,中国的国有小型武器工厂以及由各种军阀控制的工厂都在生产ZB-26。在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军队使用ZB-26对抗联合国部队,PVA ZB机枪手在远程射击方面获得了当之无愧的声誉。在与法国和后来的南越军队的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在北越军队和越明游击队的手中发现了ZB-26型。

捷克士兵使用ZB-26共产党红军使用ZB-26射击日军

ZB30和ZB30j是ZB -26的后期版本。然而,ZB-30有一些设计上的差异,使它类似于后来的ZGB-33,后者是布伦机枪的早期原型。和ZB-26一样,德国国防军在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也采用了ZB-30,并将其重新命名为MG30(t)。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武装党卫军大量使用7.92毫米毛瑟口径的ZB-30,他们最初并没有完全接触到国防军的标准供应渠道。

一名拿着ZB-30的南斯拉夫士兵

16. ZB-37(ZB-53)重机枪

三脚架上的ZB-37

捷克重机枪,1937年装备。发射7.92*57毫米毛瑟弹,枪管后座式自动,装弹量225发,开膛待击,重21000克,枪管长736毫米,射速500发每分 ,有效射程2000米。ZB-53同样是由Zbrojovka Brno的Václav Holek和Miroslav Rolčík设计的,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的施瓦茨洛斯机枪的替代品。捷克斯洛伐克购买了500支用于测试,给了它们Vz.35(“1935型”)的称号。基于这些测试,一些改进被要求,改进的ZB-53被捷克斯洛伐克陆军采用,命名为TK vz。37(“重机枪1937”)。它是捷克斯洛伐克LT-35和LT-38的标准机枪。捷克斯洛伐克出口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1940年3 - 4月1000支)、阿根廷、阿富汗、伊朗和中国(在第二次中日战争[3]期间大量使用),而英国购买了许可证,开始生产自己的版本,称为贝沙机枪(超过60,000支)。在德国占领期间,直到1942年,该厂都为武装党卫军生产了大量的产品。

第四部分终于更完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