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究竟是怎样开凿雕刻的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龙门石窟是哪一年建造的 云冈石窟究竟是怎样开凿雕刻的呢?

云冈石窟究竟是怎样开凿雕刻的呢?

2024-07-10 04: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皆云,备历西域诸国,见佛影迹及肉髻,外国诸王相承,咸遣工匠,摹写其容,莫能及难提所造者,去十余步,视之炳然,转近转微。又沙勒胡沙门,赴京师致佛钵并画像迹。"可见云冈石窟开凿时的佛的雕像、画像等是当时最标准最精美的模本。只是由于工匠各自技术水平不同,导致了部分石像比例稍显不同。如第十七窟佛像身子偏长,底部距地面就要深一些。

总之,作者认为开凿雕刻云冈石窟大体程序是: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粗后细,昼夜轮流作业而完成的。

02

云冈石窟美在哪里?

第一是地理环境优美。窟前有清澈的河水流淌,浪花四溅,漩涡涟漪。山上河边树木葱郁,花草遍地,花香鸟语。古刹高大雄伟,金碧辉煌,风铃叮当,悦耳动听。寺里香烟缭绕,四处飘香。木鱼声、钟鼓声、诵经声不绝于耳。

第二是石雕美。云冈石窟的大小雕像都符合黄金分割率,人体比例合适,特别是几尊大石佛,无论远视、近视、仰视、侧视,转换各种角度,都给人们一种非常舒服、非常美的感觉。

第三是布局美。洞窟有石像,窟前有殿堂,水边有寺院,装饰彩绘,富丽堂皇。洞窟分为西、中、东三部分,有的洞与洞相连,大洞套中洞,中洞藏小洞。每个洞窟结构不一样,造像内容不一致,造像布局大中小石佛相结合,立雕、半立雕、浮雕相结合,交错和谐,相得益彰。

各种龛式布局合理协调,既丰满充实,又不零乱,佛窟与支提窟相结合。各种动物与植物相结合,花边装饰不重复,变化多样。佛、菩萨、罗汉、供养人相结合。夸张与写实相结合,印度天神与中国天神相结合。丑与美相对比,大与小相对比,明与暗相对比,高与低相对比,苦与甜相对比,在比较中显得更和谐协调,壮观中见美、丑陋中又显美。一幅雕刻表现一个内容,表现一个故事。

虽然并坐佛占据大量的造像题材和雕刻画面,但给人一种不重复繁琐之感,处理得极为巧妙,妙中见美。

第四是雕刻美。云冈石窟虽然是石雕,但雕得非常精致,特别是人与佛的嘴角,深凹圆润,特点明显,匠人们观察生活非常仔细,给人一种细腻真实之感。衣纹装饰特别逼真,细小之处,也不马虎,雕如同画得一样。云冈飞天,在笨拙中显得灵巧生动,栩栩如生。虽没有敦煌飞天的飘逸潇洒流畅,但又具石雕的舒展流畅和特色。粗

的石雕线条凝练准确,就如速写画一样,如第五窟的佛头,雕得非常简练,但造形极为生动、可亲,让人肃然起敬,游客流连忘返。

北魏匠人雕刻之技法非常高超,想象力极为丰富。再如第十八窟几位西域僧人头部的雕刻,非常生动,很有特点,一看就是梵僧的面貌特征,人物头部结构特点抓得非常准确。再如第十二窟乐舞窟,各种伎乐、舞蹈者等,给人一种呼之欲出之感觉,虽为凝固的石雕,但充满了跳动感,简直是雕活了、雕神了。正如宋昱诗歌中所描写的那样:“影中群像动,空里众灵飞。"让石雕充满了血肉,充满了人间之喜怒哀乐之情。用石雕表现人物如此生动准确,可谓技艺绝伦,无可比拟。

第五是建筑美。窟前建筑结构合理,从下到上层层收缩,梁柱插入石崖,充分利用了山体支撑力,分层观赏参拜佛脚、佛身、佛头,考虑的十分周到,便于参观者观赏。石窟山堂水殿结合的非常巧妙,是起到了保护石窟石像的作用。洞窟中充分表现了北魏建筑之特点,如佛塔、城门、宫殿等。特别是人字斗拱,为考证北魏建筑提供了绝好的实物参考资料,又体现了北魏建筑之美。

第六是力学结构美。大洞充分利用空间雕满各种石像,不显空旷。小洞布局合理,四壁雕满石像,又给人一种天圆地方“蒙古包"式的感觉,不显拥挤狭小,处理得恰到好处。大洞或用巨佛或用大塔柱支撑窟顶,所以大洞不易塌毁。大洞窟采用穹庐式,科学地减轻了顶部的压力,力学结构合理,表现了力学美。中小洞窟采用平綦式,平顶雕刻各种藻井,饰以莲华、二龙并绕等,给人一种宫殿式的感觉。平顶式洞窟有的又分为前后室,又给人一种套间的感觉。

在大中洞窟中的窟门上开明窗,解决了采光通风和对窟门的压力,从结构力学上讲,非常科学合理。窟门又分作拱式、方式、塔柱式等,变化多端,给人一种不单调之感觉。云冈石窟的雕刻别具匠心,别有特色,为建筑学、雕刻学、结构力学、美术学、人体比例学、装饰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启发和借鉴,充实了云冈学的内涵。

第七是碑刻美。云冈石窟的碑刻题记、石刻文字为典型的碑体,骨肉饱满,洗练凝重,棱角分明,为书法碑刻史上之上乘作品,又给人一种书体大方美观的感觉。有的专家认为,魏碑体应源于平城之书法家和其作品,云冈之碑刻为其立论提供了部分物证。

第八是气势美。云冈石窟开创了我国石窟艺术史上“全石全新"的独特模式,即“云冈模式。"石洞窟宏巨,石佛像高大,令人惊叹不已。东西长约1公里,高者17米,大小石造像5.1万尊,营造了一种气势非凡之美。如果我们不亲自去参观那是无法体验和想像的。当您第一次来到云冈石窟前,就给您一种巨大的震撼力、凝聚力和向上力,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力和伟大的民族精神。《魏书》说:“雕饰奇伟,冠于一世",绝非夸张之词!

总之,云冈石窟之美,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准确的。游客只能在游览参观中慢慢体会和领悟吧!

03

云冈石窟第十六窟的“怪现象"是什么?

细心的游客只要认真辨识,就会发现在云冈第十六窟东、西、南三壁下方的浮雕上,有许多改动的痕迹。它不是风化的结果,而是人工改动的痕迹。这是为什么呢?

第十六窟是为文成帝雕造的石佛像。可惜文成帝在和平六年(464年)五月就去世了,只活了26岁,他的死引来了北魏上层斗争的激烈变化。乙浑阴谋政变,冯太后假意自焚,冯太后听政,冯太后私乱,献文帝处死冯太后的面首,献文皇帝被冯太后鸩杀,5岁的孝文帝上台,冯太后二次临朝听政等等。所以,在供奉文成帝的第十六窟里,供养人的石刻画面按照政治需求进行改动改刻,这是非常可能的。第十六窟洞窟里的微妙变化,反映出北魏平城的宫廷斗争。从这一点上讲,云冈石窟的确是一部石刻的《魏书》。

云冈传说之佛主推水救百姓

在云冈没有大庙的时候,云冈这地方山高沟深,水流湍急。每到雨季,洪水沿河泛滥,水灾年年发生,给沿河两岸的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灾难,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老百姓为了活命,不得不背井离乡,逃离家园。

不知哪一年,云冈突然间出现一座大庙后,这里的面貌变了,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南河湾的水也不像从前那样一下雨就涨(躲出去逃命的人听说云冈这些年变了样,洪水也不发了,就又纷纷搬回老家,这样安定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传了几十代了。

不过有一年,云冈地区的西边,连日降雨,雨一个劲地下,河水一个劲地涨,一直下了七七四十九天,使本来不太宽的南河湾河水一下就涨到了岸上,村里人害怕了,全部逃到云冈石窟的大庙里。

雨越下越大,河水越涨越高,眼看洪水就要涨到村子里。躲在大庙里的男女老少,个个看得清清楚楚,村子被水淹了,房屋倒塌了,家园被毁了,我们住哪呀!我们咋活呀!大人们急得呼天喊地,哭爹叫娘,小孩们吓得直往娘的怀里钻。

这时候,有几个八十多岁的老汉急得抱住佛主的腿哭喊着:“佛主啊,我们造了什么孽啊,眼看着洪水就要把我们的家给毁了。佛主啊,您老人家救苦救难,发发慈悲救救我们吧,您老人家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定会让那洪水退下去的!”

几个老汉这么一哭,大庙里的其他人都朝佛主哭起来,哭的、喊的、叩头的、作揖的,大庙里发出的声音惊天动地,声闻数里。

说来也怪,只见大庙第:十窟的大佛伸出硕长无比的胳膊,朝河湾里一伸,挥动着金光闪闪的大手轻轻一推,淹到村子里的洪水就马上退了下去,又见佛主翻转手腕,朝河湾的东方一划拉,那汹涌奔腾的洪水就乖乖地被制服了,立即缓缓地朝着东方流去。顿时,雨不下了,天气晴朗了,乌云散开了,太阳出来了,云冈村在这次特大的水灾中给保住了。

打那次洪水泛滥佛主显圣退水之后,云冈村里的人们和附近村庄的老百姓,更加崇拜庙里的佛菩萨,烧香、拜佛、礼佛的活动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保护佛像、维护佛窟的传统一直沿袭到现今。

· END ·

{私人订制}

文| 欢仔

版|欢仔

编审|葵酱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