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无锡:从东林书院到无锡国专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东林书院注明无锡 文脉无锡:从东林书院到无锡国专

文脉无锡:从东林书院到无锡国专

2024-07-12 14:26: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脉无锡:从东林书院到无锡国专

时间:2013-03-19 09:23      浏览次数:       来源: 无锡新周刊       字号:[ 大 中 小 ]

 

  不同于古代教育,由于实学、实业思想的深刻影响,近现代的无锡文脉产生了质的转变,从早期文理并重,到后期科学称雄,此消彼长,文脉渐渐走向衰落,对城市的定位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近现代无锡教育在各个层面提升了人的文化素质,又为几十年以来无锡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7SF@)F[%G$W]YJ5KIM1F@XV.jpg  

   有作为学术重镇的无锡国专,才有了传承中国文化的一大批精英;有源自洋务运动的无锡民族工商业家的实业思想,才有了无锡近现代的理工教育,因此从国学到理工经济各科,无锡一地会产生如此之多的专家学者、院士名流,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是无锡文脉最为辉煌的百年。    回味近现代无锡文脉与实学、实业之间种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比较无锡国专在中国文脉中的地位和无锡民族工商业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巧合,我们在赞叹之余,也有慨叹与启发。    文脉何以为继的问题,不只是无锡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 1、开放、融合——无锡文脉之源     古老的无锡是江南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水乡小城。但是,远在三千两百年前,当泰伯带着黄河流域的先进文明来到无锡时无锡已经是一个早就步入农耕文明的地区。早在四五千年前,无锡的史前文化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一带水系丰富,土壤肥沃,先民早已会植水稻、养蚕丝,还能制陶、琢玉,是“东方文明之光”的诞生地之一,也曾影响到黄河流域。

 

 

 

 

 

 

 

   泰伯来到无锡,带来的是有别于当地的另一种文明——黄河流域的文明,这是无锡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文化融合,是开放的碰触、吸收与创新。这似乎是一个文化象征,无锡文化的多元背景,就这样渐渐在历史中展开:早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文明结合,从泰伯南迁开始,其后数次大规模的人民迁徒,如南北朝的南迁、唐朝安史之乱的南迁、南宋的南迁……数次南迁让无锡不断接触吸收各地的优秀文化,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的同时,文化艺术也蓬勃的丰富、发展。

 

 

 

   三千年来,无锡文化在历史中蕴育、发展,形成一种开放、多元的模式。无锡的文脉,也由此因缘而来。 2、耕读惠山——田园时代文脉与自然结合的意象     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的繁荣历来密不可分。当中国古代文人治国的政治模式成为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政治模式以来,对文化的重视成为中国人的生命信仰。耕读成为农业文明下经济与文化相互依赖的象征,无锡也不例外。    历史上的惠山,城垣在山的东面,山南山北的太湖、芙蓉湖水平如镜,田野宽广;惠山寺幽静出尘;二泉水清泠甘咧引得无数文人学者纷至沓来其中不少人在此读书著述,惠山也渐渐成为文人士子读书讲学的首选。不管他们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总是读书不辍,维系着无锡的文脉。

 

 

 

 

 

 

 

   1500多年前的南朝司徒右长史湛挺,在惠山隐居读书,创立历山草堂,是惠山文人的第一个足迹。唐代士大夫李骘,曾在惠山寺苦读三年。唐代诗人,曾任无锡尉的皇甫冉也常在惠山游赏,他写有《无锡惠山寺流泉歌》。写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唐代名相李绅,十五六岁就在惠山读书,一读三十年。南宋四大家之一的尤袤,是东林书院创始人理学家杨时的弟子,在惠山筑有锡麓书堂、万卷楼,他藏书抄书,著有现存最早著录版本的书目《遂初堂书目》,是中国版本目录学的大家。明代宰相无锡人邵宝,晚年在惠山建二泉书院、点易台读书讲学。愚公谷园主邹迪光、寄畅园主秦耀,海瑞的老师顾可久等等,都曾在惠山或读书或讲学。清初著名词人顾贞观,在惠山读书,并筑有积书岩,忍草庵的贯华阁先后有杜诏、高跃龙、潘果、陆庆元、顾光旭、孙尔准、杨绍基七人读书其间,个个学有所成。惠山不仅留下了众多的古代士子的遗迹,还有许多文化名人的祠堂,如东林党领袖顾宪成祠、理学家二程的老师胡文昭公祠等等,文人学者的祠堂同样激励着一代代学子读书明理,忠君爱民。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田园时代文脉与自然结合的意象,使人感到了无锡文脉的元气鼓荡。从此,无论是私人的书斋、藏书楼,到从事教育的书塾、学宫、书院、祠堂,无锡的文脉因地而昌,因人而盛,昌盛不绝。 3、绵延不绝的文史英才     尘封的历史从来只留下精英光炳千秋。    从科举取士到取消科举的十五个世纪中,无锡的文人学士虽有李绅等文人墨客千古留芳,有状元、进士,但专家学者却为数不多。然而这些文名英才却是文脉中的翘楚。

 

 

 

 

 

 

   东汉的无锡人、经学家高彪曾任郎中,他校订儒家经书,成为一代儒学的典范。 安国,明代无锡人,为著名出版家。他从嘉靖二年1523年 开始,用铜活字印刷了大量书籍,在文化史上有相当的地位。    计六奇,明末清初人,以教书终其一生。他为了寄托对故明的怀念,把明清之际的社会巨变记录下来,他所著《明季北略》和《明季南略》两书,记述了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 至清康熙四年70年间明清易代的史事。其它如《粤滇纪闻》、《南京纪略》、《辛丑纪闻》等史作,记载了明清之际的诸多史事。

 

 

 

 

 

 

   同为明末清初的无锡人顾祖禹,他痛感明代士大夫学问空疏导致忘国的惨痛教训,致力研究实学,他编撰的巨著《读史方舆纪要》历经30余年,共130卷,280余万字,叙述了历代疆域形势及历史沿革,反映了全国各地的山川险要、军事地位、城市兴废、漕运增减、交通变迁。这部书对我国的历史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观后裔的无锡秦氏家族不但与寄畅园联系在一起,也是一个诗书世家。清代经史学家秦蕙田就是秦氏后人中杰出的一位。他乾隆元年中进士,官至工部、刑部尚书,任过翰林院掌院学士。秦蕙田研究中国古代礼制,著有《五礼通考》263卷,是我国古代礼制的重要著作。    孙洙,即“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进士,他鉴于当时流行的《千家诗》浅显流俗,决定编一部唐诗选集取而代之,这就是《唐诗三百首》,这是流传至今、家读户诵的唐诗选集,影响深远。

 

 

 

   版本目录学家、儿童文学家孙毓修生于清同治十年。无锡的版本目录学家自尤袤以来层出不穷,据《文献家通考记》,无锡人就有二十人,而湖北一省仅有二十七人。孙毓修在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主持影印了《四部丛刊》等古籍丛刊。他家藏珍本数万卷,撰有《江南阅书记》、《重印四部丛刊书录》等著述。他又编辑过中小学教科书,又是“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并倡导图书馆应注重平民教育。    文化奇人丁福保,清同治十三年生于无锡,一生涉猎极广。他是个翻译家,又是个医学家,从事中西医学研究。丁福保还编印了《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历代诗话》及其续编、《清诗话》等书。身兼佛学家的丁福保,还编写佛学读物,笺注佛教典籍,编有《佛学大辞典》。他研究古钱币,还编有文字学的重要的工具书《说文解字诂林》等。无锡人丁福保可说是文化学术界的奇人。     ……

 

4、古代无锡文脉之路:从学塾到书院     人才辈出绝不是偶然没有崇尚文化的共识没有重视教育的实践人才就不会辈出也就形不成文脉。    无锡历来重视文化教育。北宋嘉佑三年(1058),无锡县学宫建成,位于今天的学前街。自宋至清,无锡先后有13所书院。

 

 

 

 

 

 

   公办的教育如县学以外,无锡还有许多家塾、教馆、族塾和义塾,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有史可考无锡最早的学塾是元代的强氏义塾,其后私人办学渐渐增加。私塾以外,还有地方人士集资或财政出资的义塾。同治年间知县吴政祥还在四乡办了四所义塾,诸成绩在城中南门、西门各建一所义塾,光绪年间倪咸生建养正义塾,无锡、金匮县学各办了一所义塾,施行免费教育。光绪二十四年(1898),无锡兴起办新学,在旧式经史子集的学业中又增加了英文和算术。到了清末,无锡的私塾数量达到866所。    古代无锡对教育的重视,使得无锡人才辈出。科举制度、文官政治为普遍的尊重学问提供了平台也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自隋代开创科举以来,无锡出了五名状元,宜兴出了两名状元。学宫旁的状元坊上还悬有“六科三解元”、“一榜九进士”的匾额,在无锡传为佳话,为人津津乐道。今天的东林书院道南祠前,恢复了这些匾额。

 

 

 

 

 

 

  从孩童启蒙到研究学术,梳理无锡的文脉,就不得不提到东林书院。书院是文脉中的精英学术团体。宋代程朱理学的承前启后人物、二程的得意弟子、朱熹的老师——杨时(号龟山)是东林书院的创始人,杨时在东林书院长期讲学,使无锡成为当时东南地区理学的传播中心。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一支,也是封建社会以儒学作为立国思想的显学。有一块《锡山儒学先贤祠记碑》记录了宋代杨时起理学在无锡的流传情况,至今保存在无锡碑刻博物馆的县学牌刻中。    文化精英推广了文化教育,文化教育又孕育了文化精英。无锡人文荟萃的局面,自此分外好看。同时,从唐代名相李绅、宋代名相李纲为代表的无锡籍官员的治国理念中,我们不难发现,孟子的民本思想在无锡文脉中渊源有自。读书明理做学问与关爱民生,实践社会密不可分成为无锡文脉能够继往开来的缘由,也为后世无锡文化开辟了务实之路。

 

 

 

5、文脉重镇:东林书院与无锡国专     有耕耘就有硕果,说到无锡的文脉,不得不提到这两个名字:“东林书院”和“无锡国专”。    南宋开创的东林书院是无锡文化的重镇,也是中国书院文化的重镇。元代东林书院荒废已久,直到明万历年间,吏部无锡籍官员顾宪成罢官回锡,与指责皇帝失职被贬的无锡官员高攀龙等人开始重修东林书院。    明代的东林书院一时成为天下学子、正直士大夫的众望所归。他们在此讲学论道,而且积极议论朝政,抨击阉党,一改空谈心性与世无涉的学问志趣。当时的讲学强调德性修养,提倡兼听博采,反对空疏,关心民生、国事。顾宪成说:“水间林下,三三两两相与讲求性命,切磨道义,念头不在世道上,即有他美,君子不齿也。”由于在东林书院讲学的学者学问精深,东林书院逐渐成为东南地区的学术中心:“上自名公卿,下迨布衣,莫不虚己悚神,执经以听,东南讲学之盛遂甲天下”。    东林书院将学术与政治、道德与实践一以贯之,形成了东林学派的特点。顾宪成主张“实学”、“实用”、“实益”,可以说,作为文化重镇,明代东林书院是宋代东林书院儒家理学传统的继承恢复,也是继承中的创新。无锡文脉至此开始了转折,那就是从务虚逐渐走向了务实的道路,从中我们还能听到清代中国学术文化转向实学的先声。    三百多年后,无锡的文脉出现了一个今天已鲜为人知、与东林书院堪称伯仲的学府,那就是“无锡国学专修馆”。    清末,传统书院式的文化教育渐渐被新式学堂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所取代,这时期,既有传统书院的特点,又能与现代教育体制接轨的,就是唐文治创办的无锡国专。

 

 

 

 

 

 

 

   唐文治,经学家,太仓人,曾任职于清廷外务部、商部,担任过交通部上海工业学校(今上海交大)校长,还担任过私立无锡中学(今三中)校长。唐文治深谙国故,主张实业与保存国粹并重,而无锡恰恰是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又是一个洋务官员办实业起家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发源地。无锡读书人的文化底子和无锡士绅的经济底子满足了唐文治保存国粹、实业救国的思想。可以说,无锡国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注定要成为无锡文脉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20年冬,唐文治回到无锡。当时,钱塘人施肇曾发起开办无锡国学专修馆,特邀唐文治为馆长。馆址最早位于锡山下,后由无锡士绅捐资在学前街学宫东侧建新址。    五四运动之后,传统的国学遭到了怀疑与否定,这是研究国学的无锡国专的文化背景。同时,无锡国专又不同于东林书院这样的传统书院,它继承了清代实学的优秀传统,又有着现代大学的特点。1928年,当国学家无锡人钱基博担任无锡国专教务主任以后,国专课程发生了变化:“本院原定学程与国立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大致相等”。有人这样评价国专,“正是这所学校,担负起了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及教育精神的延续与转型重任”。    三十年间,无锡国专共培养了1700多人,其中不少成为文史专家,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从这份出自国专的名单,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的份量:王蘧常、唐兰、吴其昌、蒋天枢、钱仲联、魏建猷、马茂元、周振甫、冯其庸、汤志钧、朱星、王绍曾……这些人之后都成为国内各大学中文、历史等各学系的栋梁之材,无锡国专的经历成为他们一生的骄傲。

 

 

 

 

 

 

   1931年11月,国际联合会教育科派遣唐克尔·培根来我国考察教育情况,他考察国专后说:“这所学校是纯粹中国化的学校,中国固有文化仅赖此校一线维持。” 1949年8月,无锡国专改名为中国文学院,1950年因经费困难被合并。无锡国专消逝了,但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当代学者谢泳写到:“国专从时间上说,比清华大学的国学研究院要早五六年时间,所以它的学生中的优秀者又到了清华国学研究院。几十年以后再看,中国文史哲的天下,大体可以说就是由这两班人来支撑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和无锡国专特别为人看重的原因,因为是他们在国学面临冲击的时候,挽狂澜于即倒。如果没有这两个机构,中国后来的国学研究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真不可以设想。钱穆和钱锺书虽然不是无锡国专出来的,但实际上他们和那里有更深的关系。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是无锡国专的教务主任,钱穆早年的学术生涯也是在无锡开始的。想不到中国传统学术的生命,最后与一个江南水乡连在了一起。 ” 比较东林书院和无锡国专,我们发现无锡的文脉竟与中国的学术文化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它们都曾担当过振兴时局,力挽狂澜的重任,这是否无锡文化特点的呈现? 6、近现代文脉转型之路     民风淳则学风正。无锡国专之成功,既得力无锡士绅经济上的支持,也得力于近代无锡的教育水平。国专的成功,是历史的水到渠成。    近代教育是无锡文脉一段辉煌的历史。早在戊戌变法之前,无锡就有了民间私立的新式学校。1898年连元街上的“立矣实学堂”是无锡最早的新式学堂,顾毓王秀就曾在此就学。其后,曾编辑出版全国第一套小学教科书的“三等公学堂”和“东林学堂”、“胡氏公立蒙学堂”、“竞志女学”等一大批以启迪民智教育救国为宗旨的新式学堂相继建立。编辑1910年初等小学国文课本和1912年民国第一版全国高等小学课本的同样也是无锡人。

 

 

 

   上世纪二十年代,无锡的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经济实力相对雄厚。由于早期的无锡民族工商业家如杨、薛、唐等姓,均有晚清官绅背景,既深受传统中国文化的浸淫,又是洋务派实业救国的专家,他们“重名犹过于重利”,热心于教育事业。国学大师、史学家无锡人钱穆曾这样描述:“凡属无锡人,在上海设厂,经营获利,必在其本乡设立一私立学校,以助地方教育之发展。”无锡工商界巨子荣德生就曾创办了江南大学等学校,更多的无锡工商界士绅则在创办各类学校之余,资助着无锡国学专修馆。    无锡还是国内较早有公共图书馆的城市,位于崇安寺的无锡县立图书馆是继北平成立京师图书馆后国内较早成立的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县立图书馆建立后,还组织图书到乡镇巡回阅览。其后还有荣德生兄弟创办的大公图书馆等等。无锡有识之士的见解之深,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之强,堪称进步。    二三十年代这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教育运动,江苏省领先于全国,而“江苏乃至全国社会教育的策源地”正是无锡。无锡先后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教育家,如唐文治、侯鸿鉴、俞庆棠、高阳、顾倬等等,成为无锡文脉的掌舵人。

 

 

 

 

 

 

 

   不同于古代教育,由于实学、实业思想的深刻影响,近现代的无锡文脉产生了质的转变,从早期文理并重,到后期科学称雄,此消彼长,文脉渐渐衰落,对城市的定位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近现代无锡教育在各个层面提升了人的文化素质,又为几十年以来无锡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有作为学术重镇的无锡国专,才有了传承中国文化的一大批精英;有源自洋务运动的无锡民族工商业家的实业思想,才有了无锡近现代的理工教育,因此从国学到理工经济各科,无锡一地会产生如此之多的专家学者、院士名流,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这是无锡文脉最为辉煌的百年。    回味近现代无锡文脉与实学、实业之间种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比较无锡国专在中国文脉中的地位和无锡民族工商业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位,我们发现了他们的巧合,我们在赞叹之余,也有慨叹与启发。文脉何以为继的问题,不只是无锡的问题,也是中国的问题。 7、现代无锡文脉之星     当无锡文脉的历史渐演渐近,我们的眼光自然会落到几颗特别耀眼的明星上,那就是谢泳文中提到的并不出自无锡国专的钱钟书与钱穆,这两位无锡人引以自豪的大师。

 

 

 

   文化泰斗钱钟书是国学家钱基博之子,从小博闻强志。1933年他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翌年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1938年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钱钟书对中国文化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管锥编》、《谈艺录》等。钱钟书以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深刻阐发了中国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蕴和独特价值,也指出了其历史局限性和地域局限性。他在文学研究中,以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的多种方法相互经纬,把文学现象分析纳入完整的文化系统,将文史哲各学科融会贯通。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    国学大师钱穆,字宾四,1930年起先后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江南大学等院校教授。1950年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迁居台湾,任中国文化学院历史研究所博士班主任,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著作有《两汉经学今古文平议》、《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国史新论》、《朱子新学案》等。钱穆治史的终极目标是用中国学术的传统和眼光,为中国文化找一个方向和归宿。钱穆被人尊为章太炎之后唯一的国学大师,是“中国最后一位士人”。

 

 

 

 

   诚然,无锡的文脉,从来未能跳出中国文化的历史大势。所谓文脉,也只能留给历史,而今天,当“没有大师的时代”一说被普遍承认时,我们却不能将责任推给过去。文化是一条河流,我们希望能看到无锡的文脉能够蕴育潜流,重现激流。    从东林书院到无锡国专,无锡的文脉,又何尝只是文脉而已。     本文引用参考文献颇多,恕不一一注明,特向原作者致谢。

 

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 页

关闭窗口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