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工业化之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三门峡铝产业 三门峡: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工业化之路

三门峡:走出一条转型发展工业化之路

2024-06-29 05:41: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1986年三门峡市区划调整以来,三门峡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历经市场经济的洗礼,经受改革带来的锻炼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阵痛,主动调整思想观念,着力破解资源、环境等瓶颈制约,努力在发展中调结构、在调整中促转型,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工业经济逐年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门峡市是全国重要的金属和能源开发与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在工业发展方面,三门峡市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到1973年,三门峡地区工业企业发展到213家,拥有河南第二纺织器材厂、会兴棉纺织厂、中原量仪厂等大中型企业,形成了以煤炭、冶金、纺织、机械为支柱,兼有化工、医药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基本工业格局。

区划调整以来,三门峡工业发展经历了恢复发展、飞速发展、转型发展三个阶段。

1986年至1992年,是三门峡工业发展的恢复发展阶段。

1986年三门峡市区划调整之际,恰逢国家实施“七五”计划的发展机遇,三门峡市委提出了“面向市场、开发资源、系列加工、突出重点、依靠科技、内引外联、城乡并重、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集中主要力量抓经济工作,使经济保持了稳定协调增长的势头。当年,全市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5.97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85年增长17.6%。之后的几年里,三门峡市抓住改革的机遇,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接连开工建设了电熔氧化铝厂、中原黄金冶炼厂、铝箔厂、万吨纸浆厂、水泥厂、三门峡火电厂等一批重点工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省级先进企业和优秀企业家。

在恢复发展时期,三门峡市积极深化企业改革,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完善承包经营机制,改革企业内部用人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增强企业活力。1991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搞活企业的决定》,通过实施“质量、品种、效益”活动年,切实保障了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全市工业停滞、倒退的局势迅速得到扭转。全市工业总产值1991年比1986年增长110.1%。“七五”期间,全民单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08亿元,先后有500多个基本建设项目和更新改造项目建成投产,还有一批新建和改造项目列入了国家和省“八五”计划或十年规划,总投资达41亿元。

1992年至2006年,是三门峡工业发展的飞速发展阶段。

1993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下发1号文件《关于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意见》,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落实企业经营权,落实企业自主权,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等意见。199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70.37亿元(增加值为20.27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占37.6%,冶金、能源、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纺织等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69.4%以上,在绝对量上成为三门峡市工业发展的主体。

1994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市工业结构现状,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按照“面向市场,依托资源,‘黄、白、黑’重点突破,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轻纺、食品工业配套发展”的思路,提出全市工业结构调整重点与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继续强化能源、冶金、化工、轻纺、建材、机械等主导行业发展的同时,强力开发食品、医药、服装和电子产业,全力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限制发展市场滞销、低水平、效益差、污染严重的工业。同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引导企业面向市场,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同时,三门峡市从理顺产权关系入手,采取多种形式对全市现有企业进行了分类改革,将三门峡市铝厂、中原量仪厂、电熔刚玉厂、渑池煅烧厂、仪表元件厂、渑池水泥厂等十家企业作为实施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单位。这一年,三门峡市还在全市企业中开展了“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使企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1995年12月,市委提出“工业富市,强工扶农”发展全市经济的战略指导思想,制定“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建成工业强市”的发展目标,决定在继续巩固农业的基础上,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把工业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市经济重点抓工业,工业重点抓效益,促进全市工业企业扭亏增盈。

1996年3月,在市委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市委发出 “全党动员,倾全市之力,奋战三到五年为把三门峡建成工业强市而奋斗”的号召,并再次强调,把工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倾全市之力,把工业搞上去。

这一时期,工业上坚持新建与改造并重的方针,着力发展资源优势工业。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龙头,以国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体,围绕能源、冶金、化工、轻纺、食品、机械等重点行业,推进技术进步,调整产品结构;广泛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对市属国有企业采取各种措施,促其转机制、上规模、出效益。金渠金矿是市属的支柱企业,由于黄金降价,企业经营遇到困难,经过强化内部管理,搞好内部挖潜,选矿成本由过去的46元/吨,下降为42.6元/吨,仅此一项1997年增加利润45万元,生产黄金37098两,利润同比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会兴棉纺厂是三门峡职工较多的企业之一,面对纺织行业普遍萧条的状况,1997年推出减员增效、减量增值等10大举措,夯实管理基础,一年消化减利因素3000万元。与此同时,三门峡市从资源优势和实际出发,大力加强新上项目的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新上一批基建、技改项目,促进了工业生产的较快发展,增强了发展后劲。随着“工业富市”奋斗目标的逐步实施,全市工业形势开始由量化扩张向质态提高方向转化,工业经济形成了良好的产销运行态势,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进入21世纪,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三门峡市初步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铝工业、煤化工、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及深加工和林果生产加工基地。2003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加快全市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和改组步伐。2006年,三门峡市经过对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43亿元,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年位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整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跨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2006年,三门峡市牢牢坚持“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狠抓落实”的工作大局,千方百计抓好项目建设,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全年新上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重点项目182个,总投资423亿元,是1986年区划调整以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和的2.6倍。经济增长方式逐渐向集约型转变。循环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义马被列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创建城市。矿山整顿和资源整合成效显著,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步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国有企业改革基本完成,成效和做法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充分肯定。

2007年至2017年是三门峡工业发展的转型发展阶段。

2008年,受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尤其是市场对部分工业品需求萎缩,电解铝、氯化铝、浓缩果汁等价格一路走低,三门峡市几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为了走出低谷,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经济发展,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年,三门峡市采取煤电铝联动等“抱团取暖”措施,实施“一体两翼”刺激经济增长计划,找准了方向和载体,逐渐拉动了经济企稳回升。

为了解决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三门峡市把项目建设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抓手,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9年被确定为全市“项目建设年”,当年新上138个超亿元重大项目;2010年为“深化项目建设年”,全力实施100个产业升级项目和100个基础设施项目。大批项目的实施,不仅催生了一批新兴产业,也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做强做大了传统的支柱产业。到2011年,三门峡已成为全省重要的铝工业、煤化工、能源、有色金属和林果生产加工基地。

2012年召开的三门峡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牢牢把握世界产业技术革命的新趋势,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举措,加快经济转型步伐,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2016年9月召开的三门峡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深刻认识不转型“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的严峻现实,坚定不移地把转型作为发展的主线、根本和重中之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省际中心城市。2017年,三门峡市深入实施转型发展攻坚,强力推动工业转型,制定实施《三门峡市工业转型升级考核办法》,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攻坚,成立市政府国资委,全面理清市属国有企业资产底数,初步摸排62家市属国有“僵尸企业”并建立台账,完成16家企业处置工作,剥离省属国有企业职工“三供一业”4.9万户,移交退休人员2万人,接收转移社保8.3万人,完成任务量居全省第三位,被评为全省国企改革攻坚战先进市。

三门峡因工业而兴,工业是三门峡市的传统优势。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工业立市、兴市、富市不动摇,在工业发展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1986年三门峡工业增加值12.4亿元,2017年工业增加值为733.82亿元,是1986年的59倍。通过改革开放、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门峡工业取得了巨大成绩。

——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在国民经济大的分类里面,三门峡工业几乎网罗了一切,如以戴卡轮毂、专用汽车设备等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中原量仪为代表的量仪行业,以铜箔、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电子材料行业,都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并培育壮大了装备制造、铜精深加工、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型建材等七个百亿级接续替代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发展,三门峡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基地、有影响的煤化工基地和铝工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林果生产加工基地。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是支撑三门峡市未来发展的优势所在。

——经济转型初见成效,新型工业化进程扎实推进。进入21世纪以来,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发挥传统支柱产业和资源优势,强化工业主导地位,积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初步形成了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布局科学、产业发展集聚化的现代工业体系,走上了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在传统产业领域,市委、市政府引导、鼓励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等手段改造提升建材、化工、医药、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了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与现代制造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如在提升氧化铝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特种氧化铝,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实施名牌战略,在铝精深加工、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名优品牌。坚定不移地把项目建设作为优化结构、扩张规模、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着力引进了一批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三门峡火电厂三期、义马坑口电厂一期、戴卡轮毂三期、义马煤制油、湖滨风电等重大项目,形成项目建设源源不断、经济增长更加强劲之势。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延长了产业链,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连年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2010年,三门峡市被评为“中国城市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城市”。

在产业转型发展方面,以重点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为抓手,强力推进年产20万辆新能源电动汽车、柠檬酸金钾、纳米离子膜、导电玻璃等主导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建设全省一流的纯电动轿车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酶制剂产业基地、中药材种植与加工基地、光伏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基地。大力推动了高新产业规模化,新动能聚集,转型升级成效逐步显现。2008年以来,全市上下抢抓全省“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成功跳出“资源陷阱”,转型的效果开始逐步显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00亿元以上,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以上。三门峡的转型实践,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深度报道,并被中央党校列入科学发展案例。

2017年,经过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门峡市工业结构升级取得新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共62家,完成工业增加值26.19亿元,同比增长14.2%,高于全市平均增速5.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扩大,全市1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1.5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07%;24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74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33%。戴卡轮毂等92个项目建成投产,中金二期等123个新建项目开工,同人铝业铝精深加工项目复工,为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行,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实施亿元以上工业转型升级项目55个,完成投资275.2亿元,义腾新能源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涉农电商交易额突破25亿元,“骏通”“二仙坡”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三门峡市被誉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缩影”。2017年1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了《三门峡:从工业重地到天鹅之城》的报道,对三门峡在发展经济中转变生产方式,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转型之路予以肯定。

——工业经济活力不断增强,辐射带动效应显著。3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锐意改革,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股份制、私营经济,同时更是大力招商,积极吸引外资企业来峡投资办厂,而三门峡因为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

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示范区(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这是我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门峡以其地处晋陕豫交界地的优越地理位置和历经多年发展日趋成熟的工业体系,积极联合“黄河金三角”其他城市共同打造新型工业基地,发挥转型发展优势:联合打造铝工业基地,推进铝电重组,加快铝电联营,延长铝加工产业链条;联合打造“黄河金三角”新型铝工业基地;联合打造黄金精加工基地,即资源整合,组建黄金产业联盟。建设灵—潼一体化新工业区,推进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及精加工产业发展;联合打造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扩大乙醇电动汽车、专用车和高档汽车轮毂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联合打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联合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基地,以飞机整机制造为核心,推动了电子信息、航空运营等产业的发展。

在深化区域合作方面,三门峡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主动推进区域合作机制改革。以在“黄河金三角”四市中率先争取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支持三门峡落实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落实国务院批复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实施方案》为突破,加强与国家、省有关区域规划的政策对接,争取省政府在财政、投资、金融、土地、生态、人才、科技、公共服务、改革开放方面的大力支持,推动灵宝、永济、芮城、潼关市际交界地区融合发展,并加强与郑州、洛阳、西安海关和郑州铁路集装箱口岸的战略联合,密切与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等沿海沿边港口的通关联络,扩大出口规模,提高出口效益,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随着“黄河金三角”地区各市的区域协作的开展,三门峡市就地、就近为临近地区企业提供便捷的通关服务,开辟了跨省区域经济协作新领域,三门峡成为全省重要口岸作业区和“黄河金三角”地区外贸出口基地。

2017年,三门峡市实际利用外资10.79亿美元,同比增长1.5%,总量位居河南省第3位;2017年,全市引进省外资金项目13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累计完成381.3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进入全省第一梯队。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迈出新的步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作协同,三门峡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不断加强,逐步形成以三门峡市为中心城市,以各县城为“卫星城”,连接小城镇的豫西城市群。

——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集群优势突出。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成立于2006年4月,2013年5月被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省政府命名的全省铝工业基地和节能照明产业示范基地。三门峡产业集聚区积极培育和发展了铝工业、能源、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照明、农产品加工等特色工业。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11家,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16家,省市级研究中心71家,园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排在全省前10名以内。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成立后,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技型企业的培育力度,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7年,三门峡产业集聚区成功入选河南省首批区域双创基地,高级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技术创新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在土地、电力、环保、税收、金融等多领域给予产业聚集区以政策支持,坚持产业集聚区发展定位,突出壮大主导产业集群优势,着力破解了产业配套、融资支持、人力资源、土地保障、管理体制等瓶颈制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坚持系统招商、延链招商,引进一批大企业,实施一批大项目,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该市的通关机制等比较优势,持续开展“大招商”活动,达到“成链式、集群式”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同时,以产业集聚区为主体,积极推进进出口加工区的申报和建设,下大力气引进了大宗进出口商品加工项目和出口贸易企业,形成了规模和集聚效应。其中,灵宝市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以打造“中国铜箔谷”为目标,2017年已经入驻金铅冶炼及精深加工企业44家,铜精深加工产业企业4家。

2017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左右。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9%。速达10万辆电动汽车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准,获得河南首张、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项目牌照,为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迈出关键性步伐;与中国兵器集团等12家央企签订19个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333.2亿元,为经济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实施亿元以上工业转型升级项目53个,完成投资272.8亿元,骏通车辆多功能起重举升专用车、义腾新能源动力锂电池隔膜、宝鑫电子专用铜箔等项目进展顺利,德道电子汽车电子产品等项目建成投产;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9.1%,占GDP的比重达到33.5%,比2016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三门峡电商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全市电商主体达到4522家,交易额突破42亿元。

——高新技术深入发展,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历届市委、市政府不断追求创新发展,坚持创新培育新生动力,出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通过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优化了产业结构,提升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连年下降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三门峡被评为“中国城市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城市”。2008年至2017年,全市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下降12.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增长1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6.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个百分点以上;2013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9%,高于全国8.7个百分点。成立了14个省级院士工作站和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9家。全市专利申请数达到643件,是2007年专利申请数的30.6倍,其中7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

2017年,三门峡19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门峡中原精密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入选省“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新认定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全市各类企业研发平台达到149个,速达高科、恒生科技、华鑫铜箔等一批高新企业快速成长,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上升到了53.1%,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步伐,历经近40年的发展,三门峡市工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稳步迈进,为顺利实现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三门峡将牢牢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向,找准探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路径,为建设省际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