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默读)书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默读小说主要讲的是什么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默读)书评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默读)书评

2024-07-01 20: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去年写的了,今天再看果然很多地方都很青涩,欣慰地感觉自己是成长了一些了尤其是最后两段,可能会些粉红吧,不过我不想改了,毕竟那是在看完《默读》以后第一时间的,最真实的感动与热血,几乎让我想起了第一次在甜甜的文章里知道那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时动的心头血。

·剧情:(一)主线梳理:     1、于连——出自《红与黑》(法·司汤达)    “一个异乡少年的死亡牵出的腐败贩毒案”    被害人:何忠义,陈媛,陈振    犯人:赵浩昌    朗诵者幕后推手:赵玉龙;鸿福大观的前台小姐;捅到市局的举报信    ·何忠义“纠缠”赵浩昌,被杀害后被抛尸到花市区分局毒品交易点之一的“金三角空地”,而当晚正好有毒品交易。    ·张东来是嫌疑人之一,市局现局长张春久避嫌    ·骆闻舟孤身闯鸿福大观找陈振,费渡小巷飙碰碰车英雄救美【    ·费渡救何忠义母亲天幕演讲,骆闻舟为怀疑道歉    ·费渡母亲墓地一年一度的小白花真相大白    ·肖海洋从花市区分局转到市局2、亨伯特·亨伯特——出自《洛丽塔》(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每当我追溯自己的青春年华时,那些日子,就像是暴风雪之晨的白色雪花一样,被疾风吹得离我而去。”    主要人物:苏慧、苏筱岚、苏落盏(讲道理,苏家的名字起的真好【              郭恒、郭菲;吴广川、许文超;              曲桐;常宁、张雨晨    情节:校车司机伙同绑匪绑架勒索一车的孩子——曲桐独自脱逃却失踪——曲桐父母接到的电话中铁铅笔盒玻璃球的细节引出二十年前莲花山案——张雨晨失踪案——费渡哄住了苏落盏,把苏和被警方监视着的许文超一起带回了市局——骆队推断曲桐不是第一个受害人——追溯至当年莲花山案发之前的记录,发现一张庞大的犯罪网络——费渡诈苏落盏,这智障孩子基本啥都说了——在费渡的建议之下,查苏筱岚的骨灰盒,找到当年的日记本——朗诵者告诉苏落盏她妈的“签名”,引起警方对莲花山案的关注——警方依据郭恒的复述而调查当年许文超居住的向阳小区,找到了犯罪场所和抛尸用的车辆   ·对苏家的“追溯”停留在苏筱岚,对苏慧的介绍较少   ·杨正锋初登场   ·费渡去燕公大读犯罪心理学研究生,潘云腾初登场   ·救出张雨晨后费渡击了一下被“见色忘友”的陶姓男子晾在一边的骆队的掌   ·费渡第一次试图接触骆一锅失败,费承宇初登场   ·“第二次画册计划”启动3、麦克白——出自《麦克白》(莎士比亚)   主要人物:周氏集团(周雅厚、周峻茂、郑凯风、杨波;周怀瑾、周怀信);董乾、董晓晴;   情节:周峻茂因车祸身亡——周怀信坚持不是意外事故,周怀瑾回国后即“被绑架”——董晓晴收到了董乾寄给自己的快递(朗诵者)——董晓晴在医院门口捅死了周怀信,后又立刻被人杀害——周怀瑾坦白自导自演——审周怀瑾,“死亡车队”概念正式上线——郑凯风听到风声,带杨波出逃未果——费渡爆炸时护住了骆闻舟,导致自己重伤——第一次查内鬼——杀害董晓晴的凶手的尸体在家中被发现,现场找到了凶手是郑凯风的证据   ·感情线的爆炸式发展     骆队在别墅照顾脱水嘟,因为费渡母亲而再次闹僵,骆队猜中了地下室的密码,发现了地下室的电击设备,知道了费渡晕血的真相,撬锁,表白(费渡梦中骆闻舟撬垃圾桶和现实中骆队去而复返的呼应太妙了QAQ)   ·周怀瑾出国挖掘父辈的真相   ·陆有良桌上的照片,被遮掉的人,顾钊的初登场   ·第一次画册计划的“意外”   ·费渡的地下室1.0版本,范思远初登场    4、韦尔霍文斯基——出自《群魔》(陀思妥耶夫斯基)   “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再也看不到在笑声下为世人看不到的任何眼泪了。”   主要人物:卢国盛;魏展鸿、魏文川;冯斌、夏晓楠、王潇、张逸凡;陆嘉   情节:骆闻舟从杨正锋遗书得到的两个信息,顾钊案“重大违纪”和“327国道案”,在逃犯卢国盛——育奋中学离家出走的学生之一冯斌被杀害分尸,犯人是卢国盛,证据确凿——和他在一起却活了下来的女生夏晓楠被警方怀疑——夏晓楠从医院逃走,跑到了她妈跳楼的地方“她是故意跳给我看的,她恨我,她想摆脱我们家这个包袱”——出走的其中一个男生张逸凡向警方透露了育奋中学的“打猎游戏”——出走的真相大白:想保护今年的“鹿”夏晓楠,向社会曝光校园内的等级制度——冯斌“卧底”身份曝光,夏晓楠被魏文川盯上,要求她携带有追踪装置的手机——王潇透露卢国盛曾在魏文川生日当天去过“北苑龙韵城”——费总养的人(恶性事件受害人家属)上线——蜂巢上线——费渡根据蜂巢员工班车路线和童年记忆找到了“老巢”生态园——卢国盛被捕,交代了当年罗浮宫事件的真相,重启对顾钊案的调查   ·朗诵者:冯斌联系的校外接头人、教唆指导魏文川的“向沙托夫问好”,让王潇听到“北苑龙韵城”这个重要线索的清洁工   ·骆队半夜在书房查资料被费渡发现,“我坦白到这个程度,你看行吗?”   ·全文最爆炸的感情戏,不说了大家都懂【     “他像个子啊未央长夜里跋涉于薄冰上的流浪者,并不知道所谓“一生”指向哪条看不见的深渊寒潭。”    (这里插一句。其实我不认为舟渡二人是简单的救赎关系,费渡即使没有遇上闻舟,也会坚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留下一个挺直的背影,闻舟不过给他提供了另一条路的选择。我真的觉得闻舟的这种尊重是非常迷人、非常难得的。)   ·肖海洋和顾钊的关系曝光    ·“组织”正式上线   ·“我就是深渊。”5、埃德蒙·唐泰斯——出自《基督山伯爵》(大仲马)   “只有血才洗得清名誉上的污点。”   ·查当年出卖顾钊的线人“老煤渣”尹超,发现当年的人竟然是他弟弟尹平偷梁换柱的。尹平逃亡过程中遭灭口,陶然为救人受重伤;   ·周怀瑾回国,带回了当年的真相,“恒安福利院”上线   ·孔维晨给张春久打电话;到医院谋杀尹平的人说自己受张春久指使,将矛头两次引向张春久;   ·海洋和二乔走访调查,发现几次事件的推动者都是恶性事件受害者家属   ·陶然和陆局身上的窃听器同时指向杨正锋遗孀傅佳慧,“朗诵者”正式上线   ·费渡在骆队的帮助下回想起了当年地下室的真相:费承宇希望通过和范思远联手,除掉其他金主,自己握住组织这把刀,而范思远借这次合作,慢慢将自己的人安插在了组织的内部   ·张春龄潜逃被捕,福利院真相曝光   ·通过混淆在第一次画册计划七起事件中的“精神病杀害美术老师”事件,找出了张春久张春龄起步的滨海汽车租赁厂,救出了被朗诵者绑走的费渡,逮捕了张春久和范思远

(二)分析:1、情节设置:全文看似是五个篇章,实际上却只是一条主线的延伸,第五篇章中肖海洋重新审问马小伟,可以说是把这根线绕了个圈,真正首尾贯穿了。背景越庞大,需要交代的细节越多,也更容易出bug,《默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细节,当时看只是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一个无关紧要的动作,一个无关紧要的想法,但正是这一点“无关紧要”,让整部作品完整、符合逻辑。看到最后一篇时,要不是有外挂般的“作者有话说”式超链接,真的要忘了那些惊鸿一瞥的人物、情节了。  又因为最近慢慢地把甜甜以前的文补得差不多了,发现《默读》中很多思想在以前的作品中就已经依稀可见,可以说,《默读》像是串起了甜甜这么多年积攒下的,对这个社会的思考。

·在写《六爻》文评的时候就写过这样一句话“‘成长’是priest作品中很重要的要素”,《默读》同样如此。“每一代人的上下求索,都是从亲手将父辈埋进土里那一刻开始的。” 当年的骆闻舟是个不折不扣的少爷,总想着当中国队长拯救世界; 当年的费渡,软弱于笼罩他全部生活的恐怖的男人,不敢反抗,下意识地摇头下意识地逃开; 当年的肖海洋,够不着炉灶,摔在地上大声哭泣…… 逝者已逝,他们接过父辈的意志,继续前行。“他们像是一群在黑暗中摸索前进的人,或出于私心,或出于公义,机缘巧合地踏上了这条寻找深渊的路,跌跌撞撞、闭眼前行了这么远,值此一刻,所有起点与终点都不同的路径终于交接在了同一个点上,在苍茫一片中闪烁起细碎的火光,隐约露出了深渊的形迹。” 这是《默读》所表达的一种隐性的传承,在我看来也是“迟到的正义不是正义”这句话的最好反面论据。人是一种很渺小的生物,天生就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悲哀,在人生的所有阶段里都对“历史”“时间”这种东西无能为力。年少时力量尚浅,无能为力之悲哀;中年时是事业初成却走向终结,不知道自己能否在死亡的镰刀落下之前实现那些梦想;身死后回归黄土,灵魂却尚不能安息,看着那些未竟之业慢慢偏离设想的道路,你想呐喊,想大刀阔斧、力挽狂澜,却再也无法触及。所以我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在两千年后终于握手言和。人这么无奈,却拥有一种巨大的力量,那便是“传承”,这是对无限时间和空间的反抗。那些没有做完的事,总有人会接手,我总有一天也会死去,但我只要一想到这件事,就会安心。·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把握。……其实并不想讲这么高深的东西,只是想吹我骆队,想吹审犯人时候的骆队。赵浩昌、许文超,一个比一个精,自述简直要把自己渲染成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小白花,淤泥就是这社会,看得我差点就信了,然后被骆队当头一棒敲醒。“为什么突然想娶苏筱岚?因为你看见二十年后的苏落盏完美地长成了她当年的模样,你想成为吴广川吗——”“你不是畜生?你当然不是畜生,畜生挺好的,能干活能吃肉,你也配?”大抵的确是这样的吧,越心虚的人便越是要喊得大声,以期从回声中汲取力量,以期欺骗一些不知情人的好心。这种情况下的坚定是很困难的,尤其对那些至善良又单纯的人来说,看着那些犯错之人哭泣皱眉的脸,听着他们那些身不由己的理由,总会不自觉的心软,甚至想着“他可能也没有这么坏”“是不是我过分了”。的确,宽容是需要的,毕竟王尔德说过“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可这宽容需要和黑白不分彻底分清界限。甜甜用充满对比的语言,很好地体现出了这一点。·甜甜的文完结时总会给人一种史诗落幕的恢宏之感。《杀破狼》里“至此,山河依旧,四海清平。”,《默读》里“两代人,纠缠不休的恩怨,至此,终于风流云散。”,《残次品》里,“至此,祸乱的星辰终于回归正轨”。其实不只是完结时,这种史诗感还体现在许多小的情节里。生态园救卢国盛那一段,骆队把卢国盛扔给陆嘉,自己转身面对追来的亡命徒们,陆嘉茫然地拖着卢国盛向前。看这一段时我就在脑海中想象了一个擦肩而过的定格画面——明明是这么多年来时刻想杀了他的人,却要保他周全。陆嘉那张张大嘴无声哭泣的脸上,分明有天崩地裂般的痛苦。审卢国盛。一间小小的审讯室,一间小小的监控室,卢国盛吐露的罗浮宫大火的真相所掀起的惊涛骇浪与肖海洋陆嘉心中的悲怆与隐忍交融吞噬,似乎真的有寒风从十多年前吹来。怀瑾陆嘉被追杀。(让我先吹一波陆嘉,陆嘉这个人怎么这么棒啊啊啊啊啊啊啊) 查到了重要线索而被追杀的周怀瑾,距鬼门关一步之遥,却因为自己查到的这些东西所带来的这点价值而笑了起来,战战兢兢半辈子,自作聪明再输半辈子,他终于帅气地站起身来,带着无所畏惧的拼劲。(“小骷髅专业户的半吊子画手,在他大哥这里,具备了作为‘信仰’的资格”,超喜欢这句)陆嘉,被逼到绝路,纵使有百般怒火,也克制着绝不动手杀人,只因为“他是那个……‘什么玩意基金’的‘行政总监’。”        还有陶然、郎乔、肖海洋……在骆闻舟已经停职的现在,笑着站在他背后说出那些     坚定话语的人,似乎有一束光,颤巍巍地、却势不可挡地从深渊中照了出来。……

  ·人物·骆闻舟:原文中非常喜欢的一段话完美概括:“费渡冷眼旁观,认为骆闻舟这样的人,一定是从小成长在一个非常宽松且开明的环境里,年幼的时候,享受过毫无保留的宠爱和关注,才能在他经历了风霜雨雪、见识过人心险恶,甚至出于职业需要,变得精明又敏锐之后,骨子里依然对整个世界敞开着怀抱。”“童年”无疑是任何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个人认为也是《默读》想强调的主旨之一。骆闻舟的童年和费渡相比,着墨不多,却完全足够让读者去想象这样的一个家庭——身为武警的父亲不苟言笑,面相严肃,却意外地喜欢小动物,骆一锅盘在骆诚肩膀上的画面一定非常有爱;可爱的母亲随和、平易近人,好像有点粗线条;夫妻俩恩爱多年甜蜜度未减,穆小青还是会把手放在丈夫的口袋里取暖;不强迫儿子选择什么,一切都由他自己做主……想想就非常幸福。这是骆队的底蕴,不论经历过什么,见识过怎样的黑暗,都不会被染色的底蕴。近十年的时光,把骆闻舟从一个会和垃圾桶面面相觑的冲动的小伙子打磨成了市局刑侦队当之无愧的队长,指挥若定,沉着冷静,即使心有焦虑与彷徨也从不在下属面前表现出来,永远是孩儿们坚实的靠山,无所不能的父皇。骆闻舟和陶然都曾有这样的自责,怨恨当年的自己能担当的太少,嘻嘻哈哈没个正形,不能替老杨分担些什么,导致他一个人孤身进入深渊,最后被吞噬。但我相信杨正锋绝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只要看骆队对郎乔和肖海洋的态度就行了。两个人对他来说无疑都是后辈,郎乔时常会迷茫心软,肖海洋时常冲动一根筋,甚至把凶手是卢国盛的消息透露给报社,有没有一点恨铁不成钢?肯定有,但除此之外更多的还是鼓励,告诉他们“你已经不是当年什么都做不到的小孩了”“你可以自己去查出想要的真相”……杨正锋想保护他重视的家人、重视的学生们,因此选择一个字都不说,而骆队选择相信他的同事们。是个成熟的大人了。·费渡一个不敢去解读的人。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站立起来的费渡,远超文中的描写,生动而真实。费渡的底蕴有二,一是费承宇灌输的核心为“人不过一团化学物质,死亡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法律和道德都是束缚人们的窠臼”的思想,二是费渡母亲夹在睡前故事里的“不自由,毋宁死”的思想,前者看似根深蒂固,却是后者更刻骨铭心。文章里几乎所有有点戏份的角色都有名有姓,唯独费渡妈妈这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未提起她叫什么,似乎她只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代表着那生理上被打败,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精神底线的精神力。费渡总觉得母亲是恨他的,因此算好了时间自杀,把尸体留给放学回来的儿子——就像夏晓楠一样,“这世上有这么多座高楼,为什么她偏偏选择这里?”。我觉得,与其说被困在“她恨我”这个牢笼,不如说是恨当初软弱的、无能为 力的自己。费渡的妈妈苦苦支撑了十多年,绝望不断缠绕着她,怕是早就不期待自己能有什么好的结局,只是希望她的儿子不要像她一样,一辈子被困住,于是她用死,结束了自己无光的后半生,把这点精神气永远地传给了她的儿子。费渡把骆一锅藏在抽屉里,第一次反抗,第一次瞒天过海,是在她母亲死后。有一次“运动”完,骆队坐在床边看着费渡,在那样美好安静的环境中入睡,出现在他梦中的是母亲弹钢琴的背影。费渡无疑深爱着她的母亲,她母亲亦然。费渡是一个对自己有清醒认知的人。认识到费承宇种下的种子在发芽,于是选择了厌恶疗法;认识到自己感情比一般人迟缓,共情能力差,于是模仿身边的人,这个元素加一点,那个元素加一点,倒也“正常”了。他当然也早就认识到自己对骆闻舟的感情,认识到自己的奢望,但他的理智比一般人容易一脚陷进去的温情爱情更加强力,能硬生生把自己从温柔乡里拽出来。费总这个人,你不追上去拉住他,他带着淌血的心也能坚定地迈步进寒夜里。于是骆闻舟拉了。得知地下室真相的那天,说不敲门就不敲门,说走就走——然后带回了一桌的伙食和撬锁的铁丝;骆诚穆小青来“探病”那天,被费总自轻的模样气得把自己关进了书房,最后还是受不了似的冲出来拽住了想要逃走的人。幸亏是现在的骆闻舟和现在的费渡——若时间倒退回七年前,骆闻舟怕是绝对没有这份耐心的,也绝不可能一句句地记清费渡那些或瞎扯或真心的话。而费渡的真心有时恰恰藏在那些瞎扯中,和“吃了吗”一样稀松平常的“师兄我爱你”里包含的是一颗真心。另外,这两个人从不矫情也是很戳心的一点。骆队告诉费渡他知道地下室的真相的相关情节还真的只有那一章,后来两人有没有再讨论这个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一概没有,除了轻描淡写地提到骆队拿白布把里面的东西都盖了。这不是什么特殊的问题,也不会因为这个而让看向他的目光带上什么怪异的色彩。费渡当时觉得骆闻舟扒下的是他的皮囊,他那些肮脏的内在全部无处遁形,其实不然,因为骆队透过那跑了好多地方找来的瓷砖——还有这七年来很多很多很小的细节,直接望向了你的灵魂。还有就是互相坦诚的态度。直接告诉对方我在查当年的资料,还不知道能不能告诉你;出门不锁书房锁酒柜……就是这种“我坦白到这个程度,你看行吗?”的态度给了费渡安全感吧,毕竟他是一个“礼尚往来”的人,我救了你一次,你照顾我两个月也差不多了——和谁都划得干干净净的。骆闻舟平常不喜欢逼他,只是给一个“相信我,告诉我”的信号,然后等着对方开口,他等着,费渡也就说了。一来一去,干净利落,却万般牵动心绪。当初看番外五的时候就在脑内做了个长篇阅读理解,得分点主要有二,一是细节描写——《五环之歌》,象征意义显而易见(很好奇为什么当初要选《You Raise me up》这首歌作为厌恶疗法的“介质”,是为了对比吗?);二是突出的人物形象,和费渡自己说的“但是更深层次、更本质的东西却很难改变,就是在你对这个世界还没有什么概念时,最早从成长环境里接触过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会沉淀在你的潜意识里,你心里每一个通过母语获得的抽象概念里,都藏着那些东西的蛛丝马迹,你自己都意识不到,但它会笼罩你的一生。”相照应,他没有变成一个“乐观开朗”“活泼可爱”的人,还是不喜欢亲近小动物,还是有些晕血,还是能在自己脖子上动刀子玩,但是,唠唠叨叨的周大哥、被抱回家的骆二锅、密谋的受伤原因、响起的《五环之歌》……分明有什么不一样了。是越来越好了。

·小人物专题(1)不同的人物身上反映了不同的社会问题      1、家庭教育:        夏晓楠:典型的贫困家庭,典型的贫困带来的悲剧,一个“怪得了谁呢?”的悲剧。去世的父亲、不堪家庭负担而自杀的母亲、脑溢血的爷爷、把读书当成救命药和心理安慰的孩子……        王潇:差点颜色的成绩,差点颜色的经济实力,却砸锅卖铁、倾家荡产地要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孩子为了在育奋读书的机会,连在学校被轮奸了都闭口不提。        张逸凡:贴满了整个房间、充斥着每个细节的“父母想让我成为的样子”和“我实际上的样子”;父亲以为的用心和孩子说不清楚的内心。      2、赵浩昌:从农村走出的城市人想要摆脱农村的负担;家里悲剧的人员构成,越生越穷、越生越无望的无奈现实。      (扯远点,想到《恶意》(东野圭吾)。文中“恶意”的化身野野口修对日高的憎恶,很大一部分是小时候受妈妈言语的影响,对所居住的街道上的人有发自内心的抵触,自觉“高人一等”,无法接受自己比这样的人更软弱无能。赵浩昌也有点这样的感觉,生活在城市了,就觉得比“乡下人”高等些,对自己原来那个要什么没什么的家愈发厌恶了。)  ……  都是些只敢说些表象的问题,大概深挖下去只能得一句无可奈何吧。(2)传统思想的桎梏导致的荒诞(可能上升太多了反正是这个意思【     1、尹平的妻子:“他什么都没和我说过,所以我不是共犯,我也没有责任,我只是闭着眼、堵着耳,什么都不想,踏踏实实地过我的日子,同床共枕的人是个杀人犯?爱是什么是什么吧,只要他没被抓住,只要他还能上班挣工资,日子还能照常过下去,这都无所谓。”        活得混沌一些,以期模糊掉生活中的细节,不去听不去看不去想,似乎这样生活就更好了。我觉得我自己身上或许也有这样的典型性格,尤其表现在我看一些社会新闻时,很多时候我会去关注,可大多只是浅尝辄止地看一眼,似乎自己不去看,这事儿就没有这么糟糕一样。另一方面,“追根究底”这种事情实在是消耗人心力的,每个人自己生活里都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还告诉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呢,那些细节干嘛要去追究呢?于是我们慢慢变得更懒,不愿意为了小小的“没给我发票”一事去大费周章。     2、卢国盛对梁右京:“这个人,杀人越货、心狠手辣,对人命与狗命一视同仁——全都当闹着玩似的。什么父母兄弟、亲朋好友,他一概没有感情,一概无动于衷,唯独在乎梁右京这么个从来没有认识过的女儿——因为在他眼里,她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段‘香火’,是个‘虽然不知道有什么用,但肯定很宝贝’的传家宝。这念头如此根深蒂固,卢国盛深信不疑,就像他对‘死人眼里会留下死前最后的影像’一样深信不疑。”     可能又是一个放飞思维的联想。2016年春晚小品《真情永驻》中妻子主动提出离婚的理由是:不小心流了孩子导致自己再也生不了了,但丈夫家里是“世代单传”,害怕“断了他们家的香火”。     “香火”是哪个国度哪个时空的神明啊,在其面前,爱也好,命也好,全得靠边站去。     ……(3)小人物造成的大悲剧 一个典型例子:顾钊线人“老煤渣”尹超本打算誓死不从,不料被亲弟弟尹平杀害,埋尸树下。尹平偷梁换柱,轻而易举地在“家人”和“哥哥用命坚持的东西”之间选择了前者,轻而易举地出卖了顾钊,轻而易举甚至是毫无所知地在这盘棋局中搭进了一个正直的刑警,搭进了他十四年的清白,搭进了他身边的人为他吊了十四年的心,搭进了这十四年来组织用这些养着的杀人犯杀害的那么多人!英雄被小人践踏于脚下。类似的例子还有《燃烧的心》(高尔基)。英雄丹柯剖开自己的胸膛,掏出那颗燃烧的人带领村民们走出致命的森林,“他快乐地望着这自由的土地,骄傲地笑起来。随后他倒下来——死了。”“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拿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那颗心裂散开来,成了许多火星,熄了……”世界消亡的方式是一声呜咽,英雄死亡的方式是小人一口唾沫。

        ·哲思这周末热度爆炸的“XXXX案(不想扯太远,打个码)”在有些方面简直是完美契合《默读》的部分主旨。热评中总看到这句话“法律是用来约束弱者的”,让我顿时想起文中有一句:房门院锁防君子不防小人,种种法律和规则,似乎也都只能钳制老实本分的良民。这样看来,“老实”“本分”“文明”“讲理”……这些品质,俨然都是错处,远不如当一条到处咬人的疯狗来得痛快。有时似乎的确是这样,受害者的悲惨遭遇总容易让人们同仇敌忾,群起而攻击施害者,喊的口号——类似于“支持xxxxxx”——全凭主观意愿而罔顾法律。法律是不可能完美的,即使在将来也绝不可能,不可能涵盖世界上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利益,总有它覆盖不到的地方,就算哪一天真的覆盖了,“政治正确”了,也很难符合每一个人的道德评判。那我们为什么要去维护呢?因为“程序和规矩是死框架,总有照顾不到的例外情况。但这已经是经过不断磨合,最能兼顾大多数人利益的框架了,基本是‘帕累托有效’的,没有它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所以有时候,咱们明知道可能会伤害一些人,还是要捍卫这个框架。”每每曝出这样的新闻,总能看到有人评论类似于“对中国失望透顶”“司法机关没有一点公信力”这样的话,或许有一定的道理吧,喊出来也挺爽的,但我总觉得这是些刺耳的丧气话。退一万步从比较理想的方面讲,我总相信这世界上一定有像骆闻舟这样的人,从不向黑暗妥协、向深渊宣战,不管是哪一行哪一业,肯定会有这样的人。他们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不太开心。人们当然有愤怒和不满的权力,但不该停留于在嘴上叫嚣,甚至化身“义务警察”去“除恶扬善”。不满,那就努力加入可以改变现状的体制中,用自己的手去改变。这句话的意思不是类似“you can you up”的道德绑架,而是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吃着国家的粮食浪费国家的空气。监督举报也好,建言献策也罢,只要是带着一颗理性真心去思考的都欢迎,只是要拒绝一颗颗因为燃烧而无差别攻击的心。“没有万一,要你是干什么吃的?你还是那个连瓶饮料也拧不开的小学生吗?你在市局里,有穿制服的资格,可以申请配枪,可以随身携带手铐和警棍,所以你想要知道什么,就自己去查,觉得谁是冤枉的,就去抓一个不冤枉的出来——我看你在男厕所削魏展鸿的时候挺利索的,怎么现在又越长越回去了?”希望这个国家因为你我的存在而变得更好。

还有“迟到的正义是不是正义?”这个辩题。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顾钊案的平反大概也不算是正义了。那当年杨正锋的追查、肖海洋这么多年来的努力……又算是什么呢?误判肯定会存在,冤案不可避免,这的确是司法系统的腐败面和黑暗面的体现,但若是判就判了,大家判完就忘了,没有人惦记,也再不平反,难道不是更可怕的一件事吗?我们应该反思冤案、误判的产生原因,从根上医治腐朽发臭的环节,而不是事后诸葛亮地叫嚷些“粗鄙之语”。前人为后人在泥泞的道路上踩出了一道脚印,后人方不至于摔得满身泥污,而走到比前人更远的地方。这时等待后人的,便又是一条崭新的泥泞之路了。“人不可能无缘无故的说没就没,肯定还藏在哪,总有迹可循,就算一时找不着,以后也总有希望,就算别人都忘了,我也记得,您放心。”只要还有人在说着这样的话,就绝对有希望。

为皮皮疯狂打callllllllll @uni_SK奥利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