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麻雀教学设想 《麻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麻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4-06-26 15: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

3.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一、导入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章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做朋友,在来孝头小学的路上,我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一边还听到“唧唧、啾啾”的鸟鸣声,那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大家平时都见过哪些鸟儿?都是怎样? (学生发言:燕子、喜鹊、乌鸦、麻雀……)

师:麻雀的确太不起眼了,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那是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要读的一篇文章,题目也是麻雀,(教师板书的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读通读顺,想想课文都写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反馈交流,随机板书:老麻雀  小麻雀  猎狗  猎人

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课文中的麻雀与猎狗展开搏斗了吗?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

4、反馈出示六、七自然段

(1)齐读这两段话,你是怎么看出这场搏斗没有发生的?是什么让这场搏斗没有发生?

三、 品读课文 感受“勇气”

 刚才听的时候我的心里都觉得好紧张。同学们,那你们刚才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觉特别紧张、扣人心弦,甚至让你喘不过起来?(第四、五自然段)

好,让咱们静下心来,仔细默读这两段话。看看,从这两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些什么?

1、聚焦老麻雀的“勇气”

老麻雀有多大的勇气让猎狗退缩了呢?默读课文,如果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老麻雀的勇气,请你圈圈划划,写写批注。

2、感受老麻雀的“勇气”

重点交流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    读正确

(2)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了老麻雀的“勇气”?

(3) 品味“落”

①老麻雀落得怎样?这一“落”意味着什么?

②它面临的是怎样的危险?

③因为它面对的是一只庞大的猎狗,从哪儿看出这只猎狗的“庞大”?(男孩子读写猎狗的句子)对于老麻雀来说这是一个强劲的敌人,面对这强劲的敌人,它怎么做的?(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4)    品味“绝望”

①“绝望”什么意思?它绝望什么?(老麻雀跟猎狗搏斗不是白白送死吗?为什么不跑掉呢?)

②虽然毫无希望,但它有没有放弃?它是怎么做的?(“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③为什么,是什么让老麻雀没有放弃?(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④“这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就是“母爱”。 )        

(5)    学生表演,升华感情。

①           你现在就是老麻雀看,你的前面是…….想想,在你的身后是……把你现在急于想说什么?

②           你就是站在老麻雀身后的小麻雀,这是你最想说什么?

(6)老麻雀为什么要救小麻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小麻雀的弱小?(读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议一议"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等词的作用,从中体会到什么?

弱小无依的小麻雀多可怜哪!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自由读、指名读,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四、 整合练笔 升华感情

1、小麻雀终于脱险了。这真是惊心动魄的一幕啊!此时,你对老麻雀怀有怎样的感情?谈谈感想。

2、在这篇文章的后面作者还写了这样几句话,老师给读一下,看能不能对你们有一点启发。

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激情。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能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3、“爱”在老麻雀身上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这种爱在我们生活有没有呢?学生反馈交流。

(老师讲解:大海中信天翁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和鲨鱼搏斗;在5.12地震中,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了保护宝宝用跪拜的姿势挡住了坍塌物,并咬破自己的手指,让宝宝吮吸着她的血水冲饥,一直用生命的力量来保护怀下的孩子。“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4、同学们的发言让我感受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最深又是最浅,最复杂又最简单的道理:世间的父母之爱是多么伟大,当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它的父母会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读到这儿,此刻,你是不是也想到 了自己的父母,也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学生反馈交流

5、请把你的话写这张卡片上。   生:(在小卡片上写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

是啊,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至高无上的,让我们高声的歌唱母亲,歌颂母爱吧!这堂课到这儿就结束了,此刻,爱让我们的心彼此贴近。心中有爱,真的很好。

 

教后反思:

我有幸参加了“送教下乡”活动,并带去了《麻雀》一课,《麻雀》一课是进行“母爱教育”的典型教材,也是小学生最难体测到的一种精神魅力。故而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畏、无价,就必然成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难点。而文中着力表现这种伟大母爱的句、段,自然就成了教学的着力点。理解这些句、段,体会老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看似简单,要真正理解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心去读、读中去悟、悟中读好,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母爱”这种强大的力量。通过活动对我帮助也很大,在这儿,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简要的回顾与反思。

首先,对学生的了解。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又是偏远山区的孩子,在上课之前应该对所教学生作必要的交流了解。今天,课前谈话,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熟悉的小鸟,学生虽然与我比较陌生,但说的是熟悉的内容, 也有话可说。这样在说话过程中师生关系就能渐渐融洽,为课堂教学的正式行提供了比较的氛围,也为课堂教学作了一些铺垫。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应该加强。由于某种是山村孩子,课堂教学下来,总体感觉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大多是一字一字读,根本没有词与句的感觉。我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在引导朗读中,除了引导学生朗读时有节奏、要连贯外,重在启发学生“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这样能不能体现老麻雀着急、勇敢、救子心切的感情?” 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入情读诵体会到爱的伟大。

第三,让学生设身处地站在老麻雀与小麻雀的角度思考,进行表演。

最后,关于说话片段的设计。“爱”在老麻雀身上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这种爱在我们生活有没有呢?此刻,你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也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直至情真意切,让心灵颤动,到刻骨铭心。都说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学生心灵深处真正感受到了"母爱"这种强大的力量,让在场的老师拍手叫好。 

 

 

教学目标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

3.  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一、导入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章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做朋友,在来孝头小学的路上,我一边欣赏着美丽的风景,一边还听到“唧唧、啾啾”的鸟鸣声,那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大家平时都见过哪些鸟儿?都是怎样? (学生发言:燕子、喜鹊、乌鸦、麻雀……)

师:麻雀的确太不起眼了,可是就在它的身上,却发生了一段极不寻常的故事。那是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要读的一篇文章,题目也是麻雀,(教师板书的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读通读顺,想想课文都写了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反馈交流,随机板书:老麻雀  小麻雀  猎狗  猎人

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课文中的麻雀与猎狗展开搏斗了吗?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

4、反馈出示六、七自然段

(1)齐读这两段话,你是怎么看出这场搏斗没有发生的?是什么让这场搏斗没有发生?

三、 品读课文 感受“勇气”

 刚才听的时候我的心里都觉得好紧张。同学们,那你们刚才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文中的哪些自然段让你感觉特别紧张、扣人心弦,甚至让你喘不过起来?(第四、五自然段)

好,让咱们静下心来,仔细默读这两段话。看看,从这两段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你又感受到了些什么?

1、聚焦老麻雀的“勇气”

老麻雀有多大的勇气让猎狗退缩了呢?默读课文,如果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老麻雀的勇气,请你圈圈划划,写写批注。

2、感受老麻雀的“勇气”

重点交流句子: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1)    读正确

(2)你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了老麻雀的“勇气”?

(3) 品味“落”

①老麻雀落得怎样?这一“落”意味着什么?

②它面临的是怎样的危险?

③因为它面对的是一只庞大的猎狗,从哪儿看出这只猎狗的“庞大”?(男孩子读写猎狗的句子)对于老麻雀来说这是一个强劲的敌人,面对这强劲的敌人,它怎么做的?(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4)    品味“绝望”

①“绝望”什么意思?它绝望什么?(老麻雀跟猎狗搏斗不是白白送死吗?为什么不跑掉呢?)

②虽然毫无希望,但它有没有放弃?它是怎么做的?(“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

③为什么,是什么让老麻雀没有放弃?(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④“这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力量? 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就是“母爱”。 )        

(5)    学生表演,升华感情。

①           你现在就是老麻雀看,你的前面是…….想想,在你的身后是……把你现在急于想说什么?

②           你就是站在老麻雀身后的小麻雀,这是你最想说什么?

(6)老麻雀为什么要救小麻雀,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小麻雀的弱小?(读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议一议"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等词的作用,从中体会到什么?

弱小无依的小麻雀多可怜哪!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自由读、指名读,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四、 整合练笔 升华感情

1、小麻雀终于脱险了。这真是惊心动魄的一幕啊!此时,你对老麻雀怀有怎样的感情?谈谈感想。

2、在这篇文章的后面作者还写了这样几句话,老师给读一下,看能不能对你们有一点启发。

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激情。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它,只有爱才能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3、“爱”在老麻雀身上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这种爱在我们生活有没有呢?学生反馈交流。

(老师讲解:大海中信天翁妈妈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和鲨鱼搏斗;在5.12地震中,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了保护宝宝用跪拜的姿势挡住了坍塌物,并咬破自己的手指,让宝宝吮吸着她的血水冲饥,一直用生命的力量来保护怀下的孩子。“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4、同学们的发言让我感受在这个世界上一个最深又是最浅,最复杂又最简单的道理:世间的父母之爱是多么伟大,当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它的父母会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读到这儿,此刻,你是不是也想到 了自己的父母,也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学生反馈交流

5、请把你的话写这张卡片上。   生:(在小卡片上写自己的感受) 五、总结

是啊,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至高无上的,让我们高声的歌唱母亲,歌颂母爱吧!这堂课到这儿就结束了,此刻,爱让我们的心彼此贴近。心中有爱,真的很好。

 

教后反思:

我有幸参加了“送教下乡”活动,并带去了《麻雀》一课,《麻雀》一课是进行“母爱教育”的典型教材,也是小学生最难体测到的一种精神魅力。故而让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畏、无价,就必然成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难点。而文中着力表现这种伟大母爱的句、段,自然就成了教学的着力点。理解这些句、段,体会老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看似简单,要真正理解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用心去读、读中去悟、悟中读好,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母爱”这种强大的力量。通过活动对我帮助也很大,在这儿,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简要的回顾与反思。

首先,对学生的了解。因为是借班上课,学生又是偏远山区的孩子,在上课之前应该对所教学生作必要的交流了解。今天,课前谈话,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熟悉的小鸟,学生虽然与我比较陌生,但说的是熟悉的内容, 也有话可说。这样在说话过程中师生关系就能渐渐融洽,为课堂教学的正式行提供了比较的氛围,也为课堂教学作了一些铺垫。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应该加强。由于某种是山村孩子,课堂教学下来,总体感觉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大多是一字一字读,根本没有词与句的感觉。我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在引导朗读中,除了引导学生朗读时有节奏、要连贯外,重在启发学生“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这样能不能体现老麻雀着急、勇敢、救子心切的感情?” 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入情读诵体会到爱的伟大。

第三,让学生设身处地站在老麻雀与小麻雀的角度思考,进行表演。

最后,关于说话片段的设计。“爱”在老麻雀身上表现出什么样的精神。这种爱在我们生活有没有呢?此刻,你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也想对父母说些什么呢?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直至情真意切,让心灵颤动,到刻骨铭心。都说出了许多令人感动的事例,学生心灵深处真正感受到了"母爱"这种强大的力量,让在场的老师拍手叫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