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春节是怎样的?为此BBC拍了一部纪录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bc春节纪录片回家介绍内容是什么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春节是怎样的?为此BBC拍了一部纪录片…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春节是怎样的?为此BBC拍了一部纪录片…

2024-07-17 06:09: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各位亲爱的读者朋友,大家过年好呀。

大年初一,美好的春节假期,已拉开序幕。

在中国人眼中,春节是传统,是团圆,是期盼;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在西方人眼中,中国的春节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早在2016年,BBC就给出了答案,它重磅推出了一部有关中国春节的纪录片——

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

Chinese New Year: 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影片从返乡路、除夕夜及节日庆典活动等多个角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歪果仁眼中的中国春节。当然,它不仅仅再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更被冠以“全球最大的盛会”的美名。

在IMDb上,老外给这部纪录片打了7.6分。

500

图片截取自IMDb

而在国内的豆瓣平台,8300多位小伙伴则给出了高达8.1分的亮眼评分。

500

图片截取自豆瓣电影

其实,说姐一开始看片时,是有点疑惑的。

流传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与习俗,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与渴望,老外们真的能够理解吗?

看完后,才发现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身为一个中国人,你能够很轻易地被BBC所呈现的中国春节所感动。

甚至在许多人吐槽“年味越来越淡”的今天,BBC却以一种传统而不失新意、正经而不失活泼的拍摄手法,将那些我们自己都日渐遗忘与忽视的东西,再度拉回到我们面前。

这就是属于我们的新年。

春运:千里迢迢回家路

提起春节,就不得不谈到“春运”。

在中国春节期间,全球有将近六分之一的人口,从各地赶赴家乡,只为和家人团圆。

这也意味着有大约10亿人,会在40天的时间内,进行35亿次的出行。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这个数据是不是很惊人?

也难怪BBC会把中国的春运,直接称作“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春运开始的时候,北京城里已经出现了比以往更为严重的堵车情况。BBC记者坐在一辆出租车上,听着的哥无奈地抱怨:

“一小时只能走六七公里,你算算时速?”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当然,北京城内的拥堵,并不是个例。

在春运期间,全中国通过陆路交通网出行的总人次,是令人吃惊的32亿。

而需要跨越更远距离的人们,会选择铁路出行。过个年,中国铁路客运量会飙升到2亿5000万,仅一天就有560万张车票售出。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仅仅在北京西站,除夕前两周就有300万人从这里搭乘火车,平均每天超过20万。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为了应对如此之大的客流量,几乎中国的每座车站都会选择增发列车,比如北京西站,就在春运期间增发了2800多趟车。

走进北京市铁路调度指挥中心,看到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忙碌着,BBC记者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阿波罗13号的控制室”。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们的旅途情况,BBC记者也在火车站随机采访了一下路人:

“你回家过年要坐多久的火车?”

得到的回答,从十几个小时到三十几个小时不等。听到如此漫长的旅途时间,感到震惊的BBC记者不由得睁大了眼睛。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没错,我们就是会在这一时刻花上多达两三天的时间坐车,只为回家吃个年夜饭。

中国人的思乡之情,在此时会达到高峰。

移居英国的李彤宇,已经有整整九年没有回家过年了。她坦言,每逢中国春节,就是她最失落、最想家的时候。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这一年的春节,她决定带上英国的丈夫、两个混血孩子,回北京与父母哥哥团圆,也让从小就在英国长大的孩子们,好好体验一下这属于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出发前,两个孩子给久未见面的姥姥姥爷准备了惊喜——一张手工绘制的全家福。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在中国春运期间,北京的首都国际机场会变成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客流量突破千万人次。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如李彤宇一般定居海外、在此刻回国过年的华人。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春节,是海外华人共同的美梦,跨越千山万水也要与家人相聚的期盼,温柔绵长。

在机场,李彤宇的父母与哥哥早就翘首以待。终于,他们等来了多年未见的亲人,几乎都在一刹那飞奔了过去,抱住了她。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孩子们拿出了精心准备的全家福,一个个介绍,“这是姥姥,这是姥爷,这是舅舅……” 欢聚的喜悦与温馨,让重逢变得格外美丽。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而在中国的另一端,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在春运期间整装待发。这是从珠三角地区出发的摩托车队,由在外务工人员组成,他们买不起昂贵的飞机票、火车票,只好选择如此出行,但回家过年的渴望,一样强烈。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两名BBC记者——戴夫和金“混”入了车队,亲眼见证了这个全球最大的“摩托队迁徙活动”,震撼之余,唯有深深的敬佩与感慨。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在摩托车队经过的沿途,一座座贴心的服务站悄然矗立。顶着风冒着雨的摩托骑手可以暂时在这里歇歇脚,喝口水,吃碗热粥。

修理摩托车的服务,也在此免费提供。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在位于广东省中西部的肇庆服务站,BBC记者们还亲口尝了尝提供给摩托骑手的热粥,发现里面有姜丝和猪肉,“味道很不错!”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除了样样具备的服务站,返乡的车队还将得到警方的护送。戴夫和金被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深深打动,原来这就是中国春节,成千上万的返乡梦,会得到同胞的守护。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春运的路途,是拥挤的;返乡的旅程,是疲惫的。但只要能回家,能陪在亲人身边,这一切的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它们”

从何而来?

美食、佳酿、鲜花、烟火,对于欢庆佳节的中国人来说,似乎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我们年复一年地享用着这一切,但却很少有人仔细去追问过——这些构成我们盛大节日的美妙元素,究竟从何而来?

这件事,BBC“替”我们去做了一遍。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新发地,亚洲最大的食品批发市场,一辆又一辆满载的卡车穿行不息,为过年期间的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供给了超过80%的农产品。

春节,也是这个占地100多公顷的市场最忙碌之时,买卖吆喝声此起彼伏,一宗宗交易在瞬间完成,即将转化为年夜饭中的美味。

BBC记者戴夫和金在其中穿梭着,好像来到了一个被食物所环绕的“天堂”。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这里是洋葱街!”、“这里是南瓜街!”、“这里是冬瓜街!”…… 两人像孩子一般欢呼雀跃着,感叹于中国新年食材的丰富多彩。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他们了解到,在中国人的年夜饭中,鱼、鸡、鸭、牛肉、猪肉、豆腐、蔬菜等等都是经常会出现的菜肴,而美食品种的丰盈,也象征着来年丰衣足食的美好盼望。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在北京一个家庭享用年夜饭时,戴夫和金“入乡随俗”地带来了白酒,酒一拿出来,立刻受到了饭桌上中老年男性的欢迎。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为了探访中国人所喜爱的白酒的源头,BBC记者专门跑了一趟四川泸州。

在烟雾缭绕的白酒酿制现场,这个流传数百年的中国传统技艺,向他们敞开了大门。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首先,将微生物、谷物与酵母放在酒坑内发酵,随后,将它们放入一个大桶中。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加水,再加热煮沸30分钟,水蒸气透过发酵物后凝结冷却,最终形成动人的佳酿。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在四川泸州,最早的酒窖始于1573年,时光流转,岁月变迁,这门手艺却从未改变。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在春节期间,白酒也作为必不可少的欢庆元素而存在,为饭桌增添了节日的喜庆。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同样用来增添节日气氛的,还有鲜花。

在春节期间,各地的鲜花市场都变得异常火爆,顾客们往往倾向于购买颜色鲜艳活泼的花束,放在家中作为节日的装点。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春城”昆明和周边地区的花卉产量,占到了整个中国鲜花市场的70%。到了春节这段时间,鲜花的需求量会达到顶峰。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BBC记者走访了一个占地约为500英亩、年销量超过3000万人民币的鲜花种植厂,被其中蔚为壮观的花海所深深震撼。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花农们每天可以采摘3000-5000枝鲜花,分拣后,再五朵花一排,用硬纸板盖住。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当然,采摘鲜花、分拣、包装,并不意味着花朵就此走向中国春节市场。昆明的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才是最为重要的中转站。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拍卖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花店老板们每人手头都有一个小屏幕,同时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室中央那块最大的屏幕,研究着那上面跳跃的数字。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数字的变动,代表着单枝鲜花的价格浮动。这里采用荷兰式减价拍卖法,从一个最高的询价开始往下降低,直到有人应价。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在BBC记者的眼中,这个市场井然有序又新奇有趣,而它背后庞大的拍卖体量和闪电般飞快的成交速度,也让她感到震惊——

一宗交易的完成只需要3秒;每年都有7亿5000万枝鲜花从这里卖出。这,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中国商品市场一个生动的缩影。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拥有井然有序的生产秩序,并大跨步地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春节市场的,还有烟花。

湖南省浏阳市,就是著名的烟花制造基地,全球有半数以上的烟花,都在这里生产。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多达30万人,也就是浏阳人口的五分之一,都在此从事着烟花制造行业,而它最早的制作传统,几乎可以回溯到千年以前。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在浏阳市的一家烟花工厂,BBC记者见到了烟花从研制到填充再到包装的全过程。

为国际市场研制新型烟花的科学家,终日埋头于化学试剂,对于烟花制作,已经熟练到可以当场混合粉末,创制一个红色烟花。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在浏阳一处号称“与世隔绝”的厂区,负责填充内核的工人小心翼翼地防范着静电与火花,将易燃易爆粉末放进烟花的“外壳”里。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负责最后组装的工人们手脚麻利,平均12秒就能完成一个。卖得最好的礼花炮,能够发射到300米的高空,年销量超过270万。

它们不仅会成为春节期间最绚烂的风景,也会出现在诸如北京奥运会等重要场合。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夜幕降临后的浏阳,几乎每家工厂都在对自家的产品进行着实验。烟花点亮了浏阳的夜空,也点亮了春节期间无数地方的夜空,仿佛将新年的氛围,推向又一个高潮。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这就是我们在春节期间再熟悉不过的美食、佳酿、鲜花、烟火,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如此平常、理所应当,可这些春节的“常客”,背后却有着精密运作的市场与生产者。

他们的辛勤,造就了我们离不开的春节产品;他们的努力,也是这佳节不可或缺的故事。这些让我们习以为常的春节符号,也是心血与汗水堆砌出来的美丽。

并不是所有欢庆春节的方式

都在延续

提起春节最典型的活动,你会想到哪些?

有人可能会说,逛集市看庙会。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也有人可能会想到舞龙舞狮。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祈求来年好运的,会排好几个小时的队,只为在除夕夜的凌晨,烧到新年的头一炷香。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更不用提哈尔滨的冰雪节、香港的花车巡游与烟花盛会……全国各地,都有着欢庆春节的独特方式,与习俗有关,是文化的彰显。

500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以上这些,都在BBC的镜头中有所展现。看了他们的拍摄我们才惊觉,原来我们司空见惯的这些活动,可以如此新奇与有趣。

当然,在春节期间,覆盖面最广、受众人数最多的,当属除夕夜的春节联欢晚会。

由于中华民族的人口“红利”,春晚最高一次的观看人数纪录,早已突破了八个亿。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全国各地的演艺人士们为了获得上春晚的机会,每年需要在1000多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才有机会在全国人民面前露个脸。

春晚的节目,甚至提前一年就开始排练。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武校出身的小伙子吕义海,7岁开始学武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未来的道路——“我想上春晚,为全国人民表演。”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可以说,自那以后,吕义海的整个青春岁月,都在为上春晚而准备和排练。

2016年,他和他的同伴们终于成功获得了一次在春晚表演的机会,哪怕只是在主要演员后面当一当“背景板”,他也十分满足。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1983年就开始播出的春晚,不仅是上亿人收看的春节最大盛会,更代表了这世间若干个平凡生命的梦。

只是,并不是所有平凡人的梦,都有美梦成真、再度延续的那一天。

位于张家口蔚县境内的暖泉镇,悄悄隐藏着一门快要失传的手艺,它专为春节而生,却随着年复一年的流逝,变得难以为继。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打树花”。

匠人将1600度的滚烫铁水,洋洋洒洒地挥向空中,创造出如烟花般绚烂的美景。

在曾经那个穷人无法负担烟花的年代,他们便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聊表欢庆春节之心。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打树花”的壮观绚丽,从未听说过这一手艺的BBC记者,曾对中国人运用铁水来庆祝春节的办法深感怀疑。

500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直到她亲眼见证了这充满奇迹的时刻,才确信,这门看似危险却精妙绝伦的传统手艺,值得所有人的掌声与惊叹。

然而,它可能再也没有机会重演了。

“打树花”的第十四代传人薛建国,祖祖辈辈都是精通这门手艺的匠人。曾几何时,春节是这个家族最忙碌的时候,他们被当地人请去各种各样的场合,专为节日而表演。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岁月变迁,时光流转,如今却再也没有人需要通过观看“打树花”来欢度春节了。薛家的生意冷了下来,而随着一代代的传人离世,薛建国成了这里唯一一个还会“打树花”的后人,但真正需要他的时候,早已是屈指可数。

薛建国摩擦着手上常年累月被铁水烫出的伤疤,不无伤感地说,等他死后,这门手艺大概就会失传了。孩子们不愿意学,觉得太危险,而且就算学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现代的春节早已不需要往昔的技艺。

时代的发展,岁月的前行,让我们与过往的春节传统渐行渐远,这是一种无法违逆的规律,却依旧能勾起人们的感怀。

并不是所有欢庆春节的方式,都还在延续。

唯有珍惜那些存在的,铭记那些不该被遗忘的,因为,它们曾共同构成这个节日。

500

图片来源于纪录片

500

短短两三个小时的BBC纪录片

虽然不能囊括我国春节的千姿百态

也不能道尽所有的文化遗产

但它却提供了一种新鲜而蓬勃的视角

让身在其中却从来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的我们

重新审视环绕在我们身边的这一切

春节的盛大欢庆,从来不是理所应当

在习以为常的背后,都是难能可贵的存在

References:

BBC2016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

BBC Two - Chinese New Year: 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

Chinese New Year: 'The largest annual human migration' - BBC News

Chinese New Year: 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 (TV Mini ... - IMDb

豆瓣电影 -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如何评价BBC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 知乎

独立鱼电影  《BBC拍了部春节的纪录片,暖哭了中国人》

人民日报 《BBC拍了部口碑爆棚的《中国春节》,英国人各种羡慕嫉妒恨……》

21世纪英文报  《BBC拍了部「中国春节」,看哭了无数中国人》

凤凰新闻客户端 《这部BBC拍的中国春节纪录片,把全球华人都惹哭了(附视频)》

作者:克里斯,精英说90后小编,香港传媒小硕,一个脱离高级趣味涉猎广泛的嗷星人。

版权归精英说所有,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