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传(四)︱黄鹤楼搁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鹤楼楚天极目牌匾谁写的 李白诗词传(四)︱黄鹤楼搁笔

李白诗词传(四)︱黄鹤楼搁笔

2024-01-30 03:5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入赘许家 定居安陆

居住寿山期间,在安州都督马正和胡紫阳(元丹丘的师父)的撮合下,李白入赘安陆名门望族许家,娶故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新婚燕尔,李白过了一段岁月静好的日子。

李白游览了司马相如所写的《子虚赋》中云梦七泽,每日观峰望峦,游山逛水。一边是沉情山水,一边是琴瑟在御,正乐不思蜀的李白,收到了孟少府的书信。孟少府指责李白沉溺山野,不肯纵横天下。李白作《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将寿山人格化,回答了孟少府的指责,同时表明了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这篇文章里,李白写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素称是受道家影响的代表诗人。特别是道家的美学思想,对李白有重要影响;而李白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大同理想,是王道仁政和道家无为思想的混合物。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把儒家用世思想与道家的出世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成了我国封建时代的多数知识分子的出世准则。

将 “出世”与“入世”巧妙融合,有个做的最成功的典范,那就是与李白同时代的郭子仪,洞明人心如烛火者的曾国藩谈起郭子仪都是一脸的崇拜。郭子仪与李白也有一段恩情互通,相报互偿的交往,此为后话。

李白的人生理想就是:先“兼济”而后“独善”,先“入世”而后“出世”。功成之后再身退,李白的“出世”仍然是为了“入世”。

“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当宰相,做帝师,“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以不辜负时光和满腹的才学,也不负天伦挚友的支持与厚望。李白,纵有寄情山水入身灵虚的性情高逸,但又有自持才高荡胸而生的惊世骇俗的理想,还有报答亲恩以及存交重义的荣亲之义,所以,在隐逸与入世之间,他始终是矛盾的。

李白又说:“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己,不干人”。李白虽为仕途四处奔波,但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不媚世俗,不事权贵,平交诸侯。“不屈己,不干人”,即使求人,也绝无半点委琐的私意、屈懦的鄙态。李白认为,其才其学是为用世,而其用世之心,在于忠义奋发、是为国家社稷黎民众生,完全出于公心,自然不必虚与委蛇。自然可以性情坦荡、光明磊落。但其实,政治上需要的进退趋避,官场上需要的韬光养晦,他似乎都不懂,至少是不屑为之。对于理想,他矢志不移,哪怕逆水行舟。

此后,李长史迁升他地,继任者为裴长史。李白曾多次拜谒裴长史请求荐举,写《上安州裴长史书》。但因李白酒后“犯夜”事,遭人馋谤,终为所拒,只好继续隐居桃花岩

搁笔黄鹤楼

开元十六年(728 ),李白出游江夏,登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黄鹤楼之名,源于黄鹤仙人之说,又云费文袆(费袆)登仙驾鹤之地。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223 年),三国时为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三国一统之后,该楼失去其军事价值,逐步演变成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闻名遐迩。

相传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高腔长吟,正欲提笔写下所吟之诗时,却见壁上一首落款崔颢的诗《黄鹤楼》,反复吟咏,自叹不如,就此搁笔,憋的李白大呼:“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这首诗不仅堪称历代吟咏黄鹤楼诗作中最佳者,更是受后世无数诗家赞誉,被推崇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

台湾成功大学吟诵社 北京大学生吟诵团 吟诵《黄鹤楼》

来源:2012年 京台办 古风今韵演出

然而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曾多次登临黄鹤楼。没过几天,孟浩然要去扬州,先到江夏与李白同游了几天,临别,李白写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写于李白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李白寓离情于写景之中,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尾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后来,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尴尬,醉后还作诗辩解: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饥余捶碎黄鹤楼

李白

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再其后,李白黄鹤楼送别友人,仍留有诗《江夏送友人》:

江夏送友人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但登黄鹤楼而不能赋诗留墨,李白一直有些耿耿于怀。直到二十年后,李白重游金陵再登凤凰台时,终于模仿《黄鹤楼》写出一首《登金陵凤凰台》: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登金陵凤凰台》虽是模仿之作,但以模仿至此,殊为可贵,可见其才力之盛。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在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都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至于高低之分,后世也莫衷一是,有诗家道:太白此诗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也有诗家说:不及崔诗之超妙,惟结句用意似胜!更多的诗家则将两首诗并列为“唐诗登临怀古双壁”!难能可贵的是,李白并非简单模仿,而是在格律上反其道而行,有意者不妨分析比较,其趣实妙!

这还不算完。又过十余年(759 年),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放夜郎遇赦归途经江夏,再登黄鹤楼,故地重游,物是人非。黄鹤楼上,玉笛声声,李白倍感凄凉,挥笔写下了那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此情堪苦,但对在黄鹤楼不能题诗仍然没有释怀,眺望江中鹦鹉洲,再次模仿崔颢笔法写下《鹦鹉洲》。

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崔颢诗意表“乡关”之愁,《登金陵凤凰台则表达爱国之思,李白此首《鹦鹉洲》则表达“迁客”之悲!当时,李白望洲怀古而联己自身,还写了首《望鹦鹉洲怀祢衡》,这就是后话了。

鹦鹉洲,原在武汉市武昌城外江中。相传东汉末年祢衡才高,黄祖的长子黄射在沙洲上大会宾客,祢衡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的《鹦鹉赋》。后来祢衡终因狂傲不羁,被黄祖所杀,葬于江中此洲,而得名鹦鹉洲。黄鹤楼,源于黄鹤仙人而名,鹦鹉洲,却是因祢衡不用而得名。

《黄鹤楼》诗本歌行体而自合七律,亦行亦律,而《鹦鹉洲》则是李白以古体作律诗,亦古亦律!清代诗家曾评价道:崔颢《黄鹤楼》……以文笔行之,一气转折。太白《鹦鹉洲》格律工力悉敌,风格逼肖。未尝有意学之而自似。

李白是天才诗人,其真性情也由此可见一斑。

后人,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为“搁笔亭”,以志其事,亭名就是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

吟诵学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变格,押平水韵下平十一尤,其平仄格律为: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平平仄仄仄平仄,中仄平平平仄平。

“鹤”“月”“壁”是入声字。

前面屡屡提到“入短韵长”规则,什么是“入短韵长”呢?就是:入声读短、韵字读长。

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普通话里没有入声。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 、[-t̚] 、[-k̚] 构成。入声字读音短促,一发即收。这个声调的特点是短促,紧喉塞尾收住,好像发了一半的声音就被打住了一样。

明·释真空《玉钥匙歌诀》描述古汉语四声的发音:“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入声字音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但最后没有爆发的塞音。

现在,我国吴粤语、闽南语、客家语、平话、部分赣语和大多数入声独立的西南官话中还大量保留着入声。

入声字由于其强烈的情绪色彩,常表达痛苦决绝、快速轻灵之意,所以一定要读出短促来,才能充分体现出它在诗词文赋中的功能。

这个声调字今天的汉语声调里没有了,入声字都分别被读成了一二三四声。而入声是古汉语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所以,我们有时候标平仄的时候,明明是现在汉语中的第一、二声,为什么反而被标识为“仄声”呢,就可能该字在古汉语中是入声字。

我们吟诵的时候,要把入声字再找出来。那些是入声字?网络上很容易找到入声字总表,还有一些记忆口诀,可以帮助记忆。 没有好办法,只有靠积累和记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