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究】二十四节气究竟藏了多少地理知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二十四节气为什么有二十四个 【地理探究】二十四节气究竟藏了多少地理知识?

【地理探究】二十四节气究竟藏了多少地理知识?

2024-06-26 07:36: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24节气的适用性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发现桃花往往在惊蛰节气到来前就红了;清明节后时常出现气温飙升,一日入夏;夏日里雨日少了,暴雨强降水多了;冬天里冷空气频数小了,寒潮强度变弱了。

二十四节气与物候

物候是指动植物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协同进化而形成的生长发育节律现象。依据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活动的变化节律进行生产活动的时间制度称为“物候历”。在二十四节气发明之前,我们的远古祖先最初使用的是“物候历”。

在漫长的原始社会,“物候历”被广泛应用于渔猎活动和早期的农业生产之中。例如,在乌苏里江沿岸生活的赫哲族人,捕大马哈鱼以秋天的“五花山”为标志,捕产卵鲤鱼以野玫瑰开花为标志;居于云南贡山的独龙族人,以桃花期和布谷鸟求偶期为标志来安排春耕春播活动,早熟小米在桃花将开时播种]晚熟小米和玉米在桃花盛开时下种,等等。

二十四节气确立后,成为我国最早的结合天文、气象、物候知识指导农事活动的历法。据公元前2世纪的《逸周书·时训解》记载,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它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相应,称为“候应”。由于七十二候的“候应”繁多,不便记忆,且间隔时间短,适应地域小,历史上最常用的还是二十四节气及其对应的物候。

我国古代很讲究节气物候,流播在神州大地的节令农谚很多。例如“不懂甲子莫算命,不懂节气莫种田”“百姓不念经,节令记得清”“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等等。二十四节气及“节气物候历”,对中华农耕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首先是“劝农籍田”。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举国上下都要举行隆重的“祭春”活动。在京城,皇帝和皇后要携领文武百官到先农坛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以示重农爱民,国泰民安。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喻,传播农桑新法。

其次是“敬授农时”。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候和农事来制订的,其他地区只能作为参照,这就要求各地制定当地的“农事历”,以便百姓依历耕种,确保农业丰收。

第三是“测天占候”。古人在节气物候的实践中发现,物候异常可以用于预报某种灾害。例如:“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愁”,这是指立春举行“打春牛”民俗仪式时下雨,则这年会发生春旱。“立夏雷唱歌,早稻害虫多”,表示立夏这天有雷雨,这年的早稻田虫害就比较严重。总之,通过节气物候的预警,可以使人们提前做好相应的防范,达到减灾防灾的目的。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实现了对天气和气候的中长期预报,二十四节气的物候功能正在逐渐褪去。但二十四节气的传统知识、文化价值以及与此相关的民俗活动,仍在继续传播和使用,其在中国人民心中蕴藏着的深厚民族情感和悠久历史记忆,川流不息,地久天长。

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早在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由于历史上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4年4月中国文化部正式启动将“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远亮探寻微信公众号工作室整理

特征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三、节气与四季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四季是温带和副热带地区春、夏、秋、冬的总称。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就是地球上的一年,而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不同的位置时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量是不一样的,这种光热变化上的差异就造成了地球上寒暑交替的季节变化。

四季的划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天文划分法 从天文现象看,四季变化就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在一年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就是夏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就是冬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就是春、秋两季。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为此,天文划分四季法,就是以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1日)、冬至(12月21日)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

2 . 气象划分法在气象部门,通常以阳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来年2月为冬季,并且常常把1、4、7、10月作为冬、春、夏、秋季的代表月份。远亮探寻微信公众号工作室整理

3 . 古代划分法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4 . 农历划分法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我国在气候上也有以候温作为划分四季标准的,平均气温大于22℃为夏,小于10℃为冬,在10℃~22℃之间为春秋。由于各地气候不同,因此四季的长短也不一样。这样划分的四季,能较好地代表当地的实际季节寒暖状况。采用这种划分方法,发现了许多有冬无夏,有夏无冬,四季皆春或四季不全的地方。

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点同学们也要掌握啦!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遗名录,标志着该文化成就获得了世界的认可,有利于对其保护。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遗名录,对于研究中国古人如何观察研究太阳周年运动等有重要意义,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遗名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我国的文化竞争力。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遗名录,有利于提升我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二十四节气”列入非遗名录,有利于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使我们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每点3分,答出任意四点给满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知识体系,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这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体现了意识具有能动性,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体现了人们可以在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基础上,造福人类。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开展。认识具有上升性等。

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二十四节气”——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中国人的骄傲等。

四、练习

(2015北京卷)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放假期间:远亮探寻微信公众号工作室整理

A. 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 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这道试题中,A项涉及到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从秋分往后推,11月7日距离秋分一个半月,相隔3个节气,根据这个时间特点,考虑到前后的变动,11月7日至12日大致位于立冬(11月7日)与小雪(11月22日)之间,故A选项正确。

(2016北京卷)2016年8月21日-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行,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等地举办。本届大会期间,北京:

A. 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 B.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 、

C.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 D.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晚。

这道试题,A项涉及到处暑节气。从秋分往前推,8月21日比秋分提前1个月,相隔两个节气,应为处暑,所以A项正确。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