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岚诺”走了,留下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麦莎台风视频 “轩岚诺”走了,留下什么?

“轩岚诺”走了,留下什么?

2023-03-13 14: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超强台风“轩岚诺”来了,又走了。

有人说专挑周末来的台风,不是“好台风”。更让人抓狂的是,刚刚欢天喜地送走的小神兽们,因为停课又回来了。

防台,一个浙东沿海人绕不开的话题。几乎年年要防台,我们防的是什么?简而言之,防的是台风侵袭,护的是一方百姓。

一、既然躲不过,那就严防

自古以来,浙东沿海就饱受台风侵袭。提起台风,家里的老人可能会点上一支烟,望着海塘,给你讲讲那些艰难的过往。以前,人们应对台风的办法有限,与台风有关的记忆,多半和苦难有关。一旦遇到风力强、雨量大的台风,房倒屋塌、农田受淹都是常事,更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我们有过惨痛的教训。

1956年8月,浙江沿海地区遭受台风侵袭,当时的郭巨、梅山、上阳、三山等地遭受重创。

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是北仑区有历史记录以来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台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台风喜怒无常,走向、风雨、影响等变化莫测。在与台风的一次次较量中,北仑人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既然躲不过,那我们必须全力以赴答好这道必答题,确保“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二、守护一方平安,当然值得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留下过一部“防台宝典”,其中就有“四个宁可”,即“宁可十防九空,也不能万一失防;宁可事前听骂声,不可事后听哭声;宁可信其来,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轻”。

“四个宁可”,凸显了“生命至上、人民第一”的理念。安全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安全,一切都是空谈,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是防汛防台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也有人问,看起来风不大,雨也不急,这样严防死守值得吗?

值!眼前的波澜不惊、岁月静好,恰是因为防台一线人员的默默付出和广大群众的支持配合。对水库预泄预排、巡查山塘和地质灾害点、加固户外广告牌,转移低洼地带群众、强排道路积水、维护交通秩序……这些看起来千篇一律的行动,正是为了切断一切隐患,排除一切险情。我们全力防台,恰是因为我们坚持“宁可事前听骂声,不可事后听哭声”;群众满满的安全感,也正是来自周密的排查和万全的准备,来自那些风雨中的“负重逆行”。

三、久久为功,铸就精神

“轩岚诺”来了,让我们看见了更多平凡普通的身影。

小港街道果农发出紧急求助,在大棚里还有近2000斤葡萄,“志愿红”竞相帮助采摘,北仑爱心企业和人士接力采购,葡萄被抢购一空;

春晓实验学校避灾安置点需要降温设备,爱心企业拆掉自己厂房里的冷风机紧急支援;

孩子停课大人防台,社区、业委会纷纷办起“临时托管班”,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淋漓尽致。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在防台抗台中,我们需要每个人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手挽手筑起抵御的大坝,一起守护北仑的平安。台风终将远去,这些守望相助的瞬间,却是永恒。

北仑人或许早已习惯,且成自然。台风来时,万众一心、永不放弃,用时时放心不下、处处防御到位的实际行动铸成铜墙铁壁,以“人民第一”的赤诚情怀致敬生命至上;台风过后,不等不靠、众志成城,迅速复工复产,想方设法夺回损失,快速恢复生机生活,残暴肆虐的风魔从未压垮过北仑人的脊梁。这种精神气质早已经融入北仑人的血脉,锤炼了北仑人的坚韧品格。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一往无前;在大风大浪面前,也能无所畏惧。

生命至上,已融入北仑人的血脉,烙进北仑精神。

(北仑发布综合编辑,资料来源:仑传客户端)

一审 江思超 二审 陈婷 朱俊 三审 乐峰 终审 王力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