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荆楚好老师”候选人名单公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鹤峰县长候选人名单公示 2022年度“荆楚好老师”候选人名单公示!

2022年度“荆楚好老师”候选人名单公示!

2024-02-01 1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荆楚好老师,大美引路人

即日起至8月26日,由湖北省教育厅支持,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湖北省教育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2“寻访荆楚好老师”推选活动开始了。请进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你喜爱的好老师投票点赞。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寻访荆楚好老师推选活动主页投票吧!

“寻访荆楚好老师”推选活动

为学莫重于尊师,兴国则必须强师。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自2017年以来,湖北省连续第六年举办“寻访荆楚好老师”大型公益活动,生动讲述了新时代新征程中的湖北教育故事。

2022“寻访荆楚好老师”活动,重点宣传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的优秀教师及教师集体。旨在弘扬人民教师高尚师德,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 激励广大教师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今年,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广泛动员推选、社会推荐、个人自荐和媒体寻访的基础上,活动组委会请专家对参评的500多名老师的事迹材料进行了初评,确定了80名(组)荆楚好老师候选人(排名不分先后),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投票点赞。

80名(组)候选人均来自教育教学一线,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其中还有一些是优秀党员教师,他们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方面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今年教师节前夕将推选出30名(组)“荆楚好老师”由主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并给予每人(组)1万元奖励20名(组)“荆楚好老师”提名奖由主办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奖杯并给予每人(组)价值 5000元的实物奖励

1

投票时间

即日起至8月26日20:00

2

投票方式

进入“极目新闻”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底部菜单栏“好老师”

或私信回复关键字“好老师”

即可进入专题页面

为您喜爱的好老师投票

3

投票规则

每个用户每天对同一候选人可投1票,每天最多可以投10位候选人(点击图片可查看候选人事迹)。

本次推选活动坚持群众自愿投票原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包办投票、指定投给特定候选人等弄虚作假行为。如存在违规刷票等操作,一经核实,将取消活动参与资格。组委会不会联系任何候选老师及其工作单位要求发动投票,谨防诈骗。

基础教育组

(排名不分先后)

A01

张燕

黄冈市蕲春县彭思镇茅山小学

传奇女校长办美的教育

让素质教育在农村开花

是对美的追求,给了她面对“残损”人生的勇气;是对美的追求,让她的600名学生朝气蓬勃、昂扬向上。张燕从一名自小罹患小儿麻痹症、缺乏自信的姑娘,成长为一名屡获表彰的小学校长,并将这所偏远学校建成了全省闻名的艺体名校。她四处“化缘”让学校变得“洋气”起来,更坚持“做美的教师,育美的少年,办美的教育”,让学生也“洋气”起来。“双减”政策出台后,学校开设了11个兴趣托管班,每个孩子都能找到一门爱好特长,一批批学生走出农村,登上更大的舞台绽放自己。今年38岁的她以美育托举留守儿童,让乡村孩子敢于有梦,自信追梦。

A02

余茜

武汉市育才小学

最早到校的“余妈妈”

以父母之心做班主任

从教33年,她当了33年的“孩子王”。作为班主任,为了和学生有更多交流,她几乎是每天第一个进学校的老师。在学校,学生们叫她“余妈妈”,她像妈妈一样把学生的照片设为手机屏保,成为学生最棒的鼓励。天冷了,她也会像妈妈一样,去看看孩子们穿得够不够。接手新班级,周末她总是在家访的路上。为了给孩子们展示特长的舞台,她创建“乐天社”曲艺社团,带学生全校“巡演”,传播传统文化。今年51岁的她,是一位坚守快乐教育的“幽默大师”,在她的感染下,学生个个快乐、阳光。有学生毕业16年来,每年给她过母亲节。

A03

覃立明

宜昌市长阳职教中心

以茶为魂匠心育人30年

“茶王”拓宽一方致富路

30年前,覃立明加入职教队伍,以茶为魂,一直坚守着清江流域武陵山区的这一抹绿色。30年来,他扎根三尺讲台,将数十名学生送进大学校园,让数十名农家子弟成长为当地茶产业的中坚力量;他培训数万茶农,助力当地茶产业优化升级,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乡村振兴。2012年,他带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实现宜昌中职学校金牌零的突破,如今已带领学生摘下五块金牌。2017年,他被评为教育战线首位“土家工匠”。52岁的他坚持通过职教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长阳当地六成茶产业从业人员都是他的学生,不少学生创办茶厂,实现年入百万元。

A04

毕芳冰

孝感市大悟县思源学校

一家三代五口组团援疆

为了学生两年春节未归

家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身体不好的公公婆婆,开店做生意的丈夫,也能放下一切去援疆吗?35岁的毕芳冰说,能。2020年,丈夫关了门店,婆婆带着孩子,随她一同到新疆。在博州实验中学,她是那个每天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的老师,迅速成长为带四个班的骨干教师。婆婆因身体不佳提前返乡,她便每天再提前两小时起床,兼顾好家庭和工作。放寒假了,怕耽误学生学习,她连续两年留疆过春节。在她的感染和引导下,学生们的成绩大部分有了提高,不少人考入知名大学深造。

A05

韩俊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

有趣的科学课教了31年

培养出6000名小研究员

从教31年,从常识课到自然课再到科学课,韩俊始终坚持一点: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当好学生科学逐梦“引路人”。课堂内,他专注科学课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探究的乐趣;课堂外,他创立少年科学研究院,培养了超过6000名“小研究员”。对学生而言,他的课活泼生动,可以种咖啡豆、挖沙、制造“火山”;对教师而言,他的科学课一直起着引领示范的作用。他的学生,有的在家建起了科学实验室,有的不再沉迷电子产品,还有的假期主动到博物馆当起了讲解员。

A06

王联荣

恩施州巴东县东瀼口阳光小学

大山深处建幼儿园和小学

留守孩子心中种“阳光”

作为一名31年党龄的农民,王联荣“白手起家”在农村留守儿童家门口创办集留守儿童、残障儿童、困境儿童于一体的非营利民办学校,学校特设留守儿童亲情之家和阳光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是恩施州唯一一所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于一体农村教育机构。近20年他关爱教育特殊儿童2000余名,行走5000余公里、融入1100个家庭,首创农村留守儿童求知的学园、成长的乐园和生活的家园“三园”关爱模式获全省表彰,在全省山区农村推广。54岁的他先后荣获全国希望工程烛光教师、湖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恩施州八七扶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A07

王晓丽

武汉市汉南区银莲湖小学

维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

专门开辟一对一早读室

今年37岁的王晓丽,在武汉西南角的偏远农村小学已执教12年,立志成为一名让学生、家长、学校都满意的“三好老师”。她自制教具,把英语课本中每个单元的重难点句式,编成一首简易的歌曲,教孩子们边学边唱,让英语课堂变得趣味盎然。银莲湖小学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学生平时的进步,王晓丽总能及时看到并且大力表扬,激励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王晓丽独具匠心地开辟了“一对一早读室”。她让学生一个个轮流来早读室,一对一检查其英语掌握情况。她每日反思自己的教学、育人水平,写了30万字读书笔记。

A08

肖正荣等建校团队

钟祥市特殊教育学校

28年扎根坚守特教事业

助力500名残疾儿童逆袭

28年前,肖正荣毅然放弃保送上大学的机会,主动报名参加特校创建,率领团队成员将满目疮痍的废弃小学建成花园式学校。他们想方设法四处筹措资金,帮助贫困残疾学生改变命运,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辍学。团队28年扎根坚守特教事业,成功探索出湖北县域特校职业教育——“教育+康复+职教=就业”的办学新路子,助力500余位残疾儿童逆袭人生——斩获国际、国家、省级赛事金牌42枚,55人经高中接力考入大学,36人自主创业,78人进入富士康等名企工作,他们用知识和技能改变了命运,过上了自食其力的幸福生活。

A09

王永清

枣阳市刘升镇中学

千方百计帮助困难孩子

危急时刻英勇庇护学生

她生活清贫,却倾其所有帮助农村学生,得知学生想辍学挣钱为父治病,慷慨地拿出所有积蓄,苦自己没有苦学生;她当过50多名贫困学生的爱心妈妈,开小灶为家庭困难的学生补充营养,家中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被她专门腾出一间,支上上下铺为留守的困难孩子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这样一干就是近十年;她面对危险无畏向前,飞奔救下疾驰摩托车前的学生,学生毫发未伤,自己却被鲜血染透了衣衫……她就是枣阳市刘升中学的党员教师王永清,她用母亲的胸襟为农村困难孩子撑起一片爱的港湾。

A10

查旺玉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

“陀螺老师”永远在奔跑

他的课总在下午第一节

今年38岁的查旺玉是地理老师兼班主任,还兼任学校党办主任。因为永远在忙碌,被学生亲切地称作“陀螺老师”。每学期开学排好课表后,查旺玉都会主动找到上下午第一节课的老师,和对方更换上课的时间——学生们在这个时间段内容易犯困,但查老师的地理课慷慨激昂,大家学起来精神抖擞。查旺玉推行“生活地理教学法”,把知识落实到课堂中。他特别有爱心,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义务担任了学校“心灵氧吧”的辅导老师,坚持每天和学生交心谈心。临近高考时,他为了节约时间,和妻子商量后把家搬到了学校。

A11

李春良

天门市渔薪镇杨场小学

村小里语文美术一肩挑

带着农村娃们办起画展

李春良是农村走出的大学生,2007年毕业时受到徐本禹故事的感召,放弃深圳大厂的机会回到黄冈支教。3年后,她通过农村教师招聘考试后,又主动要求分配到偏远的乡村小学校任教。扎根乡村学校15年,39岁的李春良从稚气未脱的女大学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班主任老师,她既教语文又教美术,一周排课32节,还要负责早自习、午写、查寝。她带着学生写下天马行空的梦想,在操场上办起画展。很多学生在她的教导下改变了命运,走出小乡村奔向大城市,而她自己却留在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甘之如饴。

A12

孟岚

黄石市大冶市第二中学

“最美援藏教师”

记了六大本班级笔记

大学毕业后孟岚选择扎根黄土,成为大冶市第二中学基层教师。2016年8月,他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一名光荣的援藏教师。援藏三年,他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克服高原反应,一心投入教育教学,为藏族孩子传送着知识与温暖。他的班级笔记本记了六大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突发事件、性格特点、适宜引导方法、教育反思、家访手记等密密麻麻,近千个日夜的工作痕迹留下的温暖回忆,也流传于藏族师生记忆之中。36岁的他曾获评“最美援藏教师”“湖北省师德先进个人”,2020年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A13

胡蓉蓉

荆州市机械电子工业学校

跨界教学带学生连获大奖

潜心研究探索职教新模式

胡蓉蓉是荆州市机械电子工业学校副校长、美术教研室主任、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带头人。她勇挑重担,从自己擅长的艺术设计专业跨界到“服装设计”和“数字影视制作”专业,带领竞赛学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连续获得湖北省(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大赛6个一等奖和全国技能大赛(中职组)“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4个铜奖;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数字影音后期制作技术”赛项1个银奖和2个铜奖。她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潜心研究,创立了“专业+项目+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了“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改革。

A14

张玲

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第一小学

“心灵捕手”爱写小纸条

毕业生放钱包里保存15年

今年43岁的张玲已从教23年,是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的目光始终聚焦在学生身上,善于和学生深入交流并解开心结,被称作“心灵捕手”。每到重要考试节点前,张玲都会写信或者小纸条鼓励学生。她曾经的学生、如今的同事便留存着张玲14年前的信,还有一名毕业生将张玲写满鼓励话语的小纸条放钱包里保存了15年。张玲还总是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除了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主持升旗仪式,每天还定时分享学生“每日诵读”视频,让孩子们发现语文的美,发掘自己的优点。

A15

吴礼才

随州市广水市蔡河镇黄土关中心小学

为几十个孩子就近上学

49岁回乡保住一所村小

19岁从教,曾在讲台上奉献三十余载,他却放弃本已调任的行政岗位工作机会。出生在大山,曾打赤脚上学的他,更懂得农村孩子的渴望。于是49岁时,为了几十个孩子能就近上学,他毅然回山乡任教。没老师,缺什么学科老师他就带什么课;没食堂,他就动员妻子到食堂义务帮厨;厕所卫生没人打扫,他就带学生从宿舍提水一桶一桶地冲洗;没生源,他就在村里办起了幼儿园,暑假一天家访二三十人……留人才、挽生源、集资金、做家访、资助学生,今年52岁的吴礼才,终于让这所濒临关闭的村小在全镇考核中拿到八个“第一”,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

A16

张春晖

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中学

孜孜不倦探索减负增效

远离题海让学习变快乐

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50岁的英语教师张春晖,在29年的执教生涯中,一直努力探索“减负增效”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学生和家长眼中,她带的班有“快乐学英语,轻松出成绩”的神奇效果;在同事和领导眼中,她把每一堂课上成了示范公开课,有着“专治学习困难症”的美誉。她的课堂总是充满激情,因各式教具和特色表演而妙趣横生;她的作业总是因人而异,从不搞“题海战”;她的课外活动,总能让学生迷上英语……作为“双减”政策的践行者,张春晖用班级学生中考英语优秀率89%的成绩,证明“减负”和“增效”并不矛盾。

A17

黄维庆

咸宁市崇阳县大集中学

扎根小城拓荒足球

带出全省冠军球队

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小县城崇阳,曾是一片足球运动的盲区。2021年,这里却诞生了湖北省校园足球联赛冠军;2022年,这里又诞生了湖北省运动会中学组男子足球亚军。黄维庆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让崇阳县大集中学成为湖北校园足球运动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38岁的黄维庆从教15年,用自己的青春激情点亮了山区体育教育的希望之光,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带领学生在风雨中、烈日下磨炼意志,精进球技。他钻研出一套适合农村孩子的训练方法,更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为贫困孩子添置训练装备,帮助孩子们点亮梦想。

A18

周志文

武汉机电工程学校

牵头制定职校教学国家标准

引厂入校开创新型校企合作

从教29年,52岁的周志文始终扎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一线。他专注教学实践研究,组织全国数十所学校和企业,牵头研制了7个机电设备技术类专业国家教学标准,其中一项填补了国内职业学校机电类专业教学标准的空白;推动专业课程改革,他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写的多本教材被评为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他在学校主持建成了全国中职学校校内首家生产型智能工厂,在这里学生技能得到了极大提高,也实现了校企合作双赢;他的“体验式教学法”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就业创业典型,不少他的学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骨干或颇有实力的企业家。

A19

邹家宏

宜昌市夷陵中学

教书行家善于智慧育人

帮助学生走出抑郁阴霾

55岁的邹家宏从事英语教学33年、班主任工作27年,他率领学生取得骄人高考成绩的同时,不仅“潜心育人”,而且还注重“智慧育人”。每当遇到学生沮丧情绪时,他总能找到独到的解决办法,让学生迅速驱散心头的“阴霾”,心中充满阳光。他用真心、耐心和爱心感化了孩子的心灵,帮助一位重度抑郁症学生彻底走出困境,考上一所知名学府。他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教诲,亲切的讲述,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A20

冯莉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千禧城小学

29年家访路升级到3.0版

图文版心灵互动激励学生

48岁的小学语文老师冯莉,在从教29年间,坚持通过家访促进家校沟通和合作,实现协同育人。从“生进师访”“串门访”“家庭互访”到“三方联访”、后疫情时代的云家访、家庭会议、区域家庭聚会访,叩开了孩子和家长的心门。不仅创新了沟通方式,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还为班级成长提供了能量场。她非常注重与学生的心灵互动,2004年,她首创“纸上博客”,将“交流平台”搬到作业本上,18年来每日点评。至今,她记录了3000个真实而生动的故事,2万多张照片,共20万字,通过网络分享,影响了无数同行和家庭。

A21

陈若竹、蒋涛

恩施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马家希望小学

85后夫妻档把他乡做故乡

携手点亮大山深处的微光

从武汉出发,经600多公里路程,坐4个多小时火车到恩施市,再换乘汽车4个半小时,才能到达群山环抱中的马家希望小学。12年前,因怀揣着支教梦,两位异域他乡的年轻人不约而同来到鹤峰。从此,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和一份真挚的乡村教育梦想,便在此生根、发芽、绽放。妻子陈若竹出生于湖北武汉,丈夫蒋涛是黑龙江哈尔滨人,两人都是“80末”。他们成为大山深处的一束微光,照亮一波波孩子走出大山的路,自己却扎下根来。恩施州五四青年奖章、恩施州“四有”好教师,还有一场10万网友围观的补办婚礼,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

A22

柴烨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流芳幼儿园

男幼师带班常获大奖

还开“家长门诊”讲育儿

柴烨是一名男幼师,入行九年深得孩子喜欢家长信赖。他坚守一线带班教学,与幼儿一同摸爬滚打,成为他们最信任的伙伴;他学习不辍钻研专业,在各级大赛频频获奖,已成长为“专家型幼师”;他热心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开公众号办家长读书会,营造和谐家庭教育氛围。31岁的柴烨,爱读书爱观察爱思考,年龄不大,粉丝不少,6年300多条推文赢得全网40万+阅读量。他说,频繁更新公众号、每半月举行一次家长读书会确实不容易,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和家长“同频共振”了,孩子、家长、老师就都幸福了。

A23

谭华明

十堰市房县回龙乡十九小学

校长教师伙夫保安一肩挑

放弃调动坚守深山四十载

1980年,谭华明踏上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他放弃从政机会,秉承教育初心,42年如一日,尽心尽力履行教师职责。在上不着村下不着店的峡谷里、在简陋的校舍中,他既是校长,也是教师,还是做饭师傅和保安。他曾两次通过考核,调动表唾手可得,却为了家乡孩子,放弃进城机会。20年后依然是一个学校,一名老师,两个学生,13门课程。在有限的工作实践里,他始终用行动践行诺言:用毕生精力,为山区娃娃铺路添彩。

A24

郑琳

咸宁市通山县职教中心

永远和学生在一起

做职业教育守望者

不少人觉得中职学生难管、难教,但郑琳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认为,中职学生也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他们缺少的可能只是成长路上的忠实陪伴者。多年来,她每次下课都不离开教室,而是走近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每天晚上她都会去学生寝室,或关心生活或给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开小灶;她还经常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态;周六,她常常组织学生一起爬山,周日则是固定的家访时间。42岁的郑琳永远和学生在一起,感悟他们的变化和成长,看见中职生的梦想照进现实。

A25

蒋彩霞

潜江市杨市办事处小学

教师世家走出“拼女郎”

拼出乡村教育一片新天地

父母、姐姐、丈夫都是教师,身处教师大家庭的蒋彩霞也是“潜江名师”,即使已成为教学副校长,她还是那个人们口中那个“拼女郎”。她和自己“拼”,每天苦练教学基本功,每天和家人交流教学心得,24年来从未间断。她和固化的教学理念“拼”,推动“青蓝工程”“新机制教师素养大赛”“作业设计大赛”等向纵深推进。她和世俗的眼光“拼”,多次婉拒进城的机会,始终扎根乡村教育的沃土,甚至主动要求到最偏远的乡村小学支教,还专门设立制度帮助留守儿童多与父母通过网络交流。这一切,只因为她对乡村教育事业爱得深沉。

A26

李磊

武汉市新洲区特殊教育学校

重度耳聋走上特教岗位

送教步伐遍布偏远农村

“虽然我听不见,但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是李磊的座右铭。19年前走上特教岗位时,重度耳聋的他就立志:老师成就了我,我就一定要成就每一名残疾学生的精彩人生!40岁的他把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自信、自强能力放在首位,不断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注重个性化培养,帮助40多名残疾学生顺利走向社会。他自愿申请到偏远农村七个残疾学生家中送教,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他坚持定期定时送政策、送知识、送培训、送康复、送技能、送温暖上门。近8年来,他为因重残而无法到校上学的残疾孩子送教累计300多次。

A27

李冬周

孝感市文昌中学

散步式家访敲开学生心门

毕业生常组团回校看望他

21年前,刚走上讲台的他便立志“成为被人景仰的老师”,21年来,他尽一切努力践行“亲其师信其道”。不管多忙,他年年申请当班主任;他常把晚间散步转换成家访,一年至少走访70多个家庭;毕业的学生他也牵挂,曾一年上门几十次帮学生重新树立自信;他改变教法让学生领悟数学之美,许多人爱上数学爱上学习,演绎“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学生们敬爱他,常组团回来看望,人太多坐不下就坐地上。他被孝感市评为“孝感教坛英才”;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43岁的李冬周,教育生涯成绩斐然。

A28

史彦雍

武汉市第一中学

成立“四方馆”讨论时事

地理班主任有爱又有温度

今年41岁的史彦雍是地理教师兼班主任,已从教14年。为了培养首选历史类学生的人文素养,她把班级打造成“四方馆”,每天中午和傍晚,引导学生看新闻,进行时事研讨;每周开展一次双语演讲课;请书法协会书法家上书法课;每月举行读书分享会;不定期开展主题实践互动活动。为了让学生掌握地理科目的知识点,体会高考试卷的命题思路,她在课堂上让学生互出高考仿真题,学生间相互完善,班级间也会互相点评探讨。她每学期至少开15次不同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印象最深的是打开未来视野的生涯规划课班会。

A29

朱成武

黄冈市麻城市福田河中心学校

二十七载深情守望大别山

助乡村学子圆大梦想

从大山深处山旮旯里走出,他又回到大山的小学校。27年来,朱成武扎根大别山,深耕“福田”。凭着对乡村的一腔热情,凭着对学生的满心热爱,凭着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他数次放弃了进城当公务员的机会。他心中有爱,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他课堂有法,致力“让乡村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所带的语文学科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辅导学生多次获得全国作文大赛奖项;他专业有为,注重钻研教材、教法和学法,多次荣获“教学能手”“课改标兵”称号,他带出数百位优秀人才,为乡村学子插上飞翔的翅膀。

A30

段利、文靓

武汉市江汉区黄陂街小学

“靓利组合”带着流动花朵

成立武汉首支校园弦乐团

段利和文靓被师生们称作“靓利”组合,她们不仅是学校的音乐教师,还是学校天使弦乐团的创始人和指导教师。这支乐团是武汉市首支校园弦乐团,也是武汉市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校园弦乐团。由于乐团有许多成员来自于进城务工子女的家庭,段利和文靓每天用一个小时的课外时间,加班加点辅导孩子们在校内练习小提琴和大提琴。文靓还自费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艺,她编写的曲目《楚少年·锣颂》在2021年武汉市第十三届校园艺术节器乐专场演出中获优秀节目金奖。在她们的努力下,弦乐团的学生变得更加开朗自信,有人还通过了专业七级的考试。

A31

张德伦

鄂州市华容区葛店中学

34个春秋始终身兼数职

坚持带毕业班学生早锻炼

十五岁时,张德伦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老师,通过努力他最终实现了梦想,并且在教师岗位上,一干就是34年。34个春秋变幻,他一直坚持全勤,身兼数职: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主任、毕业班语文教师。他一直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用实际行动成为学生的朋友。他坚持带着毕业班学生早锻炼,每天督促学生午睡,课余时间义务辅导学生,对思想出现波动的学生及时家访。从“伦哥”到“张爹爹”“张爷爷”,青丝变白发。他常常展笺咀嚼学生的信函,对着一届一届毕业照片辨认,只为能在下次见到学生时,一口喊出学生的姓名。

A32

周琴

仙桃市第二中学

语文教师爱书如命

每学期自费买书激励学生

今年50岁的周琴是仙桃市第二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她用“嗜书如命”来形容自己,最喜欢发给学生的奖品也是书籍。她通过奖励好书让学困生爱上学习,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让家庭困难的孩子看到希望,让学习有进步的孩子更有动力,孩子们拿到奖励时眼睛闪闪发光的样子让她欣慰。从教33年,周琴坚持每学期自费买书奖励学生,送给学生的书可以摆满一个大书柜。“把好书奖励给学生,就是把爱与希望,乐观与坚持的种子种在了下一代的心里。希望他们永远与好书为伴,与高贵的人格同行。”周琴说。

A33

张磊

武汉市青山区白玉山中学

扎根边校的全能教师

用真心呵护流动花朵

13年来,她扎根武汉市青山区最偏远的边校,集体育教师、心理教师、班主任三重角色于一身,被称为“全能教师”。班主任+体育,她开设羽毛球校本课程,自编羽毛球操、组织羽毛球赛,以体育人锻造学生意志品质;班主任+心理,她设置“树洞”信箱,改善亲子关系,让学生阳光成长;班主任+全科,每周一期的“朗读者”、“每日一诗”诵经典、“每日一语”问候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她用真心呵护流动花朵,将每个孩子视作璞玉精雕细琢,其所带班级被评为“武汉市先进班集体”,35岁的她也获评“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

A34

李克立

荆州市沙市区南桥小学

“铁牛”乡间耕耘四十载

带农村娃玩转科技活动

58岁的李克立扎根乡村教育40年,被称作荆州教坛上的一只“铁牛”,他当过校长、做过后勤,从一名教学新手,淬炼成湖北省优秀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农村优秀教师。作为一名科学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李克立在教学中独创了“学生·活动·兴趣”创造型教学模式,并组织学生开展了七巧科技创新,航模、车模比赛,无线电制作,太空种子种植,植物观察笔记,新农村与新能源等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南桥小学也因此成为了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学校。

A35

袁娅娜

襄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聋哑失智孩童的守护天使

让“缺萼花朵”美丽绽放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犹如一株株“缺萼的花朵”,总是比其他花朵绽放得慢一些;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用爱的雨露去滋养“缺萼的花朵”,让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丽。襄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袁娅娜,坚守聋教岗17年、培智岗7年,她坚持上好每一节课,管好每一个孩子,用爱心、耐心、恒心呵护着折翼的天使。她带着自闭和智力发育落后的孩子感悟古诗词的魅力,通过读诗、听诗、品诗,进行爱的“光合作用”,一步步走出闭塞的自我世界。袁娅娜说:“我愿用辛勤的教育和无私的爱来激励、唤醒、鼓舞他们,让他们在充满爱的世界里美丽绽放。”

A36

易琛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

人人爱的老师“爱人人”

让数学也变得可亲可爱

今年42岁的易琛老师,是个“人人爱”的数学老师。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所以她眼里没有“笨小孩”,班上每个孩子都有理由被她夸奖;她也是最了解学生的老师,开学只要一星期,就能摸清每个学生的学习漏洞;她还是家长的智库,每当遇到教育难题,学生家长就会第一时间向她求助。她的课堂,总像一场辩论赛,只要学生不过火,她反而乐意“隔山观虎斗”。易琛让害怕数学的学生爱上数学,为班上大多数学生种下梦想家的种子,愿意花时间读懂学生的她,用真心和真情“爱人人”。

A37

杨玉凤

宜昌市枝江市百里洲镇百里洲小学

偏僻乡镇讲台一站27年

用真情换真心感化学生

“熊孩子”经她点化后会变得懂事听话,厌学的孩子经她教育后会变得热爱学习,她对每一名学生总是满腔热情,用真情换真心感化学生。她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27年数学教学生涯中,从未因家里的事请过一天假,从没有耽误过学生一节课。47岁的杨玉凤扎根偏僻乡镇小学27年,植根三尺讲台,恪守“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坚守“好好教书、用心育人”的质朴初心,做有担当、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的老师,书写着乡村教师这一普通而神圣的职业。

A38

张伟

黄冈市浠水县绿杨乡程畈小学

在老区推行个性化教育

山里小学获国家级荣誉

大学毕业,他响应国家“三支一扶”政策的号召,回到家乡成为了浠水县第一批到农村小学资教的特岗教师。2012年,他又参加了湖北省农村义务教师招考成为一名新机制教师,回到浠水县红色革命老区绿杨乡任教,并成长为校长。他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学校积极推广阅读,并利用音乐特长开展艺术活动,教会农村孩子学唱古诗,感受艺术美。在他的努力下村小成为小而精的示范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为乡村振兴贡献出了青春力量。35岁的他也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

A39

宋永辉

武汉市吴家山第三中学

“化学超人”引爆课堂

攻坚克难自制实验教具

从教26年,宋永辉从一名化学专职实验员,逐步成长为武汉市初中化学学科带头人,成为东西湖教育的领军名师。他是家长心中的“提分秘笈”,所带的班学风优良,成绩卓越;他是学生眼中的“化学超人”,匠心育人,桃李芬芳;他是同事们点赞的“实验宝藏”,自制多种化学实验教具,有效化解了化学实验教学难题。48岁的宋永辉尽管早已两鬓斑白,可是在他的学生眼中,依然是魅力十足的“化学男神”。

A40

陈秀群

随州市大洪山风景名胜区长岗中心学校

连续20年教初三数学

托举农村学生的梦想

二十八载春秋岁月,51岁的陈秀群陪学生爬过山、跑过步、看过病……在学生们的印象里,只有一米五的她总是踮着脚,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着最工整的板书,在校园里,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心中有学生,手头有责任”是陈秀群的座右铭。曾连续20年担任初三数学教师的她,已扎根乡村教育28年,她潜心教学改革,精细于班级管理,着力于培养学生优良品格,尤其是留守儿童、贫困生、特情生,她始终以爱为桥,以情为导,以理为基,耐心教导,倾心付出,用无悔的青春和无私的大爱,托举起一批批学生向阳而生的梦想和未来。

A41

陈丽

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中心小学

助学十六载筹资近百万

在大山里无悔守护希望

从大学生爱心支教团出发,到今天踏上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35岁的陈丽一直行走在公益助学的路上。16年来,她为山村娃娃争取助学金、学习用品和物资近百万元,助力省内外数百名大山深处的贫困学子圆了学业梦。从满怀赤诚的大学生到一名农村新机制老师,她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她帮身体残疾的孩子找到精神富矿;她组织“暖冬行动”,6年来,为上百孩子送去温暖;她走访多个乡镇,为70多位孤儿、单亲、贫困的孩子找到一对一资助者,进行长期资助。陈丽对每一位学生都给予关注,并公平、公正、真诚、无私地对待他们,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A42

曹小琴

鄂州市吴都小学

弘扬鄂州传统雕花剪纸

让非遗文化飘香校园

她是一名小学美术老师,也是鄂州市雕花剪纸研究会会长。今年45岁的曹小琴,扎根鄂州雕花剪纸教学28年,用心用情传承鄂州雕花剪纸技艺。因为热爱,她长期到乡村、社区、学校开展传习活动,教授学生3000多人。为此,她常常提前两小时坐车,到120多里以外的偏远的农村授课。不仅将非遗艺术送进校园,她还将这些传统技法与传统风格熟练运用在日常教学之中,使雕花剪纸这项鄂州的“非遗”在学校生根、开花、结果,不少学生作品在全国青少年创意剪纸大赛和全国儿童剪纸作品展中获奖。

A43

肖清根

神农架林区实验小学

从教29年当班主任26年

让林区孩子获全国表彰

1993年,肖清根毕业被分配到一所村小任教。他克服了不通公路,不通水电的困难,安心工作,每天中午帮学生温热干粮,放学遇暴雨就把学生背过沟壑。2006年,因表现优异,他调入实验小学任教。疫情网课期间,他多次上门为学生送教材,辅导作业,特别关心留守儿童。他多次在省培活动中上观摩课;多次主持省区重点课题研究;指导学生或自己参加各类竞赛,多次获一等奖;发表多篇论文。他从教29年,当了26年班主任,所带班级曾被团中央、教育部、少工委授予“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他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

A44

田芬

武汉市蔡甸区第四小学

不放弃每一个孩子

帮助自闭症儿童开口

“教师最大的价值是成为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秉承这样的初心,她在23年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聆听孩子们的心语,排解孩子们的烦恼,分享孩子们成长的快乐。43岁的她坚持家访全覆盖,不放弃每一个孩子,细致耐心与学生交流,为遇到困难的学生捐款、补课。面对班上的自闭症儿童,在没有经验遵循的情况下,她利用课间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学生读,摸着学生的头一遍又一遍地和他交谈,拉着学生的手一次又一次地做游戏,最终让学生终于敢开口与同学说话,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

高等教育组

(排名不分先后)

B01

熊有伦

华中科技大学

“培养院士”的院士

守正创新攀制造珠峰

83岁的熊有伦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他是功勋卓越的科学家,建立了国际首个精密测量的评定判别理论,换刀机械手在国际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填补国内机器人研发空白,发动机类零件的快速测量、数字建模及面向制造的设计实现了我国汽车发动机类零件技术质的飞跃。他是潜心育人的好老师,在三尺讲台坚守了56年,立德树人贡献突出。他培养的学生,1人当选中科院院士、8人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培养了一大批青年人才。“守正创新攀制造珠峰,潜心治学育一流英才”是他的真实写照。

B02

宗福邦

武汉大学

一生甘守冷门绝学

铸就利今传世巨著

86岁的宗福邦是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任教60年来,埋首丹铅,为往圣继绝学;打造团队,致力于学术薪传;以身作则,耄耋之年仍志存问道,学而不辍。自1975年以来,宗福邦一直献身于国家古籍整理研究和团队科研攻关,曾参编《汉语大字典》,主编《中华大典·音韵分典》;带领团队历时35个春秋完成2600万字的《故训汇纂》《古音汇纂》编撰,留下利今传世巨著。他培养了一批学术实力强、甘于奉献的优秀学者。他作为领军人物,打造了武汉大学古籍所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B03

李长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山水教授走遍万里长江

66岁仍活跃在野外教学一线

李长安被誉为“山水教授”,20余年关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总长6397公里的长江几乎跑了一遍,10余次向全国、省、市两会提交生态保护提案。他倡导设立长江日,长江环境保护“全民观”和“科学观”被分别写入义务教育教材和大学教材,推动《武汉市山体保护办法》出台,系统阐释武汉江湖地理环境演化与城市发展变迁机理,推动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武汉。他倡导加强野外教学实践,认为“祖国山河是地质工作者的‘大课堂’”,66岁的他仍活跃在野外教学一线。

B04

田媛

华中师范大学

学生心灵世界的点灯人

数字教育创新的弄潮儿

一个微笑,荡涤人心;一句问候,暖如亲人。她成为广大学生塑造品格、创新思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网络上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女教师。作为高校心理学教师,田媛把专业知识融进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奋斗梦想,成为点亮学生精神生命那簇光的人。她率先拥抱数字化浪潮,开发优质数字教学产品,实现数字技术与专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新理念新技术赋能中西部基础教育,普惠全国师生超过千万,在“教育抗疫”中价值尽显。39岁的她从教十年,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及荣誉称号,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教师的风采。

B05

蔡明广

武汉工程大学

善于多种方式鼓励学生

辅导员成“夸夸团”团长

35岁的蔡明广,在武汉工程大学从事学生工作已有10年。他擅于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夸夸团”团长。曾有一名女研究生因为童年的严重创伤,28年来几乎从不拍照,却在蔡明广的耐心鼓励和开导下,勇敢走出阴霾,破天荒地摘下口罩和他留下一张时隔28年的珍贵合影。在蔡明广的眼里,每个同学都闪闪发光。他用“大家长”式的陪伴和鼓励,为学生拨开成长路上的迷雾,助其向阳生长。同事们夸赞:“蔡老师是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做好学生工作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

B06

郭劲松

湖北大学

思政金课获全省推广

连续31学期教学评优

他是扎根高校教育30年的思政课教师,是传道解惑的“教学达人”,是活跃度颇高的“屏幕嘉宾”……53岁的他,担任班主任28年,坚持在班级开展创新性活动,自费为学生送上礼物,耐心细致地为学生提供就业、考研辅导,多次接济家庭贫困的学生,深夜送生病的学生入院安排就医。他主讲研究生、本科生专业课以及公共思政课共6门课程,自2006年以来,连续31个学期保持教学质量优秀。他参与主讲的《同上一堂思政课》100万份授课光盘,被发放到全省高校供学生学习,并被选定为四位高校思政课现场巡讲教师中唯一讲满所有场次的老师。

B07

樊希安

武汉科技大学

潜心科研破卡脖子难题

创业教授带领学生成长

樊希安潜心科研,埋头解决卡脖子问题;创立公司,转化自身十七项科研成果,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教书育人,尽心尽职引导青年学子树立家国情怀。他带领团队研发出满足光通信器件的高性能芯片,解决了我国光芯片热管理和精准控温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他创立的公司,成为武汉科技大学第一家学校参股、教授创业的企业,打破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间的壁垒。48岁的他一直坚守三尺讲台,坚持以身示范,采用案例教学法,将自己科研、创业经历带入课堂,用实际案例去启发学生,带领一批批学子成长。

B08

李学锋

湖北工业大学

带领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服务产业打破国外垄断

今年49岁的李学锋,是湖北工业大学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新材料与绿色化工教师团队”的负责人。多年来,他坚持将育人与科研相融合,带动师生积极实践,锐意创新,服务社会,在教育道路上实现了从“物理组合”向“化学反应”的转变。为带动成果转化,李学锋带领教师团队助力新型光纤树脂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为中国智造贡献力量。在学生眼里,他既是“严父”也是“慈父”。在学生学习上严格要求,力争每项都做到完美,在私下他总是默默关心和帮助学生们的发展动态,无需学生开口,他总能主动向学生伸出援助之手。

B09

硒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团队

武汉轻工大学

培育产业“硒”缺人才

多项探索成为全国第一

武汉轻工大学程水源教授领衔的硒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团队,是一支由30人组成的跨学科教师团队,培养了大批“硒”缺人才。他们致力于解决硒资源精深加工中“卡脖子”的科技难题,多项科技成果国际领先。团队围绕“大食品大营养大健康”领域,提出“硒+X”发展模式、硒产业4.0时代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八条路径,取得多项全国第一(或唯一)的骄人业绩。团队引领企业发展,助力恩施硒产业发展节节攀升;推动硒产业发展上升为省级战略,让富硒茶叶、富硒粮油、富硒水产、富硒果蔬等一批富硒公共品牌走向崛起。

B10

李琳

中南民族大学

研究催化剂的女教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