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插画作品集必备的六个黄金构图法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金分割比的图形有哪些 满分插画作品集必备的六个黄金构图法则!

满分插画作品集必备的六个黄金构图法则!

2024-06-26 18: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日作者: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MICA插画专业Mozzarella】

构图可以说是一幅插画的根基,因为它塑造了观众对艺术品的体验。作为一幅作品引人注目的关键,一幅作品也许会展现很多的内容,但是好的构图会使你明确视觉“重量”在哪,并将你的眼睛吸引到那个部分。不同的构图可以带给观者或平静舒缓,或动感十足,或和谐,或不平衡的不同视觉效果。

选择什么样的构图,取决于你作为插画家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你想让画面达到视觉愉悦的效果,你可以使用传统的平衡构图,比如黄金比例、比如三分法原则等等;

但是如果你想让你的画面有所突破,比如像达利这种想要打破原有的构图传统和平衡,并且想让观者重新思考艺术作品中的平衡和设计元素,你可以多尝试新奇或者怪诞的构图。

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成功的构图,那么再优秀的内容和配色都是白搭!自古以来,大师们就对构图如何在绘画中运用做出了不可估量的研究。

今天我就从名画中的经典构图入手,延伸到现代插画对这些构图的运用,再来和大家具体讲讲构图在我们的插画作品集中可以怎么使用~

Part.1对称构图(Symmetry)

适用类型:插画图案设计,使画面和谐、对称

这种构图是最简单的,有一个中心轴,两边对称,好像在照镜子一样,常用于肖像插画中。代表作有弗里达的《自画像》和雷昂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弗里达的《自画像》雷昂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当然我们也可以灵活一点,对称构图不意味着两边要一模一样,两边的细节也可以有所不同,主要是保持画面的平衡,如下图Ilya Zomb 的 The Art of Balance,以及Perugino的 Delivery of the Keys。

Ilya Zomb, The Art of BalancePerugino, Delivery of the Keys

注意⚠️:在使用对称性构图时,很容易因为少变化而产生呆板、无趣的感觉。我们要探索画面的延伸性、冲突性和对照性。

比方说,在采用对称构图时,我们要寻求足够的延伸性。像是画面由近而远(如上图Perugino的 Delivery of the Keys),可以让观看者先感知到画面的对称结构,但接着会因为远近人物和景物的呈现,让观者的视线跟着画面中的空间来游移。

对称性构图在插画图案设计中十分流行。在作品集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构图创造出属于我们风格和审美的插画图案~

Part.2不对称构图(Asymmetry)

适用类型:场景叙述性插画,平衡主导元素和次要焦点

不对称构图是由于构图两边的视觉重量不相等造成的。构图的一侧可能包含一个主导元素,另一侧可能有几个或更多的次要焦点来平衡它。

比如文森特.梵高的《星空》重心在左侧的黑色部分,右侧有乡村的房子和明亮的月光等元素来平衡它。葛饰北斋的海浪也是同样的道理。

梵高 《星空》葛饰北斋 The Great Wave of Kanagawa

再比如Noelle Stevenson的插画作品The Knight of Swords,很明显这是一个“头重脚轻”的作品,图像上方骑士的上半身很明显视觉重量突出,是主导元素。但是图像下方的多把剑和手这些次要焦点恰如其分的平衡了图像上方的重量。

Noelle Stevenson,The Knight of Swords

我们在画作品集的时候也要很好的运用这一点,注意主导元素和次要焦点的平衡!这种构图在场景叙述性插画中十分适用。

Part.3 对角线式构图(Diagonals)

适用类型:杂志编辑插画、场景叙述性插画,给画面带来动感和纵深感

这个简单的图表显示了对角线式构图的原理。它基本上是一条从一个角到另一个角的强对角线(蓝色线)。从那开始,通常从主对角线向外延伸90度,是线到其他角(红线)。

它创造了一系列在静止时不会出现的三角形。它被翻转或旋转使用,有时只有一条明显的次级对角线,但你会看到它被反复使用。

在对角线构图中,图像中的元素是根据对角线来组织的。这样的构图可以强调透视,给画面一种深度感,同时也增加了动感。对角线式构图在巴洛克绘画中经常被使用,最著名的是鲁本斯。

鲁本斯的这幅Mars and Rhe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看从左上方射入的光在建立次对角线时是多么明显。

Rubens,Mars and Rhea

Mars斗篷上较暗的部分与较亮的部分相抵触,延续了腋下的线条,越过丘比特的头,一直到Rhea的手。Rhea的手臂,右上方的雕像,丘比特的手臂和Mars的腿在后面都沿着同一条线,在主要的对角线上组成。在这些形状周围是美丽的曲线,与直直的对角线形成对比。

Sara Wong

对角线构图给整体画面带来了视觉的韵律和连续性。如上图,海湾地区的插画家Sara Wong充分利用了对角线和框架的叠加(构图边缘的黑色)。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形成更有机的形状,为观者带来视觉冲击。

我们在创作作品集时,可以从简单的对角线图形出发,一步步的构建出丰富的内容。这种构图给画面带来强烈的动感和纵深感,如果你希望你的画面是活跃的、充满戏剧性的,可以尽情使用这种构图!!!

Part.4三分法构图(The Rule of Thirds)

适用类型:书籍插画、场景原画,风景写生,强调特定场景中的主角和重要元素

三分法构图在大多数设计师、摄影师和画家中是非常有名的。你要做的就是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将你的视野分成等量的三份,这样你就会得到一个由9个等量的矩形或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它们的比例与整个框架/视野相同。

然后沿着网格排列元素,特别是沿着网格线的交叉点。记住,不对称的平衡和“几乎但不是完全居中,看起来很像”的错误之间是有区别的。

运用三分法构图最著名的案例有波提切利的《春》。

波提切利的《春》

让我们再来看看三分法将如何运用于现代插画中吧~

这种构图的关键就是将重点内容(你作为艺术家要强调的部分)放置在几条线段的交点上。

如下图的绿点,我们可以看到图中孙悟空的头部结束于右上角的交点处,孙悟空身上的铁链结束于左下角的交点处。

三分法构图广泛的用于场景插画中,强调特定场景中的主角和重要元素。我们在画作品集中,书籍插画、场景原画,甚至是风景写生,我们都可以优先采用这种三分法构图。

Part.5黄金比例(The Golden Ratio)

适用类型:LOGO设计,追求理想的视觉状态

有时,动态和对称构图并不适合所有作品,这正是黄金比例最有用的时候。这个希腊数学方程以螺旋形表示自己。许多最著名的艺术作品都使用这个比例来决定元素的位置,并将其作为一种自然的方式引导人们浏览图像。

它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嵌入我们的自然世界和我们的人性,以至于我们经常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使用这个黄金比例。

古希腊人相信所有的事物,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有一种完美的存在状态来定义它们。他们还认为,人们应该一直努力达到这种理想状态,无论是在数学、体质、政治还是美学方面。

希腊数学家在反复看到自然和几何中相似的比例后,为他们认为的理想矩形提出了一个数学公式:一个边长比为1:1.62的矩形。

他们觉得,凡是比例符合这种标准的事物,无论是建筑物、人类的面孔还是艺术品,都更令人赏心悦目。直到今天,书籍甚至信用卡仍然符合这一理想比例。

在室内设计专业方面视觉实验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创意绘画、制作手工草模、制作3D草模或者关于作品主题的形态研究等。

Part.6圆形构图(Circular Composition)

适用类型:书籍封面、杂志编辑插画

圆形构图是艺术大师们在绘制一幅绘画作品中使用的一种技巧,将特定的元素以圆形的形式组合在一起。这是艺术作品中最容易被识别的构图方法之一。

比如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就经常使用这种构图,将他笔下的人物聚集在一起。

Raphael“The Deposition,”

现代插画拿Emiliano Ponzi的作品举例,他的中心人物都被包围在了一个圆形(环状)空间中。即使明面上的物体是草丛迷宫和poly三角形,其核心是圆形构图的运用。

在制作作品集时,我们可以采用这种圆形构图到书籍封面和杂志编辑插画中,这种构图十分醒目,而且可以将画面中原本零散的内容巧妙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Part.7关于构图的通用TIPS

1.你的作品集的画面中要有一个焦点和核心,最吸引观者注意的点。2.你要引导你观者的眼睛顺着你构图的方向在你的作品上游移。比如顺着圆形构图的圆形走势来观察画面上的人物或景物。3.你应该尽量避免在画面明显的二分之一的区域处放置重要的元素。

4.最核心的元素尽量不要选择放置在画面上最中心的位置,除非你选择了对称构图或者非常正式的构图。5.在你的画面中,不同元素之间的负空间最好不要有一样的,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应该不同,这样画面会更加生动有趣。6.小的、高对比的的元素也许和大的、弱对比的元素有更加强大的影响力。不要以面积决定哪个部分更加吸引观者眼球。

总结

理解构图是制作一个优秀的作品集的基本,无论你采用什么媒介、色彩和线条,构图都是画面的核心,构图会提升你使用视觉元素来阐述自己故事的能力。

构图不应该被看作一套严格的规则,而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创作艺术作品时的普遍心态。在制作不同类型的插画时,我们要灵活的运用最适合的构图。

希望这期的插画构图知识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同学们的作品集越做越好,成功申请到dream school!更多问题欢迎后台私信,橘长有问必答~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