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进京赶考的考生,随身携带盘缠,为何山贼不抢劫他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不能进京的四种人 古代进京赶考的考生,随身携带盘缠,为何山贼不抢劫他们?

古代进京赶考的考生,随身携带盘缠,为何山贼不抢劫他们?

2024-07-01 03:4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夏、商、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基本上就是世袭制,老子是官,儿子也是官。等到春秋时,慢慢地出现了“军功”制度,战国时又出现了“养士”制度,这些都是为了招揽人才来为诸侯服务的。

汉朝出现了“察举制”,意思很明显,就是由一些地方官员向国家举荐人才。这种制度相比世袭制肯定是一大进步,可是也有很大的弊端,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平常老百姓根本得不到推荐,所以会出现“四世三公”这样的情况。

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九品中正制”,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是“九品中正制”其实就是汉朝察举制的一种延续,其结果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门阀士族代替了汉朝的门阀士族而已,穷苦老百姓是很难有出头之日的。就像华佗一样,想当官根本不可能,只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当医生而已。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隋朝有了改观,士族慢慢地衰落,唐朝时基本上就没有了门阀士族,随着科举制度的开始,国家选拔人才有了新的度量衡,这对于以前的举荐制度是一种大的进步。

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朝廷诏令》

从上面这些就可以看出,朝廷明确了州、县要进行地方的预试,这种预试就相当于后世的“乡试”,并且还明确了考试的时间,每年十月。

武德五年(622年)唐朝的诏书又明确了士人可以“投碟自应”,下层寒士得不到举荐者“亦听自举”,从此下层百姓也终于可以参加考试了,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诞生。这一年也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孙伏伽(河北故城县人)。

当然这时候的科举制度还不够完善,后来经过唐宋的改革,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到达了顶峰。但是明朝以后科举主要考的是八股文,其结果就是科举从内容到形式对读书人的思想限制越来越严,由于无法接触新的思想,没有改革精神,这样的科举制度对于时代的进步是消极的。

但是即使这样,对于读书人来说,通过科举光宗耀祖,还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很多人考到白了头,依然奋战在科举的路上。

咱们以明清时期的科举为例,看看考生要经历几关才可以进京赶考。

首先是童试,童试属于资格考试,只有通过童试才有考科举的入场券。童试又分为三个阶段: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

县试,一般在本县进行,由知县负责,时间一般定在每年二月举行(清朝就二月进行),连考五场,考试合格的才可以进行府试。

府试,在州府进行,由知府负责,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考试合格才可以进行院试。凡是通过府试的可以称为童生,不论年龄大小,即使七十岁了也是童生,见到秀才和举人也只能称自己为“学生”。

院试,这个考试就比较重要了,类似于现在的升学考试,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比较正式。清朝的院试每三年考两次,通过院试的就是我们所称的秀才,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

秀才又分为三种,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国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入学的附学生员。秀才就属于士了,有很多特权,比如见到县官你就可以不用下跪,也不能随便对你施加刑法。

然后是乡试,每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基本上每个省城都有贡院,专门考试用的。乡试三场,分别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

乡试的主考官,地位更高,一般都是国家选派翰林、内阁学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考试内容就是《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等,考试非常严格。

贡院里面都是一人一间,进入考场都要进行严格的搜身,防止作弊。考试期间好几天考生都不能出来,吃喝拉撒都要在这个小房间里进行,考试结束才可以出来。

乡试这样重要,肯定考中的人会有很大的益处,乡试通过的就是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古代能够中举人,可以说在科举的路上就算“小有成就”,因为中举人是很难的。

一个省里也没有多少人(清朝一个省乡试录取的举人大约几十人不等),并且举人就有更多特权了,甚至可以做官。

很多人都觉得举人不能为官,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清朝时期有很多举人充当县令的,进士当县令的很少,举人才是县令的主要成员。

这也难怪为什么《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了举人这样兴奋,全县的有头有脸的都来巴结,主要是因为举人地位很高了。

中了举人的考生下一步就可以进京赶考了,例如光绪年间的康有为等人就是进京赶考的举人,他们组织举人上书光绪皇帝进行维新变法,所以被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的人都是举人。

会试需要到京城考试,时间是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在礼部进行。会试高中者,还会参加排名的殿试,也就是最后的考试。

咱们回到问题中来,为什么山贼不抢劫进京的考生?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进京赶考的考生身上没有多少钱。

古代都会说穷书生,说明书生通常都没有多少钱,进京赶考的考生通常最多就带着一个书童,两个人的盘缠其实没有多少钱。

第二,那就是考生的身份不一般。

能够进京赶考的考生都是举人身份,科举的初衷是为了什么,是为国家选拔人才,所以古代举人的身份很高,因为举人就是半个官员了,即使考不上进士,为官的可能性也很大。

山贼如果不开眼,要抢劫举人,无疑是属于和朝廷对着干,抢劫朝廷后备官员,万一书生有个三长两短,这是国家的损失。所以古代政府对举人进京赶考还是挺重视的,会发放一定的银两给考生用来进京赶考,这些钱是国家发放的,山贼如果抢劫,属于公然和朝廷对抗,很有可能被剿灭,所以他们不敢抢劫进京赶考的考生。

第三,进京赶考的考生有地方官府保驾护航。

咱们看到的都是一个书生和自己家的书童,两个人就去进京赶考了,其实则不是这样,举人们大多都是结伴同行,并且驿站都会有人派人专门护送他们。

但是即使这样,朝廷还是不放心,毕竟这些都是国家的人才啊!古代山高林又密,即便是太平盛世,也难保不会遇到坏人。

所以进京赶考的考生都有朝廷发的通行证,叫作“火牌”举人们可以在驿站兑换马车一辆,马车上插有“礼部会试”的黄旗。

有了这个黄旗,到哪里都没人敢惹,毕竟古代皇帝最大,举人们可以说是奉旨考试,山贼们见了黄旗,谁都不敢拦截。

第四,山贼很多也都是穷苦人出身,他们也很同情考生。

古代考生不容易,几十年寒窗苦读就为了高中,很多考生家里贫穷,甚至都是借钱考试。山贼也知道盗亦有道,他们也是穷人出身,知道考生没有多少钱,更不会为难考生。

总结一下,就是山贼抢劫进京赶考的书生,收益太低,并且风险大,国家很重视科举人才,举人被抢劫很有可能会对山贼带来灭顶之灾,再说古代都是讲究义字,山贼抢劫考生,会让别的山贼看不起,不如抢劫商队来的“实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