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Cm SK C/34火炮浅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45穿甲能力 38Cm SK C/34火炮浅议

38Cm SK C/34火炮浅议

2024-07-04 12:38: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安装于提尔皮茨号战列舰的38Cm SK C/34舰炮(图片源自Navweaps网)

       38Cm SK C/34火炮是德国史上最大的战舰“俾斯麦”级战列舰的主炮,其也因“俾斯麦”号和“提尔比茨”号传奇的服役生涯而广为人知,更随着1941年5月24号早上6时01分那殉爆“英国皇家海军的荣耀”--“胡德”号战列舰巡洋舰的一炮而名声大振,成为倍受广泛讨论的火炮之一。

位于挪威克里斯蒂安博物馆收藏的38Cm SK C/34火炮(图片来自Navweaps网)

      目前在38 Cm SK C/34火炮全称的解译上,对其头尾两个部分的解释都比较一致,即,38Cm表示其火炮的口径,C/34的全拼为“Construktionsjahr 34”,意为1934年设计。但对于中间缩写“SK”的解译却出现了两种分歧。一种说法认为,“SK”的全拼应该是“Schnelladekanone”,即意为“速射炮”,按照此类观点,则38Cm SK C/34火炮的全称是“38Cm Schnelladekanone Construktionsjahr 34 ”。这一解释的依据来源于一战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家海军的火炮命名传统。这个说法目前也得到国内外很多线上线下的资料,尤其是一些外籍文献的赞同。如Stefan Draminski 所著的《The Battleship Bismarck》(Osprey Publish出版社2018年版)和Angus Konstam 所著的《Battleship Bismarck》(Haynes Publishing出版社2015年版,中国工业机械出版社2017年译版)在解释38Cm SK C/34火炮的名称时就遵循了这一说法。但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以“Schnelladekanone”速射炮来命名海军火炮的行为仅存于第二帝国时期,而在纳粹上台成立第三帝国后,海军火炮名字中的“SK”全拼其实已更改为“schiffkanone”,意为“舰炮”。按此类观点,诞生于第三帝国时期的新款38Cm SK C/34火炮的全称应该为“38Cm Schiffkanone Construktionsjahr 34”。这一说法的一个依据是第二帝国时期海军的火炮命名格式后半部分是“SK+L(lange的缩写,意为长度,这里以倍径表示。如38Cm SK L/45火炮就是指这门炮的炮管长度为45倍径。)”,而第三帝国时期则是“SK+C”,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而《第三帝国海军舰炮全集》(王子午编译 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中,更有一篇名为《德国海军舰炮的命名规范》的附录,里面宣称“根据海军官方的命名条例,在一战后设计、列装的由军舰搭载的新型海军炮被称为‘舰炮’(Schiffkanone),而一战结束之前装备海军的旧式火炮仍按照第二帝国时期的规范,称为‘速射炮’(Schnelladekanone)。”同时,国外大型海军武器论坛Navweaps网(网址http://navweaps.com),在解释“SK”的定义时也同样使用“schiffkanone”的说法。但按鄙人所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此两种说法均只能是各执一词:对于支持第一类观点的人来说,目前他们尚无实据去证明第二帝国皇家海军与第三帝国战争海军火炮命名格式中出现明显的差异并没有影响其传统命名规则的延续性;而对于支持第二类观点的人来说,《第三帝国海军舰炮全集》一书和Navweaps网中所提及的那份“海军官方的命名条例”目前并未看见具体的条令原文,导致无法证其真伪。而且,他们目前也无法解释“Schnelladekanone”说法的泛用性现象。而鄙人自己的看法也更偏向第一种观点,因为38Cm SK C/34火炮并不是一款只装备到战列舰上的火炮,它也存在岸炮版本,故而将之依然以“Schnelladekanone”速射炮来命名显然更为妥当。

“俾斯麦”号上的38Cm SK C/34主炮,这艘船和这门炮都是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为回应欧洲海军列强新一轮军备竞赛,实现抗衡法国海军,重新跻身于海军大国之列的产物(图片源自网络)

      20世纪30年代,尽管《伦敦海军条约》依然在表面上维系着当时世界五大列强:英、美、法、意、日的海军平衡,但列强海军之间的明争暗斗已然暗流汹涌。在欧洲方面,法国人为了反制德国人于1928年建造的,搭载28Cm SK C/28型舰炮的“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分别于1931年和1932年开工建造两艘搭载330mm/50 M1931型舰炮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而意大利受此刺激,在1934年开工建造搭载381mm/50 “安莎尔多”M1934型舰炮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最终,法国因此又在1935年开工建造搭载380mm/45 M1935型舰炮的“黎塞留”级战列舰作为回应。意法的这一系列举动无疑也刺激着德国海军。虽然此时的德国海军仍然受到《凡尔赛条约》的桎梏,还不能在其军备建设上完全展开手脚,但从不甘于沦为只是一支地区性岸防力量的德国海军一直都在努力寻求着能与列强海军平起平坐,或者最起码也要能抗衡法国海军的实力。既然现在法国凭借着“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压制了其“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那么德国人自然就要建造更强大的军舰和口径更大的火炮去抗衡法国海军的新锐。据《Battleship Bismarck》一书介绍,早在1932年,德国国会就通过一项老式战列舰替换建造方案,到1934年该方案被明确阐述将无视施加在“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和“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上的限制要求,其防御和火力要强于当时法国最先进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用以替代老式战列舰“汉诺威”号,战舰代号为“F”,这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俾斯麦”号。在时任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的自传中记载,他是在“俾斯麦”级战列舰计划建造之初就打算让其配备38Cm舰炮,然而其他文献则大多都认为,“俾斯麦”级的主炮口径问题是经过从33Cm向35Cm递进,直到1935年得知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将搭载380mm舰炮后,才最终递进并确定为38Cm的。但无论如何,随着德国海军准备兴建大型水面战舰,其配套的大口径舰炮的研发工作也在1934年展开,而其中一个成果,便是38Cm SK C/34火炮。

网友“冰镇咖啡”的文章《最后的条顿武士:“巴伐利亚”级战列舰小传(上)(网址:httips://www.bilibili.com/read/cv13517437)》中展示的SK C/34(上)火炮和SK L/45(下)火炮结构图。很多文献均宣称SK C/34并没有过多的继承SK L/45,是一种在其基础上重新设计的火炮。

       很多人认为,38Cm SK C/34火炮是在一战时期的38Cm SK L/45火炮的基础上改良而来,但包括上文所提及的诸多文献网站中,均异口同声地否认两者属于改良关系。《第三帝国海军舰炮全集》书中如此说道:“38厘米SK C/34型舰炮是基于一战时期巴伐利亚级战列舰装备的38厘米SK L/45型舰炮研发的,于1934年开始设计。虽然以一战同口径舰炮为基础,但实际上新型380毫米舰炮还是进行了全盘重新设计······”《Battleship Bismarck》中译版中也这样评论道:“有人认为‘俾斯麦’号上安装的新型380mm主炮衍生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巴伐利亚’级无畏舰上的380mm短管主炮,但事实上二者有明显区别。新型380mm主炮是在1934年全新设计的······”显然,尽管这些文献信誓旦旦,但仅凭这种笼统的措辞实在无法实锤SK C/34和SK L/45之间的关系。就鄙人从Navweaps网中记载中得到的对两种火炮浅陋的了解,它们之间明显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炮管长度。SK C/34火炮的炮管长18.405米,按德式倍径算法(计算时包含炮膛长度)为51.66倍径,而SK L/45火炮则顾名思义,是一种45倍径(同样为德式算法)的火炮,其炮全长16.11米。

二、膛线。SK L/45火炮的膛线数量为100条,膛线深度和宽度从炮管根部开始在炮口呈渐浅渐窄变化,平均深度3毫米,平均宽度6毫米,缠距恒定为1.3英寸。而SK C/34火炮的膛线数量为90条,膛线深度恒定为4.5毫米,宽恒定为7.76毫米,但缠距由1.36英寸渐变为1.3英寸。

三、发射药药室体积。SK L/45的发射药药室容量为270升,而SK C/34的发射药药室容量为319升。

四、工作膛压。SK L/45的工作膛压为3150千克/每平方厘米,而Sk C/34的工作膛压为3200千克/每平方厘米。

       尽管除此自外,关于这两种炮之间还存在哪些异同,鄙人尚需多加涉猎。但仅以上述而论,鄙人认为,即使无法断定SK L/45和SK C/34之间是否为改良延续关系,也能从它们之间的这些明显差异看出,SK C/34也断非SK L/45的简单复制之物。

安装于Hanstholm II炮台上的38Cm sk c/34火炮,该炮实际分为舰炮版和岸炮版,彼此之间性能也有所差异(图片来源于Navweaps网)

       据《第三帝国海军舰炮全集》和Navweaps网记载,38Cm SK C/34火炮全长19.630米,按德式倍径算法(计算时包含炮膛长度)为51.66倍径,按英式倍径算法(计算时只取炮管长度)为48.83倍径,炮身(包括炮膛)重111吨,内膛有90条长15.982米的膛线,膛线深度恒定为4.5毫米,宽恒定为7.76毫米,但缠距由1.36英寸渐变为1.3英寸。SK C/34火炮的工作膛压为3200千克/平方厘米,炮管寿命250发,采用垂直楔式炮闩,2.5度仰角定角装填,但在不计算弹药从弹药库提升到炮塔的时间下,该炮能在18秒内完成装填、击发到退壳的整个发射流程。而在“俾斯麦”级战列舰上,该炮配合DrhL C/34炮塔的扬弹系统,曾在海试中达到过3发/分钟的射速,可谓世界同口径火炮之最。不过有人认为这个射速是在近距离射击时,以接近装填角度的4°仰角射击才取得的极限射速,在实战中不太可能达到,而在其为数不多的实际战斗中,例如1941年5月24号的丹麦海峡之战,“俾斯麦”号上的SK C/34主炮射速确实大概只有1发/分钟,并没体现出海试中展现出来的射速优势。SK C/34分为装载到战列舰上的舰用版和装备到海岸炮台上的岸炮版,两个版本主要差异体现在发射药药室容量上,在舰用版中,其发射药药室较小,为319升,而在岸炮版本中,发射药药室容量增加到361.7升。两版火炮均使用RP C/38发射火药发射炮弹,据网友挖出的材料称(详见“个人图书馆”网中《身管寿命与初速间的关系》一文,地址:https://360doc.com/content/17/0123/08/37844335_624283489.shtml),这是一种硝酸脂类混合发射药,成分为69.45%硝化纤维(N元素含量12.2%),25.3%硝化二乙二醇,5.0%中定剂,0.15%氧化镁,0.10%石墨。综合N元素含量12.09%。爆容810升,爆发温度2495K。SK C/34的发射药分为前部发射药和后部发射药,在舰炮版本中,其前部发射药包裹在可燃丝绸包中,重量99.5千克,而112.5千克重的后部发射药装在70千克重的黄铜弹壳中,发射药总重量为212千克。而在岸炮版本中,其发射药总重量为258-295千克。

SK C/34 标配的Psgr.L/4.4(m.Hb)穿甲弹结构图(图片来自网络)

     SK C/34主要配备四种弹药,前三种弹药是舰炮岸炮两个版本都通用的,分别是:

        Psgr.L/4.4(m.Hb)。这种弹全称是Panzersprenggranate.L/4.4(mit Haube),翻译过来就是4.4倍弹径长度(1.672米)的穿甲弹(带弹道风帽)。这其实是一种弹底引信被帽穿甲弹,弹重800千克,内装炸药18.8千克,主要用于对付重装甲目标,如敌方的战列舰。

     Spgr.L/4.5 Bdz(m.Hb)。这种弹全称是Sprenggranate.L/4.5 Bodenz under(mit Haube),翻译为4.5倍弹径长度(1.710米)的弹底引信高爆弹(带弹道风帽),这种高爆弹弹重800千克,内装炸药32.6千克,尽管穿透能力不如穿甲弹,但由于是弹底引信延时引爆,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而且相对于穿甲弹而言装药更多,爆炸力更强,适合用于对付像巡洋舰之类的轻装甲目标。

       Spgr.L/4.6Kz(m.Hb)。全称Sprenggranate.L/4.6 Kopfz under(mit Haube),翻译为4.6倍弹径长度(1.748米)的弹头引信高爆弹(带弹道风帽),这种炮弹同样重800千克,但装药高达64.2千克,在通用弹中具有最强的爆炸破坏力。不过,由于采用的是弹头触发引信,这种炮弹的穿透性是最差的,其设想用于打击敌方的无装甲目标,而在二战德国海军破交战战略的背景下,这种炮弹很明显就是用来打击敌方商船。

    除了以上三种通用炮弹外,SK C/34还有最后一种专供岸炮版本使用的炮弹,名为SiGr L/4.5 Bdz u. Kz (m.Hb),全称Siegfriedgranate.L/4.5 Bodenz und Kopfz under(mit Haube)也就是4.5倍弹径长度(1.710米)的可选用弹头或弹底引信“齐格飞”弹(带弹道风帽),这其实是一种减重远程榴弹,弹体重量减至495千克,装药69千克,配合岸炮大仰角发射时,最远可攻击55.7千米处的目标。

38Cm Sk C/34在使用Psgr.L/4.4穿甲弹时的穿甲性能图表,简称炮表。这份图表来源于百度贴吧,是吧友挖出的德国官方海军手册《GKdos100》中的内容。

       用舰炮版本的SK C/34发射炮弹时,以上所有规格的通用炮弹出膛速度均为820米/秒。据《第三帝国海军舰炮全集》记载,德国军方在实际测试中,由38Cm SK C/34发射的Psgr.L/4.4(m.Hb)弹底引信被帽穿甲弹在此初速条件下,能打穿10千米距离上510mm厚的克虏伯表面渗透硬化装甲。而通过岸炮发射的炮弹初速更高,为1050米/秒。所以虽然鄙人目前尚未有任何关于岸炮版本的穿甲射击数据,无法较为具体地说出其发射穿甲弹时的效果如何,但基于被帽穿甲弹的动能穿甲原理,故而鄙人认为由岸炮发射时,具有更高初速的穿甲弹其穿甲效果应该比舰炮版要好。

       舰炮版的38Cm Sk C/34火炮最大射程为36520米,而岸炮版则为42000米,在使用远程榴弹的情况下更是能打击55700米处的目标。两种版本的火炮在射程上之所以表现出如此巨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却是因为炮塔的缘故:舰炮版的SK C/34安装在DrhL C/34双联装炮塔中,其最大仰角只有30°,而岸炮版本安装在BSG单装炮塔中,其最大仰角却增大到55°,从而赋予了岸炮版本更远的射程。此外,如上文所述,岸炮版具有更大的发射药药室,发射炮弹时所用的发射药重量也比舰炮版要多,这也其射程提高的另一因素。

这是同样来源于百度贴吧,由百度贴吧吧友挖出的,出自于《GKdos100》德国海军官方手册中的SK c/34火炮的弹道性能图表。

     38Cm Sk C/34火炮,与法国的380mm/45  M1935型舰炮、意大利的381mm/50“安莎多尔”M1934型舰炮被一起称为“新15英寸”舰炮,是欧洲海军在20世纪30、40年代所正式列装的新型战列舰主炮中口径中最大者,从这点上看,它们可以被看作是二战欧洲战列舰主流火力的代表。然而在这三支15英寸炮中,38Cm SK C/34的争议是最大的。受早年军迷圈中对“俾斯麦”级战列舰“欧一世三”严重失实的吹捧影响,作为其主炮的38Cm Sk C/34火炮也曾集诸如“威力强大”、“冠绝群雄”之流的众多溢美之词于一身。但随着更多史料被挖掘,“俾斯麦”级战列舰跌下神坛,并被因受“俾斯麦”铁杆粉丝们多年打压中伤而愤怒的其他军迷打入“废物”、“落后”和“残次品”的深渊,38Cm Sk C/34也随之一同沉沦,时常被贬为不堪一用的“二战舰炮之耻”。

意大利381/50 “安莎尔多”M1934型舰炮,即著名的“嗑药炮”,其通过强装药方式,以牺牲炮管寿命和精度为代价,在配合其885kg重的穿甲弹使用时能获得15英寸炮中最为可怖的装甲穿透能力,甚至在面对垂直装甲的时候,其穿甲效能不亚于口径更大的美国406mmMk6舰炮,该炮装备于“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图片来自《THE LITTORIO CLASS Italy’s tast and Largest Battleship 1937-1948》Enninio Bagnasco and Augsto de TOTO 著Seaforth 出版社2011版)

       总的来说,38Cm Sk C/34火炮最常常让人诟病的是其穿甲能力在与同时期舰炮相比时相对低下。但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注意两点:首先,我们平常所说的炮的穿甲能力其实并不全然是属于炮的性能指标,因为穿甲的本质是炮通过发射炮弹,提供以炮弹动能,然后再由炮弹凭借其动能砸穿装甲。所以一门炮所表现出来的穿甲能力的好坏,不但与炮的自身相关,还与炮弹相关,所以,我们在谈论穿甲能力时,与其说是某一门炮自身水准的体现,倒不如说某一门和某一种炮弹组合而成的这个火力系统的实力体现。其次,人们在拿SK C/34和其他火炮比较时,几乎都是默认以其舰炮版本的性能数据作为比对基础的,这里面自然有因为舰炮版的资料较岸炮版更为完善的缘故,但我们也不应忽视,由于岸炮版本的SK C/34拥有更大的发射药药室,能以更高的初速发射炮弹,无疑它才应该是更能代表这款火炮完整实力的版本。故而仅以舰炮版本的SK C/34去比拼并不能真正反映此炮的实力。

《第三帝国海军舰炮全集》中列举的与38Cm SK C/34相近的一些火炮数据,SK C/34与意法同级别火炮相比,其较弱的穿甲能力是常被人诟病的所在,但鄙人认为这并不全是火炮本身的“锅”

       当然,舰炮版本的38Cm SK C/34火炮在使Psgr.L/4.4(m.Hb)穿甲弹时,其组成的这个主炮火力系统所展现出的穿甲能力,与同时期的其他战列舰主炮火力系统,尤其是与同属“新15寸炮”的M1935和M1934相比,确实比较逊色,但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缘故,其一,是因为其配属的穿甲弹重量较轻。M1935和M1934配属的穿甲弹分别重883千克和885千克,而SK C/34标配的Psgr.L/4.4(m.Hb)穿甲弹仅有800千克的“体重”,实属相差较大,但明显这是属于炮弹问题的范畴。其二,是因为其发射炮弹对使用发射药的标量较少,从而导致在炮弹重量较轻的情况下,也没能在初速上占到优势。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我们要承认舰炮版的SK C/34火炮发射药药室容积仅319升,相较M1935和M1934的药室来说确实较小,这难免会对其发射药用量产生限制。但同时通过参考SK C/34的岸炮版在对其药室扩容至361.7升(依然小于另外两支15寸炮的药室容积)之后,却能够以不少于M1934和M1935发射药剂量标准的258-295千克发射药发射炮弹的例子,鄙人认为舰炮版SK C/34发射药的实际用量应该不是其药室所能承受的极限,而是因为某些原为被人为降低了。换言之,或许即使是舰炮版的SK C/34火炮,其理论上应有的穿甲能力,应该并不止其实际表现出来的水准。

《第三帝国海军舰炮全集》中展示的舰用DrhL C/34双联装炮塔结构图,炮塔布局影响着舰炮的射程、射速以及生存性,故而也是影响和评估一门火炮实际表现的重要因素

       再者,即使在38Cm SK C/34火炮在史实上表现出来的穿甲能力不如意法的“新15寸炮”的这个事实基础上看,这也不等于可以因此证明其穿甲威力不足以应付当时的海战,根据百度贴吧中网友通过“克虏伯”穿甲公式推算出的结果来看,理论上以38Cm SK /34和Psgr.L/4.4(m.Hb)穿甲弹组合为主炮火力系统的“俾斯麦”级战列舰,能在17千米以内的距离上对付绝大多数同期的战列舰。(详见百度贴吧主题帖《为俾斯麦正名-相关的甲弹对抗》网址https://tieba.baidu.com/p/7259286569以及ships of the line and battleships论坛中的帖《克虏伯公司穿甲计算公式》http://www.warships.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67&highlight=%E5%85%8B%E8%99%8F%E4%BC%AF)加之影响一门火炮作战能力的因素除了了穿甲能力外,还有射速,精度,射程等等方面,故而综上所述,鄙人认为仅以穿甲能力的相对较弱来抨击SK C/34“不堪一用”,全面逊色于同属“新15寸炮”的380mm/45  M1935型舰炮和381mm/50“安莎多尔”M1934型舰炮,“落后于时代”是片面且不正确的。

       据Navweaps论坛上的记载,与38Cm SK C/34炮同为“新15寸炮的”与380mm/45  M1935型舰炮和381mm/50“安莎多尔”M1934型舰炮性能数据如下:

       381mm/50“安莎多尔”M1934型舰炮,重109.9吨,全长20.720米,按英式算法为50倍径,内膛有96条膛线,线长19.781米,线深3.1毫米宽8.4毫米,缠距为恒定1.3英寸。发射药药室容积456.22升,发射药分装在六个可燃药包内,总重222.2千克,工作膛压3200千克/每平方厘米,炮管寿命110-130发,射速1.3发/分钟。最大射程42.8千米

       380mm/45 M1935型舰炮,重94.130吨,全长17.882米,按英式算法为45倍径,内膛有80条膛线,线长14.157米,深3.7毫米 宽8.9毫米,缠距恒定为1.25英寸,发射药药室体积456.6升,发射药总重量288千克,工作膛压3200千克/每平方厘米,炮管寿命200发,值得一提的是该炮可以任意角度装填,射速1.2-2.2发/分钟。最大射程41.7千米。

       通过与前文列出的,同样为Navweaps论坛上所记载的38Cm SK C/34炮的性能数据相对比,显而易见,SK C/34除了发射药药室容积方面明显小于其他两门舰炮外,仅以炮本身的技术特征而言,与38Cm SK C/34炮与380mm/45  M1935型舰炮和381mm/50“安莎多尔”M1934型舰炮总体上参数都比较接近,互有长短。故而鄙人认为,其实此三炮的技术水准,应属于同一层次。

        限于鄙人粗浅的认识和篇幅缘故,此篇关于38Cm SK C/34火炮的浅谈就此收笔。此篇只当作鄙人一点平日杂读之心得,于此“丹麦海峡”周年之际,泼墨呓语,奉与诸贤一哂交流,兼以为抛砖引玉之用。愚钝之下,其文行书草草,多为零散感悟,不成体系,自然遗漏谬误难免,若有不堪之处,鄙人于此先行拜罪,并敬请诸贤不吝雅正。

                             

                                                                                                     酒浸衣襟又一生

                                                                                                       2022年5月24,

                                                                                                 “丹麦海峡之战”81周年

参考文献:

《第三帝国海军舰炮全集》

《battle bismarck》

《The Battleship Bismarck》

《崛起与毁灭:雷德尔元帅回忆录》

“身管寿命与初速的关系”

“为俾斯麦正名——相关的甲弹对抗”

“克虏伯公司的穿甲计算公式”

Navweaps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点击排行

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试剂和
说到实验室常用到的东西,主要就分为仪器、试剂和耗
不用再找了,全球10大实验
01、赛默飞世尔科技(热电)Thermo Fisher Scientif
三代水柜的量产巅峰T-72坦
作者:寞寒最近,西边闹腾挺大,本来小寞以为忙完这
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系统有
说到通风柜跟实验室通风,不少人都纠结二者到底是不
集消毒杀菌、烘干收纳为一
厨房是家里细菌较多的地方,潮湿的环境、没有完全密
实验室设备之全钢实验台如
全钢实验台是实验室家具中较为重要的家具之一,很多

推荐新闻


图片新闻

实验室药品柜的特性有哪些
实验室药品柜是实验室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
小学科学实验中有哪些教学
计算机 计算器 一般 打孔器 打气筒 仪器车 显微镜
实验室各种仪器原理动图讲
1.紫外分光光谱UV分析原理:吸收紫外光能量,引起分
高中化学常见仪器及实验装
1、可加热仪器:2、计量仪器:(1)仪器A的名称:量
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
今天盘点一下微生物操作主要设备和器具,别嫌我啰嗦
浅谈通风柜使用基本常识
 众所周知,通风柜功能中最主要的就是排气功能。在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 win10的实时保护怎么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