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鼓楼的拼音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

2024-07-12 10: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侗族鼓楼是建筑于侗族村寨中的一种集楼、阁、亭与一体的攒尖顶、宝塔型、密檐式木结构建筑。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是侗族最出色的非物质的传统建筑文化表现形式,而鼓楼正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鼓楼的起源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依据各方面考查的迹象来看,其约兴起在唐宋时期。明代以后,侗族文化进入大发展时期,鼓楼也因此走向繁荣,现今的鼓楼造型在明清时期就已形成。明人邝露在游历广西侗乡后,对鼓楼进行过描述:“以大木一株埋地,作独脚楼,高百尺,烧五色瓦覆之,望之若锦鳞矣。”

鼓楼的造型一般分为两种,即阁式鼓楼和塔式鼓楼。

塔式鼓楼

阁式鼓楼

阁式鼓楼平面以长方形居多,布局灵活、自由,立面与民居相似,造型简单朴素具体细分,主要有厅堂式、门阙式和干栏式三种类型。阁式鼓楼分布于侗族地区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村寨,数量不多,是因为聚会议事的社会功能所需而设的场所,从建筑文化的角度来讲,它与传统意义上的鼓楼有一定的差别,只是侗民把它当作鼓楼来使用,因此称之为“鼓楼”。

塔式鼓楼

塔式鼓楼平面呈正方形,严谨、规整、对称,形似古塔,是侗族鼓楼的主导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楼身下部高达,约四、五米不等,以上各层密檐相挨,且距离很短,一般在0.8~1米之间。此外,其底层和顶层有单眼和重檐之分。塔式鼓楼高者可达十数层,其造型高大挺拔,气度恢宏,多为侗族村寨构图中心。无论从数量的多少,还是从分布的广泛程度进行考量,塔式鼓楼在侗族村寨中都占有绝对的地位,在建筑特点与装饰艺术上更是显著地代表着侗族鼓楼的独特艺术成就。

塔式鼓楼内部

功能

侗族的鼓楼最初是为了实用,是为其群体提供聚众议事、选择款首、惩恶扬善、击鼓报警和进行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知的提高,侗族人把自己的情感、愿望、理想和审美情趣,凝结为强大的精神尺度,并体现于鼓楼建筑的方方面面。如底层的坚实与敦厚,既显示鼓楼作为公共场所的性质,又体现侗家人敦厚、诚实、质朴的情感和心理;稳重而庞大的塔身、层层缩小的结构、自然柔和的曲线和多角、多棱的飞檐,更增强了鼓楼龙腾虎跃、活泼流畅的动态效果,给人以韵律美。

在侗族社会中,鼓楼身兼多重功能,简要概括主要有四个方面。

01

鼓楼是侗寨中人们集会议事的政治中心。

02

鼓楼是大家休息摆古,祭祀“祖母”神,众人进行文娱活动的场所。

03

鼓楼是寨老处理民事纠纷,当众评判是非曲直,裁夺断案的地方。

04

鼓楼是应付紧急情况时的指挥所。

由此可见,侗族的村寨社区确是一个以鼓楼为中心的人情味十足的乡土社会。由于鼓楼是一寨的中心,是侗寨中最有凝聚力的公共空间,因此很多重要的习俗都同鼓楼有关,比如踩塘、鼓楼大歌、抬官人、游寨、跳芦笙、唱侗戏,甚至斗牛,开村民大会等民间活动,都是围绕着鼓楼而举行的。

文化

鼓楼是侗族村寨中族姓的标志。侗族先民皆“聚种而居,窟宅之地皆呼为寨,或二三家为一寨,或百数十家为一寨”。早期的寨由同血源族姓组成,称为“大姓”或“众人姓”,一般而言,侗寨中有几座鼓楼就代表有几个大族姓,故大的村寨中常常是二、三座鼓楼耸立。

结语

侗族在社会交往和同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以鼓楼为核心的独特的民族建筑文化。鼓楼不仅与石板路、凉亭、风雨桥、禾架及鱼塘等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幅静态的具有浓郁特色的侗乡风情画卷,而且还与讲款、祭萨、踩歌堂、唱大歌等民俗事项紧密联系,形成了一种既动又静的独特的建筑文化模式。凝聚侗族人民集体智慧并代表其建筑艺术最高成就的鼓楼群落,熔铸了他们最富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思想感情。

编辑|涂清扬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