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途 邑路奋进|林锵云:简朴房子走出广东抗日名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龙山村委会 百年红途 邑路奋进|林锵云:简朴房子走出广东抗日名将

百年红途 邑路奋进|林锵云:简朴房子走出广东抗日名将

2023-09-15 20: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天,发布君为大家带来

该系列报道的第十篇

△《江门日报》版面截图

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

简朴房子走出广东抗日名将

近日,记者来到新会区罗坑镇下沙村,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文化为主题的手绘壁画成为这里一道亮丽风景。藏身于一排排青砖老屋中,有一间仅3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小到连洗漱间、厕所都没有。屋外门楣上写着一行不大的字——林锵云同志故居,昭示着它的不同凡响。

熟悉珠江流域抗日历史的人

一定知道这个名字——林锵云,

他是珠江纵队司令员,

是百姓口中亲切的“林叔”,

是广东抗日英雄。

林锵云,曾担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司令员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副政委,在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中屡立战功。他又是名纯粹的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后身居高位,生活却仍保持简朴,从不花公家一分钱,家乡故居从未提过要修缮。讲解员林锡庆赞叹道:“他是共产党员的典范,值得大家好好学习!”

2014年起,当地在故居外增设林锵云故居展览室,以保护活化林锵云故居这个红色资源。近几年,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先后被公布为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新会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会区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成为众多机关单位、学校、团体等开展党建团建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精神的好地方、好平台。

2014年,下沙村委会把距离林锵云故居约50米、原下沙村大来里生产队队址翻新改造为林锵云故居展览室

红途印迹

群众和战士们心中的“林叔”

走进下沙村,村口池塘干净清澈,巷道宽阔。在林锵云故居周围,还有两组以爱国主义和廉政文化为主题的宣传壁画。游客在参观林锵云故居时,还可以欣赏这些宣传画,感受红色氛围。林锵云故居位于清朝时期的大合园建筑群中,共用屋内的大厅,住所分户居住,墙身主要由青砖砌筑,屋顶是横梁砖瓦。

“林锵云为党的革命事业、为新中国建设贡献了自己一生。他十分低调,甚至很多家乡人都不知道他的事迹。”75岁的林锡庆是一名退休干部,也是土生土长的下沙村人,退休后一直在这里担任义务讲解员的他,一遍又一遍、津津乐道地讲述着那段历史,“革命先辈的事迹很感人,我们应该将他们的精神弘扬出去。”

林锵云出生于下沙大来里一户贫苦工人家庭。1914年,他在香港参加了中华革命党;1922年,参加了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积极参加省港大罢工。在革命斗争中,他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立志献身无产阶级革命事业。1926年,他由邓发、龚昌荣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

新会侨报社提供的林锵云历史照片

广州起义失败后,林锵云受党组织派遣前往南海恢复和建立党组织。1929年初,被组织派到香港的广东省济难会工作,任救济部部长,负责慰问、救济被捕同志家属和照顾入狱同志,设法筹款聘请律师营救被捕同志等。1931年12月,林锵云在香港被捕并被驱逐出境,之后前往上海负责太平洋航线海员的工作。1932年5月,因叛徒出卖,林锵云在上海被捕,遭受了上电刑、坐水牢等残酷的刑讯,还经常被毒打。但是,他始终坚守党的纪律,没有暴露自己的政治身份,没有泄露党的任何机密,并积极参加了狱中反迫害的政治斗争,在凶残的敌人面前不畏强暴,坚贞不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

直至1937年11月,因日军入侵,上海沦陷,林锵云借日机轰炸之机逃出了监狱,于1938年1月辗转到达武汉,找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随后,他被中共中央长江局派回广东工作,任中共南顺工委委员,在南海、顺德等地筹建抗日武装,开辟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1939年2月19日,顺德抗日游击队成立,林锵云任负责人。9月,顺德抗日游击队被编入广游二支队,组成独立第一中队。1941年10月,林锵云指挥部队在顺德取得歼灭伪军400多人的西海大捷。

1943年4月,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正式成立,林锵云担任指挥。从9月底开始,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从禺南转移到中山五桂山根据地,全面领导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战争,在不断打击日伪的斗争中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大武装部队的活动范围。

游客在林锵云故居展览室参观学习

“林锵云积极投身革命,带领队友一起参加抗战,并不断加强队伍思想工作,学习军事知识,发动群众,坚持开展游击战。”林锡庆说,林锵云对群众和战士都很亲切,大家尊称他为“林叔”。虽为珠江纵队的司令员,但他生活简朴,同战士们一起行军、宿营,共吃莲藕或番薯掺大米煮的饭,从不搞特殊。

严于律己的人民公仆

新中国成立后,林锵云曾担任过第一任广东省总工会主席、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副省长等职务。尽管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但林锵云还是严格遵守党的规矩,克己奉公。

林锵云不许孩子们打听、过问他的工作,更不许她们向别人提起自己的职务。他不允许家人乘坐组织分配给他的小汽车。妻子和孩子生病了,都只能步行或者租一辆三轮车去医院看病;在路上遇见孩子们放学,他只是打个招呼,鼓励她们自己走回家去,却从不会停车搭载她们。

林锵云故居内部

林锵云的女儿林婉平曾回忆:“有一次,我在广州迷了路,哭着借用电话打回家,请求爸爸叫司机叔叔来接我。然而,爸爸只是耐心地指导我顺着空中的无轨电车电缆,自己走回家。20多年来,父亲从来没有利用职权为任何一个亲戚安排过工作或解决城市户口。”

林锵云生活非常俭朴,也要求孩子们养成俭朴的好作风。姐妹俩的衣服从小学穿到中学,又从中学穿到下放海南岛。孩子们见到不少同学有雨鞋,盼望自己也有一双,但林锵云却说:“不要看我们收入高,就向生活好的人看齐,许多人还很困难,我们要学会过紧日子。”

工作人员介绍林锵云生平事迹

为更好地弘扬林锵云精神,2010年,罗坑镇政府、下沙村委会全面修缮林锵云故居,使故居保存完好。2014年,下沙村委会多方集资28万多元,把距离林锵云故居约50米、原下沙村大来里生产队队址翻新改造为林锵云故居展览室,并组织人员到顺德、中山、南海等林锵云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寻找有关资料。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收集资料,建成这个林锵云故居展览室,希望让更多人前来参观、学习林锵云的事迹,传承和弘扬他的崇高品德。”林锡庆说。现在的展览室内,陈列了林锵云的生平足迹、战友为林锵云写的题词、珠江纵队的战斗路线图等。

2016年,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

被中共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

江门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2017年,林锵云故居被公布为

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红色革命元素墙绘

近几年,为了把林锵云故居打造成红色文化名片,当地通过“三清三拆三整治”“美丽廊道”“厕所革命”爱国卫生运动等搞好农村环境的绿化美化,使村容村貌有了崭新变化。如今,林锵云故居及故居展览室已成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好去处,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参观。

下沙村委会副主任阮群爱说:“下沙村的退休党员、年轻干部,平时到林锵云展览馆做志愿讲解员,宣传林锵云的革命精神,弘扬下沙的革命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会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梁健浩参观学习后感触良多:“通过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我们全体党员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感悟到先辈的革命精神,知道红色政权来之不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深受鼓舞。”

西海大捷:

珠江敌后抗日游击战

以少胜多经典战例

1938年10月,日军在广东大亚湾登陆。10月下旬,顺德、南海大部分地区沦陷。1939年2月,南顺工委委员林锵云、黄云耀领导顺德人民抗日游击队到顺德大良附近开展抗日活动,多次组织袭击日军,用抗日的实际行动表明:抗日游击战争在南海、顺德这些河川纵横的地区也是可以存在与发展的。

1941年10月,伪军第20师副师长兼40旅旅长李辅群纠集伪军2000多人,分三路大举进攻西海。当时游击队才250余人,不及敌人的十分之一,情况相当危急。林锵云、谢立全、刘向东沉着应战,指挥部队分散成若干小分队,时而埋伏在堤围、鱼塘和田间,时而又钻进甘蔗林、香蕉林。在茂密的果林里,伪军大白天也成了“瞎子”,被疏散隐蔽起来的游击队打得晕头转向。

林锵云既指挥大局,又上场作战。经过近10个小时战斗,游击队击溃了日伪军的进攻,歼敌200多人,俘敌100多人,自己一方仅伤、亡各1人。这就是珠江敌后抗日游击战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西海大捷。

市委党校教务二科科长林楷贤:

对党忠诚,坚守理想信念

林锵云一生的革命道路坎坷曲折。在战争岁月,他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员、战斗员,同时又是一位慈善可亲的长者。他生活朴素,从不特殊。从干部、战士到一般群众,乃至一些统一战线中的朋友,都乐于和他接近,并亲切地叫他“林叔”。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举的局面,林锵云忧国忧民,一心扑在工作上,努力发展生产,关心百姓疾苦,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林锵云的一生,是坚守理想信念的一生。理想信念犹如精神之“钙”,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就是靠精神之“钙”铸就的。一个人若精神没有支柱,就必然导致思想迷茫、萎靡颓废,甚至误入歧途、坠落深渊。今天,我们要学习林锵云坚定的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抵御住名和利的诱惑,献身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事业。

林锵云的一生,是对党忠诚的一生,是革命意志坚定如钢的一生。林锵云的革命生涯历经九死一生,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任何时候都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保持着坚定的革命意志。古人云:“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对党忠诚,是每个党员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是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和政治品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政治基础。

来源:文/图 黎禹君 黎秀敏 韦雪婷、新会政府网、罗坑发布等

责任编辑:袁媛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