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建筑学二年级“东湖绿道书吧”设计回顾:成果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乐高图书馆全部图纸 2020年建筑学二年级“东湖绿道书吧”设计回顾:成果篇

2020年建筑学二年级“东湖绿道书吧”设计回顾:成果篇

2024-07-12 22:05: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分组答辩

评优合议

评优模型概览

二、优秀作业展示

徐逸璠 归源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生活在城市里,碎片化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击打着我们的心灵,无形的压力将我们压得透不过气。想找一个能够栖息心灵的地方,多么困难。我希望营造一个孤立于城市之中的、能够让人得以喘息的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面对着自然,忘却城市中的一切,抚平城市给灵魂带来的棱角。「逃离城市」是我设计所围绕的主题。「归源」旨在让人们回归生命的源头——自然;围绕着富有生命力的植物阅读书籍,自然的一切在我们身边,可远观亦可靠近。

设计感想:

场地的客观条件是在建筑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因素,通过此次课程作业我初步地掌握了其分析方式与操作手法;同时也认识到:在设计的一开始,“想做什么”比“怎么去做”更加重要,但想出一个自己满意的、可以支撑起整个方案的概念,是需要前期进行大量调研并结合自己的主观积累才能实现的,设计是一件漫长又快乐的事。

林丽丽 FLOWING BOX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东湖书吧是城市与自然之间的一个中介,是城市在东湖一隅的小小缩影。本方案意图打造多层级公共景观空间,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往来的行人。如何让进入场地的人充分享受东湖美景和人造建筑双重资源是我所探求的重要出发点。在空间策略上,我最终选用构成,以两个“L”型的体量为主体,在剖面上以跌落和悬挑的方式,让空间在流动中处处是自然。

设计感想:

本次设计中,我从开始面对场地的手足无措,到在操作上一步步明晰和深化。在这次设计中一直贯穿于我脑海内的是两件事:空间策略、建筑与场地。空间策略并非越繁复越好,相反,只要策略得当,越纯粹的形式越能够带给人更强的冲击力。在单一的操作类型中丰富和组织好空间,空间才会盎然生趣。另外,什么是建筑对场地的呼应和回馈,我想我有了很多的领会和成长。

曹宇童 呢喃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该书吧旨在让游客注意到场地的声音,当看到建筑时,便感觉可以看到坡地轻声低语;而进入建筑时,也可以实实在在听到大自然丰富的声音。建筑整体主要采取前凹后凸的曲面屋顶控制形态,部分屋顶改变形态增添有趣性,从俯视看,屋顶沿等高线或左或右地生长,宛如从坡地自然吐露而出一般——“既然坡地的语言本不可见,那便由建筑成为它的语言”。

设计感想:

本次书吧设计中第一次尝试从形态入手来创造一个建筑,尝试了很多,也失败了很多次,第一次建模第一次渲染,包括木质曲面屋顶的制作,都是一点点摸索的结果。最终获得结果好像也还行?只是心里好像还有很多想法囿于时间没有实现,也很感谢老师对我想法推进一直的支持与帮助,希望下次可以做出更好的东西来。

孟宪怡 浮木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从东湖水面上的一块浮木这一意象入手,在尊重地形和原生植被的基础上,使建筑本体形成的正空间与建筑体围合而成的负空间相互塑造配合,体现出东湖的自身属性和予人体验——以自然融入自然、漂浮感与水平感。同时从西南部沿地形引入一条路径“流入”场地,塑造出动静分明且具有移步换景的探索性与趣味性的空间。

设计感想:

本次设计缘起于我在东湖调研时无意中拍下的一块浮木,虽然是偶然拍到的一个瞬间,但这一意象却正合我对东湖内在属性的主观体验。在从意象深化为具体形式受挫后,我转而从场地的气候和地形等自然条件入手设计,产生了方案。在方案推进过程和后期汇报中都要学会寻找聚焦点,以点打面,才更利于方案的深化和听者的理解。交图前可能会发生各种意外,要给自己制定plan b并留够执行时间才不会过于局促。

刘昱 池荷跳雨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场地位于湖中道,与环绕之的城市有一定距离。书吧以一种柔和之态,接纳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游人,使他们暂时避开城市的纷扰。考虑到武汉气候多雨,我希望书吧是一个晴天以光影为趣,雨天又别有韵味的存在。雨的柔和,恰恰能从其以优美的曲线滑落展示。那么建筑本身是否可以作为一种雨水的引导,就像雨水从荷叶上流过那样?于是我提取东湖荷花的意象,联系其多雨的气候,使建筑本身遵从起伏的地形,尊重场地原地型与树木,使建筑呈现“池荷跳雨”之意,灵动而流畅。

设计感想:

我的思路是以凸出场地特色——解决场地问题为导向的,即就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开始我的设计。在调研中我发现雨中游览东湖并不如晴天有趣,到处皆灰蒙。如何为雨中的东湖赋魅成为了我的探究方向。探究雨的路径:雨从天而降-在建筑上滑落-在坡地上聚流成溪-汇入东湖;不难发现这是一个气候-建筑-场地-人的多重互动。以场地问题为导向,能比仅仅抓住某一个单方面如地形、对景、水文等更多地兼顾到全局。因此看问题的角度很重要。

金秋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下雨天的东湖,薄雾消弭了楼宇,隐约了城市轮廓,仿若一个褪去了喧嚣与庞杂繁琐的自然结界。场地自身未被过度雕琢的“野生状态”和安静氛围给人巨大的力量。设计希望充分贴合自然,谦和地建造、轻盈地介入。通过顺应地形构建场域、解放受阻景观视线,旨在保留并加强场地原有优势氛围基础上激发场地活力。

设计感想:

本次设计约束相对自由,给了设计很多的可能,但也由此带来了对于形式及功能、曲线究竟该如何约束控制的思考。在确定基本形体之后,回溯设计最初设想发现流线型的体量导致功能空间过于单一且难以深入。在老师建议下,我重新构想场地及建筑的使用模式,回归到坡地最基本的操作类型,在改变使用设定的同时自然丰富空间。同时,我也感受到设计过程中平面设计及剖面设计结合考虑对完整立体空间构想的重要性。

蒋雨宏 巡音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本次东湖书吧的设计意在探索声音元素对场地氛围的呼应。初到场地,场地周围的一切都仿佛有着属于自己的节奏和韵律——湖水、虫鸣、流风、人群……但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流却少进入场地,我想可能是场地的静谧仿佛少了一丝人文烟火气——我想,纳入音乐之元素,无论是高雅的钢琴曲抑或是流浪歌手的吉他音,均能让游人在“巡踪”过程中激发场地的活力。椭圆内切拔高,营造出戏剧性的空间分区与氛围;游人翻过小丘,才发现豁然开朗的流线设计,均是对场地的独特呼应。

设计感想:

本次东湖书吧的设计收获颇丰。最开始自己拟定了“空间的节奏”这一大主题,便掉入了怪圈——丰富的空间体验必须采用异形曲面,为了突出主题竟提取了“音符”将其具象化,效果可想而知。但在后面,我回归教学目的“对场地的呼应”,回归场地,进一步提出“探寻”与“巡踪”的关键词时,场地区位的选址与形式便已大致确定——椭圆相切半围合空间对湖景开放营造演奏空间的独特氛围,通过流线穿插贯穿张弛有度的空间体验。在突出“巡”字主题时能够将场地设计充分纳入考虑,让游人在翻过小丘时一瞥见景,巡着音乐步步深入场地。本次设计让我对充分利用场地特质进行呼应与改造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需要多加努力学习。

何月 不息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每一个不息的日子,都是生命在起舞。本次设计的场地位于东湖湖中道的一小片湖泊边,平静的水面,层叠的树木,清脆的鸟鸣,茂密的芦苇等共同营造了场地宁静纯粹而有诗意的氛围。设计以水面的涟漪和树木的年轮为意象原型,提取圆这一抽象的几何形式,建筑在延续东湖绿道景区的公共性与开放性的同时,以谨慎的态度介入场地,通过创造生长于树丛的流动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最大化人对外部自然意境的感受,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设计感想:

设计前期因过于关注形式而忽略了书吧本身的内涵,幸运的是通过回顾在场地的真实体验跳出了已有方案的束缚,形式本身也由具象转为抽象,形式的操作由毫无逻辑到逐渐形成清晰的思路。同时我也学会了不再将眼光局限于建筑,而是将建筑与场地结合起来进行设计。整个过程虽然一波三折,但也收获满满。设计绝非一蹴而就,只有保持热情、掌握方法,才能逐渐接近自己心中的答案。

汪艺 一弹指顷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从灯火通明、车水马龙的城市,到绿树成荫、万籁俱寂的东湖。骑车散步、聊天休憩,似乎一眨眼就是半天时间。在这忙里偷闲偶得的慢节奏生活里,人们似乎更能静下心来,片刻悠游实抵十年尘梦。时间是抽象的,但是若用建筑的影子来传达,它就变得具体而可感知。希望人们在书吧中读书的同时,可以注意到光影的变化,细心感悟时间。

设计感想:

在本次设计中,虽说形式没有局限,但是场地本身需要考虑到的要素很多,周边的大环境和小环境都对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建筑的形态也是改动了很多次,还有包括主次入口的设置和功能布局,都要考虑到使用人群的可能流线和密度分布。怎样让建筑和环境的关系看起来不那么突兀,是我这次设计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迟梦雪 自然而然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餐厅突挑于林间,阅读俯瞰湖水。伸出的每个空间角落都是独自感受自然的一处寂静窗口。顾盼之时,森林、湖水、又或是天空洒下的阳光,交错眼前。没有预设的固定形状,建筑体量婉转地绕开了每棵原生树木,顺应地形走势,在阳光、风景中自由生长。人与人之间相互呼应却不相互干扰。正所谓“隐于野而不寂寞,隐于市而不喧嚣”,每个建筑与环境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相处方式。

设计感想:

东湖调研,是我第一次东湖骑行,微风刚好。行道树背后的城市天际线,自然线条背后凹凸有致的规整矩形,让我思考本次设计的初心——希望这里不再有对抗,让城市与自然共同生长,希望建筑与风景的关系从对望转变为沉浸与拥抱...设计过程也有曲折,最终在xinxin(小天使)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这次设计。

凌亦曦 潮生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东湖,万顷湖平常似镜,烟波浩渺,一望无际,又有“疑海”的说法。东湖水,在时光流淌中或许蒸发,或许流淌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但它日复一日的潮起潮落是永恒的,潮水带给东湖生机,也留下它的礼物,本次设计我就以贝壳,海螺等共潮而生的元素作为原型构建了建筑的外形。

设计感想:

这次东湖书吧的设计过程中,最开始我是毫无头绪的,即使做完了场地调研我也没能找到建筑应该如何与自然场地发生关系。于是我从另一个角度切入,从人文方面提取要素,定下建筑的主题,而不是单纯地让建筑形态与场地相适应。这次设计的雏形其实形成的很早,也很具象,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进行,虽然最后还是做出来了一个结果,但我个人感觉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完善的空间,总体来说,能最终呈现出来一个我最开始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是很让我开心的。

楊安琪 万物一齐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万物一齐”出自庄子的《齐物论》,可以理解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工城市的建造是不是就意味着要破坏自然呢?人类在自然中建造城市,又在城市中寻找自然。东湖书吧作为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我希望在这个设计中寻求人类、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类远眺城市,潜入自然,人工与自然之道并行而不相悖。三个分支也取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个设计中,不仅能看见眼前之景,更能遥想世间万物。

设计感想:

这次东湖书吧的大作业的重点是建筑与场地的联系,我在提出方案阶段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概念,但是为了更好地与场地产生联系,最终还是选择了这个以圆柱形为基本形的方案。这是我第一次对于曲面建筑的尝试,不管是建模软件还是图纸绘制都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个方案还应该更深入地推进。

张梦园 飞鸟书屋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以东湖水畔自由飞翔的鸟儿来寓意生的力量,这便是飞鸟书屋名字的由来。本次设计主要围绕“胜景几何——人工与自然互成”、“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两个方向,激发场地原有的自然生命力,并由人的活动增添新活力。

设计感想:

如何平衡人工介入和自然原貌之间的关系、如何引导人的行为同时又不过分约束他们,这是我的设计中暴露出的难题。设计师需要充分设计整片场地但却不能过分设计,设计不一定是人造装置对空间的占用,这是答辩时老师们对我的指导,也是我今后要注意的地方。

季津羽 漪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在这次的设计中,我把握场地中给到我感触以及能让我生发出整个建筑立意的意象——涟漪,以及保留场地中原有的集中乔木作为我对场地的联系与介入,然后由此去生发建筑的形式构成,即曲面上的曲线构成。通过抽象形体为叠加的圆形形成我想要表现的涟漪,引导人们进来,静坐,倾听自己心中的涟漪。

设计感想:

整个过程有些许的坎坷波折,但也收获颇丰。前期有些纠结无法取舍,在较后的阶段选择了推翻重来,过程有些仓促,但也不乏挑战性。总的来说,对场地的呼应在于作为一个正圆的形式它和场地的形状不能非常好地紧密联系起来(也不是完全没有联系,毕竟它的概念是基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场地要素提出的,与场地植被也形成了关联),在之后的阶段仍需要更多更完全的考虑,统筹好时间。

吕佳艺 远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远书吧的设计理念来源于初访场地时所见的远方:孩童嬉闹、情人相拥,我们之间却因为截然不同的氛围而拉开距离。因此我希望可以设计出一个可以为心情低落的人群(主要为失恋人群)提供放空自我空间的书吧。

进入场地的人可能是过客,是读者,或是只想静静独处的人,随着在书吧内不断深入的穿行,气氛也会变得越来越清寂,独行者在此望向远方,看见青山和飞鸟,或许就可以忘记那个远去的人。

设计感想:

本次设计过程中,我通过前期调研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学会了结合场地进行设计。对自己的设计理念进行定位后,决定不对场地进行太多侵占,希望建筑的每一步生成都是顺应场地自然而成,在形式的探索上也经历了很多曲折,但终归还是回归到使用者的需求上,希望给人营造更为良好的空间体验

郑萌萌 飘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飘”来自于建筑之于场地的存在,场地西侧是东湖的开阔,东侧是湖面的宁静,建筑轻柔的飘入人们的心里,仿佛微风拂过,在行人的心中泛起涟漪,内心有轻微的波动,激发好奇与美好的想象,利用形态引导人们自然进入其中沉浸其中。弧线的边界自然的融入场地之中,而微微扬起的屋面在人们心中泛起涟漪,吸引着行人步入其中,面向湖面豁然开朗,或自然的坐在平台上沉静,或捧起一本心爱的读物沉浸其中,或共享美食与美景。

设计感想:

此次课题从外部形式出发,基于周边环境进行从外向内生成建筑,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从设计初期的场地调研懵懵懂懂,中期纠结于草模的呈现方式,到出图时各项软件的协调运用对于我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需要慢慢克服。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通过剖面推敲的形式帮助形式的生成以及内部空间秩序的生成,虽然运用的不是十分充分还有待改进,但是也在方案的推进中学习到很多与空间认知、形态生成相关的知识。

孙沛杰 嵌·聚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本设计从探讨自然与建筑的界限出发,意在通过模糊二者的界限带来亲于自然的空间体验,让前来的不同家庭在其中邂逅,关系在自然的消融中逐渐拉近。“嵌”在场地中的建筑在以自然为焦点的空间中实现了家庭成员的“聚”。

设计感想:

这次设计,我的概念起点并不是场地本身的客观因素,而是从打动我的一个场景出发,并以此为基础与场地本身的自然条件抽象出建筑的生成逻辑。这一过程我认为是我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需要与自然场地进行较多呼应的设计中可以继续延续或者深化的一种思维方式。

刘存越 如石投水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和繁忙的钢铁森林中,每个人都在为生活所奔波劳累,对细微的事物都失去了观察力,对大自然失去了敬畏之心;人类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很多人只注重了自身的物质生活,而对身边的自然环境忽视不见,而有些人疲于工作,甚至在想放松的时候都无处可去;生命万物都是从自然中诞生的,我希望在这个书吧里,人们可以注意到自然的存在和地位,而且能让这个书吧成为人们休憩的场所,让人们既能在沉浸和安稳的环境中读书,,又能回归自然,感受到自然,使人与自然产生联系。

设计感想:

这次东湖书吧的设计和前一次理想家宅的设计作业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甚至在很多方面都是相反的一次设计课题,这次的作业更加注重场地与建筑的结合,且设计出发点是从场地出发,从外部到内部,,与理想家宅的内部到整体的设计思路是不同的,让我收获了另一种设计思路和方法。吸取上次的教训,这次在方案的前期主题和思路上推敲的时间相比上次更久,最后建筑生成的逻辑也更加清楚、清晰。

孙文君 莲里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基于人对荷叶的感受,选取圆形要素生成建筑形体。在场地东边的河岸上走,我看到了秋日的残荷。残荷墨绿色与枯黄色交杂,水面上倒映着日光,丝毫不觉得是秋日衰败,而是秋日温柔,落叶暖阳。联想到醉晚路上小池塘间荷叶状的路面,于是采用了圆形要素生成建筑形体。设计希望营造轻盈通透的氛围,给人带来丰富的景观层次,让忙于学习和生活的人们寻回内心的宁静,找到自我。

设计感想:

本次设计又一次感受了尝试去实现自己设计概念的过程,一个朦胧甚至有点美好的想法结果可能是越做越实际的,与自己想要的效果会产生偏差。怎么样将自己想要的效果完美实现,也是一个还需要思考的问题。

侯俊杰 知木意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本次东湖书吧设计基于对场地调研提取出来的将建筑作为“敬畏自然、效仿自然”的理念,考量场地植物位置要素,将其作为重要考虑因素,依据随机游走以及参数化生成高度的形式操作手法,结合场地自身特点,生成人可以使用的功能空间。

设计感想:

这次设计是我第一次将参数化的知识用来实践,做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成果。感谢周钰老师的队伍的悉心指导,从方案的形式生成,到具体的操作手段实现,中间进行了许多尝试,周老师都能很好的为我指明之后的发展方向,让我更有自信将设计过程推进下去。

朱古力 湖漫于野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场地位于三湖夹集之处,湖泊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内敛含蓄,有的野性张扬,带给人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本次设计以湖水为核心,由三个入口和湖泊确定两条轴线,安置三个体块,并通过借景让体块发生错动,以呼应自由的场地漫游,使湖不仅漫于东湖绿道的野郊,也生动在每个到访者的视野。

设计感想:

初期囿于“形式”的要求,提出的立意多仅浮于表面,并未与场地结合起来。后来确定了轴线的中心思想,才生长出三个呼应不同层次地形景观的体块,并在框景和造景的精修中,慢慢找到了感觉。本次任务书虽强调形式造型,但仍重在场地环境的启发。

王友林 纵横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本设计名为“纵横”,意在用纵横庭院解决场地的高差问题,使纵向和横向的庭院成为交通节点,让建筑向自然渗透,同时在场地中打造各类景观盒子来解决原场地的空间均质化的问题,在建筑中,游客可以观赏到截然不同的内景和外景,此外将景观盒子与场地外部路径结合,游客可以自由选择从多入口进入建筑。

设计感想:

本次设计过程充满了曲折,刚开始自己遇到问题就推倒重来,不断拿出新方案,而后冷静下来分析原因,认为自己应该找到一个话题性够强,解决问题的操作手法够明确的主题再开始排布空间。同时这是第一次做场地设计,有绿化率、硬质铺地等硬性要求,需要自己控制面积,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尺度不够的问题,这就直接与形式挂钩,其中产生的矛盾让我重新理解形式与功能的关系。

李翔宇 影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东湖绿道环湖而生,岸边点缀着各式各样的靓丽精致。在光的照射下,这些景物在水中形成了丰富的倒影,我希望本次设计能够达到抽象倒影的效果,成为水下无数树影的其中之一,“影”的概念也由此生成。建筑顶部由场地延展而成并创造水面效果,体现树影位于湖面之下的特点;平面与剖面关系都呈现出错落与跳跃的趋势,体现湖中树影随水波一起流动的状态。

设计感想:

本次设计在我看来是十分开放和灵活的,给了我们充足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我也从中体会到了设计的满足与乐趣。整个设计过程不仅教会了我以场地环境为依据、由形式出发的建筑设计方法,也让我初步掌握了异形空间的室内布置与设计技巧,是一个较为全面的收获与提升。我也从中体会到一个完善的设计离不开过程中每一阶段的妥善思考与高质量完成,这也警示我在未来设计的各个环节都要全力以赴,不能大意和懈怠。

汪子悦 折入纤纤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东湖绿道景色单一,而在这不起眼的小角落里有着丰富的景观。通过折线的要素,将性格不同的场地景色进行限定并强调,引导人们去体验场地内的不同分为,意图在东湖绿道粗狂的设计中,找到自然中值得细细品味的美。以“折入纤纤”为题,“折入”指以折线进入场地内部,同时也指用折线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自然景观,“纤纤”指纤长的流线,旨在通过设计让人们在人工中感受到一种不同于东湖粗狂的细腻。

设计感想:

对比东湖绿道非常粗狂的设计,想让我的设计中加入许多细节,由于时间紧张,还存在许多可以完善的地方。在此次东湖书吧的设计中,我学习到了与场地结合并展开设计的设计手法,通过场地的调研与分析,意图在设计中解决场地内的现存问题。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形式和功能流线的协调考虑,来丰富空间体验。

邵佳钰 染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建筑的选址是独特的。在这片土地上,高矮参差的树木荟萃,即使杂草也拥有追求生命的权力。他们不甘于秩序与宁静,在一片半人工地带,漫过领土、建筑,用迸发的生命力感染着游人。建筑的诞生,正是延续这样一种天然感受,将它拉长,放大……人们不知不觉地走入建筑,脱离宏大的湖面,步入秩序化的两岸池衫,又逐渐由仰望着可望而不可即的高树,变成与跳跃的树木共舞。

设计感想:

起初,场地混乱的景象困扰着我。随着调研的细化,我进一步认识了这个场地,认识了它混乱下的秩序——分类排布的树种,认识了它周边的流线等等。在这些感性与理性的认知基础上,我提出了概念“染”(INFECT),通过刻画流线、灰空间、使用人群、场景分镜等推进建筑形态并深化内部空间。频繁的推敲和交流让我逐渐明白调研数据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支撑作用,每一个操作之下都需要分析、需要理由。

唐鑫 衍落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以石投湖,水花起落。原场地本身存在丰富的探索可能性,但又常被来往路人所忽视,或让人想要接近却又不易靠近。在调研中,随意向湖面扔石溅起的水花让自己意识到人与场地间的一种简单而又深入的互动形式。“衍”,水花四溅,道路衍生;“落”,人群行止,各有奔赴。依据水花起止过程中由介入到高潮再到延展的阶段特征,提取水花由中心点向外扩散的形式特征,试图通过建筑与场地设计,引导人们在此停留,并且由中心点(广场)向场地更深处发散延伸。

设计感想:

本次大作业过程充满坎坷,感触颇多。前期推倒了很多次方案,建筑和场地设计一度不达标,甚至脱节,走了很多弯路。不过好在最终能回到训练的重点,基于自然环境场地条件进行设计,让建筑和场地较好地融合互补。自己在过程中也吸取了经验,有助于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设计方法的形成,感觉走的这些弯路也是值得的。

戴涤杨 折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该设计以景观为干扰点生成线,并符合地势走向。以折线的形态在开阔的场地营造出相对封闭的空间与东湖外侧场地形成差异空间,方便在绿道行走的人们在此停留,又根据功能排布优化动线生成嵌入场地的建筑。建筑外部线条简约明朗,与场地景观融为一体,内部空间丰富多样,以营造不断变化的游览体验。

设计感想:

在推进东湖书吧的设计过程中,第一次意识到建筑不仅仅是在内部创造出一个空间,更要与外部空间环境相吻合,通过建筑这一纽带实现内外空间的有机交流。在设计的一个个草图中,一步步完善方案逻辑,一笔笔勾勒完善模糊的形体,一次次重构概念框架,在推进设计的过程中,感受到将自己天马行空的形体想象一步步落实的快乐和满足。

陆雨萱 络野

模型照片

滑动以查看所有图纸

设计说明:

“络野”这一词来源于成语“笼山络野”。选取“络”这一字,第一层意思是指围绕,即方案中建筑围绕植物的布置关系;第二层意义指联络,旨在将书吧作为人与自然搭接的桥梁,根据植物带来的不同感受进行开敞、半开敞、封闭的设计。通过具有引导性、路径性的折线形式引导人们进入场地,赋予场地动态、变化之感。

设计感想:

将场地与建筑进行结合的时候,我体会到了深入剖析场地要素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这能够促使我们发现原始场地的问题,也能够抓住重点在后续设计中进行改进。场地的出入口、路径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既要符合建筑本身的设计意图,也要符合人群的流线需要。

三、教学研讨

终期评图结束后,年级组老师邀请规划系、景观系及建筑系的外请评委展开座谈交流,听取大家对二年级教学的批评与建议。规划系贺慧老师认为这次设计的任务书拟定的很详细,值得学习;对设计任务及评图导则在评图开始前的评委碰头会进行讲解,体现出评图组织细节考虑周到;学生成果总体而言非常优秀。建筑系白晓霞老师认为二年级这个学期两个设计课题一收一放,节奏把控上挺好;学生成果也很丰富。陈秋瑜老师对于学生的多元化成果表示充分肯定,认为任务书总体目标明确,同时实现手段开放包容,因而学生的设计实现路径丰富多样,体现出课题设置的周到。景观系的韩依纹老师建议是否可以在任务设置时考虑将部分湖面纳入设计范围,以激发东湖水景在设计中的作用。建筑系三年级组的彭雷老师认为这几年接手的二年级学生在形式处理上有明显进步,说明这个课题的训练作用较为明显。同时,任务书设置比较周到,例如在场地调研环节,给出了一系列的提示问题,很有启发性。全年级总体的成果是挺不错的,但在评图组答辩时,仍有部分学生对于场地的理解流于表面。年级组老师将继续发扬建筑二年级的优良传统,继续完善教学,争取更大的进步。

( 感谢特邀答辩评委:彭雷、贺慧、韩依纹、秦晴、陈秋瑜、白晓霞、周雪帆、陈国栋八位老师对二年级教学的大力支持!)

教学研讨

华中科技大学

撰文:周钰

统稿:周钰

摄影:黄潇

助教:党娅琪、范程夕、柯希淼、刘砚、王慧、孙柯柯

编辑:袁徐帆

校对:朱思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