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中国国情的转变和发展论文 苏联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苏联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

2024-07-10 13:21: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内容提要] 中国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以苏为师”到“以苏为鉴”的曲折过程,开始.时接受苏联模式主要是一种自觉的行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不仅仅是苏联模式造成的,也有与我们在学习进程中未能充分吸收其精华、抛弃其糟粕有关。

  [关桩词] 苏联模式;中国;社会主义

  [分类号] D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6505(2000)09-0016-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理论界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时,总要谈及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如何认识苏联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苏联模式在哪些方面影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看待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我们在理论上应当作出正确结论,从而正确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一、中国共产党人接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并非他人强迫

  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革命胜利的影响下诞生的,在她创立之初就明确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夜,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也指出:“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新中国建立之初,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在世界的合法地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了敌视的态度。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1949年10月3日首先宜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便,使中苏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进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49年底和1950年初,毛泽东、周思来相继正式访间苏联,并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对于保障中苏两国的安全,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于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颠覆、孤立中国的阴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全身心地投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尽管苏联给予中国的援助是十分有限的,但在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苏联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坚定了中国人民学习苏联的信心。

  中国之所以选择苏联计划经济模式,主要有下述五点原因:首先,苏联模式使社会主义第一次从理论转变为现实,并且敢于和强大的资本主义抗衡。其次,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当30年代西方处于经济危机时,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成功地完成了两个五 年计划。第三,当时我们正处在帝同主义的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采取仇视态度,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封锁、遏制和侵略政策。1950年的朝鲜战争使中国与西方本来就很紧张的关系更加紧张。中国不但不能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获得援助,而且连正常的贸易交往都不可能进行。当时只有社会主义国家和战后为独立而战的民族国家同情中国,只有苏联能援助中国,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事实上也别无选择。第四,为抵制被侵略被颠夜的威胁,必须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以适应既要实现工业化,又要加强国 防实力的需要。在资金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只有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集中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加快工业步伐。第五,选择这样的体制还与我们当时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关。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当时是顺理成章的。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选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毛泽东看到了苏联模式的弊端,试图探索一条新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们党面临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这是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新的课题。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我们党所能借鉴的只有苏联的经验,所以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经过了苏联经济专家的论证,听取了斯大林的意见。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进行了有力的援助,以帮助我国设计156个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项目组成的工业化建设,建立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大力发展了国营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许多旧中国前所未有的产业,如汽车、飞机、重型和精密机器、发电设备等制造业都创建起来了,这奠定了中国赖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同时,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也为中国共产党人所普遍接受。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和实行计划经济是分不开的。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4.8%,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果较好,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也得到显著改善。但苏联经验并不都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的经验,也并非都能适合中国的实际。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结构的复杂化,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些弊端。它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片面强调国家的利益,忽视农民 的利益;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把地方卡得很死;存在着大俄罗斯主义,民族关系很不正常。1955年底,毛泽东就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要找一条比较合理、正确的路线”的任务”。1956年2月中旬,毛泽东在听取重工业部门汇报时说:“学习苏联也不要迷信。对的就学,不对的就不学。”“要打破迷信,不管是中国迷信还是外国迷信。”毛泽东这时先后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论著,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性的思想,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指明了方向。

  第一,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的基本 方针。报告中指出:“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毛泽东强调,思考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外国的经验。他特别指出苏联东欧国家走片面发展重工业的道路是一个严重的教训,要以此为戒。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就是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他从中国国情出发,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的一大特色。

  第二,提出了对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某些设想。毛泽东总结了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针对社会主义管理体制过分集中的问题,提出要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这比只有一个积极性要好得多。在利益分配方面,他提出了国家、生产集体和生产个人兼顾的原则,等等。

  第三,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了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发展艺术与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些都是突破苏联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创造。

  但由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存在着不符合实际的固定观念,特别是1957年以后受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的影响,对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的问题没有深人探索,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

  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单方面撕毁合作协议,撤走专家。但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并没有因两国关系的恶化而完全丧失。其间,毛泽东仍然在进行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他一贯认为,人的因素第一,只要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因此,他采用了革命战争年代的方法,以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种作法忽视了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的区别,忽视了对经济建设自身规律的探索。毛泽东发动了大跃进,试图使中国在短时间内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然而实践效果却大相径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但毛泽东此时却背离了这一原则。他看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弊端,但由于对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不成熟,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因而也不可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客观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与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不长,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供借鉴有关,也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有关。特别是我们对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学习苏联经验的时候并没有做到有目的的选择。

  三、苏联模式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关系的启示

  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中国发展都是一种有益的启示。认真总结这些启示可以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对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有借鉴和指导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并不完全是学习苏联模式的结果。

  第一,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忽视了民主革命的深层任务尚未完成,忽视了封建残余对我们的影响。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虽然被消灭了,然而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分散手工个体劳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还大量存在。不实现生产劳动的社会化,不通过商品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能完全建立社会主义的,对此我们缺少必要的认识。同时,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家长制、平均主义、君主专制等等也均未受到彻底批判和铲除,在不知不觉中腐蚀着我们党的肌体,等级思想、特权制度、官僚主义日益膨胀。这必然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不良影响。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急躁冒进“左”的思想不时抬头。突出的表现是对我国国情缺乏科学正确地认识,从19犯年起我们就结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1953年明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原计划在10年到巧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我们仅用了3年的时间,到1956年就宣布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人社会主义社会了。俄国原有工业基础强于我国(俄国约占整个国民经济的42%,我国只约占10%),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还用了19年,而我国只用了7年,这就为后来的挫折和失误埋下了种子。

  第三,社会主义建设不论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从1952年起,我国推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这样做的结果导致以党代政,以党代企。苏联的党政不分仅限于上层,我国的党政不分则是从上到下。过度集权的领导体制、盘根错节的官僚主义、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额指定的选举方式、僵化偏激的意识形态、无限上纲的思想批判,等等,较之苏联有过之而无不及。

  第四,苏联模式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模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俄罗斯是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1913年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当时美国的6.8%,人均国民收人只及英国的l/6,不到法国的1/4,主要工业品人均产量与当时欧洲最落后的西班牙不相上下。而到1985年,苏联的国民经济生产总值已经相当于美国的80%。斯大林时期与1928年至1937年进行的工业化运动,使苏联在短短10年内走过了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用了上百年走完的工业化道路,一越而为欧洲的第一工业国。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劫难的苏联继续发展,终于成为能够与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这不能不 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奇迹之一。对于苏联模式,中国没有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而是抱住计划经济、按劳分配、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不放。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推行的方针比苏联要“左”得多,一味地抓阶级斗争,一味地搞运动,脱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道路,因而失误和挫折就难以避免。拒绝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是错误的,不结合本国实际,盲目地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也是错误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失误不仅仅是学习苏联模式造成的,也与我们在学习苏联模式过程中没有充分吸收其精华,排斥其糟粕有关。

   [作者简介] 钱凡,哈尔滨学院社科部主任,副教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