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封神》爆火,历史上的姜子牙与齐国的千年溯源是如何开启的?齐文化对中华文明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齐文化的影响 电影《封神》爆火,历史上的姜子牙与齐国的千年溯源是如何开启的?齐文化对中华文明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电影《封神》爆火,历史上的姜子牙与齐国的千年溯源是如何开启的?齐文化对中华文明都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2024-03-04 18: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周武王灭商后,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姜子牙作为开国功臣受封于齐地营丘,建立齐国,即今天的淄博市临淄区,根深韵厚的齐文化也由此生根,并影响至今。

根据史料记载,姜子牙受封齐国后,实施简化周礼策略,推动百姓更快接受中原文化,大力发展工商与鱼盐业,促进经济发展,带动了当地文化的繁荣。强盛的国力和优越的经济与文化为后来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齐文化的历史发展

齐文化存在的时间,一般是从公元前1045年姜太公封齐建国开始(年代待考证),至公元前221年田齐为秦所灭结束。

从文化渊源的角度,齐文化可上溯至距今8000多年的东夷文化时期,甚至是四五十万年前的沂源猿人时期;从文化影响的角度,可下延至西汉武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134年),甚至可顺延至当代。

齐文化存在的空间,主要以春秋后期时的齐国疆域为主要范围,包括今天的鲁北、鲁中及山东半岛地区(即“海岱之间”的山东地区)。其影响区域包括今天山东大部以及天津南部、河北东南部、河南东北部、江苏北部、安徽东北部等。

齐文化的发展历史可分六个阶段:一是奠基阶段,即从姜太公封齐建国到三策治齐。二是巅峰时期,即齐桓公称霸时期,这时期齐国的一系列改革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三是发展时期,即晏婴相齐时期,这时期礼、民、廉、智等形态已经形成。四是辉煌时期,即战国齐威王、宣王时期,这时期的稷下学宫以及“百家争鸣”现象影响了整个历史。五是低沉时期,即战国后期到齐国灭亡。六是复兴时期,即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到公元前134年汉武帝“独尊儒术”这一段时间内,齐文化阴阳五行思想对秦政治影响巨大。

此外,齐文化邹衍大九州学说直接催生了徐福东渡的壮举。齐文化黄老之学对西汉前期政治影响巨大,是文景之治的思想基础;齐地公羊学派学者董仲舒、公孙弘将儒学提升至西汉官方意识形态顶端。

齐文化物质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齐国齐地文物,包括齐国齐地遗址遗迹等“不可移动文物”和齐国齐地青铜器、陶器等“可移动文物”。

在齐国故都临淄,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7处(截至2022年),古文化遗址300余处,出土文物更是数以万计。在临淄齐国历史博物馆,藏有珍贵文物数千件。1994年,临淄因文物资源丰富、齐文化内涵丰厚,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区县级城市,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影响

齐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光彩夺目的文化瑰宝,两周时期的齐国,与古希腊大致处于同一阶段,她们各具特色,交相辉映,可称得上是古代世界东西方两颗璀璨的明珠。

八百年齐国故都临淄,作为齐文化发祥地和中心,自古就有“东方古罗马”的美誉。从周朝到汉朝,临淄是当时最大的工商业都市,也是最重要的冶金、纺织、制车、制陶、漆器制作、铸镜、手工业科技中心和海盐、丝绸贸易最大集散地。

历史上,齐国诞生了众多影响历史的人物。如“周师齐祖”姜太公、“春秋首霸”齐桓公、“中华名相”管仲、“一代廉相”晏婴、“兵家之圣”孙武、“一鸣惊人”齐威王、“稷下之冠”淳于髡、“义不帝秦”鲁仲连、“围魏救赵”孙膑以及“火牛破燕”田单等。

在齐文化发展过程中,还诞生了众多思想巨著。如《管子》《晏子春秋》《六韬》《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考工记》《甘石星经》《诊籍》《齐民要术》等等。这些巨著,包括齐人创造的制度、典籍、学术、思想、宗教、民俗、文艺、科技、体育、医药卫生等,每一部都足以影响整个历史。

齐文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影响都有哪些?

1桓公称霸的影响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称霸,在春秋文化史上有三大贡献。一是给齐国带来了半个世纪的繁荣稳定,奠定了齐国成为东方大国的基石。二是促进了夷夏文化、各地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三是北征戎狄,目的是为了遏制北方落后民族对中原先进文化的掠夺性破坏,这是统一中华民族的一个步骤。

2.稷下学宫的影响

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基础。

战国诸子学术的繁荣,是先秦思想学术文化臻于极盛的重要标志,是传统思想的源头,是文化之根所在。而其发展之中心区域即在齐鲁之地。诸子各家及其代表人物,多半出于齐或受齐之重大影响。儒家的孔孟,虽是邹鲁之人,但都与齐国关系密切。孔子在齐十三年,孟子在齐二十二年。荀子虽是赵人,但年十五即游学于齐之稷下,曾三为祭酒,其学术亦成于齐国。此外,道家的老、庄,虽然也不是齐人,但其思想源出姜太公对商代伊尹的继承。特别是先秦道家的重要一派——黄老之学的形成和发展,则主要是在齐国稷下完成的。管仲则是春秋时期法家的先驱人物,齐法家(管仲学派)直接影响了荀子,直至法家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学生韩非和李斯。

由上述可知,齐国稷下学宫作为战国学术文化中心,百家争鸣作为中华民族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在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齐兵学的影响

古代十大兵书,先秦时代就有六种,其中的《六韬》《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皆为齐人所著。姜太公、管仲、司马穰苴、孙膑、田单,乃至田忌、齐威王都是卓尔不群,照耀军事史的人物。

4.齐文化对西汉时期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齐文化对西汉前期全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成于齐国稷下的黄老之学,成为汉初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就是黄老思想指导下的产物。二是齐地学者对汉代政治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刘邦重用齐儒叔孙通制朝仪,反映了齐地经学之盛;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除挟书律”后,经学传授复盛,一时大师云集,其中多为齐人,几成垄断之势。

5.齐文化与鲁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全国中央集权大一统下的统治思想,从此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干。

独尊儒术不仅是鲁文化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齐文化通过对儒学的巨大影响,走进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位置。

6.齐文化是道教的重要来源

道教产生于汉末,是唯一产生于本土的宗教。其思想的主要来源都与齐文化密切相关。

道教的思想来源之一是古代的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其直接来源是齐地文化中的八神崇拜。来源之二是战国秦汉时期齐、燕的神仙传说和方士方术。来源之三是楚地的老庄之学和齐地的黄老之学。来源之四是齐地的阴阳五行学说。来源之五则是古代医学,而齐地医学最发达,我们现在使用的“病历”,是淳于意发明的。(图片来自齐文化博物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